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 Jun 08 Mon 2015 18:49
竹北高鐵站旁 城市的食物森林/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執行長朱慧芳/新竹高鐵站旁的食物森林是國內第一個在公家用地上推動的場域。(梧桐基金會提供)/交大建築研究所所長龔書章與學生一起投入食物森林的建置
- Jun 08 Mon 2015 18:25
婚禮紅包/參加婚禮時,禮金到底該包多少?「紅包公式」,也就是紅包的金額為1000+400×交情+200×餐廳等級。
要長長久久!網友推出離婚退錢紅包袋
- Jun 08 Mon 2015 15:14
下藥只要一秒鐘的社會實驗
- Jun 08 Mon 2015 14:26
「月暈效應(Hallo Effect)」與「尖角效應(Horns Effect)」/日暈/如果人們對對方有好印象的話,那麼通常都很容易答應對方的任何要求,也會覺得對方是個好人
月暈效應」也稱光環效應或成見效應,指在人際交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誇大的社會印象;因而表現為在個體的社會知覺過程中,將對方的最初印象不加統整分析就用來判斷、推論此人的其他特質。亦即對於一個喜歡的人,會同時認為他具有其他所有好的特質,甚至你對他的這些特質一無所知亦同。一個懷有偏見態度的人常有此知覺現象,例用教師評定學生操行成績時,不以學生言行舉止為根據,只憑學生學業成績的印象定等級。 月暈效應往往是在個人掌握有關知覺對象的訊息很少而又要作出整體判斷的情況下,產生以偏概全的效應,它實際上是個人主觀推論的泛化與擴張,造成過高或過低評估的失真現象。因此一個人第一印象被認為是好的,他就被一種正面的光環所籠罩,人們易將好的特質賦予他。這種現象早在一九二○年即為桑代克(E.L. Thorndike)所發現。美國心理學家凱爾利(H. Kelley, 1950)和阿斯契(S. Asch, 1946)等人在印象形成的實驗中也證實了這種效應的存在。 在教育活動中因月暈效應常造成不少的評量誤差存在。例如:
1.施用晤談法(Interviewing)或評定量表(Rating Scale)記錄學生行為與態度的改變時,評定者對被評者有良好態度時,就傾向於將所有特質評為高分;而有消極態度時,就傾向於評為低分。因此,限制了評定量表的使用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