地景藝術節 千人永安漁港築石滬

 

2016-09-12

〔記者周敏鴻、邱奕統/綜合報導〕桃園地景藝術節昨天是第一個週日假期,「千人築石滬」也登場,吸引許多民眾前往永安漁港海邊堆石滬、觀賞「永生海」等藝術創作,市長鄭文燦表示,透過大型活動可創造地方的認同、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 「千人築石滬」吸引許多民眾參加。
(記者周敏鴻攝)

    「千人築石滬」吸引許多民眾參加。 (記者周敏鴻攝)

  • 「千人築石滬」吸引許多民眾參加。
(記者周敏鴻攝)

    「千人築石滬」吸引許多民眾參加。 (記者周敏鴻攝)

石滬是利用海岸既有卵石堆疊成長長的堤岸,將漲潮靠岸覓食或洄游魚群的退路阻斷,退潮後漁民就能收取漁獲。鄭文燦昨天也下場堆石滬,他說,新屋區石滬群是有三百年歷史的重要漁業資產,見證先民捕魚的辛苦與生存的智慧,更傳達出環境保護與資源保育的理念。

昨天氣候佳,民眾堆完石滬後紛紛沿著永安漁港南岸的綠色隧道觀賞地景藝術節的創作,其中還有民眾開車撞到路旁花圃造成爆胎的插曲,還好楊梅警分局員警適時協助換輪胎,才沒讓交通打結。

桃園地景藝術節另一個展場的八德埤塘公園昨天由「台灣竹樂團」、「淺綠色室內樂團」等樂團演出,鄭文燦表示,過去桃園地景藝術節的黃色小鴨爆掉、月兔燒了,但不能因此否定其價值,地景藝術節的真正意義是要呈現人與土地的感情、人跟環境的關係,藉以帶動地方的環境意識與藝術涵養。

鄭文燦也舉日本大地藝術節等活動為例,希望桃園地景藝術節能成為重要藝術品牌,將在地特色、環境保護理念等充分凸顯。

 

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廢棄哨所牆上寫滿海的記憶 隨手拍都美 | ETtoday 東森旅遊雲 | ETtoday旅遊新聞(旅遊) - http://goo.gl/SDNjVk

-----------------------------------------

桃園 誰的故鄉?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3-07
◎ 劉鴻德
過去連續兩屆的桃園地景藝術節,迎來的黃色小鴨,只見牛皮吹太大,破了;玉兔躺在桃園海軍基地,因為管理疏失,燒了。桃園市府靠霍夫曼創作的噱頭,似乎迎來了大批觀光人潮,但到底為桃園的文化留下了什麼呢?去年十一月廿九日,桃園市換人執政,似乎點燃桃園文史的一線生機,卻在今年初桃園家政女學校舊日式宿舍的拆除後,又讓人懷疑難不成新市長是一位蓋停車場市長嗎?
可喜的是,桃園藝文陣線倡辦的「回桃看藝術節」於三月四日正式展開序幕,認同桃園或土生土長的桃園文化人紛紛串連,訴求桃園的藝術節自己辦,桃園的歷史文化自己救,這款民間版的桃園藝術節究竟能敲出多少文化上的警鐘呢?筆者有幸參與這次回桃看藝術節的文史志工,才發現自己對土生土長的桃園竟然是如何陌生。十八歲從省立陽明高中畢業後,就一直在花蓮與台北求學與工作,居然這樣過了十六年。第一次到新民老街上,雖然文昌宮與景福宮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老廟宇,卻從此刻起才重新了解桃園先民發展的歷程。桃園各地是以廟為中心發展而成的聚落,但也因為經濟發展與交通建設的需要,這些從清代、日治到戰後的老街屋一一凋零消失,甚至成為危樓,或成為建商都更的大肥肉,對它們虎視眈眈。
回桃看藝術節對桃園人來說,究竟是文化人的一廂情願,還是點燃桃園人文化素養的野火,完全取決於桃園人是否重視在地的歷史文化與價值信仰,當我們往台南尋找那個老台灣人的歷史時,其實也可以留下來看看這裡匯聚外省、閩、客、原住民、新住民五大文化熔爐的桃園。桃園埤塘地景文化與觀音藻礁資源,都需要在這個建構航空城美夢中去爭取最大的保留區,或許我們還有機會跟下一代說桃園的過去如此美麗與豐富。(作者為編輯助理)

-----------------------------------------------------------------------------------

新屋志工赴日交流 分享地景藝術成果
客家電視台客家電視台 – 2014年11月15日 下午8:08
【羅安達 桃園】
2013桃園地景藝術節是新屋第一次的大型藝術活動,當時由新屋鄉組成的志工團,靠著強大的凝聚力以及愛鄉的情懷,成功地完成展場導引工作,以及藝術解說的挑戰,這也引起日本瀨戶內福田亞洲國際藝術論壇的注意,今年特地邀請新屋志工到日本分享成功經驗,而志工團回國後,也將交流成果展現與在地志工共同分享喜悅。
帶著從日本瀨戶內福田亞洲國際藝術論壇的參訪心得,與當地志工夥伴分享,讓現場這些年過半百,在去年也一起為地景藝術節努力的志工,感到虞有榮焉。
新屋志工團志工 姜慧英:「我們大家都覺得很光榮,很高興。」
新屋志工團志工 徐梅英:「感覺很好,很高興。」
賴戶內海的小豆島,跟新屋鄉有著極為相似的背景,兩地都是因為藝術展覽,而一夕暴紅,在去年的桃園地景藝術節中,新屋志工團藉著強大的凝聚力,引起小豆島的注意,所以今年特地邀請他們前往日本分享經驗。
新屋志工團團長 姜義溎:「他們有興趣在哪,其實他們覺得民眾跟政府,跟藝術品的結合,他們覺得非常有興趣,所以他們希望我們去的時候,跟他們分享說,我們在地人怎麼樣來結合。」
姜義溎說,他們不會因為地景藝術節結束了就解散志工團,反而會更加凝聚彼此的向心力,繼續讓藝術融入生活當中,而這次獲得日本的肯定,證明了台灣民間的軟實力,也希望將來能借鏡日本辦展的經驗,讓這股藝術的氣息,在新屋客家庄繼續延續下去

-----------------------------------

客家子弟回鄉割稻 重溫務農情

2014-11-17

〔記者鄭鴻達/苗栗報導〕農業機械化後,已少見手工割稻,苗栗縣客家文藝協會昨天號召一群在外地的客家子弟返鄉,持鐮刀割稻「收冬」,並將稻稈「攏稈」成束曝曬,用來餵牛及當燃料,農婦們則挑著湯圓到田間慰勞,重溫早年忙情景。

  • 當近午時分收割告一段落,農婦們便用扁擔挑著大桶的客家湯圓,慰勞大伙農忙。(記者鄭鴻達攝)

    當近午時分收割告一段落,農婦們便用扁擔挑著大桶的客家湯圓,慰勞大伙農忙。(記者鄭鴻達攝)

  • 客家農村子弟們,手持鐮刀成排彎腰割稻,重溫舊時農家夢。(記者鄭鴻達攝)

    客家農村子弟們,手持鐮刀成排彎腰割稻,重溫舊時農家夢。(記者鄭鴻達攝)

苗栗縣客家文藝協會理事長張振泉表示,務農人口漸少,他提供位在頭份鎮興隆里的稻田,讓外地年輕人回鄉割稻,使用鐮刀則展現客家農民勤勞性格。希望下一代知道長輩們過去如何收成,吃湯圓則象徵一年農事圓滿。

以傳統方式割稻、收穀粒

昨天參與割稻的客家子弟們,手持鐮刀排成一排,將纍纍的黃金稻穗拉直後割下,再收集成束,用傳統打穀機將穀粒打下、集中,從一早忙到中午,當地農婦們用扁擔挑著一桶桶客家湯圓及羊肉湯,自田埂走來,吆喝大家吃點心,充滿舊時農村的濃濃人情味。

從小在台北生活的國小學童林世偉,隨爸媽回老家體驗,與家鄉其他孩童開心奔跑、穿梭田間,並幫大人將稻穀送進打穀機。他說之前沒做過,感覺很好玩。

協會理事黎維吉說,隨著產業轉型,不少客家子弟在外地發展,漸少務農,他因為小時候有幫忙農事,很快就找回手感,割起稻來輕鬆愉快。

協會另一名理事張振垣說,農民割稻後,稻稈可用來餵牛及當燃料,也可做為肥料,農民先「攏稈」將稻稈捆束曝曬,使其乾燥,也可避免被雨水淋濕。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