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炎堯
台灣整形外科之父,美國籍的羅慧夫大夫,畢生在台灣發展整形外科,不只嘉惠無數病人,也造就許多卓越的整形外科醫師,長庚醫院的整形外科聞名全球,連美國醫師也來進修。此次再度訪台,其門生舉辦盛大歡迎會,尊師重道,讓人欽佩,但是其中提及羅慧夫大夫創立台灣第一個加護病房,有加以澄清說明的必要。
加 護病房配置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護理師、呼吸治療師和臨床藥師團隊,以及各種監測生命徵象、急救和維生設備,照顧有生命危險,可以救治的病人。檢傷分類和 將重症病人集中照顧的觀念,由護理界先驅南丁格爾於一八五四年在克里米亞戰地建立,大幅降低英軍的死亡率,成為戰地救治傷兵的標準作業程序。第二次世界大 戰結束後,軍醫退伍在醫院創立手術後恢復室和治療休克病房。一九五二年丹麥發生小兒麻痺症大流行,促成呼吸器和呼吸治療的發展。一九五六年心臟電擊器上市 使用,一九五八年瑞典Uppsala大學醫院設立第一個外科加護病房,一九五九年心律調頻器研發成功,一九六○年體外心臟按摩術開始使用,一九六一年英國 的Julian醫師提倡持續監視病人心電圖,充實各項急救設備,訓練醫護人員急救技能,及時救治病危病人,一九六二年美國首先創立治療心臟病的加護病房。
一 九六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台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收治第一位病人,創立的內科主任是留學日本的蔡錫琴教授,他採用日本的「內科急救室」名稱,首任主治醫師是高 壽龍醫師,筆者於一九七一年繼任。一九七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有一位二十七歲的女病人因為心室速動昏厥,至馬偕醫院急診,當時馬偕醫院尚無加護病房,因此,轉 至台大醫院「內科急救室」,由筆者照顧。羅慧夫大夫所創立的加護病房,可能是整形外科的特殊用途加護病房,不是台灣第一個加護病房。
羅慧夫 大夫的傑出門徒之一,長庚醫院前院長陳昱瑞告訴我,當年他們每日工作至晚上十一、二點,筆者單獨負責全台大醫院的「內科急救室」長達八年,每週工作超過一 百小時,至今仍然健康,請年輕的醫師們,不要相信「過勞死」邪說,學習羅慧夫大夫和長庚醫院整形外科團隊的精神,努力學習和工作,周延照顧病人。
(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