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2  07:24

〔本報訊〕南投縣仁愛鄉親愛國小夫妻檔教師王子建和陳珮文自行創作小提琴,促成部落成立製琴廠,當訊連科技教育基金會得知提琴村的故事,購買10把小提琴,透過音樂家、也是緬甸國際音樂節執行總監黃凱盈牽線,捐贈給人權鬥士翁山蘇姬創辦的音樂學校。

  • 親愛國小王子建老師與他所率領的絃樂團。(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

    親愛國小王子建老師與他所率領的絃樂團。(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

  • 親愛國小老師陳珮文(圖︰王子建提供)

    親愛國小老師陳珮文(圖︰王子建提供)

聯合報報導,王子建和陳珮文在10年前得知親愛國小有2名老師缺額,決定一起到偏鄉。陳珮文常在下課練琴,山區學生好奇,6年前一名學生說他也想學,陳珮文省吃儉用買4把小提琴,從此改變學生,也改變親愛村。

報導引述陳珮文憶往,她說,部落孩子展現天生音感,幾年下來,想學琴的孩子越來越多,部落家庭普遍弱勢,買琴成了孩子學琴的一道高牆。幸好,陳珮文的老公王子建砸錢買製琴工具,猛K原文書摸索製琴技巧,當地有不少乾枯的楓樹和雲杉,也成為製琴最佳木料。

夫妻自行創作小提琴,學生跟著學,6年下來,人人擁有自己的一把琴,維修保養全靠自己。親愛國小也因此成立弦樂團,拿下今年全國音樂比賽冠軍。報導提及親愛村長洪文全看見孩子的努力,希望親愛部落可以走出和其他部落不同的運,王子建夫婦大方傳授製琴技術,培訓居民成為製琴師,村內已有4位專業製琴師,還成立製琴班。

報導指上月20日由翁山蘇姬代表校方受贈,台灣由前立委饒穎奇代表捐贈,這是親愛村小提琴首次在國際曝光,琴身上刻繪的原鄉圖騰,讓國外人士驚豔,琴音更讓人陶醉。

---------------------------

手工製琴師 成就弓弦間優雅美聲2015/05/24 06:03

 
文:記者莊涵晴攝影:記者陳晉生

焦中興/56歲
從事手工製琴師近三十年,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1986年遠赴義大利學習聲樂,意外腰椎受傷而放棄歌唱,兩年後考進義大利克雷蒙納的史特拉底瓦利製琴學院,向製琴大師Fracesco Bissolotti拜師學藝,於1992年獲美國國際製琴大賽銀牌獎,隔年返台成立工作室,製作各類提琴。

一間隱身在台北市羅斯福路大廈中的工作室,傳出陣陣規律的刨木聲響,在微光中,製琴師焦中興正努力刻著存放二十年的老琴材,一刀一鑿將它製成音質甜美、與演奏者心手合一的提琴。

一把手工琴,就好比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投身手工製琴近三十年的焦中興,把製琴當做一種生命態度,不論是大提琴、中提琴或是小提琴,都要求自己不斷精益求精,每個時期做出來的琴,風格各有千秋,早年他製作的提琴,從琴頭的設計到琴身的邊角,往往力求鋒銳精緻的刀工,如今他反而喜歡老琴的線條,有著穩如泰山般的收斂。為了品質與理想,他堅持一年僅僅製作六把琴,每一把琴都是用歲月與體力換來的精心之作。

比起一般工廠快速量產的提琴,手工提琴品質相對穩定,然而製作過程繁雜費工,以尚未上漆的小提琴為例,價位二十萬元以上,至少要經過十道工夫,包含拼板、挖板、刨出琴身弧度、製作低音樑、合琴、鑲線等,每一個過程都馬虎不得。

經年累月下來,焦中興即使得忍著筋膜發炎的痛楚繼續工作,甚至時而被利刃所傷,仍然樂此不疲。「我後來都不看醫生了,手流血就以藥用三秒膠封起來繼續做。」他一派輕鬆的說。

不只製作琴身過程頗具難度,製作手工漆料到上漆也大有學問,多年來,焦中興稟承義大利三百多年的傳統製琴藝術,從天然木材中萃取各式各樣的漆色,調製出適合於台灣溫熱潮濕的琴漆,不僅要求琴漆剔透亮麗如玻璃,色澤光度也要柔和豐富,每一把琴至少要塗上四十到五十層,還得根據濕度與溫度不同做調整,每塗上一回漆得等上一天,費時約一個半月,必須靠耐心和等候才能完工。

「這二十多年來,我心中對製琴的理想和執著從未稍懈,這是一種永遠掩蓋不了的熱忱,就像當初踏進義大利史特拉底瓦利製琴學院時一樣。」焦中興認為,一把手工琴真正的價值,不在於琴的價格,而是製琴師將生命融入作品中,展現藝術創作裡的真善美。

場地協力/焦中興提琴工作室 Laboratorio di sandro chiao(02)3365-1569,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79-1號9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