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正芳專欄:台灣最高學術研究殿堂的研究調查 出了什麼問題?《2017年第一次社會意向調查》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顏正芳/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7月4日網路上有人發文說:接到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楊文山研究員主持的《2017年第一次社會意向調查》電話訪問,其中一題問到:「目前同性婚姻如果要修法,你贊成下列哪一種方法?這位受訪民眾寫說:他聽到的選項為:「目前同性婚姻如果要修法,你贊成下列哪一種方法?選項一:『直接修改《民法》,破壞一夫一妻的傳統婚姻制度』;選項二:『為同性戀者訂定專法,保障同性戀者就醫跟成家的權利』」。貼文者認為這問題選項具有極高引導性,違反問卷調查的原則:「心理系大二學生就知道不能寫這樣的題目,他到底是怎麼進中研院工作的?」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臉書在7月6日貼出楊文山研究員的回應,認為原貼文者誤解該電話訪問的選項內容,指出:對於該問題的選項,第一是「直接修改《民法》,改變婚姻是一男一女結婚的傳統定義」,第二是「另外訂立專法,保障同性戀伴侶的醫療、財產處理等權益」,而非原貼文者所述。楊文山研究員聲稱:「《社會意向調查》自1999年來有系統地理解民眾對時事的態度,也透過每年兩次的定期訪問,掌握臺灣民眾態度的變遷,累積了許多寶貴研究資料。本調查一向秉持學術中立,不做誘導性提問也無預設立場。」此聲明一出,迅速遭到台灣學界吐槽。筆者相信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不會做「被吐槽後馬上撤文」這種事,所以大家可以上它臉書去看看:留言者如何指出這題目和選項設計謬誤為何。筆者在此簡略提出這問題的選項哪-裡違反了問卷調查研究的原則。電話訪問調查屬於調查研究設計(Survey research design)的問卷調查研究,而問卷設計是否合宜,乃影響研究是否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在幾個問卷設計的基本原則中,「受訪者知不知道問卷在問什麼」和「問題和選項必須符合客觀實際情況」,都是非常基本的原則。中研院社會所楊文山研究員的這個問題和選項,直接出現的缺陷是:受訪者知道「直接修改《民法》」,是要改什麼內容嗎?「另外訂立專法」,是要訂什麼內容呢?受訪者不可能知道,因為雖然目前有《民法》親屬篇修法草案躺在立法院,但蔡英文和林全政府都迴避談它,不斷放話要送行政院版本進立法院,但連影子都沒有,更不必說目前根本就沒有專法版本,你叫受訪者依據什麼來回答呢?其次,問卷設計必須「用語要準確」、「不可有誘導受訪者作特定回答的字語」。研究者這問題的兩個選項都違反這些原則,例如明明直接修改《民法》才能「保障同性戀伴侶的醫療、財產處理等權益」,選項為何會說是「專法」呢?立專法也是「改變婚姻是一男一女結婚的傳統定義」,為何單說修改《民法》會「改變婚姻是一男一女結婚的傳統定義」呢?其實最大的問題在於:專法根本就是歧視,研究者竟然將之列為選項,而且聲明中絲毫沒有自省,令人難以相信這是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會做的事!本文只討論關於同性婚姻修法這一題,其實其他題目問題一大堆,例如「您覺得,台灣的空氣污染問題,誰的責任最大?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企業,還是中國大陸?」後面註明【不提示選項】,那如果受訪者回答「民眾」,這如何記錄答案?「請問您同不同意,台灣民眾在選擇食品時會有風險?」後面註明【承擔的風險如日本核安食品事件、進口有瘦肉精的肉品】,但其實台灣自己製造的食安風險才是大問題,卻在題目中被忽略。《社會意向調查》自1999年起為了解台灣的民眾想法提供資料,但《2017年第一次社會意向調查》的內容顯然眾多瑕疵,中央研究院應該要正視院內單位竟然出現這麼嚴重的研究缺陷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