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中壯世代
【聯合報╱黑白集】
2014.05.23 03:50 am
有感於青年學生對前途的焦慮,馬總統在就職滿六周年時宣布將成立「青年顧問團」,要「傾聽青年聲音,實現世代正義」。用意當然很好,但就怕流於形式主義,「雇」而不「問」。
首先,若要論施政上的諮詢請益,總統府編制內有卅名資政、九十名國策顧問的名額,馬總統任內常未聘足相關名額,留下缺額。因此,總統如果需要年輕世代的意見,大可利用這些名額增聘新世代的國策顧問,以徵詢他們的高見,何必疊床架屋另外成立「青年顧問團」?
其次,以馬政府決策圈之小,在百名資政和國策顧問之中,六年來有機會受總統徵詢的人其實不多,能善用此一名器主動獻策進言的人恐怕更少之又少。如果地位崇隆如資政和國策顧問都只是虛有其位,聊備一格,則「青年顧問團」能發揮什麼作用,不免令人懷疑。何況,「青輔會」去年才被裁撤併入教育部,現在卻又發覺青年工作這塊空白太大需要另起爐灶,這豈不說明組織改造是改假的?
再者,若要談世代交替,馬政府及執政黨內更迫切的問題其實是中壯世代的傳承與接班。事實上,在政府決策形成的過程中,許多中壯世代的意見習慣性地被忽略,這也是年輕世代目睹耳聞之餘感到未來備受剝奪的間接原因。最近,藍軍若干縣市連七合一選舉的候選人都難產,有些諸侯要靠著「唱反調」才能引起中央的注意;現在馬總統突然說要聽取七、八年級的聲音,那麼,鬱卒苦悶的四、五、六年級又被放鴿子了嗎?
馬總統跳躍式的思維,有時就少了那麼一點必要的平衡感,難怪被批評為「街頭決策」。「青年顧問團」這麼重要的話,那要不要來一個「中壯年顧問團」?
【2014/05/23 聯合報】@ http://udn.com/
-------------------------------------------------------------------------
318學運前,律師林峰正、學者黃國昌、作家林世煜等,在林義雄先生的鼓勵下,宣布籌組政團“公民組合”,以結束國會一黨獨大為政治訴求,引起外界矚目。隨後學運風潮捲起,帶來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以學運幹部為主力的“島國前進”,“民主鬥陣”等新的公民團體紛紛成立。台灣的民主政治,進入了公民力量主導社會議題的階段。上週五我應邀參加了“公民組合”的一場座談會,以下是會上我對 “公民組合”,以及其他公民團體的三個建議:
第一,要面對中國。不管台灣的未來在哪裡,都不可能完全隔絕與中國的關係。至少在目前階段,與中國的關係,或者中國因素,都對台灣的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如何面對中國,論述權不應當留給政黨和政府去行使。最近施明德等人嘗試提出新的中國政策,說明台灣內部有這樣的需求。因此“公民組合”等民間團體,應當針對如何因應中共的統戰和滲透,如何與中國的公民社會互動,如何看待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等問題,代表台灣的公民社會,提出自己的主張。
我個人特別建議的是:中國發展模式,是資本主義發展邏輯的惡性演變。從全球資本主義發展的角度,結合台灣的實際狀況,對中國模式進行反思與批判,也許是可以思考的一個方向。
第二,要面對世界。台灣的公民社會的力量要壯大,就不能過分內卷化,不能把視野僅僅停留在台灣內部,畢竟今天台灣的很多問題,並不僅僅是台灣自己獨有的問題,而是國際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的一環。台灣的公民力量應當走出去。在亞洲和歐美諸國,政黨政治固然依然存在,但是公民社會的力量已經具有堅強實力,他們的發展經驗,值得台灣汲取。另一方面,國際社會有各種跨國的人權,環保,言論自由等等非政府組織,他們關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相關議題由來已久,“公民組合”等台灣的民間團體如果能夠與他們建立起戰略同盟關係,當然會強化自己的力量,擴大發展的視野。
我個人特別建議的是:在面向世界的部分,尤其應當注意與港澳的公民力量的結合。雙方具備類似的問題,又面對共同的對手,只有彼此合作,相互聲援,才能共同壯大。
第三,要面對思想。台灣社會接下來的發展,不可能離得開思想領域的進一步耕耘。今天台灣存在的種種問題和面對的危機與挑戰,並非解決掉政治問題,就可以達成的。在政治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思想資源的匱乏和啓蒙工作的落後。一九八零年代的台灣,知識的傳播與引進風起雲湧,文化討論氣氛空前活躍,那是那個時代的台灣能夠前進的重要動力。但是現在的台灣,學界帶有問題意識和現實關懷的大規模思想論戰已經很少見到,知識與社會脫節的現象令人擔憂。“公民組合”等公民團體中,有不少成員是知識界人士,希望他們可以結合台灣現實問題,更加積極地,有組織地引進外界思想資源,同時進行自身的思想建設,並通過種種方式把這些思想傳播到社會中。
我個人特別建議的是:公民力量應當進入校園,引領關心社會的青年學生,在熱情和理想之外,通過開設相關課程等方式,加強自己的知識基礎。只有建立在堅定的思想的基礎上,社會運動的熱情才可能延續下去。知識份子應當大規模進入校園,重新啟動新一輪思。
全文網址: 別忘了中壯世代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694639.shtml#ixzz32UewiViX
Power By udn.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