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仗義常是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 https://goo.gl/PQcHsr
---------
最早的原句是:
仗義半從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
明   曹學栓《至屠夫徐五家見懸上聯》:   
仗義半從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

清   黃仲則:  
仗義每從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
後來又流傳為:
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都是讀書人
曹學佺 (西元1567年~西元1624年) 字  能始,號  石倉,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福州) ,萬曆二十三年進士。 南明 唐王 朝,官至禮部尚書,事敗殉節,投繯而死。詩文甚富,總名《石倉集》。(《明史》卷228,列傳一七六‧文苑四)
說明:
「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本是明代 曹學栓的詩句,相傳最初更是來源於 屠戶徐五的對聯,曹學佺 錄而用之。(徐五 名 英,字振烈,侯官人。)
(吾鄉 曹石倉先生 學佺,辭官歸里時,閒行街巷,見一陋屋,柴門不正,柱上署桃符云:「問如何過日;但即此是天。」詢知宅主,乃屠者 徐五也。徑入廳事,有二聯,一云:「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清代詩人 黃仲則(名景仁)。將「仗義半從屠狗輩」改為「仗義每從屠狗輩」。
賞析:
劉邦在起義前,常與販夫走卒交往,如結交屠狗的,賣菜的等下層社會人士,當時劉邦有位好友,叫樊噲,是屠狗的,為人仗義執言,一切以義氣行先,劉邦有事,他就會出手相助,就算自己多困難,也會鼎力幫忙。後來劉邦起義,封他為大將軍,楚漢相爭,劉邦打敗項羽,樊噲有很大貢獻。
「仗義半從屠狗輩」,形容下層社會人士,販夫走卒之輩,往往比較講義氣。正如韓非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
「負心多是讀書人」,形容不少上層社會人士的讀書人,反而不太講義氣,只顧自己利害得失,言行不一,不守諾言。讀萬卷書, 卻行無恥事,所作所為,往往比屠狗之輩,卑鄙無恥。
---------------------------------
曹學佺 (西元1567年~西元1624年) 字 能始,號 石倉,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福州) ,萬曆二十三年進士。 南明 唐王 朝,官至禮部尚書,事敗殉節,投繯而死。詩文甚富,總名《石倉集》。(《明史》卷228,列傳一七六‧文苑四) 
「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本是明代曹學佺的詩句,相傳最初更是來源於屠戶徐五的對聯,曹學佺錄而用之。(徐五,名英,字振烈,侯官人。) 
(吾鄉 曹石倉先生 學佺,辭官歸裡時,閒行街巷,見一陋屋,柴門不正,柱上署桃符云:「問如何過日;但即此是天。」詢知宅主,乃屠者徐五也。徑入廳事,有二聯,一云:「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清代詩人黃仲則(名景仁)將「仗義半從屠狗輩」改為「仗義每從屠狗輩」。後來又流傳為「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 
賞析劉邦在起義前,常與販夫走卒交往,如結交屠狗的,賣菜的等下層社會人士,當時劉邦有位好友,叫樊噲,是屠狗的,為人仗義執言,一切以義氣行先,劉邦有事,他就會出手相助,就算自己多困難,也會鼎力幫忙。後來劉邦起義,封他為大將軍,楚漢相爭,劉邦打敗項羽,樊噲有很大貢獻。 
史記荊軻傳》記載“荊軻嗜酒,日與屠狗及高漸離飲于燕市。”說明屠狗是燕地的一名俠客,與荊軻和高漸離是好朋友,他們都是很仗義的。 
屠狗輩就是指古時殺豬殺狗的貧賤從業者,後來就演化爲仗義者的化身了。他們也就是平凡人中的從事很貧賤職業的俠客。後來的樊噲也是屠狗出身,也是英雄,也是比較仗義的人。 
「仗義半從屠狗輩」,形容下層社會人士,販夫走卒之輩,往往比較講義氣。正如韓非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屠狗輩因爲屬於草根階層,而且身無牽掛,所以多爲人仗義,屠狗輩聽起來有貶義,但是行仗義之事,整個句子是褒義 
「負心多是讀書人」,形容不少上層社會人士的讀書人,反而不太講義氣,只顧自己利害得失,言行不一,不守諾言。讀萬卷書,卻行無恥事,所作所為,往往比屠狗之輩,卑鄙無恥。
也有說法:因屠狗業不上檯面但求快意者眾多,所以自古藏龍臥虎者頻出,在民間也流傳著“英雄每多屠狗輩,俠女從來出風塵”等俗語。
也有說法:因屠狗業不上檯面但求快意者眾多,所以自古藏龍臥虎者頻出,在民間也流傳著“英雄每多屠狗輩,俠女從來出風塵”等俗語。
--------------------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典故出處
2017-08-28 由 絲路雜談袁大炮 發表于歷史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是明代詩人曹學佺的著名對聯。
解釋:講義氣的多半是一些從事卑賤職業的大字不識幾個的下層民眾。而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卻往往對朋友、對愛人做出負心的事來,更別說對陌生人見義勇為了。「屠狗輩」就是以殺狗賣肉為職業的人,「屠狗」泛指卑賤職業。
對聯來源:
相傳明朝,桂林皇親宗室素來驕橫,好養鬥犬,用做宮廷賭博娛樂!家奴們也依仗自己是皇親奴才,更加驕橫跋扈不僅僅欺壓百姓,甚至連官府都不放在眼裡!每當閒極無聊時,就牽出鬥犬,任意讓其撕咬路人,以此取樂!百姓和官府都敢怒不敢言!
後來天啟二年(1622),「閩中十才子」之首,曹學佺被起用為廣西右參議。此人剛正不阿,一身正氣!他到任前就對桂林的皇親們的所做所為有耳聞,一看之下果不其然,暗暗決定要好好的殺殺這幫惡棍的威風!一天,皇親的奴才又閒得無聊,故計重演放出鬥犬,讓其任意撕咬路人,一秀才奔跑不及,撲倒在地,鬥犬騎在秀才身上任意撕咬,眼看就要命喪狗口,這時路邊衝出一殺豬佬,手起刀落剁了狗頭,救下了秀才!皇親的奴才一看,老百姓既然把主子心愛的鬥犬殺了,那還了得!仗著人多,把殺豬佬捆綁起來連同死狗一起送到官府,要官府判他死罪給狗償命!
曹學佺正好審理此案件,詳細看過捲軸後,不畏懼皇親宗室的壓力,判其屠夫無罪,更判皇親要賠償給秀才醫藥費!皇親一看,這樣判決自己臉面不保,但在章法上又拗不過曹學佺,心生一計,要求重審,並暗中用重金賄賂、威逼恐嚇秀才改口供,說他自己和鬥犬相好,是朋友,那天是鬥犬和其在玩鬧嬉戲,是屠夫惡從膽邊生殺了鬥犬,要屠夫給鬥犬償命!
再次審理時,秀才貪財、又懼怕皇親勢力,為保全自己得筆橫財,就出賣了屠夫,更改了口供!曹學佺,聽完秀才改的口供後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罵說:「人證,物證皆在,況且屠夫救你一命,你不思回報,反要至他於死地,與狗相好,認狗為友,傷天害理!天容你,我不容你!」說完就要衙役杖擊秀才,秀才挨不過,終於招了是皇親如何用重金和威逼要他做假口供!案件真相大白於天下!曹學佺重判:屠夫無罪;秀才,與狗相好、認狗做友、恩將仇報,革去功名,給皇親當狗!並憤然的在案卷上寫下:「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千古佳句!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m28y9k6.html
-------------------
曹學佺 (西元1567年~西元1624年) 字 能始,號 石倉,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福州) ,萬曆二十三年進士。 南明 唐王 朝,官至禮部尚書,事敗殉節,投繯而死。詩文甚富,總名《石倉集》。(《明史》卷228,列傳一七六‧文苑四) 
「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本是明代曹學佺的詩句,相傳最初更是來源於屠戶徐五的對聯,曹學佺錄而用之。(徐五,名英,字振烈,侯官人。) 
(吾鄉 曹石倉先生 學佺,辭官歸裡時,閒行街巷,見一陋屋,柴門不正,柱上署桃符云:「問如何過日;但即此是天。」詢知宅主,乃屠者徐五也。徑入廳事,有二聯,一云:「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清代詩人黃仲則(名景仁)將「仗義半從屠狗輩」改為「仗義每從屠狗輩」。後來又流傳為「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 
賞析劉邦在起義前,常與販夫走卒交往,如結交屠狗的,賣菜的等下層社會人士,當時劉邦有位好友,叫樊噲,是屠狗的,為人仗義執言,一切以義氣行先,劉邦有事,他就會出手相助,就算自己多困難,也會鼎力幫忙。後來劉邦起義,封他為大將軍,楚漢相爭,劉邦打敗項羽,樊噲有很大貢獻。 
史記荊軻傳》記載“荊軻嗜酒,日與屠狗及高漸離飲于燕市。”說明屠狗是燕地的一名俠客,與荊軻和高漸離是好朋友,他們都是很仗義的。 
屠狗輩就是指古時殺豬殺狗的貧賤從業者,後來就演化爲仗義者的化身了。他們也就是平凡人中的從事很貧賤職業的俠客。後來的樊噲也是屠狗出身,也是英雄,也是比較仗義的人。 
「仗義半從屠狗輩」,形容下層社會人士,販夫走卒之輩,往往比較講義氣。正如韓非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屠狗輩因爲屬於草根階層,而且身無牽掛,所以多爲人仗義,屠狗輩聽起來有貶義,但是行仗義之事,整個句子是褒義 
「負心多是讀書人」,形容不少上層社會人士的讀書人,反而不太講義氣,只顧自己利害得失,言行不一,不守諾言。讀萬卷書,卻行無恥事,所作所為,往往比屠狗之輩,卑鄙無恥。
也有說法:因屠狗業不上檯面但求快意者眾多,所以自古藏龍臥虎者頻出,在民間也流傳著“英雄每多屠狗輩,俠女從來出風塵”等俗語。
也有說法:因屠狗業不上檯面但求快意者眾多,所以自古藏龍臥虎者頻出,在民間也流傳著“英雄每多屠狗輩,俠女從來出風塵”等俗語。
-------------------------------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編輯
“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原文為“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是明代詩人曹學佺的著名對聯。意思是說,講義氣的多半是從事卑賤職業的普通民眾,而有知識的人卻往往做出違背良心、背棄情義的事情。
相傳明朝,桂林皇親宗室素來驕橫,好養鬥犬,用做宮廷賭博娛樂,家奴們也依仗自己是皇親奴才驕橫跋扈,不僅欺壓百姓,甚至連官府都不放在眼。!每當閒極無聊時,就牽出鬥犬,任意讓其撕咬路人,以此取樂。百姓和官府都敢怒不敢言。
後來天啟二年(1622),“ 閩中十才子 ”之首曹學佺被起用為廣西右參議。他剛正不阿,一身正氣。到任前他就對桂林的皇親們的所做所為有耳聞,一看之下果不其然,暗暗決定要好好的殺殺這幫惡棍的威風。
一天,皇親的奴才又閒得無聊,故技重施放出鬥犬,讓其任意撕咬路人,一秀才奔跑不及,撲倒在地,鬥犬騎在秀才身上任意撕咬,秀才眼看就要命喪狗口,這時路邊衝出一殺豬佬,手起刀落剁了狗頭,救下了秀才。皇親的奴才一看,區區賤民竟然把主子心愛的鬥犬殺了,那還了得!他們把殺豬佬捆綁起來連同死狗一起送到官府,要官府判他死罪給狗償命。
曹學佺正好審理此案件,詳細看過狀紙後,不畏懼皇親宗室,判其屠夫無罪,更判皇親要賠償給秀才醫藥費。皇親一看,這樣判決自己臉面不保,但在章法上又拗不過曹學佺,心生一計,要求重審,並暗中重金賄賂並威逼恐嚇秀才改口供,說他自己和鬥犬相好,是朋友,那天是鬥犬和其在玩鬧嬉戲,是屠夫惡從膽邊生殺了鬥犬,要屠夫給鬥犬償命!
再審時,秀才貪圖財物又懼怕皇親勢力,就出賣了屠夫,更改了口供。曹學佺,聽完秀才改的口供後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罵道:“人證,物證皆在,況且屠夫救你一命,你不思回報,反要置他於死地,與狗相好,認狗為友,傷天害理!天容你,我不容你!”說完就要衙役杖擊秀才,秀才挨不過,終於招了是皇親如何用重金和威逼要他做假口供。案件真相大白於天下。
曹學佺重判:
屠夫無罪;秀才,與狗相好、認狗做友、恩將仇報,革去功名,給皇親當狗!
並憤然在案卷上寫下:“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千古名聯。
作者編輯
曹学佺(1574年-1646年)明代官员、学者、藏书家,闽中十子之首。字能始,一字尊生,号雁泽,又号石仓居士、西峰居士,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洪塘乡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任四川右参政、按察使、广西参议,以撰《野史纪略》得罪魏忠贤党,被劾去职,家居二十年。清军攻入闽中,曹学佺香汤沐浴,整顿衣冠,在西峰里家中自缢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联:“生前单管笔,死后一条绳。”另有说法称他是在鼓山涌泉寺自缢的。曹学佺死后,其家被清兵所抄,家人也遭逮捕,藏书被清军抢光。清乾隆十一年(1746),即曹学佺逝世一百年之后,清政府追谥他为“忠节”。
  曹学佺毕生好学,对文学、诗词、地理、天文、禅理、音律、诸子百家等都有研究,尤其工于诗词,写景抒情诗是他的特长。其一生著书多达30多本,据称,在林则徐的福州府第“七十二峰楼”的大堂中,悬挂的就是曹学佺的《贞松图》。步作洗泉诗轴,行笔如行云流水、抑扬顿挫,得晋唐风尚,无娇揉做作之态,显露出温婉敦和、落落坦然的君子气象。
------------------------
【對聯賞析】  仗義半從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
明   曹學栓《至屠夫徐五家見懸上聯》:      
仗義半從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
清   黃仲則:      
仗義每從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
    曹學佺 (西元1567年~西元1624年) 字  能始,號  石倉,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福州) ,萬曆二十三年進士。 南明 唐王 朝,官至禮部尚書,事敗殉節,投繯而死。詩文甚富,總名《石倉集》。(《明史》卷228,列傳一七六‧文苑四)
說明:
    「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本是明代 曹學栓的詩句,相傳最初更是來源於 屠戶徐五的對聯,曹學佺 錄而用之。(徐五 名 英,字振烈,侯官人。)
(吾鄉 曹石倉先生 學佺,辭官歸里時,閒行街巷,見一陋屋,柴門不正,柱上署桃符云:「問如何過日;但即此是天。」詢知宅主,乃屠者 徐五也。徑入廳事,有二聯,一云:「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語出 《楹聯叢話》卷之一  故事)。
清代詩人 黃仲則(名景仁)。將「仗義半從屠狗輩」改為「仗義每從屠狗輩」。
賞析:
        劉邦在起義前,常與販夫走卒交往,如結交屠狗的,賣菜的等下層社會人士,當時劉邦有位好友,叫樊噲,是屠狗的,為人仗義執言,一切以義氣行先,劉邦有事,他就會出手相助,就算自己多困難,也會鼎力幫忙。後來劉邦起義,封他為大將軍,楚漢相爭,劉邦打敗項羽,樊噲有很大貢獻。
仗義半從屠狗輩」,形容下層社會人士,販夫走卒之輩,往往比較講義氣。正如韓非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
「負心多是讀書人」,形容不少上層社會人士的讀書人,反而不太講義氣,只顧自己利害得失,言行不一,不守諾言。讀萬卷書, 卻行無恥事,所作所為,往往比屠狗之輩,卑鄙無恥

----------------------------
仗義每從屠狗輩?鬼扯
分享: facebook 
學生時代,因為交往的多是愛玩的朋友,又發現抓耙子的都是成績好的同學,所以總是深信『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但現在的我,會說這是鬼扯。
談談二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
中二中時,交往的朋友有愛打架的、愛跳舞的,而在高二理工轉文組後,那段時間玩在一起的,是一群雞嗚狗盜之輩。為何會叫『雞鳴狗盜之輩』?因為這群朋友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下課到福利社偷東西(把飲料塞在訂做的AB褲中,然後像個變形金鋼慢慢走出),不然就是放學後到各大賣場幹東西。
我雖不太喜歡這種事,但平日大家都是混在一起的,所以也會跟著這群朋友一起去。然而有次這群朋友在台中商專附近某知名的光×商場幹錄音帶失手了(那年代還沒有CD),其中有位朋友竟在教官的威脅利誘下,說出我也是一夥的,我雖未被商場索賠(因為本來就沒偷東西),卻也因此被學校記了大過。
從此,我跟這位咬出我的朋友畫清界限,也慢慢疏遠這群雞鳴狗盜之輩。
第二件事,是高中後期混舞廳時,因米康關係而認識某位新民商工的朋友,在舞廳我看到他與三教九流的學生都混得很好,平日也都會主動關心朋友,慢慢地,我們也成為不錯的朋友。後來他結婚時,雖然我經濟狀況不好,還是包了個大紅包。
而前年我結婚時,到水湳市場他已承接自父親的麵攤邀請他時,他當時很爽快地答應,但事後我再找他確認時,打了三次電話未接,留言也不回,最後婚禮當然也沒來,我心想,可能就是在逃那幾千塊的紅包吧(事後年輕時一起玩的勇仔才告訴我,他的婚禮這位朋友也是這樣搞),其實我年輕時還以為這位擺麵攤的朋友是會幫你擋刀的那類朋友,但最後卻讓我感到心寒。
峰仔唸研究所時,有次跟美琪老師發生了激辯。我認為教育能改變一個人的道德,美琪則說不可能,道德是天生注定的,而現在的我,則是認同了美琪當年的觀點。
當年我認為,同樣一個人,當他受的教育愈來愈多時,自然會受啟發而想去改變自己的行為,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看到了很多公益的事情後,確實想成為更好的人,而我認為,這就是教育的作用。只不過,當後來我看到愈來愈多社會菁英幹著下流的事,我就慢慢去質疑我原先的觀點。
我慢慢重新詮釋了當年的想法,我後來覺得,並不是教育改變了我,而是我本身就是比較有道德的人(這有點不要臉,但先這樣假設),所以當我接觸到這些善行的報導時,自然會想成為更好的人,而在這過程中,其實被改變的並非我的道德,而只是行為。相同地,那些沒道德的人,即使看了這些善行的報導,也不會因此變得更有道德。
結論是,教育是無法改變一個人的道德的,你原來的本性是什麼,就會選擇符合自己個性的資訊,再強化自己的行為。教育只是強化了你的行為,並沒有改變你的道德。
上述文章是在談,屠狗輩、讀書人都有不講義氣的,但更強調的是,如果你也同意『教育』這件事對改善個人『道德(包括義氣)』並沒有幫助,也認同這二者並無因果關係,那憑什麼你認為教育程度低的人就比較有義氣呢?
所以那些聲稱『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讀書人根本是鬼扯,那只是他所遇到的讀書人有不講義氣的(這符合常態分布),但這卻無法代表屠狗輩就比較講義氣,會說這句話的讀書人,只能說他所結交的屠狗輩還不夠多,以致於對屠狗輩產生了一種江湖式的俠義幻想。
真正的事實是【江山易移,本性難改】,這個人原來是什麼本性,他的道德就呈現什麼面貌,他不會因為書讀得多就有道德,也不會因為是屠狗輩就比較講義氣。
最後,關於義氣這件事,我有幾個補充:
1、那些喜歡用義氣來框架你的,通常沒義氣。我的經驗中,有些朋友是真的很有義氣,但他們通常不說出來,偏偏那些最愛開口談義氣的,平日小事愛表現,但一旦遇到利害時,他絕對不講義氣,所以就變成了『最有義氣的通常不說,愛談義氣的最沒義氣』的怪現象。
2、我個人的感覺,對於那些沒義氣的人,不用刻意寬恕,但也絕不要記恨。不用刻意寬恕的原因在於,最好還是停止與這類朋友的交往,而把時間花在那些更重要的朋友身上。要記恨的原因是,一旦記恨了,這件事反而會一直糾纏著你。最好的做法還是:不糾結,就隨它去吧!
3、用『熱心助友』取代『要講義氣』。我的定義中,講義氣就是不管法律也要挺朋友,但這是鬼扯。峰仔認同的講義氣,必須是在不犯法與不侵害他人權益的前提下進行,所以如果用『熱心助友』來取代常說的『要講義氣』,我認為會是更佳的朋友相處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