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在此/姜太公為眾神之首,自然神力最大,正神懼他三分,百鬼聞其名必然望風而逃/姜太公像既成了辟邪物,又成了吉祥圖。“太公在此,無所畏懼”、“太公在此,一切隨意”、“太公在此,大吉大利”/姜太公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tmajlC

姜太公/《齊太公呂望表》《魏修太公呂望碑》/ 齊太公世家/衛輝太公遺跡/河南衛輝太公泉姜太公誕生地-衛輝是姜太公的故里和墓葬地,並定位姜太公為謀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uDcRxL


韓國一個收藏愛好者輾轉買到的中國古陶罐,上面的甲骨文記錄了牧野之戰發生前,商紂王對武王來伐的告祭

2017-11-14_233217  

商紂王在癸巳日向祖王文丁和父王帝乙祭祀、卜問,並且燒制了一個陶土罐,把記錄下的內容刻在陶罐上。燒成的陶罐是紅色的,很漂亮,紀念意義非凡。
銘文如下:
金見。率辛師 亡周侯元西伯行 右師田自州西邑 祖丁乙爪 有明紀斁任 允自西伯侯。祖丁乙!徵文夕祀,辛丁乙師眉走 享井,朕禦皿(蠱)曰:角明,有余征導舟玄,田封,它肯禦。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三十三:牧野之戰

【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三十三:牧野之戰 | 商朝 | 商紂王 | 周武王 | 大紀元 - https://goo.gl/nndVug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一月 13日, 2017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正述(大紀元)
紂王應戰
另一方商紂王的備戰應戰,原來幾乎不為人知。1977年陝西出土了一批甲骨,補上了一些文獻缺失。
出土的是商朝晚期的廟祭甲骨,其中一片編號為H11:1,記述商紂王在父親帝乙的宗廟中舉行祭祀,祈求成湯保佑並且占卜。
研究人員認定,它們是牧野之戰發生之前,商紂王對武王來伐的告祭,希望偉大的先祖保佑他平定周室的來犯。時間是癸巳日,距離甲子日決戰還有31天。
那個時間周武王正在惡劣的氣候中長途跋涉。
商紂王不僅知曉武王的軍隊前來,還從天象裡看到了不吉。
金星在白晝出現了。天上只有一個太陽,地上只有一位天子。金星與太陽比肩而出,「亂紀」之象顯現。
商紂王在癸巳日向祖王文丁和父王帝乙祭祀、卜問,並且燒制了一個陶土罐,把記錄下的內容刻在陶罐上。燒成的陶罐是紅色的,很漂亮,紀念意義非凡。
銘文如下:
金見。率辛師 亡周侯元西伯行 右師田自州西邑 祖丁乙爪 有明紀斁任 允自西伯侯。祖丁乙!徵文夕祀,辛丁乙師眉走 享井,朕禦皿(蠱)曰:角明,有余征導舟玄,田封,它肯禦。
學者的破解為:「不祥之兆,白晝出現了金星(太白星)。是否出動我的軍隊?是否會有周候元西伯的隊伍和他的右(佑)軍隊從州西邑起推翻商朝?祖王文丁和父王帝乙的在天之靈會保佑我們嗎?綱紀會不會因西伯侯的兵動而崩潰呢?」
「祖王文丁和父王帝乙!為了征伐文王而晚上獻祭,那麼我們(帝辛乙)的軍隊能否走至終(最終取勝)?祭井宿,朕能否抵禦天殃?王觀察星兆判斷吉凶說,角宿在發亮,我會征伐文王,把船(國家)導向穩定,西邑征伐後將會分封,災殃會止。」
關於這個紅陶罐還有一段故事:
韓國一個收藏愛好者輾轉買到一隻中國古陶罐,這個陶罐完好無損,顏色美麗,罐肩上的花紋也很美麗,他將它買來做了雜物罐。
2005年的某一天,他突然覺得自家的紅陶罐上刻著的不是畫飾而是古文字,就請他們的甲骨文學者為之鑒定。結果學者一眼認出是殷商文字。
韓國一個收藏愛好者輾轉買到的中國古陶罐,上面的甲骨文記錄了牧野之戰發生前,商紂王對武王來伐的告祭。(圖片由韓國保存者提供)
台灣報紙為此做過專題報導,說到學者的震驚:「當他第一次看到紅陶罐時,整個人幾乎僵在那兒。」「手上正捧著一個可能記載一件完整史實的三千年古物,對他來說真有如晴天霹靂,頓時感覺全身雞皮不寒而慄。」
因為這是商紂王祭祀問卜的實物記錄
這個紅陶罐經過了熱釋光(TL)年代測定,被認定系1700至2700年前的製品,現在連他的主人移動它也要戴上手套了。
癸巳日,商紂王的祭祀卜問刻上了甲骨、燒成了陶罐,甲骨和陶罐──同一個事件的兩個相關物──幾千年以後它們再一次相遇。
紅陶罐記述的星象也和當時的史實相印證。《呂氏春秋‧慎大》記載過一件事:武王得勝之後,曾經問過兩個俘虜,你們國家有什麼怪異的事嗎?其中一個回答說,有,白天看到星星而且還有血雨。「晝見星」──金見。
伴隨著牧野之戰的起始,還有其它奇特的天象,周室有詳細的「起居注」記錄,我們到周朝再介紹。
雙方兵力
武王的克商之旅一路疾行,雖然未有延誤,卻也沒全部「入場」,武王決定 「擇車」「 選馬而進」。「 以銳師」 趕往殷郊。所以,甲子趕到牧野的周軍並不多。具體的數目,各家統計不一,計有:
《墨子》:武王以擇車百兩,虎賁之卒四百人,先庶國節窺找戎,與殷人戰乎牧之野。
《孟子章句》:武王之伐殷也,革車三百輛,虎賁三千人。
《呂氏春秋‧簡選》:武王虎賁三千人,簡車三百乘。
《呂氏春秋‧古樂》:武王即位,以六師伐殷。六師未至,以銳師克之於牧野。(註:古制一師二千五百人,六師即一萬五千人。)
《韓非子‧初見秦》曰:武王將素甲三千。
《博物志》:武王伐殷舍於幾,逢大雨焉。率輿三百乘,甲三千,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戰於牧野。
《史記‧周本紀》這麼記:「武王率戎車三百,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 「諸侯兵會者車四千乘,陳師牧野。」
商王朝的兵馬?
《史記‧周本紀》說:「帝紂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人距武王 。」 距通拒,紂王聽說武王來了,也發兵70萬拒武王。
此統計數字不見於《史記》前的其它經書,算是獨家製造。但是對後世影響巨大,不得不把它拿出來說道一番。
紂王時代,王朝的總人口是780萬,除去一半女性,390萬,除去年老的和年少的再一半的話,195萬。70萬的概念,是整個商王朝的男性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有個著名歷史學家,在自己的史學叢書中一次次發感歎:「司馬遷是個大文豪,司馬遷真是個大文豪啊!」令人忍俊不禁。
歷史學家太文學化了就比較麻煩,故事是好看了,視聽也混淆了。比如這個70萬,很多人認為司馬遷寫錯了,於是前後數調換,將它們縮小為17萬。現代學者根據甲骨文、地下文物,已推算出商末的王邑人口僅有14.6萬人。拉出17萬戰鬥兵馬,估計也是要全國動員的。
周朝自家的史官記錄在這裡:
《牧誓》:「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與受戰於牧野,作《牧誓》。」──武王的三百戰車、三百虎賁兵,準備跟紂王受決戰於牧野,於是作了《牧誓》。
戰後的綜述《逸周書‧克殷 》:「周車三百五十乘,陳於牧野,帝辛從。」──周方的戰車三百五十輛,列陣於牧野。帝辛迎戰。
「武王戎車」三百,「周車」多了五十,因為還有八個諸侯趕來助陣。
商軍在人數上占據絕對優勢,周方的史官又無法點數,於是這麼說:《周書‧武成》「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會於牧野。」──甲子日黎明,紂王受率領他如林的軍旅,會戰於牧野。
周朝的《大雅‧大明》裡說「殷商之旅,其會如林」,殷商的軍旅,旗密如林。雖是含糊,卻也真實。
戰前履禮
武王如約趕到,商紂王的兵馬也已嚴陣以待。不過不急,戰前的大事──誓師禮還是要進行的,進行得還很隆重,因為商紂王也是會等的。
周武王側身畫像(公有領域)
同樣的誓師禮,幾百年以前,商紂王的先祖成湯也進行過,留下的是《湯誓》, 這次周武王留下的是《牧誓》,牧野之地的誓師:
武王的左手持黃色的大鉞──象徵征伐權、繪有龍紋或虎紋的銅斧,右手握著系有白犛牛尾的旗幟,先致歡迎辭:「西土遠來的朋友們,辛苦了!」西土而來的是八個小方國的車馬,他們是趕來助戰的。
武王說:「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以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的人們,舉起你們的戈,排列好你們的盾,豎起你們的矛,我要宣誓了。」
接下來,武王歷數商紂王的罪行,並且宣布:「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現在,姬發我恭敬地執行上天的責罰。
最後交代:「今天的戰事,每邁進六步或七步,要停下來整理一下佇列。衝刺不超過四、五、六、七下,也要停下來整理佇列。要像老虎、大熊、豺狼和神離(山神獸)一樣勇猛。不要攻擊投降的人,以便幫助我們西土。努力吧,將士們!如果不努力,你們自己也會受到懲罰!」
保持隊列的嚴整,現代人看上去有點可笑,其實也是軍禮的要求,不攻擊投降者,也是軍禮,謂「不校勿敵」,不勇敢要受懲罰,更在軍禮之內。
「結日定地,各居一面」,伐紂大軍的對面,應戰的商紂王聽著對自己的指控,等待他們宣誓、布陣而按兵不動。
當時的情景無可窺知,站在商紂王的角度體會一下古代君王的王者氣派還是無妨的。#
參考文獻:
1.《甲骨學通論》
2.《武王克商前帝辛占星陶文與H111帝辛卜辭》
3.《呂氏春秋‧慎大》
4.《荀子‧儒效篇》
5.《商代史綱論》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2017-09-21_1618592017-09-21_1625112017-09-21_1625242017-09-21_1630552017-09-21_1628272017-09-21_1631342017-09-21_1631516(18)2017-09-21_1634420ASGHx002017-09-21_1636342017-09-21_1636412017-09-21_1637052017-09-21_1637532017-09-21_1638372017-09-21_1638542017-09-21_1639002017-09-21_1640042017-09-21_164124H081552017-09-21_164251  2017-09-21_1643332017-09-21_16461453939d84e66b5a159dfdef7e  姜太公在此”

關於“姜太公在此”,我曾拍到過這樣的圖片。 2010年9月23日,也就是古曆八月十六日,那一天,我從北岩給大姨母祝壽歸來,到達昌樂後,我從文化路南端下車,走到郭家莊一帶,看到路西有一很短的東西胡同,牆壁上嵌著這五個字(見下圖)。
(圖配文)“泰山石敢當”和“姜太公在此”
關於“姜太公在此”的由來,也有好幾種說法,今敘述如下:
傳說之一是:姜太公封了諸神後,各神甚為滿意。·唯獨姜太公的老婆掃帚星沒有封到神,整日囉囉嗦嗦,爭著要封神。一日,姜太公的老婆又在告“枕頭狀”了。太公聽後,大為不悅,隨口訓道:“一個婦道人家,整日爭名奪利,嘰哩咕嚕的,活像個窮神。”誰知掃帚星一聽,高興得不得了,當即跳下床來,以為太公封她為神了,就到處遊說,自鳴得意。哪曉得,老百姓卻把她恨得要死,因為她走到哪裡,哪裡就窮,就是原來富的地方,也因有了她的到來而變窮了。
有位耿直的人將此情秉呈太公,太公大為驚訝,立即召集諸神,親筆書下:“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以鎮掃帚星的淫威。從此以後,人們為了避窮神、圖忌諱,就在門上、屋內貼上“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字條,以杜窮神為害,此事一直沿襲至今。
傳說之二是:姜太公曾三次到武進,都看到同一個人家在造房子,感到懷疑,就問道:“你家為啥年年要造房子呢?”主人說:“別提了!我家房子一造好就被火燒掉,已有好幾次了。”姜太公說:“你家這次上樑,我來看看。”並關照在上樑的前夜多做些糕糰。
上樑那天,姜太公叫瓦木匠將糕糰搬到屋面上向下拋,四面八方的村民見到拋糕糰便紛紛前來爭搶,一時間好不熱鬧。
事後,主人問姜太公,為啥要這樣?姜太公說:“上樑時來搶糕糰的人多,這些人各種生肖都有,十二生肖湊滿,火神菩薩就不敢來燒了。”果然,房子蓋起後一直沒被火燒。
後來,人家在造房子時就拋糕糰,並貼上“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紅紙。
傳說之三:“姜太公在此,百神退位。”
相傳三千多年以前,姜子牙給汲邑即今衛輝呂村一家財主當伙計。財主蓋了五間新瓦房,高高大大,漂漂亮亮。三個兒子都爭著住新房。老大先住進去,當天夜裡鬼來鬼往的,一會兒笑,一會兒哭,一會兒嚎,一會兒叫,當天夜裡就被嚇死了。
第二天,老二說老大沒福氣,不壓邪,自己大搖大擺地住進了新房子。第二天早上,丫環去叫老二吃飯,一看他伸舌頭翻著眼,一命嗚呼了。
埋了老二,財主說啥也不叫老三去住了,怕這唯一的兒子再被鬼害死。老財主這傢伙刁詐的很,他想:我的三個兒子被鬼害死了倆,這是鬼要我斷子絕孫啊?我得給老三找個替身。
一天,老財主把幾個伙計都叫來說:“那五間新房成天空著沒人住,你們谁愿去住享享福呀?”
伙計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他,誰都不吭聲。
“我去住。”一個方臉大眼睛的小伙計忽地站起說。
這下子,老財主的心掉到肚裡了,可伙計們都為這個自報奮勇的小伙計捏著一把汗,怕這也是白白去送死。
說來也怪,自小伙計住下以後,一個月都是安安靜靜的,既沒鬼來,也沒有鬼鬧。
原來,老大住了新房,老二不服,夜裡扮鬼,把老大嚇死了。老三更毒,他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他預先躲在床下,當老二熟睡時,他硬是把老二掐死了。這些都瞞不過小伙計的眼睛,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他住里以後,頭一夜手裡拿著棍棒假裝睡覺,半夜,老三果然又來了,但沒等他站好,小伙計就掄起棍棒向他打去。嚇得老三友拔腿就跑了,再也不敢來了。
老財主原以為小伙計是個傻瓜,後來認為他是個有福氣的大命人,很了不起,和老婆子一合計,要把閨女嫁給他。
小伙計又氣又急,他把財主家口裡的醜事向朋友們一抖露,遠走高飛了。
幾十年後,姜子牙輔佐周武王伐紂,路過故鄉,老百​​姓一見他就認出他就是當年為財主當長工治服鬼神的那個小伙計。人們傳說他是活神仙,是高於一切的神中神。於是一傳百,百傳千,不論誰家蓋新房,都在上樑的時候,樑上貼紅紙,上寫“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九個字。為的是迎太公,驅鬼神,避妖邪,保平安。後來,又有人多想了一層,說既然請姜太公保佑,就該讓他常住下來有飯吃。所以就在新樑上擱一雙筷子一個碗,還用紅線系一串銅錢掛上邊。
傳說之三,是由新鄉市委統戰部和衛輝市委統戰部提供的。
'美品少見!'-姜太公在此
還有的古錢幣也鐫刻著“姜太公在此,諸神迴避”的字樣(見上圖)
甚至有的學校的建築上也有“姜太公在此”字樣(見下圖),譬如東莞茶山中學主教學樓樓頂立有一塊黑色的神牌,上面就寫著這五個大字,夾在校訓之間,遠看起來倒像是校徽。圈中為三根殘香。知情人士稱立牌是因校方認為學校風水不好,但該校副校長稱對此毫不知情,而鎮委領導也以沒有市委宣傳部同意為由,拒絕透露任何情況。學校為何會有如此擺設?記者找到常務副校長陳某,但陳校長自稱對此根本就不知情,而且現在很忙,沒有時間接受采訪。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陳校長找來一位嚴姓主任,嚴主任告訴記者,那塊牌子是前任校長去世後立的,至於誰人立的,上面寫著什麼字,有沒有膜拜過,嚴主任和陳校長都表示不知情。事後該校一位學生告訴記者,平時樓頂是不讓爬上去的,陳校長說過,如果誰上樓就處分誰。2001年秋天,該校前任校長因為心髒病去世後,陳校長認為,前任校長暴病身亡是因為學校風水不好。2001年寒假,找人在主教學樓做了這塊牌子,牌子做上去後,還放鞭炮慶賀。但這一說法未得到陳校長親口證實。如果讓我說一句公道話,作為教育青少年的地方,校長是迷信。不過,如今這樣事兒並不算少,好多政府部門還搞呢,記者不一定非得追根到底不可。
(圖配文)“泰山石敢當”和“姜太公在此”
2011年1月18日:19點完稿
附 2010年12月21日下午我在前東村拍的照片
(圖配文)“泰山石敢當”和“姜太公在此”
這面土牆已有好幾百年曆史了,我指的是左面,夯築的部分,而右邊是土坯壘成的,屬於後來的。
(圖配文)“泰山石敢當”和“姜太公在此”
我看到了這條小胡同。於是走了進去。
(圖配文)“泰山石敢當”和“姜太公在此”
胡同盡處有一面街影壁,影壁左側有這五個字。
(圖配文)“泰山石敢當”和“姜太公在此”
這一家可能就是本地一位網友“老天”(天者,田也)的宅院了吧?他的跟帖我看過了。
(圖配文)“泰山石敢當”和“姜太公在此”
這裡有一所清朝末年的老私塾,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兩個政權交替之後,這裡還是學校。據村民講,著名作家浩然來這兒時,這個學校還在,浩然經常到這兒來;如今廢棄了。
(圖配文)“泰山石敢當”和“姜太公在此”
就是這個村民告訴我的。這個村民姓田,我的專訪節目裡也有他。
(圖配文)“泰山石敢當”和“姜太公在此”
拉車人前面(西面)的房子就屬於後東村地面了。
----------------------------------------------------------------
陳益峰:姜太公在此,擋煞驅邪招財
2017/06/13 來源:簡潔星座之運勢
文/陳益峰
1、姜太公在此
現在農村很多宅子周圍常常見到一個黑色的石牌,上面寫的是「姜太公在此」,或者「供奉姜太公在此」,或者「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都是一個目的,驅鬼辟邪,或者擋煞去災的。尤其是住宅犯路沖的時候,最簡單省事的辦法就是在牆上貼一個石板,上書「供奉姜太公在此」,可以一定程度緩解沖煞對住宅的影響。
春節除夕日,傳統民俗認為要在家中貼一個橫條——「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此橫條多是貼在門楣上的,而住宅的大門上少見到,多數都是是貼在自家的客廳、堂屋的門楣上,或屋樑上。店家最喜歡張貼在店堂或出入處上方,都是為了驅鬼辟邪的。
2、風水原理
語言在風水上有一定的作用,就像很多心靈培訓機構,使用大量的激進語言,人聽了之後,打了雞血一樣興奮。所有的宗教都是大量反覆使用咒語,因為咒語確實對人的吉凶,住宅的吉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3、歷史緣由
「供奉姜太公在此」,是風水師長久以來使用的風水符咒,在歷史上姜太公是有真人真事的。姜太公成功擊敗商紂王之後,封了諸神後,各神甚為滿意。唯獨姜太公的老婆掃帚星沒有封到神,整日囉囉嗦嗦,爭著要封神。太公聽後大為不悅,隨口訓道:「一個婦道人家,整日爭名奪利,嘰哩咕嚕的,活像個窮神。」誰知掃帚星一聽,高興得不得了,當即跳下床來,以為太公封她為窮神了,就到處遊說,自鳴得意。
從此之後,老百姓卻把她恨得要死,因為她走到哪裡,哪裡就窮,就是原來富的地方,也因有了她的到來而變窮了。太公知道後,親筆書下:「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以鎮掃帚星的淫威。從此以後,人們為了避窮神、圖忌諱,就在門上、屋內貼上「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字條,以杜窮神為害,此事一直沿襲至今。
風水五行學傳人陳益峰北京,農曆丁酉年五月初八。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dQx47o.html
----------------------------------------------------
【中國古代神祗文化】「姜太公釣魚」之後的那些事兒
2015/08/24 來源:北晚新視覺
中國民間關於姜太公的傳說極多,大家都知道「姜太公釣魚」的歇後語。《史記•齊太公世家》有載:姜太公七十歲時在渭水河邊垂釣,遇上了周文王,後來周文王拜為國師。姜太公輔佐周文王,振興國力。文王駕崩,姜太公又輔佐周武王伐紂滅殷,功勳卓著,被封於齊,有太公之稱。今天,咱們要聊的驅邪之神正是姜太公。
驅邪神:太公在此,百無禁忌
清代年畫姜太公在此,百事無禁忌。
漢代劉向《列仙傳》把姜太公稱為活了二百年的神仙。大約在唐代,姜太公被尊奉為神。唐玄宗旨令修建太公廟,並讓漢代開國功臣留侯張良陪伴太公同享祭祀,姜太公一舉成了全國性的神靈,各州舉人進士,都要隆重祭祀,軍隊出征,任命將領,亦要拜廟稟告。
早在唐玄宗之前,唐高宗皇帝就曾追封姜太公為武成王,詔令有關部門按照文宣王孔子廟的規模和格局修建廟宇,與文廟相對應稱武廟,把姜太公抬到了與孔子平起平坐的地位。唐玄宗皇帝還下令,武舉人應試時要先去拜祀太公廟;又規定每次任命大將或將軍打了勝仗,都要拜廟告捷。到了北宋真宗皇帝則頒發詔書,加封昭烈武成王,並在青州建廟祭祀。於是天下文廟尊奉孔子,武廟則敬奉姜太公。
直到明代《封神演義》問世,更把姜太公神化為法力無邊的驅邪神。明人許仲琳根據《尚書•武成》「唯爾有神,尚克相予」語及《六韜》、《太公金匱》中記載姜太公神術之事敷衍成著名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姜太公成了全書主角,神通廣大,法力無邊,驅神役鬼,叱吒風雲,助周滅殷,建立周朝。大功告成後,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捧著玉符金敕,登上封神台封神。封過諸神後,姜太公在封神台上宣布:「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我在眾神之上。」台下有神問:「你為什麼在諸神之上?」姜太公說:「你們的神位在屋內地面上,我的神位在屋樑上,房梁高於地面,所以我在你們之上。」
後來世人舉行祭祀姜太公,驅煞鎮邪的儀式就由此而來,並逐漸演變成拋梁習俗。民間凡新建房屋上樑時,工匠必先用紅紙寫下「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懸貼在木樑上,認為各種妖魔鬼怪,看見姜太公大名則必遠避逃散,而新建宅屋必定平安。然後燒香磕頭,鳴鞭放炮祭拜姜太公,再從樑上往下扔饅頭、撒銅錢,以鎮妖除怪,確保住宅平安,大吉大利。
清代蘇州桃花塢年畫姜太公。舊俗認為可以消除災難,迎來喜慶吉祥。
民間年畫把姜太公像當驅邪降福的吉祥圖,逢年過節時貼在家中牆壁上,以預示祛災鎮邪,迎來喜慶吉祥,姜太公像就成了人們家宅中一年四季的守護神。姜太公像多繪姜太公騎在瑞獸麒麟上,肩插發號施令的杏黃旗,手持伏羲八卦和多寶鞭,伴有面目可憎的小鬼;或在畫上方畫陰陽八卦圖,鈴上有「驅邪降福」、「鎮宅靈符」紅印,並且書有「姜太公在此,百事無禁忌」,如清代上海神符。傳說家中擁有了這幅強有力的護身符,就無災無病,幸福永保了。
姜太公被民間奉為驅邪神,人們用它抵禦一切不幸,保證太平安康,姜太公像既成了辟邪物,又成了吉祥圖。人們現在還常貼著「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太公在此,無所畏懼」「太公在此,一切隨意」「太公在此,大吉大利」的神符,以驅邪祈福。
姜太公的神位崇高,他是眾神之首,自然神力最大,正神邪鬼都懼怕他三分,所以,人們只要覺得行事有可能得罪邪神或鬼怪,就把姜太公請出來,習俗相沿,迄今不衰。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g0dJy.html
----------------------------------------------
「姜太功在此」化字訣以制石煞
當筆者堪察完畢時,王女士剛好回到家裡,筆者為她分析其住宅風水及提供改善方法,如將小女兒之木板房拆除,將女兒之雙人床靠牆邊擺放,使陽光平均入屋,晚上睡覺時才拉上布簾遮擋。廚房水、火之間用防火板分隔即可。主人床改靠窗邊,用布簾遮一半窗使其看不到窗外破碎石煞。巨大衣櫃搬到不頂主人房門的地方去等等。剩下就是飯廳窗外還是能見到部份石煞相對,如用窗簾擋之,則全屋均暗,還是陰重為忌,所以筆者教王女士的兒子找工匠用大理石造一石碑,上刻「姜太公在此」貼在窗臺玻璃上正對向外,化解石煞之患。筆者按:(封神榜中姜子牙騎四不像到北海途中,走出一怪物,其形駱駝頭、鵝脖頸、蝦鬍子、牛耳朵、魚身子、鷹爪子、一條獨腿、腳生虎爪,雙手能發石打人如同驟雨的龍鬚虎阻攔。該怪物要食其肉,反被姜子牙用杏黃旗收服,所以部份風水前輩就用「姜太公在此」以制石煞,即風水訣中「遮、擋、攔、化」之「化」字訣。)
「姜太公在此」之化煞石碑〔右〕,石碑貼在窗臺正對石煞,以化解煞氣〔左〕
-----------------------------------------------
在祥符農村老房子的屋山牆上,經常可以看到刻有這樣語句的青磚。現在的90後、00後或許不知道,它竟然是咱農村的辟邪神器!
1姜太公在此諸神迴避
今天,民俗攝影師大俗翻出了2011年5月攝於祥符區駱莊的一組照片,其中就有辟邪磚法“姜太公在此”!
△2011年5月大俗攝於祥符駱莊
據開封市文史研究者劉海永說,民間信奉“姜太公在此”,是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的。在豫東農村,有這樣一個傳說:有一家人想在一塊平地上建房,但建起來就遭遇火災。有一天,姜子牙路過此地,對主人說:“有我在,邪祟不敢來,你們建房!”果然,房屋建起後,再也沒有發生火災,全家安康。後來事情傳開了,人們紛紛來請姜子牙。姜子牙分身乏術,乃寫此語代替他本人,以避邪祟。
民間建房,除重視開工奠基之外,還非常重視安門窗和上樑。那時候,家家蓋房特別是安門之時,就心懷崇敬地請教書先生在紅紙上書寫“姜太公在此”,或張貼“太公今日從此過,說是今日好安門”“安門大吉”“安窗大吉”“上樑大吉”等對聯和吉語。
房子主體工程快要結束時,就該上樑了,上樑是大事兒,不但給泥瓦匠師傅們好吃好喝好招待,還要在修理好的樑上貼上“太公在此”的紅字條兒,並在脊檁上用紅紙寫上某年某月某日建。上樑時要燃放鞭炮,顯得十分隆重。由此可見,所謂請姜太公來,所謂重視上樑,無非是為屋神安位,讓“姜太公”擔任警衛以辟邪祟罷了。
劉海永在一篇《“姜太公在此”》的文章中寫道,至今,在衝著胡同口的牆上,有的還要供上一個“姜太公在此”的牌位。“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一塊青磚刻上不同的語句就寄寓了美好的願望,百姓渴望逢凶化吉、平安過日子的想法多麼樸素啊。
除了“姜太公在此”,祥符區還流傳著其他辟邪磚法,比如“太山石敢當”。
2泰山石敢當保平安驅妖邪
古時候有很多禁忌和崇拜,“泰山石敢當”就是其中之一: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三尺三寸高),立於橋道要衝或砌於房屋牆壁上,可鎮壓一切不祥之邪,在民間甚為流行。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太山石敢當”,實際上應該是泰山石敢當吧?在祥符區農村的屋山上經常看見這樣的磚塊,小時候剛識字就指著說人家寫錯字了,後來才知道,原來太山同泰山。
△2011年5月大俗攝於祥符駱莊
石敢當是鎮壓兇地之物,化解凡巷弄的出入口、三叉路的直衝處(即所謂的路衝), 面對道路(剪刀路口)、巷陌、地沼、三叉路口、橋頭、沿海、山區、凶宅、反弓、屋角、電線桿、高壓電塔、溝壑、荒​​野等地,都是不祥之處,因此容易受到鬼邪的侵害。人們皆以石敢當作為避邪、壓風、平浪、制煞之用。
3退神斬鬼鎮宅
這樣的磚石,你見過嗎?一般在祥符區,“太山石敢當”和“姜太公在此”比較常見,一般都是嵌在屋山上的,在建房的時候就嵌在牆上了。而下圖中的“退神斬鬼”則是用大釘外凸掛在牆上,像是建好房子以後才裝上的,還是裝在門前,看著和前兩種有明顯區別。莫非是有什麼講究?
△2011年5月大俗攝於祥符駱莊
據大俗介紹,“退神斬鬼”鎮宅符屬道教齋醮科儀中的法術。
△2011年5月大俗攝於祥符駱莊
----------------------------------------------------
太公在此,諸神退位 此博文包含圖片 (2013-02-22 12:24:33)轉載▼
標籤: 太公 諸神都 沒了 張紹褀 時辰 分類: 攝影索引
  諸神歸位的時辰
  爆竹聲聲流星劃過
  威風了一年的薑太公
  依著燈籠桿睡得很香
  ---摘自通化陳紹棋老師的詩歌《除夕》
當初姜子牙封神的時候,忘記了給自己位置,結果是自己沒了神的位置。每年年三十晚,諸神都要歸位,而子牙沒位置,只得到燈籠桿下面過年。平日里,子牙到哪裡,哪個神都得讓位。所以有了這麼一句:太公在此,諸神退位
[回家過年之四]高密民俗---燦爛的齊魯文化
太公在此,諸神迴避
太公在此,百無禁豈
民間傳說:姜子牙是太山李老君的小徒弟,奉師命輔佐周文王、武王討伐商紂王。
姜子牙(4張)其間闡教之元始天尊、截教通天教主、西方教接引道人三位教主共立了封神榜。伐紂成功後,姜子牙奉命封眾神,等分完眾神,姜子牙發現位置都已滿,自己反而沒有地方可封。 於是就坐到門楣上,當一個“監察神”。職責是防止個別神仙失職瀆職,更不能讓一些凶神煞神和厲鬼恣意妄為。百姓以為,春節貼“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是買個“雙保險”,萬一門神、玄壇疏忽,還有姜太公呢。何況姜子牙曾當神界的“組織部長”,現在任職監察大員,就是一些凶神煞神闖入,諒他們也不敢也不會有什麼作為,人們可以放心大膽,就百無禁忌了。姜太公能鎮住神仙。神界尚且如此,何況人乎?這更多地是對人而言,自家人,外人包括顧客在內,如不小心犯了忌諱,關係不大;已經有言在先,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這是民間的禳解之法,百姓認為貼上“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一者神仙不會怪主家,二者也不會造成什麼後果還圖個吉利。一家人仍能歡歡喜喜,年也會順順噹噹的。
太公在此,是姜尚(姜子牙)的牌位。傳說姜子牙封完神後死在了燈籠桿下。申公豹還笑他不如自己。因為所有人都封了神但他卻沒有(把自己的神位給遺忘了)。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姜子牙,就在燈籠桿下立個神位,上書:“太公在此,諸神退位”(一說::“太公在此,百無禁忌”)。
-----------------------------
姜太公在此 百事便無禁忌
2014/06/08 來源:廣州日報
姜太公像
清 《文王渭水訪賢圖》
《魚腹獲兵鈐圖》
《百無禁忌圖》
歷史人物姜太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生前建立豐功偉業,死後被奉為歷代武將之首。唐宋追封他為武成王,天下遍立太公廟,與孔子並列,掌武事。在民間,流傳著很多有關姜太公的神話故事,百姓視姜太公為無所不能的驅邪神、保護神。人們相信,只要「姜太公在此」,便「百事無禁忌」。
先祖佐禹治水受封呂地
略懂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古代有個太公望;不讀史書的人,也通過神話小說和影視劇知道有個姜太公。在中國民間諸神中,很多神的本來面目都模糊不清,如《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中的二郎神,至今人們還搞不清楚他是「土產」的還是「進口」的。相對而言,姜太公的來歷比很多民間神清楚得多,史書有明確記載,其人其事和從人到神的演變過程,都有跡可尋。
姜太公,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生於商末,卒於周初。有人問:為什麼姜太公有兩個姓?他到底姓姜還是姓呂?《史記·齊太公世家》早就回答了這個問題:「其先祖嘗為四岳(『四岳』為古代官職名),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從這段文字可知,姜尚本姓姜,因其先祖被封在呂地,後來用封地為姓。
姜太公是哪裡人?《史記》稱他是「東海上人」;《孟子》的《離婁上》和《盡心上》兩章都提到姜太公「居東海之濱」;《呂氏春秋·首時》也說:「太公望,東夷之士也。」但這些說法都有一點籠統含糊。晉代張華的《博物志》說得較為明確:「海曲城有東呂鄉東呂里,太公望所出也」;《水經注·齊乘》也說:「莒州東百六十里有東呂鄉,棘津在琅玡海曲,太公望所出。」
垂釣只為王與侯 得遇明主興西周
姜子牙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他在青年時期和中年時期都窮困潦倒,直到老年才遇到周西伯,從此大展宏圖,建功立業。他輔佐文、武王興周前的經歷,史書記載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雖然他的先祖是貴族,但到了姜子牙這一代,家境已經敗落了。傳說他年輕時做過宰牛賣肉的屠夫,開過酒館賣酒為生。《封神演義》說他32歲上崑崙山拜元始天尊為師學道,72歲遵師命下山,去朝歌城南35里處的宋家莊投奔早年的結義兄長宋異人,在那裡他娶了68歲的老姑娘馬氏。結婚後他編過笊籬、賣過麵粉、經營過飯館、販過牛馬豬羊,結果都是只虧本不賺錢。後來又開館算命,結果開業五個月後才來了第一筆生意,姜子牙抓住這個機會,一連算準了兩個人的命,自此在京城小有名氣。但也正因為算命,姜子牙識破了玉石琵琶精的真面目,得罪了妲己,從而導致了後來的逃亡。逃出朝歌后,他一路風塵來到磻溪,這一年,姜子牙已經80歲了。
《史記》也說「呂尚蓋嘗窮困」,稱「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歸周西伯」。周西伯即周文王,呂尚和周文王的相遇,歷史上也有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呂尚當時在海濱隱居,周西伯被紂王囚禁在羑里,周西伯的謀臣散宜生、閎夭素聞呂尚大名,便請他出山營救周西伯。呂尚說:「吾聞西伯賢,又善養老,蓋往焉。」於是三人物色美女和奇珍異寶獻給紂王,贖回了西伯。
第二種說法是呂尚年老時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周西伯,《封神演義》說他垂釣「不為錦鱗設,只釣王與侯」。《史記》的記載也頗有傳奇色彩:「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悅,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按《史記》的說法,姜太公和周西伯相遇這一歷史性時刻是偶然中的必然。相學著作《神異賦》則從面相學「論證」此事:「明珠出海,太公八十遇文王。」所謂「明珠出海」,就是耳珠朝口而明潤。姜太公生得耳珠朝口,乃福壽之相。晚年之前氣色不佳,故運途坎坷。至八十歲氣色轉明潤,故得遇文王,開創大業。
唐代屢封姜太公 登上神壇掌武事
關於姜太公釣魚,還有另一則傳聞,《列仙傳》稱:「(呂尚)釣於磻溪,三年不獲魚。或曰:『可以止矣。』尚曰:『非爾所及也。』已而果得大鯉,有兵鈐於魚腹中。」「兵鈐」就是兵書,傳說姜太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著有《太公兵法》,被後世兵家、縱橫家奉為宗師。
《史記》稱:「(周西伯)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周文王死後,周武王即位,呂尚被尊稱為「師尚父」,他輔佐武王在牧野之戰中一舉滅商。滅商後,「散鹿台之錢,發鉅橋之粟,以振貧民。封比干墓,釋箕子囚。遷九鼎,修周政,與天下更始,師尚父謀居多。」周武王把姜太公分封在齊國營丘,他到達齊國後,「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周成王年少即位時,管叔、蔡戰作亂,淮夷背叛周朝,成王授權姜太公征伐叛民,齊國從此成為大國。
姜太公登上神壇,是從唐代開始。據《唐會要》記載,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玄宗下令在東西兩京及天下諸州,各建太公廟一所,並讓漢代名臣張良陪伴姜太公同享祭祀。諸州武舉人,准明經進士,都要參與祭祀。每逢軍隊出征,任命將領,亦要祭祀稟告。天寶六年(公元747年),皇帝又下令,鄉間貢試選拔上來的武舉人赴省應試時,要先去拜太公廟。又規定每次任命大將或打了勝仗,都要拜廟告捷。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追封姜太公為武成王。到了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皇帝頒發詔書,加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並在青州建廟祭祀。武成王太公廟的規模格局與文宣王孔子廟一樣,與文廟相對應稱武廟,於是天下文人供奉孔子,武人則敬奉姜太公。姜太公與孔子並列,成為萬世武將之首,掌武事。
民間多奉太公像以鎮宅辟邪
到了明代,《封神演義》問世,人們進一步把姜太公神化為法力無邊的驅邪神。《封神演義》中的姜太公神通廣大,法力無邊,驅神役鬼,叱吒風雲,助周滅商,建立周朝。大功告成後,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捧著玉符金敕,登上封神台,大封陣亡功臣、逢劫神仙。無論正神邪鬼,俱得職司,各有所依。俗話說,姜太公封神,不封自己。傳說封神結束後,姜太公自己沒位置坐,只得爬上屋頂,坐在樑上說:「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我在眾神之上!」下面有人問:「你為什麼在諸神之上?」姜太公說:「你們的神位在屋內地面上,我的神位在屋樑上,屋樑高於地面,所以我在你們之上。」
人們相信,姜太公為眾神之首,自然神力最大,正神懼他三分,百鬼聞其名必然望風而逃。於是,人們只要覺得做事有可能得罪諸神或鬼怪,就把姜太公請出來。逢年過節時,家家戶戶都把姜太公像貼在家中牆壁上,以祈驅邪鎮宅,迎來吉祥喜慶。姜太公像多繪姜太公騎在瑞獸麒麟上,肩插發號施令的杏黃旗,手持多寶鞭,或在畫上方繪伏羲八卦圖,鈐上「驅邪降福」、「靈符鎮宅」硃砂印,並且書有「姜太公在此,百事無禁忌」十個大字。
民間凡新建房屋上樑時,工匠必先用紅紙寫下「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幾個大字,貼在木樑上。然後燒香磕頭,鳴放鞭炮祭拜姜太公,再從樑上往下扔饅頭,撒銅錢,俗稱「拋梁」。
陝北地區的人家在修建窯洞時要舉行「合龍口」儀式,在儀式上,主持人唱道:「一合龍口不再開,家添人口外添財。窯里窯外喜氣生,天神地仙降福來。一撒東方甲乙木,二撒南方丙丁火,三撒西方庚辛金,四撒北方壬癸水,五撒中央戊己土。匠工無忌,主家無忌,天無忌,地無忌,姜太公在此,百事無禁忌,大吉大利。」
當住宅逢路沖或屋角相對時,人們就用紅紙寫上「姜太公在此,百事無禁忌」諸字,並畫上黃色的符貼在牆上,意在擋煞。趕山會的商人,認為凡山會就有廟宇,凡廟宇必有邪鬼,而且不但活人要去趕山會,陰魂邪鬼也會去,因此隨身攜帶姜太公護身符,以求平安。
就這樣,姜太公被民間奉為驅邪神,人們用姜太公來抵禦一切災禍,保證太平安康。姜太公像既成了辟邪物,又成了吉祥圖。「太公在此,無所畏懼」、「太公在此,一切隨意」、「太公在此,大吉大利」等吉祥語被書寫成文字,在民間廣為張貼,習俗相沿,迄今不衰。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dO5DEN.html
----------------------------------------------------
姜太公在此是怎麼回事
2016/03/21 來源:武林軍事
姜太公在此
姜子牙是崑崙山玉虛宮元始天尊的徒弟,商朝紂王暴政荒淫無度,元始天尊就派姜子牙下界順應天道掌管打神鞭和封神的大任,姜子牙下界之後就幫助周文王伐紂,在周朝推翻商朝之後就開始封神。封了三百六十位神之後他就發現自己沒有地方了。於是原始天尊就讓他當一個散仙,無論去哪裡眾神都要讓位。
姜太公雕像
姜太公變成了一個「監察神」,就是坐在了門楣上,監察了一些神仙,因為害怕神仙瀆職,而且坐在門楣上可以防止一些惡鬼進入家中肆虐。為什麼在百姓中就流傳著:「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這句話呢?因為在春節中不只貼門神,如果在貼門神的基礎上還貼了姜太公就等於買了「雙保險」。如果有個別的神仙瀆職或者擅自離開自己的崗位的話,還有姜太公可以起到保護的作用,這樣的話又何樂而不為呢?就算有些小鬼怪作祟也有姜太公這位監察者守著,可以真正的做到百無禁忌了。姜太公的地位在仙界是很高的,仙界的眾人見到他都要迴避,何況是一些凶煞呢?如果自家人不小心犯了禁忌也沒有多大的關係,因為早有言在先「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神仙也不會怪罪下來,大家可以過個放心年了。
這個風俗是漢族歲時才有的,在除夕日的時候,不僅要貼對聯、門神和灶王神,有著說法說是過年的時候接灶王爺回家可以保平安。至於「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這個話是要貼在門楣上的,這是一條橫幅,在大門上基本沒有看見過。不只貼在大門的門楣上,在屏風、屋樑的門楣上都可以貼上。
姜太公是誰
俗話說: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裡說的姜太公就是姜子牙,他本名姜尚,也是商朝貴族的後代,但是到他這一代家道已經中落,姜太公年輕時家裡非常貧寒,只能在集市上以幫人宰牛釀酒為生,好在姜子牙天性樂觀有非常聰慧,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姜子牙畫像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學會了上古兵法——奇門遁甲,從此日夜盼望能遇到一位賢明的君王,憑藉自己的才華能得到重用,振興自己的家族。
可惜姜子牙時運不佳,直到八十歲才用一個沒有勾的魚竿釣起了周文王這條大魚(真夠有耐心的,也虧他能這麼長壽),從此才走上了人生的康莊大道。周朝當時只是西邊渭河邊的一個小國,受到商紂王的欺壓,一心想消滅殘暴的商朝,周文王求賢若渴,對姜太公非常禮遇,姜太公也很衷心的輔佐他,姜子牙對外製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計謀,使得周朝的軍隊節節取勝,對內又鼓勵舉薦人才,賞罰分明,讓文王周邊聚集了一大批忠臣良將,終於在周文王的兒子武王手中打敗了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姜太公作為開國功臣,功不可沒。
為了表彰姜太公的功勞,周文王把他分封到齊地,建立齊國,姜太公成為齊國的開國國君,他在齊國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鼓勵貿易,興漁鹽之利,使得齊國很快成為東方富國,為以後齊國成為春秋大國奠定了基礎。
姜太公故里
姜子牙是《封神榜》中的主線人物,他是元始天尊門下的弟子,他被安排下界封神的事宜,最後幫助周文王打敗紂王建立了周朝。那麼在現實生活中的姜子牙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的世居地在哪裡?姜太公的故里在哪裡呢?
姜太公故里
姜太公是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同時也稱之為呂尚,別號飛熊。大家看到了之後都會覺得姜太公的姓氏有點複雜,但其實著也與他的祖先有關,他的祖先是姓姜的,是一個部落首領之一。在舜、禹之際被封於呂,因為大禹治水時有著功勞,就賜封了為呂姓。姜太公誕生在衛輝市太公鎮呂村,他是很多個姓氏的始祖人物,姜太公的家族是個大部落所以他的名字叫法各有不同。現在大家所承認的姜太公的故里就是位於河南省新鄉衛輝市的西北十二公里處,在這裡每年還有很多的人前來祭拜和瞻仰。作為西周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在歷史書籍中都有著記載說他的智慧高於常人,而且他留給人的故事和影響是非常大的。
姜子牙的出生可以說是挺好的,但是到了紂王統治的商朝晚期他的家庭情況已經很不好了。他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屠夫、小商小販等,在影視劇作品中還有著一些說法是姜子牙曾入贅到別人家。而且他曾經在紂王的手下做過一段時間的低等官職,但是受不了紂王的昏庸無度就辭官準備隱居山林了。但是最後遇到了周文王就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因為周文王在姜子牙垂釣時認為姜子牙是個奇才,就將姜子牙帶回去,最後周武王在姜子牙的幫助下建立了周朝。
姜太公預言
中國民間有一個很神奇的流傳很廣的姜太公預言,姜太公的預言便是一個奇特的圖讖,他把後代王朝的更迭,每朝每代歷經多少時間,多少個皇帝都說的明明白白,準確無誤,沒有絲毫差錯。據說姜子牙曾經做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一個預言,竟然把中國幾千年來王朝更迭說的頭頭是道,簡直是分毫不差,而且能夠流傳幾千年。
姜子牙故事畫冊
他不僅預言了周朝將取代商朝,而且連他死後幾千年的事都預測的非常準確,令人嘖嘖稱奇。
不過我想這多半是後人的杜撰,因為就連姜子牙本人都是傳說中的人物,他在民間更多的是作為一個神而不是一個人存在的,如果他真的能知曉後事,那他真的是宇宙間最了不起的神仙了(真正的無所不能,預知一切的神仙了),而且他既然能知道周朝是如何滅亡的,那他肯定能想出挽救周王朝的辦法,而事實上他根本不可能做得到,所以他的這首預言後人也只能將信將疑,當做一個故事來聽了。
這也許是某個好事的文人假託姜太公的名義寫的打油詩,也許是想抒發自己對歷史更迭的感慨,不過平心而論,《姜太公預言》用拆字法,形象地寫出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的興衰,其中不乏文采,也可以算得上是一首不錯的打油詩,這對於普及中國歷史常識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而且這位作者還巧妙的假借姜太公的威名,使得這首詩能夠流傳下來,可以說是非常聰明的做法。
姜太公紀念館
姜太公紀念館有兩處,一處在姜太公的家鄉山東日照,是傳統的宮殿式建築,有好幾個院子,氣勢恢宏,頗具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的風範,這裡面收集了有關姜太公的各種文物和文學作品,集中展示了姜太公及其後人的豐功偉績,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姜太公祠,每天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山東日照的姜太公紀念館
還有一處便是福建石獅市的姜太公紀念館,人們肯定好奇這福建跟姜太公有什麼關係呢,原來這是閩台地區的姜姓後人集資為姜子牙和遷入福建的姜姓師祖建造的祠堂,還是一座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築,因為海內外姜姓人都將姜子牙視為自己的姓氏始祖,因此在講究宗族聯誼的沿海地區有這樣一座姜太公紀念館也就不足為奇了。
姜太公因為他足智多謀的智慧和忠心耿耿,無怨無悔的高風亮節受到中國人的普遍崇敬,他本人也是中華民族忠孝節義精神的化身,他在民間由人變為神,就表現了人們對這種品德的稱讚。姜子牙一定程度上是神話中的人物,上古時代本來就是人神共存的時代,人們對於有能力的人都是非常崇拜的,姜子牙就是其中優秀的代表,所以人們把他神化了。很讓人稱奇的是人們願意為這麼一個神話人物修建一座很正規的紀念館,正正經經的紀念他,說明人們不單單把姜子牙看做一個神仙,而是要學習他的忠君愛國,智勇雙全的精神,這恐怕就是人們建造姜太公紀念館的意義所在吧。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gz3PA2.html
----------------------------------------

古波斯的二腳陶罐

312450740_117939911081482_8364936192582830191_n


2017-06-18_123330  IMG_20180707_142518 2017-06-18_123330  IMG_20180707_142518facebook_1690634707160_7091035914780645020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