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
2021年6月21日 週一 
立法院才剛通過紓困四點○的二五九五億元預算,但每位國人平均負債已來到廿五點四萬元歷史新高。圖為疫情下民眾觀看櫥窗展示。記者林伯東/攝影紓困撒幣 每人背債25.4萬 https://bit.ly/3gIHWsW
財政部國庫署公布最新國債鐘數字,中央政府負債五兆九五九八億元,每位國人平均負債廿五點四萬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蔡政府成為平均每人背債最高的政府。而這還不包括立法院剛三讀通過的二五九五億元紓困四點○預算,這筆錢也全數靠舉債。財政部官員表示,七月初所得稅入帳後,國庫調度壓力可望紓解,屆時可視情況先還一點短期借款。 
為了避免政府過度舉債、債留子孫,政府在民國九十九年參考美國設置國債鐘,定期公布中央政府的長期債務和一年以下的短期債務餘額,以及平均國人負債,但統計並不包非營業基金負債、保險基金虧損等總計約十六兆元的錢財負債。九十九年十一月底首度公布的國債鐘,政府累計債務四兆五五六八億元,平均每人背債十九點七萬元。 
國庫署十一日公布最新債務統計,除了累計負債逼近六兆元,每人平均背債也來到廿五點四萬元的新高,和前一次五月卅一日公布的廿四點九萬元相比,大增五千元。和去年同期相比,每人負債更一口氣多了一點六萬元。 
國庫署官員解釋,這是因為紓困預算和前瞻預算等支出,金額約一、兩千億元,加上短期調度需求,導致債務餘額增加;在人均負債方面,受到少子化影響,內政部公布的人口數往下掉,因為分母變小,人均負債跟著增加。 
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指出,大舉債時代已經到來,讓人擔心的是,舉債是用下一代的錢,且受疫情受影響較大的是相對弱勢者,因此疫後產生貧富差距、代際間重分配等問題,是執政者需要擔心的。 
官員說,造成債務增加的主因是紓困預算,不過,和其他國家相比,政府的支出相對較低。此外,預估今年底中央政府長債為六兆二六一五億元,占前三年度GDP平均數為百分之卅二點九,距百分之四十點六的上限還有一點四兆元的舉債額度。 
陳國樑提醒,公債法規定,只達到舉債上限九成的警戒線(百分之卅六),就必須提出償債計畫,否則不能新增債務,從預算數來看,明年恐怕就面臨警戒線。馬政府時期就是因為逼近警戒線,當時財長張盛和才提出財政健全方案。 
對於歐美國家近來紛提出加稅等改善財政作法,陳國樑說,台灣目前處於歐美在去年疫情爆發時的處境,才要開始大撒幣政策,必須等到疫情獲得控制,才可能進一步去討論如何健全財政。紓困撒幣 每人背債25.4萬 https://bit.ly/3gIHWsW


國債鐘飆新高 人均負債23.7萬

 
財政部昨更新國債鐘,截至今年2月底止,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3.7萬元,月增3千元。(記者鄭琪芳攝)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財政部昨更新國債鐘,截至今年二月底,中央政府一年以上債務餘額五兆二九七三億元,短期債務餘額二四九五億元;合計長期及短期債務五兆五四六八億元,較一月增加八五○億元;平均每人負擔債務二十三.七萬元,增加三千元。

財政部自二○一○年十一月開始設置國債鐘,當時平均每人負債十九.七萬元,今年二月增至二十三.七萬元,不僅持續創下歷史新高,且短短三年多每人負債就增加四萬元。

財政部國庫署官員說明,國庫每月資金需求差不多,但一、二月要應付年關資金調度需求,又是稅收淡季,資金調度比較吃緊,舉債額度就會增加;預料五、六月大批所得稅款入帳後,國債水位會下降。但整體國債仍維持增加的趨勢,且已逼近舉債上限,所以要控管債務不破表。

據新版「公共債務法」規定,中央政府一年以上債務餘額上限為前三年度平均GDP(國內生產毛額)的四十.六%,預估今年底債務餘額將達五.四兆元,占GDP約三十八.六%,舉債空間剩下二%、不到三千億元;若未控管債務,恐怕後年就會面臨舉債破表問題。

不過,財政部的國債鐘僅計算法定債務,無法真實反映國債惡化情況;若加計非營業基金舉債、自償性債務、地方政府債務及潛藏債務等,目前各級政府總負債約二十三兆元,換算平均每人背債約一○○萬元。

-----------

 

打房入股奏效 台股創31月新高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財政部長張盛和頻頻對房市泡沫化示警,並樂觀看好台股表現;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也認為,股市會反映國內良好的基本面。政府「打房入股」策略奏效,激勵台股續創波段新高。
台股加權指數昨開高震盪走低,盤中一度由紅翻黑,終場則小漲○.一七點,以八七一三.九六點作收,續創逾三十一個月新高;成交量放大至一三○二億元,為馬年開春以來次高。
雖然本週有俄羅斯、烏克蘭政治衝突干擾,加權指數單週仍上漲七十四.三八點,漲幅○.八六%,且連四週收漲,週K線則拉出五根紅棒。
元大寶來投信基金管理部經理周政義表示,政府作多基調不變,台股表現創波段新高,量能也同步放大,後勢仍有高點可期。
匯市方面,新台幣匯率續呈區間偏升格局,終場升值二.一分,以三十.三○二元兌一美元作收,創三週來新高,合計台北及元太外匯經紀公司總成交量僅八.七億美元。

----------------------------------------------------

根據陸媒報導,中國目前有5.6億人完全沒存款,從「儲蓄大國」變成「負債大國,4主因也被揭開。中國人超有錢?陸媒曝「殘酷真相」:5.6億人完全沒存款 | 新奇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3pN5oYz
不少人對於中國消費者都有種出手闊綽、花錢不手軟的印象,像是以往來台的陸客,到各觀光景點消費通常都相當大方,不過,其實中國目前儲蓄率已降低至歷史新低,甚至還有下滑的趨勢,從過去50%跌至現在的45%,從「儲蓄大國」變成「負債大國」。
根據陸媒《搜狐網》報導,而中國現在也有高達5.6億人沒有存款,中國居民的負債率從過去幾乎為零,到近十年來快速上升,居民總負債已超過200兆人民幣,人均負債金額則高達13萬元人民幣(約台幣57萬元)。
據報導,中國在2010年本還是儲蓄大國,為何在短短10年內卻變成「負債大國」,主要分成「4大因素」。第一,「工資上漲速度趕不上物價上漲,百姓不僅存錢能力降低,甚至背了很多債務」。而在多數民營企業中,工資收入增長往往跑不贏物價上漲的速度。因此很多家庭收入開支正好相抵,沒多餘的錢存放銀行,有些人購買商品還分期付款,「負債率上升也不奇怪」。
第二,「自從房地產市場化後,房子價格就如脫韁野馬,20年時間翻十倍甚至幾十倍」。在過去,人們雖然工資少,但能消費的地方不多,房子也由單位福利分房,現如今,老百姓為了購買房子,不得不從銀行掏出頭期款,也因此儲蓄率降低,但由於房價過高,95%以上的人不可能一次付清,只能向銀行貸款2、30年買房,因此自2015年以後,居民要買房,向銀行貸款,負債率也急劇上升。
▲根據陸媒報導,中國有5.6億人沒有存款,也從「儲蓄大國」變成了「負債大國」。(示意圖,取自unsplash)
▲根據陸媒報導,中國有5.6億人沒有存款,也從「儲蓄大國」變成了「負債大國」。(示意圖,取自unsplash)
第三,「很多居民除了買房,還得買車」,因為出門辦事時,有車總是比較方便有效率,雖然買一輛車只需10、20幾萬元人民幣,與房價相比,價格不算太高,但是一輛十幾萬的車,要在2年內分24個月還,對普通家庭來說,也是蠻大的壓力。另外,除了分期貸款買車,車子每年需要保養、維護等各種費用,也是一大筆開支,對於工薪階層來說,買車壓力也是相當大。
第四,「中國負債率攀升還與年輕人的消費觀提升有關」,根據資料顯示,90後(1990年後)出生的群體,人均負債12.7萬,得用18個月的工資收入還清。同時,這群負債的90後,每4人就有1人使用螞蟻集團的小額信貸機制「花唄」每3人就有2人買手機喜愛用分期付款。這方面是因為90後的年輕人群體消費觀念更趨向於歐美國家的消費觀,更喜歡享受人生、追求生活品質。(編輯:郭佩蓉)中國人超有錢?陸媒曝「殘酷真相」:5.6億人完全沒存款 | 新奇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3pN5oY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