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商林克穎撞死台灣送報生 法部證實無法引渡來台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外國監獄就是這麼舒適 讓林克穎勝訴不用引渡回台
By Ettoday 新聞雲,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挪威監獄環境舒適,稱五星級監獄也不為過。(圖/擷取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英商林克穎2010年酒駕撞死送報生,潛逃英國落網;蘇格蘭高等法院23日宣判林克穎不必引渡,理由是林克穎的律師主張「台灣監獄條件不符合歐洲人權標準」。那麼究竟歐洲監獄生活條件有多好,讓國外認為台灣監獄條件差呢?

過去曾報導,英國男子惠特內(Liam Whitnell)2011年間為了尋仇,和另外3名同夥上街「堵人」,卻認錯人捅死1名無辜男子,因此被判處終生監禁。沒想到這名殺人犯在倫敦旺茲沃思監獄(Wandsworth Prison)服刑期間,不但能用手機與外界通聯,還能整天打電動消磨時間,或是叫外賣吃烤肉,甚至大開生日派對,將造型生日蛋糕打卡上傳臉書。


▲▼英國殺人犯惠特內在監所內可以開生日趴,還打卡上傳臉書。((圖/翻攝自惠特內爾臉書))


而重視獄政的北歐國家挪威,有號稱全世界最舒適的五星級監獄;挪威殺人魔布列維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於2011年殘忍屠殺77人,遭判刑21年,但他在獄中竟享有3間共約10坪大的專屬囚室,包括一間起居室、一間健身房及一間工作室,並且擁有獨立衛浴,甚至還備有液晶電視、DVD撥放器等。布列維克今年3月間卻以獄方單獨囚禁他為由,控告政府「虐待」他,挪威法院4月20日裁定他勝訴。

當時挪威法院表示,禁止非人道待遇是民主的基石,同時適用於殺人犯和恐怖分子,長時間單獨囚禁會危害犯人的心理健康,應避免這種情形,因此當局確實違法,必須立即改善,且應當支付布列維克折合台幣136萬的訴訟費。

▼挪威哈爾登監獄(Halden Prison)裡一半工作人員是女性,因為研究指出女性存在能降低囚犯攻擊性。(圖/擷取自網路)

8737629-3452598  

林克穎判決書 認定台灣領土地位
加入好友

中華民國(台灣)的地位在林克穎引渡案中,正式被列入英國法院判決文字中。 布魯塞爾記者蕭白雪/攝影
英國愛丁堡地方法院在林克穎引渡案的六十七頁判決文書中,包括談到對台灣領土的認同、到台灣人權保障的肯定,對於台灣未來在其他引渡案件上,相當有助益。
本報記者取得愛丁堡法院就林克穎引渡案完整的判決文書,法官光是就攸關英國法院該不該受理台灣提出的司法案件,最基本的「領土」 (Territory)定義,便花了將近五頁論述,從牛津辭典到英國政府對於其他國家、地區的認定原則都有詳細說明。

法官在判決中指出,台灣有近兩千五百萬人口、穩定的政府、好的國際關係、蓬勃的出口市場以及被國際認可的民主。雖然台灣並不是聯合國的成員,但英國內政部與台灣政府就本案簽訂的引渡備忘錄,已清楚認定台灣的領土地位

在法官的看法裡,就引渡而言,人權條件是他更重要的考量。法官在判決書第五十五頁直接寫下,從所有證據及他聽到的證詞都顯示一個簡單事實:林克穎享有一個完整且公平的審判過程。在聽證過程中,他沒有聽到任何事證顯示台灣的審判有違反林克穎的人權之處。

對於林克穎提出的質疑,法官甚至在判決中提到,林克穎的問題,可能是案發當時他已經醉到根本不知道自己從KTV出來到開車回到家之間發生什麼事。還直接用「可笑」 (ridiculous)形容林克穎辯稱台灣法官受到媒體影響對他不公。

判決中還提到,林克穎在台灣居住期間,即使在案發後依然安全、自由,並未發生危及人身安全的事,就連回到蘇格蘭,也沒有如他所稱遭黑道追殺等情事,相信他就算被遣送回台灣,也不會陷入危險。

聯合報╱布魯塞爾記者蕭白雪/十二日電 2014.06.13

-------------------------------------------------------------------------

須正名為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4-06-22
◎ 蔣為文
筆者目前於東京外國語大學做短期客座訪問,最近經常在東京的電車站看見引起爭議的「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品展覽活動的宣傳廣告。其實,我們如果要求對方正名為「國立」,也應該正名為「台灣」,以「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名義展出才對!
國立故宮博物院雖位於台北,但其興建與營運的經費,絕大部分為全台灣的納稅人買單,憑什麼僅署名「台北」?此外,若以台北署名,表示故宮博物院仍是中華台北流亡政權的臨時機構,當然不需要有「國立」二字。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的真實意涵為「Chinese government in exile in Taipei」(在台北的中華民國流亡政府)。國際慣例上經常使用Chinese Taipei的稱呼。中華民國政府故意翻譯成中華台北,其實,其真正意涵為暫時避難在台北的中華民國流亡政府。以歐洲國家「波蘭」為例,二次大戰期間因德國納粹及蘇聯入侵,故波蘭政府於一九四○年流亡到英國倫敦,並建立Polish government in exile in London(在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簡稱Polish London,直至一九九○年才結束流亡政權。
(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