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舉黃牌 「漁業三法」火速三讀
nr.news-republic.com查看原始檔

農委會漁業署六月初提案制定、修正「漁業三法」,昨天在立院三讀過關。
受迫歐盟壓力,立院昨三讀完成「遠洋漁業條例」立法,與「漁業法」、「投資經營非我國籍漁船管理條例」等修正案,盼以重罰解決我國漁船未經許可進入他國漁場或公海捕漁,或他國漁船未經申請進入我國漁場捕魚問題。

漁業署盼藉「遠洋漁業條例」完成立法,助我國從歐盟警告名單除名

我國遠洋漁業產值大,但過去也屢傳違法捕撈問題。去年十月歐盟正式將我國列入「非法漁業」(IUU)警告名單,對我舉「黃牌」,要求我國必須於今年三月底、今年九月底、與明年三月底前,分三階段改善。

配合歐盟要求,農委會漁業署六月初提案制定「遠洋漁業條例」,與修正「漁業法」、「投資經營非我國籍漁船管理條例」,三法昨在立院三讀完成制定、修正。

新法規定,未來我國籍漁船若要至遠洋捕魚,須先取得漁業證照與遠洋漁業作業許可。未來我國籍漁船若犯有違法捕撈等十九項重大違規行為時,將依漁船噸位不同,分四級處分,最重單次可處罰三千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收回漁證二年以下或撤照。

若我國籍遠洋漁船累犯十九項重大違規,還可加重處分原罰鍰二分之一,最重單次可開罰四千五百萬元罰鍰,並得收回漁業證照二年至三年或撤照。

對我國籍遠洋漁船違法捕魚處分罰鍰,若低於該次漁獲或漁產價值者,還可附帶處以該次漁獲或漁產價值最高八倍罰鍰。

至於外國國籍漁船進入我國海域非法捕撈或拒絕我國稽查時,也可開罰六百萬至三千萬元罰鍰。

農委會漁業署署長陳添壽表示,我國遠洋漁業遭列入歐盟「非法漁業」警告名單,粗估一年影響國內遠洋漁業產業約七十億元,是台灣漁業「卅年來最大挑戰」。

漁業署指出,台灣遠洋漁船約有一千五百艘,平均年漁貨捕獲量約八十萬公噸產值約四百卅八億元台幣,占台灣海洋漁業總產量百分之八十三,若台灣維持黃牌,甚至是被舉紅牌,將重創台灣遠洋漁業。


記者周志豪/台北報導 聯合報聯合線上

-------------------------------------------------------------

企圖讓漁民破產?小型漁船違規罰200萬起跳
www.msn.com查看原始檔

©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13133337_1216364025042038_4390410296755518620_n
遭發黃牌之初,漁業署回應「國情不一所致,將和歐盟溝通」,後來才轉態度表示將訂定《遠洋漁業條例》,改善台灣遠洋漁業長久以來漁獲登記不實、漁船監測系統裝設不足、非法捕魚罰則過低等問題。

不過立委蔡培慧、邱議瑩都抨擊,漁業署宣告擬定《遠洋漁業條例》已久,卻遲遲沒有和漁民充分溝通,基層漁民反映罰則過高,蔡培慧更指,歐盟執委會去年11月30日就收到台灣的《遠洋漁業條例》草案,漁業署今年1月和地方漁會召開溝通會議時卻不提供,就連她2月總質詢和漁業署索取時也沒有,直到3月行政院通過草案,漁民才漸漸了解相關罰則和規定,「你的心中究竟是和歐盟溝通重要,還是漁民?」

左為漁業署長蔡日耀、右為農委會主委陳志清。(攝影郭琇真)
我國以100噸小型船為主 立委:200萬罰則過高
過去遠洋漁船非法捕魚依法只罰3到60萬元,新的《遠洋漁業條例》草案明定,未來無漁業證照和遠洋漁業許可卻出海捕魚、漁船沒裝設VMS監測系統等「明知故犯」行為,100噸以下的漁船處200萬元以上、1000萬以下罰鍰,100噸以上未滿500噸漁船處400萬元以上、2000萬以下罰鍰,500噸以上漁船則處600萬以上、3000萬以下罰鍰。

蔡培慧表示,我國遠洋漁船總數1500多艘,其中100噸以下小船多達1009艘,可見台灣遠洋漁業生產模式是以龐大小船為主,對這些小船來說,新調整的罰鍰過重,勢必衝擊生計,但漁業署擬法前卻沒溝通、輔導。


蔡培慧國會辦公室團隊私下透漏,他們接觸的小船漁民有的只有43噸船,每次出航兩週,若有捕到魚,營收約50到70萬,扣除成本40萬元,利潤僅10到30萬,新訂罰則實在太高,又沒有適應期和官方輔導,極有可能罰一次就破產不願做,或轉而非法捕魚。


過往台灣許多100噸以下小船沒有裝設VMS漁位回報器,也沒確實填寫電子漁獲日誌(e-logbook),落實回報漁撈量和捕獲地,為國際詬病,如今《遠洋漁業條例》草案也納入規範,不過立委邱議瑩提到,有些漁民反應不知該裝哪套系統才符合漁業署規定,如今許多漁船裝設的系統都不一,可見漁業署根本沒有實質輔導,「只有懲罰,沒有協助。」

對此,漁業署長蔡日耀表示,《遠洋漁業條例》草案設有輔導專章,未來法規通過後,將會執行輔導措施,讓漁民了解法規修改狀況,他強調,國際趨勢對於非法捕魚都是採取高罰則對待,將會持續和漁民溝通。

台灣遠洋漁業生產模式是以龐大小船為主。(圖片提供/立委蔡培慧國會辦公室)

 ----------------------------------------------

BX9A00_P_03_02BX9A00_P_03_03  

台灣有近2000艘延繩釣遠洋漁船,在大平洋、大西洋、印度捕鮪魚,延繩下鉤或起鉤時,海鳥信天翁經常誤觸「釣餌」陷阱被捕上船,非死即傷,農委會漁業署昨公布「台灣海鳥國家行動計畫」,加強漁船3項避鳥措施,力行「捕魚不捕鳥」。

被譽為「海洋神鳥」的信天翁,堅守一夫一妻制,長年在海洋上漂泊,壽命更可達60歲,一年才生1顆蛋。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1999年估計,每年遠洋漁船不小心捕獲的信天翁多達20幾萬隻,世界各國開始重視海鳥保育。

漁業署署長沙志一表示,「台灣海鳥國家行動計畫」要求漁船作業時應採取避鳥措施,包括裝置避鳥繩、支繩加重、夜間投餌等忌避措施,3種至少要採取2種,善盡保育海鳥責任。

南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葉裕民表示,避鳥繩可以讓信天翁「看得到吃不到」,因為顏色鮮豔的避鳥繩飄帶,會發出聲響讓信天翁不敢靠近,具有嚇阻作用,避免「上鉤」。

另因海鳥會潛水,所以下鉤時支繩加鉛塊加速下沉,讓鳥來不及吃,或是夜間投餌,讓海鳥看不到,這些都是「捕魚不捕鳥」的保育方法。

「全世界22種信天翁,有將近17種已經快瀕絕了!」中華鳥會理事長林世忠指出,期盼漁業署可以培育更多的觀察員,並在港口做更多的教育訓練,讓信天翁的數量能夠逐漸恢復。

海洋大學海工系教授黃向文調查發現,台灣遠洋漁船意外捕獲信天翁的數量,已從10年前6142隻,到2012年降為761隻,顯示海鳥混獲情況減少,未來也將持續監控海鳥混獲數量,特別是新計畫的成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