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七崁武術 幼兒學彩繪
https://is.gd/0NJewa
周麗蘭╱雲林報導
活廖死張- 西螺七崁-為傳承二姓表明「子孫生當廖姓,以光母族,死當姓張,以存父姓」。但其中有一房卻直接複姓為「張廖」,不再生死兩姓+張廖家族是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客家人,說詔安客語。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bit.ly/2MNlY7P
詔安客家文化館/崙背客家館/客語5大腔調「四、海、大、平、安」/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火龍迎客庄」「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於 崙背、二崙、西螺+詔安客族居民文化意識的抬頭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bit.ly/32nS7JR
詔安客家文化-詔安客家以雲林崙背、二崙、西螺為大本營/(1733年)清政府允許移民從東南沿海搬取家眷,及乾、嘉年間允許沿海居民赴臺,詔安人皆有加入。如秀篆的遊氏、王遊氏、邱氏和官陂的廖氏、張廖氏以及秀篆、霞葛的黃氏/祖先是客家人,上一代還會說客語,不僅祭祖時都會以客語與歷代祖先溝通,告慰先賢,親族間彼此見面,也都以客語聊天。但是,時至今日就算是最為年長的世代,也已經不會完整的使用客語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bit.ly/2ppNMqQ
----------------------------------------
2019年10月17日 上午5:50詔安客家文化-詔安客家以雲林崙背、二崙、西螺為大本營/
中國時報【周麗蘭╱雲林報導】
雲林縣政府教育處多年推廣延續西螺七崁武術,10多年來西螺鎮、二崙鄉、崙背鄉、莿桐鄉國小學童都學過「拳母」,為更深化扎根,西螺七崁武術文教基金會推廣彩繪紙製的小小開口獅頭把武術原鄉的印象融入幼兒生活。
開口小獅頭 寓武於藝
西螺七崁武術嘉年華將在26日登場,結合休閒、運動、美食,從7點的貓踏路跑啟動,重頭戲武術大會師在下午4點登場,分成小朋友、師傅演出兩階段。
教育處體健科長賴信喜表示,這也是體育署的「運動i台灣」活動之一,與外縣市常辦的馬拉松或鐵人三項相較,雲林很有特色。
設於崙背鄉的悠紙生活館長年以紙製品默默行銷地方文化,其中之一是多種尺寸的開口獅,可以彩繪也可以玩,基金會今年委請西光幼兒園小朋友彩繪小獅頭,當天上台表演。
穀子茶獻師 養生保健
基金會董事長、縣議員李明哲表示,雖然老師傅們都還在,但目前要傳承武術是困難的,才想到讓孩子們從遊樂中潛移默化生活與武術是結合的。
今年七崁武術嘉年華為了給老一輩回味,一整天無限量供應現炒「穀子茶」,12點有西螺農會提供滷肉飯美食,下午2點大鐘嬸麵舖提供麻油麵線點心。
振興社館主程文雄表示,早期沒有茶葉的時候,農夫把稻子炒一炒拿來煮茶,練武之人喝穀子茶還能祛傷解瘀、活絡血氣。


downloasdsdd  

雲林崇遠堂修繕將完工 三大家廟最耀眼

NOWnews今日新聞
2015年 03月 16日 18:20

▲崇遠堂正門修繕後氣勢雄偉。(郭春輝攝)
點擊展開
記者郭春輝/雲林報導
興建逾百年,1985年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台灣三大家廟之一的雲林西螺鎮張廖祠堂─崇遠堂,客委會與縣府花了五千萬元修繕後木土工程部份已完工,彩繪部份半年後完工,今年重陽節秋祭可望盛大舉行,修建後的崇遠堂,外觀典雅的閩式建築風格,將是台灣三大家廟中最耀眼的祠堂
國家三級古蹟西螺鎮張廖祠堂─崇遠堂,是台灣三大保存最完整的祠堂之一,經過二年的修建,土木工程在日前完工,外觀已呈現出閩南式典雅建築風格,不過內部彩繪部份尚未完工,因此今年春祭只有舉辦簡單儀式祭祖。
位於西螺福田里的張廖祠堂─崇遠堂,百年前由詔安客家最大家族張廖氏家族興建,成為台灣全省張廖姓氏祭祀家廟,由於年代久遠,建築風格獨特,極具文化古蹟價值,它不僅是台灣三大祠堂之一,政府更早已列為三級古蹟。
年久失修的崇遠堂,因具有保存價值,且是張廖氏春秋祭祖祠堂,屬詔安客家的張廖後嗣子孫向客委會及縣府力爭修建崇遠堂,獲得中央與縣府的重視,除在2011年行為歷史建物外,更補助五千萬元在二年前展開修建。
老舊的崇遠堂,經過木工師一番修建,如今閩南式風格的建築屹立在一五四甲縣道旁,壯觀而耀眼,吸引過往車輛不少目光,看到老祠堂的矗立,讓分散世界各地的張廖姓氏子孫興奮不已。
廖元子公育英會董事長廖介源表示,崇遠堂的修建,外觀設計以閩南式風格建造,樣貌保留與百年前相似,家廟不僅是張廖家族最大的資產,從文化、風水、建築格局上,更是地方重要的資產,如果彩繪部份半年後能完工,家廟秋祭將盛大舉行。

--------------------------------

1  2014-09-05_204949  

-----------------------------------------------------------

活廖死張/生前姓廖 死後改姓張
〔自由時報記者林良哲/台中報導〕

台中市西屯、南屯一帶的廖姓家族姓氏會「轉換」,在活著時姓「廖」,過世則改姓「張」,祖先墓碑姓氏都是「張」,成為特殊的姓氏習俗,但其中一房則直接複姓為「張廖」,不再變換姓氏,成為台灣奇特姓氏之一。
張廖氏始於中國福建省漳州府,根據族譜記載,元末明初時,張愿仔為廖家所招贅,後來他只生一子,為傳承二姓立下遺囑,表明「子孫生當廖姓,以光母族,死當姓張,以存父姓」。
廖姓家族台中市的祖厝是位於西屯區的「張廖家廟 」,為台中市定古蹟之一。
台中廖氏家族中成員不管是戶籍、身分證、兵役資料、買賣契約等,都以廖姓來登記,但一過世,家中的神主牌位、墓碑、訃聞、族譜等,都要改為張姓。
此一姓氏習俗相當特殊,不知典故的人若是遇上廖姓友人的父母過世,接到訃聞,發現其載明為「張公」或是「張媽」,還以為寫錯了,或是發錯訃聞。
以台中市市定古蹟「廖煥文墓」來說,墓主廖煥文是南屯一帶名人,過世後,其子孫為他所營造的墓碑,也載明是「煥文張公」。
這種特殊的姓氏習俗除了在台中市西屯、南屯一帶外,也存在於雲林西螺,著名的「西螺七崁」正是由廖姓族人來台所開拓,也保留此一習俗。

有一房直接複姓張廖

雖然「活廖死張」是台中市西屯南屯一帶部份廖姓家族的傳統,但其中有一房卻直接複姓為「張廖」,不再生死兩姓,其原因眾說紛紜不可考,台中市前議長張廖貴專,以及目前活躍於台中政壇的市議員張廖萬堅、張廖乃綸,都是其家族成員。
【資料來源:奇摩新聞網(自由時報),2011/04/06,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06/78/2pbb2.html】

「活廖死張」 西螺七崁話淵源

西螺七崁雙廖後代子孫至今不僅仍保留「活廖死張」習俗,甚至從姓名中第二個字的排行就可看出第幾代的排序,成為台灣罕見宗族文化的活見證。

全國西螺七崁雙廖家族雖以雲林為主,但外移人口相當多,根據雲林縣議員廖清祥從戶政機關所得的統計,雲林縣屬雙廖後裔約三萬五千人,至於散居其他各縣市包括台北縣、台中市、桃園縣、南投縣,仍有為數不少的雙廖後裔,可惜未進行確切的統計,無法獲得正確數據。

雙廖家族有一個特殊的「活廖死張」習俗,因此出現「雙廖」的說法,即在世時,凡戶籍、兵籍、財產、名號、生辰、結婚都姓「廖」,死後神主牌、墓誌、祭祀全改姓張,成為全世界僅有生死不同姓的民間習俗。

▼廖姓家族台中市的祖厝是位於西屯區的「張廖家廟 」,為台中市定古蹟之一。

活廖死張

「活廖死張」得追溯到六百多年前,元末時廖姓子孫廖義居福建官陂,朝廷封員外郎賜九品銜,單生一女,後張氏望族之後張再輝(名愿仔)避居廖宅教讀,廖義贅為東床快婿兼養子,並將張改名為元子。

張元子生獨子友來,後廖族因犯國法遭誅連,張元子無力替妻族平反,病危之際囑咐獨子「吾深受汝外祖父母知遇之恩,欲捨命圖報未能如願,汝當代父報答,子孫生當姓廖以光母族,死當姓張以存父姓,生死不忘、張廖兩全」,友來遵從父親遺訓立誓凡我子孫生則姓廖歿後書張,不違祖命,自此才有張廖一族,且依族譜命名排序,至今傳至第二十三代,源遠流長。(自由時報記者廖淑玲/二崙報導)

活廖死張 原文: 「活廖死張」 西螺七崁話淵源

-------------------------------------------------------------------

廖朝孔[編輯]
廖朝孔(1678年-1736年),字會文,號尊聖,謚英義;生於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正月廿一日亥時,在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二都官陂社藍田樓出世,卒於清乾隆元(1736年)年五月十七日或四月十日[1],享年五十九歲,是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的客家人,屬於張廖家族,為臺中市西屯港尾地區的開拓者。

清武家廟歷代祖先牌位之全景。

主條目:歷史
廖朝孔(1678年-1736年),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的客家人。為張廖家族十二世祖,在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當時二十四歲,帶領著弟弟廖朝間、廖朝路及堂弟廖朝近、廖朝廳等五人[2],渡台在台灣雲林起岸,而落腳在二崙一帶,相傳他們是西螺七嵌張廖氏的始祖。。

清康熙年間,當時西屯地區仍是巴則海族世居的地方。廖朝孔起初在雲林縣二崙鄉地方一帶墾拓,後因雲林二崙基業有成後,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三個兒子之中,留下次子守業,帶領著長子、三子來到臺中西屯港尾(西屯當時是在諸羅縣境內)一帶探勘另行開墾,為西屯港尾地區的先驅開拓者,雍正12年(1734年)之間,並接受台中岸裡五社總通張達京邀請,與秦登﹝廷﹞鑑、姚德心、江又金、陳周文等墾首,合組「六館業戶」,以割地換水方式共同開發台灣中部平原,出資開墾葫蘆墩圳(舊稱貓霧圳),引大甲溪於樸仔籬口,圳分上、下埤,長約四十餘里灌溉拺東堡千餘甲地。當時以廖朝孔為墾首之持有地分布在永興庄一帶﹝即今西屯區港尾里﹞,廖朝孔便成為開發西屯地區的重要人物,其子孫繁衍也多分佈在這一個地區,港尾里有一間清武家廟垂裕堂[3][4]便是紀念他和歷代張廖祖先的祠堂。

廖朝孔在生時,育有三子,廷鎬、廷金興(金、興合為一字)、廷鈺,皆是捐納後當監生[5],今祀台中西屯港尾里的「清武家廟」。

張廖家族日旺公派廖朝孔的支系的族譜字輩排序:「上國朝廷時士天、正心大學本宜先、榮光獻瑞成名世、列位聖君亦尚賢」[6]。

清武家廟垂裕堂[編輯]

日旺公派-十三世祖廷鎬公。

日旺公派-十三世祖廷金興公。
廖朝孔從雲林二崙帶來的墾戶大多落腳在西屯地區港尾仔(永興庄)一帶,清武家廟垂裕堂原先是廖朝孔[7]後裔所居住的三合院祖厝,,子孫繁衍越來越多,日治大正元年(1912年)由十九世裔孫廖大妹倡議興建家祠來奉祀廖朝孔及歷代祖先,並且已十八世祖廖克成擔任建祠總指揮策劃興建完成,並設立祭祀公業。

張廖姓為臺灣第十八大姓,全國以雲林最多,台中次之,在台中市為第五大姓,集中於西屯區居多。

張廖源流[編輯]
張廖始祖(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二都官陂清武始祖)是廖元子公。原名是張願仔公, 字再輝;張天正公之三子,母陳氏,原籍住在福建省雲霄縣西林和尚塘(二都官陂的北邊)。(上承張姓源流)

廖祖妣廖氏大娘,是廖三九郎公的獨生女,招夫婿張願仔公。(上承廖姓源流)

廖三九郎公(廖化)是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二都官陂的富有人家。他是廖大娘的父親,也是廖元子公的岳父兼養父。 廖化公常年以白米三百石貢獻朝廷,封為員外郎,賜九品銜,人家稱呼他為」三九郎」。

元朝順帝(公元1341~1364年)時,白蓮教猖亂。張願仔從福建省雲霄縣西林和尚塘逃難到詔安縣二都官陂坪寨;他在私塾教書,住在廖三九郎公的別墅。

廖三九郎公有一個獨生女,名叫廖大娘, 品貌端莊,敏慧賢淑,精通詩書,事親至孝 。

廖三九郎公很富有,可是沒有子嗣。他看到張願仔 為人俊秀又豪傑,忠厚又老實;有意招贅張願仔為女婿。後來張願仔答應了。

廖三九郎公就招贅張願仔為女婿兼收為養子,並替他改名,叫做「廖元子」。廖三九郎把廖元子看做親生的兒子,把所有的產業交給他去處理。女婿對岳父母也像親生父母一樣孝敬,深受當地族人的讚譽。

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廖元子已經四十八歲,獨生子廖友來才出生。在友來還未成年時,廖姓族人有親戚觸犯國法而逃獄,以當時的社會律法,往往會連累廖氏全族。

在這當時,廖元子挺身而出和官方申辯。由於官司拖延多年後才結案,廖元子於在返家途中患病,生命垂危。臨終前,他囑咐獨生子廖友來,說:「我深受你的外祖父母知遇而恩惠,應該要捨命去報答,可是現在未能如願;你一定要代替我報答。記得子孫在生的時候要姓廖,以光耀母族,死後應該姓張,以記得不忘本姓,生死不忘,張廖兩全。」

廖友來謹承父志,以張承廖,並立誓說:「凡是我的後代子孫,在生時姓廖,死後寫著姓張,不可違背祖命,以報答廖族的恩德。」 他並告訴四個兒子說:「我們本來姓張,在雲霄西林和尚塘有祖先宗祠。以後每年應該回去祭祖掃墓,以盡孝道,若移居外地,要姓張或姓廖就隨個人的意願。而廖家的公媽更不可忘記。」

上述故事敘述廖姓(或張廖姓)人,「生時姓廖,死後歸張」一嗣來繼承張和廖二姓的由來。還有「張骨廖皮」、「活廖死張」、「人廖神張」、「雙廖」、「一嗣雙祧」的說法。這個故事說明張廖姓的先人感恩圖報,又不忘本的美德。

這更是張廖家族一世祖元子公及二世祖友來公的感人事蹟,希望張廖姓的後裔銘記在心。

清河始祖是天正張公,妣林蔡氏媽。

武威始祖是三九郎廖公,妣邱氏媽。

合族一世祖(張廖始祖)是元子張公,妣廖氏媽。「張公廖媽」。(以下請繼續看祖訓七條)

祖訓七條[編輯]
「張廖」氏一族有七條祖訓,於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興建祖祠周圍大樓時,於其大門門崁設七崁,用意是要子孫時時刻刻銘記祖先留有七條祖訓;亦有一意為 西螺七崁的「七崁」,就是源於這七條祖訓,「崁」原為「欠」,意指子孫欠祖先恩澤,必須追宗祭祖,時時感念祖先恩澤 。但不管原意為何,都是在告訴子孫要記住源本為何,從此子孫稱這七條祖訓為七嵌箴規。

第一嵌:生廖死張,故曰張廖:「生存姓廖」,戶籍、兵籍、財產、名號、生辰、結婚屬之,「逝世姓張」,神主、墓誌、祭祀、神鬼屬之。

第二嵌:不食牛犬,知恩無類: 牛犬獸類也,知主之恩,況於人乎,不食牛犬,有不食之恩,牛犬有恩於人也。獸類知恩,人獸雖異,而靈性知恩則同,故曰無類。

第三嵌:得正祀位,猶勝籃轎八臺:古制養子為嗣但未有養孫廖三九郎收廖元子為養子但元子因族人諍訟知識突然逝世以致廖三九郎膝下猶虛因此三久郎希望孫廖友來「得正祀位」,而此事獲得邱高太祖妣的認同:「子孫孝順,母祖慈愛,竹藍為轎之樂,猶勝八台(八人抬之大轎)。」,而友來也奉行遺命,是謂一嗣雙祧,自立一族,以光「張廖」門楣。

第四嵌:嗣續為女,繼絕為先:。無男而以女承嗣者,招婿生男,生廖死張固然也。如獨生子,則生身之父無歸宿,待子生孫,需先繼生父,為當務急,嗣女須書「張廖媽」以明由來,婿歸本姓,例不入張廖之祠,此繼絕為人道之始也。

第五嵌:制無苟且,恐生戾氣: 守制中有孕,恐生戾氣之兒,乃胎較攸關也。守制前有孕,須求束帶以資分別,帶以布束腰,布長與柩齊。

第七嵌:遷籍修譜,天下一家:遷籍外出,姓張姓廖聽其自便,然必須修譜,庶幾知木之有本,如水之有源,乃序譜之宗旨也,子孫分佈雖遠,序譜一查,天下猶一家焉。

地理分布[編輯]


雲林縣西螺鎮、二崙鄉、崙背鄉
臺中市西屯區、大雅區、豐原區、清水區
南投縣南投市[8][9]
新北市土城區、板橋區、新店區安坑
桃園縣大溪鎮、楊梅市
嘉義縣竹崎鄉
宜蘭縣羅東鎮、五結鄉(二結村、四結村)
《官陂張廖族譜序》(十五世裔孫耀箕有南拜撰)文中記述:先祖自康熙、雍正陸續渡台,最初都散居在西螺、二崙、崙背、三條圳、台中西屯、南投、豐原、西員寶、大溪街、板橋、新店、、羅東、四結、宜蘭等地謀業營生。

張廖家族是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客家人,說詔安客語。

詔安客後代全台約六十萬人;雲林縣的詔安客主要分布在西螺鎮、二崙鄉、崙背鄉等三個鄉鎮,約有五萬人;還能流利講詔安客語的,只有崙背、二崙地區約八千。

人;其次是臺中市西屯區.其他地區零星分布,人數很少。

臺中市西屯地區雖有不少張廖家族的聚落,長久以來與福佬語系族群生活在一起,逐漸被同化,而失去了「詔安客」的文化與語言。平時都用台灣閩南語溝通,有的人也不知自己是詔安客。(被稱為「福佬客」就是不會說客語的客家人)

------------------------------------------------------------------

你是「單廖」還是「雙廖」?
這個問題我在好樂迪打工的時後就曾經被客人問過了

那時忘了客人為何跟我說他是姓廖的,我很爽朗的回答他說「我也是姓廖的呀!」
之後客人就問我「你是單廖還是雙廖?」

「單廖」跟「雙廖」追源溯本可是不同工廠大有來源的

你是「單廖」還是「雙廖」? 「廖先鋒隊」探索廖姓根源 ←from NOWnews

今天在nownews看到這則新聞,但裡面並沒有介紹到「單廖」跟「雙廖」

其實是這樣

1.單廖------生姓廖ˋ死姓廖 (又稱小廖)

2.雙廖------生姓廖ˋ死姓張 (又稱大廖)

之前幫老爸整理族譜的時後有看到祖先有張騫哩!後來是因為張姓祖先入贅到廖家,所以才會改姓廖。

常常有人拿了訃文卻搞不清楚本來姓廖的朋友,怎麼會變成姓張了,還以為是印錯了,或是跑錯家。

下面是張廖的來源有興趣的再看吧!

張廖」這個特殊的姓氏,只有在福建、廣東和台灣才有,更証明了台灣在血緣上與「唐山」的密不可分。

在台灣,張廖的子孫是非常旺盛的各地的張廖宗祠,像云林縣西螺鎮的「張廖姓崇遠堂大宗祠」,台中市西屯區的「張廖家廟承佑堂」,云林縣二侖鄉的「清武家廟垂裕堂」等等,都是規模宏大而組織完密。

不過,「張廖」雖然系出張姓,在血緣上純粹是我國古老張姓家族的一份子,但是常年得姓時的誓約,他們的子孫,卻都一直率守著「生廖死張」的祖規。所謂「生廖死張」,就是在有生之年都以廖為姓,戶籍的登記也是廖,然而,死后卻要歸宗為張,所以神主牌位和墓碑上所寫的姓,則是張而不是廖。

這個特殊的姓氏,是產生于距今六百多年前明代洪武七年(公元一三七四年)的福建詔安。經過的情形,根據台中市「承佑堂張廖家廟」所提供的一項源流考,大體如下:

「始祖張愿仔公(按,又稱元子公),字再輝,張天正公之三子,母陳氏,洪武七年自原籍云霄和尚塘遷來詔安縣二都官坡廖三九郎公家中進資,是為詔安二都官坡清武始祖。

公為人俊秀而豪杰,朴實而忠厚,常負販往來詔安官坡,因常宿平寨廖三九郎公家。三九期公股富無嗣,單生一女名曰大娘,品貌端庄,敏慧賢淑,能通詩書,事親至孝,公思遠客出祖者招之為婿,見愿仔公乃遠客出祖者,兼之忠厚朴實,堪任東床之選,公悅之遂招為婿,視若己子,并將田園產業悉付愿仔公掌管,公事岳父母克敬克孝,無異生身父母。

廖公仍恐百歲后忘廖還張,故向愿仔公立答曰:“得我業而承我廖者昌,得我業而忘我者不昌曰”,愿仔公亦譽曰:“生當姓廖,死必歸張。”公隅其子友來曰:“汝知為父出來否?汝父原住清河云霄和尚塘,姓張也,因來平寨入贅廖家,原籍有祖業,汝以后應回祭掃宗祠,為人子當思孝道,廖家公媽更不可忘,生事死葬時,應如汝父在生一樣,事亦須囑代代子孫遵之”。故此代相承,于戶籍書廖,神主則書張,因稱死張活廖者,緣故此之由也。」

由于福建特殊的「入贅」關系而產生的張廖氏,前文已經提到過,是以「清武堂」作為他們的表記的關于「清武堂」的由來,張廖始祖張愿仔公的第十七世裔孫,本省籍的張廖德福先生,曾紹于二九六九年間撰文說明,該文的內容如下:

「組忠我張廖一派之由來,余本不知其詳,據叔祖父有南公所編纂之族譜明示,乃開基始祖張虎公之長男,張論公字真瑞,號元甫,肇起于云霄之西林,開基第一世祖迄第六世張愿仔公字再輝,又名元子公,先裝鄧氏孺人,育二男,長崇善公,次崇珠公,留住西林束盧西楹,而鄧氏故后,乃只身獨移于詔安之二都官技,以清河入贅于廖三九郎公之令嫂名大娘﹔生一子友來公繼承雙桃,于是俗稱入廖神張,乃二姓合二不,又稱張廖,亦稱雙廖,論其血統貿為一脈,蓋張公廖姓之由良有以也。據七嵌祖訓,有明確之定律﹔故為明了張留與單張「清張」,單廖「清廖」之別,將張姓之清河郡,廖姓之武威郡,各取頭字,取名為清武堂,凡張廖元于公之子子孫孫,堂上以清武堂表示張廖之家,使后人共知報本,并與張廖大族。

從這篇文章我們對于目前稱盛于台灣的張廖氏,還可以獲得下列兩點認識:

第一,以「清張」為堂號的張廖氏,也跟絕大多數的「清張」一樣,是從遙遠的清河地區分衍過來的。

第二,愿于公在入贅廖家之前,已經育有二子,他們當然是屬于「清河」衍派的「清張」,所以本省的清張與張廖聯宗,絕對有根有據。最近几年,由于張廖族人大多認識了自己血緣上的真正歸屬,有不少的人,除了戶籍的登記,平時提到自己的姓氏,大多「張廖」二字并用。這種情形,對于重視本本水源的中國人而言,實在是人情之常,無可厚非。

目前至灣的張氏子孫,要了解自己是屬于「清張」還是「張廖」,最簡便的方法,當然是查看祖傳的堂號是「清河」還是「清武」。此外,還有下列屬于「清武」張廖氏的世傳昭穆可以作為參考:

清武溪口日享公派:宗(一世)友永元道,日大繼子心,為朝廷國士,良名萬世飲、文章千載業,中恕一生金。

老六大位公派(日享公支派):信(廿一世)能攻先德,作述照古今,本基源流遠,諾謀正清深,克治祖家法,基慶式玉金。

大魚池及馬坑派:烈(十四世)世文國以,丁財福祿昌,蒼梧千城茂,丹桂五枝香。

盈漢公派:日大玉英圭,錫欽紹盈世,文(十六世)才登科甲,振作泰隆興,家聲布春暉,光前子孫賢,祖澤喜超然。(二嶺鄉田尾三口灶廖科明先生提供)

問公派:傳(十八世)家德誼仁禮,華國文章本史書。(台中市西屯下庄仔廖德誠先生提供)。

德安公派:德(十五世)先春榮瑞景明,祥公衍慶自天成,文章顯達仁為貴,遠紹淵源啟俊英。(大雅鄉馬岡厝廖榮財先生提供)

子燧公派:子(九世)邦文士榮,心上穎鵬程,繩武光前烈,詒謀奕世亨。(台北縣土城鄉廖鵬福先生提供)

元表公派:文(十六世)明登仕錦松國恩,武有正鎖奉天發隆。(西螺鎮下浦里廖和銘先生提供。)

張廖姓緣故由來
元朝時,張原仔公字俊秀,原籍雲霄西林和尚塘人。從軍至漳州韶安縣三都官坡,離軍營宿於早寨富人廖三元公之閒舍。廖公單生一女,遂招贅張原仔公為婿。張公入贅后即改姓廖,掌管廖家產業,生下子女亦均姓廖。廖公感其誠懇,亦恐日後張原仔公背廖歸張,乃與張原仔公立據協議:雖在世姓廖,惟死後神主姓氏均改為張姓,以表廖張兩姓之根源。因而有「死張活廖」之說,此亦張廖同源之由來。
張廖簡三姓聯宗的故事,上承「廖氏源流」
廖崇德生了三子,長子蘭芝(諱佩)唐朝總章戊辰進士,繼承武威郡祀。次子蘭楷,繼承清河郡公。三子蘭德,繼承太原郡祀。
蘭芝生了三子;長子光祿,登唐景龍丁未進士,官封汀州節度使。次子光堯,三子光景(諱德登),是宋代宣州刺史,學士丞相;往生後埋葬在江西寧都鈞州,有大石碑書明官爵名號。
光景的夫人張氏,生了三個兒子,長子瑞瑄、次子瓊瑄、三子琳瑄。因為被奸臣誣告要「謀反篡位」,從此以後子孫都埋名隱居,並且叫九個兒子分別居住在三個郡。張廖簡三姓聯宗由此開始 。
次子瓊瑄生了獨子四十一郎為汀洲始祖 。
四十一郎生了九個兒子,因 避禍而分隸三姓。
長子文廣.次子文興.三子文舉,仍然本姓廖,奉祖傳的「武威」為郡望。
四子文福.五子文亮.六子文祿,分姓為簡,以「太原」為郡望。
七子文用.八子文明.九子文峰,隨母姓張襲用張姓的「清河」為郡望。
由上述的故事可知這個廖姓衍派傳下的張姓、廖姓、簡姓的後代,本來是一家人。

活廖死張/生前姓廖 死後改姓張

2011-04-06

〔記者林良哲/台中報導〕台中市西屯、南屯一帶的廖姓家族姓氏會「轉換」,在活著時姓「廖」,過世則改姓「張」,祖先墓碑姓氏都是「張」,成為特殊的姓氏習俗,但其中一房則直接複姓為「張廖」,不再變換姓氏,成為台灣奇特姓氏之一。

  • 廖姓家族台中市的祖厝是位於西屯區的「張廖家廟」,為台中市定古蹟之一。(記者林良哲攝)

    廖姓家族台中市的祖厝是位於西屯區的「張廖家廟」,為台中市定古蹟之一。(記者林良哲攝)

張廖氏始於中國福建省漳州府,根據族譜記載,元末明初時,張愿仔為廖家所招贅,後來他只生一子,為傳承二姓立下遺囑,表明「子孫生當廖姓,以光母族,死當姓張,以存父姓」。

廖姓家族台中市的祖厝是位於西屯區的「張廖家廟」,為台中市定古蹟之一。

台中廖氏家族中成員不管是戶籍、身分證、兵役資料、買賣契約等,都以廖姓來登記,但一過世,家中的神主牌位、墓碑、訃聞、族譜等,都要改為張姓。

此一姓氏習俗相當特殊,不知典故的人若是遇上廖姓友人的父母過世,接到訃聞,發現其載明為「張公」或是「張媽」,還以為寫錯了,或是發錯訃聞。

以台中市市定古蹟「廖煥文墓」來說,墓主廖煥文是南屯一帶名人,過世後,其子孫為他所營造的墓碑,也載明是「煥文張公」。

這種特殊的姓氏習俗除了在台中市西屯、南屯一帶外,也存在於雲林西螺,著名的「西螺七崁」正是由廖姓族人來台所開拓,也保留此一習俗。

有一房直接複姓張廖

雖然「活廖死張」是台中市西屯南屯一帶部份廖姓家族的傳統,但其中有一房卻直接複姓為「張廖」,不再生死兩姓,其原因眾說紛紜不可考,台中市前議長張廖貴專,以及目前活躍於台中政壇的市議員張廖萬堅、張廖乃綸,都是其家族成員。

---------------------上頁-------------------------

范姜姓氏由來其族譜與新屋姜家族譜說法不同;范姜說明為法定血緣親屬,姜家族譜說為直系血緣關係+字輩
http://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388866206

 ---------------------------------------------------------------

【大紀元2014年09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臺灣雲林報導)臺灣雲林縣長參選人張麗善6日參加雲林縣詔安客家文化節活動時表示,雲林的詔安客有別於苗栗、新竹等地區客家人,是具有特色的文化族群,但因人數少,過去並不被重視,詔安文化節已列入客委會客庄12大節慶之一,只要透過資訊連結,整合週邊學校,社團、社區力量與資源,傳承詔安語言,找回客家族群的認同感,讓詔安客家文化永續傳承下去。

張麗善指出,她要更積極推動詔安客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營造詔安客家文化園區為詔安客資訊中心,以「研究、收藏、展示、教育」為推動核心,結合崙背、二崙、西螺詔安文化據點,劃出詔安客家文化體驗動線、七欠文化體驗動線以南北兩條體驗路線,塑造詔安客家聚落、景觀、人文、歷史完整性與豐富性,落實「傳承詔安、發揚客家」願景。另外,文化園區與社區發展協會、學校、社團合作帶動園區發展,成為當地居民和觀光客的休閒中心。

---------------

台中張廖家廟-02_彩繪-1_調查研究報告的問題-2 @ 水瓶尼克的傳統建築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UGAVpb

--------------------------------

複姓「淳于」太罕見 自嘲不能做壞事

2015-04-30

常被洽公民眾念成「愚蠢」

〔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新北市都市更新處職務代理人淳于繼凱,擁有全台獨特的複姓,每次自我介紹總要花費一番工夫解釋,有民眾洽公時,把「淳于」看成「于淳」,念起來諧音像「愚蠢」,他自嘲這輩子不能做壞事,否則一下子就被「抓包」,但特殊姓氏也替他帶來好人緣。

  • 新北市都市更新處職務代理人淳于繼凱因複姓相當特殊,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記者賴筱桐攝)

    新北市都市更新處職務代理人淳于繼凱因複姓相當特殊,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記者賴筱桐攝)

淳于繼凱表示,爺爺名為淳于孚春,祖籍山東,民國三十八年隨國軍撤退來台,當時有四個淳于家族一起遷台,各家開枝散葉後逐漸分散,目前 除了爺爺、叔叔、姑姑和堂妹以外,出生至今沒碰過和他相同姓氏的人。某次心血來潮,在臉書搜尋「淳于」二字,意外找到另一位淳于先生,兩人互設好友,但沒 見過面。

據歷史記載,淳于本是春秋時期在山東省安丘縣附近的小國,周武王曾將此地名用來封公,子孫以淳于為姓,後來淳于國被杞國殲滅,後人仍沿用姓氏淳于當作紀念,直至唐憲宗即位,為避名諱,紛紛改成于姓。

淳 于繼凱說,從小到大遇到的同學或老師,都對「淳于」這個姓氏感到好奇,自我介紹常要解釋很久;最困擾的時候是打電話向餐廳訂位,服務人員問他姓什麼,擔心 電話說不清楚,他索性回答「陳」,減少麻煩,有次服務生要求留下全名,他突然一陣詞窮,不知如何回應,當場愣了好幾秒鐘。

今年三月才到都更處就職的他,負責都更案審查業務,與建商、民眾接洽頻繁,因為沒有名片,自我介紹常讓人一頭霧水,因此和對方多說幾句話,反而增加互動機會。

是否對生活造成影響?他開玩笑說:「好處是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缺點是永遠不能做壞事,因為『太好認了』」。


2017-03-16_091422


詔安客家文化節越晚越熱鬧 崙背千人舉澹仔火迎暗景  2019年「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詔安客家人
記者蘇榮泉、郭春輝/雲林報導 -2019-09-08 14:12:08
詔安客家文化節崙背登場1   https://t.ly/OvW2D
▲縣長張麗善與鄉長李泓儀帶領來賓及民眾舉「澹仔火」踩街,場面熱烈。(圖/記者郭春輝攝,2019.09.07)
為期一個月、已列為客庄12大節慶的「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7日晚間在崙背登場,吸引數以千計鄉親到場,縣長張麗善、客委會副主委楊長鎮等一同點亮「澹仔火」來迎暗景,象徵薪火相傳,也意味開始「顧更」保護家園;隨後大家高舉澹仔火往市區踩街。
7日晚詔安客家文化節開幕,特別結合舉火把與七嵌武術相結合,在串連崙背、二崙、西螺等鄉鎮公所及在地社團、7大宮廟、8所學校共同規劃了具詔安客家特色之10大主題系列活動,縣府特邀請全國民眾,歡迎未來一個月到崙背、二崙、西螺等鄉鎮來作客,體驗詔安客家人好客的熱情。
▲全體來賓齊心點燃澹仔火,象徵薪火相傳。(圖/記者郭春輝攝,2019.09.07)
縣長張麗善指出,詔安客家文化在雲林推動成果,包括將武術扎根,客家語言及生活方式之推動與保存,尤其今年文化節熱鬧空前,她建請客委會要多重視少數族群,讓詔安客家文化持續傳承,也歡迎全國民眾未來一個月到雲林客家庄感受客家人的熱情。
客委會副主委楊長鎮對詔安客家文化一年比一年熱烈相當欣慰,他說,詔安客家文化的推動如此成功,證明未來客家文化同樣能推向全台灣,為了讓客家文化更落實在台灣,政府已將客家話列為國家語言,未來將全面推動,讓更多人認證說語,未來政府將把客家話將從學校落實起,因客家語言是從學校被趕出去,我們要從學校找回客家語言。
在各界來賓一同點燃「澹仔火」象徵薪火相傳後,數以千計民眾紛紛手持澹仔火開始往立場踩街,長長的火炬讓暗黑迎向光明,徵象客家人透過澹仔火的火光「顧更」保護家園,抵禦土匪。
千人舉「澹仔火」,火炬讓照亮崙背暗夜。(圖/記者郭春輝攝,2019.09.07)
文化處長陳璧君說,每年的這個時候,整個雲林就充滿詔安客家氣息,活動非常豐富,有七嵌港尾武術傳奇話劇表演、詔安客語布袋戲、七嵌武術老中青匯演、百位細子齊打武術、七嵌武術紀錄片、火把舞及在地詔安藝文演出等,現場也有許多可以體驗詔安客庄生活的工藝DIY、客語闖關及古早味客家美食免費品嚐,充分展現詔安客家文化特色。  https://t.ly/OvW2D


扎根七崁武術 幼兒學彩繪---- 詔安客家文化-詔安客家以雲林崙背、二崙、西螺為大本營/
https://is.gd/0NJewa
周麗蘭╱雲林報導
活廖死張- 西螺七崁-為傳承二姓表明「子孫生當廖姓,以光母族,死當姓張,以存父姓」。但其中有一房卻直接複姓為「張廖」,不再生死兩姓+張廖家族是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客家人,說詔安客語。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bit.ly/2MNlY7P
詔安客家文化館/崙背客家館/客語5大腔調「四、海、大、平、安」/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火龍迎客庄」「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於 崙背、二崙、西螺+詔安客族居民文化意識的抬頭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bit.ly/32nS7JR
詔安客家文化-詔安客家以雲林崙背、二崙、西螺為大本營/(1733年)清政府允許移民從東南沿海搬取家眷,及乾、嘉年間允許沿海居民赴臺,詔安人皆有加入。如秀篆的遊氏、王遊氏、邱氏和官陂的廖氏、張廖氏以及秀篆、霞葛的黃氏/祖先是客家人,上一代還會說客語,不僅祭祖時都會以客語與歷代祖先溝通,告慰先賢,親族間彼此見面,也都以客語聊天。但是,時至今日就算是最為年長的世代,也已經不會完整的使用客語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bit.ly/2ppNMqQ

詔安客家文化-詔安客家以雲林崙背、二崙、西螺為大本營/
閩南獅、客家獅與廣東獅/客家盒子獅,會配合大面佛、小面(猴子)/客家開口獅也叫豬鼻獅/只有客家開口獅可以進到廟裡,別的像是,台灣獅、廣東獅等等可不行/詔安客家人多,崙背鄉節慶的舞獅,用的是木頭製成的開口獅,嘴巴形狀就像四方形的木盒。這是客家族群特有的獅頭,又稱「盒仔獅」或「客仔獅」。“開口獅”(開嘴獅)又名“客家獅”或“盒子獅”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bit.ly/32ibHXP
新竹縣芎林鄉客家武術舞獅-芎林金獅團長鄭香浩-芎林鄉的方口獅/永平工商龍獅社-勇奪客家獅、台灣獅及廣東獅3面金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bit.ly/2MTJ8JY

------------
2019年10月17日 上午5:50   詔安客家文化-詔安客家以雲林崙背、二崙、西螺為大本營/
中國時報【周麗蘭╱雲林報導】
雲林縣政府教育處多年推廣延續西螺七崁武術,10多年來西螺鎮、二崙鄉、崙背鄉、莿桐鄉國小學童都學過「拳母」,為更深化扎根,西螺七崁武術文教基金會推廣彩繪紙製的小小開口獅頭,把武術原鄉的印象融入幼兒生活。
開口小獅頭 寓武於藝
西螺七崁武術嘉年華將在26日登場,結合休閒、運動、美食,從7點的貓踏路跑啟動,重頭戲武術大會師在下午4點登場,分成小朋友、師傅演出兩階段。
教育處體健科長賴信喜表示,這也是體育署的「運動i台灣」活動之一,與外縣市常辦的馬拉松或鐵人三項相較,雲林很有特色。
設於崙背鄉的悠紙生活館長年以紙製品默默行銷地方文化,其中之一是多種尺寸的開口獅,可以彩繪也可以玩,基金會今年委請西光幼兒園小朋友彩繪小獅頭,當天上台表演。
穀子茶獻師 養生保健
基金會董事長、縣議員李明哲表示,雖然老師傅們都還在,但目前要傳承武術是困難的,才想到讓孩子們從遊樂中潛移默化生活與武術是結合的。
今年七崁武術嘉年華為了給老一輩回味,一整天無限量供應現炒「穀子茶」,12點有西螺農會提供滷肉飯美食,下午2點大鐘嬸麵舖提供麻油麵線點心。
振興社館主程文雄表示,早期沒有茶葉的時候,農夫把稻子炒一炒拿來煮茶,練武之人喝穀子茶還能祛傷解瘀、活絡血氣。


2022-05-18_093411

「語言沒了,文化也沒了!」挽救詔安客語凋零危機
作者 劉文珍
2022-05-15
李秉璋主任從民國96年開始積極投入詔安客語的傳承任務,圖為他擔任2020詔安客才藝競賽評審。
「語言沒了,文化也沒了!」挽救詔安客語凋零危機 | 劉文珍 / 教育新亮點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wnAPhb
在台灣,「詔安腔」是客語五種主要腔調中相對少人使用的一種。雲林西螺農工圖書館主任、同時也身為歷史老師的李秉璋表示,根據客委會的調查,目前還能使用詔安客語的人,可能只剩下7、8千,甚至更少,人口凋零、少子化都是原因。因此,他從民國96年開始積極投入詔安客語的傳承任務,獲得109年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以及110年「推動客語教學語言獎勵」。他擔心,詔安客語消失了,文化沒了,客家認同也沒了,那就什麼都沒了!
認真說「客事」,保留詔安文化
西螺農工高一的廖姿婷,詔安客語說得很溜,可以從頭到尾用詔安腔自我介紹。問她為什麼要學客語?她的答案很有趣:「就是另類的成就感吧!就跟你會英文,可以去跟外國人自然交流是一樣的。」
廖姿婷同學是全國語文競賽客語情境式演說優等學生,在學校,她可以用流利的詔安客語和圖書館主任李秉璋互動交談。她說,自己從小和阿公、阿婆說話就是用客語,即使和弟弟平常會用國語聊天,但碰到長輩,還是會自動切換回客家話。
廖姿婷同學是全國語文競賽客語情境式演說優等學生,在學校,她可以用流利的詔安客語和圖書館主任李秉璋互動交談。
李秉璋主任表示,雲林的詔安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二崙、崙背和西螺,然而連這些地方,現在都已經很少會說詔安客語的客家人了本來有18村的二崙鄉,只剩3個村子會講詔安客語,年輕一代更是如此。畢竟對許多人來說,相較於母語學習,學英文等外語才有助於加強競爭力,很少人願意花時間投入使用人口少、又只局限於小地區的母語方言。但是李秉璋主任認為,母語是一種文化傳承,當你再也不是客家人,自我定位、自我認同就會產生危機。
李秉璋自己就是這樣的例子,他從小講客語,卻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直到長大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講的是客家話,血緣上有客家的傳統;也因為知道自己是客家人,講客家話,愈了解後,危機感愈重。
正因為如此,他積極從家庭、社區和學校三管齊下,推廣詔安客語。家中的父母與長輩是母語學習的第一步,像是從小就和阿公、阿婆一起睡的李芝靚,目前是小學老師,她說自己聽著阿公阿婆聊天長大,詔安客語就像是她的搖籃曲,而客語聽力也是從這裡磨練出來的。
她認為,學習語言一定要營造出環境,生活中跟她相同年紀的人沒有幾個人會講詔安語,也沒有什麼機會可以練習,頂多在家裡跟家人講幾句簡單的客語,也因為使用度不高,要學還真的不容易。
因此,語言學習的下一步就是推廣到社區。李秉璋主任表示,當地「貓兒干文史協會」的楊永雄總幹事努力用心的推動詔安客語,由李幸妃老師開班授課,每個禮拜都有中級暨中高級認證的研習課程,學生參與客語認證的成績還不錯,只是人數並不多。
至於學校也是一大助力,50多歲才知道自己是詔安客的前來惠國小校長廖忠良,笑說自己年紀大了才開始學「客事」(詔安話的客語之意),他之所以這麼努力,因為擔心「客事」消失不見了!廖校長也認真在90%是詔安子弟的學校推廣詔安客語,並且與貓兒干文史協會、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希望當成發揚詔安客的文化種子,進而傳承客家文化。
李秉璋(圖左)認為客語傳承要從家庭開始。
使用度不高,推廣詔安客語成難題
不過,李秉璋主任很憂心,因為目前雲林推動詔安客語的學校愈來愈少。國小部分在崙背有崙背國小、東興國小;二崙鄉有三和國小,來惠國小和二崙國小;但到了國中就只剩下二崙國中和崙背國中,而且是以社團方式來開課,到高中也只有西螺農工開過社團課。他認為,以社團方式教授詔安客語很難著力,畢竟一個學期只有8次課,能學到多少東西?
他建議,像高雄市在國中教育會考中採計本土語言認證,提升學生學習本土語言動力,其他縣市也可以跟進,不論客語、閩南語或原住民語,通過認證的學生就在升高中時採計加分,提升學習誘因。
除了推動教學,李秉璋主任曾參加96年客家電視成立的配音人才培訓班,包括大埔、饒平、詔安三種腔調,為卡通、布袋戲配音,希望透過大眾傳播媒體讓更多人認識詔安客語。此外,也加入客家語六腔辭典編輯寫作,和客委會的中級、中高級認證教材,希望透過各種方式傳承詔安客語。
文史工作者李坤錦說,詔安客的困境在於人數少,而且居住環境是四面被閩南人包圍的「方言島」,說「客事」的機會愈來愈少,讓詔安客很容易消失。他希望詔安客家人要認真的說「客事」,才可以保留詔安文化。「語言沒了,文化也沒了!」挽救詔安客語凋零危機 | 劉文珍 / 教育新亮點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wnAPh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