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良功(1769年—1817年10月10日[1]),字玉韞,號琢齋,諡剛勇,清朝武官官員,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綏德鄉翔風里十九都後浦(今金門縣金城鎮後浦)人[2]。曾經官至浙江提督[1],以戰功封爵三等男世襲。乃金門俗諺「九里三提督,百步一總兵」中的三位提督之一[註 1][2]。
生平[編輯]
位於金門縣金城鎮的邱良功古厝。
邱良功出生才35天,其父邱志仁就去世了,之後由其母許氏(當時二十八歲)撫養邱樹功和邱良功兄弟長大[1][2]。長大成年之後,邱良功加入軍旅,在金門鎮水師左營當兵,曾先後隨金門鎮總兵李芳園、李南馨出洋緝盜,頗受賞識,後被提拔補為外委[1][2]。嘉慶元年(1796年)從遊擊魏成名出洋緝盜,追過澎湖青水溝,擒陳明等人,後因功升為把總,不久又為嘉慶帝圈選硃批嘉許[1][2]。嘉慶六年(1801年),補千總,後調水師提督中軍守備,嘉慶八年(1803年)九月再升左營遊擊,同年十一月閩浙總督玉德保奏邱良功勘勝參將一職,遂於同年十二月遷烽火營參將[1][2]。
嘉慶十年(1805年)正月,署閩安協副將,二月陪同署金門鎮總兵許松年渡臺會剿海盜蔡牽,後署臺灣水師協副將[2]。嘉慶十一年(1806年)正月,蔡牽復出現於鹿耳門西邊,邱良功遂與副將張見陞、王得標合力追擊,以火攻殲其眾於洲仔尾[註 2],後轉由北汕尾與提督李長庚夾攻蔡牽,但因漲潮而讓其遁走,但事後仍因有立功於該年七月加副將銜,賞戴花翎[1][2][3]。嘉慶十二年(1807年)七月,邱良功追擊朱濆於滬尾,後與南澳總兵王得祿一同追到蘇澳,摧毀其根據地,同年十二月負責緝捕蔡牽的浙江提督李長庚陣亡,其任務由邱良功與王得祿接手[1]。
嘉慶十三年(1808年)正月,授臺灣水師協副將,同年六月遷浙江定海鎮總兵,後因殲滅蔡牽同夥駱亞盧,且該年十二月浙江水師提督何定江病故,巡撫阮元遂保薦邱良功補授,於隔年正月十六日(1809年3月1日)任浙江水師提督[1][2]。上任提督之後,邱良功積極對付蔡牽勢力,於浙江沿海建立軍情系統,於嘉慶十四年(1809年)八月掌握到蔡牽行蹤,遂率師出擊,鏖戰兩晝夜,後福建提督王得祿率福建水師前來支援,蔡牽眼見不敵,自沉座船,後來因立此功,邱良功受賜封三等男爵,任浙江水陸提督[1]。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邱良功入京覲見,八月三十日(10月10日)回程途經江蘇省甘泉縣維揚時,不幸病逝,消息傳回京城後,追授建威將軍,諡剛勇,賜祭葬[1][2],子邱聯恩襲爵三等男邱良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295Jr
邱良功母節孝坊,位在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金城鎮東門處,建於1812年,是臺澎金馬地區規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牌坊,也是金門的國定古蹟,素有「閩臺第一坊」的美譽。建立牌坊的目的在表揚清朝浙江水師提督邱良功的母親許氏堅貞守節二十八年,撫育其子成為國家棟梁,教子有功,可為鄉梓的楷模。
文獻記載[編輯]
金門縣志記載:「節孝坊:在後浦東門,嘉慶間,為贈提督邱志仁妻許氏立。現列國家一級古蹟。」
烈女傳記載:「許氏,後浦邱志仁妻,年未三十夫歿,遺孤良功,生才彌月,艱辛撫養,守節三十餘年,嘉慶間,良功官浙江提督,奏請旌表,建坊,封一品夫人,祀節孝嗣。」
歷史由來[編輯]
邱良功(金門後浦人,字玉韞,號琢齋,生於清朝乾隆三十四年(西元1769年),卒於嘉慶二十二年(西元1817年),享年四十九歲)出生三十五天,父親就與世長辭,全靠年齡未滿三十歲的母親許氏養育成人,長大後從軍報國,驍勇善戰,被浙江提督李長庚提拔,在嘉慶十四年時升任浙江提督,並且在同一年剿滅海盜蔡牽,平定了東南海盜之亂,戰績顯赫。
而牌坊是嘉慶十七年(1812年)時,因邱良功屢建奇功,獲得仁宗皇帝嘉許,除誥贈邱母一品夫人並欽準賜建節孝坊,當時邱良功母親許氏已過世15年,生前守寡二十八年之久。邱母許氏,閨名印官,生於乾隆八年(西元1743年),乾隆三十四年(西元1769年)生邱良功,同年喪夫,卒於嘉慶二年(西元1797年),而牌坊的建立目的在於表揚並流傳邱良功母親的節孝精神。
古蹟形制[編輯]
邱良功母節孝坊的晚上景色
邱良功母節孝坊的晚上景色
節孝坊的結構形式為四柱三間三層,是以高級的泉州白花崗石和青斗石雕刻建築而成,高度超過十公尺。四根柱子底下分別有四對雄、雌石獅作為夾柱石,牌坊頂端則有聖旨牌與石獅,牌坊的龍柱、雲紋等雄偉樸實的雕刻,裝飾種類繁多,包含動、植物、器物、吉祥圖案,以及象徵邱良功功成名就後返家的精采情節雕刻,皆是出自內陸名師的巧手。牌坊的梁柱前後刻有四對楹聯,分別記載頌揚許氏節孝事蹟與美德。以邱良功母節孝坊的形式與裝飾來看,並就清朝前期的建築技術來說,是需要花費相當的人力與物力才能達成的
邱良功母節孝坊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ox3Yi4
邱良功母節孝坊位於金門縣,是金門地區現存牌坊中最為完整壯觀的一座。節孝坊建於西元1812年,旌表任浙江總督的金門人邱良功守節28年的寡母,茹苦含辛,教子成龍的感人事蹟。牌坊全以上好石材砌成,雕工精細,堪稱藝術傑作。
邱良功的母親許氏,是清朝振威將軍邱志仁之妻,在邱良功滿月不久,父親邱志仁就與世長辭,當時年紀尚輕的許氏,辛苦地把剛滿月的邱良功撫養長大。
邱良功母節孝坊
邱良功成年後投身軍旅,從基層軍人累昇至將軍,嘉慶十四年邱良功升任浙江水陸提督後,奏請皇帝表揚母親許氏,獲仁宗皇帝嘉許,誥贈邱母為一品太夫人,並建坊表彰其守節撫孤教子之功。
邱良功母節孝坊為金門經典牌坊
這座牌坊建於西元1812年,以高級的花崗石與青斗石建造,細膩的雕刻記錄著邱良功功成名就返鄉的情節,還有名人題刻的對聯,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邱良功母節孝坊做工精緻
仰看邱良功母節孝坊
邱良功母節孝坊前有彩色石獅仙姑
記錄著邱良功功成名就返鄉的情節
邱良功母節孝坊
門票資訊
免費
開放時間
星期日:24 小時營業
星期一:24 小時營業
星期二:24 小時營業
星期三:24 小時營業
星期四:24 小時營業
星期五:24 小時營業
星期六:24 小時營業
電話
+886-82-328638
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東門里莒光路一段55號旁
類 別古蹟
種 類縣(市)定古蹟
公告日期1985-08-19
名稱邱良功墓園
縣市區域金門縣
地址太武山麓小徑村旁
所屬主管機關金門縣政府
來源單位文化資產局
來源網址來源網址
邱良功墓園為前清誥封三等男爵邱良功之墓塚。邱良功字玉韞、號琢齋、諡剛勇,金門後浦人,生於清乾隆34年(1769),卒於清嘉慶22年(1817)。清乾隆60年(1795),27歲的邱良功,隨總兵李芳園出海補盜,接續在蘇尖洋、南日洋、祥芝洋等地捕獲海盜匪首,充份展露其優秀的軍事能力,不久,邱良功即因功拔補外委,隸屬金門鎮水師左營。清嘉慶10年(1805)因蔡牽海盜集團橫行臺海,邱良功奉旨隨同浙江水師提督李長庚赴臺勦捕,展開其從軍生涯中的另一高峰。清嘉慶12年(1807)12月,李長庚戰歿於廣東黑水洋,邱良功與王得祿奉旨接替補盜任務,隨後邱良功升任浙江水師提督一職,於清嘉慶14(1809)年終將蔡牽集團勦平。此役後,邱良功以功授三等男爵。
清嘉慶22年(1817),邱良功在江蘇楊州附近的甘泉縣病歿,享年49歲。當時朝廷聞之,授予建威將軍銜並照提督例給予卹典,尋賜祭葬,諡剛勇,並諭賜神道碑二通。清嘉慶24年(1819)家人在金門出生地覓得佳塋,為其墓葬。
邱良功之墓塋呈橢圓形,座北朝南,背山面水。墓之規模為三曲手,墓龜呈長方形。堂地前石像依次為左文官、右武官之石人、石馬、石虎、石羊、石柱各左右對稱。墓塚正前方立功德牌坊,牌坊為四柱三間二層造型。牌坊左右兩側設立形制、內容相同,座落對稱的碑亭,碑亭內則置有紀述邱良功之功績的神道碑。邱氏墓園為金門地區保存清代墳塋形制最為完整的一座墓園。文化部 iCulture-文化空間 邱良功墓園 https://bit.ly/4rH7wkD
邱良功母節孝坊 獨樹一格的石獅仙姑
記者:李增汪 / 縣府報導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相傳為石獅仙姑的千秋日,附近民眾均會為石獅仙姑慶生,奉上鮮花素果及牲禮祭祀石獅仙姑。(李增汪攝) 建於清嘉慶17年(1812年)的金門國定古蹟邱良功母節孝坊,有「台閩第一坊」之譽,坊腳這一尊石獅相傳是當地風獅爺之首,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相傳為石獅仙姑的千秋日,附近民眾均會為石獅仙姑慶生,奉上鮮花素果及牲禮祭祀石獅仙姑。
據傳,位於邱良功母節孝坊下的石獅仙姑得日月精華所鍾,加上位於聖旨石牌之下,因此常沐天恩聖氣,故其貴為金門群獅之首,傳說石獅仙姑法力高深、靈驗無比,常有信徒結紅綾還願謝恩;許多信眾更會以糖果「塞獅口」,讓這尊統御金門群獅、笑口常開、滿嘴糖果的「石獅仙姑」成為相機取景的攝影焦點。
國定古蹟邱良功母節孝坊下方石柱有四對夾柱石獅,八隻中有一隻與眾不同,全身塗滿豔麗色彩,那就是石獅仙姑,她是金門風獅爺界的獅王、獅首,統管地區所有獅子塑像,生日是農曆八月十五日,所以每逢中秋節,附近商家都會來祭拜它,甚至還會演傀儡戲,為它過壽。
2016年,王明宗以風獅爺「托夢」指示重新彩繪過,4年後因在夢中又有同樣境遇,當年9月28日即帶領助手再替石獅爺換妝,原有藍色基調一變為綠色,但在漆色大致完工之際,卻遭文化部所屬的文資局及金門縣文化局以破壞古蹟為由要求停工。
此事當時引起地方民眾議論,不少人認為這尊石獅彩繪行之有年,已與地方民俗和信仰相融合,也是有故事的特色亮點,只要不會破壞石坊本身和石獅,不應在快完工時突然叫停。但也有民眾認為既然登錄古蹟,一切就要按規矩走,不得任意改變它的原貌。
金門縣文化局當時表示,文資局會派人現場勘察,並要求儘速提供計畫送審,一切依文資法相關規定辦理。
金門縣政府全球資訊網-邱良功母節孝坊 獨樹一格的石獅仙姑 https://bit.ly/4rmT0OA
位置:金湖鎮太武山麓小徑村旁
創建年代:清嘉慶二十四年(西元1819)
邱良功是金門後浦人,出身行伍,因驍勇善戰,從外委、把總、千總、守備、遊擊、參將、副將、總兵,一路陞到浙江提督。嘉慶十四年八月,邱良功於漁山外洋,圍剿蔡牽,時近日暮,邱良功恐蔡牽趁夜色遁逃,奮勇急攻,以自己座船逼近蔡牽綠桅大船,兩篷相結,雙方陷入死鬥,時颶風怒號,濁浪排空,戰況慘烈,良功左股為賊傷,仍然裹傷擂鼓,毫不退懼,最後蔡牽彈丸用盡,以番銀代砲子,並以碇擊船,企圖同歸於盡。隨後閩師王得祿趕到加入戰鬥,蔡牽彈盡援絕,只好裂舟自沉,一代大盜終被消滅。經此戰役,良功因功,賜封三等男爵。嘉慶二十二年,良功入覲,不幸逝於維揚道中,朝廷賜祭葬,諡剛勇,授建威將軍。邱良功墓園 https://bit.ly/3KpnZs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