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合符/勘合貿易/濱田彌兵衛/一六三五年、一六三六年及一六四八年最早出現的台灣地圖/永樂通寶/明朝與日本(室町時代)兩國之間所實行的商業交易活動。明日貿易的時候因為需要使用到被稱為「勘合符」的許可證,所以明日貿易又被稱為「勘合貿易」/明日貿易形式上是室町幕府將軍受明朝皇帝冊封為「日本國王」並對其朝貢貿易/1401至1549年間共實行十九次。1404年之後向日本頒發貿易許可證「勘合符」以區別於倭寇,貿易僅限於以此確認的正式遣明使船(勘合船)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fhmlBF
------------------------------------
1408年永樂通寶是明朝皇帝明成祖在位時所鑄的年號錢+(日本仿製的永樂錢,錢背則有「治」、「木」等字;相對於中國鑄造的永樂通寶日本仿鑄的永樂通寶由於鑄造量不多導致其收藏價值相對較高)+永樂通寶在室町時代一直在日本流通,直到1608年(日本慶長十三年),江戶幕府下達了通用禁止令,以慶長通寶代之。後來,永樂通寶逐漸被日本國內所鑄的寬永通寶所取代+織田信長曾使用永樂通寶作為自己的旗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unfhna
-------------------------
台灣古錢幣-1626年日製「寬永通寶」在中國及台灣一直使用+寬永通寶從1626年(寬永三年)始鑄到1867 年結束,鑄期達241年+寬永通寶是日本鑄期最長、鑄量最大、版別最複雜的古錢。它是曆史上流入我國最多,收藏者最熟悉的 外國錢。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SlIF0S
----------------------
常平通寶/韓國錢幣/高麗朝鮮古錢/箭幣/朝鮮通宝/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SYKEpf
永樂通寶
永樂通寶是明成祖在位時所鑄的年號錢,形式為小平錢,光背無文(日本仿製的永樂錢,錢背則有「治」、「木」等字;相對於中國鑄造的永樂通寶日本仿鑄的永樂通寶由於鑄造量不多導致其收藏價值相對較高),直徑2.5厘米。
歷史沿革
明朝建立前,明太祖曾發行「大中通寶」銅錢;明朝建立後,又發行「洪武通寶」錢。然而,明太祖於1375年(洪武八年)開始發行「大明寶鈔」的紙幣,推行以紙鈔為主的通貨制度,禁止了銅錢在明朝國內的流通。
成祖即位後,於1408年(永樂六年)下令在南京、北京開設錢局,開始鑄造永樂通寶。1411年(永樂九年),又下令浙江、江西、廣東、福建的各布政司開設錢局。雖然永樂通寶在明朝國內鑄造,但目前在中國大陸發現的永樂錢並不多,該錢在國外則是大量流通。南中國海及環印度洋周邊國家和地區都有出土發現永樂通寶的記錄。[1]南洋的爪哇、舊港、錫蘭等國就通用永樂通寶,[2]這些大多是由鄭和下西洋時由鄭和船隊帶出國的。日本室町幕府執政期間,亦引入大量永樂通寶錢,以取代流通了數百年的宋錢(宋朝錢幣)。非洲肯尼亞的曼達島在2013年出土一枚永樂通寶,研究人員指出該發現有助證明鄭和船隊曾到過肯尼亞。[3]
除了在明朝鑄造外,日本和安南也曾仿鑄過永樂通寶。安南一度被明朝佔領及統治(1407年─1427年),明朝政府便在該地大規模鑄造徑小、書法字樣為真書的永樂通寶。[4]琉球國亦曾模仿永樂通寶,鑄大世通寶、世高通寶。明朝境內亦曾出現大量私鑄錢,以景泰七年(1456年)的北京私鑄錢案件最為出名。[5]
永樂通寶在室町時代一直在日本流通,直到1608年(日本慶長十三年),江戶幕府下達了通用禁止令,以慶長通寶代之。後來,永樂通寶逐漸被日本國內所鑄的寬永通寶所取代。[6]
此外,在日本戰國時代,大名織田信長曾使用永樂通寶作為自己的旗幟。
織田信長「永樂通寶」的旗幟
對於一個中國古錢幣的收藏者而言永樂通寶屬於較為初級的藏品,至2012年,永樂通寶的市場價格大約為5美元。永樂通寶經濟價值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鑄造和發行的時間長;2,鑄造量大;3,版別較少減少了玩味性。
永樂通寶
永樂通寶
永樂通寶是明朝皇帝明成祖在位時所鑄的年號錢。其形式為小平錢,光背無文(日本仿製的永樂錢,錢背則有「治」、「木」等字;相對於中國鑄造的永樂通寶日本仿鑄的永樂通寶由於鑄造量不多導致其收藏價值相對較高),直徑2.5厘米。
明朝建立前,明太祖曾發行「大中通寶」銅錢;明朝建立後,又發行「洪武通寶」錢。然而,明太祖於1375年(洪武八年)開始發行「大明寶鈔」的紙幣,推行以紙鈔為主的通貨制度,禁止了銅錢在明朝國內的流通。
永樂帝即位後,於1408年(永樂六年)下令在南京、北京開設錢局,開始鑄造永樂通寶。1411年(永樂九年),又下令浙江、江西、廣東、福建的各布政司開設錢局。雖然永樂通寶在明朝國內鑄造,但目前在中國大陸發現的永樂錢並不多,該錢在國外則是大量流通。南中國海及環印度洋周邊國家和地區都有出土發現永樂通寶的記錄。[1]南洋的爪哇、舊港、錫蘭等國就通用永樂通寶,[2]這些大多是由鄭和下西洋時由鄭和船隊帶出國的。日本室町幕府執政期間,亦引入大量永樂通寶錢,以取代流通了數百年的宋錢(宋朝錢幣)。非洲肯尼亞的曼達島在2013年出土一枚永樂通寶,研究人員指出該發現有助證明鄭和船隊曾到過肯尼亞。[3]
除了在明朝鑄造外,日本和安南也曾仿鑄過永樂通寶。安南一度被明朝佔領及統治(1407年─1427年),明朝政府便在該地大規模鑄造徑小、書法字樣為真書的永樂通寶。[4]琉球國亦曾模仿永樂通寶,鑄大世通寶、世高通寶。明朝境內亦曾出現大量私鑄錢,以景泰七年(1456年)的北京私鑄錢案件最為出名。[5]
永樂通寶在室町時代一直在日本流通,直到1608年(日本慶長十三年),江戶幕府下達了通用禁止令,以慶長通寶代之。後來,永樂通寶逐漸被日本國內所鑄的寬永通寶所取代。[6]
此外,在日本戰國時代,大名織田信長曾使用永樂通寶作為自己的旗幟。
織田信長「永樂通寶」的旗幟
對於一個中國古錢幣的收藏者而言永樂通寶屬於較為初級的藏品,目前(2012年)永樂通寶的市場價格大約為5美元。永樂通寶經濟價值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鑄造和發行的時間長;2,鑄造量大;3,版別較少減少了玩味性。
壬子通寶-聖壽萬歲
壬子通寶背聖壽萬歲 千叟宴賞賜錢 雕母 清代。千叟宴最早始於康熙,盛行乾隆。是清宮中的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御宴。清帝乾隆為顯示其治國有方,太平盛世,並表示對老人的關懷與尊敬。因此舉辦千叟宴,宴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來赴宴。壬子通寶背隸書聖壽萬歲,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二年),時年為壬子年。是品徑40毫米 重28克。請泉友鑑賞。
明成祖閱兵驚豔27國使節 四方賓服
六十多國朝貢 永樂大帝威德遠揚 共享太平福
作者:劉曉
明成祖朱棣著袞龍袍像。(公有領域)
更新: 2019-09-06 4:16 PM 標籤: 明成祖, 朱棣, 閱兵 , 威德遐被的永樂大帝
明成祖永樂年間,不僅派鄭和下西洋、陳誠去西域諸國,宣揚其「共享太平之福」的理想和天朝特有的禮制體系,展示燦爛的中華文明,而且對於周邊的近鄰日本、朝鮮、南亞諸國,同樣採取友好的對外政策,使其內心賓服。
萬世照耀扶桑紅
明永樂元年,成祖朱棣登基後即詔諭日本國,並派左通政趙居任、張洪等偕僧人道成赴日。將起行時,日本貢使已先到中國,表示不記元朝之仇與明朝廷修好,接受中國封賜並按例朝貢。
這些貢使到達寧波時有出售所帶兵器的行為。禮部大臣李至剛奏道:「循例,番使入中國不得私攜兵器鬻民。應沒收其船舶,將諸犯解押京師。」明成祖聞言答道:「外夷來貢,旅途險遠,所費實多。對其有所資助也算人情,怎能禁令拘押。至於所賣兵器,可按市值收購。不要阻礙人家嚮往教化。」
永樂二年(1404年),日本國派使臣來朝賀成祖冊立皇太子。當時中國海域對馬、台岐諸島有賊寇搶掠濱海居民,明成祖諭旨日本來使令其國王源道義(足利義滿)剿捕海盜。不久,源道義下令發兵進剿,盡殲海寇,拘捕匪首二十名。
隔年,日本使臣攜貢品並二十名匪首來中國獻與永樂皇帝。明成祖予以嘉獎,頒賜日本國王源道義九章冕服及錢鈔錦綺,並賜給銅錢150萬枚。次年又賞賜日本國王1,500萬枚,王妃500萬枚。以至於一段時間內,日本甚至自己不用鑄銅錢,而以永樂銅錢作為通行日本的貨幣。
對於所獻海盜匪首,成祖令日本國自行處理。日本使臣歸國行至寧波時,盡將二十名匪首置於甑子(古代蒸具),燃火蒸而殺之。
1407年,明成祖給日本國王源道義的勅書,現藏於日本京都相國寺。(公有領域)
1407年,明成祖給日本國王源道義的勅書,現藏於日本京都相國寺。(公有領域)
永樂四年(1406年),因日本國王源道義捕海寇有功,明成祖賜白金千兩、織金彩色幣二百、綺繡衣六十件、銀茶壺三件、銀盆四件,及綺繡紗帳衾褥枕席諸物,海船二艘,封其國山名「壽安鎮國之山」(富士山)。明成祖親自製碑文,並賜以詩曰:
「日本有國鉅海東,舟航密邇華夏通。衣冠禮樂昭華風,服御綺繡考鼓鐘。食有鼎俎居有宮,語言文字皆順從。善俗殊異羯與戎,萬年景運當時雍。皇考在天靈感通,監觀海宇罔不恭。爾源道義能迪功,遠島微寇敢鞫凶。鼠竊蠅嘬潛其蹤,爾奉聯命搜捕窮。如雷如電飛蒙衝,絕港餘孽以火攻。焦流水上橫復縱,甚甚伍伍禽奸凶。荷校屈肘衛以從,獻俘來庭口喁喁。彤庭左右誇精忠,顧咨太史疇勳庸。有國鎮山宜錫封,惟爾善於山增崇。寵以銘詩貞石礱,萬世照耀扶桑紅。」
詩中敘述兩國的友好,還特別讚賞抓捕海盜之功,希望這樣的關係能夠延續,而這樣的關係也的確在明成祖之後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他國不敢望朝鮮
明太祖時期曾賜予「朝鮮」國號,兩國建立了宗藩關係。明成祖即位後,朝鮮太宗遣使朝貢。永樂五年(1407年)朝鮮十四歲的世子李禔得到明朝允准,作為進表使率各級官員五十餘人至明京師南京。次年正月到達南京,進貢馬匹金銀器物。成祖數次召見,厚加賞賜,「賜織金文綺。及歸,帝親制詩賜之」。
永樂十六年,朝鮮太宗李芳遠以年老遜位,廢世子禔,傳位於第三子李祹。明成祖遣使赴朝,封為朝鮮國王。時明「已遷北都,朝鮮益近,而事大之禮益恭,朝廷亦待以加禮,他國不敢望也」。
厚賜南亞諸國
浡泥是亞洲加里曼丹島北部文萊一帶的古國。自北宋時與中國通好。明初,明太祖曾遣使前往浡泥。永樂三年(1405年)國王麻那惹加那遣使獻土特產,明成祖派官封其為王。
永樂六年,國王攜妻子、弟妹、子女、陪臣共150多人來中國進行友好訪問,同年十月病故。明成祖以王禮埋葬,謚恭順王,建祠祭祀。在繼任的浡泥國王遐旺還國時,成祖厚賜禮物。
滿剌加(今馬六甲一帶之馬來西亞屬地)本無王,服屬暹羅國(今泰國),歲賦僅四十兩。永樂元年(1403年),成祖遣中官尹慶出使該地,宣示中國威德及招徠之意。其酋長大喜,派使臣隨尹慶入中國朝貢。成祖為嘉勉之,封其酋長為滿剌加國王,賜誥印、彩幣、襲衣、黃蓋等。滿剌加自此稱臣,朝貢成例。
永樂三年,滿剌加國王遣使入京,求封其山為一國之鎮。明成祖同意了,命封其國之西山為鎮國山。上御製碑文,並賜以銘詩,其中說道:「西山鉅海中國通,輸天灌地億載同……後天監視久益隆,爾眾子孫萬福崇。」
永樂五年,明成祖將安南國設為、交趾布政使司,對越南進行直接統治。其後設直隸州等,宣德二年(1427年)廢交阯布政司,仍為安南國。
盛大閱兵 四方賓服
永樂十六年(1418年),跟隨出訪西域各國的陳誠回來的還有中亞、西亞二十多個國家的使團,人數多達600人,朱棣派遣6,000精銳騎兵一路護送;而永樂二十年(1422年)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時候,船隊載有16國1,200多名使臣及其家屬。這說明中華文明對外部世界有巨大的吸引力。
永樂十八年十一月,永樂大帝在北京紫禁城接見各國使臣。兩個月後,各國使團接到通知,朱棣將在北京周邊開始大規模的「狩獵」,邀請各國使團前往觀覽。永樂十九年三月,「狩獵」在北京北邊的懷來正式開始,共調軍隊10萬人。
明朝神機營的火槍手(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精心挑選的明朝「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精銳,表演騎兵包抄、步兵突擊、步騎合擊等項目;從廣西、雲南、四川調來的土狼兵、白桿兵演練步兵勁弩齊射、長槍步兵刺殺訓練等軍事科目。
史載,明軍「軍容齊整、步調如一、兵甲鮮艷,列國使節俱驚」,尤其是神機營火器操練,展示的虎威炮、火龍槍(騎兵專用火槍)、一窩蜂(火箭炮)等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國使節大開眼界。大規模檢閱「狩獵」行動持續了整整一個月。
閱兵結束後,明成祖在行營接見27國使節。此前堅持行鞠躬禮而非叩拜禮的帖木兒國使臣,帶頭下跪磕頭。
《天工開物》稱明朝燃燒性火器「萬人敵」是守城第一器。(公有領域)
這次聲勢浩大、彰顯軍威的閱兵無疑取得良好效果,其後中亞、西亞國家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一直綿延到明末。單是中亞勢力最大的帖木兒帝國,向明朝各代派遣使節的次數就有六十多次。
而觀覽閱兵的埃及使臣回國後,曾對中國實力懷疑的埃及隨即解除在紅海對東方商船的禁令,此後最後一次下西洋的鄭和終抵紅海沿岸。
六十多國向明成祖朝貢
中國的朝貢制度淵源溯及上古。《尚書•禹貢》:「禹別九州,隨山濬川,任土作貢。」時九州貢鑄鼎,島夷(海島)進皮卉等可謂朝貢之發端。
其後周武王開通西旅,各國爭獻珍貴方物。
秦漢以後,外藩進貢行之不絕。前文已說,中國受朝貢,例有賞賜,實則是一種早期的易貨交易。
明代以鄭和下西洋為始,朝貢最盛。《明史•外國列傳》所載三十多國,多跟中國有朝貢關係。
鄭和接受南海人貢獻圖(公有領域)
另在《大明成祖文皇帝本紀》上寫的向明朝稱臣納貢的附屬國有六十多個:朝鮮、日本、安南(今越南)、硫球以及占城國、暹羅國、爪哇國、浡泥國。
鄭和下西洋時期的有呂宋、蘇祿、合貓裹(貓裹務)、美洛居、婆羅(文萊)、古麻剌朗、馮嘉施蘭、真臘、碟裡、日羅夏治、舊港、滿剌加、蘇門答剌、須文達那、三佛齊、柔佛、文朗馬神、地悶、西洋瑣裡、瑣裡、覽邦淡巴、百花、彭亨、那孤兒、黎伐、南渤利、阿魯、古裡、柯枝、小葛蘭、大葛蘭、錫蘭山、榜葛剌、沼納樸兒、祖法兒、木骨都束、不剌哇、竹步、阿丹、剌撒、麻林、忽魯謨斯、溜山比剌、孫剌南巫裡、加異勒、甘巴裡、急蘭丹、沙裡灣泥、底裡、千里達、失剌比、古裡班卒、剌泥夏剌比、奇剌泥、窟察泥、捨剌齊、彭加那、八可意、烏沙剌踢、坎巴、阿哇、白葛達、黑葛達等。這其中有一些是沒有受命而來朝貢的。
成祖「共享太平之福」理想的實現
到永樂晚期,來中國朝貢的國家超過60個。「際天極地皆王臣」的盛況在明成祖時期已經出現,明成祖希冀的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理想應該說也得以實現,具體表現在:
一、明朝和成祖在世界各國中享有較高的威望和地位,「威德遐被,四方賓服」。
二、明朝與周邊眾多國家都建立和保持朝貢貿易關係,其範圍之廣,超過以往所有朝代,是以「遠邁漢唐」。
三、明朝對於各國威德並具,身體力行實踐著「不可欺寡,不可凌弱」的道德準則,打造並維持著相對和平、穩定的國際秩序。對於弱小的國家予以扶持;對於以強凌弱的予以發文斥責,並協助解決紛爭。
明成祖永樂時期所體現出的中華泱泱大國的不掠奪他國土地財物、「厚往薄來」的風采,至今仍令人讚歎,而這背後是永樂大帝那宏大的胸襟和氣魄。@*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