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子孫賣老宅 「周益記」自行申請變古蹟
記者王駿杰、張裕珍/新竹報導
2021年4月25日 週日 擔心子孫賣老宅 「周益記」自行申請變古蹟 https://bit.ly/3vkwt78
位於新竹北門街的老宅周益記,已有百年歷史。記者王駿杰/攝影
文資保存與開發利益拉扯不清,未必都是負面消息。新竹市北門街市定古蹟「周益記」,最近由周家後代自掏腰包展開修復,二年後對外開放,完全沒用到公部門預算。
周益記是新竹市浦西派武功周家第四代子孫周敏益故宅,興建年代雖無文獻記載,但自神明廳立柱「庚辰年七月」(一八八○年)落款推測歷史逾百年。周家人二○一一年提出希望將周益記指定為市定古蹟,經文資審議委員會審查通過,周家自費修復並負擔維護,成竹市首例。
竹市文化局指出,周家後代在老宅生活多年,有濃厚情感。十年前原擬出售給建商蓋大樓,家族後來決定留下一家人重要的生活記憶,但擔心後代子孫賣掉老宅,才自行申請為市定古蹟。
另位於護城河畔的新竹市定古蹟新竹州圖書館歷史達九十五年,早年是多功能文化中心,一九八四年由新光人壽取得州圖產權,卻長年失修、大門深鎖,閒置時間卅六年。六年前市府與新光人壽討論古蹟活化,爭取到文化部預算展開調研、修復,去年重新開幕,成竹市私有古蹟活化案例之一。
擔心子孫賣老宅 「周益記」自行申請變古蹟 https://bit.ly/3vkwt78
https://goo.gl/maps/VqHyHYk9r3QsWgSm8
https://goo.gl/maps/VqHyHYk9r3QsWgSm8
〔記者陳維仁/竹市報導〕見證新竹繁華史的北門大街百年大宅「周益記」,日昨獲新竹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興建超過一百三十年的「周益記」,外觀有顯著的拱形門窗,內部空間裝修中西混合,特別的是,它是所有權人主動向市府提報指定為古蹟。
市長許明財表示,「周益記」是由所有權人周先生主動提報指定為古蹟,相較於一般民眾對於私有財產被指定古蹟的抗拒心理,周先生保存維護文化資產的熱忱,令人感佩。
被視為北門街重要建物地標的「周益記」,是竹塹城望族周敏益的故宅,實際興建年代並無文獻史料記載,現存最久遠的年代證據為神明廳立柱「庚辰年七月」(西元1880年)的落款。
周益記為傳統的街屋建築形式(俗稱「手巾寮」),大厝的外觀不僅有顯著的拱形門窗,在藝術裝飾上更使用了大正年間蔚為流行的巴洛克式風格設計,在立面上飾以華麗的洗石子或泥塑圖樣。
新竹市北門大街繁榮於清代,是當時的官道以及通往竹塹港的重要商業街道,周益記大厝的佇立,為輝映北門大街興盛歷史與文化的最佳具體印證。
竹市首例!市定古蹟周益記老宅 後人自行營運管理修繕古蹟
新竹市北門街上的周益記是竹市自行申請為古蹟又自力修復且未來自營運的首例古蹟。(記者洪美秀攝)
獨家》竹市首例!市定古蹟周益記老宅 後人自行營運管理修繕古蹟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Q6Qb7k
2021/04/08 15:30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新竹市首例!位在北門街的市定古蹟周益記,除是周家人自行申請指定為市定古蹟的罕見例子,經10年規畫與討論,也在日前自掏腰包舉行古蹟修復工程典禮,預計2年後重新對外開放,且會自行營運維護,為竹市文化資產自訂、自修、自營運的首例。
新竹市文化局表示,周家人對「周益記」文化資產古蹟的保存與用心令人佩服,此案是周家人在2011年提出希望將老宅「周益記」指定為市定古蹟,經文資審議委員會審查後認定確具文資保存價值而指定為市定古蹟,如今又自掏腰包自力修復古蹟,未用到公部門預算,實屬不易,未來還會自行營運維護更屬罕見,可說是新竹市首例。
將周益記自行申請為市定古蹟的周友達說,他曾在此老宅生活過10幾年,有很深很濃的情感,更是父執輩的重要記憶,他認為房子就是歷史保存最好的證明,也是凝聚後代子孫重要的建築,10年前原本父親打算與幾位叔叔將老宅出售給建商蓋大樓,但他認為這是父執輩重要的生活記憶,於是說服父親,保留住老宅,更擔心往後子孫可能賣掉老宅,於是有自行申請為市定古蹟的想法。
幾年過後,他與修復團隊對老宅修復工程的每個工序與細節進行討論,終在今年4月初啟動周益記市定古蹟的修復工程,期許2年後修復完成重現其風華。
周友達強調,雖然接下來會圍上圍籬進行修復工程,但周益記文化遺產永續發展協會仍會陸續舉辦古蹟修復相關的教育推廣活動,今年7月就會舉辦古蹟修復動畫營,邀請工匠師來跟孩子們解說及溝通,期許讓孩子們也有機會參與及認識古蹟的修復過程,並一起期待完成修復、重啟大門的一天。
文化局表示,周益記是竹市浦西派武功周家第四代子孫周敏益的故宅,是周氏在1923年向新竹望族李家(周敏益母親李氏桔娘家)所購入,實際興建年代並無文獻史料記載,現存最久遠的年代證據為神明廳立柱「庚辰年7月」(1880年)落款,應有100年以上的歷史。
周益記建築為傳統的街屋建築形式、俗稱「手巾寮」,鄰街外觀面闊為五間寬的拱門造型,實際上內部為三間店面寬形式,是北門大街中面闊最廣的街屋式建築。
如此立面呈現與周邊常見的單開間狹長傳統街屋形式相異。而大厝的外觀有顯著的拱形門窗,在藝術裝飾上有日本大正年間流行的西方建築風格,在立面上飾以華麗的洗石子或泥塑圖樣,而立面山頭高低起伏的輪廓,相當獨特。
周友達說,周益記古蹟難以單一建築形式認定,有閩式建築,也有日式風格,更有南洋的彩色磁磚及西式風格,是一代傳承一代而成的,其中2樓的神明廳兩側還有罕見六角窗採光罩,期許未來修復完成後重現風華,能為北門街舊商圈注入一股文化歷史感。
新竹市北門街上的周益記是竹市自行申請為古蹟又自力修復且未來自營運的首例古蹟。(記者洪美秀攝)
獨家》竹市首例!市定古蹟周益記老宅 後人自行營運管理修繕古蹟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Q6Qb7k
以古蹟瓦片的再生共創 竹市周益記宅推藝術展
2022-04-18 13:20 聯合報 / 記者
以古蹟瓦片的再生共創 竹市周益記宅推藝術展 | 桃竹苗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7kGtas
該藝術創作展的創作核心素材為周益記宅修復前卸下的大量老瓦片,推出《夠重才不會被風吹走》公共藝術創作展,讓民眾走過、路過,別忘了停下腳步欣賞。圖/周益記協會提供
已有百年歷史的新竹市北門街市定古蹟周益記宅,由周家後代自掏腰包圍起鐵皮圍籬和防塵網展開修復,古蹟所屬的文化協會特別發起「古蹟修復工程圍籬公共藝術創作計畫」,以古蹟瓦片的再生共創推出《夠重才不會被風吹走》公共藝術創作展,讓民眾走過、路過,別忘了停下腳步欣賞。
周益記宅是竹市民間文化遺產保存的典範案例,該棟民宅於2013年由屋主周友達自行提出申請,成功指定為市定古蹟,前後總共歷經了10年的奔走與細心籌備才正式展開修復,圍起了鋼架、鐵皮圍籬和防塵網,民眾也暫時沒有機會見到這棟「白樓仔厝」的美麗面容。
社團法人台灣周益記文化遺產永續發展協會認為,修復工程圍籬就像是防疫期間的口罩和社交距離,雖然提供了修復期間的隔絕與公共安全,但也像是一個冰冷的屏障般,阻擋了外界對古蹟修復的好奇心。
因此,社團法人台灣周益記文化遺產永續發展協會(簡稱周益記協會)與台灣應用材料公司(簡稱台灣應材)攜手合作,發起古蹟修復工程圍籬公共藝術創作計畫,邀請藝術家郭奕臣與吳季禎,分別以裝置藝術與文字書寫為創作主題,再以古蹟與新竹風共存為出發點,推出《夠重才不會被風吹走》公共藝術創作展。
協會指出,該藝術創作展的創作核心素材為周益記宅修復前卸下的大量老瓦片,這些遮風擋雨近百年的瓦片化作了音樂盒上柔軟的音符,透過紙卷的孔洞轉動,讓瓦片在靜默一個世紀後首次發出記憶的聲響。
這次再生共創成果將在竹市北門街持續累積、更新,展期並自即日起至2023年9月底,在古蹟修復完工之後也將移入古蹟內作為永久的記憶典藏,讓舊的回憶和嶄新的未來相生共存,民眾與遊客路過北門街時,可停下腳步欣賞這個位於古蹟修復工地前的櫥窗藝術裝置創作。
該藝術創作展的創作核心素材為周益記宅修復前卸下的大量老瓦片,推出《夠重才不會被風吹走》公共藝術創作展,讓民眾走過、路過,別忘了停下腳步欣賞。圖/周益記協會提供
以古蹟瓦片的再生共創 竹市周益記宅推藝術展 | 桃竹苗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7kGta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