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供應鏈失血 彭博:台商正在撤離中國
2023/04/21 05:44紅色供應鏈失血 彭博:台商正在撤離中國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Lhr6jU
    外媒報導,台灣企業逐漸減少對中國的投資。(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彭博披露,美中關係緊張,正在重塑全球供應鏈,台灣企業逐漸減少對中國的投資,轉向其他地區,尤其台灣對東南亞的投資幾乎翻倍。
 彭博報導,台商原本是中國最大投資者,過去10年來對當地的新資本支出已持續下降,根據投審會最新數據顯示,2023 年第一季,台灣企業在中國的新投資較去年同期衰退 10.4%,降至 7.58 億美元。
 除了新投資縮減外,台灣企業也從中國撤出大筆利潤。金管會統計指出,台灣上市公司在 2022 年從中國匯回1144億的投資收益,創2013年有統計以來新高。
 報導指出,台商對中國投資放緩,與台灣在其他地方投資的快速增長,形成鮮明對比。投審會資料顯示,第一季台灣海外投資總額(不包括中國)激增 240% 至 69 億美元,其中一半來自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35 億美元投資。
 隨著台灣企業在中國以外尋求替代生產基地,對東南亞的投資也幾乎翻了一倍。紅色供應鏈失血 彭博:台商正在撤離中國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Lhr6jU


習近平被抓包!英官員座車遭中國汽車供應商密裝追蹤器
2023/01/07 15:02
 習近平被抓包!英官員座車遭中國汽車供應商密裝追蹤器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vII81W
中國汽車供應鏈存在安全隱患,被英國抓包在政府官員座車秘密安裝追蹤器。(法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對全球的滲透已到了無孔不入狀態,英國情報單位最近幾個月開始清查官員及外交官座車是否被中國裝了竊聽器,拆解發現,部分官員座車遭中國秘密裝了追蹤器,並將數據回傳中國,引發國安擔憂。
 英媒《inews》報導,由於對間諜軟體的擔憂,英國情報單位拆解部長級官員及外交官的座車,清查是否被安裝竊聽器。結果發現,有汽車隱藏了可以傳輸位址的SIM卡,這個定位設備被裝在車輛內部的密封零件內,而該零件就是從中國供應商進口,並由汽車製造商安裝。
 英國情報官員表示,目前情報人員透過類似外科手術的方式,將汽車拆到最後一個螺絲,發現了令人不安的東西。這個跟踪 SIM 卡能夠在數月和數年的時間裡掌握英國政府官員動向,建立豐富的活動檔案,也證實中國竊聽西方情資的方式。
 國安人士解釋,這些定位設備被隱藏在中國供應商提供的密封零件內後,可以在製造商不知情的情況下安裝到車輛中。而汽車電子控制單元 (ECU) 主要從中國採購,在密封送給汽車製造商之前,這些汽車電子控制單元被嵌入了 SIM 卡。
 英國前保守黨黨魁Iain Duncan Smith 不滿地說,我不知道英國對中國構成的威脅還需要了解多少?我們應該改變審查模式了,是時候將中國列為系統性威脅的時刻了。習近平被抓包!英官員座車遭中國汽車供應商密裝追蹤器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vII81W


紅色供應鏈落漆 蘋果提心吊膽
2022/11/23 07:47
LTN經濟通》紅色供應鏈落漆 蘋果提心吊膽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ADMtqd
蘋果有高達9成的產品均在中國生產。(圖/Shutterstock)
良率過低 歌爾遭蘋果砍單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近日中國蘋果供應鏈(Apple)出包事件再添一樁,身為紅鏈之一的中國耳機大廠歌爾聲學(Goertek),本月8日突宣布:「某境外大客戶通知,暫停生產其1款智慧聲學整機產品,預計影響近33億人民幣(約台幣144億)的營收」。
據外界推測,境外大客戶就是蘋果,而受影響的訂單可能是蘋果的AirPods Pro 2,有消息指稱,由於歌爾生產的耳機良率不佳,因此遭到蘋果砍單,股價應聲下挫,更連續兩日(10、11日)跌停,市值也因此蒸發至少100億人民幣(約台幣437億),後續股價雖稍回神但賣壓仍重,據悉,公司目前已裁掉8000名派遣工。
為何蘋果砍單對歌爾這麼傷?由於歌爾向來是果鏈龍頭,不過也因過度依賴蘋果訂單,與立訊、藍思科技一同被市場稱為「果鏈三傻」,一旦合作被蘋果喊卡,慘遭滑鐵盧也不足為奇。
傳耳機良率不佳,歌爾聲學遭蘋果砍單。(美聯社)
立訊代工Apple Watch 曾未獲認証
這已不是蘋果的中國供應商首次出包,因歌爾遭砍單而受惠的立訊精密,曾被看好能與鴻海富士康爭奪代工界的龍頭寶座,不過,去年8月,立訊曾傳出為蘋果代工的Apple Watch S7沒通過驗證,加上一連串負面消息,股價因此崩跌。
而蘋果保護玻璃供應商藍思科技也受到中國共富、清零政策等衝擊,導致交付延遲、良率波動,再加上紅鏈同業競爭,為了留住蘋果大戶還得砍價求單,導致盈利衰退,今年來股價下跌逾5成。
蘋果大力扶植中國供應商不外乎就是為了壓低成本,然而,即使中企能滿足蘋果「便宜好用」的需求,但良率始終是紅鏈難以克服的致命弱點,2020年疫情爆發,更突顯出蘋果將產線單一重壓在中國的高風險與危險性,隨著美中科技戰越演越烈,技術、人才稀缺的中國,想提升良率恐怕會面臨極大考驗。
在蘋果大力扶植下,中國供應鏈逐年壯大。(圖/立訊官網)
遭蘋果切割 歐菲光、長江存儲挫哩等 
根據蘋果10月公布2021會計年度(2020年Q4~2021年Q3)的中國主要供應商,包括:北京中科三環、浙江水晶光電、聞泰科技、乾德電子等超過51家中企打入供應鏈,成為蘋果零件與原料的最大供應熱區。
至於遭移出的廠商,包括金龍機電、中石科技、歐菲光、深圳新綸科技、蘇州勝利精密與蘇州鑫捷順五金機電等。其中歐菲光曾是蘋果手機鏡頭模組的穩定供應商,自去年3月被踢出蘋果供應鏈後,業績每況愈下,旗下手機光學鏡頭業務也已出售給聞泰科技。
另外,先前傳出長江存儲有機會打入蘋果供應鏈,最終因美國強力施壓,雙方合作宣告破局,近日更有內部工程師向《金融時報》透露,美國對中國持續升級的晶片禁令,已對長江存儲造成莫大壓力。顯示蘋果再怎麼依賴中國供應商與市場,基於複雜的政治與地緣風險因素,降低對中國製造的依賴似乎勢在必行。
有鑑於美晶片禁令,即使蘋果相當依賴中國生產線,仍必須分散風險降低損失。(美聯社)
京東方曾擅改面板設計 遭蘋果踢出供應鏈
面對分散營運風險的需求迅速高升,近期蘋果動作頻頻,先是在印度生產部分iPhone 14機款,其供應商富士康、和碩也積極在印度布局,然而,即便如此,根據彭博分析師估算,蘋果恐耗費8年也僅能將10%的產能轉出中國。
畢竟現今有高達98%的iPhone都在中國生產,且蘋果手機所需的大多零件仍由中國工廠製造,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方(BOE)先前未經蘋果許可擅自更改OLED面板設計,遭踢出iPhone 13供應鏈名單,如今iPhone 14 OLED面板大單卻仍握在京東方手中,似乎都突顯出紅色供應鏈對蘋果產品的重要性與難以取代性。
美國科技業多年來在中國注入不少資金與心力,才打造出複雜又完整的供應鏈生態,即使蘋果想迅速與中國割捨,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再者,印度、越南等地無論在資源、通訊與基礎建設設廠的環境條件,仍無法與中國相比擬,讓蘋果與中國脫鉤的變數越來越多,此外,中美經貿往來驟降,早已對瀕臨衰退邊緣的全球經濟造成更多傷害。
疫情、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日漸動搖。(美聯社)LTN經濟通》紅色供應鏈落漆 蘋果提心吊膽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ADMtqd


我半導體業差點被納「紅色供應鏈」!當年本報持強烈立場擋下
2022/10/14 16:03
我半導體業差點被納「紅色供應鏈」!當年本報持強烈立場擋下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T4UM5i
半導體業發展成台灣的護國神山。(資料照)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台灣半導體居全球領先地位,並成「護國神山」非一朝一夕,當年馬政府時期差點開放中國紫光集團伸手台灣IC產業,險成紅色供應鏈附庸,最終在媒體、學界、產業界強烈發聲中,成功擋下此案,有碩士論文就分析,自由時報為當時四大報中最關注此事,且持堅定反對立場的媒體,形成民眾對議題的關注。
時間回到2015年10月,當時中國紫光集團宣布將入股台灣半導體下游三大封 測廠,雖當時依相關規定須經投審會審查,但經濟部在11月下旬表達同意中資參與IC設計產業,引爆學界及產業界反彈,甚至連署、召開記者會,輿論影響下,最終於12月18日,朝野政黨透過立院協商達成暫不開放共識。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學生邱圓庭於2018年以「新自由主義與中國因素下的文化爭霸──從政策論述觀點探討四大報紫光收購爭議案與政策變遷」為碩士論文研究這段過程,其中包括媒體建構論述框架,爭取政策論述的詮釋主控權,甚至進一步促成政策變遷。
該論文首先蒐集事件主要發展時間中,4大報的相關報導及評論總計227則,其中自由時報 124則、中國時報33則、聯合報41則、蘋果日報29則。可發現自由時報在所設定期間的報導數量,高居各報之冠,佔新聞總數52.3%,超過4大報總數一半。
此外,研究再進一步從中挑出社論及單一受訪且有明確表達立場者等較完整的內容為論文主體對象進行分析,共56則,包括自由時報23則、中國時報13則、聯合報12則、蘋果日報8則
研究發現,自由時報絕大多數內容皆反對開放中資入股,比例高達87%。沒有任何刊登在自由時報的評論文章支持開放中資入股,這顯示自由時報反對中資的強烈立場。
研究分析,自由時報是4大報中,對於政府開放中國紫光集團投資台灣 IC 設計產業最為關注的報社,關注時間長,報導數量也多。這可能與自由時報的報社立場「反對」開放中資有關。
若深入比較4大報的報導數量與出現時間,研究指出,針對紫光欲進軍台灣半導體版圖的新聞事件中,4大報一開始報導數量均低,僅自由時報持續關注。當年12月14日學界召開記者會後,新聞數量在2日內攀升至最高峰,顯示反對運動引起廣泛的重視。
研究提到,4大報所採用的框架比例和報社立場密切相關,自由時報反對中資入股,比例逾8成,其主要採取拒絕敵意併購框架,可看出聚焦在中國政治因素的問題。
研究最後指出,反對論述藉由構連與國家產業戰略論述框架的社會事實與理論,解構對手的論點,並拓展政策轄區來強化、鞏固己方提出論述的合理性,最終再建構更有說服力的論述,取得主流認可,最終達成政策變遷的目標。我半導體業差點被納「紅色供應鏈」!當年本報持強烈立場擋下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T4UM5i


 2022/09/11 01:58:17從蘋果發表會看台股供應鏈/蘋果手機供應鏈
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iPhone 14賣翻 台鏈進補 | 產業熱點 | 產業 | 經濟日報 https://bit.ly/3QDrA3k
蘋果高階iPhone賣翻,現在下訂iPhone 14 Pro與iPhone 14 Pro Max要等近兩個月才能拿到貨,預期將挹注蘋果供應鏈第4季業績,包括鴻海(2317)、台積電、大立光、玉晶光、臻鼎、華通、台郡、欣興等均可望受惠。蘋果官網顯示,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高階機種最受消費者喜愛。原定9月16日發貨,開賣10分鐘後來到10月3日發貨,一些直營店已無法選擇「店內取貨」服務,開賣半小時後發貨日期來到10月初。若現在下訂iPhone Pro Max 128G版本,發貨期來到10月26日至11月2日,iPhone Pro Max 256G版本更推遲到11月2到9日才能出貨,顯示高階iPhone 14 Pro系列賣得最好。
至於在美國和部分其他國家或地區,若一開始就解決蘋果線上商店當機問題,並快速下訂單客戶,可在9月16日首日交付。iPhone 14、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機型將於9月16日開始到貨並在零售店推出,iPhone 14 Plus則將於10月7日發貨。對於現在下訂客戶,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機型,交貨時間要推遲到10月底,在許多國家或是地區,高階的iPhone 14 Pro系列最熱賣。
以加拿大市場來說,幾乎所有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都預計在10月交付,中國大陸訂單已延遲到10月底或11月初。iPhone 14供應鏈中,台積電業績受惠蘋果拉貨,8月合併營收2,181.32億元,創單月新高,月增16.8%,年增58.7%,主因蘋果、高通和聯發科採用4奈米(N4P)製程放量出貨,且特殊和成熟製程維持滿載。大立光8月營收44.42億元,創今年新高,月增14.3%,年增10.8%,因為主力客戶蘋果針對年度旗艦新機iPhone 14零組件進行拉貨,帶動營收上揚,預期9月營收可望再較8月成長。
組裝廠鴻海8月營收4,489.06億元,月減5.5%,但年增12.2%,創同期新高。主要是零組件廠8月就必須拉貨,組裝廠要等到9月才能大量出貨,隨iPhone 14熱賣,預期鴻海9月營收可望翻揚。
尤其鴻海是iPhone 14 Pro與iPhone Pro Max獨家代工廠,這次蘋果手機又以高階的iPhone 14 Pro系列賣的最好,鴻海將是所有組裝廠受惠最大業者。iPhone 14賣翻 台鏈進補 | 產業熱點 | 產業 | 經濟日報 https://bit.ly/3QDrA3k

166283270774701_P18567173 (1)


蘋果概念蘋果財報 將報佳音 | 產業焦點 | 產業 | 聯合財經網 - https://goo.gl/qVLjGy


張忠謀老了?還是政府蠢了?世界上每賣出一支低階智慧手機,就貢獻台積電4美元。每賣出一支中階智慧手機,貢獻台積電6美元。每賣出一支高階智慧手機,貢獻台積電9美元。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A22iWe

---------------------------------------------------

台灣11科技大老靠蘋果致富 郭台銘狠撈2900億賺很大
By Fb,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圖/記者李毓康攝)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富比士》(Forbes)28日報導,過去12個月以來,蘋果股價飆漲52%,帶動蘋概股走揚,也讓台灣11位科技大老闆靠蘋果致富,其中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更是大賺了95億美元(約新台幣2903億元),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
蘋果執行長庫克6月12日曾在推特發文,「台灣首家蘋果直營店將進駐台北101,有閒來坐!」再度掀起話題,也讓果粉引領期待。此外,無論iPhone所使用的相機鏡頭到MacBooks電源充電器等,許多蘋果產品的零組件皆在台灣製造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供應鏈的台廠大老闆也從中賺到很大一部分的財富,與地表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蘋果(Apple)緊緊相連,這些蘋概股與蘋果股價就像生命共同體一樣連動著,過去12個月以來,蘋果股價狂飆52%,帶動台灣供應商的財富也跟著水漲船高,暴漲好幾倍。
5位蘋果供應鏈台灣大老闆淨財產依序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95億美元(約新台幣2903億元)、廣達董事長林百里42億美元(約新台幣1283億元)、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和張洪本兄弟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22億元)、可成董事長洪水樹30億美元(約新台幣916億元)。
其餘6位分別是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27億美元(約新台幣825億元)與陳世卿22億美元(約新台幣672億元)、國巨董事長陳泰銘21億美元(約新台幣641億元)、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14億美元(約新台幣427億元)、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9.3億美元(約新台幣284億元)、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8億美元(約新台幣85億元)。
▼台灣11科技大老靠蘋果致富排行榜。(表/記者紀佳妘製)

2017-06-30_163303  


 

產業被過時法規綁住 怎麼走下去?
2016-09-26 06:00
推文到plurk

立法院日前開議,重要議題之一是勞工權益,包括「七休一」爭議與颱風假是否入法,部分立委果然展現關心勞工的質詢秀;而教師節勞工放假、教師反而不放假的荒謬劇即將上演,主管機關卻視而不見。與此同時,失業率創下近兩年新高,實質薪資所得仍倒退十六年。勞工權益提升是文明社會的表徵,但是任何冠上公平正義之名的改革一旦成為政治正確的指標,很可能會帶來相反的結果;台灣是否已搭上這種失速列車,不得不令人憂心。
吾人從不質疑勞動條件提升的重要性,一個生活無虞的勞工階級乃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但是,勞工權益得以改善的重要前提是經濟成長,亦即必須具備堅實的物質基礎,才能真正落實,成為國家正向發展的能量。諷刺的是︰當勞動條件成為社會爭議焦點時,往往也是景氣低迷,產業發展陷入瓶頸之際,因此勞動條件即使由於非市場因素介入而提高,卻成了產業無法承受之重,使其喪失競爭力,不但無法解決低薪的困境,甚至導致裁員與失業,讓弱勢勞工嚐到惡果。
我們當然重視勞動條件的提升,卻更憂心理論與實際的落差。首先,任何主張或理論的落實要有現實基礎,否則只是書空咄咄,淪為空談,無法實踐。換言之,台灣勞動條件要逐步改善或者一步到位,必須檢視台灣經濟的承受能力。遺憾的是,當前台灣經濟正處於空前未見的長期低潮,外部需求大幅萎縮,導致出口連續負成長,而內需也未見增長,加上產業轉型成效不彰,資本市場低迷,觀光業也因中國的政治操弄受到重創,總體經濟竟然只靠著意外暴增的蘋果手機銷售帶動電子通訊出口大增,稍解燃眉之急。但經濟前景仍未出現積極樂觀因素,勞動條件的大幅提升顯然缺乏有利的客觀環境。
其次,台灣的產業型態仍以代工為主,欠缺科技與網路的新創產業,生產大量依靠低技術門檻的勞動力;而此種產業型態早已因大量外移無力促進台灣本身的就業與薪資。尤甚者,全球化已讓勞動競爭處於同一平台,而新興市場的後起者提供源源不絕的勞動力,嚴重壓抑了勞動力的「價格」,削弱了勞工的議價能力,造成低薪成為全球化的普遍現象。而台灣產業多數以海外為生產基地,海外生產比逾五成,形成一種獨特的「台灣接單、中國生產」三角貿易型態,不但堆疊出台灣GDP虛胖的假象,更導致就業與薪資的停滯與倒退。在全球化日益緊密的趨勢下,資本具有高度流動性,而勞力卻幾乎固著於一定區域,但競爭卻來自世界各個角落,而以台灣產業生產的高度全球化看來,台灣低技術門檻的藍領勞工實已處於不利處境,若無法打造出新的產業型態,卻只著重於在勞動條件的爭吵,無異捨本逐末,反而傷害了勞工的權益。
吾人或許應該看看日本的經驗。曾被譽為世界第一的日本經濟失落近三十年,近年來為了與新興市場競爭,勞動條件不斷降低,大量增加派遣工,取代必須付出更多勞動成本的正職工,在二○一四年包括兼職與派遣的非典型僱用員工已占勞動人口的四成。日本景氣再不濟,仍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經濟底子猶在,卻必須大量僱用非典型員工,方可維持企業的生存,此一例子足供勞運者與執政者思考!
尤甚者,台灣經濟的翻轉必須仰賴新創產業,但是,勞基法對於勞動條件的限定,係以傳統製造業的生產線模式思考,把工時、休假等皆僵固化,讓企業營運失去彈性空間。若以這種過時的法規做為產業勞資關係的規範,則當前引領全球新經濟的產業,特別是網路與自動化、分享經濟領域,勢必無法迅速茁壯,成為產業主流。台灣企業已經舉步維艱,競爭力快速流失,此刻以嚴苛的勞動條件綁住產業,經濟怎麼走下去?吾人認為,勞動條件的改善是必要的,但不能一步登天,否則摔下來的後果必然慘痛;而勞資與其聚焦勞動條件的爭論,不如努力打拚轉型,振興經濟,則各自面對的困局便能迎刃而解。

------------------------------

台灣的競爭不只紅色供應鏈... 林憲銘:要恢復遠征國際的雄心
2016年02月04日 04:10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去年以來,社會對紅色供應鏈討論不斷,緯創董事長林憲銘認為,這只是其中一部分,目前中國大陸正形成「紅色競爭鏈」,且影響力已滲透到台商較不擅長的新興市場,他呼籲新政府,對岸雖可能是威脅,但仍要設法去面對它,與其和平相處,讓台灣產業恢復過去遠征國際的雄心。

林憲銘昨日談到台灣與對岸產業的互動,分析到在未來5年至10年內,「大陸的競爭是必然」,千萬不要低估對方這些年競爭力的提升。就現況來看,所謂「紅色供應鏈」其實只是部分議題,台灣要面對的「是整個紅色競爭鏈。」

他說,紅色競爭鏈所累積的實力與市場,已經勝過早年台商「一卡皮箱走天下」的商業模式。舉例來說,過去台商較著重開發中國家,對未開發的新興市場則著墨較少,但對岸近年卻在這塊耕耘許多,所以政府若想帶動新一波的經濟發展,應去讓台灣的核心產業,具備新的國際競爭力。

林憲銘表示,政府面對中國應採開放態度,需思索對方雖可能是威脅,但也是台灣的發展過程中「不能忘掉的因素」,必須想辦法與之和平相處,在短期內善用他們的資源,並規畫中長期讓這些資源的影響性降低。

林憲銘期待台灣產業能更宏觀,同時恢復過去遠征國際的雄心。他並提醒,年輕人的聲音就是台灣未來的聲音,社會要合理的思考年輕人的想法,讓他們有機會在老一輩的基礎上,進行更多元的發揮,為台灣建立良好的基礎。

張忠謀還沒決定…中國已在整地等12吋晶圓廠了

董事長張忠謀也尚未決定,中國已忙著整地等台積電了。(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2015-09-16  08:4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經濟部日前已開放獨資12吋晶圓廠赴中,為台積電到中國設廠開綠燈,但董事長張忠謀也尚未決定、台積電也尚未遞件,中國已經有地方政府忙著整地等台積電了。

《壹週刊》報導,台積電12吋晶圓廠目前最有可能落腳南京浦口開發區,而江蘇省政府已在為3000畝土地進行整地,準備設立「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報導指出,當地官員表示,有聽說台積電要來,但雙方都還沒簽約,由於3000畝地要整理需要半年時間,「肯定有需要才會去整這麼一大塊地。」

行政院8月底審查經濟部「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禁止類製造業產品項目」部分項目修正草案,9月4日正式公告,使得台積電能以獨資方式赴中設廠。

但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憂心,台積電赴中將助長中國半導體業發展,若不拿出配套措施,台灣在就業等方面勢必會遭受衝擊。

----------------------------

大中國史觀下的台灣經濟

推文到plurk
2015-08-25 06:00
析產業及股市大崩壞的元凶
◎ 黃天麟
隨著課綱問題延燒,「史觀」成為顯學。的確,「史觀」可以左右一國施政,尤其是大中國史觀,因為它的排他性特強。近日,為了一句「二戰時期台灣對日抗戰不是事實」,馬英九貴為總統竟會口出惡言,即充分展示出大中國史觀的排他性格。
近幾年,大中國史觀在政治上不但撕裂了台灣,經濟上貽害尤烈。最近大家所看到的股市大崩潰,經濟成長率腰斬,卅至卅九歲工作者薪資倒退十八年等經濟亂象,歸根究柢,就是馬政府「大中國史觀路線」的必然。
證據在二○一○年簽署的ECFA,這是馬總統基於大中國史觀的經濟大作。該年,台灣對中國投資立刻躍升二○五%達一四六億美元;而僑外對台投資即減少廿%,僅卅八億美元。從那一年起,台灣金融帳連續廿季淨流出,金額達二○四七億美元,約六.六兆台幣。接之而來的服貿、貨貿、自經區,是馬英九大中國史觀一中總路線的完結篇。所幸天佑台灣,青年學生的自覺運動,把台灣自鬼門關拉了回來。
只是好景不常,中國去年決定砸六千億人民幣(約三兆台幣)來扶植半導體產業,並頒布「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面臨上述紅色供應鏈的威脅,馬政府採取的竟是加強服膺中國利益的中國史觀路線,去年底加速放行聯電砸四一二億在廈門合資建設十二吋晶圓廠,八月再同意台積電獨資登陸,擺明就是要協助中國紅色供應鏈的早日完成。另一方面又積極參與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共溫「一帶一路」的中國夢。
首當其衝者即是台灣的半導體及面板等科技產業。今年來聯電下挫卅四.一%(八月廿四日),南亞科下挫五十三.九%,華亞科六十六.二%,台積電十七.六%,友達五十.三%,群創四十二.四%,加權股價指數跌破十年線,股民哀鴻遍野。但持大中國史觀的人則樂在其中,因折價後的台股正可成為中國禿鷹的適時獵物。
大中國史觀使台灣經濟崩塌,因為中國史觀視台灣為中國的一省,大陸的邊陲海島。是以,經濟上與之結合,台灣經濟必將成為中國的邊陲。只有擺脫中國史觀,台灣經濟方能重獲整體性的闊達,方能與全球接軌,恢復過去的榮耀。
(作者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及總統府國策顧問)

-----------------

馬政府救經濟 愈救愈糟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8-01
記者鄭琪芳/特稿
主計總處昨公布第二季GDP僅○.六四%,出乎意料的難看數字,讓原本對今年GDP「保三」信心滿滿的財經首長,紛紛改口「保三有困難」。事實上,早就有學者警告今年GDP難「保三」,但財經官員仍一味的樂觀,對景氣變化總是「後知後覺」,對經濟病因又是「不知不覺」,難怪馬政府說要救經濟,卻是愈救愈糟。
GDP大跌 全與中國有關
第二季GDP大跳水,主要就是商品及服務輸出均遠低於預期,且原因都與中國有關。前者因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及「紅色供應鏈」的排擠效應,造成商品出口大幅衰退;後者因中國觀光客減少及三角貿易毛利成長略緩,導致服務輸出增幅下滑。
近來媒體開始檢討南韓過度依賴中國的「中國病」,但比起南韓,台灣的「中國病」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後果當然也更嚴重。目前我國對中國出口比重近四成,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重則超過五十三%,且絕大部分在中國生產。台灣產業大量外移中國,出口又過度依賴中國,經濟怎麼好得起來?
更慘的是,台灣資金、技術、人才大量流向中國,協助中國「紅色供應鏈」快速崛起,反而成為台灣產業最大的威脅;但面對「紅色供應鏈」來勢洶洶,國內產業升級、轉型卻一直停留在口號階段。台灣產業結構出了問題,過去的「價格競爭」優勢已盡失,若無法落實產業升級、轉型,經濟表現只會愈來愈糟。
馬總統上任前就高喊拚經濟,還提出「六三三」競選支票,如今任期快結束了,不僅沒有一項承諾兌現,還讓台灣經濟陷入困境,GDP不是「保三」就是「保二」,經濟成長果實吃不到,留給人民的是過度傾中的苦果。

-------------------------------

彭淮南:中國供應鏈 重擊台灣

2015-08-21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受到中國紅色供應鏈襲擊,主計總處上週公布的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大砍至一.五六%,創近六年新低。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示警,中國供應鏈(俗稱紅色供應鏈)崛起,未來三至五年對台灣威脅大於機會;他同時開出寬鬆貨幣、擴張財政、擴展東南亞市場三帖藥方,以因應經濟成長動能走緩,並留給外界九月可能降息的想像空間。

  • 彭淮南昨赴行政院院會報告「當前台灣經濟成長動能減緩原因及對策」,他指出,台灣出口高度集中中國市場,受到供應鏈在地化及其經濟成長趨緩的衝擊較大。(資料照)

    彭淮南昨赴行政院院會報告「當前台灣經濟成長動能減緩原因及對策」,他指出,台灣出口高度集中中國市場,受到供應鏈在地化及其經濟成長趨緩的衝擊較大。(資料照)

彭淮南昨赴行政院院會報告「當前台灣經濟成長動能減緩原因及對策」,他指出,台灣出口高度集中中國市場,受到供應鏈在地化及其經濟成長趨緩的衝擊較大。

未來三至五年 威脅大於機會

關於中國供應鏈崛起,彭認為是來自政府的政策引導、龐大內需支持、外資加碼布局等三大驅動力。例如二○一四年成立一二五○億人民幣「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扶植半導體產業鏈發展;二○一五年啟動「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力求製造業由「大」變「強」,形成更大的競爭力。

彭淮南表示,中國供應鏈崛起,未來三至五年對台灣威脅大於機會,短期內,直接衝擊台灣中間財出口,兩岸競爭加劇,並造成台灣人才流失;長期間,隨中國供應鏈益趨完善,並配合其「走出去」戰略,將影響台灣在國際分工體系的位置。

央行指出,目前台灣以半導體業最具競爭優勢,晶圓代工及封測產值居全球第一,IC設計為全球第二;且附加價值率近五十%,對經濟貢獻大。不過,中國在其國內需求龐大及資安考量下,政策扶植力道將加大,對台廠形成嚴峻挑戰。

面板面臨惡性競爭風險

不利的產業部分,央行表示,隨中國廠商技術提升及產能擴大,台灣面板面對兩岸惡性競爭風險較高,而電子零組件漸遭取代,至於石化、手機、工具機等,在中國市場將面臨上下夾擊。

救經濟 彭開三帖藥方

而為因應成長動能走緩,彭淮南也開出短期政策三帖藥方,包括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搭配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以及加強擴展東南亞市場,以刺激需求。

「景氣低緩時,公共建設乘數效果甚大!」彭淮南說,短期宜提前推動公共建設,及早發揮乘數效果,今年下半年已簽約的公共建設,宜加速執行,並及早規劃明年重大公共建設計畫。另方面,台灣應擴展東南亞市場,降低國內產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彭還特別點出政府對石化產業發展政策應明確,以利投資;除鼓勵高值化發展外,宜仿效新加坡裕廊島設置石化專區的經驗,規劃並設立台灣石化產業專區。

寬鬆貨幣政策方面,央行上週罕見啟動「雙率雙降」貨幣政策,以及鬆綁部分房市管控措施;行庫主管表示,對於目前疲弱的經濟成長動能,讓外界對央行年底前可能降息的預期正逐漸升高。

-----------------

台灣經濟越拚越無力

2015年07月30日 05:30
Facebook
Plurk
Google Plus
▲馬英九總統執政7年多,最近他經常拿著統計數據說明任內經濟表現優異,卻與庶民大眾的感受落差極大,光看國民平均薪資水準倒退到16年前水準,馬總統再怎麼「自我感覺良好」,都難引起人民共鳴。
▲馬英九總統執政7年多,最近他經常拿著統計數據說明任內經濟表現優異,卻與庶民大眾的感受落差極大,光看國民平均薪資水準倒退到16年前水準,馬總統再怎麼「自我感覺良好」,都難引起人民共鳴。
行政院本週一公布「經濟體質強化措施」,將由產業升級、出口拓展及投資促進三路並進,解決當前台灣面臨的經濟結構問題。毛治國內閣任期僅剩十個月,雖然已經「時不我予」,拚經濟的方法也引起一些議論,但此時還願意有所作為,仍然讓人「感心」。

馬英九總統執政七年多,最近他在各種場合極力自我辯解,經常拿著統計數據說明任內經濟表現優異,卻與庶民大眾的感受落差極大。光看國民平均薪資水準倒退到十六年前水準,馬總統再怎麼「自我感覺良好」,都難引起人民共鳴,更別說民生物價一再上漲,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已成普羅大眾的切膚之痛。
另外,今年以來歐洲、美國、中國、日本等各國股價指數紛紛創下新高點,或在高檔震盪,台灣股市卻是欲振乏力,最近更持續下挫,成為全球少見的空頭市場。股市向有「經濟櫥窗」之稱,台股走勢疲乏,反映台灣產業實力趨向弱化的事實。
面對國內外經濟景氣的劇烈波動,馬政府其實並非無動於衷。二○○八年金融海嘯爆發,當時的劉兆玄內閣推出「愛台十二大建設」及「振興經濟新方案」;二○一一年遭逢歐債危機的衝擊,吳敦義內閣實施「經濟景氣因應方案」;二○一二年陳冲內閣進一步制定「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儘管拚經濟的動作一個接一個,台灣產業反而越來越無力。
上週全國工業總會發表「二○一五年產業政策白皮書」,痛陳台灣社會存在「政府失能、社會失序、國會失職、經濟失調、世代失落、國家失去總目標」的六失現象,造成許多企業只能選擇「告別台灣」。工總代表產業界發聲,道盡當前台灣經濟發展面臨的核心課題。除了這些原因,馬政府執政七年犯下的二大錯誤,更應加以檢討。
其一是將台灣經濟發展寄全部希望於中國大陸,卻漠視強化本身體質、提升競爭實力。就台灣立場言,兩岸經貿擴大交流,目標應在充分運用中國市場,壯大國內產業力量,其他市場也不能偏廢。但這些年馬政府「獨沽一味」,對外經貿資源一面倒投向海峽對岸,結果造成「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比重大幅提升,表面上經濟仍然成長,卻無助國內就業、薪資所得的改善;更慘的是,在台商協助下,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反過來排擠台商的生存空間,今年上半年台灣出口衰退七‧一%,與此大有關係。

----------------------------------------------

2015-08-25_145802  

台積電告贏叛將 跳槽三星須解職
2015年08月25日

跳槽南韓三星的台積電前高層梁孟松,昨被最高法院判禁洩商業秘密定讞。資料照片
【綜合報導】台積電研發處資深處長梁孟松六年前離職後,跳槽到老東家對手韓國三星,台積電對梁男提起「損害營業秘密」訴訟,要求禁止把台積電技術機密、人員資訊洩漏給三星,並禁止梁男在今年年底前為三星提供服務,最高法院昨判決台積電勝訴定讞,本案亦是法院對企業主管於競業禁止期間已過,仍不准到對手公司上班的首例。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

台積電雖全勝,但《天下雜誌》先前報導,董事長張忠謀去年在法說會上,坦承十六奈米技術被三星超前,台積電一度股價大跌、遭外資調降投資評等,背後應是遭梁男背叛的痛,並指里昂證券年初曾指台積電為此恐失去蘋果十億美元(約三百多億元台幣)新訂單。台積電近來仍多次受抽單等說法空襲,公司則對外澄清量產順利、未受影響。至於究竟有無蒙受多少損失?台積電昨低調不表示意見,不具名分析師表示,如導致競爭力喪失,金額是天文數字。
梁孟松(六十二歲)擁有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博士學歷,二十三年前到台積電任職,是研發部門戰將,台積電十二年前研發出一三○奈米「銅製程」,擊敗IBM揚名全球,他功不可沒,也參與台積電約五百個專利發明,外界估他近十七年來薪資連同股票紅利等,共約六億餘元、年平均三千六百萬元。

領競業禁止股利
梁男二○○九年離開台積電,隔年即到韓國三星贊助的韓國成均館大學任教,二○一一年二月台積電對他的競業禁止期間屆滿後,他還向台積電領取遵守此規定的四千六百萬元股利,同年七月就改任三星晶圓代工部門技術長。

疑洩漏技術機密
但台積電懷疑梁男洩漏技術等機密給三星,二○一一訴請禁止他把台積電技術機密、人員資訊洩漏給三星,並禁止梁在今年年底之前,為三星提供服務。
審理時,梁男透過律師否認有任何洩密,但一審判梁不得使用或洩漏其任職台積電期間所知悉、接觸或取得而與台積電產品、製程、客戶或供應商等有關的機密資訊或營業秘密,並不得以不正當方法自台積電員工、供應商或客戶端取得台積電的營業秘密。
台積電上訴後,二審雖未認定梁男已洩密給三星,但認為以梁男確實知悉台積電許多核心技術及人才資訊,如洩漏給三星,極可能造成台積電重大損害,年初加碼判准、禁止梁在今年年底之前為三星服務。

可聲請強制執行
記者昨聯繫不上梁男,他的律師顧立雄說:「尚未收到判決書,無法回應。」至於梁男會否遵照判決暫停在三星的工作,顧稱「無法代答」。台積電企業訊息處長孫又文指出,很高興司法支持捍衛商業機密的決心。據了解,若梁拒從三星離職,台積電將提告聲請強制執行。

梁孟松 62歲 小檔案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博士
●經歷:
.曾任職美國處理器大廠AMD
.1992年進台積電,近17年平均年薪3600萬元,是「新製程設備遴選委員會」成員,2009年離職前擔任研發處資深處長
.2010年赴韓三星集團旗下成均館大學任教
.2011年任三星晶圓代工部門技術長
●戰功:
.台積電2003年研發出130奈米「銅製程」,擊敗IBM揚名全球,梁是研發團隊要角
.台積電近500個專利發明人
●婚姻:韓籍妻子曾是半導體工程師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蘋果》採訪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