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世昌

美國國會兩黨正為債限觸頂的財政困局,鬧得不可開交,甚至關閉部分政府部門在所不惜。然而同樣債台高築的台灣政府,又能好到哪裡去?

九月初《天下雜誌》有一篇文章國庫空,2016恐成乞丐總統,報導過去十年台灣每年平均新增債務一八五三億,照這個速度推估下去,二○一六的預算就會編不出來。換句話說,我國政府的財政狀況,已經走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財政懸崖邊緣!

事實上,連勝文就說過「任何人選上都不過是丐幫幫主」, 可見國民黨並不是不知道國家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何況輿論對於民進黨執政八年中央政府舉債增加一.四兆,國民黨馬政府第一任四年就增加了一.三兆元債務, 也多次批評。然而令筆者困惑的是,為什麼馬政府寧可變賣土地與股票(說好聽是活化國產與公營事業釋股),靠賣祖產過日子,就是不肯改革獨厚富人與財團的不 公稅制?讓實質薪資所得倒退十六年的上班族稅負一點也不能減?以剝削中產階級和勞工,來彌補替財團減稅所擴大了的赤字,以致日益惡化台灣社會的階級對立與貧富差距,難道這不是典型的「劫貧濟富」嗎?

一個政府如果不想也不敢得罪有錢人或財團,卻眼睜睜地看著那些經濟狀況差及低收入戶的弱勢小民日子過不下去,而時時把「符合社會公平正義」掛在嘴邊的馬總統似乎並不在意,也毫無對策,試問我們還要這種膽小怕事的無能政府做什麼?

(作者為軟體工程師,宜蘭縣民)

-----------------------------------------------------

◎ 陳建印

面對我國今年一至七月實質平均薪資倒退十六年的窘況,行政官員宣稱,若加計法定工時降低以及勞退新制提撥率兩項因素,其實相當於加薪十六.五%。然而,此說法顯然與受薪家庭的感受有所差距,亦顯示政府部門仍未找到解決當前社會問題的突破點。

首先,根據勞委會一○二年國際勞動統計, 台灣的法定工時雖然由每週四十八小時縮減為雙週八十四小時,但減幅小於日本、韓國。而台灣的每年工時雖然有縮減趨勢,但依舊高於歐美各國,減幅同樣也小於 日本、韓國。此外,台灣非農業員工的名目月薪遠不如香港、韓國、新加坡以及日本等鄰近國家,此種工時長、薪資低的現象,還使台灣榮登全球人力展望最佳國家 之列,原因在於低薪可造就企業額外獲利,且企業以同樣支出在台灣能僱用較多員工。此種競爭力的另類表現,讓人感慨。

至於勞退提撥率由二%提 升到六%,等於加薪四%的說法,亦過於草率。因為企業支出增加,對應的就是獲利減少,在勞動生產力不變的情況下,假設企業會因為成本增加而營運困難,那 麼,將員工薪資等比例的削減,就是企業維持營運的唯一方法。此外,若要減少原有員工薪資,通常都會引發工會強烈反彈,因此,壓低新進人員薪資,是公司轉嫁 勞退新制成本給員工的最好方式,這或許正是近年新進人員起薪大不如前的原因。

實際上,國內的經濟學者就曾以台灣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勞退新制施行後才取得現職工作的勞工,薪資顯著減少,且減少的幅度約為勞工薪資的五.九二%,可見,雇主幾乎將提撥成本全數轉嫁到勞工身上,換言之,加薪四%的說法,並不存在。

台灣近年經濟表現不佳,受薪階級生活困難是不爭的事實,政府部門應該針對這些社會問題的核心,提出有效的因應策略,切莫忘記,經濟成長是讓人民福祉提升的手段,而非目標,無法提升人民福祉的經濟成長與數據,並不能使人民有感。

(作者為經濟學博士,新北市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