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會女性比例愈高 經濟效益愈好

2014-04-24 Web only 作者:白詩瑜
相關關鍵字: 女性職場性別差異女力
董事會女性比例愈高 經濟效益愈好
圖片來源:flickr.com/photos/76029035@N02/
84和16這兩個數字,是美國男性和女性在職場決策上的距離。
根據性別顧問公司20-first調查指出,在美國百強企業的一千多名執行委員會中,男女比例是84%比17%。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女性,並非在領導階層或擔任營運管理職,而是從事人力資源、公關或法務類型的協助性角色。儘管,美國有55%的公司在執行委員會中,有超過兩名的女性成員,但在性別平衡上仍有一段路要走。

至於歐洲,只有四分之一的企業在執行委員會中,有兩名以上的女性成員,亞洲更少,只有8%。

20-first調查橫跨歐、美、亞洲共300家頂尖企業的性別平衡,更依性別比例的平衡程度,分成六個層級,持續追蹤企業。

在行政團隊男女比例至少皆占4成的企業,就被歸類於性別平衡的企業,如:Best buy、Target,而歐洲和亞洲尚未有公司進到此層級。

在台灣,則有一群高階企業管理人站出來,希望推動女董事人數增長。

台北101董事長宋文琪、台灣萊雅總裁陳敏慧、中央大學教授洪蘭、太平洋崇光百貨董事長黃晴雯、Yahoo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鄒開蓮等8位女性高階管理者,宣布成立女董事聯盟,期盼提升女董事比例。

根據2013年台灣董事學會出版的董事會白皮書,台灣女性董事只佔了董事總數的14.1%,市值5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企業更只佔到7%,台灣大規模企業中,則僅有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1位女董事。

2014年女性研究機構Catalyst資料顯示,亞洲各國女董事比例,台灣落後於中國、泰國、印尼等地。

然而,研究發現,董事會中女性比例較大的公司,經濟效益更好,相較於男性,女性更懂得合作。

提升女性在管理層的數量和地位,不僅從個人層面,勇於跳出舒適圈做起,政府也可思考,如何訂定增加女性董事的政策,讓女力能夠盡情發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