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抗爭小手冊-------------------download 

2014-03-21_001254  

d554049  

2014-03-20_111335  

2014-03-19_140612  

學生發表反服貿宣言 要求馬到立院回應

反黑箱服貿學生團體昨晚衝入立法院議場後,發表「三一八青年占領立法院,反對黑箱服貿行動宣言」,強烈抗議以馬英九總統為首的少數執政者挾持國會、粗暴通過服貿出賣台灣未來。(記者王藝菘攝)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以「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等學生為主的抗議服貿協議人士及社會團體,昨天晚間衝進立法院並占據議場,發表「三一八青年占領立法院,反對黑箱服貿行動宣言」,強烈抗議以馬英九總統為首的少數執政者挾持國會、粗暴通過服貿出賣台灣未來,違背先前逐條審查的決議,要求馬總統必須親自到立法院回應民意!

台灣未來 不能被粗暴斷送

學生們強調,國民黨可以如此粗暴通過服貿協議,完全不受國會監督、沒有國會實質審查,影響台灣經濟自主更為嚴重的自經區、貨貿協議,未來也將比照辦理,台灣未來不能如此被粗暴斷送。昨天的行動是代表人民奪回立法院,也要求各在野黨加入行動行列。

宣言指出,反對服貿,不是「逢中必反」,服貿最大的問題在於,自由化下只讓大資本受益,巨大的財團可以無限制地、跨海峽地擴張,這些跨海峽的財團將侵害台灣本土小型的自營業者,對於以馬總統為首的少數執政者挾持國會、粗暴通過服貿出賣台灣未來,表達強烈抗議。

政商統治集團 吸乾青年血汗

宣言強調,「我們不是不願意接受挑戰、不是不願意面對競爭的青年,我們只是不願意面對這種不公平的競爭、我們不願看見我們未來的生活掌控在這些少數權貴統治集團手裡、我們不願我們的工作都被大企業家、被跨海峽資本家控制」;要掌握自己的未來,要的是一個給年輕人公平發展和競爭的環境與機會!

宣言還向廣大的青年族群喊話,指由大財團、大企業、少數執政者所組成的跨海峽政商統治集團,隨時可以拋棄台灣,「他們隨時可以轉往世界上任何一處勞動力更廉價的地方;他們就像吸血鬼一樣,吸乾一個國家青年的血汗,就開始找尋其他國家青春的肉體。」

阻止威權復辟 一起守護台灣

宣言呼籲,「台灣是我們生活的土地,這是我們賴以維生的地方。為了阻止這個不公不義的經貿協議、為了阻止這個踐踏制度、威權復辟的政黨,請跟我們一起站出來,請跟我們一起站出來守護我們的台灣!」

---------------------------------------------------------------------------------------

捍衛民主 民團:7成民意對抗9趴總統

為表達對於國民黨違反程序正義處理服貿協議的不滿,有意參選台北市議員的「牛糞博士」朱政騏,昨將棺材扛到立院大門前,痛批「立委腦袋空空、人民肚子空空」,並以「臥棺絕食」方式抗議,揚言「躺」到服貿有結果為止。 (圖:中央社/文:記者王文萱)
民進黨立委蕭美琴(左起)、吳宜臻、吳秉叡昨中午展開禁食七十小時活動,並自下午三時許前往立院大門口靜坐,表達對國民黨團逕自偷渡服貿協議的不滿。吳秉叡因聲帶手術,吳宜臻代吳秉叡發言,「他說不惜用生命來換,也要擋下服貿」。(圖:記者張嘉明/文:記者王文萱)

守護台灣民主之夜 逾千人參加

〔記者陳彥廷、蘇芳禾、王文萱/台北報導〕為譴責立法院國民黨團粗暴處理服貿協議,數十個公民團體前天起在立院外展開「捍衛民主一百廿小時」行動,昨晚並有千餘人一同參加「守護台灣民主之夜」,強調這是「七成民意對抗九%總統!」公民團體也抨擊國民黨團作踐立委職責、吃相難看,自行閹割國會審查權力。

國民黨團蠻幹 群眾痛批

沒有經過實質審查程序,國民黨團卻強行認定將服貿送入院會存查,此舉引發關切服貿走向的民間團體全面抗爭。包括民主陣線、台灣勞工陣線、台灣農村陣線、台灣人權促進會、台教會、公投護台灣聯盟、婦女新知基金會及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等數十個民間團體,以及學生都加入抗議,大家頭綁黃色布條,群情激憤在立院大門口前高舉標語、旗幟,痛批國民黨團蠻幹。

民團除主張馬政府必須為此反民主行徑向全民道歉外,也要求立法院刪除不實的議事紀錄。

民主陣線召集人賴中強痛批,服貿協議不是行政命令,馬政府竟一意孤行;他呼籲全民包圍立法院,「不論哪一政黨,這是七成民意對抗九%總統的過程!」

賴批說,服貿協議在國會裡未曾有一分鐘正式、實質的審議,國民黨竟已撕毀朝野協商「逐條、逐項審查」的共識,逕自主張服貿協議已通過三個月審查期限,自動生效;他更批評主導此事的國民黨立委,作踐立委職責,國民黨更是吃相難看,自行閹割國會審查權力。

民團在現場高舉「九趴總統、不要蠻幹」、「搶救人民生存權」及「誓死阻擋服貿闖關」等標語,許多民眾也在頭上綁上「反服貿黑箱」布條,或拿口號牌、旗幟一同聲援,包括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及台聯立委,以及多位民進黨立委都到場聲援;導演柯一正和王小棣等藝文界人士也表達支持民團訴求。

昨晚於立法院群賢樓旁舉辦的「守護台灣民主之夜」,千餘位民眾響應,學者、社團代表輪番上台,透過街頭民主討論方式,抗議執政黨趁亂將服貿協議送出委員會審查;民團抗議活動將持續到週五。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表示,服貿與自經區會讓台灣陷入「一中市場」,但執政黨從不願對此問題作回應。當政府不校正市場失靈,就是「政府失靈」,公民團體站出來,就是要校正目前的政府失靈。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舉例,服貿開放中資來台經營醫院,衝擊的是台灣醫療整體的非營利價值,服貿開放後醫療商品化只會越來越嚴重,到時台灣醫療不是「五大皆空」,而是「全民皆空」。

--------------------------------------------------------------------------

學生告訴我們:請玩真的

記者鄒景雯/特稿

效法法國大革命,攻陷巴士底監獄,學生昨天攻進了立法院,提前占領了不良的國會。本週,是台灣非常關鍵的一週,只要挺過這一週,下週,又是民進黨陳其邁擔任召委,主導權可以再次輪替,因此,未來這三天,動見觀瞻,台灣的孩子開啟了可能性。

新生的一代,超越了這個世代,衝破了一切想像空間。那麼,當代,所謂主流的既得世代,慚愧之餘,必須搞清楚自己的責任。在立法院,當然絕不能接受張慶忠的作法,因此,民進黨立委的關鍵責任是什麼?有四十席能量的反對黨,當然不是放棄議事鬥爭,越俎代庖,去越位搶奪群眾路線,否則選你們代議幹什麼?

有權力的人,有有權力的搞法;沒權力的人,有沒權力的幹法,要明白自己的角色職能。學生,是最弱勢者,繼攻占能源局後,他們攻占了國會殿堂,為有權者,開拓了談判空間。民進黨立委這時在立法院門前絕食,是要棄置職權,還是要彰顯無能?議場才是你們的戰場,有戰士脫離戰場靠悲情就能贏得勳章的嗎?冷靜聰慧的選民必須說:少來了。

當前,目標很簡單,與其寄望立法院長王金平週三的司法結果,不如靠自己。王金平即使是側翼,也是「軟過」,走完所有程序後,還是讓服貿過關,與馬英九的「硬幹」,就本質言,有何差異?因此,反對黨少演戲,大家要看到的是:與學生相同,素樸的真正民主。

民主就是,人民作主,民代為人民代表作主。場外的弱勢者可以採取絕食等一切群眾運動,擁有政治權力的人,應該回到議場,進行最稱職的議事保衛戰,把這一週牢牢地守住,等待下週,再開新戰場,這內行話,內行人心知肚明,假也假不了,真才能取得真信任。

-----------------------------------------------------

八類行業 民進黨堅持重新談判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國民黨片面認定服貿協議已完成立法院審查會程序,民進黨不予承認,並要求立院黨團在委員會續審服貿;民進黨並擬具服貿協議條文與特定承諾表(市場開放清單)的修正版,認為台灣的安養機構、數據交換通信服務等至少八類行業的開放,將衝擊台灣福利產業發展與造成國安問題,主張不應開放,必須重新談判。

民進黨今將召開中常會,由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報告就服貿協議內容所提出的修正對案。

包括安養機構等

在特定承諾表方面,民進黨主張應劃下紅線,原開放但實際上不應開放的台灣產業,包括印刷業、物流倉儲業、安養機構、美容美髮業、洗衣業、入口網站、廣告服務業,以及第二類電信特殊業務中的存轉網路、存取網路與數據交換通信服務等至少八類行業。

民進黨還提出特定承諾表的對照表修正,其中有關第二類電信特殊業務中的存轉網路、存取網路與數據交換通信服務這三項,經徵詢業者意見,業者對這三項的開放有高度疑慮;民進黨也擔心恐因資訊外流造成國安疑慮,因此反對開放。

------------------------------------------------------------------------------------

民主發展最恥辱的一天

 

去年九月,馬英九總統發動政爭整肅立法院長王金平,當時他稱「關說案」是「台灣民主發展最恥辱的一天」!未料,後來事態發展證明,馬英九竟然是利用檢察總長黃世銘非法監聽,甚至非法監聽還掛到立法院的總機。原來,所謂的「台灣民主發展最恥辱的一天」是這麼樣的一天。事實上,五年來,馬英九自己締造的「台灣民主發展最恥辱的一天」,已經多到數不清了。前天,立法院八個常設委員會聯席審查服貿協議,主持會議的國民黨召委張慶忠趁亂稱服貿協議將送院會存查,馬政府立刻「感謝立法院聯席委員會及召委張慶忠的辛勞」,這不又是「台灣民主發展最恥辱的一天」嗎?

馬英九「全面執政、全面胡鬧」,不是第一次了,但他就是迷信用反民主的方式,來貫徹自己的意志。一個民意基礎低到不行的總統,完全不顧反對服貿協議的廣泛聲浪,把專家、業者、勞工的憂慮當作耳邊風;但他卻可以利用黨國餘威,以國民黨主席的身分箝制國民黨立委,而其憑恃的就是手中的權力和錢力,足以把不聽話的國民黨立委祭以黨紀處分,結束其政治生命。台灣的民主運作,就在這種嚴重扭曲下,完全失去了效能。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批評,服貿協議強渡關山的行為是破壞民主,確屬一針見血之論。

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主權應該在人民手上。民主,必須由下而上,匯聚多數民意,才能形成決策,從而對大多數人有利。五年來,民主的實踐不斷倒退嚕,一如實質薪資所得倒退嚕。馬英九把「中華民國憲法」當作尚方寶劍,但他只偏頗解釋其中所謂的「一中憲法」,根本不屑這部憲法開宗明義強調的「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服貿協議從「黑箱簽署」到「送院會存查」,從「不能重新談判」到「只能審查不能修改」、「生效前不能修改」,其間連民意過個水的動作都談不上,難道立法院已經淪為「中國的台灣區人大委員會」嗎?

自從馬英九宣示要讓服貿協議橫柴入灶以來,相關業者紛紛站出來表示反對,學者專家也基於專業痛斥其完全違反國際標準,青年學生、文化界到馬英九自己聘任的國策顧問也齊聲怒吼。為什麼?道理很簡單,服貿協議單單有利於少數財團、特定產業,對國內處於生存邊緣的中小型服務業簡直是血滴子,按目前的服貿協議實施起來,藉此到中國投資的財團、產業必被中國所控制;相對的,那些根留台灣的中小型服務業,將被中國「政治性摧毀」。其結果便是,台灣被中國吃定了。如此攸關國計民生的事,其決策過程卻排除民意參與,如果這也叫民主,鹿茸就真的是鹿耳裡長的毛了。

台灣人民必須徹底了解,服貿協議不僅僅是國共簽署的一、二十項協議之一而已,它是壓垮台灣經濟自主與政治自主的最後一根稻稈。而馬英九竟然想用「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為由,把服貿協議當成行政命令備查,彷彿他是中國的兒皇帝!一旦服貿協議如國共所願通過實施,不必等到未來的政治協議確認一中框架,台灣便實質上淪為中國的嘴邊肉了。去年,馬政府官員辯稱,服貿對勞工就業機會沒有影響,只是一些產業及公司的「老闆可能會變成中國人」。說到底,不只是一些產業及公司的「老闆可能會變成中國人」,而是台灣這個國家與兩千三百萬人的「老闆會變成中國人」。

六年前的大選,馬英九強調「台灣的前途必須由二三○○萬的台灣人民來決定,不容中共的干預」;六年後倒過來變成國共來決定,不容台灣人民的干預。國民黨真是金光黨,馬英九騙了又騙,還想把台灣騙到中國去!問題是,台灣人民要被騙到甚麼時候才會醒悟?才會用行動制止這個世紀騙局?服貿協議要台灣的命,卻被編成拚經濟的大謊,向全民洗腦。假使台灣真的「被服貿」了,來日絕無翻身的機會。所以說,「反服貿」與「保民主」堪稱一體兩面,「全民包圍立法院」是救自己、救台灣別無選擇的行動。

------------------------------------------------------------------------------------------

沉默的代價

 

◎ 鄭秀玲

誠如柯文哲日前在其演講中提到我們社會有集體失靈、集體懦弱、集體造假的現象。馬總統及其行政團隊的集體失靈和傲慢、國民黨立法委員們的集體懦弱卻又橫暴、還有其他直接和間接幫凶的集體禁聲和造假,造成目前兩岸服貿協議內容及審查的無理和脫序,已嚴重破壞我們數十年來累積的民主法治基石。

馬政府在服貿協議簽署前不徵詢業界意見、不讓國會參與監督;簽署後更不斷以謊言謬論誤導民眾,不說實話。馬總統為了個人考量擬強行要通過目前這個嚴重不對等的兩岸服貿協議,用盡各種愚民招數,完全不告訴人民資訊和真相。官員們為了保自己的官位,一面倒只有附和的聲音,只說利,不談弊。國民黨立委們為了獲得黨提名,一面倒只有聽命投票,那管當初選民的託付。許多媒體為了自己的中國商機或僵化的意識形態,不敢報導或扭曲兩岸服貿協議的內容。

明明是一個攸關四百多萬服貿勞工及二千三百多萬民眾福祉的服貿協議,但有多少升斗小民知道它即將嚴重衝擊其生計和生存呢?全民沉默的代價,將如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為了讓世人記住納粹屠殺猶太人而寫的「First they came...」: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

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

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

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我繼續不說話;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

因為我不是天主教徒,我還是不說話;

最後,他們奔向我來,

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期盼全民一起大聲告訴國民黨,我們不反對簽訂兩岸服貿協議,但反對這個嚴重不對等的黑箱服貿,更反對如此破壞民主程序的服貿!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

------------------------------------------------------------------------------------

服貿大驚奇:「陸資來台不是為了營利」

 

◎ 鄭雅文

根據服貿協議,台灣承諾將「允許大陸提供者在台灣以合資形式捐助設立非營利的醫療財團法人醫院」、「大陸人士得以自然人身份擔任董事會董事達三分之一席次」;此外也將開放長期照顧、無操作員醫療設備之出租或租賃等服務業。

去年七月二十三日,立法院召開一場公聽會,社福團體曾質問政府官員,為何要開放非營利性質的社福機構?官員說,「陸資來台不是為了營利」,並透露,醫療服務與社福機構的開放,是對方主動要求的。

在台灣,老人照顧與身心障礙者服務機構屬勞力密集的小型機構,且大多數有經營困難、必須仰賴政府經費補助的問題;問題是,有人會到其他國家,投資難有利潤的社福工作嗎?台灣都會區的醫療資源已近飽和,我們不缺技術、不缺資金,醫療照顧與管理品質也具有顯著優勢,看不出開放對岸來台投資醫院,對台灣會有什麼好處。

政府簽署的服貿協議使我們全境開放,未限定設置地點、未有家數或規模限制、政府的審批權未提及、陸資合資醫院可對大陸人士提供跨境服務,可說是門戶洞開。反觀中國,對合資、合作或獨資醫院,卻有重重規範與潛規則。例如,台資醫院的設置地點,僅能限定於某些省會城市與直轄市,其設置也必須由衛生主管部門審批;若發生重大災害或疫情之時,台資醫院及其衛生技術人員還必須服從衛生行政部門的調遣。

醫療與長照服務為重要的民生產業。當社福團體擔心開放外資可能造成醫療照顧的營利化問題,政府官員卻告訴我們,對岸來投資,不是為了賺錢!投資者若不是為了營利,那會是為了什麼?

(作者為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

佔領議場民眾高喊訴求 警察撤退 江下台

8點10分,議場內數百民眾共同發表訴求,要警察立刻撤退、馬英九向全民道歉、江宜樺下台等。圖:林雨佑/攝

新頭殼newtalk2014.03.19 林雨佑/台北報導

立法院議場內外在今(19)日早上8時約同時召開記者會,議場內500多人席地而坐,發表3大訴求,包括警察立刻撤退、總統馬英九應向全民道歉、行政院長江宜樺下台、立刻退回服貿協議和立法院在完成兩岸簽署條例立法前,暫停所有兩岸協商。

經歷了一整晚的折騰,警方分別從各門口攻堅共4次都沒有成功,議場內500人或坐或躺休息,每當有門口傳出警察移動的消息,很多人都爬起身來關注,氣氛仍相當緊繃。

8點10分左右,所有人起身,聚集坐在主席台前,共同發表3大訴求,包括嚴正要求馬英九政府讓警察立刻退出國會,馬英九向全台灣人道歉、行政院長江宜樺下台;國民黨召集委員張慶忠違法,會議無效,立刻退回服貿協議;立法院儘速完成兩岸簽署條例之立法,在此之前,暫停所有兩岸協商。

黑島青成員林飛帆說,警方雖然多次想要攻堅,但「我們成功了」,全場隨即報以熱烈掌聲,林飛帆說原本只聽說有彰化的警察被調上來,但現在聽說連高雄的警察也在集結,馬政府幾乎是把全台灣的警察都調來立法院了。

林飛帆呼籲馬政府立即回應他們的訴求,並強調這是人民的行動,也是「全台灣人民的革命」。

-----------------------------------------------

近20名教授聲援 千人齊上街頭民主課

點擊圖片可瀏覽相關圖片
自台大、清大、成大、東吳、輔大、世新等校將近20名大學老師,今(19)天晚上6點左右來到立法院群賢樓外,還跟現場上千民眾上了一門「街頭民主課」。圖:林雨佑/攝

新頭殼newtalk2014.03.19 林雨佑/台北報導

為了抗議國民黨自行宣稱通過服貿協議,以及聲援目前在議場內500名學生和民眾,來自台大、清大、成大、東吳、輔大、世新等校將近20名大學老師,今(19)日晚上6點左右來到立法院群賢樓外,還跟現場上千民眾上了一門「街頭民主課」,他們呼籲全台灣所有的老師都應該把學生帶來立法院,因為這裡才是「全台灣社會最無法取代的一門課!」

輪流上台發言的老師包括,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廖本全、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成大政治系教授梁文韜、台大新聞系教授張錦華、洪貞玲、台大社會系教授藍佩嘉、台大公衛學院副教授鄭雅文等近20人。

一位東吳政治系的老師說,台灣的人民習慣當選民,不習慣當公民,大家一直以為只能在選舉當中展現自己的力量,但從今天的活動可以看到,大家還是相當關注公共事務、民主政治的基本權利。

廖本全說,他明天早上有一門通識課,但這裡才是台灣社會無法取代的、真正的一門課,他更呼籲全台灣所有的老師、同學都該一起來上課,這門課對他來說就是「公民站出來!」要把屬於人民的權利拿回來。說完,千人同聲附和,場面相當壯觀。

台大城鄉所教授張聖琳說,昨天晚上她的學生就跟她說他們已經在議場裡面了,今天中午學生還說他們要出來,因為下午要上課。她聽了之後,決定直接把課搬到立法院上,因為「沒有民主社會,就沒有台灣的城鄉」。

同時,在立法院青島東路一側召開記者會的台大學生林飛帆轉述,已有數10名教授計劃以罷課的方式,來反抗政府的服貿黑箱審議,並對抗爭人潮表達支持。

---------------------------------

「公民不服從」的核心精神

彭明輝

(1)公民不服從是民主國家獨有的現象,她是民主國家自我修正的機制,所以不會導致革命。
n 要說明上述命題,我們必須先了解民主政治的本質

第一章:公民不服從與民主政治
(2)民主政治的權力來源(憲法)是基於眾人的良知所產生的共識;封建與集權社會裡權力(法律與命令)的來源是少數人的意志。
n 民主政治的權力來源有兩個必要條件:良知+共識;違背良知叫「集體霸凌」,違背共識叫「個人超高的道德要求」、「個人的偏激或怪異行為」,或者古典哲學裡批判的「主觀獨斷論」
(3)民主政治的權力旨在適切地保護其成員的基本人權,封建與集權社會裡權力是一種(出於善意或惡意)的宰制關係。

n 對基本人權的「適切」保護不必然是「相等的」(eqaul),只要大家同意,可以對少數人(譬如原住民或弱勢階層、族群)給予較高程度的保護。
(4)憲法保障的「適切」性必須與時俱進,才能逐漸破除共識中的盲點。
n 美國立憲領袖就沒有警覺到他們根本沒有把奴隸當人看待;即使林肯也沒有警覺到黑人是「member of the States」。
n 隨著社會的進步,過去的「必要之惡」會逐一變成「不該被忍受之惡」。

第二章:公民不服從的核心價值
(5)啟蒙運動時期所建構的民主制度不必然有能力即時跟上民意而自我校正。當既有法律、制度或社會秩序跟少數人基於個人良知而有的共識相悖時,這一部份人便挺身而出,以「公民不服從」對抗違背其良知共識的局部法律、制度或社會秩序。
n 「公民不服從」是對既有法律、制度或社會秩序的局部性反抗,具有清楚的針對性,而非任性地胡亂抗法。因此,它不同於意圖徹底顛覆全部既有法律、制度、社會秩序的「革命」。
(6)「公民不服從」的訴求與關切永遠是憲法層次的普遍性原則,而非出於自私(私利)的要求。當她談的是一棟房子、一個個案時,她的關切仍舊緊扣著憲法層次的普遍性原則。
n 因此,「公民不服從」的倡導者與參予者往往是在爭取「他人」的人權保障,而不必然是爭取跟自身有關的利益、福祉。(「良知」的作用顯現於此)
n 也因此,「公民不服從」截然不同於搶劫的暴徒或小偷,也不是「特定利益團體」(interest group)。
(7)公民不服從本質上是一種激進的遊說過程:它企圖以少數人的共識去改變多數人的共識,因此她經常會用較激進的方式去喚醒多數人對議題的關注,並且強迫多數人對既有法律、制度、社會秩序的正當性進行省思。
n 多數人往往對於無關自身的利益冷漠,因而逐漸排擠、漠視某些人應得而未得的保障。這就是法律無法與時俱進的根本原因。為了要打破這種冷漠與忽視,使用激進的手段往往是不得已的必要手段。
(8)公民不服從的手段雖然激進(aggressive),具有強迫性,但它本質上是一種遊說的過程,她的強迫性僅止於喚醒視聽、關切與思考,而不會因此不會訴諸暴力,或者恫嚇與威脅。
n 因為她的目的是「達成新的共識」,而暴力、恫嚇與威脅只會導致對立,無助於建立新的共識,因此公民不服從不會採取暴力、恫嚇或威脅等手段。
(9)公民不服從的最終目標是建立新的社會共識,因此她完全吻合(consistent)民主政治的精神與制度,可以被視為一種較極端的「共識形成過程」,是因為既有體制失能而不得已的救濟手段。
n 因為她的最終目標是建立新的社會共識,因此她是旨在「修正」既有法律、制度與秩序,而非顛覆,所以它不同於革命、也不同於無政府主義。

第三章:公民不服從與既有法律、制度、秩序
(10)公民不服從旨在顛覆既有法律、制度與秩序中不合理的部份,而目的是建立更具包容性、更周延的法律、制度與秩序。
n 因此她是「創造性的破壞」,而非為破壞而破壞(漆彈問題該從這裡申論)
n 她意圖顛覆既有秩序,改變社會,所以不是「與社會無關,單純只為服從個人道德與良知的判斷」的個人行為。(這就是政治與道德的差別,社會科學與傳統人文思辯的差別,以及「公民不服從」與個人良知的差別)
(11)公民不服對法律的服從與不服從是具有選擇性的,而非無條件地認同所有既有法律。
n 「他必須為犯法付出代價」的說法是錯誤,當「公民不服從」違法並入獄時,入獄的目的是要突顯既有法律與社會秩序的荒誕性,是要突顯「不服從」的正當性,而非凸顯對既有法律的尊重;是要癱瘓不合理的制度,而非尊重或強化不合理的制度。
n 當「公民不服從」違法並被判罰款時,她不會拿農陣的錢去繳款而讓多數人誤以為農陣理屈,讓多數人再度對議題冷漠;她會在網路上公開進行小額募款,以便進一步突顯「政府的意志違背多數人良知的共識」。
(12)「公民不服從」的過程中若有「意圖之外的暴力發生」,並無損於公民不服從的正當性,頂多只是影響其遊說的成效。
n 雞蛋傷眼的問題該從這裡申論
(13)「公民不服從」不是嘉年華會,不是少數人自爽或彼此取暖的過程,她是高度具有針對性,高度具有創意的社會共識自我調節過程。她的所有手段是為了突顯既有法律、制度與秩序的不合理處,以高度的創意讓原本大家看不見的「不合理」變成清晰到無可迴避,不得不立即設法一起去面對,一起去解決。
n 「公民不服從」很難完全排除「散彈打鳥」的動作,但這種動作是沒有效率的,它不是「公民不服從」追求的手段。
n 如果因自爽而妨礙共識的形成,這反而違背「公民不服從」的最終目標:達成新的共識。

------------------------------------------------------------------

公民運動與公民不服從:兩條晚近台灣社會運動的路線
社會安全
作者 何明修
2013/10/31
歷史會記得2013年是台灣的憤怒之夏。 7月3日下士洪仲丘慘死於楊梅的陸軍禁閉室,7月18日拒絕區段徵收的竹南鎮大埔里四戶民宅被縣政府強制拆除。這兩件小人物的悲劇,引發了全國的關注,以及一連串的社會抗爭風潮。就如同突尼西亞用自焚抗議警方索賄的水果小販Mohamed Bouazizi,以及埃及被刑求至死的社運人士Khaled Said,他們的不幸是來自於扭曲而不合理體制,沒有預料到是,這卻是點燃阿拉伯之春,推翻現代法老王的導火線。

從阿拉伯之春到台灣的憤怒之夏,有許多類似之處。參與者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他們多半是從各種社交媒體網站獲得動員的訊息。網路時代將資訊的傳播即時化與低成本,更重要地,它能透露了商業媒體認為沒有新聞價值、而統治者又不想要讓人民知道的真相。網路體現了自由的精神,正式的組織已經不是大規模 抗爭的必要條件,發起社會運動的門檻已經降低到在bbs貼文,亦或是在臉書成立社團之層度。網路也是充滿創意的場域,因此,在抗爭現場我們看到更多有創意與藝術作法的行動戲碼,包括在國防部進行「公民教召」、在內政部前種菜、以及使用智慧手機的手電筒功能,「亮起要求真相的火炬」。


即便如此,我們仍看到了「公民運動」與「公民不服從」兩條明顯有別的運動路線。


一群社運素人在網路串連,組織公民1985行聯盟,在8月3日「萬人送仲丘」的活動中,號稱有吸引了25萬人參與。在這場沒有政黨與社運組織動員的活動中,凱道上的「白色聖十字」是令人動容的影像,就如同「你敢有聽著咱的歌」成為膾炙人口的戰歌,一場高舉民主與正義的「公民運動」儼然正式誕生。公民運動的基調是和平與理性,他們不做違法抗爭的行為。結尾的《公民覺醒》演講清楚地勾勒這條運動路線的輪廓,典型的公民是正直而關心社會的「超級英雄」,他們不分藍綠,不計較個人得失,共同行使「國家主人」的權利。


相對於在緊守法律界線的公民運動大埔運動則是採取了特意違法的直接行動,用非暴力的「公民不服從」來向政府施壓。在苗栗縣政府以突擊方式強拆了大埔四戶之後,台灣農村陣線憤怒地指控這類行徑根本是「召喚革命」,一時間「今日拆大埔、明日拆政府」的口號與貼紙也到處流傳。聲援大埔的青年學生到處「嗆聲」吳敦義、江宜樺、用潑漆、丟雞蛋向官署等方式來表達不滿。在8月18日《把國家還給人民》晚會更在凱道吸引了兩萬名群眾,事後,支持大埔的群眾更發動了「佔領內政部」。他們聚集在中央辦公大樓前的廣場,他們的塗鴨、種菜、演講行動一直持續到隔天下午六點。

兩起看起來都姓「公民」的抗爭,引發了官方截然不同的反應。早在「萬人送仲丘」晚會散場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就曾承諾縮減軍事審判的範圍,重新調查歷年來軍中的寃案。翌日,馬英九也親自前往洪仲丘的告別式,而迎接他的則是沿途不絕於耳的叫罵聲。相對地,在佔領內政部之後,政府官員指責這是觸法的行為,警方會積極偵辦處理,也不排除提出民事賠償訴求。江宜樺強調,公民不服從的「公民」(civil)是具有「文明」的意義,而不是「不守法」,更不是「抗議團體毀損公物及攻擊公務人員的行為」。政治學教授出身的江宜樺明顯扭曲學理,civil一詞在此即是「法律的」、「政治的」,而與「文明」與否沒有關係。如果按照他的邏輯,公民不服從只能限縮在法律的範圍之內,那麼梭羅的抗稅、甘地的抵制英貨運動、金恩的民權遊行都違背了當時的法律規定,也不能稱為公民不服從了。


江宜樺明顯有別的反應或許可以當作一種指標。遇到堅定但是溫柔的公民運動,他沒有惡言指責的空間。在三○九反核大遊行之後,他的講法是「很感動,因為這是一種成功的公民參與」,儘管用鳥籠公投來坑殺高漲反核的民意,是他的政治妙算。但是對於挑戰法律的公民不服從,他就連矯情的客套話都省了,直接搬出歪理,醜化攻訐。


法律真的是社會無法挑戰的禁地嗎?不合理的壓迫只要躲藏在法律的背後,例如土地徵收條例、都市計畫審查,就是不得不忍受的宿命嗎?台灣沈默的大多數是支持「法律與秩序」,不能接納公然違法的公民不服從嗎?


公民不服從在台灣


公民不服從最重要的意涵即是非暴力抵抗(nonviolence),也就是以拒絕合作的方式來面對壓迫者,謹守不傷害對方、不污辱對方的原則公民不服從要求參與者相當的自制,因為在挑戰法律的同時,他們就是要展現出道德與良心的高度。在著名的《伯明罕監獄書信》(Letter from Birmingham Jail),金恩博士指出:


「你也許會問,『為何要直接行動?為何要靜坐、遊行等?難道談判不是比較好的方式?』你的說法沒有錯,要求談判是對的,而這正是直接行動的目的。非暴力直接行動就是要製造危機與緊張,唯有如此,向來拒絕談判的社區才會被迫正視我們的議題。只有議題被戲劇化方式呈現之後,它才不會被忽視。我強調非暴力抵抗者要製造緊張,這種說法也許會很嚇人。但是我也要坦承,我並不害怕『緊張』這個詞。我真誠地反對暴力性的緊張,但是有一種建設性的、非暴力的緊張,那是成長所必需的」。


理所當然,對於保守派人士而言,金恩所區分的「非暴力的緊張」與「暴力性的緊張」是沒有意義的。只要踰越了法律的界線,就是違法亂紀的暴民;如果是被煽動的無知行為就算了,公然倡導則是不可寬恕的罪行。過去的納粹黨徒這樣看待左派運動,3K黨如此對付民權人士,長期受國民黨蔭庇的極右派不是每次遇到社會抗爭,就會高喊「統統捉起來嗎?」


儘管如此,公民不服從的理念也曾在台灣被成功運用過,並且促成了政治改革。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城鄉宣教協會(簡稱URM)從加拿大引進這一套思潮,並且在八○年代組訓過一批有紀律的幹部,他們投身於當時各式各樣的社會運動,其中以原住民運動的影響最明顯。在以往,被捏造的吳鳳神話將鄒族描寫為殺人嗜血,特意貶低原住民的自尊與文化。吳鳳的神話被寫入國民教育教科書,嘉義縣鄒族所居住的地區也被稱為吳鳳鄉。1987年9月,原權會與原住民大學生、長老教會牧師前往嘉義火車站前吳鳳銅像抗議,他們手持「吳鳳是劣士,莫那魯道是烈士」、「拆除吳鳳銅像」等布條,並朝銅像丟雞蛋。最後,銅像被眾人合力推倒。在抗爭落幕後,教育部宣佈刪除教科書中的相關章節,嘉義縣吳鳳鄉也更名為阿里山鄉。


在1991年,以李鎮源、林山田等人為首的知識份子發起了一○○行動聯盟,他們要求廢除刑法一百條的普通內亂罪。「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的條文過於空泛,尤其是「意圖」兩字等於是限制了思想自由。一○○聯盟提出「愛與非暴力」的主張,以和平的靜坐來進行「反閱兵、廢惡法」。10月8日,一○○聯盟的前往總統府前閱兵台抗議,與在場的憲兵爆發流血衝突。一○○聯盟開始在台大醫學院前的靜坐抗議,當行動和平的持續至國慶當天,憲警人員卻於臨晨強行進入台大,驅離抗議群眾,將主事者載離現場,驅散其他的聲援人士。被驅散的群眾轉往台大總校區繼續進行靜坐抗議。直到10月10日中午閱兵活動完全結束之後,被憲警人員載走的教授、學生與醫師才被送到台大總校區會合。隔年,政府終於修改了原有的刑法一百條。


破壞銅像與擾亂閱兵,都是具有高度象徵性的抵抗,因為它直接挑戰了統治者所宣頌揚的原則。根深柢固的壓迫體制並不會因為喪失了這些儀式,就自動垮台;但是這些抵抗卻迫使統治者要花費更多的代價,去捍衛那些早就喪失正當性的壓迫。這個道理可以解釋為何民權運動者要特意要霸佔保留給白人的公共空間,他們就是要迫使種族主義者展露出醜陋的面貌,呈現出隔離制度的荒謬與不合理。


同樣地,今天一連串「拆政府」的舉動也是依循著公民不服從的理念,潑漆、丟雞蛋、佔領政府等活動就是要提升金恩所說的「緊張」。反吳鳳神話與廢除刑法一○○條,都是發生於解嚴不久之後的台灣,那時的國民黨缺乏民主正當性,各種風起雲湧的社會抗爭也有助於這一類的激進行動。然而,在二十一世紀民主已經鞏固的台灣,公民不服從是否能成功,扭轉掠奪人民土地的徵收機制,打倒恣意妄為的土皇帝,仍是值得關察的議題。


「公民運動」在台灣


作為一種激進的運動策略,公民不服從的抗爭不只是出現在大埔案,類似的手法可以在晚近的關廠工人抗爭、華光社區、紹興社區與文林苑等議題看到。相對地,走和平理性路線的公民運動,除了聲援洪仲丘運動以外,也包括了反核與反國光石化運動。


我傾向於將「公民運動」視為一種論述的策略,重點不在於「公民」的實際內涵是什麼,而是這個語彙所襯托出的他者。很明顯地,「公民」所召喚的形像就不是「有黨派色彩的」、「利己的」、「暴力激進的」政治參與。看看福島核災後的台灣反核風潮,最常出現在媒體上的運動者不外乎是藝文界人士,明星,或是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儘管民進黨早在1986年的創黨黨綱中,高舉反核的旗幟,但是新一波的反核運動再怎麼看也與民進黨無關。同樣地,在2011年4月落幕的國光石化案,帶頭的不是政治人物,而是藝文界、學者與青年學生,他們強調溼地的生態價值是無法用經濟利益來計算。這種利他主義的訴求獲得廣大的共鳴,最後迫使馬英九政府放棄這個開發案,因此,許多當時的評論意見強調「這是一場公民運動的典範」(張鐵志),或「公民運動的重大勝利」(何榮幸)。


從歷史來看,「公民運動」也不在晚近才出現。作為一種區隔化的修辭,「公民」以往是以「小市民」或「市民」的方式出現。「小市民運動」最典型的代表就是1989年的無住屋者運動,在8月26日,他們發起夜宿忠孝東路的運動,動員了超過萬名的群眾參與,展現了高度的群眾動員與媒體造勢能力。這些活動受到媒體極為正面的報導,也引發相當的關注。無住屋者運動強調「和平、非暴力、幽默、超越政黨」的原則。放在解嚴後的社會脈絡來看,這種運動帶有濃厚的都市中產階級氣息,他們所以要張顯的差異就是,「無殼蝸牛」並不是八○年代末期激烈抗爭的農民與工人,也與主打悲情的民進黨街頭運動無關。


「市民運動」或是「市民主義」則是出現在1992年的南台灣,當時一群高雄的記者、作家、醫師關心都市生態議題,發起了柴山、衛武營的保育運動。他們透過文章寫作、公眾演講、攝影展覽、座談會、生態解說員培訓、連署簽名等活動,向政府部門施壓。市民運動所想像的改革途徑是「經由廣大人民緩慢而自發性的覺醒過程,凝聚意識、形成民意......向掌權謀利者要求回歸屬於人民的生存尊嚴」(王家祥)。儘管市民運動的論述沒有明顯標誌出他者,但是這一群中產階級所關切的並不是工業污染問題,後勁、林園、大林蒲、大社等地在解嚴後爆發的反污染之圍堵抗爭與損害賠償,也不是他們理想中的環境運動。


因此,無論其名稱是「小市民」、「市民」、「公民」,共同的都是一種修辭上的區隔,劃分出一條理性和平、無黨無派的參與路線。「公民運動」是正襟危坐、拘謹衿持的社運,總是小心翼翼避免觸法,或是沾染政黨色彩。從美國政治脈絡來看,這種公民運動是難以想像的。曾一度聲勢浩大的茶黨根本就是共和黨內的另一個黨,民權人士、工會幹部、女權運動者向來積極介入民主黨的初選。無論是來自左派或右派,激進的公民不服從也是常見的運動形態。如果這樣的講法是對的,為何台灣的政治氛帷會鼓勵、或特別寬容這一類「公民運動」?


我認為,在台灣脫離戒嚴威權的過程中,走的是若林正丈所謂的「分期付款的民主化」,國民黨始終掌控改革的議程表,並且相當成功地將民主化包裝成為自己的政績。良心犯的政治犧牲、民主運動的街頭抗爭並沒有被賦與應有的歷史地位。再加上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失德,以及種種政黨惡鬥,也使得一般人對於政黨缺乏好感。如此一來,社會運動的空間就受到很大的壓縮,到後來,只有這種和平理性與標榜守法的公民運動才會成為主流所能接受的類型。


合作亦或是衝突?


運動路線的差異往往會引發激烈的衝突,在許多社會運動的歷史中,常可以看見的是同一陣營內的宗派主義鬥爭遠比對抗共同敵人更為慘烈。以挑戰法律為志的公民不服從與和平理性的公民運動,也有存在著潛在的衝突。在佔領內政部抗爭之後,網路上就出現一些來自於白衫軍的批評,認為這是過激的暴民行為。無論其真實性,過度高舉和平理性的旗幟,其可能的副作用就是窄化了社運的策略選項,限縮在法律規範的界限之內。


以目前的政治格局來看,公民不服從與公民運動相互合作、彼此聲援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於,保守無能的馬英九政府已經激發出普遍的反彈。先不用說那些處境越來越困難的弱勢群體,國民黨政權是連一堆既得利益者都得罪光了,股民憎恨證所稅、建商與投機客反對奢侈稅、已退休公務員不甘他們的年終慰問金被砍,即將退休的公務員則是担心十八趴縮水。因此,可以想像,台灣的憤怒之夏並不會那麼快落幕。


更重要地,公民運動的領導者也意識這一點,建立與既有社運組織的橋樑,而不是關起門來孤芳自賞,才會有出路。《公民覺醒》演講提到了大埔、反核、反服貿等抗議,並且期待在場公民多多關切這些議題,「給他們一個掌聲」。或許,更茁壯的公民運動將會有助於扭轉台灣畸型的政治文化,跨越出自我窄化的「和平理性」之限制,到那時,追求正義的公民不服從就會獲得更多的支持。

作者何明修為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

https://zh-tw.facebook.com/2013civildisobedience

-----------------------------------------------------------------------

公民不服從英語Civil disobedience),指發現某一條或某部分法律、行政指令是不合理時,主動拒絕遵守政府或強權的若干法律、要求或命令,而不訴諸於暴力,這是非暴力抗議的一項主要策略。據說在最初的含義中(不害[1]以及真理堅固[2]),有憐憫的意味,包含了對不同意見的尊重。

公民不服從,是人們反抗法律不公的方法之一,在許多非暴力抗議運動中都有使用,包括在印度甘地的社會福利運動以及從大英帝國獨立的運動)、在南非針對種族隔離的鬥爭、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以及世界範圍內的各種和平運動。其中最早獲得巨大成功的是埃及人反對英國佔領的1919年埃及革命

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經過實踐後,於1849年在短文《論公民的不服從》[3]中,開創了這一現代理論。該文主旨提倡依靠自己,並認為面對不公,不一定要訴諸暴力,可以採取不支持、甚至抵制的作法。這篇短文對此後從事公民不服從的人士,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文中,梭羅將拒絕納稅,作為對奴隸制度墨戰爭的一種抗議。..........................lin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