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偉恩
國慶大典場內盡是戴著草帽的政府高官,聯手演著眾人皆知的假和解;場外則群聚著「公民」,汗如雨下地坐在滾燙發熱的柏油路上,訴求著修法與還權於民。規模雖不如從前,但仍引發注目,因為這是台灣民眾反擊政府暴政、唾棄政黨分贓政治的再次嘗試。只是,參與人數不到兩個月前的四分之一,不禁令人質疑,公民行動的能量還能維持多久。
洪仲丘事件激起民眾對軍中人權與程序正義的追求,訴求清楚、目標明確。然一時的激情與憤怒只是種浪漫,當「公民一九八五行動聯盟」正要轉型關切「服貿協議」、「公投門檻」、「罷免機制」等具政治性質的議題時,人數與討論就大為銳減,這一部分原因在於上述訴求過於政治,民眾甚為反感或冷感;另一部分是因為議題太多,媒體無法聚焦、大眾無法吸收,於是沒了感動,更遑論行動。
公 民行動面臨最大的困境在於,只有議題訴求沒有政治願景,難以成為持續性的政治力量。群眾力量固然爆發力十足,但一個僅標榜公民行動,拒絕政治人物、不組成 政黨,甚至未登記為社團法人的組織,在其階段性任務達成後,還能拿什麼議題號召公民?此外,在其訴求議題要進入政治決策時,聯盟本身又有什麼基礎繼續扮演 監督角色?最後,只有訴求沒有政治願景的公民行動充其量只是曇花一現,雖吸引對現狀不滿者齊聚,但只是一日行動與宣言,無益改善任何結構性的政治問題。
就 在公民行動依然火熱之際,也不禁訴說著一個事實,就是當今政府與政黨無法有效反應、回應民眾的訴求。公民行動聯盟若不成為正式的政治組織 (political organization),就等同於持續將政治場域讓位給上述政黨,難以實踐其所追求的價值理念。或許在這過程中會面臨各種衝突與出走,但僅停留議題訴 求階段而不「組織化」,其能量遲早會消耗殆盡。不當懼怕參與政治,否則就會驗證柏拉圖那句名言:「良善的人若對政治冷漠,就要給比自己差的人管治,做為懲 罰」。
(作者為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碩士,現任中山大學海政中心研究助理)
----------------------------------------------------------------------
【北社評論】來台督導賣台業務
◎ 林雍昇
陳德銘二十六日率團來台訪問八天,其中耐人尋味之處頗多,首先,陳德銘四月即已接任涉台新職,為什麼偏偏挑在這個時刻到台灣?為什麼會晤對象集中於國民黨內的「反馬陣營」人物?又為什麼指定要參訪桃園航空城及台北港兩處?
甫 暫告一段落的「九月政爭」大戲,眾所皆知,馬英九之所以逼退王金平院長,主要在於兩岸服貿協議等備受社會爭議的重大政策,受制於國會反對而遲遲無法推動, 影響所及,包括後續的貨品貿易協議、和平協議等兩岸議程都可能徒增變數,因而兵行險著,以未經調查的關說案,透過干預司法、政黨內鬥,拔掉國會議長來殺雞 儆猴,試圖一舉收編立法權。
只是萬萬沒想到,因為自己極度拙劣的鬥爭伎倆,「九月政爭」的下場落幕,乃是馬英九灰頭土臉、全盤皆輸苦吞敗 果。北京大失所望之餘,唯恐壞了以商圍政的統一大業,只好派出自己的人馬赴台穩住場面,並進一步親自監軍完成服貿、貨貿、自由經濟示範區等對台經濟收編的 階段性任務。
通盤了解陳德銘訪台的背後真相後,前面的那些疑問就自然而解。
首先,接掌中國海協會長後遲遲半年才來台「了解業 務」,實是因為無能的馬英九辦事砸鍋,只得親自收拾殘局,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共主身分,來台明著是對「反馬陣營」摸頭,暗則是下令警告,必須為中南海的利益 與馬英九合作,別再因反馬而誤大局。簡言之,就是要求「媚中權貴」儘速完成通過兩岸服務、貨品貿易協議之任務,另外,也是趁著中共三中全會剛結束,來台宣 示會中通過的第二十五條《決定》─「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旨意,並到桃園航空城及台北港親自「巡視」工作進度。
中國政府之所以膽敢如此明目張膽地「指導」台灣重大政務的推動,就是因為從馬英九政府以降的全體藍營政客,甘於為私利而犧牲國家利益,淪為中國的御用忠僕之故,台灣人如果不提高警覺並大聲說「不」的話,台灣前途必被此等賣國求榮之徒葬送殆盡。
(作者為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