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菁英媽媽想上班?先看社會支不支持 | 周于萱 / 獨評讀好書 | 獨立評論
【投書】菁英媽媽想上班?先看社會支不支持 | 周于萱 / 獨評讀好書 | 獨立評論
行政院:中高齡女性勞動參與率逾52% 創10年新高
2022/01/22 20:59
行政院:中高齡女性勞動參與率逾52% 創10年新高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FSEnK7
台灣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逐漸提高。(資料照,澎湖就業服務中心提供)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行政院今天發布「2022年性別圖像」顯示,2020年的45至64歲中高齡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達52.3%,創10年新高,女性立委占比今年達到42.5%、創歷史新高、亞洲第一。
行政院性別平等處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2022年性別圖像顯示,台灣性平發展大部分面向皆提升,其中性別不平等指數(Gender Inequality Index, GII)部分,2020年數值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預計今年第2季末發布;至於台灣2019年數值為0.045,表現居全球第6名、亞洲第1名。
有關中高齡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部分,圖像顯示,2020年的45至64歲中高齡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達52.3%、創10年新高;性平處表示,顯見台灣在積極協助女性二度就業,提升中高齡職場技能並穩定就業,重塑中高齡勞動價值的努力已有成效。
不過,台灣整體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部分,主要高峰仍在25歲至29歲,隨後逐步下降,50歲後低於美國、日本、韓國等主要國家。
在權力、決策與影響力面向,性平處表示,2020年台灣女性立法委員比率為41.6%,今年1月第10屆立法委員台中市第2選舉區缺額補選後,女性立委占比升至42.5%,創歷史新高,亞洲第一;另外,2020年考試委員及法官占比均較2019年提升,並突破5成。
在就業、經濟與福利面向,性平處說,2020年台灣兩性薪資差距為14.8%,較2019年減少0.1個百分點,低於美、日、韓等國;2020年台灣15歲以上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為51.4%、與2019年持平,其中身心障礙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為14.7%。
不過,性平處說,女性進入職場後,亦有職業性別隔離情形,例如在建築領域,領有建築師證書申請開業登記者,女性僅占8.46%;因此,仍需持續消除基於男女任務定型所產生的偏見
行政院:中高齡女性勞動參與率逾52% 創10年新高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FSEnK7
主計總處大幅上修今年GDP至2.54% 預測明年為3.83% - 新聞 - 財經知識庫 - MoneyDJ理財網
亞洲國家,請注意「女性經濟學」|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數位專輯 【六大情境】你和你爸媽一定會遇到的長照未來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4月底發表一份報告,呼籲亞洲國家應大力經營「女性經濟學」,因為讓更多女性就業,可大幅促進經濟成長。
以中國為例,中國女性對GDP貢獻率達41%,是亞太國家當中最高,怪不得毛澤東曾經說過,「婦女能頂半邊天。」
過去幾年,很多亞太國家的女性勞動狀況已大有進步。以日本為例,女性勞動參與率從2012年後開始快速上升,過去5年內上升了6個百分點,去年達到69.4%,超過美國與法國。在菲律賓,專業或技術工作職缺的男女員工比例,是1比1.42。全球白手起家的147位女性億萬富豪當中,有114位來自中國(美國只有14位)。
中國如果能增加女性就業,且工作時數和生產力都趕上領先國家的話,就有機會在2025年讓GDP多出13%,也就是2.6兆美元,相當於一個法國的GDP。
如果印度也能同樣趕上,進步將更加明顯,GDP將有18%的成長。因為印度的進步空間比中國更大,要達到此目標,女性勞參率要從現在的27%大幅提高到37%。
但女性就業並不一定等同於經濟成長。在印度,隨著家庭愈來愈富裕,曾在田裡辛苦工作的婦女,現在則選擇留在學校,或是靠經濟情況改善的男性親屬生活。緬甸與尼泊爾是亞洲最窮的國家,但女性勞參率卻最高,是因為多數女性不得不務農以維持生計。
然而,女性對GDP的貢獻其實常被低估。根據OECD資料,在中國,73%的無薪酬工作(包括育兒、採買與家務等)都落在女性肩上,在其他亞洲國家的比率更高,例如韓國(83%)、日本(84%)與印度(85%)。
如果這些女性的無薪酬勞動時數能減少,有薪勞動能增加,會有什麼改變?有幾種可能性:可能沒人做、可能變成男性來做(有時候這兩者的意思是相同的)。有些工作可能可以外包給專業的清潔工、廚子與保母,也許可以成為麥肯錫心目中增加GDP的來源。
不過,如果女人真的能撐起半邊天,或許也應該讓更多女人所付出的勞動,得到相應的報酬。(劉光瑩譯)
林建成:買不起房、養不起小孩,「公共化」就是萬靈丹?
By 作者: 林建成, opinion.cw.com.tw查看原始檔
統計數字其實是個很有趣的東西,觀點、立場不同,解讀出來的結果往往南轅北轍。因此,單純透過數字來推動政策,也可能不自覺地陷入主觀上的迷思。特別是在做跨國比較的時候,面對彼此不同的文化、經濟條件等各種因素,如何進行歸因與分析,實有相當大的風險。
舉例來說,之前「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曾召開記者會指稱:台灣女性就業、生育率在33國中敬陪末座。從托育聯盟所提供的圖表中可以發現,台灣女性的勞動力參與率不僅遠低於歐美國家,甚至還與日本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詳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源: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台灣女性勞參率「敬陪末座」?
這則新聞引起PTT上網友的熱烈討論,有網友回應表示:「日本托育政策比台灣好很多吧,同事去日本就不想回來了」。還有網友特地去找了世界銀行的統計後發現,台灣女性的勞參率不僅沒有墊底,甚至還高於日本、南韓、印度等亞洲國家,而且以男、女性在國際間的排名來看,我國女性勞參率的表現反而優於男性。但為何世界銀行的資料與托育聯盟所引用的OECD數據之間會有如此大的落差?
當進一步檢視OECD的資料可以發現,2016年時日本15~64歲女性的勞參率高達68.1%,將近70%,純就數字來看,確實遠高於勞動部所提供的50.8%台灣女性勞參率。然而,勞動部的50.8%是針對15歲以上的所有女性,而托育聯盟所引用的OECD資料則是統計15~64歲的女性,托育聯盟拿兩組不同年齡範圍的統計數字來做比較,當然會拉大我們與日本之間的差距。
倘若改以15歲以上的所有女性來進行查詢,則OECD的資料顯示日本2016年女性的勞參率其實只有50.4%,不僅略低於台灣的50.8%,也比OECD國家平均的51.9%還低。事實上,台灣的女性勞參率並未如托育聯盟所說的「敬陪末座」,至少還領先鄰近的日本,而且近10年來的表現皆優於日本。主要國家的女性勞參率比較,可參考勞動部的統計。
▍所以,都是公托不足惹的禍?
儘管托育聯盟是拿不同年齡範圍的統計數字來做比較,但台灣的生育率、女性勞參率相對於歐美國家較為偏低卻也是事實。問題是,該如何解決聯盟所謂的「雙低困境」?
在托育聯盟的新聞稿中明確的指出「雙薪」,以及「公共托育的品質和普及」是重要的解決之道。理由是聯盟認為:「台灣的年輕媽媽們到了30歲就開始面臨就業或育兒的二選一大抉擇,許多人在此時紛紛退出職場」,因此,普及化的公托就能讓年輕媽媽免於就業、育兒二擇一的困境,且不用擔心育兒問題就能提高生育率與就業率,而女性的勞參率提高後,雙薪更是「解決低薪最有效的手段」。
上述看似正向循環的推論與假設,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試圖透過公托的普及來合理化不正常的低薪現況。再者,如果過高的房價與低薪問題一直未獲解決,「雙低薪」要如何提高年輕世代的生育意願?此外,兩性在職場上的薪資福利差異,以及對女性的就業歧視都依然存在,光靠公托要如何提升女性的勞參率?這些都不是訴求托育公共化就能解決的結構性問題。
與其要求各縣市政府盲目的投入龐大資源,還不如將現行幼教免學費政策向下延伸,以及減輕年輕世代托育需求的經濟負擔,並且積極營造友善的女性就業環境,或許更能發揮成效。
▍公托真的可以提高生育率和女性勞動率嗎?
過去已有學者研究發現女性就業與生育的高峰期約落在25~35歲之間,而對照勞動部所提供的2016年依年齡組別區分的女性勞參率比較也可以發現,25~29歲與30~34歲女性的勞參率不僅是各年齡組別中最高的,且相較於其他國家的相同年齡組亦大幅領先美國、英國、丹麥等歐美國家。雖然勞參率從35~39歲之後略微下滑,但即使在40~44歲組別仍舊領先韓國、香港、日本等亞洲國家。
事實上,我國女性勞參率與歐美國家明顯拉大差距的年齡組別是在35~39歲,特別是在45~49歲組別之後就一路下滑。因此,提升女性勞參率的重點應該是在鼓勵中、高齡婦女就業,而非只是公托的普及化。除非政府想要政策性的鼓勵高齡產婦,否則這個年齡層的婦女其小孩大都已就讀國小、國中,甚至是大學,早已脫離需要托嬰或是上幼兒園的年紀,不知推動公托普及對促進中、高齡婦女就業的意義何在?
此外,從統計數字上也完全看不出公托的推動與生育率間有任何的關連性。比較105學年度各縣市的公立幼兒園數、公立幼生數,以及105年的生育率,很明顯的,以六都而言,桃園市的生育率表現最好,但桃園市的公立幼兒園數及公立幼生數卻是六都中最少的。即便是以公立幼生人數佔全體幼生人數的比例來看,桃園市公立幼生數的佔比也遠低於雙北市。另以台灣省來看,生育率前幾名依序為彰化縣、新竹縣等,但這兩個縣市的公立幼生數佔比也大多低於其他縣市。或許公托確實有助於提高生育率,但是否因公托不足而導致我國女性勞參率與生育率「雙低」,則需要更多的佐證。
資料來源:內政部
資料來源:教育部
不過很巧合的是,近年來桃園市、彰化縣皆發放3萬元的生育補助,再加上每個月的育兒津貼,對於該縣市生育率的提升反而更為顯著。
▍找到問題根源對症下藥,才是正確的解方
為保障所有經濟弱勢父母的托育需求及權益,政府提供托嬰協助、幼兒園服務確實有其必要。尤其是私人不願意進入提供服務的偏遠地區,政府更是責無旁貸。然而,是否有必要全面走向「公共化」?甚至為了提高公托的覆蓋率,而不惜透過特別預算以舉債的方式來推動,且在缺乏償債計畫的情形下,形同增加後代子孫的負擔。試問,這是大人希望給孩子們的未來嗎?況且,中央與地方政府目前仍負債累累,而我國的「賦稅負擔率」也遠低於北歐國家,要如何「不加稅」就能達成類似北歐「平價、優質、可近性」的公共托育服務?
過去為了解決高房價問題,最常聽到的政見就是政府出錢蓋「社會住宅」。現在為了提高女性勞參率、挽救生育率,則是要求政府提供普及式的公共托育服務。彷彿只要政府「取代」市場,就能實現居住正義、解決托育聯盟所謂的「雙低」問題。但是「取代」談何容易,如果無法對症下藥,既存的問題反而容易被「公共化」的口號所掩蓋。或許政府興建社會住宅真能滿足少部分人的居住需求,然而「房價所得比」過高、投資炒作房地產等問題並不會因比例過低的社會住宅而消失,大多數的年輕人在「公共化」的過程中仍舊買不起房子,但這些人的居住權益卻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
同樣的,為了「公共化」而推動公托普及,甚至是為了「公共化」而反對托育費用補助,或是免學費政策向下延伸,在公托佔比仍然普遍不足的情形下,其結果就有如任由那些沒被公托覆蓋的父母獨自承擔高昂的托育費用及托育風險。況且,所謂的「托育、長照、女性就業」三合一政策,不論是其中的托育或長照,所有照顧政策的最終目的都只是為了促進女性就業。換句話說,托育公共化考量的恐怕不是幼童的最大利益,而是如何提升女性的勞參率。因此,在強調「公共化」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的是,這是因應小孩需求的「公共化」,還是配合父母就業的「公共化」?
最後,如果是為了抑制高物價、減輕民眾的痛苦指數,難道政府也要透過普設公共平價超市或餐廳來解決問題?就算政府真有能力,應該也不會這樣做,但為何面對女性勞參率、生育率「雙低」,卻一定要藉由推動公托普及才是最有效的手段?再者,如果「公共化」的必要性是因私幼收費過高、品質沒保障,以及教保員的勞動條件太差,則政府反而更應該積極介入管理,制訂收費標準並確保照顧水準,以及落實勞動檢查才是,而非一味地追求公托佔比,放任私幼的問題持續存在。公共托育或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但不該是「唯一」,考量政府的財政能力,「公共化」不一定是我們目前最好的選擇。
(作者為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
------------------------------------
調查:台灣女性受高等教育亞洲第二 勞動參與率卻居第十
-
Facebook臉書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18日與北一女學生視訊面對面,許多產業界的女性代表人物,也一同參與這場演說,包括天下雜誌群創辦人暨董事長殷允芃、台北101董事長宋文琪、以及特力集團執行長童至祥等。(圖/readmoo電子書店提供)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根據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公布的最新「亞洲女性權力與經濟成長報告」指出,經濟成長率與女性勞動參與率息息相關,女性受教育比例更是影響勞動參與率的重要因素 之一,不過,報告中卻顯示,台灣女性受高等教育比例84.43%居亞洲第二,僅次於韓國(103.11%),勞動參與率卻仍只排名第10。
萬事達卡亞洲女性權力與經濟成長報告,藉由分析亞太區女性勞參率,檢視女性對經濟成長所帶來的貢獻,進一步瞭解教育對提升勞動生產力所帶來的影響。參與調 查的17個亞太地區國家包括台灣、泰國、中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越南、香港、印尼、新加坡、印度、菲律賓、孟加拉、緬甸、柬埔寨、斯里蘭卡及巴基斯 坦。
根據萬事達卡報告顯示,超過8成的台灣女性接受過高等教育(84.43%),位居亞洲17個國家第二,僅次於韓國(103.11%);接受中等教育的台灣女性更是將近百分之百(98.96%),僅次於斯里蘭卡(102.35%)與日本(102.2%),位居亞洲第3。
儘管如此,台灣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卻僅約50.2%,低於大陸(67.5%)與香港(51.0%),在17個亞洲國家中排名第10。除了台灣之外,此現象也反應在其他亞洲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像是日本、香港、韓國與新加坡。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台灣區總經理楊雅婷表示,很高興看到台灣女性在中等與高等教育人數年年持續提升,然而受教育女性的勞動力卻沒有直接反應在勞動市場中。此等情況可能由幾項因素所造成,譬如缺乏孩童與老年人口照護機制,導致女性無法進入工作職場,或因傳統文化態度所導致。
---------------------------------------------------------
至於其他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女性勞動參與率表現不凡,平均約有55%,包括大陸(67.5%)、泰國(63.8%)、印尼(51.3%)、菲律賓 (49.9%)、馬來西亞(43.8%)。另外,新興東南亞國家的女性,包含柬埔寨(79.2%)、緬甸(75%)與越南(73.4%),由於接受中等教 育的比例逐漸提升(31.4%提升至61.1%),對未來女性勞動力也有所助益。
反觀南亞地區,除孟加拉(57.4%)外,斯里蘭卡(34.9%)、印度(28.9%)、巴基斯坦(23%)女性平均勞動參與率皆低於40%,為亞洲最低 的地區。因此,除了教育之外,不同的社會文化因素、傳統信仰、政府政策等,都會影響女性勞動參與率的比例及各地經濟發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