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飆漲,生活開銷越來越高,一名網友好奇現在外宿的大學生1個月生活費大概要多少?大多網友表示,以前1萬以內差不多,現在至少要1萬;也有人直言1萬元上下都很克難,「爸媽每個月給我9000,在台中超難生活。」
一名網友在批踢踢發文表示,許多大學生會外宿,除了住宿費用以外,單純生活費及交通費,沒有打工的學生每月大概需要向家裡拿多少錢?
貼文曝光引起討論,大多網友認為現在1個月生活費至少要1萬,「以前1萬就用得很爽了,現在不知道」、「去年大學畢業,爸媽給我1個月9000,在台中超難生活」、「我10年前在台北念書,家裡1個月給我5000,現在應該要加倍了吧」、「1萬元上下都很克難,至少要2萬。」有家長透露「兒子是現任大學生,我1個月給他2萬,然後自己都吃土。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幾千塊就夠,「以前1個月5000左右,主要當時很宅,而且物慾不高」、「南部6、7000可以過得很不錯」、「4000就可以,生活就是上課、下課,然後回宿舍。」
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多少?過來人曝至少這金額:算克難 https://bit.ly/4c09Zym


文組畢業後有什麼職業是薪水優渥的呢?(示意圖/資料照)
文組跟理組出社會後的薪資時常被拿來比較,一名網友就在PTT PO文詢問,有沒有文組熱門之光,畢業後出來工作不會差理工科太多,也可以年薪破百萬的?貼文曝光後,立刻掀起討論。
一名網友在PTT指出,雖然文組低薪,但總也會有相對高薪的科系吧,不然文組早就全倒了。原PO詢問,有沒有文組之光的熱門科系,畢業後出來工作不會差理組太多、年薪也可以破百萬的?
貼文一出引發熱議,網友紛紛回應「台大國貿系,平均70分以上」、「文組通常是越老權力越大錢越多」、「從政啊,比社畜有錢有權,屌虐理工」、「國際政治系,不過要考上外交官」、「金融業啊,認識的不只破300」、「論最頂可能不是看科系,而是家世背景,音樂或藝術科系應該蠻多的,反正畢業後都出國居多。星二代富二代都愛群聚紐約帕森設計學院,就算音樂系平民,畢業後當家教每小時也破千元」、「文組的頂點,出生就已經在頂點了」。
綜合網友意見,最多人認為是「法律系」,紛紛表示「法律吧,涉及金額大的訴訟,律師費很可觀的,不過就是上下限很寬就是了」、「律師、會計師、精算師、法官、檢察官」、「司法官年功頂專業加給+本俸+主管加給,一個月穩破19萬」、「律師一年收8-900個,年薪穩破百萬」理組畢業才能領高薪?眾狂推1科系「文組之光」:年薪穩破百萬 https://bit.ly/3uya8bN


110學測成績今(24日)公布,對許多考生來說,產業薪資行情是選讀校系的重要考量。《遠見》在最新2021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中,公布各大學五大就業熱門學科領域的起薪報告,其中工程學群以台大、清大起薪40K最高;資訊科系則由台大、陽明交大、成大、政大40K並列第一;另外,在商管、法政及人文社會學群部分,皆由台大奪下冠軍。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遠見》公布各大學畢業生起薪排行,由台大奪下五大就業領域冠軍。(圖/記者陳弋攝影)
2021起薪最佳大學排行 「這校」40K與台大齊名 https://bit.ly/3kjqjQp
《遠見》與104人力銀行合作,針對2011至2021十年來就業資料庫進行大數據分析,篩選大學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實際月薪」數字。結果顯示,在傳統熱門工程學群中,起薪最高由台灣大學與清華大學同以40K奪冠,成功、中央、陽明交大則以38K並列第三。資訊科系部分則有四所大學並列第一,分別是台大、陽明交大、成大、政大,起薪同為40K。
調查也顯示,商管學群起薪前五學校,多為傳統名校,由台大管院名列第一,次之為政大商院、成大管院及清大科管,第五名則由東吳大學拿下,是五強中唯一的私立大學。法政學群方面,前三名依序為台大、政大和北大;老牌私校包括中原、淡江、東吳也都進入前五名。
由於人文社會學群一向被視為低薪代表,調查中也特別篩選包括「大眾傳播學群」、「外語學群」、「文史哲學群」、「教育學群」和「社會與心理學群」的畢業生,結果顯示,以上學群畢業生起薪和法政領域差距不大,且人文社會學群拿到高起薪的新鮮人,學校背景更多元,例如台科大就與台大同以34K並列冠軍,北科大也以33K名列第三,打破科大「工科掛帥」傳統印象。2021起薪最佳大學排行 「這校」40K與台大齊名 https://bit.ly/3kjqjQp


在台灣不推薦就讀的科系?「生科」系--「生科、生技、生醫,讀下去就準備一生科科」、「生科,前三大出來還是領30K」;此外,文組的「哲學系」與「企管系」也被點名多次,更有人感嘆,「企管只有前幾志願的可以看」、「私立企管,就是學雜又不深,最多人在混的科系」、「社會科學相關學系,爆難找,爆低薪」。 https://is.gd/jdsqpf


「現在碩士已經變成理工科的基本學歷了嗎」的文章表示,「之前開高中同學會,八成以上唸二類的同學,會繼續攻讀碩士,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機會,顯然現在理工科普通的學士學位已經不夠用了」「起薪差9千,不讀嗎」、「碩士45至48k上下」 https://t.ly/ljKC

2021起薪最佳大學排行/大學生畢業起薪二十二K,碩士畢業起


畢業起薪 科系有差...理工最吃香
2017-08-06 00:46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指出,研究所畢業起薪,科系會有很大差異。現在的確有很多廠商要的是工科研究所畢業生,給的薪水也比較高。但是相較之下,文科研究所畢業就業薪情就沒那麼吃香。
他說,工科研究所畢業生是買方市場,廠商也願意給較高的薪資,現在較嚴重的問題是年輕人念工科博士愈來愈少,很多科技公司很擔憂此問題,因為這會影響科技公司的研發人力。
至於大學畢業和研究所起薪差距拉大,他觀察,大學生太普遍,專業度亦下降,供給明顯大於需求,起薪自然長年未有起色,且廠商普遍會認為現在大學生不好用,專業不夠,會乾脆直接找研究所畢業的。
他還說,早些年很多年輕人因大學畢業後求職不易,所以繼續讀研究所,若是讀文史科或是讀設計、資管等供給過多的研究所,頂著碩士桂冠,畢業後依然不好找工作,起薪不佳;之後,讀研究所的人愈來愈少,研究所現面臨招生困難。
至於工科研究所,市場需求大,工學院教授也有很多計畫和資源,需要較多研究生幫忙,而廠商也會直接指明要研究所畢業的。

2021起薪最佳大學排行/大學生畢業起薪二十二K,碩士畢業起  


文/陳竫詒.陳一姍
過去10年,台灣實質薪資累積負成長4.8%。台灣的凍薪,最大的惡果由年輕人來嘗。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去年大學生畢業起薪約2萬7千元,雖是第五年回升,卻依舊低於15年前水準。
30歲以下年輕人,超過半數,每月主要工作收入低於3萬元。跟鄰國比,經購買力調整,台灣大學生起薪還是最低,比韓國低兩成,比新加坡低四成。
「低薪的結果就是,讓好的人才出走,或不願意出來工作,繼續惡化下去。台灣老闆只能找到『能力剛好符合低薪水』的人,老闆又會一直抱怨勞工素質變差,」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直言,台灣勞動市場已進入惡性循環。
年輕人起薪水準如自由落體,整個社會薪資如進入冰河期。台灣低薪現象的背後,是勞動、產業與教育市場三大結構失靈的複合症。
病因1 老闆有錢,只是沒分給你
過去10年,台灣GDP並非沒有成長,勞動生產力也並非沒有增加。關鍵是,成長果實分給勞工的份量少了。
1991年時,台灣經濟大餅的51.6%隸屬於受雇員工報酬,但到2012年只剩46.2%。老闆不是沒有錢,只是不分給你。
「台灣的薪資說穿了,就是老闆說了算,」龔明鑫直言。不像日本每年有「春鬥」傳統,勞團與企業主有個集體談判的機制,雖然近幾年的全球化讓勞團談判能力減弱,但仍比台灣強。
病因2 三角貿易 無助就業和薪水
過去台灣的產業特性是「規模經濟」,以薄利多銷取勝,逐低成本而居。龔明鑫指出,全球化「要素價格均等化」的緣故,使得企業移到薪資低的國家設廠,投資外移至中國、東南亞等新興國家。
產業外移後,除了研發,台灣總部就只剩下接單、財務調度等「三角貿易」。主計處調查顯示,三角貿易已佔整體製造業營收的三成六,但「三角貿易對國內就業和薪水,幫助沒有那麼大,」台經院助理研究員方俊德指出,三角貿易的獲利歸企業主,台灣就業機會沒有增加,勞工分不到報酬。
病因3 服務業陷入低成本陷阱
製造業出走,留在國內的服務業蓬勃。目前,台灣服務業佔GDP七成,雇用近六成人口
但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等人合著的《崩世代》卻明指,台灣就業市場出現「成本弊病」。意指服務業常以壓低工資,或雇用契約工、派遣員工來面對競爭,以致服務業愈發達,多數勞工卻面臨薪資降低的困境。
服務業陷入成本弊病,不光在台灣。也是所有已開發國家的通病。
英國《展望》雜誌分析美國和其他先進經濟體發現,很難將提高製造業生產力的方式套用在服務業上。我們可以很簡單地就增加汽車製造的生產力,但是營運一家醫院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病因4 過度教育,大學文憑不值錢
大學生起薪低,是讓全台凍薪的一個關鍵因素。更弔詭的是,起薪低的趨勢,讓台、清、交等老牌國立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水準都被拉低。
過往雇主看到大學文憑,心中自有一個薪資對照表。但台灣從1994年教改前的23家大學,如今暴增到122家,畢業生成長兩倍多,每年22萬人大學畢業。人人有大學文憑,等於人人沒有大學文憑。
「當企業主對應徵者的生產力不夠了解,會過度依賴市場上既有的參考資訊,」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陳香如指出,最好的例子就是「22K」的出現。
陳香如解釋,2009年當政府提出「畢業生實習計劃」,以俗稱22K的2萬2千元作為企業的補貼薪資。在失業率高、大學生能力無法判斷的時候,彷彿成了畢業生隱性的基本工資,產生了心理學說的「定錨效果」。
月薪不到3萬元。依內政部估算,台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為14,797元。如果要養一個家,以平均扶養人口2.1人估算,薪水得3萬1千元才夠。
當低薪與凍薪已成為台灣人民憤怒的主要來源,與國際相較,不具吸引力的起薪,讓台灣成為人才外流最嚴重的國家,人才市場陷入惡性循環。到底要如何突破困境?……( 完整報導與解方,請見《天下雜誌》553期 )

=-----------------------------------

◎ 李玟蓉

一○一房價隨信義線開通而水漲船高,然而台灣的GDP不保二%,明年經濟部也要下修,試問這樣的環境,還沒買房子的人該如何是好呢?又或者更明確的說,像我們這樣的大學生該如何面對未來呢?

大學生畢業起薪二十二K,碩士畢業起薪二十八至三十K假設我們家不住台北,卻在台北工作,每月房租在交通便利區最低要八千元,交通費一天五十乘三十天為一千五百元,餐費三百乘三十為九千元,水電、網路手機費兩千元,民生用品一千五百元,基本消費總共兩萬兩千元。如果一個起薪只有二十二K的社會新鮮人,連寄錢回家的能力甚至是休閒娛樂的資格都沒有,因為每一分錢都打的死死的。就算是碩士一個月頂多也只是多出六至八K。一年九十六K,到底何時能有自己的家呢?

從中,除了真的對台北房價很無力外,我想說的是政府跟我們能做些什麼?例如:宜蘭的房屋供不應求,比率一二五%,若政府極力發展地方發展,帶動經濟發展,工作機會增加,年輕人力自然回流鄉村,都市人口減少,恢復生活品質,同時帶動整體城鄉平衡,而房價或許也能稍稍回穩。

看著房價高漲,薪水凍漲,身為學生的我們除了抱怨,一定還有其他方式。當我們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甚至能夠成為各方專家,向政府提出意見。我們不需要一再跟韓國、香港比,而是應該從他們的經驗中看到未來,當城鄉發展平衡,我們不必跟韓國人一樣,不進三星前途茫茫。而是城城鄉鄉有錢有閒有幸福。

(作者為大學生)

-------------------------------------------------------------

◎沈春其

人才荒,是近年台灣企業主的心聲;另一方面,有志難伸則是多數台灣員工的心情,人才紛紛往海外移出,尋找發展的舞台。因此台灣勞資雙方在理想上有極大的落差,在領導與管理等價值觀上,歧見恐怕甚深。

以筆者曾任職的一家電子代工業的經驗為例,筆者觀察到一家企業若無足夠的基層人才,會發生人員流動率上升與工作品質下降的現象,兩者短期會使企業形象受損,長期則不利產業成長。筆者以為主因是台灣中小企業林立,在於人才管理制度並不健全;而勞動法規對於勞方亦不友善,官方的職訓制度有如橡皮圖章,培訓成效不佳。

再者目前薪資水準已倒退十五年前,勞工生活普遍苦悶,企業在管理制度上應停止濫用無薪假、責任制與遇缺不補的策略,這些被戲稱為cost down的管理思維既已落伍,也無助於留住人才,更加速地把人才往外輸出。台灣企業必須勇於對全世界的人才開放,創造對人才具有吸引力的工作環境,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人才培育制度。

(作者為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