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4252_1_1 (1)4054252_2_1

黃家古厝音樂會首度中秋夜登場 為台灣與烏克蘭祈福
黃家古厝音樂會25年來首度在中秋夜登場。(記者吳俊鋒攝)
黃家古厝音樂會首度中秋夜登場 為台灣與烏克蘭祈福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eFQNNt
2022/09/10 22:32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台南市後壁區黃家古厝中秋音樂會已成為每年地方盛事,今晚熱鬧登場,總統蔡英文第5度出席,台南市文化局巧妙安排演出曲目,展現族群多元意象,撫慰台灣受疫情影響的紛擾人心,也為戰火中的烏克蘭祈福。
音樂會在市定古蹟的總統府資政黃崑虎老家舉行,以往都在中秋假期之間舉辦,這次是25年來首度在中秋佳節當天登場,特別有意義。
台南市長黃偉哲說,每年黃家古厝音樂會都以「族群融合的交響詩篇」進行演奏,發揚愛台灣、惜鄉土的精神,希望找回溫暖的人情味。
黃偉哲說,去年因疫情關係而停辦,但大家追求美好事物的熱忱並未消退,尤其古厝音樂會以台灣與族群融合為主題,更顯珍貴,值得推薦。
黃偉哲說,台南即將400年慶,屆時會有很多文化饗宴,以及尋根的活動,期待古厝音樂會的節目也能更加豐,大家共享美麗的事物,一起歡度中秋。
黃崑虎表示,音樂會在市府與各界的支持下,舉辦迄今邁入第25年,節目內容盡量強調族群的融合,提醒大家這塊土地是台灣人的故鄉,要努力珍惜、守護。
黃崑虎說,25年前,台灣很多人會說自己是中國人,現在台灣人肯定這塊土地,自己當主人,已有超過90%的人會說是台灣人,希望所有台灣人都要肯定自己的偉大與價值。
文化局邀請到各領域傑出的音樂表演者,包含合唱、女高音、大提琴、台語民謠、客家山歌、原住民生活歌謠、佛朗明哥舞蹈,以及東方器樂劇場等,展現族群的多元和諧,現場座無虛席。
值得一提的是,音樂會由固定班底「新韻合唱團」開場,特地獻上俄文歌《Prayer for Ukraine》,這是1885年完成作詞、作曲的烏克蘭愛國讚美詩,別具意義。
東道主黃崑虎指出,希望以這首歌曲為仍在戰火中的烏克蘭祈禱,期盼世界永恆的和平與安樂,打仗帶來的苦難不再發生。
女高音羅惠真獻唱由曾道雄作曲、山口幸子作詞的禱歌《長崎少女》,帶領聽眾沉浸在悲憫的情懷中;「精靈幻舞舞團」以原創的佛朗明哥舞,展現來自「法雅」的兩首經典舞劇選粹,藉由藝術對話、跨越國界藩籬。
今年邀請到台灣原住民3大天后「我們仨」的魯凱族Muagaii(柯梅英)、卑南族Senayan(賴秀珍)與排灣族Ivi(卓秋琴),帶來生活記憶的吟唱,充滿靈魂的聲音,穿透力十足。
大提琴則由「弦外之音團」張正傑,搭配呂冠葶的鋼琴伴奏,呈現台灣與俄羅斯音樂家的無奈;多樣的演出類型還有「台灣客家山歌團」的傳統客家歌謠,以及被封為「台灣嘻哈始祖」的劉福助,演唱來自常民生活的自創民謠。
「采風樂坊」在音樂會的尾聲,以傳統樂器呈現磅礡氣勢的歷史劇場,引領聽眾回到楚漢相爭時,驚心動魄的場景。
壓軸由「采風樂坊」國樂的伴奏,結合新韻合唱團的《台灣翠青》,讓音樂會圓滿落幕。
總統府資政黃崑虎強調,音樂會的節目內容強調族群融合。(記者吳俊鋒攝)
黃家古厝音樂會首度中秋夜登場 為台灣與烏克蘭祈福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eFQNNt
台南市長黃偉哲推崇古厝音樂會的用心。(記者吳俊鋒攝)


古厝音樂會20歲 英德合體
By 莊曜聰,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30日, 2017
蔡英文總統(右二)、賴清德院長(右三)連袂出席9月30日晚間在台南後壁黃家古厝舉行的音樂會。(莊曜聰攝)
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在古厝音樂會中演出「kula vali 太陽快出來」、「pislahi 獵祭」等原住民經典曲目。(莊曜聰攝)
連續舉辦20年的台南後壁黃家古厝音樂會,9月30日晚間在國策顧問黃崑虎的老家登場,會中安排一連串以台灣歌謠為主的精彩曲目,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賴清德都前來出席盛會,與現場的民眾沈浸在悠揚樂聲中。
今年是市定古蹟後壁黃家古厝修復完工後,首度舉辦音樂會,古厝音樂會邁入第20年,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賴清德連袂出席,創下20年來首次有總統和行政院長連袂出席紀錄,台北市長柯文哲的父母親今年也是座上賓。
賴清德致詞時感謝黃崑虎夫妻的發起與堅持,明年開始又是新的20年,象徵台灣精神的歌謠將傳唱下去,蔡英文則說,她以期待台灣越來越好的心情來參加音樂會。
今年音樂會以「台灣歌謠100年」為主題,為延續「台灣族群融合的交響詩篇」的重要意義,台灣藝術家交響樂團、新韻合唱團、台灣童聲原聲合唱團、鋼琴詩人王俊傑、入圍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歌手獎戴曉君、鄒族聲樂家芬美你亞賀灑、歌仔戲界「牛天王」張秀琴、采風樂坊、客家歌手林生祥等人輪流上台演出,古厝與優美的樂曲相映成趣,也給與會民眾一場美好的音樂饗宴。

2017-10-01_1602482017-10-01_160241  


古厝音樂會連結地方情 黃崑虎盼珍惜台灣

上千民眾在台南後壁黃家聆聽古厝音樂會。(記者胡舜翔攝)
林慧寬(右)應聽眾要求彈奏〈十面埋伏〉,圖中為自由時報董事長吳阿明,左為前駐日代表羅福全。(記者胡舜翔攝)
黃崑虎表示辦音樂會是為了把情感與更多人分享。(記者胡舜翔攝)

台南後壁黃家古蹟之美

記者凌美雪/專題報導

國內大大小小音樂會裡面,每年中秋節舉辦的台南後壁古厝音樂會,以古蹟大宅院前埕廣場露天演出,可說是相當特別的一個,除涵蓋各種音樂類型集結近百名演出者的龐大陣容,而且,最高可容納1400位觀眾,規模可說是一般古蹟音樂會所難望其項背。

難得的是,這個音樂會已持續舉辦了16屆,不僅古蹟有故事,古厝主人當年舉辦中秋音樂會的初衷,也是動人的故事。

古厝音樂會 分享土地情感

「天 地本無私為善自然獲福」,誠如古厝正廳內許多對聯所揭櫫的家訓之一,百年前黃家在此建立家業,致富後除思回饋鄉里,更為子孫留下知福惜福、感恩謝天的淳樸 家風。古厝現在的主人,也是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崑虎說,先人篳路藍縷,才有後人現在享受的美好生活,當年想辦音樂會,也是因為想與更多人分享這份福氣。

不 過,與音樂牽線並非偶然,黃崑虎家族很多人學音樂,黃崑虎的夫人邱碧玉本身是合唱團團長,家族晚輩也多樂界新秀,黃家更是有很多音樂圈與藝術文化界的好朋 友,黃崑虎說,「最初是因為許文龍等人來這裡,他有一個室內樂團,在一個月圓之夜,他們在內埕演出,」因為古厝保存良好,花木扶疏,夜裡清風襲人,這樣的 時空氛圍與動人的音樂搭配,讓黃崑虎覺得「很有味道」。

「從那天晚上開始,我的腦子就一直隨著樂曲轉,開始聯想什麼樣的音樂與這古厝最搭 配,」但隨著樂曲一路回想到的,卻是祖先在這塊土地上曾經付出的努力,可說是一步一腳印,留下現在讓後輩看得到的「古厝」,感受到的卻是深厚的情感,黃崑 虎說,他都會告訴自己,「這是祖先蓋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他不僅有責任繼續經營,更是充滿感恩。因此,他決定舉辦音樂會,把這分情感與更多人分享,黃 崑虎說,「歡迎大家都來看古厝。」

文化藝術予人心靈富足

開 辦音樂會以來,並非每一年都很順利,就像今年原本訂在中秋假期舉行,卻因強颱擾境差一點取消,但是,音樂會已在許多愛好藝術的朋友心中建立信任感。因此, 雖然改期影響甚鉅,黃崑虎還是決定延後一週後,以相同的規模登場。從近百位演出者的檔期確認,到一一通知全台各地受邀貴賓的時間,還重新印製節目單,全都 在一個星期內搞定。

為什麼這場音樂會的取消或延期需要特別考慮?端看受邀演出團隊名單便可了解,包括國內知名音樂家如小提琴家蘇顯達以及擔 任他的鋼琴伴奏的林京美、采風樂坊團長也是琵琶演奏家林慧寬、中台灣薩克斯風四重奏等,以及兩度獲得台灣原創流行音樂大賽首獎的鋼琴詩人王俊傑、原住民希 望兒童合唱團、魅力男聲樂坊壇的陳欣豪與鋼琴伴奏施綺年、歌劇女高音羅惠真與鋼琴伴奏蘇維倫,還有邱碧玉領團的新韻合唱團等,近百人的演出陣容,順延檔期 一週內敲定無誤,著實不易。

這個龐大的演出陣容,不僅涵蓋各種音樂類型,同時包容閩南、客家、原住民,甚至是中西音樂、橫跨古今,目的無非 是要彰顯黃崑虎最初舉辦古厝音樂會的初衷,即透過音樂會更加認識台灣這塊土地,以及接受這片母土滋養成長的人們共同發展出的文化內涵,也讓更多生活在這片 土地上的人們建立文化自信,更加珍惜台灣。

黃崑虎認為,現在政治紛亂,很多事不是你氣急敗壞去指責就能改變的,「要改變什麼,要如何發展, 或一塊土地要如何讓生活在那裡的人更加幸福、經濟更加提升,執政者要有這樣的智慧,不要去破壞這塊土地。」黃崑虎說,要先了解這塊土地,建立對土地的情 感。而在古厝音樂會裡,不需門票、不涉及政治,只有文化藝術給予人心靈的富足感。

〈黃家古厝小檔案〉

黃家古厝建於1926年,傳統閩南建築風格,為二落、中庭、七包三的四合院型式,前有魚池、後有果園,占地6000多坪,古厝建築保有各種精構的木雕藝術,廳堂內則保留各種對聯,多為修身齊家與待人處世的傳家家訓,相當難得。

早年黃家四兄弟經商致富,為永續家業興建此合院大宅,因保存良好,目前已列為市定古蹟。

〈高鐵采風十面埋伏〉

古 厝音樂會不僅建立起人與土地的情感,也拉近人與人的情感,采風樂坊團長也是琵琶演奏家林慧寬在這次音樂會裡擔任壓軸,許多人期待她精彩的〈十面埋伏〉,但 台北來的聽眾必須趕高鐵,只能悻悻然地先行搭遊覽車回到高鐵站,沒想到林慧寬演出結束後也急奔高鐵,音樂家與觀眾們在月台碰個正著,林慧寬很大方地取出樂 器,就在嘉義高鐵站的月台,樂聲悠揚拉向夜空,台北來的觀眾聽完了當天古厝音樂會的最終章,每個人都感動不已!

------------------------------------------------

黃家古厝音樂會 21日晚古厝共賞月、賞樂
2013年9月18日 23:39



記者李文生/台南報導

於每年中秋佳節前後舉辦的後壁區黃家古厝中秋音樂會,將於9月21日晚上7時20分舉辦。今年主題為月夜樂未眠,邀請國內知名音樂家及新秀,以鋼琴、薩克斯風、小提琴、國樂等各式樂器演奏,及原住民、客家、台灣歌謠唱將同場同歡,歡迎全國愛樂人士到黃家古厝賞月、賞樂。

台南市後壁區黃家古厝建於1923年,占地6000多坪,為閩南五合院建築,古厝主人是前國策顧問黃崑虎,古厝音樂會由黃崑虎與地方公部門合辦,迄今已有16年了。參加人數從第一年的6、7百人,到去年已近2000人,分別來自全國各地。

黃家古厝音樂會今年將由新韻合唱團開場,接著有入圍今年金曲獎台語最佳演唱人王俊傑、小提琴獨奏大師蘇顯達、中台灣薩克斯風四重奏、獲得7座金曲獎的客家 歌謠演唱林生祥、原住民希望兒童合唱團、長榮交響樂團、台語歌劇女高音羅惠真、采風樂團、國內音樂界新秀大提琴黃昀潔、鋼琴黃姿穎、法國號黃嘉怡等,都將 輪番精彩演出。

------------------------------------------------------------------------

黃家古厝90年 音樂會首見歌劇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8-30
〔記者王涵平/台南報導〕邁入第十七年的「黃家古厝中秋音樂會」九月七日晚間登場,今年適逢古厝九十週年紀念,演出陣容更堅強。
「黃家古厝中秋音樂會」晚上七時廿分登場,邀請國內知名音樂家及新秀演奏鋼琴、小號,更將首度在古厝前演出歌劇。今年延續往年邀請全國實力最堅強的原住民、客家、台灣歌謠唱將,以族群融合新生的團結氛圍,共同譜出這塊土地的主旋律。
文化局長葉澤山與古厝主人、前國策顧問黃崑虎昨日邀請全國民眾前來聆賞媲美國家級音樂會的演出。
音樂會照例由新韻合唱團擔綱開場,接著「古厝新藝」由音樂家陳鏡元小號演奏、鋼琴家林姿茵鋼琴獨奏。台灣歌謠邀請到國內知名女高音湯慧茹老師演唱三首耳熟能詳的台語歌謠,客家歌謠及原住民歌謠特別邀請兩組金曲獎得主演出團隊,包括拿下七座金曲獎的林生祥,以及今年剛以《歌,飛過群山》獲得第廿五屆流行音樂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的組合「泰武古謠傳唱」。
今年還首度邀請台北歌劇劇場的團員著正式戲服演出莫札特精典歌劇《唐.喬凡尼》(Don Giovanni)、普契尼歌劇《波西米亞人》(La Boheme),最後由享譽國內外的長榮交響樂團壓軸演出。


古人為什麼要祭月? 被漸漸遺忘的傳統中秋節
文/愛麗
大家好,我是Ally。轉眼是中秋節了,一提到這個節日呢,大家都會想到月亮、月餅,還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但是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呢?它為什麼叫做仲秋和月夕呢?咱們今天來看看傳統節日中秋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的由來,這要從它的另一個名字「月夕」說起。戰國時代成書的《禮記》中多次提到「天子春分朝日,秋分夕月」,這裡的朝和夕都是動詞,是祭祀的意思,是說周天子在春分這天祭日,秋分這天祭月。
在《國語》中解釋了為什麼天子要祭祀日月:「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敎民事君。」根據三國時期東吳史學家韋昭的註釋,這裡的上帝是天的意思,明神是日和月。古時帝王自稱天子,天的兒子,平日做事要看德行,遇到大事祭祀天地,每年的固定時日舉辦大型的祭天活動,春分和秋分這兩天要分別祭祀日和月,這樣才能更好的根據上天的旨意而治理天下。
這個周朝制定的傳統一直延續到清朝,根據《燕京歲時記》記載,「春分前後,宮中寺廟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大族亦於是日致祭宗祠,秋分亦然。」但是秋分是秋天過半、日夜平分的一天,卻不一定是月亮最圓的那天,隨著時間的推移,從秋分祭祀月亮演變出了自己單獨的節日;到了唐代,人們把最適合賞月的黃曆八月十五這天夜晚固定下來作為中秋節。根據它原本的祭月也就是夕月的傳統,中秋也叫做月夕。
到了唐代,人們把最適合賞月的黃曆八月十五這天夜晚固定下來作為中秋節。(大紀元資料室)
中秋還是仲秋?
你可能還見過有人把中秋寫成仲秋,那仲秋和中秋是一回事嗎?古代和現代一樣,一年分為四季,每季有三個月,這三個月按照古代排序的方式稱為孟、仲、季。比如,夏天的三個月分別是孟夏、仲夏、季夏;秋天也同樣有孟秋、仲秋、季秋。仲秋就是秋天中間的那個月,黃曆八月份的叫法,仲秋指的是一整個月,而中秋節指的是特定的一天。
中秋節的奇事
現代人都熟知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典故,在中國古代,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唐玄宗遊月宮的故事。從唐代起這個故事就被記錄在多部書籍中,後來在詩詞、小說和戲曲中又被多次再創作,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版本。
根據唐代最初的記載說,在開元年間的中秋夜晚,一位道長邀請唐玄宗(唐明皇)同遊月宮,道長使用神通架起了一座銀色的大橋,直通月亮,兩人走了很久來到一座城門前,門上的匾額題著「廣寒清虛之府」。也就是說他們來到了月宮,月宮裡有數百名的仙女在城內翩翩起舞,仙樂的聲音清麗無比,仙女的舞姿婀娜曼妙,玄宗問這是什麼曲子,仙女回答說是《霓裳羽衣曲》。玄宗回到人間後,憑著記憶記錄下了這首曲子,並且親自教授梨園的樂伎們譜曲,也把它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在開元年間的中秋夜晚,一位道長邀請唐玄宗同遊月宮,道長使用神通架起了一座銀色的大橋,直通月亮,他們來到了月宮。頤和園長廊彩繪:唐玄宗遊月宮。(公有領域)
可以想像從仙宮帶回來的曲子和舞蹈有多美嗎,當時唐代的詩人白居易親眼見過之後就難以忘懷,他在詩中多次稱讚和回味這首曲子,可惜後來曲譜失傳,我們現在再也聽不到了。你現在聽到的我視頻中的背景音樂,是《唐玄宗夢遊月宮》,它是作曲家陳東的作品,他製作了很多中國風的樂曲。
中秋節的習俗
古人在中秋節都有什麼樣的習俗呢?在八月十五這一天,古人大多會祭月和賞月,《帝京景物略》記載,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關於古人賞月的描述更多,詩詞歌賦中比比皆是。
吃的方面,首先是吃月餅,《熙朝樂事》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 取團圓之義。」大意是,八月十五這一天叫做中秋,老百姓們互相餽贈月餅,有團圓的含義。
《酌中志略》記載,「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合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描述的是八月初一開始就有人賣月餅了,到了十五這一天,家家都供月餅瓜果,等祭祀焚香結束後就開始宴席,晚上才散。如果剩下了月餅,可以保存到年末再全家一起分吃,叫做團圓餅。
我懷疑月餅放了三個多月之後會不會硬得跟塊石頭一樣,說不定北京的月餅都這麼硬就是從這兒來的。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把中秋視為團圓的節日。《帝京景物略》記載,「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也。」說的是妻子如果回娘家,當天也一定要返回丈夫家過節,因為這是團圓節。
《酌中志略》記載,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家家都供月餅瓜果,等祭祀焚香結束後就開始宴席,晚上才散。如果剩下了月餅,可以保存到年末再全家一起分吃,叫做團圓餅。(fotolia)
除了月餅,各類水果也都很豐富,螃蟹也開始肥了。宋代的《東京夢華錄》和明代的《酌中志略》都有很詳細的描述。《酌中志略》記載,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西苑蹗藕。始造新酒,蟹始肥。《東京夢華錄》記載,是時,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棗、栗、孛萄、弄色、棖橘,皆新上市。
八月桂花盛開,人們還會賞桂,釀造桂花酒。《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綵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斾。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就是中秋節前,店家都會開始賣新酒,重新布置門面,大家都會搶著喝,到了中午,每家的酒就都賣光了。
中秋節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習俗是觀潮,中秋節前後是觀潮的最佳時間。歷代詩人包括李白、孟浩然、劉禹錫、白居易、范仲淹、陸游、辛棄疾、蘇軾等等都寫下過關於錢塘江潮水的詩句。
我小的時候,對於中秋節最大的期盼就是吃月餅,就好像元宵節想吃元宵、端午節想吃粽子一樣。我翻閱了很多古籍之後發現,這些節日不僅包含著古人對天地神明的敬仰,古人過節的方式也比現代的花樣要多多了。
在我們今天提到的關於中秋節的知識點中,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呢?歡迎你在留言區來告訴我,最後祝大家中秋節快樂,月圓人團圓。


菁寮黃家古厝-巴洛克建築「菁寮荔園」黃宅就位於後壁鄉墨林村,建於1928年-菁寮黃宅是民國十七年黃爐和黃水順〔首屆庄長〕兄弟二人所合建-山形牆上注意看有幾排字,上面是黃氏堂號「紫雲荔園衍派」,下面的「AD1928」為西年的建築時間,「JD2588」是日皇年代,而「Shinj Yun Kow.」則是黃氏店號「黃振順」之意-背面則標著「江夏」堂號/後壁黃家祖籍福建泉州,在黃合興那一代仍住於菁寮(今臺南後壁區墨林里一帶)務農為生,而後黃合興的四個兒子黃謀、黃冬、黃振隆、黃振德一同搬到後壁寮並經營「黃振興合資會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