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之 - Google 搜尋 http://bit.ly/2VHCZry
楊惠之,唐朝開元年間(公元713年~741年)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著名雕塑家。據北宋劉道醇《五代名畫補遺》記載,楊惠之最初與吳道子同學繪畫,遠師六朝名畫家張僧繇筆法,號為畫友。後專攻雕塑,「為天下第一」,時有「道子畫,惠之塑,奪得僧繇神筆路」之說,譽為「塑聖」,與「畫聖」吳道子齊名。
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 May 14 Tue 2019 23:40
楊惠之最初與吳道子同學繪畫,遠師六朝名畫家張僧繇筆法-後專攻雕塑,「為天下第一」,時有「道子畫,惠之塑,奪得僧繇神筆路」之說,譽為「塑聖」,與「畫聖」吳道子齊名
- May 14 Tue 2019 23:26
唐代梁令瓚臨摹張僧繇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畫龍點睛/張僧繇是南朝梁時代時繪畫成就最大的人。他與顧愷之、陸探微以及唐代的吳道子並稱為「畫家四祖」。張僧繇擅長描寫人物面貌
唐梁令瓚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絹本,設色(27.5CMx489.7CM)縱27.5厘米×橫489.7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https://bit.ly/2MbyC3h
關於唐代繪畫,現在傳世的一些所謂唐及以前作品,經考證大都是宋人摹本。據《續畫品錄》記載,南朝梁武帝蕭衍的第五子,初封湘東王、後即帝位的蕭繹,他對繪畫「幼稟生知」,曾畫過《蕃客入朝圖》《職貢圖》等,現在所見的,僅是一本宋摹本《職貢圖》。初唐時,大畫家閻立本的作品則僅有宋摹本《步輦圖》(而傳為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則實為唐代及唐以後人畫)和現藏遼寧省博物館的北宋摹本以及現藏於台灣的南宋摹本《蕭翼賺蘭亭圖》,盛唐時,張萱則有宋徽宗摹(一說宋人摹)《虢國夫人游春圖》及宋人摹本《搗練圖》傳世。這些摹本體現的實際已是宋代繪畫技巧和風格。
- May 14 Tue 2019 22:59
薄衣貼體-隱約可現佛像軀體輕微起伏變化及剛健碩美造型,此種新風格被稱為「北齊樣式」薄衣貼體‧曹衣出水的北齊風格-北朝石雕造像為例,所展現「褒衣博帶」式及「薄衣貼體」式之如來衣相,說明南北朝時期超塵脫俗、高風勁節的三寶德相。褒衣博帶‧秀骨清像的北魏造像
- May 14 Tue 2019 22:11
唐朝妝容臉頰兩邊為何點紅點?唐朝妝容-臉頰兩邊靠近嘴角的地方點了兩個大紅點妝容,叫面靨/
品讀唐詩:修行人的樂趣 | 王維 | 終南別業 http://bit.ly/36iPQ4j
王維,他講述的那段修行生活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