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忠慶端午 不划龍舟跳花鼓

2016-06-08

〔記者廖淑玲/褒忠報導〕端午節,在褒忠鄉不划龍舟而是跳花鼓,昨天褒忠鄉長張政國邀請全國遊客到褒忠看花鼓,吃「包中」的褒忠粽,體驗另類端午。

褒忠花鼓文化節明天將在褒忠鄉公所前熱鬧登場,有傳統花鼓、創新花鼓、傳承花鼓及宋江陣、管樂隊等多組表演團體踩街遊行,晚間還有「鼓聲若響」聯歡晚會,眾多精彩表演及電視大獎摸彩,精彩可期。

  • 褒忠鄉潮厝國小花鼓隊精彩演出。(記者廖淑玲攝)

    褒忠鄉潮厝國小花鼓隊精彩演出。(記者廖淑玲攝)

活動當天碰上端午節, 褒忠鄉因諧音「包粽、包中」,鄉公所動員超過五十名志工媽媽要包出一萬二千顆粽子,除晚會當天供民眾免費享用,也將分送鄉內獨居老人及弱勢團體,陪伴大家歡樂過節,也祝福所有考生金榜題名。

昨天上午潮厝國小花鼓隊在鄉公所前表演,炒熱活動,數十名社區媽媽忙著包粽子,七十七歲的阿美阿嬤不到十秒鐘就能包出一顆粽子,身手靈活,贏得全場喝采。

另外,虎尾就業中心昨天邀請香包達人講師謝秀琴教求職婦女手作專屬香包,並由求職者將自己的香包成品拍照再上傳臉書,搭配簡單文字描述,模仿賣家網路行銷,灌輸大家正確求職觀,還能延續手工香包技藝。

-------------------

嘉義縣土庫鄉埔姜崙

褒忠鄉地名的演變清朝稱布嶼西堡→清代平定林爽文之亂,清帝賜名“褒忠”→日治時期改名為埔姜崙→光復後改為褒忠鄉。

土庫街轄域內分為土庫、過港、新興、糞箕湖、埤腳、石廟子、大荖、馬公厝、崙內、新庄子、埔姜崙、馬鳴山、龍巖、潮洋厝十四個大字。
戰後,埔姜崙、馬鳴山、龍巖、潮洋厝獨立組成褒忠鄉。

褒忠鄉
滿地野姜草原叫「埔姜崙」,清初乾隆五十一年(西元一七八六年)臺灣爆發林爽文抗清事件,本地秀才張時方,與三子張源懃,招募壯丁數千人協助清政府,圍勦林爽文有功,平定後,清政府賞戴花翎加功五品頂戴,賜他的故鄉為「褒忠」鄉,於是土名「埔姜崙」變成「褒忠」。

褒忠鄉原名埔姜崙莊,清代屬布嶼堡,隸彰化縣,至光緒十四年改隸雲林。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事起與其黨莊大田攻嘉義,肆擾各堡,當時張源懃及其兄明義,乃組訓民眾,協同幫助官兵作戰,最後終於將亂匪擊敗,清帝乃賜名「褒忠」,授源懃通判,明義州同之職位,藉資褒揚,因此而得名。

  日據時代,在宣統元年置埔姜崙區,屬土庫支廳,民國九年裁區設莊,本鄉被合併於土庫莊;光復初期改莊為鎮,轄區不變,隸台南縣;後因地方需要,向上陳請准予劃分,於民國三十五年元月二十三日始由土庫鎮劃分一部分,另成立褒忠鄉,仍隸屬台南縣;至民國三十九年臺灣省行政區域調整,改隸新增之雲林縣迄今。

雲林縣簡介 民國三十九年從嘉義分出獨立為縣,由於昔日無重工業污染,山水風光甲中部,雲」山霧水「林」木茂密,清代即有雲林一名,民國後立縣時以「雲林」稱之。

雲林縣笨港(今北港一帶),相傳於明萬曆天啟年間,即有閩人顏思齊、鄭芝龍,登陸該地,撫馴土著,招致同鄉移民開墾,化荒土為良田,賦課租稅,是為漢人大舉進入臺灣墾殖之肇始。當時臺灣西部濱海地帶除有少數漢人居住外,平地多屬山胞所居,故無何政制可言。明永曆十六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十八年雲林地區屬東都承天府天興州北路所轄,鄭成功部將(參軍林圯)率軍所屯墾之水沙連林圯埔即雲林之濫觴,原屬本縣域。清康熙二十三年在臺置一府、三縣,本縣屬諸羅縣,雲林地區於雍正九年於笨港設縣丞,乾隆二十六年在斗六置斗六門巡檢,為諸羅縣下之行政機構,至光緒十三年雲林縣成立後一年始行裁撤。雲林縣治原設竹山,光緒十九年遷斗六,直至光緒二十一年五月江山易色為止,雲林置縣實行縣治約八年。日據之初,隸屬臺灣嘉義支廳轄下,嗣獨立置斗六支廳,再經數度更易,民國九年臺灣地方制度改革,雲林地區設斗六、虎尾、北港三郡,隸屬於臺南州,各設郡役所分治。民國三十四年臺灣省光復,改設臺南縣,於斗六、虎尾、北港三區分置區署佐治。三十九年臺灣省行政區域重新劃分,十月廿五日成立雲林縣,設治於斗六,轄原斗六、虎尾、北港三區。

雲林縣極東為古坑鄉草嶺,位於東經一二○度四三分,極西為口湖鄉外傘頂洲,位於東經一二○度,極南為口湖鄉外傘頂洲,位於北緯二三度二八分,極北為麥寮鄉許厝寮,位於北緯二三度五○分。雲林縣東界南投縣,北沿濁水溪與彰化縣接壤,南界以北港溪與嘉義縣毗連,西臨臺灣海峽,全縣面積一、二九○.八三五一平方公里,下轄二十鄉鎮縣

map_ch  

----------------------------------------------------------------------------------------------元宵搶飯擔 4萬人10分鐘搶光 | 即時新聞 | 20150305 | 蘋果日報 - http://goo.gl/e7t2Vg

420_16f56481f5d429ef024215e4e467f07e420_af8d2ddbc921aded8f35fa8c2255162c420_b5552758d8f713fbc982ae01b9d063af420_eae58b8d8a89f689dbbb8ceb9d7d364d420_ed65250a5c56ad2da0bde66f2374dd0e  

2015年03月05日17:22
雲林百年傳統的「吃飯擔」活動,今天下午在東勢鄉月眉村盛大舉辦,村民提供逾五千擔飯菜讓14個庄頭逾4萬名鄉親共同享用,場面壯觀。

褒忠鄉馬鳴山鎮安宮吃飯擔,與平溪放天燈、臺灣燈會、鹽水烽炮及台東炸寒單爺等活動,是元宵節最負盛名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迄今已超過300年歷史,由褒忠鄉及東勢鄉計5股14村莊輪流舉辦,今年會場設於東勢鄉月眉村月興宮旁,村民傾力提供油飯、貢丸湯、麻油雞、羊肉湯、圓仔湯、鹹菜鴨湯等葷、素平安飯菜,免費讓大家吃平安。

下午三時,遶境的五年千歲令旗返回吃飯擔廣場,廟方展開倒數十秒,宣布活動正式開始,現場逾四萬民眾開始爭食飯擔,由於過去都有民眾爭著打包,不到十分鐘就把飯擔搶空,今年主辦單位透過麥克風籲請民眾盡量克制,狂喊「不要打包」,但喊歸喊,包歸包,五千擔飯菜仍然不到十分鐘清光,幾乎人手一包,滿意返家。

今年有一擔不備飯菜,送蘋果,特別引人注目,排隊等領蘋果的人龍以廻紋針式在田間盤旋,送蘋果的劉姓董事長說,大家都送油飯、貢丸湯,吃得太油啦,吃個蘋果均衡一下,他準備了二千多個,希望大家吃平安。(寶智華/雲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