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結構失衡比總數減少嚴重 學者:未來將是「中高齡養老老人」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2024-10-18 16:22:58
人口結構失衡比總數減少嚴重 學者:未來將是「中高齡養老老人」 | 生活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4dQgKmq
▲學者分析,人口總數減少尚可用人工智慧及機械化解決,但更嚴重是人口結構失衡,形成「中高齡養老老人」窘境。(圖/取自pixabay)
國發會昨(17)日2024至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報告,顯示我國總未來人口將由2024年的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1497萬人。台大社會系退休教授薛承泰指出,人口總數減少尚可用人工智慧及機械化解決,但更嚴重是人口結構失衡,形成「中高齡養老老人」窘境。
據國發會報告,我國總人口將由2024年2340萬人減至2070年1497萬人,減少844萬人。其中0至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
按此趨勢,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20%人口超過65歲的「超高齡化社會」;15到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呈現小孩跟老人呈現2倍以上的「人口紅利」也將在2028年結束。
看到這些數字,薛承泰並不感到意外,因為台灣生育率下降速度實在太快。即便人口總數下滑,仍可以仰賴科技、AI來替代勞動力,「對台灣影響比較深遠 ,比較難處理的是人口結構。」
根據國發會所呈現的撫養比,預估2070年達到1比1,也就是15歲到64歲的工作人口扶養1個老人。
但根據他的推算,我國年齡中位數為45歲相當於有一半人口低於45歲、一半高於45歲,而且是逐年增長,2070年實際狀況會是50歲以上的中高齡人去撫養75歲、80歲以上的「老老人」,因為45歲以下人口將大幅減少。
薛承泰分析,人口老化往往可以歸因於少子化及高齡化。但台灣與日本人口老化原因有所不同,日本是受到壽命延長所導致,但日本生育率仍有1.2%,比台灣的0.8%還高,相當於台灣生1個小孩,日本生1.5個小孩。
而台灣2023平均壽命為80.23歲,主因是受到2021、2022年疫情影響下滑1.6歲,約為8年前水準,顯示台灣平均壽命並未一路成長,那麼人口老化主因就是生育率下降。
他點評,因壽命延長導致人口老化,不可能一日一夜急速成長;但是少子化所導致的衝擊比較大,反應也更加急速
人口結構失衡比總數減少嚴重 學者:未來將是「中高齡養老老人」 | 生活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4dQgKmq
台灣人口總計 23,419,833
1 新北市 4,041,869
2 臺中市 2,847,264
3 高雄市 2,737,530
4 臺北市 2,511,291
5 桃園市 2,319,118
6 臺南市 1,859,800
7 彰化縣 1,237,760
8 屏東縣 794,514
9 雲林縣 659,564
10 新竹縣 589,788
11 苗栗縣 534,432
12 嘉義縣 483,902
13 南投縣 476,675
14 新竹市 456,535
15 宜蘭縣 449,767
16 基隆市 362,094
17 花蓮縣 317,252
18 嘉義市 263,369
19 臺東縣 211,357
20 金門縣 144,173
21 澎湖縣 107,745
22 連江縣 14,034
113/01
內政部戶政司人口 資料庫統計地圖
預測未來世界人口6大國。(資料照)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加拿大網路市調公司《Visual Capitalist》預測到2075年時世界上最多人口的6個國家,其中印度仍為最多數,中國排名第2,但人口持續減少。
《Visual Capitalist》根據「中等生育率」,假設各國將在2045-2050年收斂至每名女性的生育率為1.85個孩子,預測2075年世界人口6大國。
印度人口預計是世界最多,從2020年13.9億人,至2075年時將成長到16.78億人,聯合國認為,印度人口將在2060年中期達到巔峰,僅略低於17億人口大關。調查認為,印度人口老化速度不會像其他國家那麼快,至2060年,65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不到5分之1,2100年時,65歲以上人口占印度總人口的比例不會接近30%。
中國人口將持續減少,2020年有14億人口,預計會在2075年衰退至10億人口。聯合國認為,中國人口下降趨勢將持續,而這對中國經濟來說,將會阻礙發展,因為勞動力減少,加上人口老化勢必增加醫療支出。
奈及利亞人口則預計從2020年2.06億人,成長至2075年的4.91億人;巴基斯坦人口預計從2020年2.25億人,成長至2075年的4.52億人。
美國人口會穩定成長,從2020年3.3億人,至2075年的3.89億人,只不過約在2050年時就被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超越。
印尼人口預計從2020年2.71億人,成長至2075年的3.16億人。最新人口成長預測 2075年這6國人口最多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VXKHvf
就是不想跟公婆住!台灣小家庭風潮擋不住 1戶平均住2.53人創歷史新低
2024/02/15 19:26
就是不想跟公婆住!台灣小家庭風潮擋不住 1戶平均住2.53人創歷史新低 | FuHouse.SETN富房網 https://bit.ly/3wiQ3Xg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台灣小家庭趨勢明顯,最新家戶平均人口數僅剩2.53人,創歷史新低。(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台灣小家庭趨勢明顯!內政部最新資料,2023年戶口數量達924.1萬戶創歷史新高,但家戶平均人口數量卻僅剩2.53人持續走低,顯示過往大家庭的三代同堂觀念已不再,甚至許多媳婦也不願與公婆住,而獨居老人也越來越多。
內政部資料顯示,2003年台灣人口2260.5萬人、家戶數704.7萬戶、家戶平均人口3.21人;2013年台灣人口2337.4萬人、家戶數828.6萬戶、家戶平均人口2.82人;2023年台灣人口2342萬人、家戶數924.1萬戶、家戶平均人口2.53人
除了人口持續變少,20年少了82.5萬人,家戶數卻出現明顯增長,219.4萬戶,而家戶平均人口則不斷創低,從原本的3.21人,降至2.53人。
更多新聞:嚇死人!台北小宅4599萬創新天價 專家嘆:當台北人真的很不容易
推估除了現代人居住觀念改變,不再以三代同堂為主,不少媳婦也不想與公婆居住,加上房價高不可攀、居高不下,結婚率、出生率等不斷下滑,導致家戶平均人口不斷下降,小家庭化趨勢明確。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人口越精簡,小宅需求也越多,建商在高房價下不斷推出小宅,聲稱降低總價的同時,卻也不斷讓單價創高,這樣的情況原本僅在雙北較為明顯,近年北部建商大舉進攻中、南部,也讓此事成為房價持續上漲主要原因之一。
更多新聞:房市現死亡交叉!2024年多轉空?李同榮:餘屋大竄逃 房價將開始鬆動
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則提醒,根據日本照護銀髮族的成功經驗,以實坪計算,一個人住10坪、兩個人住20坪,才是最合適的居住坪數,空間太狹窄會影響身心健康,太大則容易產生孤獨感。
他建議,目前台灣房價居高不下,與其選擇狹窄空間委曲求全,不如轉向外圍區域購屋,又或者乾脆以租代買,畢竟人的一生才短短幾個秋,將一輩子薪資全押在房屋上,讓自己成為房奴,也不見得是件快樂的事情。
就是不想跟公婆住!台灣小家庭風潮擋不住 1戶平均住2.53人創歷史新低 | FuHouse.SETN富房網 https://bit.ly/3wiQ3Xg
中國出生人口猛降 2035年190萬中小學教師恐丟飯碗
中國出生人口猛降 2035年190萬中小學教師恐丟飯碗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Z5wVw
2024/02/14 08:21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根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隨著中國人口出生率下降,教師這個職業未來面臨極大不確定性,預計到了2035年,將出現約190萬的「過剩」教師。
報導說,過去教師被視為中國的「鐵飯碗」之一,即使在經濟不確定的時代,教師仍然是求職者的熱門選擇。但在未來幾年裡,隨著出生率加速下降導致教師過剩,預計未來10年有數百萬人失業,而教師這個曾有「鐵飯碗」標誌的工作,將不再得到保障。
自2017年以來,中國新生兒數量直線下降,2023年出生人數驟降54萬人,出生人口僅剩902萬人。
中國教育部指出,2021年幼兒園在學兒童人數也出現自2003年以來首次下降,2022年再次下降3.7%;2022年,小學生總數也出現自201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比上年減少47.88萬人,至1.07億人。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學生少了,在一定時期某一區域內學校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裁員。根據我的實地調查,由於財政負擔,今年地方政府招收的教師肯定會減少。」
事實上,由於中國房地產危機並未出現緩解跡象,地方政府面臨越來越大的財政壓力。
湖南省教育廳2023年11月發布通知,要求在未來5至10年內根據出生率、都市化率和學齡兒童數量,更好地配置教育資源。2023年,山東、四川等地方政府宣布計畫,不再在某些大學開設與教育相關的專業學位課程,以抑制師資供應。
中國全國中小學學校數量自2003年以來持續減少,2020年至2035年這個趨勢將持續下去。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的中小學校一直擠滿了孩子,一些城市地區的學校每班有多達50名學生,而大多數農村地區學校則有30人左右。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教授喬錦忠領導的研究小組的研究顯示,如果班級人數保持不變,到了2035年,小學教師將過剩150萬人,中學教師將過剩37萬人。
有老師表示,這個趨勢可能會促使公立學校縮小班級規模,以避免裁員,但私立學校的情況可能要殘酷得多,他們的經濟壓力更大,而且已經實行小班授課, 裁員的可能性很大
中國出生人口猛降 2035年190萬中小學教師恐丟飯碗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Z5wVw
亞洲國家危機 比台海問題嚴重
2023/07/11 07:25
LTN經濟通》亞洲國家危機 比台海問題嚴重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NJx3q8
自2020年起,台灣已連續3年人口呈現負成長,預估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本報資料照)
2052年 台灣人口將低於2000萬
〔記者李綺雯/綜合報導〕俗話說:「人力即國力」,對一個國家來說,人口代表生產力與競爭力,低迷的生育率將使國家稅收減少、支出增加,甚至還可能瀕臨「滅國」危機。
近年少子化已成為社會重視的議題,尤其亞洲國家出生率降低的情況更為顯著,以台灣為例,人口數在2019年達到最高峰2360萬人後,自2020年起,台灣已連續3年人口呈現負成長,2022全年新生兒人數僅13.8萬人,更創下歷史新低,預估30年後,台灣人口將低於2000萬人。
根據統計,生育率最低前5名全由亞洲國家拿下,分別為南韓(0.78%)、香港(0.8%)、台灣(0.87%)、新加坡(1%)、澳門(1.1%),鄰近的日本同樣難逃生育率低迷的窘境,生育率僅1.3%,甚至連身為人口大國的中國也被印度超車。
「未來主人公」減少,意味著國家未來將面臨勞動力不足、高齡化以及人口結構改變等許多問題。
生育率最低前5名均為亞洲國家,分別為南韓、香港、台灣、新加坡、澳門。(法新社)
南韓18歲前 每月可台幣2.3萬
為拯救低迷的出生率,許多國家紛紛祭出政策鼓勵生育,南韓政府過去已投入超過280兆韓元(約台幣6.7兆),希望能刺激生育,不過生育率仍屢創新低。近期南韓政府擬定新對策,包括:每位孩童18歲前每月可領100萬韓元(約台幣2.3萬)津貼;延長夫妻育嬰假,並規定男性至少請到90天等;以及男性30歲前與妻子生下3名子女就可免除兵役,不過男性生3胎免當兵最引起爭議。
日本同樣苦於少子化的窘境,據統計,2022年日本只有77萬多名新生兒,創下1899年以來新低,也是首次跌破80萬大關,與此同時,日本老齡化程度更是亞洲之冠,目前有近30%人口為65歲以上長者。對此,日本政府擬定自明年起,每年編列3.5兆日圓(約台幣7700億)投入兒童相關預算,如:擴大補助有小孩的家庭;強化托育與女性產後服務;創造更友善的育兒職場環境等,雖然政策看似完善,不過如此大撒幣也遭批評這些龐大的開支該從哪來,因為日本目前是世界上負債率最高的國家。
至於去年生育率首次下跌的中國,儘管人口依舊維持在14億,但2022年出生率已降至1000萬人以下,人口同樣有衰退危機,雖然中國已於2021年開始實施三胎政策,並推動減稅、延長產假、加強醫療保險、住房補貼等措施,但生活開支和教育壓力仍是年輕人不婚不生的最主要原因。
儘管這些促進生育的政策效果不彰,不過各國政府恐怕也只能持續投入,因為少了些政策,人民的生育意願恐怕還會更低。
家庭、工作難兼顧加上經濟考量,越來越多年輕人傾向不婚不生。(歐新社)
港、日放寬移民政策 搶海外人才
除了制定刺激生育率政策,亞洲各國也在研擬是否放寬移民政策,吸引海外人才,應對逐年萎縮的人口數。由於日本出生率低加上老年人口逐年增長,預計2070年人口將減少3成,為此,日本必須在2040年前將海外工作者的數量增至超過600萬人,才能維持日本經濟高增長的目標。
日本將目光放向畢業於外國頂尖大學的高等人才,推出低門檻簽證「J-Find」,延長在日本停留期限至2年,方便剛畢業的年輕人尋找工作;另外還有適用於高階人才的「J-Skip」簽證。
受政治與疫情因素干擾,近年人才流失、出生率驟減的香港,同樣積極招攬國際人才,特首李家超打算對高薪或高學歷族群廣發通行證,可以在香港停留至多2年,持證期間也可自由找工作;另外,港府時隔8年再次開放投資移民,盼吸引企業與人才進駐,振興疫後經濟。
日本與香港均放寬移民與簽證條件,盼引外國人力填補。(彭博)
高齡+少子化 加劇產業缺工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說平均每5人就有1人超過65歲,屆時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將逾20%,無論是人口老化或少子化對社會運作的影響可說是相當廣泛,以教育方面來看,部分台灣大專院校自去年底起陸續面臨招生不足的窘境,隨著財務狀況持續惡化,有些學校最終只能黯然退場,同時在勞動人口方面,疫情解封後,踏入職場的新鮮人減少,我國餐飲住宿服務業、製造與營建業、電子資訊業等均出現缺工情況。
財政方面,年金與健保也會因人口進入倒金字塔結構,使虧損越來越大,同時加重家庭扶養負擔與社會福利開支,醫療與長照需求增加,若少子化問題持續惡化,終將影響國家經濟發展,削減總體競爭力。因此,如何扭轉現今「生不如死」的常態,將是各國政府的首要任務。
國家人口結構因少子化出現斷層,高齡化社會對醫療與長照等需求將大幅增加。(歐新社)
LTN經濟通》亞洲國家危機 比台海問題嚴重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NJx3q8
財經週報-少子化大缺工〉「生」不如「死」人口減 缺工已成國安危機
2022/11/07 05:30
〈財經週報-少子化大缺工〉「生」不如「死」人口減 缺工已成國安危機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hiK5yh
西式速食業者積極引進自助點餐和結帳機台,提高點餐效率,並降低人力需求。(記者楊雅民攝)
記者楊雅民/專題報導
全家便利商店已在125家店舖導入智能咖啡機,消費者可自助兌換「全家」APP隨買跨店取用購買的咖啡,協助店舖尖峰時刻人潮分流。 (記者楊雅民攝)
台灣進入「生」不如「死」的風暴正以排山倒海的威力重擊各行各業,疫後各產業爆大缺工,餐飲業者形容,「現在人力不是很缺,是超級缺」;飯店業者更直言,「缺工已變成國安危機」。
台灣人口數及勞動力變化趨勢
台灣在2020年人口首度出現負成長。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人口在2020年1月上升至2,360.4萬人高峰後隨即開始下滑,今年9月最新統計,人口數已下滑至2,319.8萬人,等於是短短不到3年,人口數減少了40.6萬人。
其中,勞動市場基礎的15歲以上民間人口於2020年12月達高峰2,023.6萬人,今年5月已跌破2,000萬人關卡,至今已下滑至1,999.4萬人,不到兩年少了逾24萬人,顯示台灣生育率低、人口高齡化,台灣勞動力估計將以每年減少約16萬人的速度遞減,大缺工時代來臨。
飯店業 7個工作只有1人願意做
晶華(2707)董事長潘思亮表示,目前飯店業最大的挑戰是人力荒,已經不是薪水的問題。房務、清潔人員及洗衣等工作已經很難找到人,缺工比例是7比1,7個工作機會只有1個人願意做,認為人力荒是台灣即將面臨的最大「國安危機」。
連鎖餐飲業者則舉例,開1家高級鐵板燒餐廳,平均需要34個正職員工和25個部份工時員工,人力需求很大。業者形容,以前徵人還可以挑三揀四,現在17歲至70歲,只要有意願的且體力還行的人力都要。
便利商店和量販店業者為避免步入日本少子化缺工的後塵,早從3年前開始因應,過去堅持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現在很多門市會考量商圈特性不再24小時營業。
同時積極導入無人的智能販賣機、自助式「智能咖啡機」、自助式「EC智取櫃」,以及自助結帳機台等設備進行測試,以科技零售降低人力需求。
汽車業 找到人不一定留得住
和泰汽車(2207)協理劉松山則觀察,台灣步入少子化,投入就業市場的人力減少,且小家庭平均只生1-2個小孩,栽培比較多,經濟也足以支撐,多數年輕人不喜歡朝九晚五或沒日沒夜的工作,傾向選擇上班彈性或可在家上班的新創公司,造成人力排擠。
他舉例,和泰招募企劃和行銷型的人才供給算穩定,但資訊人才很缺,不僅應徵人數不到非資訊類職缺的一半,開出的資訊類職缺平均招募天數達204天,且找到人不一定留得住,今年任用資訊類職缺2人結果離職5人。
光陽執行長柯俊斌則指出,面臨人力荒,光陽積極透過「移工」、「建教生」、「契約工」補足,但「建教生」半年換一批,必須重複教導,品質不穩定;「契約工」流動性高,隨時準備教導,隨時換人,品質最不穩定;移工最穩定,但是有名額限制及逃跑的風險。〈財經週報-少子化大缺工〉「生」不如「死」人口減 缺工已成國安危機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hiK5yh
中國未來最熱門職業:共享孫子,將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
中國可能被印度超越,不再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文 / 邱莉燕
中國未來最熱門職業:共享孫子,將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 | 邱莉燕 | 遠見雜誌 https://bit.ly/3PMGYLJ
中國未來最熱門職業:共享孫子,將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
中國的少子化催生了「共享孫子」的創意解方。圖片提供/《武侯區興華街道》微信公眾號
中國的少子化和老齡化問題,皆面臨著前所未見的嚴峻,或許「共享孫子」和「共享奶奶」的創意是解方之一,急需更多將人口紅利轉換為「人才紅利」的做法。
鳳凰花開,6月畢業季即將來臨,對中國大陸2022年高達1076萬的社會新鮮人而言,這一年特別令人擔心就業是否順利:新冠疫情延燒、互聯網公司接連裁員,所有人找工作都不容易。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 2022 年第1季的數據,「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處於近 9 年來的相對低點。
因此,有些社會現象觀察家急著出謀劃策,提出了從當代大陸年輕人的三大需要中,爬梳出未來最熱門的 15 個職業,其中針對大陸特有的獨生子女政策,甚至提出「共享孫子」「共享兒女」等新職類的建議,引發注目。
「裝孫子」也是一種新職業
大陸文化觀察類微信公眾號《塔門》指出,所謂的「共享孫子」,方法是只需支付 300 元人民幣,就能擁有一個 12 歲以下兒童當成孫子1 個月,「爺爺奶奶」不時能在線上收到「假孫子」的問候。
另外還天馬行空想出了「共享兒女」的商業模式──即刻掃碼下載「共享家」App,挑選一名心儀的共享兒子或女兒。青銅兒女每日費用100 元人民幣,包月 1500元人民幣 ,支持終生會員。
更有黃金兒子、鑽石兒子、王者兒子等「套餐」供選擇。各類孩子的出身資訊透明,IQ、EQ 、星座一目瞭然。
「這樣,孩子們能得到更好的資源,天下父母省心省力,熱心的單身人士也能承擔起撫養後代的社會責任,得到養娃的成就感。老年人使用服務之後,即便是『最後一代』,也會有一個年輕人不時關照自己,用花不了的遺產換取真實的陪伴,」《塔門》如此描述共享兒女的好處,還定義為「眾籌養娃,利人利己」。(按:眾籌為大陸用語,即群眾募資之意)
圖片提供/《武侯區興華街道》微信公眾號圖/圖片提供/《武侯區興華街道》微信公眾號
精緻露營、預製菜和貓,小紅書說的新消費紅利,能救中國經濟嗎?
其實,「共享孫子」並非大陸首創,早在2017年,美國知名新創孵化器Y Combinator的前員工安德魯.帕克(Andrew Parker)就開發了一款名為「Papa」的App。
佛羅里達的老人家可以在這款應用程式上,預約一名大學生提供上門服務:幫忙老人家做家務、開車載他們去買雜貨、陪他們聊天下棋,甚至教老人家玩社群軟體。
「共享孫子」並非免費,每個月要交 15 美元的會費,如果要特別指定某一位大學生,就得交 30 美元。此外,無論是使用哪項服務,每次召喚「別人假裝的孫子」前來陪伴,還得另交每小時 15 美元的鐘點費。
大陸人口的下滑速度,超乎想像
無論「共享孫子」會不會在少子化的大陸成為未來的顯學,背後反應的,是大陸人口總數逐年下滑的現象。
根據大陸官方統計,大陸人口的下滑速度比想像中更快:
2016年,淨增加906萬人;
2017年,淨增加779萬人;
2018年,淨增加530萬人;
2019年,淨增加467萬人;
2020年,淨增加204萬人;
2021年,淨增加48萬人。
不過5年,大陸2021年的淨增人口,便下降了多達94.7%。經濟發達的省分江蘇,人口自然增長率已是「生不如死」。
1億人口的大省山東,自然增長人口僅有2100人左右。富庶的浙江,自然增長人口僅有6.5萬人。在廣袤的中國大陸,人口萎縮正靜悄悄地在許多地方發生。
這也是為何,2022年3月7日世界人口時鐘的動態監測資料,如此觸動著無數人的焦慮神經。
該數據顯示,印度人口已經達到了14.111億,而2021年末大陸人口為14.126億。兩國的差距只剩下不到200萬人。大陸會不會即將失去「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稱號?專家不禁高喊:「形勢是從未有過的緊迫!」
儘管官方的人口政策在2021年從「全面二孩」進一步升級為「放開三孩」,祭出各項補貼,甚至大力打壓補教業,但仍被質疑對於提昇生育率的成效。
雞娃現象盛行!第三胎給17萬台幣,中國人仍高呼「不敢生」?
共享奶奶創意,解決學童照顧問題
若說「共享孫子」暗喻了大陸多年一胎化政策的結果,那麼「共享奶奶」的商業實驗,便反應了另一個人口問題:老齡化愈趨嚴重,急需創意解決。
成都武侯區自2021年推出「共享奶奶」的公益活動,隨即其他城市如重慶、長沙等也紛紛效法。
「共享奶奶」反應了人口問題:老齡化愈趨嚴重,急需創意解決。圖片提供/《武侯區興華街道》微信公眾號圖/「共享奶奶」反應了人口問題:老齡化愈趨嚴重,急需創意解決。圖片提供/《武侯區興華街道》微信公眾號
什麼是「共享奶奶」?一群婆婆在閒暇時間,義務幫忙接送雙薪家庭的孩子放學,而她們跟這些兒童和青少年並沒有血緣關係。除了接送下學,部分奶奶還可以幫孩子們輔導作業,有的可以教孩子們唱歌、畫畫,沒有才藝的奶奶就幫著孩子們做做飯。
中國共享奶奶。圖片提供/《武侯區興華街道》微信公眾號圖/中國共享奶奶。圖片提供/《武侯區興華街道》微信公眾號
同樣地,「共享奶奶」也不是大陸的獨家發明,在老齡化嚴重的日本,早就出現了類似「家人出租」的商業化服務。無論是想要「租」位爺爺、奶奶,還是妻子兒女,一家名為 Family Romance 的公司都能幫忙。義大利也有類似的服務。
成都武侯區「共享奶奶」發起人表示,有些長輩若子女不在身邊,他們的生活其實比較單一,可能就打著麻將過了一天。成為「共享奶奶」後,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會讓長輩們倍加開心。而許多老人想要發揮餘熱、擔任志工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將人口紅利轉換為「人才紅利」
根據大陸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億,占總人口的18.7%,與2010年相比,上升5.44%。
另據世界銀行預估,到2035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突破2.8億,占總人口的20%,步入超級老齡化社會。到2050年,老年人更將達到5.2億,約占總人口的將近一半、48%。
愈來愈老的中國,養老產業被視為朝陽產業,但養老服務卻嚴重不足。媒體報導,北京市頗有口碑的第一社會福利院,目前有1100張床位,但是已經「掛號」排了7000多人,想住進來至少得等10年。
而在福建,一家民間經營的老年休閒中心的負責人,卻如此向上級機關訴苦:「我創辦這家老年休閒中心快20年了,病人都中風了,卻都還沒有得到政府分文補貼。」反觀養豬人家,每年都得到許多政府補貼,這位負責人不禁大歎:「養老不如養豬。」
當少子化遇上老齡化,大陸如何破解這無法迴避的困局?若將「人口紅利」轉換為「人才紅利」,推出更多類似共享孫子和共享奶奶的創意,會不會是一種新解方?
「下個階段,我們無法再拼人口紅利了。要拼,只能是人才紅利,」胡潤百富榜《智谷趨勢》如此提倡觀念的轉變。另外並認為,除了「放開三孩」鼓勵生育政策,假使中國想和美國一樣虹吸全球人才,當務之急還是要進一步改善各類適合育才的環境等。
中國未來最熱門職業:共享孫子,將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 | 邱莉燕 | 遠見雜誌 https://bit.ly/3PMGYLJ
台灣在2019年已達人口最高峰,接下來就看這曲線圖是怎麼往下滑的。官方推估50年後,2070年的台灣只會剩下1581萬人「到時候老人們之間最流行的,可能是瘋搶養老院」 https://is.gd/BSBRKJ
美國中情局(CIA)公布2021全球人口生育率預測,台灣拿下全世界最低,我國2020年的新生兒數量也創下歷史新低,死亡人數首次超過出生人數。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今2021/4/19 (19日)在臉書表示,房價所得比持續攀升、交通事故死亡率、受傷率持續攀升,就是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的兩大原因。不過,財經網美胡采蘋則認為,生育率與現代生活方式和家庭觀念改變比較有關,且疫情導致東南亞聯姻困難更是關鍵。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名!邱顯智揭關鍵2原因 https://bit.ly/3gkJp8O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台灣去年新生兒數量創下歷史新低。(圖/翻攝自Pixabay)
美國中情局預測全球227個國家或地區生育率,墊底的倒數5名都在亞洲,依序為香港(1.22)、澳門(1.21)、新加坡(1.15)、南韓(1.09)、台灣(1.07),我國在生育率預測中成為世界最低。台灣每名15至45歲,具生育能力的女性,只有1.07個孩子。
對此,邱顯智隨即在臉書表示,房價所得比持續攀升、交通事故死亡率、受傷率持續攀升,就是台灣生育率稱霸全球、倒數第一的兩大原因。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邱顯智認為,房價所得比與交通事故傷亡率持續攀升,是台灣生育率吊車尾的主因。(圖/時代力量提供)
不過,財經網美胡采蘋也在臉書po文表示,台灣生育率這兩年暴跌到全球最低,應與疫情導致東南亞聯姻困難有關,因為這幾年都是外配擔負起台灣的生育任務,但疫情之後不僅移民難,連相親都沒機會。
此外,胡采蘋也認為不要一直把生育率低怪罪在房價上,並非說房子不貴,但這純粹就是跟數據不符,她認識一大堆住豪宅的人也不生,難道東南亞外配他們是住好房子才願意生嗎?坦白說跟台灣人現在的生活方式和家庭觀念改變太多比較有關係。
根據我國內政部數據,台灣2020年只有16萬5249個新生兒,創下歷史新低,死亡人數首次超過出生人數。今年1月至3月新生兒人數比去年同期減少13.6%。專家指出,如果出生率持續下降,可能會阻礙經濟成長,且對社會保障網絡將會是一大挑戰。並指出,台灣有許多女性必須白天工作,晚上回家也得做家事、照顧孩子,也成為出生率低的原因其中之一。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美國CIA公布2021全球生育率預測,台灣倒數第一
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名!邱顯智揭關鍵2原因 https://bit.ly/3gkJp8O
婦產科醫師陳菁徽表示,有超過6成夫妻有計劃生育第一胎,但第二胎卻高達8成是意外懷孕。墮胎率高 婦科醫:台人避孕觀念薄弱-風傳媒 https://bit.ly/3hBkL17
台灣的生育率在世界排名中敬陪末座,平均一年約有20萬新生兒,但因避孕觀念薄弱、非預期懷孕多,以口服避孕藥墮胎、手術墮胎的人數高達50萬人。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歲到49歲已婚婦女避孕實行率僅7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醫師陳菁徽則表示,在門診經驗中有超過6成夫妻是有計劃生育第一胎,但第二胎卻高達8成是意外懷孕,陳菁徽指出,有些夫妻會不甘不願的生下第二胎,但也有4成選擇墮胎。
根據醫界推估,台灣一年的墮胎數可能高達50萬名,禾馨婦產科醫師林思宏指出,台灣一年約有20萬新生兒,但口服避孕藥(RU486)的用量卻高達40萬人次,代表台灣每年墮掉的胎兒數是生下來的二至三倍。(相關報導:鼓勵民眾生育 台南市衛生所停售保險套|更多文章)
意外懷孕比例高,顯示出台灣人普遍使用錯誤的避孕方式,陳菁徽說,台灣人常使用保險套加計算安全期來避孕,但若沒有全程使用保險套、計算安全期並不能有效避孕,陳菁徽指出,女性對使用保險套較缺主動權,常需要配合男性,而短效避孕須每日服藥,若要長效避孕可裝設新型子宮內投藥系統,在子宮內釋放低劑量黃體素,防精子進入子宮,也可使內膜不易增生防受精卵著床,避孕率高,林思宏說,新型子宮內投藥系統大小約3公分,裝設過程約20秒,不太會有痛感,初期可能會有點狀出血等副作用,建議月經來前1周裝設,避孕效果可持續3年,屬自費項目。
墮胎率高 婦科醫:台人避孕觀念薄弱-風傳媒 https://bit.ly/3hBkL17
人口紅利刺激失靈?去年人口密度前5大行政區房價皆走疲
news.cnyes.com查看原始檔四月 22日, 2018
房仲業者依據內政部戶政司資料,統計全台人口密度前 5 高行政區,以及該行政區的房價走勢,人口密度最高的前 5 名分別為新北永和區、台北大安區、新北蘆洲區、高雄新興區、以及新北板橋區,5 區房價都走跌,榜首永和區的房價跌幅最小,僅 0.9%,跌幅最深的是高雄新興區,下修 13%。
由於全台少子化趨勢,人口紅利成為是否影響房價的討論議題,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表示,台灣地狹人稠,永和區的人口密度曾登國際之冠,這幾年人口密度雖有減少,但仍為全台榜首,而這 5 個行政區雖然是最多人住的區域,但房價卻下跌,主要還是受整個大盤影響,雖然人多的區域通常生活機能都到位,若沒有新建設疏通或區域市容重整,容易有交通壅塞、環境整潔等問題,買方購屋時也易在機能及壅擠程度上難以割捨。
業者分析人口密度前 5 行政區房價,五區全下跌,永和小跌 0.9%,幾乎持平,大安跌 7.%、蘆洲跌 3.6%、新興跌 13.0%、板橋跌 5.0%,郎美囡指出,該 5 大行政區的跌幅大多不深,永和區的房價最穩,雖然最為擁擠,但永和有中正、永福、福和、秀朗四座橋連通台北市,且有捷運、公車路線多,通勤北市極為便利,此外,生活機能充足、房價低於台北市,故吸引許多首購或換屋族考量買在永和區,故在房市向下盤整時,房價相對穩健。
至於跌幅最深的高雄新興區,住商不動產高雄威欣民生加盟店店東常偉倫表示,新興區雖然發展早,但近年面臨老齡化的問題,無論建物或人口結構都偏向老化,屋齡大多在 35 年以上,想要新房子的買方很難在此找到物件,此外,這幾年北高雄的商業性較強,因此店面類物件也屬北高雄較為活絡,加上高雄許多重劃區推出不少新建案,相形之下,新興區的讓價幅度較高。
郎美囡表示,人多的地方容易匯集出生活機能,雖然過於擁擠常衍生出環境衛生、交通壅塞、停車位難尋等問題,但對於自住買方而言,便利的生活機能是最主要的考量,故儘管人多擁擠,高密度行政區的詢問度也居高不墜。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今(17日)發布最新人口數據顯示,中國地區總人口突破14億人。(法新社)
2020-01-17 14:39:2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今(17日)發布最新人口數據顯示,中國地區總人口突破14億人,達到14億5萬人,去年增加467萬人,其中男性逾7.15億人,女性約6.85億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截自2019年底,中國大陸地區總人口(不含港、澳)人口達14億5萬人,去年人口增加467萬人,其中總出生人口1465萬人,不但連3年下降,更是自1961年毛澤東「大躍進」失敗引發大規模飢荒後,58年來新生兒數字最少的一年,人口出生率為10.48‰,也是中共政權自1949年建立以來的新低。
去年中國死亡人口99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以女性為100),在這逾14億人口中,中國16至59週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億9640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4.0%;而中國65歲以上人口1億7603萬人,佔總人口的12.6%,老年人占人口比率較去年11.9%再升,即將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人占人口14 - 20%)。
中國自然成長率持續下降,2016年全年自然成長率5.86‰、2017年人口自然成長率5.32‰、2018年自然成長率3.81‰,今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已下降到3.34‰;根據聯合國的報告,目前印度人口約13.5億,僅次於中國,但自然出生率破1%,最快在2025年印度就會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國家
專家:中共「計劃生育」侵蝕中國經濟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21日, 2019
【大紀元2019年0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頓報導)大陸經濟增長(GDP)速度去年創28年來新低,美國人口專家易富賢認為,中共長期實行計劃生育,導致勞動力短缺是GDP增速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共可能很快全面廢除計劃生育政策。
據中共官方的數據,從1991年開始,中國GDP增速平均維持在10%的水平,但到2015年開始,GDP增速首次跌破7%,為6.9%;2016年再次下降到6.7%;2017年雖然有小幅上升,為6.9%,但2018年又下降到6.6%,為28年來最低水平。
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下降,外界認為有多方面的原因,如中共御用學者不斷鼓吹「國進民退,私有經濟退場」,中共當局鼓吹黨領導一切,包括私營企業等,極大打擊民營企業家的信心;中美貿易戰,更令中國經濟雪上加霜等等。
但德國之聲2月21日報導,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人口學專家易富賢接受採訪時說,中共實施的「一胎化政策」對中國經濟也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沒有這個計劃生育政策,中國經濟還會繼續成長一二十年」。
他說:「所有國家的經濟都是依賴勞動力……一胎化政策讓中國勞動力短缺、老化,中國經濟2016年開始下行。」
易富賢說,很多人認為中國經濟下行是因為中共的決策失誤。但是中共以前的經濟政策也不是很完美,為什麼以前都能一次次渡過難關?「那是因為當時有年輕的勞動力,才能讓問題消化下來。但是現在人口結構老化,所以以前不是問題的問題,現在也是很大的問題。」
自中共1980年開始強制實施滅絕人性的「一胎化政策」後,大陸人口出生率從1988年以來一直呈現下降趨勢,從1982年的22.28‰、1990年的21.06‰、2000年的14.03‰、2016年的12.95‰、2017年的12.43‰,再到2018年的10.94‰。
易富賢說,目前中國的人口結構已經非常類似「1992年的日本」。1992年,日本工齡人口見頂,此後便是一路下滑。日本的經濟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停止增長。
易富賢說,雖然中國的人口結構已經相當於1992年的日本,但是社會發展水平卻遠遠落後。他說,當年的日本人均GDP超過美國,但現在中國的人均GDP只有美國的百分之十五,「所以中國的經濟前景是比較黯淡的」。
中共的「二胎化」政策不奏效
中共強制實施墮胎的「一胎化政策」,不僅導致社會勞動人口減少,企業招人困難,產業萎縮;而且還導致社會老齡化的問題提前到來。
雖然中共在2015年開始結束長達35年的「一胎化政策」,企圖遏制勞動力下降、老齡化等問題,但中共2016年全面實施「二胎化政策」後並不奏效。
2017年大陸出生了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63萬;2018年出生了1,523萬,比2017年整整少了200萬,這是中共建政以來人口出生率的歷史最低值,也是多年來勞動人口數量首次出現下降。
中共可能很快全面廢除計劃生育
易富賢表示,中共鼓勵生育的難度很大,因為「計劃生育改變了人民的生育觀念。中國的整個社會、經濟、教育模式,都是圍繞著主流家庭生一個小孩去規劃的,這個模式將會慣性地延續下去,所以鼓勵生育的難度很大。」
他認為,中國在2019年,也就是今年,中共當局將會全面廢除計劃生育。「因為他們沒有選擇。」
易富賢今年初也曾表示,雖然中共已經實施全面二孩,但中國人口總數去年已經下降至12.7億人,是中共1949年建政以來首次出現人口負成長現象。
易富賢在微博上說,中共官方公布2018年的出生人口1,523萬,死亡人口993萬,增加530萬人。但中共官方的數據涉嫌造假。如果採用官方的年齡結構,那麼出生人口應為1,030萬左右,死亡超過1,150萬萬左右。負增長120萬左右。
人口紅利消失
數據表明,2018年底大陸全國就業人員77,586萬人,相比2017年底的全國就業人員77,640萬人,是最近多年來就業人數首次出現下降。
勞動力就業人口下降,說明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人口紅利正在加快消失,這意味著未來勞動成本還會快速提升。
同時,大陸2018年60週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49億,占總人口的17.9%,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7億,占總人口的11.9%。
據預測,到2050年,大陸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億,占總人口比重將超過30%。
美國時事評論員橫河此前表示,中共搞改革開放,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優勢就是「人口紅利」,現在人口紅利沒有了,中國經濟發展很可能就不能維持,如果這樣中共的統治就沒辦法維持了。#
北市五年內失去人口紅利 業者:房價恐失支撐力道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四月 26日, 2018
A-A+
2018-04-26 12:51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記者游智文/攝影
好時價指出,以台北市近來撫養比增加的速度,恐怕五年內就會失去人口紅利,目前台北市房價指數已跌回五年前的水準,且依內政部最新統計,台北市在2016年底已有近5,000戶餘屋,在龐大賣壓及需求疲乏下,未來房價恐失支撐力道。
根據好時價房價指數,全台房價自2017年3月起穩健緩步回溫,12月房價指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已成長約1.5%,但與2015年5月的高點相比,仍有2%的差距;從交易量來看,12月的交易量相較去年同期,萎縮約二成五,摒除季節性因素後,雖較去年成長,但依舊低於五年平均。
好時價分析,人口較多的地區通常有更多的機會維持房市交易動能活絡,若人口持續萎縮,儘管短期內房市未必直接受到影響,但長此以往房市恐將陷入低迷不振的局面。
除了依據人口社會增減來觀察人口遷移現象,尚可透過「人口紅利」檢視人口結構與判斷未來發展。
所謂人口紅利,指的是撫養比(需要經濟供養的少年與老年人口之和與勞動人口數量之比)小於50%,當撫養比超越50%,人口紅利旋即結束。
根據內政部人口資料,全台的人口紅利高峰出現在2012年的34.7%,之後撫養比開始上升,2017年底為37%,而勞動人口自2016年起開始負成長。
以雙北來說,10年間台北市撫養比增加了4.6個比分點、新北市增加1.6個百分點,分達43.2%、33.5%,近兩年更是以每年大於1個百分點的速度上升,台北市離人口紅利的終點僅剩不到7%的空間,以台北市近來撫養比增加的速度,恐怕五年內就會失去人口紅利。
全球224國生育率 台灣倒數第3
分享全球224國生育率 台灣倒數第3到Facebook 分享全球224國生育率 台灣倒數第3到Line 分享全球224國生育率 台灣倒數第3到Google+
2017-12-03 23:0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南韓媒體3日援引美國中情局(CIA)報告指出,南韓是今年全球生育率較低的國家之一,台灣則位居世界第3低。
《韓聯社》報導,CIA最新的「世界概況(World Factbook)」調查報告顯示了2017年全球224個國家的總和生育率(TFR),即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南韓以1.26,在224個國家排名第219名。
南韓媒體3日援引美國中情局(CIA)報告指出,南韓是今年全球生育率較低的國家之一,台灣則位居世界第3低。示意圖。(資料照,記者侯承旭攝)
南韓媒體3日援引美國中情局(CIA)報告指出,南韓是今年全球生育率較低的國家之一,台灣則位居世界第3低。示意圖。(資料照,記者侯承旭攝)
新加坡(0.83)的總和生育率則是世界最低,接著依序是澳門(0.95)、台灣(1.13)、香港(1.19)和波多黎各(1.22)。CIA報告指出,在這些數字較低的國家中,只有台灣的人口總數夠大,其他全都少於1000萬人。
根據CIA數據,尼泊爾的總和生育率最高,為6.49,許多非洲國家都位列前10名。美國則以1.87,排在第143名。中國和北韓分別是1.6和1.95。
在平均壽命方面,摩納哥以89.4歲位居第一,其次是日本(85.3歲)、新加坡(85.2歲)和澳門(84.6歲),南韓以82.5歲排在世界第11名。
台灣排在第40名,為80.2歲。美國以80歲位居第43名,中國和北韓分別是75.7歲和70.7歲。
人類身高和壽命已趨近頂峰! 研究:生物極限無法超越
By Fb,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 雖然有「人類壽命一代比一代長」的說法,但是這研究發現,人類可能存在無法超越的生物學極限。(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人類已經達到或是快速趨近身高、壽命和身體性能的極限。一項由《生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hysiology)雜誌發表的新研究顯示,人類的生理條件是有極限的,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包括氣候變化,可能對這些極限造成負面影響。美國《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報導指出,雖然有「人類壽命一代比一代長」的說法,但是這研究發現,人類可能存在無法超越的生物學極限。
此項研究涵蓋120年的歷史資料,也將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考慮在內。報導指出,極限不會一直提高,但人口中達到先前記錄的最高極限的人數佔比可能會出現變化。該研究小組的成員來自法國各地,法國巴黎笛卡爾大學的尚—弗朗索瓦·圖桑(Jean-François Toussaint)教授解釋道,「雖然在營養、醫療和科學方面不斷取得進步,但這些指標不再成長。這顯示現代社會已經讓我們的種群達到極限。我們是第一代意識到這件事的人類。」
研究人員也將環境和遺傳因素結合,看這會如何影響人類的極限。隨著環境制約因素的不斷惡化,需要耗費更多能源和投資才能平衡不斷上升的生態系統壓力。圖桑教授預言道,人類活動會帶來更多壓力,對健康和環境的造成破壞性影響,這是本世紀最大的挑戰之一。他說,現在最基本的挑戰是讓這些指標維持在高水平。「既然我們知道了人類的極限,這就可以作為各國確保大部分人口的身體能力盡可能達到最高值的明確目標。」
▼ 身高和壽命已達極限 研究:人類身體發展到巔峰了。(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7日, 2017
A-A+
2017-10-07 03:53聯合報 周行一(政治大學校長)
秦始皇生於西元前二五九年,一向體弱多病,他想長生不老,最後活到五十歲,當時一般人的平均壽命只有卅幾歲左右。不敢講是不是從秦始皇以後才如此,長壽一直是大家的共同願望,但是曾幾何時,現代人已經從「還沒有準備好早過世(not prepared to die early yet)」變成「還沒有準備好活得久(not prepared to live long yet)」,和以前人比較,這個心理其實蠻諷刺的,我們都在「想活得久」與「怕活得久」之間掙扎。
其實人類壽命在廿世紀才開始突飛猛「長」,從十九世紀末到現在大概延長了一倍,受惠於經濟快速成長伴隨著醫療進步,很多國家在一百年內翻轉了過去幾十世紀的常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社會基礎建設(social infrastructure),包含醫療照護設施、社會保險與福利、道路與交通、居住環境、老人教育與學習、年輕人在老人化社會中的心態調適等等都還不到位,這個情況讓老人恐慌,更讓受少子化趨勢衝擊的年輕人焦慮:「我們到底有沒有能力處理這個問題?」
社會基礎建設不足與財政不到位有相當大的關係,與新進國家比,台灣這個問題特別嚴重,如果政府有錢,問題就不會像今天這麼突出,老人不會在家乏人照料、年輕人不會在照顧老年人與自己謀生間蠟燭兩頭燒;如果百姓自己有錢,照顧老人的壓力就會低。
老人化問題非常複雜難解,不然早就解決了,當財政困難時(在民主社會中,政府財政窘迫是個宿命),政府無法獨力解決問題,必須與各界(學術界、企業、金融機構、醫療相關非營利組織等)共同合作才能改善問題,這種合作無法在政府主導集中規畫下完成,必然要在各種參與者有足夠動機下,各自努力,在一個良好環境內,大家自自然然地群策群力。
這個良好環境存在的先決條件是人的素質,例如同理心、創新力、國際化能力、組織協調力、辨識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執行力等等。人決定法規環境的良窳、人視問題的本質利用科技工具協助解決問題、人互相溝通做關鍵決策,科技會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助力;不過,是人的好奇心與創造力讓科學進步、是人尋找與利用科技、是人運用科技協助解決問題。當人對了,解決老人問題的科技就對了,我們會有更好的設備防止老人跌倒、機器人幫助照顧老人、老人可以在家接受高品質醫療照護、老人只要吃一種藥避免用藥混淆等等不一而足。
所以,讓人具備上述特質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教育內涵必須靠與人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作為支撐。如果我們的教育過於偏重科技能力的培養,大學的研究項目過度向科技領域傾斜,我們會做很多機器設備、軟體應用程式,但是所解決的問題價值低,這是台灣過去產業發展的根本問題。
老人化問題的解決方案,需要的是人文社會科學的解決方案,科技是當中的重要元素,絕非充分條件。我們政府的教育與科研單位在規畫教育與研究資源的分配時,必須重視與人直接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老人化問題僅是社會問題的一部分,其它當代的重要社會問題,本質上不也都是人文社會科學問題嗎?
(作者為政治大學校長)
新南向貿易熱 上月出口年增近16%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新南向出口旺,今年前7月表現以新加坡最好。彭博
【陳瑩欣╱台北報導】出口回溫,新南向貿易也更加熱絡。財政部統計7月對新南向18個國家出口58.63億美元,年增15.8%,連續10個月翻紅,累計1~7月出口金額達378.24億美元,年增逾13.5%,官員預期今年對新南向18國家出口金額可望超過去年,終結連2年負成長。
18國人口紅利優勢
依財政部統計分類,新南向18國是指新加坡、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柬埔寨、緬甸、汶萊、寮國的東協10國,以及南亞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6國,加上澳大利亞、紐西蘭。
在新南向各國出口中,前7月對新加坡出口近百億美元最多,其次分別是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出口金額各約在55億美元至57美元間。
據了解,目前我國主要出口國雖然仍以中國及香港、美國、歐洲等地為主,但出口市場新南向國家佔比增加不少,出口產品結構仍以電子零組件、礦產品與製造業為主,財政部官員進一步分析,我國半導體產業擁有競爭優勢加上區域供應鏈效應,對東協10國出口電子零組件相當暢旺,出口佔比多維持近4成比重。
依照財政部官員分析,新南向18國經濟潛力看好,又有廣大人口紅利優勢,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新興市場,我國在這些國家的經貿關係也日益緊密,估計今年全年可望突破600億美元大關,重回2014年以前榮景。
的人口危機
2017-06-18 06:00
推文到plurk
◎盧世祥
今年二月,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數,超過十四歲以下的幼年者,這是人口老化的重大指標。明年,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十四%,台灣進入「高齡社會」;十年內,再成為銀髮族占兩成的「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趨勢來得既急又快,四十多年後的二○六○年,台灣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四十%,老化速度遠甚於先進國家。
明年,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十四%,台灣進入「高齡社會」;十年內,再成為銀髮族占兩成的「超高齡社會」。(記者顏宏駿攝)
出生率低 居全球最末段
少子化問題更值得關注。我國每一婦女生一.一二個嬰兒,生育率不但低於人口平衡所需的二.一,也不如全球平均的二.四二,居全球倒數幾名(美國CIA比較二二四國排二二二名)。生育率低迷,出生率隨之下滑,約千分之八的出生率,同樣在全球居最末段(也居二二二名)。
孩子生得少,人口增加自然緩慢。我國千分之二的年成長率,雖高於近年人口已呈減少的日本,在全球排名一八七,也屬末段班。總的來說,兩千三百五十萬人口中位年齡四十.一,比全球的平均三十.二高了十歲。
接納移民 彌補人力不足
接納移民是彌補人力不足的辦法之一。最近遭九國斷交的波斯灣國家卡達,本國人只占二百六十萬人口的十二%,其餘盡是為工作而來的移民,淨移民率千分之十八.二,舉世最高。美國這一比率千分之三.九,顯示它也有大量移民入境。日本不接受移民,這一數字為零;中、越、菲人口外流,呈現負數。台灣千分之○.九,還有接受移民的空間。
如果目前趨勢持續,四到八年內台灣人口將達高峰,約兩千三百七、八十萬,接著不增反減;預估到二○六○年,人口將介於一千七百萬到一千九百萬之間。換言之,四十年後,人口減少約四分之一。
台灣最適當人口規模和結構為何?從不同角度著眼,有不同答案。可以肯定的是,當今的人口變動趨勢,必帶來明顯效應,因為人口攸關經濟、教育、社會、政治、安全等多個層面,調整因應相當棘手。
從經濟看,最基本的改變是工作人口減少。據國發會推估,我國工作年齡人口在二○一五年已達最高峰,今後有減無增,到二○六一年將下降四十五%。工作人口大減,除非引進外來人力,經濟成長必受衝擊,對近年已深陷產業經濟困境的台灣,有如雪上加霜。
不能廢校 偏遠學校窘境
人口變動對教育的衝擊尤其明顯。從國小到大學,少子化所導致的學生人數下降已現,招生不足、減班廢系、科系整併、學校合併、停辦廢校、教師失業均屬之。行政院今年初下令,禁止地方政府不得以學生人數不足為由廢校;「一個學生也要成班」,凸顯偏遠國中小的窘境。
社會衝擊也很大。人類壽命近三百年不斷提升,人口老化勢所必然,但少子化卻是新現象;兩者同時出現,不但改變傳統家庭結構,也衍生社會後果。日本近年出現「啃老族」、親人凶殺或自殺案件頻傳,社會學者指與人口老化和少子化有關。台灣類似現象也逐漸浮現,如今中壯一輩可能成為「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子女棄養的第一代」。
年金改革 多數民意支持
老化和少子化並存,也加深社會、政治分歧。除了傳統的貧富懸殊,世代差距正在擴大。台灣年輕世代苦於低薪,年長族群掌有較多財富所得。尤有甚者,現今公教退休平均給付金額高於整體受雇員工平均薪資,週休七天者月入高於在職者,不合常理和公義;較少的年輕人「金援」更多老人,財務上無以為繼,這是簡單的算術問題。在歐美國家,年金改革不易,因為年輕人沒投票權或不投票,老年人卻是政客不敢冒犯的選民多數。如今台灣支持年金改革的多數民意,甚為難得,主政者應善自把握,儘速完成改革。
對於人口變化的新形勢,所有政策都應列入考量。以募兵制為例,台灣大敵當前和年輕人口欲增不易,貿然實施,或有利爭取選票,其執行以來達標已幾度跳票,這是政治算計不顧人口變化和國家利益的惡例。同時,移民政策亟須檢討,少子化加人才外流,我國缺才問題嚴重;留住人才、引進人才是當務之急。
台灣人口問題嚴重,大官皆知,還針對少子化趨勢以「國家安全議題」形容,並設有專案辦公室,將提刺激生育規劃。不過,改善人口問題,政府固責無旁貸,投資下一代國家才有前途,卻不宜實施「六歲以下兒童國家養」之類的社會主義政策。箇中道理很簡單,政策可以鼓勵多生育,但生兒育女是個人的事,政府不能生小孩,養育也不可越俎代庖。
鼓勵生育 不宜由國家養
人民才是人口趨勢的最終決定者。台灣有舉世稱讚的全民健保,長照也將上路,弱勢老者最擔心的醫療、照護兩大支出相對有保障。在此情況,高齡社會將有更多健康而不斷學習的銀髮族投入職場,退休年齡勢必提高。本質上,養老是個人應及早規劃的事,不能全靠政府。台灣的世代差距現狀,更需銀髮族記取「戒之在得」的古訓;畢竟,年輕一輩經濟財力有進展,長者才能「老有所終」。
人口問題不是一天造成的,其形成緩慢而長遠,改善現狀要高瞻遠矚。現今問題浮現,是過去未妥善處理所致;如再拖延,終將演變成危機,代價慘重,台灣應積極面對。
(作者盧世祥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經濟大挑戰 亞洲人口紅利告終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20日, 2017
A-A+
2017-05-20 03:27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國際貨幣基金(IMF)在亞太經濟展望報告中警告,亞洲由於出生率劇降,可能會「未富先老」,遠不如已開發國家的「先富後老」。
IMF指出,當亞太國家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從高峰開始下降時,將會比已開發國家窮得多。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中國、泰國、越南及南韓都已發生。
中國這個比率已在2011年攀抵高峰,但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只有美國的20.7%。泰國這項比率於2013年攀峰,人均所得只有美國的28.9%;越南於2014年達頂峰,僅10.4%。馬來西亞、印尼、印度及菲律賓稍好,將分別在2020到2056年攀峰,但所得水準仍將遠低於西方國家。
IMF亞太部門主管索加多指出,過去幾十年來,亞洲因人口結構趨勢而受益匪淺,特別是東亞因為工作人數成長速度比依賴人口快,得到「人口結構紅利」,提供經濟成長助力,如今許多亞洲國家的這項紅利都將結束,如何針對人口老化進行調適可能是亞洲的重大挑戰。
IMF預測,全亞洲到2050年時人口成長率將降到零,因為出生率將從目前的每位婦女生育1.98個子女,降到1.83人,且壽命延長勢頭也下降。
根據IMF,2020到2050年間,若不考慮移民,人口結構因素將使香港人均GDP年成長率下降1.2個百分點,南韓下降0.69個百分點,中國下滑0.51個百分點,泰國也減少0.41個百分點。
IMF也指出,非洲始終無法複製亞洲脫離貧窮步調的最大原因在於,生育率太高、人口變遷太過緩慢,這意味著就算非洲民間成長初現榮景,也無法重現亞洲過去20年的就業轉型。
他稱「單身是國安危機」 網友:那炒高房價=國家滅亡
▲台灣單身族占總人口的8%。(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台灣30至44歲已達適婚年齡卻未婚的人口近200萬,據媒體報導,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表示,單身沒有人口紅利,對總體經濟不利,可說是「國安危機」,引發網友熱議。就有網友認為:「房價砍一砍,直接解決結婚率」、「炒高房價=國家滅亡」。
據《中央社》報導,長年研究總體經濟的鄭貞茂表示,國內生產毛額(GDP)要成長,需要人口來支撐,但單身就沒有人口紅利,對總體經濟不利,加上單身者考量退休後的生活,因為無人照顧只能靠自己,可能更不敢消費,因此,單身趨勢可說是「國安危機」。
消息一出,在網路上引發討論,多名網友認為,造成單身的原因在於「高房價」。「炒高房價=國家滅亡」、「硬是要買房生活沒品質,合談生育」、「高房價直達亡國」、「低薪、高房價沒解決,生了更慘」、「房子那麼貴,根本不想生小孩」。
其中有一名網友坦言:「年輕人都看不到未來了,還生小孩」。對於買房與生育率等議題,先前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型男公民老師黃益中就曾公開表示,以台北來說,生活平均花費至少兩萬五起跳,「這樣算下來,即便月薪8萬元,繳房貸加生活費都沒了,光養一個人就差不多了,根本不用想結婚養下一代。」
至於生孩子,他笑說,「我生一個已經對國家是大恩大德了,更不用想到退休這件事,這就是這世代很無奈的地方。」
每秒1人退休 陸2022年或祭延退
旺報-即時
2016-09-25 04:23
由於平均壽命逐漸增加,國際間近年吹起延後退休年齡的風潮,台灣年金改革也把延後退休列入討論,大陸由於「人口紅利」正在加速衰竭,也在加速研擬延後退休政策,大陸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指出,將於今年拿出「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有望從2022年起正式推出,初期將採漸進到位,也就是每年將退休年齡推遲幾個月的方式實施。
事實上,人口結構老化正在成為大陸經濟增長的壓力來源之一,根據大陸人社部最新報告顯示,大陸養老保險撫養比(參保職工人數與領取養老保險人數比)持續下降,不到3個人需要養一位老人,為7年來最低;其中,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比例分別為1.79、1.53和1.33,這個情況對於大陸的經濟增長與社會保險形成巨大的壓力。
緩解經濟下行壓力
為此,延遲退休已成為大陸官方無法逃避的選項之一。根據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發布《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2016年第3季)》報告指出,大陸「人口紅利」正在加速衰竭,加劇經濟成長的下滑,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能夠顯著提高勞動力供給和經濟成長,挖掘老年人力資源巨大的「夕陽紅利」,有效拉動GDP成長。
報告指出,未來大陸屆齡退休人口若每延遲1年退休,將可拉動GDP增長0.5個百分點,這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由勞動年齡人口下降所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也是大陸人社部急欲推動延遲退休的重要原因之一
開發老年人力資源
分析人士指出,大陸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規定,男職工的退休年齡為60歲,女職工為50歲,女幹部為55歲,男性幹部是60歲。從企業退休職工來看,大陸平均每個工作日要為2萬4800人辦理退休手續,幾乎每一秒就有一人退休。
目前大陸60歲以上人口的數量已達2.15億,約占總人口的15.76%,未來20年年均增加1000萬人,到2050年時,老年人口將達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老化的形勢可說相當嚴峻。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這種情況下,推動延遲退休、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刻不容緩。」
(旺報)
-------------------------------------------
教育部長換腦筋
推文到plurk
2016-01-30 06:00
◎ 鄭安住
亞洲四小龍風光已不再,金磚四國也漸失光彩,繼之而起的是東協國家,他們人那麼多,工資那麼便宜,不禁讓我這個即將退休的老師為台灣學生的未來感到憂心忡忡。
依照美國中情局的網頁資料顯示,二○一五年台灣總人口兩千三百四十一萬五千一百廿六人,平均年齡卅九.七歲,然而馬來西亞總人口三千零五十一萬三千八百四十八人,平均年齡廿七.九歲;緬甸五千一百四十二萬人,平均年齡廿七.九歲;越南九千四百卅四萬八千八百卅五人,平均年齡廿七.九歲;菲律賓總人口甚至已破億,達一億零九十九萬八千三百七十六人,而其平均年齡才廿三.二歲。
再參考內政部主計總處的資料,台灣平均年齡中位數在二○一一年為卅八歲、二○一六年為四十.六歲,但是到了二○三○年就急遽竄升為四十八歲。到了二○三○年,年滿六十歲以上可領退休金的人口高達七三七萬人,但處於畢業後可工作的人口僅有一一七八萬人,相當於每一.六人要供養一個高齡人。
台灣人口又少又老,這該如何是好?台灣有人口危機,對手卻有人口紅利。為了挽救這種危機,政府部門就該好好從教育做起,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寶,每個都不能少、不能倒!唯有改變教學方式,透過教學過程,努力提升個人價值,才能像葉問一樣,一個打十個,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國家競爭力。因此在未來教育部長的遴選,應該跳脫舊思維、尊重新民意,尤其要選出能確實熟悉教育文化行政、為國家教育轉型掌舵且能實質掌握家長、青年學子需求的中壯派優秀人才,從根本改革,才能帶領台灣教育迎向另一個光明的未來。(作者為教師)
--------------------------------------------
防賠錢靠人口紅利! 這五區較免憂轉手
政策 理財 房市熱區 人口紅利 少子化 人口老化
好房網News記者陳佑婷/整理報導
人在哪裡,房市熱區就在哪裡!全台房市交易急凍,台北市內湖區、台中沙鹿、烏日以及高雄仁武、楠梓等人口紅利區,交易情況卻逆勢成長,在一片景氣寒冬中,維持一定熱度。台灣目前正面對少子化危機,專家建議,購屋者可選擇到人口紅利區買房,比較不用擔心未來轉手問題。
台灣目前面臨少子化困境,專家建議可以在人口紅利區購屋。(好房網News記者張聖奕/攝影)
台灣目前面臨少子化困境,專家建議可以在人口紅利區購屋。(好房網News記者張聖奕/攝影)
根據群義房屋統計,今年1~10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今年交易熱區買氣較去年下滑2~3成,其中台北市只有內湖區是唯一交易量未跌區域,群義房屋總經理潘家成分析,除了屋主在奢侈稅期滿後,開始陸續出脫獲利了結之外,加上內湖有內湖科技園區大量就業人口,擁有居住需求,不少人想進駐內湖區,需求大於供給下,使交易量還能維持水準。內湖也是目前台北市人口紅利最多的地區,近四年人口約暴增1.6萬人,住宅還短缺2千多戶。
除了買氣之外,人口紅利多的地區,房價也相對有撐。根據大家房屋整理,台中市包括沙鹿區、烏日區、太平區、北屯區等4個行政區,在人口紅利加持下,房價明顯上漲,尤其是人口成長度最高的沙鹿區,近年來房價漲幅達12.58%;烏日區房價漲幅更高達26.13%。
另外,在高雄地區的仁武區,為人口成長前5名行政區之冠,大家房屋整理實價登錄資訊時發現,仁武區房價年漲幅高達17.1%,其次人口增多的地區分別為湖內區、楠梓區,其房價也漲3~4%,這些人口紅利區,也同時讓該區在其他區域房價一片喊跌的情況價,逆勢上漲。
因此,在台灣目前面臨少子化、人口老化問題,專家建議購屋時可挑選這些人口紅利區的房子。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向聯合報說明,雖然少子化嚴竣,但台灣人口往都會區集中的趨勢更加明顯,主要都會區人口與購屋需求仍然居高不下,像大台北有不少區域的新建房屋數量,還趕不上人口成長,因此建議購屋者可到人口紅利區買房,比較不用擔心未來轉手問題。
------------------------------------
7成台人看空房市 直追金融海嘯時期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今年前八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合計僅十六.八九萬餘棟,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近廿二%。永慶房屋昨發布調查報告顯示,全台看跌房價比率不論是短期、長期都已達到七成,直追二○○八年第四季、二○○九年第一季時金融海嘯看跌比率七十七%、八十二%。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昨出席永慶房產趨勢前瞻報告時表示,今年整體房市買氣陷入低潮,尤其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前八月中僅一月份單月突破二.五萬棟,甚至二、七、八月還跌破兩萬棟,若買氣繼續低迷,今年全國買賣移轉棟數可能無法突破廿五萬棟。
全國買賣移轉棟數自一九九一年開始統計來,到去年止僅出現兩次全年跌破卅萬棟紀錄,分別是一九九一年受前一年股災影響,僅廿八.九五萬棟,還有二○○一年因網路泡沫、台灣經濟首度負成長,跌到廿五.九四萬棟,若今年無法保住廿五萬棟,將創統計以來最差紀錄。
永慶房屋昨也發布房產調查報告,全台看跌房價比率短期、長期都達到七成,其中五十五%受訪民眾看跌短期未來一季房價,跌幅約三%到十%。
雖然市場氣氛低迷,但永慶房產集團總經理葉凌棋預估,若第四季政策逐步放寬及降價題材發酵,全年買賣移轉棟數有機會回穩到廿七至廿八萬棟水準,應不會出現跌破廿五萬棟慘況。
他認為,就算目前為止房價已修正一成,但仍未見底部,預期到明年中前還會再修正一成,才能觸及底部;房市買氣能否回溫,得看明年總統大選後,新上任總統提出的新政策,若政策朝寬鬆方向走,買氣就會逐步回溫。
全台家戶平均2.78人 中小坪住宅將成主流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內政部戶政司統計,全台灣家庭戶數在今年8月達到844萬戶,其中家戶數最多的前3名分別為新北市、高雄市及台北市,不過平均家戶人口數(總人口/總戶數)下滑至2.78人的歷史新低。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表示,台灣平均家戶人口數逐年下滑是必然的趨勢,這也代表未來中小坪數的住宅將成為台灣房地產市場主流。
內政部戶政司的資料顯示,全台家庭戶數逐年成長,2000-2014年平均每年增加約12萬戶,且家庭戶數主要都集中在6都,6都約占台灣總戶數的7成。截至今年8月,新北市以約150萬戶排名第一,占全台總戶數的17.84%,其次為高雄市約107萬戶,占總戶數12.68%,排名第三的則為台北市約104萬戶,占12.34%。
雖然全台的家戶數逐年遞增,但今年8月的全台平均家戶人口數與2000年的3.33人相比,平均每戶減少0.55人。
劉天仁指出,台灣平均家戶人口數持續減少,主要是由於新世代的觀念轉變,以往「傳宗接代」的責任對於年輕人來說已非束縛,所以組一個家庭不再是人生必要的選項,因此單身族、頂客族(雙薪水、無子女)越來越多,且平均家戶人口數持續減少的趨勢很難反轉。在這種情況下,未來中小坪數的住宅將成為台灣購屋需求的主流,20坪以內的1、2房物件最適合上述族群。
劉天仁說,中小坪數的住宅雖然可運用的空間較為狹小,但由於總價低、負擔輕,因此對於首購族較有吸引力。而且許多小坪數的物件還會搭配新穎設計裝潢,充分運用所有空間,營造「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舒適環境,如此小而精美的特性更容易吸引買家出手。
劉天仁表示,在台灣平均家戶人口數逐年下滑,以及政府課徵豪宅稅、囤房稅造成持有房屋稅負增加的情況下,未來建商推案的主力也勢必以低總價的中小坪數物件為主。
------------------------
經濟/台灣房市何去何從?
udn.com查看原始檔
2015-08-22 02:17:2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日以來,台灣總體經濟表現不佳,為了拯救經濟與房地產市場,央行解除部分地區信用管制,把不動產貸款成數由五成提高到六成,希望可以提升買氣。但是,政大地政系張金鶚教授認為,目前台灣房地產市場買氣不振,最主要原因是過去幾年房地產價格漲得太不合理,現在房價下修是正常的現象,央行不應進行干預,以免又讓房價回升。
央行的做法與張教授的說法各有根據,主要的癥結在於政策目的何在,張教授長期以來就認為台灣的房價高得不合理,一直努力希望讓房價回到合理水準;而央行政策的最優先目的是在解決台灣當前最困擾的經濟不景氣問題。因此雖然兩方的說法都沒有錯,但是政策總是有個先後,而且長短期的做法也會有所不同,央行做為政府政策的執行單位,畢竟是有其政策目的。
此處我們想要說明的是,到底在過去這些年之間,台灣的房地產市場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而在這些變化之後,現在台灣的房地產市場的情況如何,而未來的走向可能會如何,相信這些分析不但對於有意購屋的自住者會有所助益,而且對於許多不動產投資者也可以提供參考訊息。
翻開台灣不動產市場的周期歷史,在民國62年、67年及76年分別出現過不動產市場的明顯上漲,也就是說,大約七年就會出現一次循環。但是,在77年到81年之間,台灣經歷一次大規模的金融泡沫,房地產與股票價格大漲之後大跌,房地產市場經歷一段很長時間的蕭條,直到民國94年才開始重新進入多頭市場。也就是說,這一次的周期從原先的七年一下子變成15年,主要理由有二,一是因為77到81年之間房價漲得太多,台北市的房價幾乎漲了300%;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因為經濟成長率比以前低了許多。在價格大漲,而購買力增加速度很慢的情況下,房地產要重新回到景氣的時間就會變得很長。
現在再看民國94年房價開始上漲之後,就一直呈現往上的格局,尤其是台北市的房價更是高得離譜,高到成為民怨之首。然後,在政府多項政策的打壓之下,房價終於在去年停止上漲的趨勢,而且在成交量大量減少的情況下,終於導致今年的房價開始出現下滑。
從民國94年到現在台北市房價大約上漲200%,另一方面,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又低到只剩下2%左右的水準,未來幾年想要消化這麼高漲的房價實在是有些困難。因此,未來三五年台灣的不動產市場可能都很難出現反轉的跡象。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由於未來幾年房地產會持續呈現低迷的狀況,正是進行不動產市場改革的最佳時機,包括先利用實價登錄的資料,把所有的不動產課稅基礎改成實價課稅,讓不動產投資者在獲利的同時,能夠繳交合理的不動產交易所得稅。由於現在房價低迷,不動產交易所得較少,現在課徵實價交易所得稅,阻力會小很多。
最後,因為現在國人的平均租稅負擔率只有GDP的13%,遠低於先進國家的20%到30%的水準,但是目前我國的所得稅稅率最高為45%,已經與大多數先進國家相同,換句話說,台灣目前稅率偏低主要是出現在資本利得的所得稅和財產稅。
為落實租稅公平及擴大稅基,我們建議財政部落實財劃法,敦促地方政府逐年調高地價稅的稅基(公告地價),包括現在的房屋稅與土地稅,不但增加地方稅收,這樣也符合一般先進國家主要城市的標準。不過,為照顧大多數只擁有一戶房屋的家庭,對自住型可以從寬認定。不動產租稅結構改革,不但可以大幅提高政府的租稅收入,而且可以從長期下抑制房地產價格不合理的狀況
-------------------------------------
房市冷!一個房仲業的真實故事:無底薪的業務中午喝水睡覺,沒錢吃飯
By 撰文者紅色子房, m.businessweekly.com.tw查看原始檔八月 20日, 2015
(攝影:翁挺耀)
攝像者: 攝影者.翁挺耀
讀者提問:
子房老師,我是一家店頭房仲的老闆。現在房市交易量萎縮,許多同業都關門了。即使我加緊盯住業務開發量並嚴格要求同仁進度,成交量仍然有限。我店裏原本有很多蠻優秀的年輕人,慢慢都選擇離開了。可是我非常看好未來自住客的服務市場,很想留住這些人,請問我該怎麼辦?
子房觀點:
我有個仲介老闆朋友A,很喜歡參加各式各樣的成長課程。最近他跟我分享他參加的一個「身無分文」的生存訓練課程,課程內容很簡單:把你丟在台北市,身上只留一張身分證跟手機,身無分文沒半毛錢,想辦法在台北生存三天。
第一天中午吃飯時間,他肚子有些餓。聰明的他想到去廟裡拜拜拿供品來吃,結果運氣不好,只看到桌上兩箱礦泉水,沒半盤飯菜供品。他拜了拜,偷偷拿起兩瓶礦泉水喝,居然也暫時喝飽了。
但到了傍晚時間,肚子餓得實在發慌,進去一家辦公大樓大廳,向管理員要碗飯。管理員斜眼看著他,冷冷地說:「你有手有腳,幹嘛不去工作,跑來當乞丐?」
A灰頭土臉被趕了出來,走進隔壁一個巷子裡,透過窗戶看到一戶人家正在看電視吃飯,A又大膽地敲門向他們要碗飯。好心的媽媽走了出來,問明了來意,不好意思地說:「我們是買便當耶,不好意思家裡沒煮。前面路口轉角有家自助餐店,你去那邊問看看好了。」
到了自助餐店,A在門口徘徊許久,等人少後才吞吞吐吐地向餐廳老闆要碗飯。「什麼?買一碗飯?」老闆聽不清楚,A再大聲地說:「對不起,可不可以賒給我一碗飯?」
餐廳老闆聽了,轉身拿的一紙便當,盛上滿滿的白飯。「你要什麼菜?」老闆說,A不好意思地回答:「不用不用,幫我淋個菜汁就好。」
「來,不用那麼客氣,這個好不好?」老闆硬是幫他裝了滿滿三四種肉與菜,讓A不斷鞠躬道謝。
「以後肚子餓或有什麼需要,就直接來找我吧。」老闆說。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
「因為,我以前也曾經艱苦過。」
自助餐廳老闆的這句話,讓A噙著兩行淚,頭不敢回地離開,心中滿是感激。
-------------------------
房市人口紅利 今年只剩桃園、台中
相關關鍵字 房市 人口紅利 購屋 房價 房地合一
好房網News記者馮牧群/綜合報導
內政部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六都的淨遷徙人數(遷入–遷出)僅有桃園市、台中市連續七個月呈現正成長,這些遷入人口象徵在當地購屋的潛在買盤,未來成交量有機會率先回溫。
總計今年一至七月淨遷徙人數以桃園居冠,其中來自雙北市及新竹的民眾成為主力。(好房網News記者陳韋帆攝)
高鐵桃園站周遭的房市情景。(好房網News記者 陳韋帆/攝影)
觀察今年前七月,桃園、台中的淨遷徙人數雖然成長幅度不一,不過都呈現增長,桃園市平均每月遷入3700人、台中市平均每月遷入1235人。同一期間,六都人口總數的統計也顯示,六都只有桃園和台中連續七個月正成長,代表在六都之中相對具有吸引力。
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分析,「基礎就業」是地區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也是衡量現在和未來不動產需求的指標,由外部地區的消費所生產的產品及政府服務,是影響台灣人口遷移的最主要因素。由於許多企業坐落台北與新北核心區,加上中央政府多數機關也位於此,工作機會遠高於其他縣市,不斷吸引民眾移入,這也造成台北與新北核心區的房價高漲,受薪階級只能「望屋興嘆」。
雖然目前房市低迷讓雙北市不少地區的房價開始修正,但幅度有限,在經濟負擔的考量下,有些上班族轉往鄰近的桃園定居。劉天仁指出,桃園機場捷運通車在即,交通便利性吸納雙北「人口外溢」所造成的衝擊,北北桃生活圈的概念因而確立,越來越多民眾願意以時間換取空間前往購屋,預估未來人口淨遷入的動力還會持續。
而作為中部地區唯一直轄市,台中已是最大的就業市場,房價比雙北市平易近人,消費水平也較低,故能持續吸引外來人口。房仲認為,這些遷入人口只要工作環境穩定,久而久之必會增加在當地買房的意願,然而在目前整體房市不明朗的情況下,他們會先保持觀望,待未來房市回溫,新遷入的族群將會成為帶動當地房市交易量的先鋒。
東森房屋北區營業處副總胡淑惠則說,在明年房地合一稅制前的蜜月階段,預期市場委售量將會提升,在這個期間,若六都房價出現修正,建議買方危機入市,自備款預算不高的首購族,可從蛋白區或成熟商圈附近看起,以滿足自住需求,當價格調整時,買方更要多比價、勤看屋,與賣方大膽議價成功就值得逢低搶進。
------------------------
後年起 台灣老人比小孩多
二○六○年成為全球第二老國家
記者陳梅英/專題報導
根據國發會「中華民國二○一二年至二○六○年人口推計」,台灣人口結構即將面臨重大變化,國發會推估二○一六年開始,台灣超過六十五歲的老年人口將超過十四歲以下的幼年人口,老化指數超過一百%,到二○六○年,老化指數將高達四○一.五%,老年人口約為幼年人口的四倍,年齡中位數是五十七.四歲,將是全球僅次於日本第二老的國家。
台灣老化速度在全世界主要國家中是數一數二的快,一九九三年才成為國際上普遍稱之的高齡化社會(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七%)。
與全世界最早進入高齡化社會的國家法國(一八六四年)相比,晚了一二九年,不過法國經歷了一二六年的時間才於一九九○年進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十四%),預估在二○二○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二十%)。
美國在一九四二年進入高齡化社會,二○一四年成為高齡社會,推估還要二十年,二○三四年進入超高齡社會。
台灣卻可能在二○一八年,就會進入高齡社會,此後加速前進,再七年,二○二五年,老年人口占比將達二十%,成為超高齡社會的一員。
高齡化到超高齡社會僅三十二年
台灣從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到超高齡社會一路飆速前進,所費時間僅三十二年,全世界僅韓國與新加坡領先台灣,甚至日本的老化速度都還緩於台灣。
造成台灣人老化速度飛快的原因,一方面是台灣醫療水準高,老人越活越長,更關鍵的是台灣人不生。
老人越活越久 生育率卻長期墊底
台灣的總生育率在過去二十年中「超日趕韓」,二○一二年以○.九人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後,就長期處於墊底的情況。
幼年人口補充不及,老年人口持續增加;二○一二年台灣年齡中位數為三十八.四歲,推估至二○六○年將增長為五十七.四歲,即全國約有一半人為五十七.四歲以上中高齡者。
於是十五至六十四歲主要工作人口負擔越來越大,且過去是以養育國家未來主人翁為主,未來則是老人養老人。
以扶養比來看,二○一二年扶養比三十四.七%,是歷年最低點,之後逐年上升,至二○六○年增加為九十七.一%,若僅觀察老年人口對青壯年人口的扶養負擔,二○一二年是每六.七個青壯年扶養一位老年人口,至二○六○年將降為一.三個青壯年人口扶養一位老年人口。
-------------------------------------
記者陳梅英/專題報導
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冠全球之外,前經建會(現為國發會)副主委陳小紅歸納台灣勞動人口面臨的兩大現象「晚入早出」與「高出低進」。
進入職場晚 退休又太早
「晚入早出」指的是年輕人受教育的年數延長,進入職場的時間晚,但國人平均壽命長,退休年齡又早於其他國家,平均在六十五歲之前就會離開職場,根據統計,台灣男生實際退休年齡約六十一.九歲,女生約五十九.三歲,遠低於韓國的男生七十一.四歲、女生六十九.九歲,日本男生六十九.三歲、女生六十六.七歲,美國六十五.二歲、女生六十四.八歲。
台灣人口外移 日益嚴重
至於「高出低進」,指的是人口國際流動的情況,台灣人口外移的情況日益嚴重,一九八九年至二○一一年,以移往美國累計達二十二.六萬人最多,占四十九.八%,其次為加拿大;另根據二○○九年非正式推估,台灣居留中國的台商人數約達八十餘萬人,隨著中國經濟成長,也有百萬台商的說法。
移入的人口則以婚姻移民占九十五%最多,且根據內政部二○一二年資料,國人與外籍及中國配偶聯姻共計二.一萬對,平均每七對有一對是外籍及陸港澳配偶。
來台工作居留人口卻不成比例的低,以勞委會的統計資料,二○一二年底台灣發給外國專業人員有效聘僱許可人次約兩萬八千人。
外籍勞工則是大幅增長,到二○一二年底產業外勞已經增加至四十五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四.一%。
--------------------------------------------------------------------------------
人口紅利快花光 衝擊台灣經濟
人口老化雖然是先進國家普遍的現象,但台灣生育率長久低迷,老化速度特別快,老化危機也較其他國家更為迫切,聯合國就呼籲各國將高齡化納入全球發展的主流議題,因為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將嚴重衝擊各國社會福利支出及國家財政,進而影響經濟成長。
台灣現在雖然還處於人口紅利時代,即國內工作(年齡十五至六十四歲)人口達總人口六十六.七%以上、扶養比(十四歲以下幼年人口及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工作人口比率)在五十%以下的狀態。
退休激增 年金、健保恐破產
但因生育率長期低迷,台灣從小學到大學已經提早面臨過剩的情況,工作人口也就是勞動人口在長期面臨「晚進早出」現象下,台灣的年金制度如勞保、公保、軍保,姑且不論公平正義問題,光是領的人越多、繳的人越少,就已經瀕臨破產邊緣,更不要說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每年都以驚人速度調漲。
可以預期接下來的工作人口除了肩頭上的擔子重了,扶養比從二○一二年三十四.七%攀升至二○六○年的九十七.一%外,在政府財政困窘下,長期稅負勢必加重,工作年齡也必須延長。
以目前還躺在立法院的年金制度修改方向,普遍較有共識的就是延長退休年齡,這也是其他國家因應人口老化改革的方向之一。
更多關於老人的健康生活、照護體系、休閒娛樂、終身學習,甚至是適合老人工作職業,雖然相關報告、研究案不少,但政策上恐怕是進度大幅落後。
協助租屋、生活、裁員還要把人送到登機口:日本如何努力留住外籍看護?
協助租屋、生活、裁員還要把人送到登機口:日本如何努力留住外籍看護? | Megumi H.T. / 日本的閃閃銀光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r03xR8
2021-07-08
日本初期將外籍照服員視為單純勞力工作者,但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少子高齡化問題,大刀闊斧的改善外籍照服員的勞動環境。這是值得台灣思考的地方。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國際人才流動停滯之時,在日本工作的外籍人士大幅減少,只有醫療福祉領域的工作者維持成長。今年2月厚生勞動省公布「促進雇用外籍照服員」計劃,對雇用外籍照服員的業者提供補助金;而已有管理外籍照服員經驗的長照企業,則將目標鎖定在外籍學生的招募上,持續增聘外籍照服員。
筆者在日本的工作,有接觸千名中國大陸、東南亞員工的機會,舉辦他們的入社研修、生活諮詢、勞務管理,到最後送機歸國。在這6年中感受到,儘管政策實行上有許多問題點,但日本政府願意了解現場狀況,調整行政規定。官民皆如此費心保住外籍照服員的理由很簡單:日本長照真的很缺人!
2025年問題:日本需要多少照服員?
根據今年6月內閣府公布的「高齡社會白皮書」統計,日本人口總數為1億2,571萬人,65歲以上有3,619萬人,高齡化率為28.8%。其中,人數眾多的嬰兒潮世代將在2025年進入75歲,推估到時需要245萬名照服員。
然而,勞動人口在1995年達到頂峰之後逐年減少,2025年預計只剩7,170萬人,成為平均1.8位青壯年撫養1位高齡者的社會。面對少子高齡化、醫療福祉資源不足的「2025年問題」,厚生勞動省公布「福祉照護人才確保對策」計劃,目標為每年增加6萬名照服員。其中,招募外籍照服員是主要管道之一。
與國人相同待遇的外籍照服員雇用原則
1982日本年修改《出入國管理與難民認定法》後,開始有外籍研修生從事照服工作,而目前使用「日本永住權」或「配偶簽證」者,佔了醫療福祉外籍員工的近半數。近年,為了增加外籍照服員人數,另外創設特定活動、介護(照護)、技能實習、特定技能等照服工作簽證資格,以下就是這4種簽證的簡介。為了辨識專有名詞,下文使用日語原文的「介護」,同於中文「照護」的意思。
1.特定活動:根據特定兩國的EPA 經濟連攜協定,日本從2008年7月開始陸續導入印尼、菲律賓、越南的照服員和照護相關科系學生,安排在養護機構中邊工作、邊學習日式照護知識與語言,以考取日本「介護福祉士」國家證照。
2.介護:2017年9月,日本增設擁有「介護福祉士」證照的外籍人士簽證。起初是為了吸引留學生畢業後進入長照產業而成立的工作簽證,現在也開放其他簽證者在國考合格後進行更換。擁有此簽證後,可以把配偶與子女一起帶到日本居住。
3.技能實習:2017年11月,在技能實習簽證中追加「介護」項目,目的是讓外籍工作者學習日本的技能後貢獻回母國。然而,技能實習並非「工作」,而是以「學習」為目的,低薪問題為人詬病;此外,許多人在簽證時間額滿後選擇轉換其他簽證,繼續留在日本而非回母國貢獻技術,顯然失去此簽證設置的本意。
4.特定技能:2019年4月開始,日本針對建築、農業等14種人力不足產業的外籍工作者開放簽證,照服員為其中之一。要獲取此種簽證需要先通過長照和日語能力考試。為了吸引外籍照服員,日本除了在海外宣傳日本照護工作的魅力外,也在菲律賓、印尼、蒙古、尼泊爾、柬埔寨等地設置考場,以促進當地居民赴日的意願。
日本政府同時規定,外籍照服員來到日本後,公司必須給予他們與本國籍員工同等或以上的薪資福利,禁止沒收手機或報備假日去處等侵犯人權、私生活的行為。此外,政府也明定10大項企業的義務支援。首先,員工進入日本前必須詳細確認雇用契約和生活注意事項,入國時必須前往接機、送往住處。在生活方面,需協助辦理房租、銀行戶口、手機等契約簽訂外,也要說明公共設施利用規則、提供日語學習和與日本人交流的機會。職場上設置諮詢窗口,每3個月雇主至少向行政機關提出一次報告。此外,若公司因經營不善裁員時,必須提供轉職的協助,若不得已選擇歸國,雇主必須陪同,甚至要送到機場的登機口。
為了對企業簡潔說明以上四種管道的特點和注意事項,厚生勞動省特別製作「長照業者雇用外國照服員的導覽手冊」,並設置諮詢窗口,以協助企業雇用外籍照服員。
文化衝突的照服現場
然而,儘管官民給予外籍照服員多種支援,實施卻不如預期。日本從1970年進入高齡化社會至今,已設置一套完整的照服員培訓和機構運營系統,因此,日方期待將外籍員工放入既有的制度中,在與國人同薪同福利的前提之下,也能提供與日本人相同的服務品質。
只是,雇用外籍照服員還必須設置生活支援,成本比聘請日本人還高,所以初期能招募外籍照服員的多是有規模的企業,也讓文化制度上的衝突更加顯著。
就工作內容而言,照服員必須撰寫照顧紀錄、與失智長輩或家屬溝通。為了協助日語能力不足的外籍照服員,導致日本人員工的負擔增加。不少業者還表示,飲食文化、衛生要求等生活面的不同,讓提供的照服品質不如預期。例如在養護院的餐飲訓練,不只有營養調理,還須增設擺盤課程。
對雇主而言,這群外籍工作者擁有他國照服認證、卻沒達到企業要求的品質,必須重新訓練;而對擁有母國認證、在其他國家工作過的照服員而言,原本期待來日本發揮自己的專業,卻發現自己每天只能在養護院做味噌湯、洗床單。
諸多衝突的本質,我認為在於雙方的文化理解。日本職場是個「上對下」的文化,員工只能配合固有的制度,無法將意見反映給決策層。在缺少柔軟性、凡事遵從規定的照服訓練下,難以融入的基層外籍員工累積不少壓力。雖然日方對外籍員工提供許多日本文化的學習資源,卻較少對接觸外籍員工的國人提供異文化的認識課程,導致彼此誤解層出不窮,在長期累積不滿下不歡而散。
然而,為了補足嚴重缺乏的勞動力,雇用外籍照服員是日本的必要手段。有了前期的經驗,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中小型企業加入,坊間也舉辦外籍照服員雇用經驗分享與異文化溝通技巧的交流會,除了反省舊式職場環境,更進一步思考何謂「照護工作」。過往少有外籍工作者的日本,現在正透過異文化的刺激,重新審視自身的優缺點。
台灣雖然比日本還早就有外籍照服員,卻長期只將他們視為單純勞力工作者,不只沒有給予相應的酬勞,也鮮少傾聽他們的想法。日本初期雖有同樣的狀況,但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少子高齡化問題,大刀闊斧的改善外籍照服員的勞動環境。這是值得台灣思考的地方。
面對來勢洶洶的日本海外招募,台灣該拿出什麼吸引外籍照服員呢?或者,你也想來日本當照服員了?協助租屋、生活、裁員還要把人送到登機口:日本如何努力留住外籍看護? | Megumi H.T. / 日本的閃閃銀光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r03xR8
外媒法新社大幅報導東海大學援助烏克蘭事件
2022/07/20 11:38
外媒法新社大幅報導東海大學援助烏克蘭事件 - 熱門新訊 - 自由電子報 https://bit.ly/3b0qvnA
文/鄭佳宜
東海大學國際長廖敏旬(右二)時常關心烏克蘭學生在台生活適應狀況。
有關台灣援助烏克蘭學生來台就讀一事,獲得外媒法新社大篇幅報導,報導中指出,烏俄開戰後,台灣為賑濟烏克蘭,一項捐款呼籲在四個星期內籌集了近3300萬美元。總統蔡英文和其他高級官員捐贈了他們的一個月的工資;東海大學收到1600萬元台幣的捐款,作為烏克蘭學生來台的各項學雜費和生活所需費用。報導同步翻譯成法文、英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中文五國語言,讓全球知道「Taiwan can help, Tunghai can help too」。
東海大學自3月17日起推動烏克蘭學生「遠離戰火、來台求學」安置計畫,東海大學國際長廖敏旬表示,早在俄烏戰爭爆發的第22天,東海大學即秉持人道精神,率先響應聯合國及教育部,在校友、國際學院院長幸雅各、學務長龍鳳娣,以及校長張國恩等多方努力下,合力推動烏克蘭學生「遠離戰火、來台求學」的安置計畫。東海大學發起援助計畫短短三天內,獲得壽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秋雄捐助新台幣1600萬元全額支持這項計畫。
東海大學在中央研究院的協助下,共錄取18名尋求海外庇護的烏克蘭學生來台,並提供學雜費及生活費,目前已有8位學生在東海校園內修習華語文課程,日前付怡安(Anna Fursyk)、阿琳娜(Alina Kuprii)、柯羅(Roman Koval)以及賴珈翎(Myshnova Karyna)等四名學生接受外媒「法新社」的專訪。
付怡安(Anna Fursyk)表示,她害怕戰爭,更不願見到世界各地出現戰爭,烏俄戰爭對她帶來了精神上的創傷,她更說到,剛搬進東海宿舍時,因東海位於清泉崗領地附近,常有軍用戰機呼嘯而過;每當飛機的轟隆聲響起,都讓回想起在烏克蘭的情景,感到害怕,更止不住的顫抖、哭泣。付怡安以流利的中文告訴法新社,因為有東海大學提供的援助計畫,讓她能生活在「民主和自由」的環境中學習,朝成為一名華語教師目標前進。
在東海大學管理學院攻讀全球工商管理碩士(Global MBA)學位的阿琳娜(Kuprii Alina)說,台灣擁有半導體工業的優勢,是全球科技業關鍵零組件輸出國,擁有生產世界最先進晶片的技術,這是台灣優於烏克蘭的地方。她沒有忘記留在烏克蘭的父母,非常想念自己的家園。未來,希望能夠返回烏克蘭工作,推廣台灣與烏克蘭雙邊商業關係。
國際學院不分系學士班的柯羅(Roman Koval)則認為,當戰爭發生時只有自己能保護自己,也呼籲台灣從烏克蘭經驗中學習「永遠準備好、隨時有防備」的觀念。他說,烏克蘭人總是認為美國會來拯救我們,歐洲會來拯救我們,但結果是沒有人來救我們。他選擇到東海大學求學,是要自己救自己,因為他們是正在經歷戰爭的人。
外媒法新社大幅報導東海大學援助烏克蘭事件 - 熱門新訊 - 自由電子報 https://bit.ly/3b0qvnA
----------------
非洲的人口紅利:未來全世界每3~4人,就有1位來自非洲!
作者 陳之華
2022-07-22
2050年,奈及利亞人口預計將翻倍並超越美國,來到4億之數,成為繼印度、中國之後的全球人口第三大國。
非洲的人口紅利:未來全世界每3~4人,就有1位來自非洲! | 陳之華 / 站在世界不同角落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aYwgly
5月,一個平日的午間時段,我們住所邀了幾位奈及利亞官員餐敘。主賓先前也曾派駐我和先生待過的歐洲大陸和澳大利亞,和我們有不少經驗重疊,因而和她談起話來特別親切。席間,大家從駐外工作、海外生活、社會與文化體驗聊到個人對外國環境的觀察,正當主菜的餐盤快見底時,話鋒卻突然轉至對孩子的期待。
「我時常催促兒子啊!」她懇切的說,「你們知道嗎?我連他女朋友都關切了!我跟兒子女友說,妳媽媽應該也很想要抱孫吧!」因為實在不好單槍直入的直接明講,她只好拐個彎、旁敲側擊試探兒子女友。
我和先生還有其他同事聽得開懷大笑,更對看似年輕的她卻已經在期盼孫輩到來而感到困惑。「可以問一下你幾年次嗎?」我代大家拋出了疑惑。
「我是19XX年的!」她即刻大方回覆。
「什麼?!妳看起來超年輕的啊!」我和一位同事同時異口同聲說。
女主賓其實與我年紀相仿,我還虛長她一點點,但她的孩子卻比我兩個女兒的年齡大了許多,難怪她已萬分關切已經超過30歲的兒子,到底何時才要給她添孫子啊!於是,在我從廚房備妥午宴茶品、糕點、水果後,話題便很自然的來到了年紀、出生率,還有家庭照護的話題上。
當全世界生育率下降,非洲人口還在迅速增長!
那天邀約的3位賓客,其中2位女士、1位男士,年齡層剛好是1960~1980年代出生,也就是台灣人習慣書的五、六、七年級。「30歲還沒孩子,很正常的啊!」我以台灣和亞洲的普遍現況回應。
「是嗎?」賓客充滿疑惑問。
「是啊,我們在座的兩位男同事,可都是超級單身貴族啊!」我笑笑說。
「什麼?你們這個年紀,還單身?!沒小孩?!」奈國高階官員極其驚訝。
我接續問了主賓有幾位子女,同時瞭解其他賓客是否已婚?是否有孩子?結果主賓說,她有2個兒子、1個女兒,另一男性官員則說他有4個孩子。我轉身再詢問另一位年輕的女官員,想不到30歲的她已經有3個孩子,目前正期盼第4胎。「哇!」我們全部驚歎連連。
談話中,我們也提及在台灣生養孩子其實並不容易。台灣不像奈及利亞有經濟上較可負擔的保母、幫手,而台灣目前的生活、教育、就學、培育等各項成本已然愈來愈昂貴,大家都不得不精打細算。餐桌上大家數了一數,我和先生加上3位同事,5位台灣人總共擁有3個女兒,而奈方的3位官員加起來,竟有11位子女!
努力算出比例數值的我忍不住脫口說了:「所以,世界的未來在非洲!」
繼中國和印度之後,奈及利亞成為全球人口第三大國
1950年,非洲總人口僅2.29億,但1990年來到6.3億,而1996年已經超過歐洲,人口數躍升為僅次於亞洲的第二大洲。千禧年,非洲總人口達8億,而且之後每年都在增長,2022年更首度超過14億。根據各項預測數據顯示,非洲未來仍將持續擁有令人矚目的人口增幅,預計2050年將增長至24.9億。
非洲過去40年的人口迅速增長,尤以撒哈拉沙漠以南最為顯著,不僅開始超越其他大陸,龐大迅速的人口增加比例更超過了印度和中國,成為全球人口增長最快速的地區之一。這裡的嬰兒出生數從1990年後增加了21%,預計在2050年將增至37%。
當印度和中國的成長人口預計在本世紀中葉逐漸萎縮趨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卻成為唯一到本世紀末還持續大幅增長的地區。估計2100年世界人口數前10名國家,將有4國來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區域,非洲總人口數將暴增至今日的3倍。
其中成長最為顯著的國家,莫過於奈及利亞。第一次來奈及利亞的1993~1997年間,奈國人口才剛突破一億大關。不到30年後的2019,奈國人口卻已經超過2億,成為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預計2050年,奈國人口將翻倍並超越美國,來到4億之數,成為繼印度、中國之後的全球人口第三大國。2100的世紀末,更可望達到8億人口。
2000年至2022年的非洲總人口(以百萬人為單位),圖表來源:Statista2022。
目前除了西非洲地區的奈及利亞已經超過2億人口外,東非的衣索比亞和北非埃及也擁有1億人,緊接而後的非洲國家人口領先國則是剛果、坦桑尼亞、南非、肯亞、烏干達。
餐敘之際,我脫口而出的「未來在非洲」,意指2050年,也就是28年後的今天,全球總人口預計將有四分之一是非洲人。而本世紀末的2100年,全球每3個人就將有1位是非洲人。可以說,非洲將會是一個大到讓人難以輕視的新經濟大陸。
2050年的世界人口與非洲人口結構變化。影片製作:Futurology。
為什麼非洲人口會暴增?
儘管非洲婦女的出生率已經在下降,但仍遠高於全球的平均值。2022年非洲婦女平均生育率超過4.5個孩子,是全球每名婦女平均生育率的2倍多。
而非洲人口暴增的主因是生活環境和健康條件等的大幅改善,1950年非洲的平均壽命是36歲,當時每3個孩子中就有1個在5歲前因疾病而過世。雖然非洲各地目前仍有嚴重的貧窮困頓狀況,但過往持續的生活與醫療環境改善,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存活率,也降低了以往高風險的死亡率,這些改善,自然也就同時延長了人們的壽命。
為什麼非洲將預期人口暴增?影片來源:BBC新聞
由54個不同國家組成的非洲,每個國家都有自身的政治、經濟、社會、宗教等諸多問題,而各國目前平均可支配所得,也仍無法與其他地區國家相提並論。然而非洲所擁有的未來優勢卻是其他地區所欠缺的。非洲目前擁有高比例的年輕族群,6成年齡層在25歲以下,這些青年人口將在2100年躍升為歐洲總人口數的2倍。這樣形態的人口紅利與年輕化,以及逐步崛起的中產階級等,絕對是非洲大陸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潛力。
長遠來看,非洲人口將超越中國並緊追於印度之後,這塊土地絕對擁有無限成長的巨大商機與各式產業的發展機會。即便她目前仍存在許多困境,或許無法直接和30年前的中國崛起軌跡完全相提並論,但她的未來,若有機會廣泛改善教育和強化社會安定,其發展潛力確實不能輕忽。
2週後的另一場餐敘中,一位居高位、知性、容貌年輕、約長我3歲的奈國女政要向我提到自己有5位子女,而在倫敦當律師的大女兒已經30來歲。我們一聊起媽媽經就談得開懷,卻也讓我思索,這些事業和家庭都如此兼顧有加的奈國女性高官們,到底是多年輕就結婚生子?又到底她們是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她們的下一代,大約介於我女兒們年紀的上下10歲之間,已然成為另一世代的年輕中產階級!
其他因非洲人口暴增所產生的機會,以及可能衍生出的社會發展問題等,隨後的篇章還會持續分享。
非洲的人口紅利:未來全世界每3~4人,就有1位來自非洲! | 陳之華 / 站在世界不同角落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aYwgly
少子化影響!日本傳統「七五三」 節 越來越多毛小孩參加
現在越來越多人是帶著自己的毛小孩盛裝去參加日本兒童傳統「七五三」節接受祝福。(路透)
少子化影響!日本傳統「七五三」 節 越來越多毛小孩參加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QqA1BR
2023/11/15 11:5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七五三」(しちごさん)是日本特有傳統節日,每年的11月15日,在孩子3歲、5歲、7歲時要穿著和服,盛裝到神社參拜,感謝神祇保佑、祈祝健康成長,但日本少子化嚴重,現在越來越多人是帶著自己的毛小孩去參加「七五三」接受祝福。
據《路透》,每年的11月15日是日本特有傳統節日「七五三」,這種屬於日本兒童的節日,因為少子化緣故,現在越來越多人是帶著自己的毛小孩去參加;位於東京西南郊的座間神社,2012年開設了專為貓狗寵物服務的祈禱場所,來幫毛小孩舉行「七五三」祈福儀式。
1名33歲女子帶著她的2隻吉娃娃狗從廣島飛往東京,這樣她的毛小孩就能得到特別的祝福,她表示:「歡迎寵物並允許它們走進去的神社並不多,所以我認為如果可以看到更多這樣的地方會很棒。」
許多毛小孩穿著和服,接受神道教祭司的祝福,座間神社祭司表示每年大約有120隻寵物將被帶到座間神社接受祝福,「孩子的數量逐年減少,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把愛傾注在他們的狗和貓身上」,「我們希望在座間神社為寵物主人提供一個地方,讓他們在自己的狗和貓長到3歲、5歲和7歲時感謝神明。」
每年的11月15日,在孩子3歲、5歲、7歲時要穿著和服,盛裝到神社參拜,感謝神祇保佑、祈祝健康成長,現在越來越多毛小孩也來參加。(路透)
每年的11月15日,在孩子3歲、5歲、7歲時要穿著和服,盛裝到神社參拜,感謝神祇保佑、祈祝健康成長,現在越來越多毛小孩也來參加。(路透)
----------------
出生率太低 逾4成日本鄉鎮恐「團滅」
2024/04/27 06:30
由於人口老化及低出生率,數百個日本鄉鎮面臨消失風險。(示意圖,路透)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根據日本最新研究,由於長期低出生率導致人口急劇下降,超過 40% 的日本城鎮可能會消失。
《日本時報》報導,為了應對低出生率及人口老化問題,首相岸田文雄矢言要祭出措施,提高出生率,去年成立了一個新的兒童和家庭機構,負責監督政府與兒童相關的政策。儘管如此,新生兒數量仍持續創新低。
初步數據顯示,2023 年新生兒總數為 75萬8631 人,其中包括在日本的外國人和居住在國外的日本公民所生的嬰兒。日本政府最新統計更顯示,截至今年 4 月,日本人口估計為 1.24 億,比 2015 年減少約 300 萬人。
由於人口危機嚴峻,日本人口戰略委員會 (PSC)近日也發布報告示警,稱全日本 1729 個地方鄉鎮中,高達744 個有「滅村」風險。
數據顯示,在 2020 年至 2050 年間,數百個地方城鎮20 歲至 39 歲女性(核心育齡群體)人口可能減半,導致這些地方鄉鎮面臨消失危機。
報告指出,鑒於低出生率趨勢尚未改善,而市政當局往往卻大都關注防止人口外流至東京等城市的措施,並非聚焦提高出生率。
不僅如此,鄰近城鎮還相互競爭,吸引年輕人口。對此,報告直言,這種零和博弈式的努力,並不一定可以提高出生率,對於改變日本人口下降的效果有限。
出生率太低 逾4成日本鄉鎮恐「團滅」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QlNkDy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