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則說定光佛是燃燈道人,與姜子牙相交甚篤,助周討紂,破十陣,法力非凡-在《封神演義》中,燃燈佛的前身為闡教仙人燃燈道人,日後加入西方教成佛。燃燈道人在與闡教玉虛門人會面之時稱玉虛門人為道兄,稱姜子牙為子牙公-燃燈道人好像也是玉虛門人,即與姜子牙等眾玉虛門人同輩。但姜子牙每次見到他都稱之為老師,若從這裏看,燃燈道人又好像是姜子牙等眾玉虛門人的長輩。燃燈道人為元始天尊的徒弟。而世人所糾結的姜子牙作為元始天尊的徒弟為何稱同為元始天尊弟子的燃燈道人為老師。其實這並不難解釋,老師只是一個尊稱,元始天尊收燃燈道人為弟子的時間與收姜子牙的時間過去了許久,況且燃燈道人在姜子牙入門之前就已經開始打理闡教上下事物,姜子牙叫一聲老師並不為過。燃燈道人出現在小說《封神演義》中,隸屬於玉虛宮門下,在闡教眾人中地位較高,只位於元始天尊之下,地位大致等同於闡教副教主。十二金仙及姜子牙等散仙都尊燃燈道人為老師

在閩西客家地區有較大影響的定光古佛-元代以前,有文獻記載的奉祀定光古佛的寺廟不多,而且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和廣東三省客家人聚集交界處

燃燈古佛在佛教中的地位是比較高的燃燈古佛是佛教縱三世佛中的過去佛,是莊嚴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首。早期曾得准提道人指點,於是帶著文殊廣法天尊、慈航道人、普賢真人一起加入了西方教。按照佛教的說法,它的世界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毀滅和重生,因此第一次的佛教世界被認為是燃燈古佛創造的,第二次的佛教世界才是釋迦牟尼創造的,而下一次的世界則是由彌勒佛創造的。燃燈道人主要在《封神演義》等小說中出現,一般小說中:元始天尊的弟子,法寶琉璃燈,他曾經幫姜子牙破十絕陣,收有弟子李靖。他是闡教副教主,大羅金仙。說起這位仙人,真可謂是“神仙班首,佛祖源流"。

2014-10-16_0731152014-10-16_1624312014-10-16_1627282014-10-16_162807401460638_m401460663_m401460803_m401460913_mcca100003-thm-bjna00129-00430-t  

定光佛廟,是台灣彰化縣彰化市的縣定古蹟,於1746年(乾隆二十六年)所立,是一座主奉汀州客家移民守護神定光古佛的廟宇。定光佛廟,不僅是重要古蹟,同時也是全台「唯二」主祀定光古佛的廟宇。(另一座是新北市淡水區鄞山寺,國定古蹟。)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立,原名定光庵。
道光二十八年(1840年)彰化大地震後,由信徒張連喜等人重修,改名為「定光佛廟」。
日治時期因拓寬馬路,前殿被拆除。
歷史沿革[編輯]
台灣有二座主祀定光佛的廟宇,分別是淡水鄞山寺與彰化定光佛廟。定光佛為福建閩西汀州府永定縣的守護神。彰化定光佛廟創建於清乾隆26年(1761)由汀州府永定人士興建,亦為當時的汀州會館。
正殿供奉主神定光佛,為唐代的高僧,自幼出家,並於汀州地區傳佛法,82歲仙逝。相傳汀州曾遭賊寇圍攻,他顯靈退敵,解救全城,朝廷賜匾,將他住持的寺院命為「定光院」,汀州士民稱他為「定光佛」。
定光佛廟曾於清道光10年(1830)由貢生呂彰定倡議重修,至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拓寬今光復路,三川殿遭拆除,目前僅存正殿建築。正殿定光古佛像為軟身造型,即神像的手腳可靈活的伸展,定光佛身穿袈裟,表情威嚴。
定光古佛廟內保存相當豐碩的古匾,分別有清乾隆27年(1762)「西來花雨」,乾隆36年(1771)「瀛嶼光天」、乾隆38年(1773)「濟汀渡海」,乾隆41年(1776)「光被四海」,清嘉慶18年(1813)「曇光普照」,清道光5年(1825)「智通無礙」等古匾,多為汀州籍士民所敬獻。民國74年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91年進行修復。
寺廟用途[編輯]
主要以祀祭定光古佛及作為汀州會館之用。
定光佛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定光佛廟(汀洲會館)
彰化定光佛廟主祀定光古佛,在臺灣寺廟史上,現今保存的定光佛廟僅有兩座,一是彰化定光佛廟,另一則是淡水鄞山寺。定光古佛,在渡臺移民過程中,扮演鄉土守護神的角色,同時更利用其同鄉性質及地緣性特質,於寺廟建立會館,做為清代汀州籍移民來臺暫住與聯繫之用。

彰化定光佛廟創建於清乾隆26年(1761),初名「定光庵」,其建築規模與格局已不詳。以後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年間諸次修建,廟貌壯麗,擁有大筆地產,建築規模成為「兩進兩廊帶左右廂房」的格局,並正名為「定光佛廟」。日據後,因「市區改正」計畫,闢建道路,該廟之三川殿,左右過廊及廟房等被拆除,原三川殿部份改建為二至三樓的街屋,成為今日定光佛廟的格局。後也因日據後閩臺居民不能自由往來,且該廟兩邊廂房已拆,遂喪失會館功能,成為純粹寺廟。光復以來,歷經多次的小規模整修粉飾,現僅存三開間單進之主殿,右側堂及天井。

正殿主祀神明為定光古佛,是為軟身造型,身穿袈裟,表情威嚴。從祀佛童,陪祀李老君、城隍爺、福德爺及媽祖,右側另設報功祠,祭祀捐建該廟歷來有功信士,設有「汀州八邑倡議題捐紳士緣首董事祿位」之長生牌位。

定光古佛廟內保存相當豐碩的古匾,分別有清乾隆27年(1762)「西來花雨」,乾隆36年(1771)「瀛嶼光天」、乾隆38年(1773)「濟汀渡海」,乾隆41年(1776)「光被四海」,清嘉慶18年(1813)「曇光普照」,清道光5年(1825)「智通無礙」等古匾,多為汀州籍士民所敬獻。
----------------
定光佛廟
電話 04-7287000
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光復路140號
主供 定光古佛;
開創者 信徒張連喜
創建時間 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
寺院歷程
定光庵(1761-1848) 定光佛廟(1848-2010)

現今保存定光佛廟僅存兩座,其一為彰化定光佛廟,另一則為淡水鄞山寺。而定光古佛之信徒大多以閩西汀州府所轄八邑(永定、長汀、武平、連城、寧化、清流、歸化以及上杭)之客家地區為主,為一「人群廟」,故又稱汀州會館。

   定光佛本為宋代高僧,他曾因伏虎及除蛟之患,為汀州人民所敬仰,後於福建武平巖前城建寺供奉之;在渡臺移民過程中,又作為扮演鄉土守護神的角色,因此利用其同鄉性質及地緣性特質,於寺廟建立會館,作為清代汀州籍移民來臺暫住與聯繫之用。

   清乾隆26年(西元1761年) 由永定縣籍的士民鳩金公創建建定光佛廟,初名「定光庵」,其初創之建築規模與格局現已不詳。而後歷經清嘉慶、道光與咸豐年間諸次修建,其中於清道光28年(西元1948年),彰化發生大地震後由信徒張連喜等人重修,廟貌壯麗,建築規模成為「兩進兩廊帶左右廂房」的格局,並正命名為「定光佛廟」。

   日治時期,因施行「市區改正」計畫闢建道路,外加此時閩臺居民需經申請始可來台,往來自由受到相當大的限制,定光佛廟之三川殿,左右過廊及廟房等被拆除,原三川殿部份改建為二至三樓的街屋,定光佛廟已遂喪失會館功能,成為純粹寺廟。光復以來,歷經多次小規模整修粉飾,僅存三開間單進之主殿、右側堂以及天井。主殿及天井收納於一組平行之山牆中,於主殿前步口兩側開有左右圓拱門以接過水廊及右側堂,金爐則設置在左過水廊旁。右廂房緊鄰右側堂,目前為供廟祝住宿之用。

   定光佛廟之主神為定光古佛,從祀佛童,陪祀李老君、城隍爺、福德爺及媽祖,右側另設報功祠為祭祀捐建該廟歷來有功信士,並設有「汀州八邑倡議題捐紳士緣首董事祿位」之長生牌位。定光佛廟在臺灣寺廟史上是臺灣地區第一座定光佛廟,創建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不但代表了汀州移民來臺拓墾的歷史意義,其建築本體仍然保存道光年間木構架原貌,有鑑於它的價值的意義,內政部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11月公告列為第三級古蹟。

   【建築特色】

   定光佛廟之格局屬兩殿兩廊帶護室式,建築本體仍然保存道光年間木構架原貌,正殿內含有乾隆二十七年的「「西來花雨」、乾隆三十八年的「濟汀渡海」、乾隆三十六年的「瀛嶼光天」、乾隆四十一年的「光被四表」、嘉慶十八年的「曇光普照」及道光五年「智通無礙」的珍貴古匾。
-------------
一、綜述 定光佛廟,是台灣彰化縣彰化市的三級古蹟,於乾隆26年(西元1746年)所立,是一座主奉汀州客家移民守護神定光古佛的廟宇。定光佛廟,不僅是重要古蹟,同時也是全台「唯二」主祀定光古佛的廟宇。(另一座是二級古蹟(現縣(市)定古蹟),新北市淡水區鄞山寺。) 二、歷史背景 乾隆26年(西元1746年)立,原名定光庵。道光28年(西元1840年)彰化大地震後,由信徒張連喜等人重修,改名為「定光佛廟」。日治時期因拓寬馬路,前殿被拆除。 彰化定光佛廟創建於清乾隆26年(西元1761年),是由永定縣籍的士民鳩金公建,初名「定光庵」,其建築規模與格局已不詳。以後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年間諸次修建,廟貌壯麗,擁有大筆地產,也因日據後閩臺居民不能自由往來,且該廟兩邊廂房已拆,遂喪失會館功能,成為純粹寺廟。 其祀主神為定光古佛,從祀佛童,陪祀李老君、城隍爺、福德爺及媽祖,右側另設報功祠,祭祀捐建該廟歷來有功信士,設有「汀州八邑倡議題捐紳士緣首董事祿位」之長生牌位。 三、文化意涵 在臺灣寺廟史上,現今保存的定光佛廟僅有兩座,一是彰化定光佛廟,另一則是淡水鄞山寺。而定光古佛之信徒大多以閩西汀州府所轄八邑(即永定、長汀、武平、連城、寧化、清流、歸化、及上杭)的客家地區為主。在渡臺移民過程中,扮演鄉土守護神的角色,同時更利用其同鄉性質及地緣性特質,於寺廟建立會館,做為清代汀州籍移民來臺暫住與聯繫之用。 彰化定光佛廟主祀定光古佛,定光古佛的由來有三: 一、屬佛教,梵名提洹羯佛,我國譯為定光佛、燃燈佛。 二、道教則說他是燃燈道人,與姜子牙相交甚篤,助周討紂,破十陣,法力非凡。 三、有名有姓的地方神明。據說他出生於五代時的後唐,俗姓鄭,名自巖,泉州同安人。
主體座向:座北朝南
樓層數:一層
空間/格局:定光佛廟(汀州會館)建築體座北朝南,過去為雙堂殿格局,經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僅餘正堂、拜廊(過去為天井)、右廂房、左過水廊等空間。據《彰化縣志》記載定光佛廟建於縣城內西北方,並位於北門附近,可知當時此廟位於交通與商業要道,建築後方遠處為大肚溪,左側為八卦山,非一般背山面水風水配置,故推測座向是受縣城道路影響的結果。
構造方式:砌體
著作者 承辦單位名稱: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日期 創建年代:清乾隆年間26年(1761)

在臺灣寺廟史上,現今保存的定光佛廟僅有兩座,一是彰化定光佛廟,另一則是淡水鄞山寺。而定光古佛之信徒大多以閩西汀州府所轄八邑(即永定、長汀、武平、連城、寧化、清流、歸化、及上杭)的客家地區為主。在渡臺移民過程中,扮演鄉土守護神的角色,同時更利用其同鄉性質及地緣性特質,於寺廟建立會館,做為清代汀州籍移民來臺暫住與聯繫之用。

彰化定光佛廟主祀定光古佛,定光古佛的由來有三:
一、屬佛教,梵名提洹羯佛,我國譯為定光佛、燃燈佛。
二、道教則說他是燃燈道人,與姜子牙相交甚篤,助周討紂,破十陣,法力非凡。
三、有名有姓的地方神明。據說他出生於五代時的後唐,俗姓鄭,名自巖,泉州同安人。

彰化定光佛廟創建於清乾隆26年(1761),是由永定縣籍的士民鳩金公建,初名「定光庵」,其建築規模與格局已不詳。以後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年間諸次修建,廟貌壯麗,擁有大筆地產,建築規模成為「兩進兩廊帶左右廂房」的格局,並正名為「定光佛廟」。
日據後,因「市區改正」計畫,闢建道路,該廟之三川殿,左右過廊及廟房等被拆除,原三川殿部份改建為二至三樓的街屋,成為今日定光佛廟的格局。
也因日據後閩臺居民不能自由往來,且該廟兩邊廂房已拆,遂喪失會館功能,成為純粹寺廟。
其祀主神為定光古佛,從祀佛童,陪祀李老君、城隍爺、福德爺及媽祖,右側另設報功祠,祭祀捐建該廟歷來有功信士,設有「汀州八邑倡議題捐紳士緣首董事祿位」之長生牌位。
光復以來,歷經多次的小規模整修粉飾,僅存三開間單進之主殿,右側堂及天井。

彰化縣文化局 - http://goo.gl/JRwzgw
------------------

彰化 定光古佛廟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C7AdaC




 GIS Center Logo 
Cultural Resources GIS, CRGIS
導覽
首頁
文化資產
寺廟資料
空間資訊
訊息快遞
應用議題與案例
相關資源
關於本系統
目前位置: 首頁 / 寺廟資料 / 彰化縣 / 彰化市 / 定光佛廟
定光佛廟
在地圖上檢視
寺廟資料表附表王爺附表
寺廟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坐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坐向: 196
地址: 彰化市光復路140號
電話: 04-7287000
主祀神明: 定光古佛
陪祀神明:
天上聖母
境主公
土地公
地藏王菩薩
關聖帝君
創立年代 (西元年): 1761
建立沿革:
彰化定光佛廟又名定光庵,主祀定光古佛。全台灣只有彰化及淡水鄞山寺二處,故為稀少性之古寺,主要為福建汀州籍移民所崇信,為一「人群廟」,故又稱汀州會館。定光佛本為宋代高僧,他曾因伏虎及除蛟之患,為汀州人民所敬仰,後於福建武平巖前城建寺供奉之。
定光佛廟初建於清乾隆二十六年(西元一七六一年),址在彰化城內西北角,由永定縣士民,九路總兵張世英等倡建,道光十年,貢生呂彰定等捐修,道光二十八年,因受地震災害,張連喜等鳩資修葺;然而至日據時期因面前道路拓寬,被拆去前殿。
廟原來格局屬兩殿兩廊帶護室式,正殿內尚有乾隆二十七年「西來花雨」 、乾隆三十八年「濟汀渡海」、乾隆三十六年「瀛嶼光天」、乾隆四十一年「光被四表」、嘉慶十八年「曇光普照」及道光五年「智通無礙」古匾,值得一賞。
定光佛廟 定光古佛
定光佛廟 定光古佛
定光佛廟 歷史沿革
定光佛廟 歷史沿革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定光佛廟 天上聖母
定光佛廟 天上聖母
定光佛廟 天上聖母2
定光佛廟 天上聖母
定光佛廟 地藏王菩薩
定光佛廟 地藏王菩薩
定光佛廟 福德正神
定光佛廟 福德正神
定光佛廟 福德正神2
定光佛廟 福德正神
定光佛廟 關聖帝君
定光佛廟 福德正神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委員會
負責人: 黃子貞
建築與飾物
建築概況:
定光佛廟 正殿
定光佛廟 正殿
定光佛廟 正殿2
定光佛廟 正殿
定光佛廟 拜亭
定光佛廟 拜亭
定光佛廟 柱珠
定光佛廟 柱珠
定光佛廟 宮貌
定光佛廟 宮貌
定光佛廟 宮貌2
定光佛廟 宮貌
定光佛廟 宮廟後貌
定光佛廟 宮廟後貌
定光佛廟 神龕
定光佛廟 神龕
古物與文物:
定光佛廟 扁額
定光佛廟 扁額
定光佛廟 扁額3
定光佛廟 扁額
定光佛廟 扁額2
定光佛廟 扁額
定光佛廟 扁額4
定光佛廟 扁額
定光佛廟 扁額6
定光佛廟 扁額
定光佛廟 扁額5
定光佛廟 扁額
定光佛廟 扁額7
定光佛廟 扁額
定光佛廟 扁額8
定光佛廟 扁額
定光佛廟 扁額9
定光佛廟 扁額
定光佛廟 籤筒
定光佛廟 籤筒
定光佛廟 籤筒2
定光佛廟 籤筒
定光佛廟 廟名
定光佛廟 廟名牌扁
敘事性裝飾題材
定光佛廟 看板
定光佛廟 看板
定光佛廟 對聯
定光佛廟 對聯
定光佛廟 對聯2
定光佛廟 對聯
定光佛廟 對聯4
定光佛廟 對聯
定光佛廟 對聯3
定光佛廟 對聯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曾淑惠
填表日期
2012年09月12日 19時00分
-------------------------------------------------------
定光佛廟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彰化 定光古佛廟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C7AdaC
彰化 定光古佛廟
2354寺院廟宇
彰化定光古佛廟座落於長樂里光復路140號,彰化火車站前,屬三級古蹟,原名「定光庵」,
又稱「汀州會館」,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主祀定光古佛,配祀天上聖母及福德正神
,主要做為福建汀州府移民後裔之信仰中心。
「定光古佛」,也稱「定公古佛」,簡稱「定公佛」;
而「定光古佛」,據說卻是宋朝理宗皇帝封的法號。
相傳定光古佛原來是宋朝的高僧,俗家姓鄭,名自嚴,泉州同安人。十一歲便出家,得到
佛法後,來至長汀獅子巖繼續虔修。十七歲雲遊到了豫章,為 除地方蛟患,並咒徙梅州
黃楊峽溪流於百里之外。
乾德二年,才隱居於汀州府武平縣的南巖,攝衣趺坐,蟒蛇、猛虎都不敢傷他,而蟠伏在側。
南巖附近的地方人士,視為神明,特地為他建庵 居住。在南巖駐錫達五十年之久,終於
在淳化八年圓寂,享年八十二歲,賜號「定應」。
傳說存兩百年以後的紹定年間,匪寇圍攻汀州城,「定光古佛」顯靈禦賊,州人列狀奏報朝廷
,奉旨勒封為「定光古佛」,並賜額「定光院」,所以汀州人士多信奉古佛。

定光古佛坐鎮在殿中央,頭戴五佛冠神情莊嚴肅穆,左右分別供奉福德正神及天上聖母。
彰化定光佛廟創建於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由永定縣紳民,以及北路總兵張世英等倡建,
用以供奉汀州鄉土的古佛,由於該寺昔為汀州人集 聚之所,故又名「汀州會館」。
道光十年(1830)頁生呂彰定等捐修,道光二十八年(1848)因遭震災,張連喜等復又鳩資修葺。
寺廟格局原屬兩殿帶護室式,明治三十九年(1906) 因道路拓寬拆除三川門,正殿、兩廊及
左廂房, 而成為目前的格局 。
目前定光佛廟有數塊匾額,年代久遠....
如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的「西來花雨」匾,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的「瀛嶼光天」匾,
乾隆三十 八年(1773)「濟汀渡海」匾,嘉慶十八年(1813)的「曇光普照」匾,乾隆四十一年
(1776)的「光被四表」匾,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的「智通 無礙」匾。
重要的楹聯有:
乾隆三十八年歲次癸巳桂月吉旦
   濟汀渡海     己丑科進士  龍岡沈鴻儒敬立
大清道光五年己酉歲嘉平月穀旦
      智通無礙   賜進士出身翰林院編修寶錄館篡修 永定巫宜福敬題
嘉慶壹拾捌年癸酉陽月吉旦  曇光普照    歲次癸酉年重修立
乾隆四十一年歲次丙申菊月穀旦 
光被四表    □□□□□□ 守備旅  黃正審敬題
乾隆弍拾柒年歲次壬午陽月穀旦
   西來花雨   協鎮北路副總兵□□□軍功紀錄三次  張世英敬立
乾隆叁拾陸年歲次辛卯年冬月穀旦   瀛嶼光天
  臺灣府彰化儒學訓導兼署教諭事  鍾靈耀敬立
活百萬生靈蹟託鄞江留一夢  覤三千世界汗揮綠地有全人
   道光十四年端陽月 永定 巫宜福  巫宜禊仝敬題
是有定識拔救眾苦  放大光明普照東海
   道光甲子 浙江分巡寧紹台道知福建臺灣府事    鄱陽周彥書
由於在日治時期被拆除一大部分,以至於今日寺地狹小,僅剩大殿及左廂。
寺前左右原為寺產,如今已是其他商家的店舖.....
由於身處狹縫之中,稍一不留神很可能就忽略了牠的存在。
狹小的殿中,熾熱溫暖的酥油燈, 
保留著古風遺韻....
其文史價值還是很高的。
-------------------------------------
「定光古佛」又稱「定光佛」、「定公古佛」。一般所指有二:一是佛教中的神祇,過去世的佛陀;另一則是指唐、宋之時閩西地區的僧侶,坐化後成肉身菩薩,被賜封「定光圓應普慈通聖」大師,為閩西民眾尊稱「定光古佛」,並成為當地重要的民間信仰神祇
定光古佛信仰的性質
「定光古佛」又稱「定光佛」、「定公古佛」,屬佛教的佛陀(神祇)之一。據丁福保《佛學大辭典》「然燈佛」條:
(佛名)梵名Dipaṁkara,提洹竭,提和竭羅,《瑞應經》譯曰錠光,《智度論》譯曰然燈。錠為燈之足,釋迦如來因行中第二阿僧祇劫滿時逢此佛出世,買五華之蓮,以供養佛,髮布於泥,令佛蹈之,以受未來成佛之記別。《智度論》九曰:「如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舊名錠光佛」。《四教集解》中曰:「亦名然燈,亦名錠光。有足名錠,無足名燈。錠字或作定字,非也」。《瑞應經》上曰:「錠光佛時,釋迦菩薩名儒童,見王家女曰瞿夷者,持七枝青蓮華,以五百金錢買五莖蓮,合彼女所寄托二枝為七莖蓮奉佛。又見地泥濘,解皮衣覆地,不足,乃解髮布地,使佛蹈之而過,佛因授記曰:是後九十一劫,名賢劫,汝當作佛,號釋迦文如來」。《心地觀經》一曰:「昔為摩納仙人時,布髮供養然燈佛,以是精進因緣故,八劫超於生死海」。(摩納Mānava譯儒童)。 註1.
「定光」條又云:
梵名提洹羯佛Dipaṁkara,譯言錠光佛,或然燈佛。有足曰錠。無足曰燈。作定非。註2. 
可見此「定光佛」在印度佛教中即有,且因故事與翻譯的緣故,有著「錠光佛」、「然燈佛」、「燃燈佛」、「然燈太子」等稱。在經典中「定光佛」曾點化釋迦摩尼佛將渡「九十一劫」後成佛故為釋迦摩尼佛出世前的「過去世佛」。
不過在中國近世初期、唐宋間之際,「定光佛」卻被民間視為「未來佛」,如彌勒佛般佛陀轉世救度眾生,這種「定光佛」將轉世普渡眾生的傳說,在唐末至宋代某些地區頗為流行,如宋太祖趙匡胤便有定光佛轉世的傳說,以證其得有天命;也有以宋太祖和宋高宗均為丁亥年生,進而附會宋高宗也是定光佛轉世;佛門中也有西湖法相寺的長耳和尚、江西婺州俗稱豬頭和尚自稱或被認為是定光佛轉世。 註3.在此脈絡下,也發展出閩西地區特殊的「定光古佛」信仰。
流傳於閩西的「定光古佛」乃五代末葉泉州同安人,姓鄭名自嚴,十一歲時在汀州出家,自宋乾德二年 (西元964) 起便在閩西武平駐錫,並常顯露神蹟,受到百姓與郡守的尊崇,圓寂後成為「肉身菩薩」。大概鄭自嚴在閩西結廬修行時,便有人將其神蹟與「定光佛」連結,因此其圓寂後,宋朝官方給予封贈「定光圓應普慈通聖」大師,正式確立了其為「定光佛」的地位。在官方介入後,定光古佛成為百姓與官方共同推動的信仰,也由閩西核心地區迅速向各地傳播。宋代汀州之武平、長汀、上杭、連城、清流、寧化等六縣,均有定光佛寺廟或有關的古跡,並傳播至與汀州相鄰的南劍州、廣東梅州、江西贛州等數郡之地。 註4.
「定光古佛」主要的神蹟,有禱雨解旱、馴服猛獸、為民除害、活泉止水、治河護航、賜嗣送子、避免戰禍、助官軍平賊等, 註5.到了元代,對於民間來說,更相信祂能「起疫癘,解冤詛,盲者視,跛者履,獵者悔過,機械者息心,夢寐肸蠁,遷善遠罪,起死回生,無遠弗屆」、「凡病而禱者,奉紙香上,良久可得藥」。 註6.如此,定光古佛簡直就是神通廣大的萬家生佛,遂受到閩、粵、贛地區常民的膜拜,成為該地區最重要的信仰神祇。
------------------------------------------

定光佛和釋迦牟尼佛的因緣
Posted on 2017 年 02 月 09 日
比丘尼近良講於2017年2月2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這裡是近良。今天是定光佛,也是燃燈佛誕,所以我說說他們的因緣。 
為什麼大家稱他定光佛呢?因定光佛出生時十身邊一切如燈 , 在久遠劫前,有一位佛叫啑如來。那時候有一位婆羅門,我們稱他梵志,有五百個弟子。有一次看到啑如來,梵志很高興,心生歡喜,想要請啑如來到他的家供養,希望可以有七天讓他可以好好地供養。
這梵志的弟子也跟著想要供養啑如來,所以那個時候,剛好其中梵志有一個小弟子比較晚回來。當他回來之後,他也想要盡一份心力,問他的師父:有什麼我可以做的?他師父告訴他:你看誰沒有做的事情你就去做它。他就看一看,還有什麼沒有人做呢?他就想:啊,看管佛前燈這個工作沒有人做,所以他就接了這個工作。
他就很高興地去沐浴,沐浴完,他就拿了麻油,用瓦片裝好,用白棉布把他的頭上包裹起來,然後從他的手開始點燃,以他的身來供養佛。這個時候,天龍鬼神都非常讚歎他,啑如來看到他這樣子燃身供佛,也很高興,就加持他七天長夜不滅。所以,他就總共燃了七天,而且他的頭都還很完整沒有燒到。
所以佛就替他授記:汝當來世,必定作佛,名定光如來,也就是燃燈佛。這個梵志看他的弟子已經被佛授記了,他想,那請佛您也幫我授記吧!啑如來告訴他:你必須要等到你的弟子成佛後,他會幫你授記。所以,這個梵志就是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有一世在他還是善慧童子的時候,也是因為看見燃燈佛走過來的時候,地上有污水,他怕弄髒佛的雙腳,所以他把自己的頭髮鋪在地上,讓佛走過去。他也曾經在附近有一個王家的姑娘,手上有七支蓮花,他用重金五百錢買下來五莖蓮花來供養燃燈佛,五莖蓮花也是聖花中其中的一個珍品。所以,燃燈佛非常高興,也因為他有這兩種的供養,也替他授記,說:汝於九十一劫後,賢劫時汝當做佛,號稱「釋迦牟尼佛」。這是燃燈佛跟釋迦牟尼佛的因緣。
我再講一個小故事,有盜賊經過寺廟,想要進去偷東西;他看見佛前的燈要滅了,他就用劍把燈扶住。這時候燈燃起來了,看到佛光明晃耀,他肅然起敬,後悔了,不想偷了,就走了。因為這個小偷這樣子小小的舉動,用劍托住佛燈,之後他生生世世都生在善道,惡業漸漸消減,善業漸漸增長。後來有一世,在釋迦牟尼佛的時候,就跟著佛出家修行了,就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那律尊者。
他就這樣的小小的功德,而有這樣的果報 . 由此可知點燈功德不可思議,所以往往過年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到廟裡點燈;甚至在分支道場,在除夕夜也都會點燈,也有誦六字大明咒的法會。
去年,2016年7月份,我到了西雅圖,也到了雪山寺,參加三天的六字大明咒法會,也聽到了來法師有關六字大明咒的開示。法師說上人開示過,六字大明咒的每一個字都會放大光明。我們誦六字大明咒的時候,無量的諸佛、無量的菩薩、無量的金剛、善神都來擁護你。當觀音菩薩說完六字大明咒之後,也有七億佛– 七億那麼多的佛來擁護圍繞。
我們一誦「唵」字的時候,一切的鬼神都要合掌恭敬,要聽招呼,不敢搗蛋。而且它有引申義 ,每一個咒都從「唵」字開始。
「嘛呢」有兩個意思,一個「智寂」是用智慧來明白這一切的道理,還要寂滅無生;還有「離垢」,離開一切的塵垢,就像如意寶珠一樣,清淨光明,沒有污染,如意寶珠能生一切的功德 , 什麼事情都圓滿如意。
「叭咪」有光明圓覺還有具足圓滿和無礙,沒有障礙,也是觀音菩薩的妙心。
「吽」,是所有的一切都從這個「吽」字裡面生出來了,它有擁護的意思,也有消災,也有成就;就是所有的善神都擁護你,所有的災難都可以免除,所有的希望所求都可以成就。
所以,六字大明咒,六個字就有六道的光明,照破六道輪迴的黑暗。所以,六字大明咒的力量不可思議!功德也不可思議!感應道交也不可思議!這六道光明必須要非常專心持誦,得到三昧,才能得到這種力量;甚至如果得到三昧之後,不只六道,十法界都成光明藏。上人也常常開示說,希望大家能忙裡偷閒來誦持這「唵嘛呢叭咪吽」。
因為在雪山寺有三天,我們有繞山念,早上八點開始,下午到三點或三點半。法師自己睡到車子裡,把房子讓給我們;地下室(住)女眾居士,女眾法師就睡一樓,男眾居士就睡外面的大帳篷。
法師有時候中午吃飯過後也會開示,我們問法師:為什麼法師現在會辦法會呢?他說要跟這邊的山神和一切的草木眾生結法緣。法師也說其實神都喜歡住在山上,鬼喜歡住在城市裡面。所以有一些登山者,去登山的時候,有時候是打擾到山神他們了;不只是山神了,就是Spirits之類的,所以,往往會有一些山難,從山上掉下來的登山者,就是因為打擾到他們的,他們不高興了。
我們也問:怎麼買到雪山寺的?法師講上人以前帶他們看房子的時候,或者要購賣買建道場的地,上人在跟那個屋主談價錢,他說上人是無表情的,不管很貴或是很便宜,上人都沒有表情;但是你很想要很想要買了,上人還是沒有表情的。他就說,我們去買地的時候,絕對不能讓地主知道你很想要買,你不能有任何表情。上人讓人摸不清他在想什麼,在上人臉上你無法知道。
他還說,上人要買車子的時候,推銷員,就是賣車的人來講車子多少錢的時候,上人在講價錢的時候—如果開支票就比較貴,現金就比較便宜一點– 所以上人就跟他說,算便宜一點,銷售員都有最底線,後來上人好像說:再便宜一點。那個銷售員就起來了,說:不賣了。走出去了,也走遠了 .後來上人就在後面說:嗨~~六千塊!現金!現金!那個銷售員就回來了。
來法師說上人其實不是很在乎那個車子,也不是很在乎那個價錢,他在乎的是什麼?是那個銷售員的佛性,看他有沒有貪心,看能不能發掘他的佛性。
最後,《三世因果經》裡面有說其中兩句:今生眼明為何因?前世捨油供佛燈;今生臭口為何因?前世吹滅佛前燈。
所以眾生的光明到底從哪裡來呢?就像《六祖壇經》裡面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相信我們的自性清淨了,心地也就光明了。祝福大家新的一年新年快樂,.也像佛一樣清淨光明,阿彌陀佛!


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後,為了能在異國土地上紮下根來并發展壯大,逐漸走向世俗化。佛教世俗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佛學理論由艱深繁瑣演化為通俗簡明,成佛的道路也由漫長的苦行修煉甚至要累代修行發展為剎那間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二是僧侶從清淨的寺院走向喧鬧的塵世,由不食人間煙火發展為積極介入民間社會生活,主持或參與祈禱超度亡魂、驅邪鎮妖、祈福禳災等活動,扮演巫覡的角色;三是許多“有功德于民”的比丘和少數比丘尼在生前或圓寂後,成為“有求必應”的地方保護神,接受百姓的頂禮膜拜。
  佛教較遲傳入福建,唐中期之前佛教在福建的影響很小,到唐末五代,福建佛教得到迅速發展,宋代達到鼎盛。由於福建佛教迅速發展和繁榮時期也是中國佛教世俗化的進程加快時期,所以與其它地區相比,福建佛教的世俗化色彩較為濃厚。以佛教俗神為例,出現在福建歷史上的佛教俗神不計其數,至今仍在福建民間有較大影響的還不少,諸如清水祖師、三平祖師、顯應祖師、扣冰古佛、慚愧祖師、滿和尚、月光禪師、定光古佛、伏虎禪師等等,本文僅探討定光古佛信仰問題,其它的福建佛教俗神另文探討。
二、關於“定光古佛”
  定光佛的名稱由來已久,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定光”條曰:「(佛名)梵名提洹羯佛,Dipamkara,譯言錠光佛或然燈佛。有足曰錠,無足曰燈,作定非。釋迦佛嘗稱為儒童。此佛出世之時,買五莖之蓮奉佛,因而得未來成佛之別記。」《大智度論》曰:「如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舊名錠光佛。」《瑞應經》卷上載:「錠光佛時,釋迦菩薩名儒童,見王家女曰瞿夷者,持七枝表蓮燈,以五百金錢買五莖蓮奉佛。又見地泥濘,解皮衣覆地,不足乃解髮布地,使佛蹈之而過。佛因授記曰:‘是後九十一劫,名賢劫,汝當作佛,號釋迦文如來’。」從上述記載可知,定光佛即然(燃)燈佛,因其點化釋迦菩薩而成佛果,當九十一劫時,將轉世普渡眾生。
 
頁225
  我們知道佛教有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說,三世各有一名佛祖主持普度眾生,稱三世佛,通常認為過去世佛是迦葉佛,現在世佛為釋迦牟尼,未來世佛為彌勒佛。在三世佛中,崇拜過去世佛的人不多,崇拜現在世佛的人最多,而由於未來佛總是能給善男信女以希望,所以崇拜的人也不少。特別是在社會動蕩不安、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年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善男信女對現世生活失去信心,許多人就把希望寄託在未來世佛祖身上,祈求未來世佛早日降世,超度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與此同時,各種未來佛轉世救度眾生的神話傳說也隨之產生。在民間,關於未來世佛是哪位佛祖,也有種種不同的說法,除了影響最大的彌勒佛之說外,還有燃燈佛、定光佛、無生老母等為未來世佛的說法。
  有關定光佛將轉世普渡眾生的傳說,在五代時期的一些地區流傳。當時有人將定光佛轉世普渡眾生的傳說與朝代的更迭聯係起來,鼓吹宋太祖是定光佛轉世,以此來爭取民心,為趙宋王朝披上一層神聖的外衣。宋人朱弁在《曲洧舊聞》卷一中說道:
五代割據,干戈相侵,不勝其苦。有一僧,雖佯狂而言多奇中。嘗謂人曰:“汝等望太平甚切,若要太平,須待定光佛出世始得。”至太祖一天下,皆以為定光佛後身者,蓋用此僧之語也。
  宋代初年甚至有人以宋太祖和宋高宗均出生於丁亥年,進而附會宋高宗也是定光佛轉世,《曲洧舊聞》卷八又載
予書定光佛事,友人姓某,見而驚喜曰:“異哉!予之外兄趙,宗王也,丙午春同居許下,手持數珠日誦定光佛千聲。予曰:‘世人誦名號多矣,未有誦此佛者,豈有說乎’。外兄曰:‘吾嘗夢梵僧告予曰:世且亂,定光佛再出世,子有難,能日誦千聲可以免矣,吾是以受持’”。予時獨竊笑之。予俘囚十年,外兄不知所在,今觀公書此事,則再出世之語昭然矣,此予所以驚而又悟外兄之夢為可信也。予曰:“定光佛初出世,今再出世,流虹之瑞,皆在丁亥年,此又一異也,君其識之,公其並書之”。
  無獨有偶,佛門中也有人宣稱是定光佛轉世。宋朱弁《典洧舊聞》載五代宋初的浙江西湖法相寺的長耳和尚為定光佛轉世,曰:
吾浙西湖法相寺,有長耳和尚肉身,相傳此僧為定光佛轉世。據《十國春秋》:長耳和尚于乾祐初化去,而宋太祖己生于天
 
頁226
成二年矣,未能附會為一也。[1]
查《十國春秋》卷八十九<列傳>中有關長耳和尚的記載頗為詳細:
僧行修,泉州人,本陳姓子,生而異香滿室,長耳垂肩。迨七歲,猶不能言。……長游方外,至金陵瓦棺寺,祝髮受具,參雪峰義存。武肅王天寶時,行修至四明山中,獨栖松下說法,天花紛雨。又趺坐龍尾岩,結茅為碍,百鳥銜花飛繞。寶大元年,來杭之法相院,依石為室,禪定其中。乏水給飲,卓賜岩際,清泉迸出。乾祐初,忠銘王以誕辰飯僧永明寺。行修遍體疥癩,徑上座。王見大不敬,遣之去。齋罷,僧延壽告王曰:‘長耳和尚,定光佛應身也。’王趣駕參禮,行修默然,但云永明饒舌、俄頃跏趺而化。……後賜號宗慧大師。
又據《涌幢小品》載:
定光佛,初為和尚,號法真,耳長九寸,上過于項,下可結頤,吳越王賓禮之。居定光院,既寂,漆遺蛻,目翕口微開張,以院為寺,正殿居中,龕蛻居左,覆以樓,殿屢毀,不及樓。[2]
民國《武平縣志.藝文志》引《湖濡雜記》:
佛名行修,耳長數寸。吳越王于梁開平時,據兩浙之地,佛歗瓢適至。永明禪師告之曰:“此長耳和尚,定光古佛應身也。”是定光之號,五代時有之,不自宋昉也。而宋因靈異加尊焉。[3]
又載:
杭州法相寺,定光佛之金身在焉。瞻禮者盥手薰香,香煙一縷,上從七孔而出,彈其腹若空。謂所有郡人歲于正月六日為佛誕事,爆竹衝霄,響徹空谷,遙與虎林、秦望諸山相答應,至今傳者談為盛事.[4]
  清代俞樾《茶香室叢鈔》引宋代方勻《泊宅編》記載,江西婺州有一位俗稱豬頭和尚者,百姓以為他是定光佛轉世,曰:
婺州有僧嗜豬頭,一啖數枚,俗號豬頭和尚。三衢之守,召師
1. 朱弁《曲洧舊聞》卷8。
2.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卷28〝長耳和尚〞條,《筆記小說大觀》第十三冊,頁357,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8月。
3. 民國《武平縣志》卷10〈藝文志.重建三寶殿碑記〉,轉引自王增能〈談定光古佛——兼談何仙姑〉,文載《武平文史資料》第八輯。
4. 同註3。
 
頁227
食,自牖窺之,見一鬼從旁食,師無預焉。師尋坐亡,閱師辭世頌,知是定光佛。[5]
俞樾在抄錄《泊宅編》的有關定光佛轉世的資料後,頗有感慨地說:
按吳越時,長耳和尚為定光佛轉世,事見《十國春秋》,至今西湖法相寺,其遺蛻存焉。乃此豬頭和尚,亦云是定光佛,何定光佛轉世之多耶。[6]
三、閩西流傳的“定光古佛”
  在閩西客家地區有較大影響的定光古佛,均不同於以上各說。現存最早的有關記載閩西定光古佛生平的文獻是南宋文人周必大(1126-1204)的<新創定光庵記>
定光,泉州人,姓鄭名自嚴。乾德二年(964年),駐錫武平南安岩,淳化二年(991年)別立草庵居之,景德初(1004年)遷南康郡盤古山,祥符四年(1011年)汀守趙遂良即州宅刱創後庵延師,至八年(即祥符八年,1015年)終于舊岩。[7]
  周必大對定光古佛的生平的描述雖然比較簡略,但寥寥數筆剙清晰地勾畫出定光古佛生平的基本輪廓,沒有任何神話色彩,成為後世志書撰寫定光古佛傳記的藍本。由於古代同安縣屬泉州府管轄,故文中說定光古佛為“泉州人”。
  現存較早而且比較詳細記載定光古佛生平和宋代定光古佛信仰的是《臨汀志》。《臨汀志》成書于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由汀州知州胡太初修、州學教授趙與沐纂,是福建僅存的三部宋修方志之一(另外兩部為《三山志》和《仙溪志》)。《臨汀志》原書早佚,近年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的廖天敏先生據《永樂大典》輯校成冊,彌足珍貴。據胡太初、趙與沐的序跋可知,早在隆興二年(1164年)汀州就修纂了《鄞江舊志》,慶元四年(1198年)又續修了《鄞江志》,《臨汀志》是在這兩部舊志的基礎上編纂而成,“道釋”的記載特別詳細,為後世志書所不及,其中定光古佛傳就多達二千餘字,從中既可以了解定光古佛的生平,也可以
5. 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卷13。
6. 同註5。
7. 開慶《臨汀志》卷7〈仙佛〉。
 
頁228
窺見定光古佛信仰的產生和早期發展情𡶺。
  關於定光古佛的生平,《臨汀志》載:定光古佛,俗姓鄭,法名自嚴,同安縣人。祖父仕于唐,為四門斬斫使,父任同安令。後唐同光二年(924年)鄭自嚴出生,11歲時出家,依本郡建興寺契緣法師席下。17歲時游歷江西豫章、廬陵、拜高僧西峰圓淨為師,在那裏盤桓五年後,告別圓淨法師,雲游天下。乾德二年(964年),來到武平縣南安岩,見這裏石壁陡峭,岩穴天成,遂結庵於此。景德初(1004年),應邀往江西南康盤古山弘法,住持禪院。三年後返回南安岩。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汀州郡守趙遂良慕名延請鄭自嚴到汀州府城,建寺廟於州府後供其居住,以便往來請教。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正月初六圓寂,享年八十二歲,遺偈共一百十七首,其中二十二首乃親筆所書。定光古佛去世後,百姓收集其遺骨及舍利,“塑為真像”,頂禮膜拜。[8]
  上述鄭自嚴的出生年是筆者根據其圓寂于淳化八年推算的,有關鄭自嚴的出生年代,文獻記載不盡相同,主要有五代說和元代說二種:
  1‧五代說。主張鄭自嚴出生在五代時期的除《臨汀志》的作者外,元代劉將孫、清代的楊瀾及康熙《武平縣志》、光緒《長汀縣志》和民國《福建省志》等的作者也持此說,但在具體出生年上又有分歧。元代劉將孫在《養吾齋集》卷二十八<定光圓應普慈通聖大師事狀>中承襲了《臨汀志》的鄭自嚴卒於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享年八十二歲說法。楊瀾《臨汀匯考》卷二對鄭自嚴的出生年說的比較含糊,但認為其為五代時人剙是很明確的:「南唐保大年間,寧化天華山伏虎禪師誕生其地,為居民葉千益之子。生時天為雨花。同時,定光佛亦來武平,為白衣岩主,汀郡沙門,一時稱盛。……伏虎、定光,生為汀人,沒為汀神,救旱御兵,至今崇祀。」而《福建省志》、《縣志》、《府志》多記載定光佛卒於宋淳化八年,如康熙《武平縣志》卷九<人物.方外志>和光緒《長汀縣志》卷二四<人物仙釋>有完全相同的記載:「淳化八年,師壽八十有二,正月六日申時集眾而逝,遺骸塑為真像。」民國《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三<宋方外>:「自嚴本姓鄭,泉州同安人,沙門家所稱定光佛是也。年十一出家得佛法,振錫于長汀獅子岩。……乾德二年,隱于武平縣南
8. 同註7。
 
頁229
岩。……淳化八年,坐逝,年八十有二,賜號定應。」而《福建高僧傳.宋一》也記載:「鄭自嚴于淳化乙卯正月初六,集眾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時。”遂右肋臥而化,謚曰定光圓應禪師。」查歷史年表宋代淳化年號只有五年,并不存在上述各志書提到的“淳化八年”之說,也無《福建高僧傳》所說的“淳化乙卯”年。“淳化八年”和“淳化乙卯”年很可能是“大中祥符八年(乙卯)”之誤。另外,王增能先生據武平《何氏族譜.序》的“北宋乾德二年(964年),鄭自嚴卓錫武平南安岩,時年四十八歲”的記載推算,認為“公元917年為定光古佛誕生年,確屬明白無誤。”[9]
  2‧元代說。<元至治自嚴尊者碑>:「略曰:自嚴尊者,元仁宗時曾應詔入都,靈異卓著。南歸杭州,遇山出蛟,以帝賜金鐘覆之。入閩,喜此岩有‘一峰獅子吼,萬象盡歸依’語,啟道場,敕賜藏經。尊者接詔歸,有句云:‘九重天上恩綸賜,順得曇花滿路香’。旋示寂于杭。閩人塑遺像于寺及岩中。」清末詩人丘逢甲見到此碑的記載後,不加考證,信以為真,認定定光佛是元代人,并說:“今所傳宋封定光圓應大德普度古佛者,當元仁宗而訛。”[10]
  造成上述文獻記載不同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在歷史上宣稱定光古佛轉世的人不止一個,後世把他們混為一談,如宣統<定光大師來岩事跡>碑文中有:
按大師姓鄭名自嚴,閩之泉州同安人也。《胡壖雜記》云:‘師名行修,耳長數寸。後梁開平時,吳越王據兩浙,師携瓢適至,永明禪師告之曰:‘此長耳和尚,定光古佛應身也。’行修蓋師別一道號,非異人也。其封號已見于五代之初,其生當必于五代以上矣。……宗(“宋”之誤)淳化間,坐化于杭州法相寺。杭人金其肉身,岩人塑其像以祀。[11]
顯然,碑文的作者誤把杭州的長耳和尚與鄭自嚴視為一人,結果在許多方面自相矛盾,鬧出一些笑話。另一方面,由於年久代遷,一些文人學者在修志編書時,考證不精,以訛傳訛。筆者以為,周必大和《臨汀志》的作者離鄭自嚴圓寂的時間較為接近,他們的學術態度也較為嚴謹,所以,有關鄭自嚴的生平記載也較為可信,根據其卒年來推算出生年比較符合歷史事實,凡是與《臨汀志》
9. 王增能〈談定光古佛——兼談何仙姑〉,文載《談武平文史資料》第8輯。
10. 民國《武平縣志‧古跡》,轉引自王增能前揭文。
11. 同註10。
 
頁230
不同的說法均不太可信。
四、“定光古佛”的傳說事蹟
  定光古佛在世時,民間就流傳著許多有關他的神話傳說事蹟,這些神話傳說事蹟可以分為五個類型:
  一是除蛟伏虎,為民除害。如後周顯德年間(954-959年),定光古佛雲游天下,路過大和縣懷仁江時,江水突然暴漲,濁浪翻滾,當地百姓說是蛟龍經常在江中興風作浪,危害百姓。定光古佛手寫佛偈一首,投入江中,江水驟退,變成一片沙洲,後來當地人稱之為“龍洲”。相傳汀洲城南的龍潭中有孽龍危害百姓,定光古佛也投偈潭中,孽龍遂消聲匿跡。又傳定光古佛設道場時,“大蟒前蟠,猛虎傍睨,良久,皆俯伏而去”。淳化間(990-994年),牧場中的牛被老虎傷害,定光古佛聞訊後,直奔牧場,在牛被老虎咬死的地方立一木牌,寫上偈語,第二天天亮,猛虎死於路中。
  二是疏通航道,尋找泉水。相傳景德初(1004年)定光古佛應邀到江西南康盤古山弘法途中,經過某一條江河時,江中布滿槎樁,船隻常常觸樁而沉沒,定光古佛用手撫摸著槎樁,說道:“去,去,莫為害!”當天晚上,天未下雨而江水暴漲,槎樁均被江水沖走。到了盤古山後,發現井水枯乾,禪院缺水,遂用禪杖敲井沿三下,說道:“快出,快出!”到了晚上,落泉濺崖之聲不絕於耳,天明,井水湧出滿溢。又傳祥符四年(1011年),郡守趙遂良結庵州後請定光古佛住持,庵前有一枯池,定光古佛“投偈而水溢,今名‘金乳’”。
  三是祈雨陽。祥符四年(1011年),汀州久雨不晴,郡守趙遂良請定光古佛搭台祈晴,獲應。不久,又發生旱災,郡守胡咸秩遣使到南安岩請定光古佛祈雨,定光古佛寫一偈語給來使帶回汀州,剛進入汀州境內,大雨傾盆,是年喜獲豐收。
  四是為民請命。咸平六年(1003年),官府向寺院徵收布匹,布匹
 
頁231
則由當地百姓代交,定光古佛於心不忍,寫了一封要求免徵布匹的信夾在上交的布匹中。官府發現後,十分惱怒,拘捕定光古佛詢問,定光古佛拒不回答,郡卒張曄愈怒,令人焚燒衲帽,可是火燒盡了衲帽越燒越白,只好把他放了,從此定光佛就一直穿白衣。
  五是神通廣大。相傳宋真宗時,有一次在京都設宴請全國高僧,在皇帝面前無人敢就坐。定光古佛姍姍來遲,進殿後就大大方方地坐在皇帝的對面,宋真宗感到驚訝,問道:“大師從何處來?幾時起行?”定光古佛答道:“今天早上從汀州來。”真宗不相信,又問:“汀州太守是誰?”答道:“是胡咸秩。”宴畢,真宗故意叫定光古佛帶一些齋飯賜給胡咸秩。齋飯帶到汀州還不𨦨,胡咸秩驚詫萬分,上表謝恩。真宗接到胡咸秩的表文後,才相信定光古佛非等閑之輩,稱之為“現世佛”。又傳祥符初年(1008年),廣東惠州有一艘運載磚瓦的巨船擱淺於河源縣沙州,僧侶來到南安岩請求定光古佛幫忙。定光古佛書寫一首偈語給來僧,來僧持偈到擱淺的船上,船隻莫名其妙地拔動,順利航行。[12]
  上述神話傳說事蹟曲折地反映兩個歷史事實:一是定光古佛在世時曾為百姓做了一些好事,受到群眾的愛戴,故親切地稱之為“和尚翁”[13];二是定光古佛在世時就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其影響不限於閩西,在江西和廣東等地也有一定的影響,所謂“自江以西,由廣而南,或刻石為相,或畫像以祠,家有其祀,村有其庵[14]。”鄭自嚴圓寂後,很快被群眾奉為神靈,尊稱為“聖翁”[15]。
  值得注意的是,定光古佛去世後,許多文人士大夫也紛紛撰寫詩文,盛讚定光古佛,志稱:“名公巨卿,大篇短章,致讚嘆意,無慮數百篇”[16]。其中以大文學家蘇東坡的讚詞最為有名,他寫道:
定光古佛,不顯其光,古錐透穿,大千為囊。臥像出家,西峰參道,亦俗亦真,一體三寶。南安石窟,開甘露門,異類中住,無天中尊。彼逆我順,彼順我逆,過即追求,虛空鳥集。驅使草木,
12. 以上傳說故事均見開慶《臨汀志》卷7〈仙佛〉。
13. 同註7。
14. 劉將孫《養吾齋集》卷28〈定光圓應普慈通聖大師事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一三八,別集類。
15. 同註7。
16. 同註7。
 
頁232
教誨蛇虎,愁霖出日,枯旱下雨,無男得男,無女得女。法法如是,誰奪誰與?令若威怒,免我伽梨,既而釋之,遂終白衣,壽帽素履,髮鬢皤皤。壽八十二,與世同波。窮崖草木,枯臘風雨。七閩香火,家以為祖。薩埵御天,宋有萬姓。乃錫象服,名曰“定應”[17]。
  鄭自嚴在世時,百姓雖然就把他看做是定光佛的托胎轉世,《鄞江集》載:「初波利尊者自西土來住盤古山,即有讖曰:“後五百歲有白衣菩薩自南方來居此山,即是定光佛也。”」《臨汀志》也有類似的記載:「初,南康盤古山被利禪師從西域飛錫至此,山有泉從石凹出,禪師記云:“吾滅五百年,南方有白衣菩薩來住此山。”其井涌泉,後因穢觸泉竭,與議請師主法席,以符古讖。師許之,乃泛舟而往。[18]」然而據現有資料來看,鄭自嚴在世時,只有“白衣岩主”、“和尚翁”等稱號,去世後不久,百姓稱之為“聖翁”,還沒有徑稱之為“定光古佛”的記載。鄭自嚴被朝廷正式敕封為“定光”封號是在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
五、“定光古佛”的封賜
  我們知道,宋代地方神明追封敕號蔚然成風。敕封的程序一般是地方官僚或鄉紳上表請封,列舉所謂“功及生民”的種種“靈異”,朝廷派人到實地核實後,就頒誥敕封,所以宋代所敕封的神明很多,但也并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樣,只要有申報便必定敕封,而是有一定的規制可循。史稱:
諸神祠無爵號者賜廟額,已賜額者加封爵,初封侯,再封公,次封王,生有爵位者從其本封。婦人之神封夫人,再封妃。其封號者初二字,再加四字。如此,則錫命馭神,恩禮有序。欲更有增神仙封號,初真人,次真君。[19]
據《臨汀志》引《行實篇》記載,鄭自嚴獲得朝廷的八字敕封也并
17.  轉引《臨汀志》卷7〈仙佛〉。光緒《長汀縣志》卷24〈人物.仙釋〉說上述贊詞是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撰寫的。實際上黃庭堅的讚詞是:“石出山而潤自丘壑,松不春而骨立冰霜。今得雲門拄杖,打破鬼窟靈床。其石也將能萬里出雲,其松也欲與三界作陰涼。此似昔人非昔人也,山中故友任商量。”(見《臨汀志》卷7〈仙佛〉。)
18. 同註7。
19. 《宋史》卷105〈禮八〉。
 
頁233
非易事,前後花去近百年的時間,請封過程如下:
熙寧八年(1075年),郡守許公嘗表禱雨感應,詔賜號“定應”。崇寧三年(1104年),郡守陳公粹復表真相荐生白毫,加號“定光圓應”。紹興三年(1133年),虔寇猖獗,虔化宰劉僅乞靈於師,師於縣塔上放五色毫光,示現真相,賊遂潰。江西漕司以聞,紹興二年(疑為“三年”之誤)嘉“普通”二字。乾道三年(1167年),又嘉“慈濟”,累封至八字大師。民依賴之,甚於慈父。……紹定庚寅(1230年),尅寇挺起,干犯州城,勢甚岌岌,師屢現靈。賊駐金泉寺,值大雨,水不得渡。晨炊,粒米迄不熟,賊眾饑困,及戰,師於雲表見名旗,皆有草木風鶴之疑,遂驚愕奔潰,祈求乞命。汀民便生,皆師力也。嘉熙四年(1240年),州人列狀於郡,乞申奏賜州後庵額,有旨賜額曰“定光院”。續又乞八字封號,內易一“聖”字,仍改賜“通聖”,今為“定光圓應普慈通聖大師”[20]。
劉將孫《養吾齋集》也有類似的記載:
熙寧八年(1075年),守許當之禱雨感應,初賜均慶禪院開山和尚號”定應大師”。至崇寧二年(1103年)守陳粹言白衣菩薩木雕真相。紹聖三年(1096年),於額上連眉間生白毫百餘,莖毫末,各有舍利。至四年,面上右邊及後枕再生白毫,有旨加號“定光圓應”,仍許遇聖節進功德疏,回賜度牒一道。紹興三年(1133年),以江西轉運司奏虔州南安岩定光圓應大師於虔之虔化縣塔上放五色毫光,驚破劇賊李敦仁,收復二縣,乃賜“普通”二字。乾道三年(1167年),再以福建轉運司奏汀州祈禱列上實跡,復加賜八字,師號為“定光圓應普通慈濟大師”。嘉熙四年(1240年),敕以師像留州治後庵,賜後庵額曰“定光”,仍於封號中易一“聖”字云[21]。
20. 同註7。
21. 元.劉將孫《養吾齋集》卷28〈定光圓應普慈通聖大師事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一三八,別集類。關於定光佛的封號,據說河南洛陽白馬寺有一碑文,雕刻宋徽宗祟寧二年(1103年)的敕書,其中有“定應大師賜號定光圓應大師;……汀州武平縣南安岩均慶禪皖,今後每遇聖節各許進奉功德……”的字樣,進一步證實《臨汀志》記載的可信度。然而,民間對於定光古佛的封號,另有說法。〈定光大師來岩事跡〉:“真宗朝,御齋召天下名僧。師現身說赴謁。上問何來?對曰:‘今早自汀州來。’上異之:‘郡守誰?’曰:‘屯田胡咸秩。’齋罷,忽倦臥,上以黃袍加其身。今睡像之塑,昉乎此也。賜金鐘,重以千計,并命持饌,食往賜汀州守。謝詔歸,有‘九重天上恩綸賜,拾得曇花滿路香’之句。以傘把懸金鐘至汀,饌食尚溫。咸秩驚異,疑是妖,命左右即以鐘覆之,鑠火三日不熄。發視之,但類有點汗而笑曰:‘近日天時較暑耶?’咸秩愧慚,乃敘其事表謝,且建寺於府署之東。或謂是時并晉封圓應大德徽號。一說御齋乃仁宗悼念李太后,召僧追見,眾僧無朮。師獨以能言不現身,現身不能言。請言,許能言,因咒,果得與言。仁宗大悅。……(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賜‘均慶護國禪師’”民間還流傳這樣的傳說故事:定光佛施行法術,讓李太后現身與宋仁宗見面後,大喜過望,遂給自嚴封號,連封數次,讓他選擇,自嚴就是默默無語。宋仁宗笑道:“您這個和尚作麼不說話?你呀,真是尊古佛。”鄭自嚴隨即謝恩。據說“走光古佛”之稱由此而來。(上述資料轉引王增能前揭文)
 
頁234
  從鄭自嚴的八字封號的由來,還可以看出兩個不容忽視的歷史事實:一是去世後的定光佛,其主要職能是祈雨和禦寇,除此之外,“他如起疫癘,解冤詛,盲者視,跛者履,獵者悔過,機械者息心,夢寐肸蠁,遷善遠罪,起死回生,無遠弗屆。”而且還有保佑科甲仕途的職能,其職能大大超過生前。其中治病的方法最為有趣,“凡病而禱者,奉紙香上,良久可得藥。藥五色,紅、黃者即愈,褐者、緩黑者不可為。或輕如爐灰,或實如粟粒[22]。”二是鄭自嚴的八字封號有六字來自閩西官員的請封,有兩字來自江西南部官員的請封,這種情𡶺極為少見,說明在兩宋時期,定光佛信仰主要在福建的西部、江西的南部地區流傳。
六、崇奉“定光古佛”的寺廟
  宋代,定光古佛信仰影響最大的無疑是閩西武平縣均慶寺,所謂:
若其化後,香火之盛,棟宇之崇,其威光顯赫,不可殫載。(南安)岩介乎閩廣之間,前五里為梅州境,幽篁曠野,極目無居人,寇盜之所出沒。然數郡士女,結白衣緣,赴忌日會,肩駢踵接,岩寺屹然,道不拾遺,無敢犯者[23]。
  其次是江西吉安的西峰寶龍祥符寺。《養吾齋集》卷十七<西峰寶龍祥符禪寺重修記>記載:
廬陵(江西省吉安一帶)城中諸禪現大神通道場者,西峰第一。西峰之盛,繇定光古佛。古佛之得道,繇圜淨禪師。圜淨則西峰之第六世也。今法堂題‘古佛參處’以此然。郡士民與四方皆知事定光,請藥藥現,五色異彩。祈嗣悉應,禱雨陽雨陽若。……定光之辭世也,圜淨曰:“留福德鎮山門”。以是西岩雖盛於臨汀,而靈異尤著於廬陵與仰山等方寺。盛時,每歲孟春六日,人皆袨服車徒,波騰塵沸,十里爭道,環為園林,游娛炫麗。地主遨頭歌衢擊壤,耳喧目奪,忽轉禪林,喬木如雲,高堂法座,風幡肅然。雖接跡坌至,入門意消。稽首足尊,
22. 同註21。
23. 同註22。
 
頁235
生平何行,未有不俯仰自失也。
定光佛在廣東的北部也有較大的影響,洪邁《夷堅志》記載這樣的故事:宋貺益謙,少時遇一僧人,相約到梅州見面,紹興以後,宋氏到梅州當官,“追憶僧言,至即訪之,彼人云:‘未嘗有。’或曰:‘此邦崇事定光佛,庵在城外,有籤告人,極靈感。’欣然往謁。再拜,仰瞻貌像,乃一化僧真身,與昔溪上所睹無少異。自是日往焚香致敬。既而因母老故,恩許自便.作木像僧真,輿以歸。到新安,於宅旁建庵,名曰‘慈報’[24]。”
  南宋末元初,由於戰亂,一些寺廟被破壞,連武平南安岩的均慶寺也“寺焚碑毀”。有些寺院在元代初年被重修,如南岩均慶寺於元代初年重修,無論是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均慷慨解囊,捐資修建,到大德七年(1303年)已是規模宏偉的寺院,當地官員劉將孫描寫道:「予客授臨汀,大德癸卯,有旨誦經,環一郡六邑,惟南岩均慶禪寺定光古佛道場有新藏。於是陪府公蒞焉。貝葉新翻,列函嚴整,寶輪炫耀,棟宇高深,龍蛇通靈,護持顯赫。」後來,又得到汀州、梅州、循州、惠州、連州等地善男信女的巨額捐資,修建了大雄寶殿、雨華堂、山門、五百羅漢堂、雲會堂、齋堂、塔等建築,并購買若干寺田,經過元代的修建,均慶寺成為汀州最大的寺院[25]。
  江西廬陵西峰寶龍寺在元代初年也因戰亂焚毀,“僅存靈柱”。總管周天驥發大誓願,用三十年時間募緣修建,繇門達堂,鼎新越舊。宗風法席,煒煒煌煌。佛殿尊嚴,法堂重閣。僧會宏宇,寶藏新輪。古佛殿祠,深靚環拱。僧寮方丈,瀟灑不塵。廊廡改敞,山門增高。補松種樹,像設金碧。制器備用,既美既完。施田日增,度徒歲廣。其餘力者,為太平橋。厥自至元丙子,以及大德丙午,西峰新寺,無處不新,無物不備[26]。
24. 洪邁《夷堅志》第4冊〈夷堅志補〉卷第十四,頁1679,中華書局出版1981年10月。
25. 同註21,卷17,〈汀州路南安岩均慶禪寺修造記〉。
26. 同註21,卷17,〈西峰寶龍祥符禪寺重修記〉。
 
頁236
七、明清以來的“定光古佛”信仰
  明清以來,定光古佛信仰的影響進一步擴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奉祀定光佛的寺廟增多,分布也較廣
  元代以前,有文獻記載的奉祀定光古佛的寺廟不多,而且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和廣東三省交界處。明清以後奉祀定光古佛的寺廟劇增,分布也較廣,黎愧曾<重修梁野山定光禪院題辭>寫道:
佛氏之盛,精藍紺宇遍海內,而汀之禪院獨稱定光,定光禪院於臨安、於泉南、於江右、無弗有,而汀為最著[27]。
武平縣南安岩均慶寺作為定光古佛信仰的祖廟,曾在明萬歷年間和清乾隆十六年先後兩次被重修,乾隆十六年的重修所需銀兩,除了在武平境內募緣外,還“外募十方,遠及臺灣”[28],一共花了一千多兩銀子重修,使之更加富麗堂皇。在武平縣,還有伏虎庵、禪果院、定光伏虎庵等奉祀定光佛的寺廟[29]。在沙縣洞天岩建有老佛庵,庵旁岩石上雕刻著定光古佛的睡像,俗稱“靈岩睡像”,舊時這裡香火鼎盛。洞天岩還“有長耳佛像,水旱禱著靈跡”[30]。建甌縣鐵獅山定光岩,“深邃奇絕,中祀定光佛”[31]。順昌芹山“里人以為定光佛第二道場”[32]。泰寧也有定光佛的傳說,曰:
乾德間駐錫於邑之保安寺,趺坐三月餘。夏日偶游葉家窠,見兒童飲於溪,因謂曰:“溪水夏則不淨,不宜飲。”遂隨手指地,涌泉成井,夏清冬濁。後在汀州武平之南安岩示寂,邑人塑其像,稱曰南安公[33]。
連城縣白仙岩、崇安縣大漿嶺以及清流縣境內都建有寺廟奉祀定光古佛[34]
27. 《臨汀匯考》卷4〈山鬼淫祠〉。
28. 同註3。
29. 詳見〈洞天岩志〉。
30. 明董其昌《畫禪寺隨筆》卷3,《筆記小說大觀》第12冊,頁126,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複印。
31. 《八閩通志》卷5〈地理〉。
32. 同上書,卷10。
33. 乾隆《泰寧縣志》卷9下〈仙釋〉。
34. 詳見《臨汀匯考》卷2〈山川〉,康熙《崇安縣志》卷1〈方域〉及〈洞天岩志〉。
 
頁237
明清時期定光古佛信仰還傳入臺灣省,至今台北、台中還有若干座專祀定光古佛的寺廟,最有名的是淡水鄞山寺。
(二)與定光古佛傳說有關係的“勝跡”遍布閩西、閩北地區
  據文獻記載,定光佛在世時,足跡遍布東南沿海各省,尤其在福建留下許多與之有關的“勝跡”,如清流縣灞涌岩,這裡飛泉怪石,茂林修竹,為一方勝境,相傳“舊無水,定光佛至飛錫,凌空七日復返,始有泉涌。其夜,風雷大作,雨水滂沱,僧驚避遲。明視之,庵推出谷口,其下飛瀑數丈如珠廉,至今莫尋其源”[35]。連城縣滴水岩,“相傳定光佛嘗駐錫於此”[36]。上杭縣東安岩,“宋定光佛常棲於此岩”[37]。武平縣是定光佛信仰的中心,有關“勝跡”尤多,如禪果院後有龍泉井,常有龍珠在井中發光,相傳為定光佛所鑿。離南安岩數十里處的綠水湖,水色深綠,相傳為定光佛創院時,拄錫成湖,建寺院的杉木從湖中湧出,定光佛取其綠色的湖水為顏料畫樑柱[38]。南安岩前有12座山峰并峙,相傳因定光佛的偈語“一峰獅子吼,十二子相隨”而得名。黃公嶺上有泉水名聖公泉,相傳乃定光佛杖擊泉湧,泉口雖僅杯勺大小,但千人飲之不竭。武平縣還有蛟塘,相傳亦為定光佛所鑿[39]。武平縣的許多地名也由來於定光佛的神話傳說,如“寄子嶺”的傳說至今仍為當地百姓津津樂道。相傳寧化余某,曾向定光佛祈求子嗣,不久,妻子果真懷孕,生下一子。余某夫婦感恩不盡,抱著兒子一齊到南安岩均慶寺叩謝,想不到離南安岩20里處小兒子突然死去。余某夫婦仍堅信定光佛法力無邊,定能使自己的兒子死而復生,就把兒子暫且安放在荒嶺,一起到南安岩均慶寺進香祈禱。拜畢,回到荒嶺,死去的兒子早已復活,正坐在那裏吃饅頭呢,後世人稱此荒嶺為“寄子嶺”[40]。
35. 《臨汀匯考》卷2〈山川〉。
36. 同註31卷9〈地理〉。
37. 《閩書》卷2〈方域〉。
38. 詳見《洞天岩志》。
39. 同上註。
40. 詳見《定光大師來岩事跡》。
 
頁238
(三)與定光古佛信仰有關的某些宗教活動轉化為民俗
  定光古佛在閩西的影響很大,被當地百姓奉為最靈驗的神靈,志稱:
汀人朔望歲時持香燈,詣院稽首禮拜者,男女常及萬人[41]。
《榕村語錄》也說:
閩自五季,崇尚佛教,汀中古剎,昔時創建者甚多,但迄今廟貌剝落,俗中敬奉者,只有定光(伏虎)二佛,其餘寺觀率改為關聖大帝廟矣。
由於定光古佛的影響很大,有些與之有關的宗教活動久而久之就轉化為民俗。一是“搶佛子”習俗,光緒《長汀縣志》載:
汀俗佞佛,民間借祈報之禮以間行怪事,如郡城正月初七,鄞河坊迎神於南廨寺前,將長竹二竿結伏虎佛號牌於上,嗣艱者分黨糾集,候迎神畢,𤐶牌墜下,聽各攘臂分搶,搶獲者眾,用鼓樂果導引歸家,以慶舉子之兆,間有獲應者。不記肇自何年,俱昔日好事之徒為之。[42]
《閩雜記》也有類似的記載:
長汀縣向有搶佛子之俗。每年正月初七日,定光寺僧以長竹二竿懸數十小牌於杪,書伏虎佛號,無子者群奉之而行,自辰至酉,咸以長鈎鈎之,一墜地則紛然奇取,得者用鼓樂迎歸供之,以為舉子之兆。然亦有應,有不應,惟其紛奪,或至鬥毆涉訟耳。[43]
二是“請濕風”、“請燥風”習俗,汀州府城東南赤峰山有定光佛寺,為一郡最高處。寺中一長幡,久雨久晴則豎寺前,有風自南來幡腳飄北,次日必晴,俗謂之“請燥風”。久晴求雨則豎寺後,有風自北來幡腳飄南,次日必雨,俗謂之“請濕風”[44]。有時還要抬出定光古佛和伏虎禪師的神像巡繞田野,祈求豐收。楊登璐《芷溪竹枝十九首》之五:
首夏青苗發水田,定光伏虎繞橫阡。醮壇米果如山積,奏鼓鼕鼕祝有年。[45]
41. 同註35。
42. 光緒《長汀縣志》卷33〈雜識〉。
43. 《閩雜記》卷7,〈搶佛子〉。
44. 同上書,卷1,〈燥風濕風〉。
45. 轉引民國《連城縣志》卷17〈禮俗〉。
 
頁239
八、餘論
  隨著定光古佛信仰的進一步擴大,各種神話傳說大量流傳,這些新出來的神話傳說與宋代相比,具有三個鮮明特點:
  一是人情味較濃。《洞天岩志》載,清順治三年(1646年),大圖京率兵至百步鋪,有兩位僧侶晉見,說:“城即開,幸勿傷民。”言訖,忽然消失。第二天,又看見兩位僧侶從臥龍山顛往下灑水,深感詫異,召見當地百姓詢問,并描述兩位僧侶的形狀,百姓曰:“汀州府有定光、伏虎二位古佛,大王所見或許就是他們顯靈。”大圖京半信半疑,來到定光佛寺一看,所見到的僧侶與佛寺中的定光、伏虎古佛的塑像相同,遂命郡人重修寺院[46]。在這裡,定光古佛不是像宋代那樣通過“靈異”來阻擋或嚇跑入侵者,而是見大勢已去,採取了勸告清兵不要屠殺無辜的靈活措施來保護汀州百姓,成為一個“識時務”的神靈,富有人情味。
  二是與閩西人文緊密結合。一方面與何仙姑的傳說相聯係,據武平《何氏族譜》記載,何仙姑的父親何大郎曾任寧化知縣,定居在寧化石壁村,後唐天成元年(926年)遷居武平南安岩,後晉天福二年(937年)生女何仙姑。何仙姑自幼喜清靜、不飲酒、不茹葷、隱遁在南安岩中修真,成為神仙。乾德二年(964年),鄭自嚴游歷武平,選中南安岩為寺院,到處募化建造寺院。有人勸何仙姑另找地方修煉,仙姑不答應,說:“我生於此,長於此,靜修於此,豈能舍岩而他住?”有一天,何仙姑出觀看洪水,鄭自嚴乘機入岩趺坐。仙姑回岩後,發現有大蟒猛虎盤伏在鄭自嚴周圍,十分馴服,就將所見告訴父親。何大郎欽其神異,遂施岩為佛殿,并捐獻地三十三畝八分,腴田四千七百秤,塘田四十六畝為寺院供養。鄉人在建造佛殿供定光佛居住外,還構樓以祀仙姑[47]。另一方面與李綱的傳說相聯係,相傳定光佛游歷沙縣時,變成一個老和尚,從溪南騰空而渡,正好被李綱遇見,李綱知道老和尚非凡人,就上前叩問姓名、住址,并要拜他為師。定光佛拒收他為徒後,李綱又以前程卜問。定光佛寫一偈語送他,偈語曰:“青著立,米去皮,那時節,再
46.  詳見《臨汀匯考》卷4〈山鬼淫祠〉。
47. 轉引自王增能前揭文。關於八仙中的何仙姑的籍貫,眾說紛紜,有零陵人說,有歙縣人說,有武平縣人說。福建自古是巫術盛行的地方,歷代女巫很多,百姓通常稱女巫為“某某仙姑”。武平縣的何仙姑是否就是八仙中的何仙姑,值得作進一步探討。
 
頁240
光輝。”最初,李綱不知道偈語的含義,到了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包圍開封時,李綱應詔入朝,出任尚書右丞,翌年出任宰相,偈語的預言(“青著立”三字寓“靖”字,“米去皮”三字寓“康”字)得以驗證[48]。《沙縣志》卷四又載,李綱被貶謫於興國寺時,看見一個老和尚渡溪時,足不履橋,離地騰空而行,覺得詫異,尾隨和尚到洞天岩。老和尚在岩石上閉目養神,李綱待老和尚醒來後,前去與他攀談,井邊走邊談,至溪橋才相別。待李綱回首,發現老和尚駕雲騰霧而去,才知道老和尚是定光佛的化身。
  三是宣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宗教觀。相傳某地築陂,因水流湍急,久而不能合攏。一天,一位老太婆給築陂的兒女送飯,正好遇到變化成乞丐的定光佛向她乞食。老太婆將築陂事及家中困苦狀一五一十地告訴定光佛,對他的乞食面有難色。定光佛拖著沉重的步伐走開了,老太婆見他餓成這個樣子,忽動惻隱之心,將所有的飯菜施捨給定光佛。定光佛吃完後,來到水陂,叫眾人走開,即脫下草鞋,甩往壠口,彈指間水陂合攏,且十分牢固,經久不毀。鄉人德之,立廟奉祀。又傳定光佛某日到武平縣梁山下的蘿斗坑一帶化緣,某富翁不但不理睬他,而且連借鍋煮飯也不給柴火,定光佛說:“我只好用腿當作柴火了。”說罷,竟將雙腿伸入灶膛,嗶嗶啪啪燒了起來。須臾飯熟,餐畢,定光佛揚長而去。富人發現定光佛雙腿完好,而家中的飯桌、板𠸍悉被燒光,遂持打狗棍追了上來。定光佛行走如飛,來到水口,背起一塊大石頭放在梁山頂,讓石頭懸空而立,危危欲墜,使為富不仁的富翁擔心巨石從山上滾下來而惶惶不可終日,以示懲罰。[49]
  以上關於“定光古佛”的討論,明確地指出中國人信仰佛教的另一個面貌,這是以往研究中國佛教的學者,所不重視或忽略的。“定光古佛”這個案例,顯示佛教在中國化、區域化的過程神異、俗民性,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附記:本文據我與彭文宇合著之《福建民間信仰》中之“定光古佛”部份,增補改寫而成!



燃燈佛(Dīpaṃkara),意為「錠光」,佛教中縱三世佛之過去佛,為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極尊,而來世佛則為「彌勒佛」。因燃燈佛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又名定光如來或錠光佛。
《增一阿含經》記載燃燈佛(定光如來、燈光佛)曾在過去世為釋迦牟尼授記[1],預言他未來將成佛,是為釋迦牟尼佛授記[1]之師。曾有一次,燃燈佛經過一污水,一個梵志(婆羅門)匍匐,用自己頭髮鋪在地上,使燃燈佛不須把腳弄髒,此人被預言成佛,即釋迦牟尼佛。
《修行本起經》和《太子瑞應本起經》記載傳說釋迦牟尼過去世曾以五莖蓮花供養燃燈佛,而被預言將在九十一劫後的賢劫成佛。佛經中的許多佛、菩薩都曾是他的弟子。
寺院
中國各地有一些燃燈寺,如四川成都市內有燃燈寺公交車站(寺廟已於文革期間被毀),而距離成都市中心18公里龍泉驛區洛帶鎮龍泉山脈中段三峨山則另有一始建於隋開皇年間的有1700年歷史的燃燈寺。此外還有河南南陽西峽燃燈寺、雲南紅河建水城東門外燃燈寺、通州北端運河西岸的燃燈佛舍利塔等等。
佛像
希臘化犍陀羅佛像藝術的一種——迦畢試樣式(Kapicsa Style)——是指貴霜帝國時代流行於阿富汗迦畢試(今貝格拉姆)一帶的一種佛像風格,表現最多的是為燃燈佛和舍衛城神變中焰肩佛兩種形象。原喀布爾博物館收藏多尊3-4世紀的此類佛像。
2001年3月19日被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毀掉的兩尊巴米揚大佛,其中較大的那尊也被認為是燃燈佛的形象。[2]
其他
藏傳佛教的燃燈節與燃燈古佛無關,是紀念格魯派(俗稱黃教)開山祖師宗喀巴1419年在甘丹寺圓寂成佛的日子。每年藏曆10月25日,各家寺院和俗家屋頂均要點亮無數盞燈,故稱為燃燈節,藏語為「葛登阿曲」,「阿曲」意為「五供」。中國以農曆八月廿二日為燃燈古佛誕。
文學形象
在《西遊記》中有「南無燃燈上古佛」,列為眾佛之首。
在《封神演義》中,燃燈佛的前身為闡教仙人燃燈道人,日後加入西方教成佛。
在《三寶太監西洋記》中,有「釋迦如來是諸釋之法王,燃燈古佛是如來授記之師父」的記載,又引詩為證:「嘗聞釋迦佛,先授燃燈記。燃燈與釋迦,只論前後智。前後體非殊,異中無一理。一佛一切佛,心是如來地。」並描述其佛相「燃燈古佛,又名定光佛。你看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頂上光明直沖千百丈」。小說中的僧人金碧峰,為南朝國師,正是燃燈佛轉世
燃燈佛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ZwcBKp
---------------------------------------
為什麼封神榜的燃燈道人要道教改信佛教?
2016-01-04 由 雲浮在線 發表于歷史
聞太師廣邀道友,共討西岐,結果十絕陣先後被闡教十二金仙、陸壓、南極仙翁等所破,趙公明死於釘頭七箭書之下,雲霄三姊妹死於元始天尊與老子手下,征戰三年,寸土未得,己方卻不斷損兵折將,基本上頹勢已現。
但聞太師何許人也,所處下風,但鬥志不減,依然「忙具表遣官往朝歌求救;又發火牌調三山關總兵官鄧九公往麾下聽用」,以求一搏——沒辦法,拼道術是拼不過了,畢竟對方連元老組合都已經出動了,就算自己面子夠大,請出了自己師尊金靈聖母、師伯多寶道人出山也是白給。既然截教道友這裡沒法再找援軍,只有在自己朝中尋找幫手,鄧九公屢敗南伯侯,說明有些能耐,南方戰線的壓力也不如東方遊魂關那麼大,就調他吧。
回過頭再看西岐方,燃燈道人作為此次會戰的總指揮官,可謂過足了官癮,在蘆蓬里調兵遣將,指手畫腳,不管凡人仙子都一應聽自己號令,好不威風。只可惜整場會戰下來,總體表現虎頭蛇尾,草草收場。開局大戰十絕陣,在玉虛宮的首肯下,燃燈道人使用了超級坑爹的試陣戰術,連破六陣,一時風頭無兩;戰至中盤,趙公明先用定海珠,再使金蛟剪,憑藉超級法寶的威力打得燃燈一籌莫展,但總算依靠外援蕭升曹寶陸壓的幫忙,把局面扳回。
但隨著雲霄三姊妹的登場大擺黃河陣,闡教一方終於一敗塗地,崑崙十二仙先後被擒,「削了頂上三花,閉了天門,失了道果」,燃燈面對此局一籌莫展,只得奏請師父來收拾殘局——燃燈糟糕的表現終於激怒了玉虛宮,因為他完全打亂了元始天尊的戰略部署。
...
我們說過,按照元始天尊的戰略部署,第一步是讓崑崙山與玄都洞的二代弟子們聯手,以幫助西岐伐商為名,把截教中傑出弟子、優秀人才逐一剪除;而第二步就是讓崑崙十二仙步步緊逼,激怒通天教主主動對自己門下出手;第三步,給通天教主冠一個「逆天而行」的罪名,元老二人替天行道,聯手收拾通天教主,再把截教門下一網打盡。
現在好了,第一步還沒實施完全,自己的弟子反倒都被人家抓了,逼得自己不得不提早出手,這個「以大欺小、欺侮師侄」的罪名不但沒能扣在通天教主的頭上,反而先記在了自己名下,元始天尊惱羞成怒的心情可想而知,因此面對雲霄三姊妹時毫不留情,命白鶴童子用三寶玉如意打死瓊霄,親手用化血寶盒化得碧霄屍骨無存,連被老子壓於麒麟崖下的雲霄也被元始天尊事後處決,最後封神時只給了三姊妹管理計生委的末等職務。
元始天尊反過面來再看看主持此次會戰大計的燃燈,更是氣不打一處來:真正是個不爭氣的東西,不讓你管事吧,你不服氣;讓你管吧,給我弄出這麼個爛攤子,到頭來還要逼我出來收拾。你看看人家陸壓,幫他師父處理問題多麼得體,多麼讓人省心,你倒好,幫不了師父,還要師父反過來幫你處理問題。這麼丟人現眼,留你何用!
...
領導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於是燃燈道人上崑崙山求見師父下山破黃河陣時就吃了閉門羹,連老師的面都沒見到,就被白鶴童子趕回了西岐去迎駕;破紅沙陣時,燃燈道人本來想把破陣救武王的功勞留給自己,以圖在周朝建立後從中取利,結果也被老師無情地破壞,提前指定了心腹秘書南極仙翁破陣領功。
燃燈道人整場戰役下來除了定海珠外沒撈到別的好,反而面子裡子統統丟盡——身為前敵總指揮官,面對己方頹勢沒能設法力挽狂瀾,只會一籌莫展,眼睜睜看著崑崙十二仙被打被擒,這種只會看手下吃虧卻什麼都不做、遇到困難就雙手一攤的指揮官誰不會做,還要你來幹什麼,以赤精子廣成子為首的十二仙自然不再服他。
另一方面,燃燈為了破紅水陣,派了曹寶去試陣,須知曹寶可是燃燈的救命恩人,還送了定海珠給他做見面禮,卻被他無情地踢出去送命,燃燈如此恩將仇報的薄涼行徑實在令人齒冷,三山五嶽的道友從此對燃燈也另眼相看。
燃燈一場大戰下來,得罪了師尊,得罪了同門,得罪了道友,得罪了武王(能一口氣得罪這麼多人也挺不容易地。。。。),情知自己已不容於中原天下,這才下定了決心投奔西方教門下另起爐灶,這是後話不表。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6kk6vp.html
------------------------------------------------
燃燈道人
燃燈道人(小說人物)主要在《封神演義》等小說中出現,一般小說中:元始天尊的弟子,法寶琉璃燈,他曾經幫姜子牙破十絕陣,收有弟子李靖。他是闡教副教主,大羅金仙。闡教十二金仙亦稱其為老師。說起這位仙人,真可謂是"神仙班首,佛祖源流"。
在《封神演義》原書中有一章名為"燃燈議破十絕陣",十絕陣正是他主持破的 燃燈道人為佛教燃燈古佛之原型,燃燈古佛是縱三世佛之過去佛、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極尊。因其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又名"定光佛"或"錠光佛"。
中文名
燃燈道人
外文名
燃燈古佛
別名
入釋教後稱“燃燈上古佛”
國籍
中印交界處 
民族
原始社會無民族 
信仰
信 仰信仰道教,佛教發源人 
職業
道士 
畢業院校
昆侖山玉虛宮 
主要成就
紫霄宮三千客之一,上古大能,議破十絕陣
人物出處
《封神演義》 
師 尊
元始天尊 
住 所
靈鷲山元覺洞 
法 寶
靈柩燈,定海珠,乾坤尺等
人物簡介
燃燈道人原型是燃燈古佛,燃燈佛,梵文Dipamkar,意為「錠光」,德文Dipamkara,英文Dipankara,佛教中縱三世佛之過去佛,為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貴,如來佛主修今生,是現在佛,彌勒佛主修來世,是未來佛,燃燈佛則修過去,為佛教三大教主之一。因其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又名「定光佛」或「錠光佛」。
燃燈道人
傳說他拜阿蘭伽蘭鬱頭蘭佛為師,曾在過去世為釋迦牟尼授記,預言他未來將成佛,是為釋迦牟尼佛授記之師。曾有一次,燃燈古佛經過一污水,一男孩用自己衣服使燃燈古佛不須把腳弄髒,被預言成釋迦牟尼佛。也有傳說釋迦牟尼過去世曾以五莖蓮花供養燃燈佛,而被預言將在九十一劫後的賢劫成佛。佛經中的許多佛、菩薩都曾是他的弟子。另據《賢愚經》卷三〈貧女難陀品〉所載,過去久遠二阿僧隻九十一劫,閻浮提有大國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識隻(即寶髻),出家學道而成佛。時比丘阿梨蜜羅日日燃燈供養彼佛,佛乃為比丘授記,告知當來成佛,名定光如來。此系燃燈佛昔時曾從寶髻佛受記之因緣。 在封神演義中曾記載過古佛,先為道人,為托塔天王李靖的師尊,傳李靖七巧玲瓏寶塔.用以來管教哪吒!其中也有燃燈與財神趙公明的比鬥.這就是道教中,闡派與截派鬥法的故事
人物地位
《封神演義》中對給他的定位是非常高的。在第45回燃燈議破十絕陣中,對其描述如下:話說眾人正議破陣主將,彼此推讓,隻見空中來了一位道人,跨鹿乘雲,香風襲襲。怎見得他相貌稀奇,形容古怪!真是仙人班首,佛祖流源。有詩為證:“一天瑞彩光搖曳,五色祥雲飛不徹;鹿鳴空內九臬聲,紫芝色秀千層葉。中門現出真人相,古怪容顏原自別;神舞虹霓透漢霄,腰懸寶籙無生滅。靈鷲山下號燃燈,時赴蟠桃添壽域。”在《封神演義》中,各道人之間除了師徒關系、師侄關系以及其它有明確輩份關系的,都互相謙稱為道兄。燃燈道人在與闡教玉虛門人會面之時稱玉虛門人為道兄,稱姜子牙為子牙公;在第46回中,趙公明說:“……道兄!你乃闡教玉虛門下之士,我乃截教門人,你師我師,總是一般秘授,了道成仙,共為教主。……”從這裏看,燃燈道人好像也是玉虛門人,即與姜子牙等眾玉虛門人同輩。但姜子牙每次見到他都稱之為老師,若從這裏看,燃燈道人又好像是姜子牙等眾玉虛門人的長輩。
燃燈道人
燃燈道人同其它玉虛門人相比,道行確實高出許多籌,從《封神演義》的許多回中都可以非常明確的看出,尤其是第63回馬善的出現,韋護曰:“世間有三處,有三盞燈:玄都洞八景宮有一盞燈,玉虛宮有一盞燈,靈鷲山有一盞燈,莫非就是此燈作怪。”馬善即是燃燈道人的琉璃燈的燈芯,足見其輩份之高。
傳說故事
傳說
傳說他拜阿蘭伽蘭鬱頭蘭佛為師,曾在過去世為釋迦牟尼授記,預言他未來將成佛,是為釋迦牟尼佛授記之師。曾有一次,燃燈古佛經過一污水,一男孩用自己衣服使燃燈古佛不須把腳弄髒,被預言成釋迦牟尼佛。也有傳說釋迦牟尼過去世曾以五莖蓮花供養燃燈佛,而被預言將在九十一劫後的賢劫成佛。佛經中的許多佛、菩薩都曾是他的弟子。
燃燈道人
燃燈道人出現在《封神演義》中,所住洞府為靈鷲山元覺洞。首次出現是在第14回,哪吒要殺其父親李靖(即托塔李天王),被燃燈道人所救,燃燈道人傳授李靖一座玲瓏金塔(即托塔李天王手上所托之寶塔,本人認為托塔李天王中的托塔二字也多少原因在于此吧),用來降服哪吒。《封神演義》中對他的描述以及給他的定位是非常高的,在第45回燃燈議破十絕陣中,對其描述如下:話說眾人正議破陣主將,彼此推讓,隻見空中來了一位道人,跨鹿乘雲,香風襲襲。怎見得他相貌稀奇,形容古怪!真是仙人班首,佛祖流源。有詩為證:“一天瑞彩光搖曳,五色祥雲飛不徹;鹿鳴空內九臬聲,紫芝色秀千層葉。中門現出真人相,古怪容顏原自別;神舞虹霓透漢霄,腰懸寶籙無生滅。靈鷲山下號燃燈,時赴蟠桃添壽域。”。
燃燈道人
首先說明一點,在《封神演義》中,各道人之間除了師徒關系、師侄關系以及其它有明確輩份關系的,都互相謙稱為道兄。燃燈道人在與闡教玉虛門人會面之時稱玉虛門人為道兄,稱子牙為子牙公,且在第46回中,趙公明說:“……道兄!你乃闡教玉虛門下之士,我乃截教門人,你師我師,總是一般秘授,了道成仙,共為教主。……”。從這裏看,燃燈道人好像也是玉虛門人,即與姜子牙等眾玉虛門人同輩。但姜子牙每次見到他都稱之為老師,若從這裏看,燃燈道人又好像是姜子牙等眾玉虛門人的長輩。
燃燈道人同其它玉虛門人相比,道行確實高出許多籌,從《封神演義》的許多回中都可以非常明確的看的出來,尤其是第63回馬善的出現,韋護曰:“世間有三處,有三盞燈:玄都洞八景宮有一盞燈,玉虛宮有一盞燈,靈鷲山有一盞燈,莫非就是此燈作怪。”馬善即是燃燈道人的琉璃燈的燈芯,足見其輩份之高。
古佛
古佛有:日月燈明王佛:曾授記妙光菩薩 即釋迦牟尼佛 他是在燃燈古佛之前的古佛,在那個時代,燃燈即是與他差不多的,佛經中稱最後一位天中天聖中聖即燃燈如來。
如來
寶藏如來:這位如來大家可能聽到的比較少,他是一位無上的古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還有好多大佛都是他面前發成佛的大願的。當時以釋迦之五百大願最殊勝。與穢土調教難服剛強的罪苦眾生,並願所有國土的有罪眾生都來他的國土蒙他法化。不舍濁世惡行眾生,為使一眾生度脫,代眾生受地獄之苦,不貪天福,長行苦行。誰都知道他在成佛的時候做了太子,卻不知成佛之前都是苦行難行艱苦卓絕。帝釋也被他的慈悲、折服。四天王化鴿,帝釋化鷹。鷹追鴿欲食其肉,至一修行菩薩處即現在釋迦牟尼太子。鴿藏其後,鷹不敢前,言道:汝行菩薩道,我卻要受餓了。菩薩便割己肉喂鷹。鷹說肉要與鴿的重量對等。他便馬上同意。後來鷹問菩薩:你不後悔嗎?菩薩言:若我無半點悔意,即願我所割肉處如前一般完好。言畢傷口即恢復如初。
鷹化帝釋天,鴿化四天王,作禮贊嘆而去。願別人不能行不能舍他皆願他能夠行的做到...寶藏稱贊當時的海塵即現的釋迦牟尼佛為白蓮花般的菩薩。當時觀音菩薩稱贊釋迦為:大悲菩薩。阿彌陀佛當時為轉輪王,他是創造了一個極樂凈土,悲願殊勝。曾七萬年不睡眠苦讀經書。度人若苦海行般若舟,讓眾生用一種簡單易行的修行方法即能往生凈土。所以釋迦牟尼佛贊嘆阿彌陀佛,而阿彌陀佛也贊嘆釋迦牟尼佛。許多聖賢都發願意護持幫助釋迦牟尼,甘為其成就殊勝佛道的助緣...後來本娑婆眾生有幸,蒙他修行了無數劫,降世,成佛。受用佛陀無量無邊的福德功德,受了無盡的佛恩,法益。望眾生敬眾三寶,不負佛恩。所以稱他為寂默,能仁。寂默,他修行的苦行,無人能妣。能仁,所行之仁德,無人能比,故天上天下無如佛。這種贊嘆隻有知道佛陀因地所行之事才知道,即便這樣的贊嘆亦不能顯佛之極尊。佛之尊,是由他的修行,悲願,種種難行難度難化而能行之。圓滿慈悲證得了絕對的真理。真理是他發現,並非他發明。即使佛不成佛真理亦是存在的。隻不過無人能夠觸及。唯他智慧徹了徹知,而慈悲宣知與眾。
燃燈道人
燃燈道人
 地位
《封神演義》中對給他的定位是非常高的。在第45回燃燈議破十絕陣中,對其描述如下:話說眾人正議破陣主將,彼此推讓,隻見空中來了一位道人,跨鹿乘雲,香風襲襲。怎見得他相貌稀奇,形容古怪!真是仙人班首,佛祖流源。有詩為證:“一天瑞彩光搖曳,五色祥雲飛不徹;鹿鳴空內九臬聲,紫芝色秀千層葉。中門現出真人相,古怪容顏原自別;神舞虹霓透漢霄,腰懸寶籙無生滅。靈鷲山下號燃燈,時赴蟠桃添壽域。”在《封神演義》中,各道人之間除了師徒關系、師侄關系以及其它有明確輩份關系的,都互相謙稱為道兄。燃燈道人在與闡教玉虛門人會面之時稱玉虛門人為道兄,稱子牙為子牙公;在第46回中,趙公明說:“……道兄!你乃闡教玉虛門下之士,我乃截教門人,你師我師,總是一般秘授,了道成仙,共為教主。……”從這裏看,燃燈道人好像也是玉虛門人,即與姜子牙等眾玉虛門人同輩。但姜子牙每次見到他都稱之為老師,若從這裏看,燃燈道人又好像是姜子牙等眾玉虛門人的長輩。
燃燈道人本身是元始天尊的徒弟,得道混元初,隻是元始天尊為教祖,後來許多弟子都是燃燈代為傳授的,所以燃燈既算其他門人的老師,又算師兄,各代弟子相差千歲有餘,所以感恩的稱呼老師很正常。
燃燈道人同其它玉虛門人相比,道行確實高出許多籌,從《封神演義》的許多回中都可以非常明確的看出,尤其是第63回馬善的出現,韋護曰:“世間有三處,有三盞燈:玄都洞八景宮有一盞燈,玉虛宮有一盞燈,靈鷲山有一盞燈,莫非就是此燈作怪。”馬善即是燃燈道人的琉璃燈的燈芯,足見其輩份之高。
----------------------------
靈鷲山燃燈道人介紹 燃燈道人師傅究竟是誰
2016/03/04 來源:武林軍事
靈鷲山燃燈道人
燃燈道人是小說《封神演義》中出現的人物,他所住的洞府為靈鷲山元覺洞。傳說他叛道入佛,成為佛教的燃燈上古佛,因此世人認為他的原型為燃燈古佛。燃燈道人是闡教副教主,大羅金仙,地位在十二金仙之上。
燃燈道人像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燃燈道人是闡教是主要人物,地位比姜子牙等闡教眾人要高出許多。他在小說《封神演義》中最出彩的部分就是協助姜子牙等眾人一起破十絕陣。燃燈道人負責總指揮,一個個的將仙家們派出去破陣,地位十分重要。
但是,外界對燃燈道人的評價都不太好。燃燈道人在收服大鵬時,有虐待動物的傾向。雖然一開始,大鵬是想吃掉燃燈道人,但是也不至於這樣對待它。大鵬吃了燃燈道人幻化為饅頭的珠子,心肺俱被所住,得知真相後,想吐也吐不出,然後就被燃燈道人給遷走了。還有他對自己的坐騎也不太好。在與趙公明一戰中,趙公明的金蛟剪落下來,他獨自一人逃跑了,留下了他的坐騎梅花鹿被剪成兩段,下次出場時,又換了另外一隻梅花鹿。
燃燈道人在闡教中雖然相當於副教主的地位,但其實說話還不如南極仙翁管用。這就導致了他在闡教上處於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地位。於是,他在最後選擇了叛教,去掌管西方教,成為一方的教主,即後來的燃燈古佛,釋迦牟尼的師傅。
燃燈道人師傅是誰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燃燈道人是闡教中人,稱元始天尊為老師,於是燃燈道人被認為是元始天尊的弟子,而作為小說中的人物,燃燈道人的原型又是燃燈古佛。因此燃燈道人在道教時師傅是元始天尊,而入了佛教之後就是燃燈古佛當年所拜的阿蘭伽蘭郁頭蘭佛了
燃燈道人年畫
原文中「道兄!你乃闡教玉虛門下之士,我乃截教門人,……」,至此可以看出,燃燈道人為元始天尊的徒弟。而世人所糾結的姜子牙作為元始天尊的徒弟為何稱同為元始天尊弟子的燃燈道人為老師。
其實這並不難解釋,老師只是一個尊稱,元始天尊收燃燈道人為弟子的時間與收姜子牙的時間過去了許久,況且燃燈道人在姜子牙入門之前就已經開始打理闡教上下事物,姜子牙叫一聲老師並不為過。
但是在另一部作品中,傳說的燃燈道人的師傅卻另有其人。燃燈古佛在成佛前只是佛界的一名羅漢,原名摩乎羅加,位列天龍八部之末位。性情乖張,不容易被馴服,行事冷酷無情,手段毒辣,而且胡亂殺生,罪孽深重,以至於在佛界有個形容他的句子:摩羅現世,赤地千里。後來被他的師傅聖龍上古佛制服,被關到菩提洞三千年。在這三千年間,摩乎羅加在洞內潛心鑽研佛道,終於將體內的魔性抹去,成為了燃燈上古佛。其師聖龍上古佛賜其琉璃燈,並授佛號燃燈。由此可見,在這個傳說中,燃燈古佛即燃燈道人的師傅為聖龍上古佛。
燃燈道人到底是什麼地位
燃燈道人出現在小說《封神演義》中,隸屬於玉虛宮門下,在闡教眾人中地位較高,只位於元始天尊之下,地位大致等同於闡教副教主。十二金仙及姜子牙等散仙都尊燃燈道人為老師
燃燈道人年畫
燃燈道人曾在紫霄宮中與元始天尊一同聽過鴻鈞老祖講課,算來也是與原始天尊同一輩分但燃燈道人也僅僅是聽過一次課,與元始天尊算同一輩分似乎又有些不妥,而且其道力遠不及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從紫霄宮中出來,創立了闡教,於是燃燈道人也隨元始天尊一起共同建立闡教。在壯大闡教的過程中,元始天尊也時不時的傳授燃燈道人一些,因此燃燈道人也尊元始天尊為老師。
而十二金仙等人,雖為元始天尊的弟子,但部分的仙力法術都為燃燈道人代為傳授,所以十二金仙等人也稱燃燈道人為老師。燃燈道人在闡教名義上是副教主,但其實並沒有實權,雖然有得到過元始天尊的指點,但是並不是元始天尊的親傳弟子,在闡教中的地位是比較尷尬的。
而他作為燃燈古佛在佛教中的地位是比較高的燃燈古佛是佛教縱三世佛中的過去佛,是莊嚴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首。早期曾得准提道人指點,於是帶著文殊廣法天尊、慈航道人、普賢真人一起加入了西方教。按照佛教的說法,它的世界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毀滅和重生,因此第一次的佛教世界被認為是燃燈古佛創造的,第二次的佛教世界才是釋迦牟尼創造的,而下一次的世界則是由彌勒佛創造的
燃燈道人和燃燈古佛
關於燃燈道人和燃燈古佛的關係,主要有兩種解釋。其一:燃燈道人與燃燈古佛本是同一個人,燃燈道人是小說《封神演義》中的人物,而燃燈古佛是他的原型。其二:燃燈古佛僅僅是小說《封神演義》中創造出來的人物,與燃燈古佛無關,燃燈道人屬於道教,而燃燈古佛屬於佛教
燃燈道人劇照
燃燈道人是小說《封神演義》中出場的人物,他為闡教副教主,比闡教十二金仙的地位高。他在小說《封神演義》中第14回合首次出場。在這一回合中,主要說的是哪吒在追殺自己的父親李靖,遇上燃燈道人,於是燃燈道人贈與李靖一座玲瓏金塔,用於降伏哪吒。在小說《封神演義》中,最能表現燃燈道人的就屬「燃燈議破十絕陣」了。燃燈道人排兵布陣,率領眾人一起破了十絕陣。而書中對他的定位也是極高的:仙人班首,佛祖流源。
燃燈古佛在佛教中歷史悠久,佛教中有三世佛之說,燃燈古佛屬於過去佛,是現世佛如來佛祖釋迦牟尼的師傅,而未來佛則是大家也都熟知的彌勒佛。傳說釋迦牟尼還是善慧童子時,在路上行走時,遇到了燃燈古佛。善慧童子見路上有一灘污水,怕燃燈古佛路過時弄髒了腳,於是馬上撲在地上,發現還不能夠掩蓋污水,於是又解下了自己的頭髮,撲在污水上,讓燃燈古佛踩在他的頭髮上走過去。燃燈古佛看到這個情景,預言他將成為佛,號釋迦牟尼。
燃燈道人議破十絕陣
十絕陣是小說《封神演義》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而燃燈道人作為小說《封神演義》中出現的人物,他最為世人所稱道的就是議破十絕陣。雖然他在破陣時所用手段有些過於殘忍,但是並不能掩蓋十絕陣是在他的帶領下被破的事實。
燃燈道人劇照
十絕陣分別為:天絕陣、地烈陣、風吼陣、寒冰陣、金光陣、化血陣、烈焰陣、落魂陣、紅水陣、紅沙陣。相對應的陣主分別為秦完、趙江、董全、袁角、金光聖母、孫良、白禮、姚賓、王變、張紹,他們是申公豹路過金鰲島時遇到的。申公豹得知他們的十仙陣神通廣大,變幻莫測,於是說服他們出山,相助聞仲一同征討大周。
玉虛宮鄧華、蕭臻奉元始天尊之令,前來相助破陣,被燃燈道人分別派去破天絕陣和金光陣,無奈不知陣內情形,慘死於陣中。後此二陣為文殊廣法天尊和廣成子所破。方弼、方相、喬坤三位被派去破風吼陣、落魂陣和化血陣,但因法力低下,也死於陣中。後此三陣為慈航道人、赤精子和太乙真人所破。韓毒龍、薛惡虎這二位因為在闡教中地位也不高,於是也被派去打了頭陣,最後也是有去無回。這兩陣分別為地烈陣和寒冰陣,後為姜子牙和普賢真人所破。
曹寶作為燃燈道人的救命恩人,也被派去破紅水陣,這是爭議最大的地方,因為擺明了打頭陣就是去送死的,但是燃燈道人抱著對闡教的忠心,還是選擇了讓自己的救命恩人前去破陣,此陣最後為清虛道德真君所破。剩餘的烈焰陣和紅沙陣分別為陸壓和南極仙翁所破。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aBDxjR.html
------------------
燃燈道人主要在《封神演義》等小說中出現,一般小說中:元始天尊的弟子,法寶琉璃燈,他曾經幫姜子牙破十絕陣,收有弟子李靖。他是闡教副教主,大羅金仙。說起這位仙人,真可謂是“神仙班首,佛祖源流"。
在《封神演義》原書中有一章名為“燃燈議破十絕陣 ”,十絕陣正是他主持破的。燃燈道人以佛教燃燈古佛為原型創作,燃燈古佛是縱三世佛之過去佛、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極尊。因其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又名“ 定光佛 ”或“錠光佛”。
據傳,佛教中燃燈古佛的原型即為燃燈道人,化胡後稱燃燈佛,梵文 Dipamkar,意為「錠光」,德文Dipamkara,英文Dipankara,佛教中縱三世佛之過去佛,為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貴,因其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又名「定光佛」或「錠光佛」。 [1] 
傳說他拜阿蘭伽蘭鬱頭蘭佛為師,曾在過去世為釋迦牟尼授記,預言他未來將成佛,是為釋迦牟尼佛授記之師。曾有一次,燃燈古佛經過一污水,一男孩用自己衣服使燃燈古佛不須把腳弄髒,被預言成釋迦牟尼佛。也有傳說釋迦牟尼過去曾以五莖蓮花供養燃燈佛,而被預言將在九十一劫後的賢劫成佛。佛經中的許多佛、菩薩都曾是他的弟子。另據《賢愚經》卷三〈貧女難陀品〉所載,過去久遠二阿僧只九十一劫,閻浮提有大國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識只(即寶髻),出家學道而成佛。時比丘阿梨蜜羅日日燃燈供養彼佛,佛乃為比丘授記,告知當來成佛,名定光如來。此系燃燈佛昔時曾從寶髻佛受記之因緣。
人物經歷編輯
燃燈道人出現.在《封神演義》中,所住洞府為靈鷲山元覺洞。
闡教副教主,大羅金仙。闡教十二金仙亦稱其為老師。說起這位仙人,真可謂是“神仙班首,佛祖源流。”
首次出現是在第14回,哪吒要殺其父親李靖(即托塔李天王),被燃燈道人所救,燃燈道人傳授李靖一座玲瓏金塔(即托塔李天王手上所託之寶塔),用來降服哪吒。
地位顯赫編輯
《封神演義》中對給他的定位是非常高的。在第45回燃燈議破十絕陣中,對其描述如下:話說眾人正議破陣主將,彼此推讓,只見空中來了一位道人,跨鹿乘雲,香風襲襲。怎見得他相貌稀奇,形容古怪!真是仙人班首,佛祖流源。有詩為證:“一天瑞彩光搖曳,五色祥雲飛不徹;鹿鳴空內九臬聲,紫芝色秀千層葉。中門現出真人相,古怪容顏原自別;神舞虹霓透漢霄,腰懸寶籙無生滅。靈鷲山下號燃燈,時赴蟠桃添壽域。”
在《封神演義》中,各道人之間除了師徒關係、師侄關係以及其它有明確輩份關係的,都互相謙稱為道兄。燃燈道人在與闡教玉虛門人會面之時稱玉虛門人為道兄,稱姜子牙為子牙公;在第46回中,趙公明說:“……道兄!你乃闡教玉虛門下之士,我乃截教門人,你師我師,總是一般秘授,了道成仙,共為教主。……”從這裡看,燃燈道人好像也是玉虛門人,即與姜子牙等眾玉虛門人同輩。但姜子牙每次見到他都稱之為老師,若從這裡看,燃燈道人又好像是姜子牙等眾玉虛門人的長輩。
燃燈道人本身是元始天尊的徒弟,得道混元初,只是元始天尊為教祖,後來許多弟子都是燃燈代為傳授的,所以燃燈既算其他門人的老師,又算師兄,各代弟子相差千歲有餘,所以感恩的稱呼老師很正常。
燃燈道人同其它玉虛門人相比,輩分確實高出許多籌,從《封神演義》的許多回中都可以非常明確的看出,尤其是第63回馬善的出現,韋護曰: “世間有三處,有三盞燈:玄都洞八景宮有一盞燈,玉虛宮有一盞燈,靈鷲山有一盞燈,莫非就是此燈作怪。”馬善即是燃燈道人的琉璃燈的燈芯,足見其輩份之高。
----------------------------
封神演義,燃燈道人和陸壓道人,誰的實力更強
admin 2018-05-07 9:08:53 歷史 閱讀 10 評論 0 Comments
在《封神演義》中,燃燈道人來自於闡教,陸壓道人的身份比較神秘,他們都多次出手幫助姜子牙伐紂。但關於他們之間,誰的實力更強的問題,估計很多人會覺得很難比較,甚至還有人覺得陸壓道人比較神秘,所以就認為他的實力更強。
其實要想比較他們之間實力的高低,只要通過他們各自的戰績即可判斷出來。接下來,筆者通過以下兩個例子的分析,來判斷他們實力的高低。第一個例子,就是對戰三霄娘娘。
陸壓對戰三霄娘娘時,「碧霄娘娘祭出混元金斗,陸壓看見,卻將逃避,其如此寶利害,只聽得一聲響,將陸壓拿去,望成湯老營一。陸壓縱有玄妙之功,也得昏昏默默。」
在混元金斗的捕捉下,陸壓根本無法反抗,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混元金斗吸走,想跑都來不及。
我們再來看燃燈道人。雲霄娘娘說:「月缺今已難圓,作惡到底。燃燈道人,今番你也難逃!」隨後,「又祭混元金斗來擒燃燈,燃燈見事不好,借土遁化清風而去。」
看到沒有,燃燈道人居然能成功逃走,而陸壓卻不能。
第二個例子,就是對戰孔宣。孔宣乃開天闢地之初最早存在的孔雀真靈,擁有強大的五色神光。被稱為「聖人之下第一人」,實力也非常強悍。
陸壓對戰孔宣的時候,一看見五色神光,趕緊遁走,回到姜子牙的營中時,說了這樣一番話:「果是利害,不知是何神異,竟不可解;貧道只得化長虹走來,再作商議。」
而燃燈道人對戰孔宣的時候,雖然也不能降伏孔宣,但戰況比陸壓好多了。先是打了幾個回合,然後分別祭出定海珠和金缽盂,都被五色神光收走了。隨後,又召喚出大鵬鳥,與孔宣大戰了兩個時辰,方才被神光擊敗。
燃燈道人好歹還能與孔宣對戰很久,而陸壓卻不能。
------------------------------------
燃燈道人師傅是誰?燃燈道人與燃燈古佛的關系?
Share
燃燈道人是小說《封神演義》中之角色,原始天尊弟子,為闡教之友,道場靈鷲山圓覺洞,日後才加入西方教,成為燃燈佛,托塔天王李靖用於打敗哪吒的按三十三天玲瓏黃金塔即為其所贈。他曾經幫薑子牙破十絕陣,而且在原書中有一回名字就是燃燈議破十絕陣,十絕陣是他主持破的。燃燈道人原型是燃燈古佛,燃燈佛,佛教中縱三世佛之過去佛,為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極尊;因其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又名“定光佛”或“錠光佛”。傳說他拜阿蘭伽蘭鬱頭蘭佛為師,曾在過去世為釋迦牟尼授記,預言他未來將成佛,是為釋迦牟尼佛授記之師。曾有一次,燃燈古佛經過一污水,一男孩用自己衣服使燃燈古佛不須把腳弄臟,被預言成釋迦牟尼佛。也有傳說釋迦牟尼過去世曾以五莖蓮花供養燃燈佛,而被預言將在九十一劫後的賢劫成佛,佛經中的許多佛、菩薩都曾是他的弟子。另據《賢愚經》卷三〈貧女難陀品〉所載,過去久遠二阿僧隻九十一劫,閻浮提有大國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識隻(即寶髻),出傢學道而成佛。時比丘阿梨蜜羅日日燃燈供養彼佛,佛乃為比丘授記,告知當來成佛,名定光如來,此系燃燈佛昔時曾從寶髻佛受記之因緣。在封神演義中曾記載過古佛,先為道人,為托塔天王李靖的師尊,傳李靖七巧玲瓏寶塔.用以來管教哪吒!其中也有燃燈與財神趙公明的比鬥,這就是道教中,闡派與截派鬥法的故事。
------------------------------------------------------
元始天尊的弟子燃燈道人其實是個宵小之輩
知識 09-23
0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以及之前的熱播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當中,都有元始天尊這個人物形象。在道教的神話體系當中,元始天尊生於混沌之前,太古之先,是永世不滅的萬物之主,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三清分別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居住在大羅天玉京山玄都玉清聖境清微天宮。無論在什麼地方,元始天尊都是受人尊重和敬仰的,可就是這樣一個至高無上的眾仙之祖,竟收了一個宵小之輩做弟子。
元始天尊的破雲扇
這個宵小之輩就是燃燈道人,燃燈古佛即就是燃燈道人,他是紫霄宮三千客之一,擅長分身術,擁有靈柩燈、定海珠、乾坤尺等眾多法寶。讓人意外的是,燃燈道人的定海珠這個法寶竟是從趙公明手裡搶來的
元始天尊
燃燈道人定海珠本是來自玄都紫府的先天靈寶,能散發五色毫光、眩敵靈識五感,威力十分巨大。定海珠曾消失過一陣子,後來落到了通天教主的手裡,這通天教主也就是趙公明的師父,他在其道場碧游宮分寶物時便將定海珠分給了趙公明,所以這定海珠也就成了趙公明的法寶。不料在後來的封神大戰中,武夷山二散人蕭升和曹寶利用寶物落寶金錢(此寶物能利用金錢將空中的法寶吸引掉落)將定海珠奪去了,萬萬沒想到,燃燈道人也看上了定海珠這個寶物,於是就從武夷山二散人手中將定海珠要了過去,而且他還說了一句話「今日方見此奇珠,吾道成矣。」
遊戲中的定海珠
燃燈道人得到了定海珠後很是歡喜,可誰曾想到,這定海珠不僅讓他有了搶奪寶物的污名,還落了一個「逃跑大王」的笑話。在《封神演義》當中,燃燈道人曾和商超總兵元帥孔宣有過一戰,豈料這孔宣的必殺技五色神光太過霸道,任憑他使出渾身解數也難以抵抗,眼看就要大敗,他便拿出定海珠來對付孔宣,然而並沒有什麼用,燃燈道人還是打不過,於是便「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他溜之大吉了。
更為可笑的是,在萬仙陣當中,金靈聖母正與文殊菩薩、普賢真人、慈航道人大戰,眼看就要得勝,結果燃燈道人為了立功當即用定海珠偷襲了金靈聖母,而且還把金靈聖母當場打死了。要知道這金靈聖母可是截教通天教主門下四大弟子之一,法力十分高強,其道行比闡教十二金仙還深厚呢,就這麼被燃燈道人一珠子打死了,人家不要面子的嗎?
心心念念的法寶竟使自己屢陷不義,坐實了宵小之輩的污名,燃燈道人還真是悲哀啊。
(全文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