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鹿普善寺 牽田歌舞 平埔族祖靈祭
沙鹿普善寺 牽田歌舞 平埔族祖靈祭 - 中華日報新聞網 https://bit.ly/3kIwnSY
 ↑沙鹿平埔族拍瀑拉族祭祖活動,以搗年糕「嘟嘟」方式慶祝。 (記者陳金龍攝)
 ↑普善寺祭祖大典主供桌擺上生魚、生肉及飯糰等原住民祭品祭拜拍瀑拉先祖。(記者陳金龍攝)
 ↑普善寺後方有平埔族先祖墳塚,石碑寫著「遷善社同興公靈位」。           (記者陳金龍攝)
 ↑仍保有平埔族傳統祭典的普善寺。 (記者陳金龍攝)
穿著平埔族傳統服飾的婦女聚在一起,除了祭拜祖先外,還會唱歌跳舞慶祝
 台中市沙鹿區普善寺是全台仍保有平埔族傳統祭典的少數寺廟,每年農曆8月2日是沙鹿平埔族拍瀑拉族沙轆社過年祭祀的日子,該社後代子孫都會舉行祭祖活動,祭祖大典主供桌擺上生魚、生肉、豆乾及飯糰等原住民祭品祭拜先祖,祭拜儀式結束後,依文獻記載方式,由一群婦女穿著平埔族傳統服飾表演「牽田」的歌舞。
 普善寺是中部地區極為罕見的拍瀑拉(PAPORA)族祠堂;為樓房形式祠廟,1樓供俸遷善南北社祖先牌位,2樓供俸地藏王菩薩與玄天上帝,後方有平埔族先祖墳塚,寫著「遷善社同與公靈位」。這座祠廟為民國61年因台中港特定區都市計畫,將舊祠堂遷建於此,隱藏在狹小彎曲巷弄裡;由遷善南北社派下子孫定期祭祀。
 拍瀑拉族隸屬平埔族之一,原分布在大甲溪以南,大肚溪以北,大肚丘陵以西至海岸一帶,因參與大甲西社民變,被清廷平服,乾隆初年改名「遷善南北社」,意謂遷善改過。
 沙鹿平埔族拍瀑拉族所屬遷善南北社,每年農曆8月2日過年都會舉行祭祖,貢品有5份生豬肉、5條有鱗生魚、5片豆乾、15個飯糰與1瓶米酒,在祭品上捏一小撮的魚鱗、一小撮米飯及米酒,並唸祈福之語,向祖先祭拜。
 祭拜儀式完成後,穿著平埔族傳統服飾的婦女,就在寺前跳起「牽田」歌舞,表達昔日拍瀑拉族過年的歡樂氣氛,也為族人一起祈福。族人蔡錦釵說,每年到這個時候,族人都會聚在一起,除了祭拜祖先外,還會唱歌跳舞及做年糕方式慶祝。
 弘光科大副教授計文德表示,平埔族祖靈祭除「牽田」外,還有「走標」習俗,現已不復見,「牽田走標」原稱做「走躔」,是一種賽跑型的祖靈祭,讓部落健壯的男人做競走來祭拜祖先的活動。這種祭祀祖先的活動又稱為「番仔走田」、「走標」等名稱取得標旗的優勝者,可選取族中美女為妻,當天晚上眾人還會到優勝者家中吃慶功宴,一起喝酒、唱歌、跳舞直到深夜。
 計文德說,在漢族文化的影響下,「牽田走標」傳統已流失,取而代之的是演戲酬神的廟會形式,拍瀑拉族人也仿漢人成立祭祀公會,供奉祖先牌位,這些改變也說明了優勢文化的影響力。
 沙鹿區長陳小菲表示,許多平埔文化早已消失,沙鹿區公所希望藉由一區一特色計畫,透過這樣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活動,進而凝聚居民向心力,使沙鹿成為一個具文化特色的優質區域。沙鹿普善寺 牽田歌舞 平埔族祖靈祭 - 中華日報新聞網 https://bit.ly/3kIwnSY

20150302192207-big20150302192432-big20150302192533-big20150302192239-big20150302192401-big


600_104  

〔記者歐素美/沙鹿報導〕每年農曆八月二日是平埔族拍瀑拉族的新年,沙鹿區拍瀑拉族新年祭昨在普善寺舉行,族人以傳統「牽田」歡慶,並以生魚、豬肉、豆干及飯糰等祭拜祖先,祈求平安。

沙鹿早期是拍瀑拉族聚落,普善寺則是拍瀑拉族遷善南北社的祠堂,供奉祖先,隨著時代演變,許多居民不管是否為平埔族,都會到普善寺拜拜。

拍瀑拉族人昨天準備十五個飯糰、五條生魚、五塊生豬肉及豆干等祭品,族人潘明燈手拈一小撮白米及魚鱗,口唸拍瀑拉語「TAMODO NUJANUNA」,呼叫先靈享用,隨後,族人在廟前廣場唱起拍瀑拉族「牽田」歌舞,完成祭祀儀式。

沙鹿里長陳榮輝表示,平埔族人手腕上會有一條橫紋,是最好的辨識方式。拍瀑拉族喜歡穿戴紅色腰帶及頭插鮮花,因為早期紅色不易取得,是尊貴的象徵;沙鹿社區考證研發出第一代的藍色拍瀑拉服飾,最近又根據三百年前的清朝「皇清職貢圖」,研製出第二代拍瀑拉族服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