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擂茶之母--紀念張毛妹女士/客家文化隨處可見,無論是建築風格、美學美食皆獨具一格/客家人諺語:「一日擂茶三碗可保終日不疲倦;一天三碗擂茶可保活到九十八」/北埔璞鈺擂茶+屏東市永光里林仔內中國廣東省揭西縣河婆鎮的「河婆客」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7XR66M


古蹟導覽亂象 北埔解說員痛心
2017年10月06日 04:10 中國時報/邱立雅/竹縣報導
北埔老街人氣夯,在地的古蹟廟宇飽含歷史與故事,2000年時地方培育了大批導覽解說員,希望導覽員可以把北埔的歷史傳遞給大眾,但不少旅遊業者為了節省成本,並不聘用在地解說,而是由自己的導遊進行講解,有時還講解錯誤,看在在地導覽員眼裡,著實痛心。
慈天宮管委會總幹事姜瑞金表示,2000年時,北埔訓練了一批在地導覽解說員,平均1人1年有好幾百場解說可導覽,他個人1天就可接2到3場解說,但逐漸敵不過外來遊覽車自帶的導遊,導覽員收入銳減,大部分導覽員紛紛轉職,目前剩不過10幾個人,姜瑞金說,自己現在1年能接個幾團導覽就很不錯了。
「觀音廟竟變媽祖廟!」姜瑞金指出,看到有些非本地導遊隨意的解說,讓他氣憤又痛心,例如慈天宮主要供奉觀音廟,但外來的導遊竟可張冠李戴成媽祖廟。宮廟使用的石板是過去用牛隻從北埔冷泉拉上來搭建的,但有導遊竟說是大陸來的壓艙石。對遊客來說,也會質疑解說內容「怎麼不一樣?」
另外,北埔號稱竹縣古蹟最多,但實際上開放的卻很少,且多是私人持有,姜瑞金表示,過去曾有老宅開放客廳供遊客參觀,但遊客不懂得尊重,不只打擾居住在內的居民,甚至把骨董神桌整張偷走,讓主人不得不關閉、不再開放。
(中國時報)


107  

〔本報訊〕「走!去北埔擂茶趣!」北部人假日休閒活動,很多人擠進北埔老街,三五好友作伙擂茶。「農業好伴手.旅遊袋著走」─茶體驗之旅,由道地的北埔人會娓娓道來,專屬於北埔擂茶典故,也只有北埔擂茶是「呷甜甜」,還有很多茶鋪會遞上紅豆、玄米香及糖水。

北 埔農會總幹事莊烘岡指著擂茶陶缽裡,追憶起兒時擂茶是鹹的,是放上稀飯與蔬菜熬煮成泥食用,而今北埔擂茶則是在民國八十五年的膨風節上,由葉彭效女士親自 將擂茶放進綠茶做基茶,再倒入堅果類,像是花生、芝麻、南瓜子仁等,再慢慢「擂」成細末粉狀,倒入熱騰騰的開水,就是一碗「擂茶」

沒想到這改良式的擂茶,一舉打響知名度,北埔老街的茶鋪是一間接著一間開,而這「甘甜」北埔擂茶不僅讓客家人眼睛為之一亮,也讓中國客家人來此聞香。

北埔農會更乘勝追擊,推出「養生擂茶包」,添加五穀雜糧及綠茶粉,只要備熱水,隨時隨地都能啜一口濃淳又可口的擂茶。北埔客家人在外異鄉遊子更愛這一味,閉起眼睛喝一口還有懷鄉情,也是北埔農會推出隨手茶包中最熱銷的


2019北埔客家擂茶文化節
https://bit.ly/2Iwhi52
2019年10月07日
【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蔡聰挺】
  擂茶是一種茶食文化,將茶葉、芝麻、南瓜仔、花生仁等以擂缽及擂棒將它們一起擂成粉末,因為食材中有些含有油脂,所以擂細之後,會出油而成為一團,再以熱水沖泡開來,便是擂茶,再灑上一些米香,更加可口。但因為各店家的配方不同,所加入的食材除了所提到的基本款之外,還會加入五穀等,內容更加豐富,它不只是一種飲品,還可以充飢。大部份流行於客家庄。
  北埔鄉位於台線旁,早期是開墾的據點,留有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景點,而且以步行方式,便可參訪各重要景點,在有開放的情況下。2019北埔客家擂茶文化節活動,便是結合北埔老街附近的景點、北埔產業故事、北埔客家擂茶為主題而安排。北埔擂茶係1999年3月間於北埔老街廟埕內,以擂茶專賣店的型式開店營業,將原本深藏於家居中的一道餐飲,透過文化與創意包裝,逐漸發展成北埔地區獨特的茶飲文化,期間並經過不斷的改進,使更適合大眾口味,以及成為現今街上多家的品牌。
  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指導、新竹縣北埔鄉魅力商圏發展促進會主辦、新竹縣政府、新竹縣議會、北埔鄉公所、北埔鄉民代表會,以及各村辦公室、北埔慈天宮管理委員會、各學校、各社團等協辦的2019北埔客家擂茶文化節10月5-6日在慈天宮廣場及北埔老街舉辦,除客家擂茶親體驗之外,還有融入擂茶的客家米食、各式客家風味創意美食,如擂茶大福、擂茶菜包、擂茶蛋捲、擂茶餅、擂茶冰淇淋、擂茶牛軋糖、擂茶仙草凍、擂冰愛玉凍、擂茶餅乾等,參與民眾可以平價品嚐擂茶系列美食。
  第一天的活動有北埔八音團、北埔國中醒獅隊、南埔鹹菜桶打擊樂及擂茶舞、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銅管五重奏、北埔排舞協會等表演;第二天有客家街頭藝人劉小凱演奏、野山田鼓隊、北埔幸福歌唱班、真光室內管絃樂團等表演,同時都穿插有奬機智問答等,讓現場活動冷場,並讓參與者度過一個愉悅的週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