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族王爺-原住民布農族祖靈的結緣 https://bit.ly/3vluUXn

8ShR3Vhhm8amsyzh7QowjADhJZ6fUPWhAehrcAshRBLcQDOh


日治時期布農族原住民男子舊照

84562441_3039204239444627_360216793991610368_n85182238_3039229319442119_5295426219037163520_n84462639_3039254576106260_2901053698945843200_n85129174_3039342476097470_4679410527334563840_n85195961_3039352602763124_7657556380982706176_n84148125_3041408699224181_823406927848407040_n84980718_3041413185890399_3738067040238305280_n


日治時期臺東里壟布農族原住民出獵舊照


聯合祭典好熱鬧卻為何老人家心裡毛毛的?布農耆老:怕祖先迷路,怕誤會射耳祭只有打耳報戰功

每年4、5月間舉行的射耳祭是布農族最重要的歲時祭儀之一。事實上,整個射耳祭的完整過程遠比由鄉公所主辦、展演性質高過文化祭儀性質之聯合射耳祭還要來得複雜許多。近代受到國家治理的影響,諸多原住民族的祭儀形式因國家政策或資源的介入,而與原來的傳統文化有了巨大的斷裂,布農族的傳統祭儀就在這樣的脈絡下受到極嚴重的干擾,甚而被迫中斷
作者:MATA TAIWAN2015-07-13 15:58

Snayian

「砰!」一聲聲響亮劃破樹叢,傳遞獵人們即將自獵場帶著獵物返回部落的信息。

這趟出獵是為了 Malaqtainga/Manaqtainga(下以俗譯「射耳祭」稱之)做準備,而留在部落的婦女在收到從山上捎來的訊息後,便會在部落入口或靠近部落的淺山地區等待,帶上新釀的小米酒,為的是慰勞歸來男性的辛勞。

花蓮卓溪 Sinkan 部落(中正部落)的布農族人將這個過程稱為 Matinpasdu(接風),隔日清晨便開始進行一連串的儀式,包含:pislahi(祭槍)、patinsapuz(點火祭)、mapatvis(祭獸骨)、mapaqusil titi(分獵肉)、ma-iup tainga(吹耳朵)、manaq tainga(射耳)、sinav mata(洗眼睛)、mapaqusil titi(分獵肉)、malastapang(報戰功)等。

千百年來所延續的傳統文化,在中正部落未曾中斷消失,即使中間歷經多個統治者對部落所帶來的衝擊。

傳統布農族打耳祭含接風、祭槍、點火祭、祭獸骨、分獵肉、吹耳朵、射耳、洗眼睛、分獵肉及報戰功等繁複儀式,各有其重要意義。

傳統射耳祭意義多,從不只有射耳報戰功

射耳祭在過去是以氏族或部落為單位各自進行,並非現在所常見的聯合射耳祭……

每年 4、5 月間舉行的射耳祭是布農族最重要的歲時祭儀之一。這段時間是為小米除草完、等待小米長大的農閒期,所以族人會利用這段時間上山打獵,補充過往不易取得的肉類食物,進而由此延伸出具有多重意義的祭儀 ── 包括文化的(狩獵與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的(教育男孩子)、作戰的(訓練膽量和技能)及政治(巡視傳統領域)等多重意義;也因此射耳祭在過去是以氏族或部落為單位各自進行,並非現在所常見的聯合射耳祭。

一般人所理解的布農族射耳祭似乎多半只有 manaq tainga(射耳)和 Malastapang(報戰功)這兩個文化習俗,然而從上文非常簡略的描述中便可發現,射耳朵和報戰功都只是射耳祭當中的其中一個環節。

事實上,整個射耳祭的完整過程遠比由鄉公所主辦、展演性質高過文化祭儀性質之聯合射耳祭還要來得複雜許多。近代受到國家治理的影響,諸多原住民族的祭儀形式因國家政策或資源的介入,而與原來的傳統文化有了巨大的斷裂,布農族的傳統祭儀就在這樣的脈絡下受到極嚴重的干擾,甚而被迫中斷。

一般人所理解的布農族射耳祭似乎多半只有 manaq tainga(射耳)和 Malastapang(報戰功)這兩個文化習俗,然而從上文非常簡略的描述中便可發現,射耳朵和報戰功都只是射耳祭當中的其中一個環節。

傳統祭儀以氏族單位,一起舉行祖靈會迷路

祖先都不同、山不同、獵場也不同,怎麼一起辦槍祭呢?這樣祖靈找得到路嗎?

傳統上來說,射耳祭舉行的時間與小米生長期有關,不同氏族或部落栽種小米的時間並不完全相同,自然會左右祭儀的時間;再來,每個氏族、部落的獵場與傳統領域並不同,所祭拜的祖靈自然也不同。

還記得某次訪談中曾問到一位 tama(布農語對男性長輩的稱呼)對官方所辦聯合射耳祭、聯合槍祭的想法,只聽 tama 緩緩地說:

「以前是各部落或各氏族自己舉辦,現在變成集中,感覺怪怪的,畢竟大家的祖先都不同、山不同、獵場也不同,怎麼一起辦槍祭呢?這樣祖靈找得到路嗎?那個已經變成表演了,不是真正的文化。」

此外,射耳祭雖有一個較為固定的結構,比方一定是為小米除草完的 4、5 月間、一定會有某些特定的儀式,但這一連串儀式是由部落的巫師所主導,而每個巫師從每位老人家處所學到的,又可能不一樣,所以不同部落或家族之間的儀式還是會有所差異,例如順序或進行方式上的不同;也或者有些部落的部分儀式已經失傳而難以重現。

所以若仔細去看不同社群、不同部落之間的射耳祭,會發現許多不同的樣子。

日治時期在殖民政府的高壓統治下,原住民族被迫改變諸多傳統生活習慣,布農族的傳統作物(即小米)與歲時祭儀也受到很大的衝擊,許多部落自此之後就不曾再舉辦傳統上圍繞著小米生長運作的歲時祭儀(包含射耳祭)。

一直到了 1970 年代,政府開始在各地陸續舉辦所謂以鄉為單位的聯合射耳祭,然而這類聯合射耳祭的象徵展演性質往往大過於實質的生活文化傳承。

在殖民政府的高壓統治下,原住民族被迫改變諸多傳統生活習慣,布農族的傳統作物(即小米)與歲時祭儀也受到很大的衝擊。

卓溪首度回復氏族射耳祭,找回久不見的祭儀細膩

即使是中正部落這樣的「前輩」,也仍積極且不斷地在耆老身上尋回那些即將失落或者已經漸漸模糊的細緻。

今年剛上任的花蓮縣卓溪鄉呂必賢鄉長改變以往的模式,在由鄉公所主辦的聯合射耳祭之外,更撥出經費鼓勵每個部落都能進行自己的射耳祭,同時今年台東縣延平鄉的霍松安家族也在 70 多年後,再次嘗試尋回由家族主辦的射耳祭;這種打破以鄉為單位而回歸部落或家族的歲時祭儀,是很重要的文化復振過程。

有些如卓溪鄉中正這樣的部落因為不曾中斷祭典,能夠進行的儀式便相對較多、較完整;但即使是中正部落這樣的「前輩」,也仍積極且不斷地在耆老身上尋回那些即將失落或者已經漸漸模糊的細緻。

聽部落的 tama 說,有些儀式跟歌謠已經跟著老人家深埋在永遠喚不回的記憶裡了,有更多部落則是今年才嘗試舉辦以部落為單位的射耳祭;於是在過程當中,便不斷看到族人之間彼此討論儀式的內容與流程 ── 其實這個過程就是重要的文化尋根啊,不是嗎?

即使是中正部落這樣的「前輩」,也仍積極且不斷地在耆老身上尋回那些即將失落或者已經漸漸模糊的細緻。

聯合射耳祭在未來的意義

對族人來說,這是各家族、各部落之間重要的交流聯誼場域。

至於公部門主辦的那種大型、觀光化的聯合射耳祭,究竟是否有其必要嗎?

我個人是認為,如果能在每個部落都具有、或至少有機會建立各自祭儀文化主體性的基礎上舉辦所謂的大型聯合射耳祭,那麼這樣的活動也沒有甚麼不好。對族人來說,這是各家族、各部落之間重要的交流聯誼場域;對部落外的人來說,這也是認識射耳祭的快速入門(當然,這是否會產生文化過度平面化的問題,就還需要深入討論)。

更進一步想,如果能夠把部落或家族所主導的祭儀與公辦的活動劃分為對內、對外的不同場域與意義,一方面部落還是有自己自己的時間與空間,但同時也有機會讓不同族群的人在不打擾部落的狀況下接觸部落的文化,那麼對族群文化的發展來說,或許也不全然是壞事吧!

每個部落都應該要有機會能舉辦基於各自祭儀文化主體性的傳統祭典。

圖文經授權轉載自MATA TAIWAN:聯合祭典好熱鬧卻為何老人家心裡毛毛的?布農耆老:怕祖先迷路,怕誤會射耳祭只有打耳報戰功

迎接布農射耳祭 部落放狼煙

2015-03-30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花蓮卓溪鄉的布農族各部落,週六起陸續舉辦「射耳祭」,布農族是狩獵民族,射耳祭是獵人誇耀戰功的祭典,其中卓溪鄉中正部落昨天清晨在部落的半山腰施放狼煙,「通告」部落各家族「可以開始打獵了!」

  • 卓溪鄉布農族昨天燃起熊熊火堆,藉由濃煙訊號「通告」部落各家族「狩獵開始了」!(記者花孟璟攝)

    卓溪鄉布農族昨天燃起熊熊火堆,藉由濃煙訊號「通告」部落各家族「狩獵開始了」!(記者花孟璟攝)

卓溪鄉是花蓮布農族人大本營,共有清水、中正、太平等十四個部落,週六四月四日起至十八日將陸續舉辦「射耳祭」,藉此誇耀獵人一年來的戰果和對部落的貢獻。

預告儀式 族語稱作「bisdibu」

卓溪鄉中正部落遵循古例,由祭司「夢占」後,在昨天早上七點舉辦「bisdibu」儀式,包括鄉長呂必賢、縣議員蘇忠亮及部落壯丁、婦女及孩童數十人,在部落上方的半山腰集合,放火燃燒前一天預備好的稻草堆,現場升起熊熊大火和濃煙,預告射耳祭到來。

男人開始打獵、女人在家釀酒

部落耆老林淵源說,每年四月的射耳祭是布農族年度最重要的祭典,但是以前布農族不像現在房子都擠在一起,而是散居在各個山頭,山高水急路途險阻,家族要互通訊息都要走上一整天。所以,每年射耳祭前,部落必須升起巨大的火堆放狼煙來傳遞訊息,族語稱「bisdibu」,意思就是通知各個家族的男人「可以開始狩獵」,女人也在家開始釀酒,準備祭典相關事宜,一週後獵人下山,射耳祭也隨之展開。

中正部落共有四大家族,每年輪流主辦射耳祭,今年輪到「SUNAFAN」家族周文瞱負責,預計四月五日於周宅前舉辦;為此,家族還殺豬、分肉和自釀米酒,分贈給參加「bisdibu」的族人。

卓溪鄉的布農族人包括「巒社」、「郡社」二族群,東來之前原居南投縣信義鄉巒大溪沿岸,因原居地人口增加,十八世紀末翻過中央山脈尋找新天地,在花蓮卓溪鄉秀姑巒溪上游的拉庫拉庫溪谷落腳;直到日本時代實施原住民「集團移住」政策,才被集體遷移到中央山脈山腳下的部落現址。

2014-06-08
〔記者王秀亭/海端報導〕日前全國布農族射耳祭抓豬活動引發動物保護爭議,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為讓民眾更了解傳統射耳祭,不僅以影音記錄呈現已連續舉辦八十一年、五十九年的初來部落胡姓、王姓家族祭典,更將原始祭場空間於展場重建,讓其他族群及不能進入祭場的女性族人得以一窺面貌。
帶領大家進入展場的胡家祭司胡祝賀(右)、王家祭司王威雄(左),是c家族射耳祭典的靈魂人物。(記者王秀亭攝)
帶領大家進入展場的胡家祭司胡祝賀(右)、王家祭司王威雄(左),是c家族射耳祭典的靈魂人物。(記者王秀亭攝)
海端布農族文物館 影音記錄祭典
海端鄉長余忠義表示,鄉內以布農族人居多,隨著時代演進,多數祭儀、文化流失,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去年起逐步記錄布農族小米進倉、嬰兒祭等傳統祭典,射耳祭是該族最具代表、至今尚保存完整的祭儀,每年五月舉辦,也是影音記錄重點。
初來部落胡家、王家未因宗教、國民政府的影響,搬遷至初來後,每年持續舉辦射耳祭,至今超過半世紀,其中胡家至現居地初來村八十一年未曾間斷,胡家祭司胡祝賀表示,早期布農族各項祭典都是各家族自辦,初來胡家較早遷居「山下」,即使宗教等外力介入,家族仍有不能間斷的意識,因而保存至今,祭場須選在隱密之地,家族成員只有祭典時才能進入祭場,過程中女性止步。
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五月間記錄胡家與王家的祭典過程,將整個過程與文化精神以特展方式呈現。「Patusan射耳祭場—布農族男人的場所」特展昨天開幕,先由胡家祭司胡祝賀、王家祭司王威雄引領與會者進入,重現祭典流程,有別於家族祭場,並無禁止女人進入的禁忌,讓人得以一窺最原味的面貌。
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館長馬田說,希望透過特展,為布農族射耳祭儀文化發現另一條探討途徑,並持續記錄多元的文化素材,讓民眾了解並尊重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展期至九月廿八日,期間會搭配舉辦各項教育活動。
-----------------------------------
2014-06-08
有東西充塞胸懷,有鯁在喉。
國家被欺負,被看衰小,逆來順受,被大國從門縫裡秤斤論兩也就罷了,現在還被小到無以復加的所謂國家嗤之以鼻,熱血就鬱卒在胸中,氣到想吐。
馬英九治理下,為什麼僅有的邦交國,紛紛求去?
有的遮遮掩掩,有的公然去中國朝拜,面子都不給中華民國,看來,邦交國要個位數了。推終極統一的馬英九不會以此為憂的,他一來視免簽證如同建交,二來,這正是外交休兵的具體成果。
因為台灣不是他的祖國,所以,他不擔心建交國一日少過一日,雖不叫大使還有代表名稱吧。但是,台灣被當作中國一省,但是,人家不掛你國旗,但是,人家不當你一回事,教台灣人怎不抓狂?
那些二次大戰前出生的可以想落葉歸根,可是,戰後好幾個世代生於斯長於斯,這兒就是故鄉、祖國,根的所在,秋葉要飄落的方向。
會無動於衷嗎?只要有家國之思,只要看中國對台飛彈旅從五個增加到七個,只要他國視台灣如無物,傷口永不結疤,悲傷之血無以止。
在自己國家,有人真的不是同一國的!(資深記者黃明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