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國曆12月20日)是阿彌陀佛的佛誕日。在這一天,我們懷著敬仰與虔誠,祝福阿彌陀佛生日快樂。阿彌陀佛,民間常稱「彌陀佛」或「彌陀」,是大乘佛教中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其信仰在華人地區流傳甚廣。日常生活中,許多人會念誦「阿彌陀佛」來祈福或表達敬意,可見其形象深植人心。然而,關於阿彌陀佛佛誕日的由來,您了解多少呢?
農曆11/17為阿彌陀佛佛誕。(圖/三立新聞網)
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 Jun 13 Sun 2021 22:26
阿彌陀佛接引像-就看見阿彌陀佛的右臂垂下來的很長很長,一直延伸到她的面前,就要拉她的手,接引她走。
- Jun 13 Sun 2021 17:42
狛狐+狛犬+狛虎+狛貓+狛豬+狛兔/狛犬的配置一般是右側開口的「阿形」和左側閉口的「吽形」/神道之中,有以動物作為神的使者,例如稻荷神的狐、春日神的鹿、弁財天的蛇、毘沙門天的虎、摩利支天的豬、八幡神的鴿子等,稱之為神使。因此,這些寺社以「狛狐」、「狛虎」、「狛豬」等,代替狛犬/台灣僅存稻荷神社狛狐-紅淡山+基隆末廣稻荷社-狛狐/稻荷神原來只是農業祈求豐收の神,後來也成為工商業祈求興盛繁榮の神
狛犬(日語:狛犬/こまいぬ komainu)是形似獅子和犬的日本的幻想生物。置於神社、寺院入口的兩側或本殿・本堂的正面左右,以無角的獅子和有角的狛犬成雙成對,多為兩者互相面對,也有背對寺社、正對參拜者的配置形式,現在一般將兩者併稱狛犬。
- Jun 13 Sun 2021 16:34
慈悲喜捨-四梵行修行與實踐慈、悲、喜、捨四種心境/慈,意謂對一切眾生保持親切,猶如自己親人。 悲,又稱拔苦,希望能幫助眾生解脫痛苦。 喜,又稱禪悅,是一種平靜而且快樂的心態。 捨,則是放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斷我見、我所、我執。
慈悲喜捨
四梵住(梵語:चत्वारि ब्रह्मविहाराः,catvāri brahmavihārāḥ,巴利語:cattāri brahmavihārā),又譯四梵行,佛教名詞,即是修行與實踐慈、悲、喜、捨四種心境[1]。源自於古印度婆羅門教,後為佛教所沿用。佛教究竟修行者需將這四種心境擴展至無邊無際,因此又稱為四無量心、四無量觀。
- Jun 12 Sat 2021 23:03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在臨終的時候,我們會因為內在、外在的各種逼迫,而導致產生「情緒」來反應:憤怒、不捨等等,這是影響轉世的第二股力量:本能,讓我們會「再次投生」,但是投生是為什麼呢?下輩子要投生為人、天、鬼?佛法不認為這是受「閻羅王」等等外力的審判,而是受臨終前的情緒所影響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