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921滿20年 台灣地震前兆研究有重大突破!列印
分享獨家》921滿20年 台灣地震前兆研究有重大突破!到Facebook分享獨家》921滿20年 台灣地震前兆研究有重大突破!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劉正彥以衛星離子速度資料揭開地震前兆機制。(資料照,記者簡惠茹攝)
2019-09-21 11:09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九二一大地震今天滿20年,台灣地震前兆研究今年也帶來重大突破,證明震前電離層濃度變化不是偶然,揭開地震前兆的物理機制,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劉正彥以衛星離子速度資料證明,集集大地震前地表附近電場變化,映射到高空電場,電場方向指向西方後,震央附近電子濃度因此急遽下降超過平常5成。
劉正彥以美國DMSP衛星的離子速度變化資料,解開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前出現的地震前兆機制,劉正彥指出,原本科學界只知道地震前離子濃度會產生變化的現象,但是此現象從何而來不得而知,因此也常被質疑或許濃度只是在地震前碰巧產生變化。
但是透過離子速度資料研究,劉正彥證明電離層濃度改變是因為電場方向改變,劉正彥指出,以集集大地震前電離層變化來說,震前第7天、第9天、第10天和第12天,電子濃度在震央上面都顯著減少,最多比平常減少50%。
劉正彥說明,由於大地震發生前的板塊擠壓運動,造成接近地表的大氣電場發生變化,進而映射到高空電場,集集大地震前電場指向西邊,震央高空的電子往下衝,造成高空濃度降低。
劉正彥表示,從離子速度瞭解電離層濃度變化的物理機制,是因為九二一大地震才開啟這個機緣,不然電離層地震前兆研究不會有這個進展,相信未來福七6顆衛星加上掩星觀測,可以提供電子濃度的三維結構,建構整個全球的立體電子濃度結構,將可望更進一步研究地震前兆的物理機制。


武昌宮  https://is.gd/Lg7BQm
地址: 552南投縣集集鎮八張街181號


耐震資訊網上線 可查住家安全http://streethouse.ncree.narl.org.tw

中央社中央社 – 2014年2月11日 下午5:50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11日電)台灣位在地震帶上,民眾最關心住家房子耐震度,國研院「街屋耐震資訊網」今天正式上線,民眾輸入自家樓地板面積及樓層,就可查詢住宅是否耐震。
1999年發生的「921大地震」,共造成2455人死亡、8萬4255戶房屋全半倒,估計經濟損失高達新台幣3600億元。
台灣位在地震帶上,全台密布33條活動斷層,每10至30年就可能發生一次規模7以上的強震,如何避免下一次大地震來臨時悲慘的歷史重演,成為台灣未來發展的當務之急。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自921地震後,開始投入老舊建築物耐震評估與補強研究,從5年前開始從公有校舍開始實際補強,進而架設街屋耐震資訊網(http://streethouse.ncree.narl.org.tw/)。
國研院表示,1995年以後興建的大樓部分都經過工程師評估,耐震度比較高。這套系統可以檢測的建築包括一棟一戶的連棟街屋、公寓式建築、獨棟透天厝等,三種建築類型合計占台灣住宅的70%。
至於鐵皮屋或磚造房子,則很難評估耐震程度。
國震中心表示,一般而言,樓層數越高,建築物越重,就需要越強大的耐震能力。耐震能力來自於柱和牆的面積,柱、牆面積越大,建築物耐震能力越強。
根據921大地震的經驗,低矮型鋼筋混凝土建築物通常一樓塌陷,二樓以上沒有太大損傷,一樓的柱、牆面積如果足夠,就能抵抗地震。
國震中心指出,這套系統把國人習慣頂樓加蓋、陽台加蓋或外擴等因素計算在內,但需要自行填寫牆面數量及柱子寬度。
一般房屋的柱子的寬度約有40乘50公分左右,一旦柱子小於20乘20公分,耐震度比較差。
國震中心說,「街屋耐震資訊網」評估自家住宅耐震安全有疑慮時,民眾可洽專業人士詳細評估耐震能力,網站上提供各地專業技師公會的聯絡方式。萬一專業技師認定房屋耐震能力低於標準,即須補強。1030211


20140608001148  

薪水不漲、房價狂飆,讓有意購屋的年輕人只能望屋興嘆!

但其實轉個思維,年輕人也可以在短時間內,翻身成為有殼一族!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在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之後,工業與服務業每人每月薪資在10年間,由2萬1,247元調漲到3萬9,673元,漲幅達86.7%,加上當時政府廣建平價的國民住宅,所以民怨很快平息。但對比2003年房價起漲到2013年底,11年的時間,平均月薪從4萬2,065元成長到4萬5,589元,漲幅僅有約8.4%;同時根據永慶房屋的北市平均房價調查指出,平均房價卻已經從每坪23.5萬元飆到64.9萬元,大漲約2.8倍。

【心法一:先租後買 先小後大】

薪水不漲、房價卻狂飆,既然政府靠不住,自己的住屋夢還是只能靠自己救,在現實條件短時間難以改善下,年輕人可從4大新思維突圍,尋得安身立命的所在。

首先,務必擺脫一步到位的求快心態,採取循序漸進的作戰策略。地政士公會全聯會名譽理事長王進祥提出「先租後買、先小後大、先舊後新、先遠後近」的概念。

【心法二:買通勤宅 用時間換空間】

他建議,由於薪資水準與房價漲勢長期脫鉤,購屋實力相對弱勢的年輕族群,不能老把目標鎖定入住「帝寶」等指標豪宅社區,應該務實的評估自身實力,一步步完成購屋夢,尤其不一定要追逐高價的預售屋,不少中古屋只要稍作整修也能住得舒服,同時也一樣享有土地增值。

延伸這個思維,就有第二個方向,用更多時間換取空間,善用交通工具當通勤族。《財訊》433期曾介紹過一位住宜蘭通勤台北的上班族林泰山,退守故鄉的結果,讓他能以5萬元月薪養房又養家,安居樂業下,不只工作表現屢獲肯定,妻兒的生活品質以及住家環境等樣樣不打折。

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也指出,除了到台北車程約1小時的宜蘭,近期還有北宜直鐵路線確定的利多,是不錯的通勤地區外,基隆到台北車程約只要半小時;桃園到台北不只高鐵僅19分鐘,機場捷運線也即將通車;新北市淡水一帶,延宕已久的淡江大橋也將在年底動工,也都是可考量布局的通勤宅區域,而且通勤工具也不要只鎖定捷運,包括台鐵、高鐵、國道客運或是公車等,也都是尋找住宅地點的好方向。

看準這樣的市場需求,房仲龍頭信義房屋近期也推出SMART找屋平台,連結通勤時間、房價行情與待售物件,讓消費者透過平台地圖一目了然兼顧通勤時間與購屋預算的買屋選擇有哪些,就是消費者可以善用的新市場工具。

長昇建設董事長王朝榮則建議,如果資金不多,寧可買小也不要買太偏,真要到郊區,也要選擇相對保值的優質地段,這樣增值效應才會快;由於土地增值是需要時間,所以愈早買愈好,一來閒置資金不會亂花掉,比較容易存到錢;二來賺到的土地增值才會多,才會更快有能力換更好的房。

【心法三:棄守台北 更容易圓成家夢】

第三,如果職業條件符合,乾脆棄守台北等「高貴」市中心到外縣市發展,也是另一個選項。雖然政府重北輕南、產業分布不均的情況仍然存在,但隨著網路與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已經讓不少行業可以打破空間遠近的限制,加上高鐵又落實了台灣一日生活圈的想像,所以如果行業許可,也有機會做不同選擇。

例如專攻網購市場的族群就不需要固守台北;再者,近年觀光商機蓬勃,全台各地飯店如雨後春筍出現,或是由於食安問題而帶動的有機農業商機,都開始創造出一些遠離台北的職業與居住選擇機會,因此投身這些領域的年輕人不妨考慮走出蝸居台北市的迷思,勇敢到新天地追逐成家夢。

【心法四:眼光放遠 直接布局退休宅】

最後,一個有趣的思考方向是,把購屋眼光放遠,直接布局退休宅。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指出,近期有一些年輕購屋族群相當特別,一來礙於手中資金有限,買不起台北高價住宅;二來他們也認為台北物價高,對退休生活的壓力也相對高,因此乾脆直接想好自己想到哪邊去過退休生活,然後就到該縣市尋找生活環境符合需求,同時買下出租容易、投報率也高的住宅當第一屋。

這其實相當聰明,雖然自己仍須在台北租屋生活,但由於外縣市住宅低總價的關係,房貸支出相對少,又有房租收入可分攤壓力,稅負也低,對生活開銷的影響有限,退休後又能擁有自己的住宅,同時還有機會賺到土地長期增值的潛在獲利,發揮以房養老的效果,也不失為一個轉進的好方法。

《財訊趨勢贏家》第201406 特別版期
《財訊趨勢贏家》第201406 特別版期
只不過,這些建議始終迴避了居住在台北市的核心問題,對於離不開台北市又買不起房的族群,現階段善用台灣低租金優勢,以租代買依然是不得不的選項。

從過去的歷史來看,人的一生至少可碰上3次投資大機會,有的是因為景氣循環,有的是意外發生,過去20年,信手數來就有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1999年921大地震、2000年網路泡沫、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危機等⋯⋯都讓房地產有低價可循,讓敢危機入市的購屋者圓夢。因此,靜待可出手的時機,當有殼族絕非夢想。

-------------------------

以房養老三個賭注:房價、利率以及你的壽命

英國也推以房養老 但爭議多多|國際|BBC|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英國的資產價值釋放是這樣運作的:金融機構以現金換取房屋的部分所有權,但只有在房屋出售或屋主死亡之時,才能取回現金(再加上房價上升的收益),也就是「房屋繼受」。

英國99%的資產釋放產品都是以「終生房貸」為基礎;屋主保留房屋所有權,但以房屋做為貸款擔保,就和一般的房貸相同;不過,房貸的期限是到屋主死亡為止,並以房屋償還貸款,利息則會在貸款期間持續累計。問題在於,終生貸款的利率比一般房貸高,目前的最低固定利率為5.4%,而且是以複利計算。

假定你的房屋價值30萬英鎊,你在60歲時申請了10萬英鎊的資產價值釋出計畫,20年後,你的債務總額為286,293英鎊,假定房價沒有上漲,你只留下13,707英鎊給小孩,多活一年,就什麼也不剩了。但如果沒有人可以繼承你的房屋,或許資產價值釋放就相當適合你。

資產價值釋放的承辦金融機構表示,終生貸款如此昂貴,是因為放款者同時下了三個賭注:房價、利率以及你的壽命。資產價值釋放協會理事長華特生(Nigel Waterson)表示,那都是提供消費者保護的成本,例如確保屋主不必承擔資產變成負值的風險等。

提供終生貸款的企業強調,屋主從房價上升獲取的利益,會超過沉重的費用;也就是說,房價亦適用複利法則,但這方面的利益屬於屋主。專家建議,如果想留一些資產給後代,終生貸款額不要超過房價的20%。

專家認為,產業和客戶之間仍有相當大的鴻溝;華特生則指出,當今的資產價值釋放,是安全且監管完善的產品。接下來幾個月,英國金融監管當局FCA會檢視如何讓市場運作更有效率;只不過,目前實在看不出來此產業能推出什麼樣的新產品,亦難以確知它能否止住批評之聲。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