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低薪的原因《集團化公司治理與財經犯罪預防》是誰掏空台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uQYwCM


股息大戶 郭台銘領91億連霸
股息大戶 郭台銘領91億連霸 https://bit.ly/3B6oL5k
記者周克威/台北報導
2022年9月11日 週日 下午8:37
上市櫃公司陸續發放現金股利,隨現金股利寫下2.34兆元歷史新高,大股東所獲得的股利也水漲船高,其中,鴻海(2317)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以91億元再次刷新台股的個人股利所得新紀錄,蟬聯冠軍寶座,長榮集團大股東張國華以近60億、排名上升至第二。
去年全體上市櫃公司獲利4.29兆元創歷史新高,發放的現金股利也攀升至2.34兆元的新高,較前一年度的1.55兆元大增五成;其中每股現金股利突破50元的有聯發科的73元、大立光70.15元、聯詠51.5元、鈊象50元,總計四家。現金股利優於前一年的公司家數達931家,配發一個股本或以上的公司更高達86家,寫下歷史紀錄,遠高於前一年度的55家。
依證期局、證交所統計,郭台銘在鴻海的個人名下持股已增加至約12.57%,僅此一家,郭台銘就獲得約90.5億元,連同群創的現金股利在內,今年領到的現金股利高達91.4億元,較前一年的70.2億元大增逾20億元,不僅是個人股利的新高紀錄,也持續蟬聯個人冠軍寶座。
現金股利榜單另一個看點,就是長榮集團大股東張國華從由長榮、榮運二家公司所獲得的現金股利一舉衝達57.6億元,擠下過往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等老面孔,排名上升至第二。
聯發科大股東也是大贏家,除了蔡明介以30.3億元排名第三,董娘李翠馨,大股東卓志哲、劉丁仁排名也大幅躍前,由過往的第十名與十幾名,大躍進至第四、六、十名,分別領取29.8億元、21.2億元、14億元;富邦集團的二董蔡明興、大董蔡明忠分別以17億元、16億元,排名下滑至第七、八名。
今年進入前十大榜單的門檻為14億元、也較前一年的6.1億元提增逾一倍;不過,分析師表示,相關股利資料僅為董監等以個人名義持有的股權,不包括私人持有的投資公司等持股在內,因此,各大股東實際領取的現金股利可能高於相關帳面數字
股息大戶 郭台銘領91億連霸 https://bit.ly/3B6oL5k


2021年台灣上市櫃電子公司總營收9,399億美元,成長18.2%
2021年台灣上市櫃電子公司總營收9,399億美元,成長18.2% https://bit.ly/3IiDU5u
2022-01-18
2021年台灣上市櫃電子公司產業別營收與比重
百業蕭條,電子與週邊服務業一枝獨秀。根據證交所的資料,2021年底時,台灣共有395家上市電子公司,上櫃的電子公司則有406家,兩者合計801家。從這些企業公布的財報,就可以掌握產業的最新動態。DIGITIMES根據每家企業的公告,統計出2021年上市櫃電子公司的總營收為9,399億美元,成長率高達18.2%
其中,被稱為護國群山的半導體產業,由於車用與NB市場需求走揚、G2危機與長短料等問題,產業營收從2020年的1,253億美元,成長到2021年的1,669億美元,成長率高達33.1%最為驚人。半導體對整個電子工業營收的貢獻值,也從2020年的15.8%,提高到2021年的17.8%。
規模最大的電腦與週邊設備業者(包括手機、智慧裝置組裝),營收為4,984.4億美元,產業貢獻比重53%,相較於2020年的4,452.3億美元,也有11.9%的成長。以LCD面板為主的光電產業走出陰霾,從2020年的392.7億美元,成長至2021年的514億美元,成長率30.9%也是非常驚人。
其他如網通產業有10.7%的成長率,電子零組件19.5%、電子通路業28.7%,連過去總是「旺季不旺」的資訊服務業,2021年也有17%的成長率。在證交所的分類中,歸屬於電子產業的每一分項,在2021年都繳出兩位數的成長率。
加上連續三年鼓勵台商回台的總投資金額已經高達1.5兆元,預期本土生產的比例也將水漲船高,整個行業欣欣向榮,2021年堪稱台灣電子業的豐收年,而這個豐收在疫情肆虐期間,各國產業蕭條聲中更具意義。
電子產業因為業態不同,加上不同的生產基地,以「附加價值」的概念探索對台灣經濟的貢獻與意義也自然不同。GDP是附加價值的概念,所以不該以公司營收對比GDP來形容企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
半導體業約有30萬從業人員,由於生產基地多數仍在台灣,因此附加價值較高。鴻海規模最大,佔比最高;而台積電、聯發科的附加價值佔營收比重都可能超過60%。兩頭在外的終端設備組裝廠,以營業淨利、在台員工薪資、資本運作、租稅等歸屬於台灣的附加價值項目合計,附加價值率約在營收的10~15%。
整體而言,台灣電子業的附加價值率約20%,因此801家電子業上市櫃公司對台灣GDP的貢獻值約在25%上下。
2021年是交大電子工程系第一屆畢業生施振榮加入電子業的50週年,以施振榮先生為首的新世代電子工業,開枝散葉,華碩、和碩、緯創、友達這些百億美元級的大廠都師出同門;半導體業中,台積電一以貫之,但源自聯電集團的聯發科也是績效卓著,從電子計算器起步的仁寶、英業達、廣達也是師出同門。
這些第一代的創業家多數還在線上打拚,他們焚膏繼晷,以持續不斷的努力與勇氣面對多變的產業,僅以最新的產業統計數據,向這些帶給台灣繁榮盛世的企業家致敬!2021年台灣上市櫃電子公司總營收9,399億美元,成長18.2% https://bit.ly/3IiDU5u

3435-1-QINQM

 


173企業 明年須設公司治理人員
By 魏喬怡,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四月 24日, 2018
「新版公司治理藍圖」3年計畫啟動。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振山指出,新版藍圖將要求金融業(16家金控與37家國銀)及上市櫃公司(117家上市公司與3家上櫃公司)共173家公司明年起須設置公司治理人員,並逐步推動公司設置審計委員會及獨立董事等四大措施。
張振山指出,為利外界瞭解新版公司治理藍圖(2018~2020年)推動方向,及凝聚各界共識,金管會於日前召開新版藍圖規劃說明會議。與會人員提出5大意見,包括公司治理人員之資格條件及職權事項、獨立董事之資格條件限制、英文資訊揭露門檻之認定、揭露非擔任主管之員工福利費用平均數與中位數資訊以及部分公司治理評鑑指標過於形式化等,都納入參考。
張振山表示,新版藍圖今年度推動的重點措施包括研議公司治理評鑑質化事項、要求金融業及實收資本額達新台幣10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自明年設置公司治理人員、要求上市櫃公司及興櫃公司於2020~2022年完成設置審計委員會及獨立董事、推動外資持股比率達30%或實收資本額達10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明年起出具英文財報。
張振山指出,目前共有1,562家上市櫃公司,其中有173家公司明年起都要設置公司治理人員;另外,已有707家上市櫃公司設置審計委員會,至於興櫃公司,目前雖未強制設置獨立董事,但大多數興櫃公司都已有獨立董事。
張振山表示,新版藍圖期望透過深化公司治理及企業社會責任文化、有效發揮董事職能、促進股東行動主義、提升資訊揭露品質,以及強化相關法令規章遵循


慎防公司治理新亂源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28日, 2017
近來金管會一連拋出「金金分離」及「法人董事改派自然人董事或獨董」等多項新主張,在金融圈投下震憾彈,這些主張,本意是強化公司治理、大步改革,然而,在執行這些改革時,若未同步有配套措施,恐將矯枉過正,未受其利,反先受其害。
其中,法人董事改派為自然人或獨立董事,固然是怕有「背後靈」存在,意即,法人董事的代表人最後僅淪為法人的「橡皮圖章」,無法真正獨立行使職權,但即使是把法人董事席次減少,另增加自然人董事,或獨立董事,同樣會有這類問題。
首先,有資格提名獨立董事的,仍為在該公司有一定股權的大股東,這些大股東本身也是法人董事的提名人,儘管理論上,這些獨董的確有獨立行使職權的空間,但追本溯源,他們之所以被提名,仍要靠這些大股東提名者的加持,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多多少少都要對這些提名者「買帳」,以台灣的實務運作現況來看,甚至可說絕大部分的獨董,仍只是大股東的「橡皮圖章」而已,就連近來幾個受到金融圈高度關注的大案為例,試問有哪些獨董對這些高度爭議的決策,事先有投下反對票?
再者,若是獨立董事或是自然人董事辭職,那麼就直接形成董事的「缺額」,不像法人董事可隨時遞補新的代表人,若是未來增加自然人或獨董的席次,以日前公布的獨董請辭概況為例,連獨董的請辭都越來越頻繁了,更不用說未來增加獨董或自然人代表之後,這種「董事流動」的不確定性恐怕會更高。
再者,董事請辭頻仍,也會導致董事會必須全面改選,強推「法人董事改派自然人董事或獨董」,若未有配套,恐反成為公司治理的「亂源」。
(工商時報)


施俊吉:少發股利 就可加薪
By 邱琮皓, 張語羚,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27日, 2017
行政院長賴清德喊話上市櫃公司起薪至少3萬元,副院長施俊吉昨(27)日表示,106年全體上市櫃公司發放1.27兆元現金股利,應少分配盈餘、增加員工薪資,拿出股利的5%就有600億元可為員工加薪,上市櫃公司起薪超過3萬元將不是夢。
另勞動部長林美珠回應總統蔡英文「最低工資夢想數字是3萬元」表示,這是好的方向,勞動部明年將提最低工資法草案,將最低工資法制化。
施俊吉昨在行政院年終記者會表示,國內上市櫃公司已連續5季獲利呈正成長,106年前3季成長15.5%,激勵股市成交值持續擴大,今年前11個月平均每天成交量1,27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9.4%,上市櫃公司總市值也從30兆提升至35兆,帶動460萬就業人口,籌資金額上看2,036億元,並創造21.75兆元營收,全年度營收有望上看28~30兆元,顯示我國內需興旺。
施俊吉說,上市櫃公司今年現金股利累積發放1.27兆元,若少分派一點,提撥部分調高員工薪資,就算僅5%也有600億可為員工加薪,一定能使上市櫃公司平均起薪超過3萬元。今年景氣不錯,明年現金股利發放額度會更高,施強調「拚經濟終極目的就是拚所得」,企業應將經濟成長「果實」分享員工。
林美珠昨在立法院備詢時也表示,最低工資(基本工資)調整為3萬元是一個好方向,勞動部會再研究,預計明年將最低工資法制化,「希望大家的起薪也能提高」。
據勞動部內部規劃,預計在明年上半年先召開勞資專家座談會,尋求大家對「基本工資計算公式」的共識,包括經濟成長率、物價水準、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撫養比等因素,下半年提出完整草案,未來基本工資就有公式可依循調整。
(工商時報)


中國緊縮電動車補貼 必翔一夕垮台
2018-07-06 08:40
帝寶外觀(記者徐義平攝)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必翔創辦人伍必翔與前妻伍蔣清明持有的帝寶豪宅,日前遭到法拍,一家原本獲利穩定的公司最終的下場讓人不勝唏噓,說他們是中國政策搖擺下的受害者也不為過。
中國為了成為世界第一的「環保車大國」,多年前積極推動電動車產業,相關政策補貼甚至可達車價4成,造成一堆電動車廠以詐領補助為營運模式,推升龐大電池需求,必翔旗下的電池廠—必翔電能,因此跟中國寧波雙鹿集團搭上線;但當中國調查詐補、限縮補助後,必翔電能從金雞母變大包袱,最終拖累母公司必翔。
必翔電能 從金雞母變大包袱
因為必翔電能營運不如預期,之後必翔爆發一連串弊案,先是伍必翔夫妻涉嫌內線交易,緊接著投資中國的款項流入個人帳戶,涉及掏空及財報作假,超過7億元資金流向不明,債主甚至直接找上兩夫妻談判。
事實上,必翔在2000年掛牌後,股價一度成為百元俱樂部成員,伍必翔夫妻資產大增。伍蔣清明曾透露,當初只是開車從建國高架橋下交流道,路過進去看當時只是預售的帝寶,為何一坪可以賣80萬元,結果以一坪70多萬元成交,成為帝寶第3個住戶,當時投入金額不到1億元,只是兩夫妻多在新竹,帝寶豪宅居住的時間不多,多是拿來招待客人,如今卻淪為法拍屋,讓人感嘆!


獨家 》必翔董娘「帝寶」豪宅 底價8.7億將執行法拍
ec.ltn.com.tw查看原始檔
2018-07-05 09:23
富豪、名媛匯聚的最貴豪宅「帝寶」竟又出現第三戶法拍屋,遭法拍的豪宅戶別為A棟2樓,底價竟高達8.7億元,拆算每坪底價竟接近380萬元,均創該豪宅法拍總價、每坪底價新高紀錄。(記者徐義平攝)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富豪、名媛匯聚的最貴豪宅「帝寶」竟又出現第三戶法拍屋,遭法拍的豪宅戶別為A棟2樓,底價竟高達8.7億元,拆算每坪底價竟接近380萬元,均創該豪宅法拍總價、每坪底價新高紀錄。該戶債務人為翔明投資,董事長為伍蔣清明,丈夫是老牌輔具大廠必翔創辦人伍必翔的妻子,根據法拍筆錄該戶也是他們夫妻過往的住所,目前遭俞姓自然人佔用中。
根據地籍資料,該戶坪數約284.87坪(包括4車位、約60.53坪),若一個車位價格概抓450萬元,拆算每坪底價竟高達約379.78萬元,相較2年前C棟13樓的每坪法拍底價近300萬元,每坪底價又高出近80萬元,價差超過25%。
進一步查詢地籍資料,該戶目前總共有兩筆債權設定,第一順位是玉山商銀,擔保債權總金額為4.2億元,再來則是鄭姓自然人,擔保債權總金額為7200萬元,而且違約金每逾一日每萬元以30元計算。
根據寬頻房訊調查,昔日最貴豪宅「帝寶」歷年來計有三戶法拍紀錄,除最新法拍戶A棟2樓外,還有C棟5樓、E棟13樓等共3戶。此次遭到法拍的A棟2樓,每坪法拍底價高達近380萬元,相較2013年,「河南王」王任生以每坪約298.2萬元掃進三戶的最高單價,法拍單價更高出近百萬元,約81.8萬元。
若對照去年9月時,名媛陸勝文賣掉C棟21樓,每坪290萬元,法拍單價每坪也高出90萬元,雖說此該戶法拍豪宅為現況點交,但目前使用狀況為第三人因借貸占有使用,考慮到未來得標人在這部份可能仍需要一筆不小的額外費用來處理,再加上此次拍賣戶數位於低樓層,種種不利條件下,預估一拍應以流標收場,可能要到三拍後才可能吸引潛在買方出手。
三拍每坪仍要價243萬 拍定有相當難度
不過,有房產業者指出,該戶即便是三拍,底價打64折,每坪底價也高達243萬元,相較E棟13樓,在去年4月,三拍時以每坪188萬元拍定,每坪也有55萬元的價差。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豪宅法拍常見可能經商失敗等原因,多非市場景氣的因素,帝寶是國內的豪宅指標,通常法拍最終成交價格多會低於市場行情,究竟帝寶現在多少行情,市場多相當關注。

 


必翔董座疑涉掏空 北檢發動第二波搜索
分享必翔董座疑涉掏空 北檢發動第二波搜索到Facebook 分享必翔董座疑涉掏空 北檢發動第二波搜索到Line 分享必翔董座疑涉掏空 北檢發動第二波搜索到Google+
2017-11-14 15:14
[記者錢利忠/台北報導]上市輔具大廠必翔實業創辦人伍必翔,與曾任董事長的妻子蔣清明,被控炒作必翔股價,今年5月遭檢調搜索、約談;台北地檢署考量蔣清明承認找親戚及職員幫忙炒股,獲利近2億元,伍對妻子炒股一事並不知情,今年9月依違反證券交易法將蔣等5人起訴,伍必翔則獲不起訴;針對本案疑涉掏空部分案情,台北地檢署今再指揮調查局發動第二波搜索,約談伍、蔣等人釐清案情。
檢調調查,以蔣清明為首的公司派,涉與市場派作手一同炒作必翔股票,透過30多個人頭帳戶,以相對成交方式,分幾波段拉抬股價自103年5月到104年9月,將原本每股30多元股價一路炒到74元,之後陸續出脫套利,不法獲利達1億9450萬8502元。
金管會發現必翔出現異常交易,將全案移送檢調查辦,檢調今年5月趕在蔣清明搭機出境前,緊急發動搜索、約談,漏夜偵訊伍必翔夫婦後,分別諭令伍、蔣各以200萬元、300萬元交保。
伍必翔庭訊時否認炒股,強調存摺、印鑑均由妻子保管,並不知道帳戶內的資金往來狀況,蔣清明也供稱伍不知她向人借帳戶投資必翔股票,兩人還為此吵架,今年辦理離婚,加上被傳喚的21名人頭帳戶持有者均未證稱伍必翔涉案,檢方據此認定伍不知情。
證交所表示,必翔財報最大的問題在轉投資的中國子公司資金流向不明,針對此部分疑似涉及掏空等不法,檢方再度發動第二波搜索及約談,搜索行動仍持續中


 

公司的品格2
alberthungblog.blogspot.com查看原始檔
繼先前透過圖書館借閱「公司的品格」後,這次又幸運的借到「公司的品格2」這本書。
相較於市面上太多教人簡單存股、輕鬆投資的書籍,我是更推薦有更多類似「公司的品格」這類書籍推出,會對投資大眾更有幫助。
以國外書籍為例,大多知名的作者不見得都是讚揚自己投資有多厲害,而是看誰更能夠精闢的頗析公司或是投資市場的狀況。
不知道是否國外比較鼓催獨立思考與批判的關係,所以比較推的都是評論型態的書籍。
就像巴菲特也不是第一天投資就知道要買可口可樂,而是先從各種型態的投資著手,包含經歷過董事會很浪費的公司、產業走下坡的公司,最後才發掘好公司一樣,沒有看過負面的案例,就少了個評判的方向。
過往我也是只看樂觀的一面,只看財報漂亮單純的公司,碰到有問題的就直接跳過。但自從看了類似私募股權以及積極股權投資人的相關書籍後,也對股權與經營權的問題產生興趣。
爾後從國內許多股權競爭、掏空、欺騙等案例發現,當我們只看單純樂觀的一面時,許多大老闆們看的則是另外一面,他們看到的格局更高,知道如何透過法規與公司狀況適時下手,從八卦雜誌報導投資大戶的手法來看,慢慢的也可看出些端倪。
「公司的品格2」就是類似從老闆對公司上下其手的例子頗析國內投資現況,以國內層出不窮的案例來看(包含企業與銀行),未來要出到第三本也不是沒機會。
書中舉了相當多精彩的案例,包含集團交叉控股、繼承股權之爭、職業股東、大股東運作合併、財報受禿鷹襲擊、股權過低的經營權爭、銀行掏空、減資私募、內線交易等。許多例子只要是在投資市場稍微久一點的投資人,都不難回憶起這些故事。
(說個題外話,本來寫部落格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自己能在每個關鍵事件中,能留下自己的評論,作為日後成長的基礎,但總是忙到沒時間。)
或許有些人會說,投資不需要這麼麻煩,只要選擇ROE穩定、有持續配息及良好現金流、經營股權有一定水準以上、產業龍頭、本益比低或殖利率高的公司就好,但實務上做起來就會發現事情不如想像簡單。
閱讀這類書籍,有幾個好處:
1.增加一種思考的模式,尤其是巴菲特的夥伴孟格提到,看一家公司不是只有一個構面,而是要用不同理論不同構面反覆測試,才能知道這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
2.拉高思考層級,讓自己從小投資人,提升到比較高一層次的視野,看公司經營世界的遊戲規則。
3.避免重蹈覆徹,雖然新騙局不知道在哪裏發生,但至少有看過案例,就不易受騙。就像當已經看過多種詐騙集團手法後,未來自己接到電話就不容易慌張一樣。
4.尋找投資機會,除了閃躲之外,有些投資人更可能反過來參與這場遊戲,常見的大多是公司股票價格低但持有龐大潛在利益,而經營者持股低股權分散等。
最後,總結是從過往的經驗學到的一句話「法律不是保護弱者,而是保護懂法律的人


 

股市騙局層出不窮,卻無人負責,
台灣公司治理破了大洞,有解嗎?
投資人一定要知道的上市櫃公司怪現象!
「鄉民提問」進階版,借鏡美國實務經驗
不只「點出問題」,更從制度面解決問題
看懂財經媒體的關鍵字、揭露上市櫃公司的黑洞、破解現行制度的盲點
財經部落格「RusRule」格主 Rus,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以台灣上市櫃公司為案例,剖析漏洞百出的制度,探討台灣該如何建立安全遊戲規則,讓投資者安心,進而吸引國際長期投資資金,以尋求長期發展。
◎你不知道的控股神器──財團法人面面觀
◎怎麼了?你變了!說好的接班呢?──不同的家族控股模式
◎ Treat or Trick?──不給糖就搗蛋的股東會
◎我就是不專業,不然要怎樣?──談威強電財報疑雲
◎有關係就沒關係?──萬泰銀行掏空案
◎可以讓人剛減資完又私募的嗎?──企業常見的美化財報手法
◎進軍國際的黃梁一夢──歌林啟示錄
◎你好胖,我好怕──基因國際的現代金錢啟示錄
作者簡介:2017-10-29_091316  
李華驎(Russell H. Lee)
1971年生,畢業於政治大學財稅學系。由公司業務員起家,進而陸續擔任傳統產業公司和投資公司總經理,具有豐富的企業經營和投資實務經驗。作者並以Rus為名長期經營「RusRule」部落格,針對總體經濟分析、政府財政及公司治理議題發表看法,為網路知名作家。
孔繁華
美國會計師、管理會計師、澳洲與紐西蘭特許會計師。美國密蘇里大學會計系畢業,喬治華盛頓大學會計碩士、澳洲國立科廷大學會計博士,目前為淡江大學會計系副教授,負責課程包括公司治理個案研討、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曾任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應用研究基金會董事、中華策略管理會計學會理事。
--------------------------------------------
30分鐘帶你讀完《公司的品格》 | 22個案例,了解公司治理和上市櫃公司的財務陷阱
Cheng Tsai 6月 26, 2017 30分鐘帶你讀完, 閱讀學習
第二本書也是與財經相關,書名很特別─《公司的品格》,此書教你用財務指標挑選公司,而是闡述公司治理的準則
不同的指標篩選出不同的公司,單純使用財務分析指標有其缺憾,選擇經營良好、具誠信的公司能彌補,可進而篩選出更為優質的企業。
如果投資一家經營管理層時常爆發誠信問題的公司,投資人如何睡得安穩?如何長期持有股票呢?如此的投資理財,必將淪為短線炒作,與賭博無異。
司治理的腳色是建立適當的法律環境與市場機制透過管理與監度來解決投資人與經營團隊之間的利益衝突,確保投資人得到合理的對待。
上至董事會議題,下至股東會,從經營權之爭至併購案,本書共有22個案例,相當之豐富。
本書透過台灣在地且現存的案例讓我們了解上市櫃公司可能隱藏的陷阱,增強對公司治理的認知,藉以判斷「公司的品格」。
如同作者鄭佳綾所述:「一家具備誠信態度,充分展現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之正派格局的公司,才值得投資人信任。」
不同於教我們如何挑選好股票,這本書教我們如何避開壞公司,把公司當作人來對待,選擇作風正派的企業,選擇正當經營的公司,並且透過案例了解公司治理的意涵。
閱讀本書,讀者也能成為地雷公司的拆彈專家。
生活中,肯定有致力於公司治理、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在這片土地上默默地耕耘著,也需要我們好好呵護。
接班人
作者從台積電、亞洲化學的交棒難題中,探討接班人的影響。
企業領導人都有著不同的風格,美國的巴菲特、貝佐斯,台灣的張忠謀、郭台銘等等,企業以及投資人會面臨,萬一領導人退位後,是否會對企業產生影響?
企業接班人是一家公司未來的掌舵者,如果公司沒有事前做好完善規劃,等發生內鬥、接班人威望不夠,都可能對企業造成傷害。
由風險控管的角度來看,建立接班人制度能降低公司領導人突然因故無法領導企業時的影響。
從分散風險的角度來講,建立核心的決策小組(如台塑),也能降低接班人的風險。
另外提出不僅是公司領導人,甚至可以建立全方位的接班人才計畫,避免因為重要幹部離職而發生意外。
如未妥善處理接班人議題,公司恐遭致掏空之結果,在亞洲化學(原萬洲化學)的案例中,因理念不合,老董事長衣復恩原先將公司的棒子交給兒子衣治凡,但第二代新任接班人治理的方針與原先老董的治理不盡相同,老董便在女兒衣淑凡的幫助下強行移轉公司的治理權,埋下家族內鬨的因子。
隨後亞化公司經營權經歷了劇烈的變動,公司管理階 層內鬨,造成企業空轉,影響競爭力,而衣家對公司的掌控權逐漸被取代,小股東也只能摸摸鼻子認栽。
股利政策
公司藉由不同的股利政策來回饋股東,常見發放現金股利,另外還有股票股利、股票回購等。
公定會依未來的發展考量採取不同的股利政策,作者以TPK-宸鴻為例,談到高獲利低配股的情形,企業處於產業快速發展,保留盈餘做最有效運用,能幫助企業加強產業的競爭力。
在台灣,投資人以高價購入股票,投資人會期盼伴隨著一定比例的股利,也就是說,多數人傾向先入袋為安。
投資人偏好高殖利率股票,這是Gordon(1963)提出「一鳥在手理論」(bird-in-the-hand theory),認為經由保留盈餘再投資而來的資本利得的不確定性比立即收到現金股利還高,因此投資人會比較偏好提高股利發放。
談到庫藏股,許多人直覺是利多消息,認為股價會上漲,庫藏股面面觀中,以宏達電的案例,公司面臨淺在利空前宣布實施庫藏股,期盼消彌股價下跌的風險,然而市場並非如此容易操控,仍必須面臨股價下跌的結果。
理論上,為免對股東權益造成影響,實施庫藏股應該要越接近淨值越好。
巴菲特在2012年給股東的一封信談到對於庫藏股的看法,他提到回購時應至少有兩個要件:
公司有充足的資金。
公司股價低於保守估計的內在價值。
下次看到庫藏股時,不要太興奮,因為實施庫藏股後可能降低公司的財務健全度,在立意良善的制度下,可能潛藏著公司治理的問題。
猶如我們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身心靈健康,對於公司來說,保持財務健全是最重要的。
回頭來看自身資金控管,持有充沛的現金,能給予投資人堅實的後盾,也就是說,無論處於何種時期,最好都保有資金加碼的實力。
公司決策
唐代魏徵曾言:「兼聽則明,偏聽則按」,勸諫君王決策前應傾聽各方之言。在現代,公司領導人、決策團隊應通盤考量,避免因不成熟的討論就進行公司決策。
專攻衛浴市場的老品牌莊頭北工業因企圖發展大陸市場,在大陸建廠,並關閉位於台灣的工廠,然而卻因大陸市場反應不如預期,適逢本地政府政策的關係,未開放大陸工廠進口的商品,造成公司只能委由其他廠商代為製造,又逢國內需求下滑,導致高額呆帳。
發展市場不力,又逢本土市場萎靡不振,雙重打擊下,公司品牌只能拱手讓人。
階主管獎酬、以及董監酬勞該如何發放亦值得探討,企業藉由專業經理人的幫助,制定公司決策方針,公司獲利提高後,獎勵員工應該當之無愧
在宏碁的案例中,可能會有經理人追求短期績效,犧牲公司長期發展的策略,不利企業長期發展。若因治理不力,企業競爭力下降時,這些人是否應該一肩承擔起責任?還是拍拍屁股走人,徒留傷心的小股東?
企業分割有三種模式,水平分割成兩個以上規模類似的公司、合併或合資成立新公司、獨立部門成為100%持股子公司,作者舉出爭議最多的第三種分割的例子,例如圓剛科技與圓展科技,原本將有成長潛力、獲利能力的部門獨立上市,理論上母公司股東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但常見的是子公司仍掌握在大股東手上,以各種理由陸續將股權轉移或稀釋到特定人手中。
企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在追求獲利的同時,應同時兼顧企業公民責任,也就是經營的同時,要兼顧法令規範和道德誠信,甚至是對社會付出、有所貢獻。
這點其實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見解,投資公司,期望的是公司能夠持續成長、持續獲利,而非投注過多資源從事公益活動,而是只要在不違法即可。
但經過時代的變遷,投資人也發覺企業應把財務透明度、經營者誠信、長期經營能力皆納入考量,企業的社會責任逐漸成為長期競爭力的指標。
社會責任並非一昧的提高企業的道德標準,而是應考量企業所處的產業、發展階段、所處的產業端,選擇適合大、中、小企業的標準,而非一體適用相同標準。
作者說道:「企業社會責任制度的建立,也是彙整公司整體發展策略的好機會。」
藉由建立制度的過程中,企業調整未來發展的腳步與方向。
追求利潤的過程中,也能兼顧員工福利、社會責任。
公司治理的意涵
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此原則是希望金融業在投資時,除了追求財務指標、企業發展性外,也能一併將企業ESG指標,另外還有許多相類似的參考指標。
從基金績效來看,採用此類公司治理的基金績效都高於同濟基金,亦即增加企業社會責任不僅僅是增加成本,也有助於企業形象、銷售。
有趣的是,台灣四大基金中只有勞退基金將企業社會責任納入投資考量,其餘公務員退撫、勞保、郵儲則沒有。
作者還談及台灣低薪議題,認為企業主往往將員工視為經營成本而非資產,在追求短期利益下,人事費用就成了削減的項目
為了追求競爭力,薪資凍漲、聘用約僱人員等等,引發年輕人長期薪資偏低,貧富差距拉大
長期下來,也會影響到企業的營運。
員工對企業來說,是成本,也是資產,待他(她)好,他(她)也會待你好。
最後,作者舉例,企業可以致力的責任有哪些?
遵守品質承諾,不添加違法、有害的成分。
不破壞生態。
善待員工。
行有餘力,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沒看過第一本書《漫步華爾街》,可以去閱讀看看這本經典。
深入閱讀《公司的品格》22個案例,了解公司治理和上市櫃公司的財務陷阱
---------------------------------------------
“公司的品格”讀後感1---代理人問題
這本書是由李華驎,鄭佳綾兩位作者合著。這本書以一個又一個的實際案例解釋公司治理的問題。內容很有故事性,可以吸引讀者一直看下去,同時又能切中利益衝突與人謀不贓等問題的核心。
為什麼公司的資金運用與營運方向,會出現那麼多的問題。簡言之,這是一個代理人問題。
代理人問題,存在於受託處理他人資產的狀況。由於這些資產不是自己的,代理人到底會以託付者的利益為優先考量,還是以自身利益為優先考量呢?
在很多狀況下,我們發現,代理人會把自身利益放在最前面。
這個部落格不斷討論的基金公司與投資人的利益衝突即為一例。大家也已經看過許多範例。像: 美國資產管理業者的2003基金醜聞、橘越淮而為枳---一家基金公司的故事、資產管理公司的貪婪還有台灣當地業者的以職務之便,謀取私利、台股基金過高的股票交易費用、他們怎樣用你的錢? 。
這些基金業者,受投資人託付,管理投資資金。因為把自身利益放在前面,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弊病。
這個問題,同樣會出現在公開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的眾多股東,等於是將自己的資本,交給公司經理人管理,由他來運用,決定如何才能為股東帶來回報。
理論上是這樣,但實務上,這本書會讓你看到,很多公司營運高層想的是,如何運用投資人的錢,為自己帶來回報。
譬如書中第三章講的企業分割。有在注意台股的朋友,就會發現有時上市公司會將內部營運前景好,獲利佳的部門切割出去,形成一家獨立的公司。
理由通常像是避免代工與品牌衝突,獨立上市後可以有更高的本益比與股價,替母公司帶來收益等。
很正當,很好聽。可是實際上,在新公司分割出去的過程中,母公司就會以”遵守法規、分散股權”為由,將新公司的股權賣給公司高層或是大股東。
結果變成新分割出去的公司,其上市獲利,絕大部分為公司特定人士所占有,原有的小股東被排擠出去。
這實在是非常荒謬。經過書中的分析,讀者就會看到。公司把獲利高的部門分割出去,沒講的那一面不就是把獲利低的部門留在原公司嗎?
獲利高的部門在公司內部培植時,用的是公司的資本與人力。這都是股東的付出。那有道理一旦功成名就,就變成要分割出去。而新公司的股權,卻有一大半會落入母公司大股東等少數人手裡?
研發,可不一定會成功的。成本與失敗風險由所有股東承擔,成功的好處,由少數人獨享。
你說,這樣合理嗎?
還有,案例九,簡直精采到可以拍電影了。
原先是國巨想併購大毅科技。國巨旗下公司開始不停的吃貨。
大毅科技使出多重手段。先是發行可轉債,試圖稀釋國巨持股比例。再來還刻意違反股東會召開程序,讓公司被證交所打入全額交割,試圖造成股價下跌,讓吃貨的國巨蒙受損失。
不只兩家公司交鋒,打得火熱。國巨董事長的妻子與三名兒女,還被查出持有大量大毅科技的股票。在國巨動用集團資源,不斷買進大毅股票,造成股價上漲後。董事長的家人出清持股,獲利超過10億元。
後來被檢察官以內線交易起訴。
這個事件,股東權益被視為無物。
大毅為了打壓自身股價,刻意違反證交所規定,造成公司被打入全額交割。雖可重挫對手持有的股票價值,但也同樣傷害了為數眾多的其他股東。
國巨最後鍛羽而歸,併購失敗。帳面上列了八億的投資損失。動用大量公司資源,只為了併購另一家公司,卻造成股東的損失。
更糟的是,當公司虧了八億的時候,董事長家人卻同時間賺了10億。
結果呢?
雖以內線交易起訴,但最終判決無罪。
看到這裡,讓人不禁會想,小股東的權益到底在那裡?
在綠角部落格上,我有時會看到有些投資朋友,在兌換美金時,由於一次超過50萬台幣,所以需要填寫央行申報單。就很擔心的留言詢問,這樣會不會有什麼問題之類的。
看看這個例子。公司根本不把法規當一回事,還刻意以犯規做為手段。
明知這樣會有問題,董事長的家人還在很剛好的時機買賣對手的股票。
(書中有專門討論為何台灣的內線交易很少被定罪,還有罰則太輕的問題。根本是變相鼓勵犯罪)
當一般小投資人在擔心這些枝節般的問題,深怕自己會不會踩到什麼不該踩的東西時,看看這些公司把法規當什麼。
這些人絕對不是吃素的。
你以為自己買進股票,就可以安心的把資本交給公司CEO與董事會,由他們替你創造收益嗎?
不要笨了。
就跟基金一樣,這些代理人注重的往往是替自己創造獲利,而不是替你創造收益。
假如你還不知道公司到底有多少種花樣可以惡搞你的資本,這本書一定要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公司的品格”讀後感2---相信制度,而非仰賴人性
“公司的品格2”綠角推薦序—從個案看到制度的缺失
不理性的力量(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讀後感1---薪酬過高表現太差
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8 comments: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learnman 提到...
雖然說台灣金融業競爭力跟重要性真的也沒啥好談的...
不過台灣金融業應該才是台灣最藏汙納垢,公司治理最複雜也受政治力介入的產業...
所以書中的某些觀點,例如期待政府基金或是財政部有主導力的金融業持股發揮所謂監督董事會的功能,實在不可行,政府部門不帶頭違法甚至內線交易政商勾結分贓就已經偷笑了…
舉個例子..2008年的次貸危機誰是始作俑者???
答案是美國政府,危機的根源不就是政府控制的機構Freddie Mac,Fannie Mae配合政府政策壓低利率擴大放款不斷炒高房價,最後再將風險丟給需要短期獲利的民營投資銀行包裝成金融商品,然後才衍生出來的危機...
2014年4月17日 上午10:19 learnman 提到...
而書中不時提到的獨立董監事功能…更是沒啥作用,想想看一個沒有公司持股,對於公司也無特別情感的人,企業不管經營好壞對他個人利益都沒有太大幫助的董監事,又怎麼可能盡心去監督企業走向正軌呢?
這點從台灣上市櫃公司大至掏空弊案小至經營損失,從未看到有哪個獨立董監事真正發揮功能,獨立董監事唯一的功能就是提供落跑資訊…只有這點還稍微對於投資人對於公司前景有預測的效果!
蠻同意書中舉到的德國公會參與的董監事制度,畢竟真的會關心一家企業前景與未來的…絕對是有切身利益的大股東與員工…只是這依舊不能保證什麼,公司員工真的就保證很了解公司運作?當年的恩龍案大多數的員工都被蒙在鼓裡,還傻傻用個人退休金戶頭買了公司股票,公司倒閉不僅失業了,連退休金都變壁紙…內部員工真的能夠保證公司利益嗎?看來也是未必!
2014年4月17日 上午10:22 learnman 提到...
反觀台灣...再次反觀台灣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BAC-US) 的貸款之痛持續期間比預期得久,使投資人不禁猜想,該銀行因金融風暴所帶來的巨額支出到底是單次性的還是持續性的。
美銀周三 (16日) 公布第 1 季的訴訟支出為 60 億美元,比稍早揭露過的 37 億美和解費用還高。
《路透社》報導,自 2008 至 2009 年金融危機以來,美銀在法律訴訟及和解方面事務的稅前支出已逾 500 億美元。若沒有這些支出,美銀的稅前收益至少能比現在高出 3 倍。
此支出的絕大部份來自於貸款機構 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 在房市榮景期間放貸的和解事宜。美銀在 2008 年 7 月收購 Countrywide,當時正是次資問題引發金融危機的開始。美銀已經解決大部份與投資人的違約訴訟,現在則專注於和美國司法部與其他機構的和解事項。
2014年4月17日 下午5:07 Rib 提到...
最近Learnman的活躍真是質量驚人,感謝您精闢的回應讓人增長見聞,眼界開闊。其實前幾天看了這幾段回文,就一直有些模糊的想法,醞釀了幾天還是很朦朧,可再凹下去話題就冷了,還是就這樣丟出來吧。
看完這些揭弊的論述,讓我反向思考一件事──這麼千瘡百孔的制度,居然還欣欣向榮了。這是怎麼回事?想必其中有更強的正面的力量在發揮作用吧?而這些力量又是什麼?是否就是綠角大在Capitalism and Freedom和相關書籍讀後感提到的自由的力量?
另一個反向思考更模糊些,如果制度其實不能發揮作用,那麼有比較規矩的公司嗎?為什麼這些公司不跟著玩金錢遊戲呢?是基於道德和良心嗎?還是別的什麼正向力量在發揮作用?或許,其實這樣的公司雖然短時間竊取了投資人的利益,但就長期發展來講,這樣的公司根本就不入流,對未來的經濟發展影響力也不會大,甚至只會被自然淘汰?
2014年4月20日 上午8:53 Roger Lai 提到...
看了這篇想起我之前買了很多圓剛的股票,後來他把它賺錢的部門分割出去成圓展,圓剛就股價大跌(新聞說母公司還是持有"大部分"子公司股份,那..其他"少部分"呢????)!!!!唉,如果早接觸到綠角大的部落格就好了,謝謝綠角大讓我們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投資,由衷感謝!!!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