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南新村全區保留 政大遺憾無法改建 - 中時電子報 - https://goo.gl/Qruu9m

台北市文資審議委員會30日討論後決議全區保留,登錄為聚落建築群


文資新法上路 盼申請聚落建築
By 謝佳潾,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23日, 2017
東港共和新村自2007年向屏縣府文資所申請眷舍列為歷史建築至今,都因單點毀損等原因遭退件,自救會會長王立皓感嘆,文化保存豈能只看單點,應是整體環境的連結,如今文資新法上路,他改變策略,向文化部申請聚落建築群,希望如願留下眷村人共同回憶。
王立皓說,若眷村沒有保存價值,為何國內外觀光客都喜歡到此一遊,甚至有外國專家驚訝地說,共和新村的整體環境連結有達世界遺產的價值,且國防部月前欲拆的日式空屋,雖已閒置8年之久,但依其門口旗杆座來看,應是當年的特等房,文化價值立刻翻倍,可惜這個說法仍不被文資所接受。
「希望中央能見到共和新村的美!」王立皓說,如果地方不重視,那就只好越級向中央申請,加上文資新法已上路,經過討論,他們決定改向文化部申請聚落建築群,為共和新村爭取保存機會。
文資所主任王文章則表示,共和新村前些年曾提報古蹟、歷史建築、文化景觀,確實都沒有被納入追蹤,但那是因為這些申請條件都以「單點」為主,而共和新村卻是以整批提出申請,依照規定確實無法通過,然而去年民間團體修正方式,改以單點提報,數個日式房屋都已列冊追蹤,未來也不無可能列為歷史建築。


 

客家/全國最大單一姓氏聚落的楠西鄉鹿陶洋江家「江家古厝」型式為「五虎下山」客家式建築,傳承至今24代,來自各地約300名江家子孫,返鄉祭祖+江家古厝仍維持四進三院十三條護龍的傳統閩式客家建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V4GYXl

-------------------------------------------------  

600_109  

江九合堂 客家本色
2015-09-19


江九合堂為江家祖厝,2進1院12護龍之傳統建築院落,其建築保留客家風貌,員林市為台灣最大的「福佬客」聚落,該建築群在台灣移民史具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其內部陳設仍具有客家傳統,例如神明廳的祖先牌位,就把在250名族人名字刻上,其中不乏在世的族人,而一般閩南家族則忌諱將在世者的名字出現於祖先牌位,因而這是難得一見的客家風俗。
另外,閩南建築大都坐北朝南,但江九合堂坐西朝東,它面對八卦山,每當太陽升起,祠堂大門一開,陽光射進大廳,即能綻放光明,此亦是保有客家建築的特色。(資料來源:彰化縣文化局,整理:記者顏宏駿)
江九合堂為一典型的客家古建築。(記者顏宏駿攝)
江九合堂為一典型的客家古建築。(記者顏宏駿攝

-------------------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 http://goo.gl/v5cHz0

文化資產類別
歷史建築     種類 祠堂
歷史沿革 員林江九合的後裔分佈於員林鎮三條街東側一帶,昔時此地稱為田尾。早年江氏祖先來此地開墾時,於房屋四周種植莿竹,以防禦盜匪,竹林的種植卻引來許多白鷺鷥駐留,因而又稱「白鷺鷥厝」。
「江九合」開台祖先江包和江東興兄弟,於康熙年間自福建漳州府平和縣大溪鄉江寨渡海來台,先至今嘉義水上一帶落腳,其養子江篤厚於清乾隆18年(1753)遷至東山莊江厝,因生有九子,稱為「江九合」。
濟陽堂即為江九合派下族人,「濟陽堂」為江姓的郡望堂號。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彰化縣文化局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濟陽堂為具規模、格局具有地域性風貌之祠廟,對當地之人文、歷史具有特殊意義,足為時代之表徵。建築本身兼融日治時期風格與閩南風格,為典型的漳州平和客家圍屋方建築族群,正身有二進及左右護龍,族群龐大,且均保留客家原有之風貌,正廳神龕為日治原物有其藝術與歷史義,正身之後尚保留「古井」一口,凸顯當年開墾彰化平原之文化背景,整體而言,本建築具有登錄為歷史之意義。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22及27條第1款暨歷史建築登錄及輔助辦法第2、3、4、5條。
公告日期
2002/04/10 公告文號 府授文資字第09100014563 號
主旨 公告「員林江九合濟陽堂」登錄為歷史建築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彰化縣 員林鎮
地址或位置 彰化縣員林鎮三條街194巷13號
經度 120.584568758878
緯度 23.9592329219438
主管機關
名稱   彰化縣文化局 聯絡單位   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   04-7292201
聯絡地址   彰化縣 彰化市 卦山路3號
管理人/使用人
  關係 名稱
  管理人 江永義
代表圖像
地籍圖 下載檔案
土地使用分區
或編定使用類別
都市地區 保存區
定著土地之範圍 彰化縣員林鎮三條段338地號。3300平方公尺
所有權屬
  關係 公私有 名稱
  土地所有人 私有 祭祀公業 江九合
 
創建年代 清代不確定時期不明
創建年代(西元) 西元 不明 年
竣工年代 清代不確定時期 不明
竣工年代(西元) 西元 不明 年
外觀特徵
建築本身兼融日治時期風格與漢式風格,為典型的漳州平和客家圍屋的建築群。
濟陽堂正廳前有一口風水池,符合民宅藏風聚氣的風水格局。正廳仍是傳統民居建築,正廳正脊太極圖騰彩繪及門楣上方八仙人物彩繪,有「鎮宅吉祥」之意。護龍門廳書有「九合堂」,為三條街江姓的自立堂號。
室內特徵
第一進明間為祭拜祖先公廳所在,第二進明間為神明廳。正身二進、及左右護龍,族群龐大,且均保留客家原有之風貌。正廳神龕為日治原物有其藝術及歷史意義,正身之後尚保留古井一口,凸顯當年開墾彰化平原之文化背景。
使用情形
護龍部分由於分屬各住戶,各住戶以各自不同之狀況進行修繕或翻新。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附近景觀
位三條街內。
土地使用狀況
派下員聚居。
構造
木、磚、竹、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
材料
木、磚、竹、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
簡介
濟陽堂即為江九合派下族人,「濟陽堂」為江姓的郡望堂號。江九合濟陽堂為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正身面寬五開間,廳堂為家族祠堂,供奉祖先牌位。兩旁為廂房,左右有護龍,形成三合院多護龍的建築群。
現狀
濟陽堂為具規模、格局具有地域性風貌之祠廟,對本地之人文、歷史具有特殊意義,足為時代之表徵。前後兩落之正身部分保持良好,歷年整理翻修。
是否辦理容積移轉

---------------

2015-09-19 〔記者顏宏駿/員林報導〕

員林市地重劃 有人欲賣地朋分

位於員林市鬧區的「江九合堂」為江氏家族古厝,總面積達三千三百多坪,被納入員林一八四公頃市地重劃,造成土地價格翻倍,江家子孫有人想把這塊祖產處理朋分,惟以江煥規為首的「祖業派」理事力圖保存先祖產業,爭取將古厝列為古蹟,日前經文化局古蹟審定委員會通過,讓「江家古蹟保衛戰」獲得圓滿結果,在地方傳為美談。

江九合堂(又名「白鷺鷥厝」)號稱是彰化縣身價最高的「私人祖產」,距一八四公頃市地重劃的三十米外環道僅十公尺的距離,週邊最近一筆土地以每坪二十三萬成交,若以市價計,三千三百多坪的祖厝地,價值將近七億六千萬元。

根據江家耆老口述,江家先祖江包在清乾隆十八年(西元一七五三年)從福建漳州渡海來台,先至嘉義暫居,其子江鈕遷居員林,江氏家族在此開枝散葉。江包的孫子共有九房,而江包養子江鄭耀雲因理財有方,其財產由江包九孫均分,祖厝名為「江九合堂」,以「兄友弟恭、合諧修業」為祖訓

江九合堂為兩進十二護龍的三合院,早在十多年前就被縣府列為「歷史建築」,但因其位於員林一八四公頃市地重劃的「蛋黃區」,可說是寸土寸金,江氏家族有人想要賣掉祖產,結合代書欲把祖厝的土地處分之後賣給財團,所得由江氏家族共三百多戶朋分。

兩派尖銳對立 一度對簿公堂

此議獲得江氏祭祀公業理事當權派的支持,以「利益」說服族人蓋章,但理事江煥規等人堅決反對,他認為「祖厝沒了,江家的根也散了」,力保祖厝留下,獲得部分理事支持,兩派尖銳對立,雙方一度為祭祀公業印章真偽對簿公堂。

「祖業派」為了保留祖產,目標直指由縣府列為「縣定古蹟」,但江氏家族意見紛歧,縣府不敢定奪,於是「祖業派」展開祖產保留大聯署,取得二百五十多名江氏族人的支持,而祭祀公業九位理事亦有六位支持保留。沒想到在古蹟定案前,祖厝祠堂發生一把無名火,祠堂差點整個付之一炬,好在族人發現並及時滅火。

江煥規說,他知道「應該」是誰放的火,但為了和諧不願報警;如今只希望縣府珍視江家這片資產,好好發揮其建物價值。

市值7億6千萬祖厝「江九合堂」 江家捐了

「江九合堂」是江家祖厝,因員林184公頃市地重劃,江家後代有人覬覦利益,打算變賣,但另一派力主保留,如今列為縣定古蹟,讓「利益派」死心。(記者顏宏駿攝)

2015-09-18  17:34

〔記者顏宏駿/員林報導〕彰化縣身價最高的私人祖產江九合堂(又名白鷺鷥厝),經文化局古蹟審定委員會通列為「縣定古蹟」,若以市價計,3300坪的祖厝地,價值將近7億6千萬。

江九合堂是江家的古厝,總面積達3300多坪,因江氏共有九大房,先祖希望子孫合諧修業,所以取名為「江九合堂」,豈料員林184公頃市地重劃,土地價格翻倍,江家子孫有人共謀想把這塊祖產處理朋分。

惟以江煥規為首的「祖業派」理事,力圖保存先祖產業,並爭取將古厝列為古蹟,日前經文化局古蹟審定委員會通過,「利益派」總算死了靠家產發財的心思,「江家古蹟保衛戰」現在地方傳為美壇。

江九合堂號稱是彰化縣身價最高的「私人祖產」,它距184公頃市地重劃的的30米外環道僅10公尺的距離,週邊最近一筆土地,以每坪23萬成交,若以市價計,3300坪的祖厝地,價值將近7億6千萬。

根據江家耆老口述,江家的先祖江包在清乾隆18年(西元1752)年從福建漳州渡海來台,先至嘉義,其子江鈕遷居員林,江氏家族在此開枝散葉,江包的孫子共有9房,而江包養子江鄭耀雲因理財有方,其財產由江包九孫均分,祖厝名為「江九合堂」,有兄友弟恭、合諧修業之祖訓。

江九合堂為兩進十二護龍的三合院,早在民國91年被縣府列為「歷史建物」,但因為員林184公頃市地重劃,這裡算是「蛋黃區」,寸土寸金,江氏家族有人覬覦土地利益,結合代書,欲把祖厝的土地處分賣給財團,所得由江氏家族共300多戶朋分。

此議獲得江氏祭祀公業理事當權派的支持,以「利益」說服族人蓋章,但理事江煥規等人堅決反對,他認為「祖厝沒了,江家的根也散了」,他力保祖厝留下,獲得部分理事支持,兩派尖銳對立,雙方一度為祭祀公業印章真偽對簿公堂。

「祖業派」為了保留祖產,目標直指由縣府列為「縣定古蹟」,但江氏家族意見紛歧,縣府不敢定奪,於是「祖業派」展開祖產保留大連署,取得250多名江氏族人的支持,而祭祀公業9位理事,亦有6位支持保留。

就在古蹟定案前,今年年初祖厝祠堂發生一把無明火,祠堂差點整個付之一炬,好在族人及時發現滅火。

江煥規說,他知道「應該」是誰放的火,但為了江家和諧,他不願報警;如今只希望縣府珍視江家這片資產,好好發揮其建物價值。

「江九合堂」是江家祖厝,總面積3300坪,因位於市中心,寸土寸金。(記者顏宏駿攝)

江氏族人有人見變更深為古蹟,想一把火燒掉,幸及早被族人發現。(記者顏宏駿攝)

-----------------

第二次踏上濟陽堂的土地,人一樣熱情,這回遇到江氏老人,我問了他百年古井在哪裡找,他就帶我們去看,雖然台語不太聽得懂,不過沒有他的導覽,應該不知道怎去。

↑江久合濟陽堂第一二外觀(2011/1/2攝)。 

↑井裡尚有水,以前曾供應著整個家族,卻說彰化平原山麓一帶只要開挖便有良井,果真如是,我家祠堂旁亦有古井。

↑江氏濟陽堂第一進公廳外觀,前面水池,可以聚財,雖然進入該聚落巷道狹小,但前埕廣甚,可停數車*(※註:當日先遊看第二進,故公廳拍得較暗,且見諒)。

↑日治時期就存有的神龕,上方有濟陽堂匾額,時間為昭和丙丁年。丙子1936

↑前廳後方景觀。
此宅為二進二埕,與一般民宅一樣,前廳作為宗祠,後廳則為神明廳,中間兩大埕可用來曬穀。

↑正廳的後面柱子上有許多的裝飾。

↑神明廳,與第一進外貌差不多。

熱情的老伯他在祖先牌位前突然翻出一本族譜,邊說著濟陽堂的歷史,講到後來突然說出一句語出驚人的話:「這本族譜送你如何」,語出驚人,因為這畢竟並非我們的財產。


↑藏於燈後的人形交趾陶,由於江氏古厝多已翻新,仰合瓦應為近期裝置,故外貌不顯古樸

↑神明廳內除了民宅常的玻璃佛畫,亦供有三尊神明,相當奇特,可能是鄰近大廟中,由各戶輪流祀於家中。

↑神明廳上繪有書卷畫。

↑神明廳牆邊的畫作風格幾乎與我家附近的家祠一樣,連上方的穿斗式建築也相當像,整個古厝格局亦是。

↑外圍的護龍上有九合堂號,是江氏自立之號,濟陽堂則為其在中國的郡望,目前該護龍常作為會客室。

↑江氏濟陽堂內的福德祠,許多早期聚落常於庄口置之。

在濟陽堂內小巷恣意亂竄時,途遇一個中年叔叔又帶我們找了該座百年福德祠,還供我玩抽水幫浦,十分盡興,關於那間土地公廟,在族譜的書上曾提及,每年某一段時間,家族的人會聚集於此云云,概有百年歷史。


↑從風水池看過去,是最美的濟陽堂風景了。

門庭往前一看,便是山景,前有風水池可以釣魚,很是悠閒;居民十分好客,我好像來到桃源境,那個叔叔還說將來我有成功的機會,事態炎涼轉瞬間,老母雞變鴨,世人若似居民一樣純樸有多好,今天極為感謝江家的導覽

------------------------

2013員林鎮「江九合濟陽堂」,建於清乾隆年間,江九合來台祖十四世江鈕,乾隆18年(1753)入墾員林,數十年後遷建到員林三條圳庄現址建造「江九合堂。」
建築本身兼融日據時期風格與漢式風格,為典型的漳州平和客家圍屋的建築群,具有台灣傳統聚落建築特色。
文化資產科說,「江九合堂」具有古蹟保存價值,但祭祀公業共300多人,卻只有100多人連署,相關資料文件準備不齊全,因而未列指定古蹟。

-------------------

員林江九合濟陽堂古樸建築邀遊客參訪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00826 15:02:59)彰化縣由於立縣時間早,古蹟堪稱全台第一,其中「濟陽堂」為江姓的郡望堂號,為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濟陽堂正廳前有一口風水池,符合民宅藏風聚氣的風水格局。正廳仍是傳統民居建築,正廳正脊太極圖騰彩繪及門楣上方八仙人物彩繪,有「鎮宅吉祥」之意,非常歡迎喜歡研究古建築的遊客,到此參訪。

彰化縣行銷暨觀光處表示,林江九合的後裔分佈於員林鎮三條街東側一帶,昔時此地稱為田尾。早年江氏祖先來此地開墾時,於房屋四周種植莿竹,以防禦盜匪,竹林的種植卻引來許多白鷺鷥駐留,因而又稱「白鷺鷥厝」。

「江九合」開台祖先江包和江東興兄弟,於康熙年間自福建漳州府平和縣大溪鄉江寨渡海來台,先至今嘉義水上一帶落腳,其養子江篤厚於清乾隆18年(1753)遷至東山庄江厝,因生有九子,稱為「江九合」。

行銷暨觀光處指出,濟陽堂為規模龐大之祠廟,其格局保留地域性風貌,對本地之人文、歷史具有特殊意義,足為時代表徵。建築本身兼融日治時期風格與漢式風格,為典型的漳州平和客家圍屋的建築群,正身二進、及左右護龍,族群龐大,且均保留客家原有之風貌,正廳神龕為日治原物,有其藝術及歷史意義,正身之後尚保留古井一口,凸顯當年開墾彰化平原的文化背景,歡迎喜歡研究古建築的遊客,到此參訪。

訊息來源:彰化縣政府

---------------------

濟陽堂:【彰化員林】時光記憶~員林江九合濟陽堂

斑駁的藍色大門,
百年前的華麗舞步!


濟陽堂:【彰化員林】時光記憶~員林江九合濟陽堂

離開員林神社遺跡,
我們轉個彎來到了濟陽堂.

古蹟古蹟,為古舊蹟,
總抵不過歲月,現代的物品,
總是會出現在畫面中,稍稍可惜...


濟陽堂:【彰化員林】時光記憶~員林江九合濟陽堂

古屋,總是擁有最棒的景觀!


濟陽堂:【彰化員林】時光記憶~員林江九合濟陽堂

小池倒映著歲月的光影...


濟陽堂:【彰化員林】時光記憶~員林江九合濟陽堂

滿滿的生命力~


濟陽堂:【彰化員林】時光記憶~員林江九合濟陽堂

濟陽堂為具規模、格局具有地域性風貌之祠廟,
對當地之人文、歷史具有特殊意義,足以為時代之表徵。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之1暨歷史建築登錄及輔助辦法第7條。


濟陽堂:【彰化員林】時光記憶~員林江九合濟陽堂

濟陽堂為具規模、格局具有地域性風貌之祠廟,
對本地之人文、歷史具有特殊意義,足為時代之表徵。


濟陽堂:【彰化員林】時光記憶~員林江九合濟陽堂

在這裡,
我看到了清末年代的時光.


濟陽堂:【彰化員林】時光記憶~員林江九合濟陽堂

圓圓滿滿的弧形門,
一道道的綿延下去...


濟陽堂:【彰化員林】時光記憶~員林江九合濟陽堂

槃柱撐起了整個家


濟陽堂:【彰化員林】時光記憶~員林江九合濟陽堂

磚牆木窗,
美景依舊.


濟陽堂:【彰化員林】時光記憶~員林江九合濟陽堂

建築本身兼融日治時期風格與漢式風格,
為典型的漳州平和客 家圍屋的建築群,
正身二進、及左右護龍,族群龐大,且均保留客家原有之風貌,
正廳神龕為日治原物有其藝術及歷史意義,
正身之後尚保留古井一口,凸顯當年開 墾彰化平原之文化背景。


濟陽堂:【彰化員林】時光記憶~員林江九合濟陽堂
 

--------------------

員林江九合濟陽堂 全部基地爭取列入古蹟
發稿時間:2015-09-18 21:06 作者:taiwan

 二百多年歷史的客家圍屋建築「員林江九合濟陽堂」(背後建築),已由縣長魏明谷發文指定為「縣定古蹟」。(記者林碧珠攝)

 【記者林碧珠員林報導】二百多年歷史的客家圍屋建築的「員林江九合濟陽堂」,經江姓宗親全力護產下,終於獲縣府肯定,今年五月由縣長魏明谷發文指定為「縣定古蹟」,但古蹟範圍只是基地的三分之一,宗親江煥規、江洽炆、江宗遠、江正和等人將與文史家張嘉政等人繼續爭取將全部基地列入,才能符合古蹟歷史價值。
 宗親江煥規說,江九合濟陽堂具歷史文藝術價值,具有客家文化特點,布局也保留客家聚落面貌,整體群落保有完整,具備客家圍屋建築的歷史文化價值,充分呈現該建築群在移民史的重要意義,為員林地區移民開發和重要遺跡和紋理見證。
 文史工作的張嘉政說,江九合濟陽堂的護龍為日治時期所建,具曾為和學堂宅第前議有水池等具價值的構物,建築配置大致仍保存原有,目前在台灣存在的案例很少,具先民開拓歷史價值。
 江煥規說,佔地一公頃的江九合濟陽堂位於員林市區,以每坪二十餘萬元市價計算,總價超過七億元,由於利益龐大,因此,引起部份宗親覬覦而企圖變賣,希望保存下來的宗親乃積極全力護產,利用回祠堂祭拜機會進行連署,連署的宗親多達二百多人,今年三月十七日的審查會議終於通過古蹟認定,唯古蹟範圍只有主體建築和護龍群、水池和附屬設施,為美中不足之處。
 江煥規說,廣大宗親的訴求有二:(一)將全部基地列入古蹟。(二)請政府撥款建設,如廁所、巷道舖磚、拓寬出入巷道。

------------------

悲歡台三線

照片裡是台三線台南鹿陶洋段的江家大厝,近三百年歷史的閩南世家,有著平埔血緣,鹿陶洋江家閩南文化的福佬客。

台三線旁的閩南古厝,只是想說明,台三線北起台北,南至屏東,它並不只是貫穿「客家族群」的代表道路,而是一條貫穿台灣「多元族群」的歷史道路。

最早台三線,出現在清代的隘線道路,從桃園市大溪到台中市東勢,作為漢番交界線,多少原、漢在此衝突。

到了日治時代,正式修築桃園-台中防番道路,作為戰備道路,並且從台中延伸到嘉義,修築「竹山道」、「林內道」、「小梅道」、「竹崎道」等,分段建立多條山林戰備道路,先是防番,後是因應太平洋戰爭。

到了民國之後,延續戰備道思維,讓軍備可運行在密林中,在向南延伸到屏東,台三線用一個譬喻,像是台灣版的「滇緬公路」,繞行山林,在反攻復國的年代,南北輸運軍事物質。

台三線的出現,其實呈現的是台灣多元族群的變遷史或鬥爭史,從北部的南庄原住民、竹苗客家族群,到南部的嘉南閩南族群,玉井平埔族群,再到屏東的閩客農業平原,其實台三線非單獨分布客家族群,而是一條幾乎貫穿包容台灣各族群的道路,在歷史上分布著欺壓、征戰、開墾,合作等等豐富故事。

一條數百年的歷史道路,其實一點都不浪漫,而是有太多悲歡,甚至是一條學習台灣族群近代史的知識之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