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世紀末成全球最大經濟體?專家提2大原因:幾乎不可能
2025/08/25 00:39
中國在未來數十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可能性有多大?經濟學家認為,現在看來幾乎不可能。(彭博檔案照)
"中國本世紀末成全球最大經濟體?專家提2大原因:幾乎不可能 - 自由財經"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155139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中國在未來數十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可能性有多大?經濟學家的答案是:就人口結構和經濟相對表現而言,現在看來幾乎不可能。
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24日報導,按照經濟學家衡量經濟規模的標準公式,截至2024年,中國經濟仍明顯小於美國,只有美國的約64%。儘管中國在2000年至2020年間大幅追趕,但美國在此之後的成長速度反而超越中國。
英國經濟學家利里科(Andrew Lilico)問道,在21世紀剩餘的時間裡,中國是否將超越美國,在軍事上也大幅領先,例如輕易奪取台灣,甚至威脅南韓與日本?
或者,人口結構意味著中國注定將走下坡?畢竟,中國人口目前約14億,已經少於印度。長期以來,中國成功地抑制人口過度成長,如今卻帶來反效果。某些估計顯示,中國人口到2100年可能會降至5億,平均每年下降約1.4%。
相較之下,美國人口雖然預計要到約2080年才會達到高峰(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移民),但此後僅會稍微回落;到2100年,美國人口仍被預期將多於目前的3.35億人,達到約3.65億人,等於每年平均成長0.1%。
因此,如果中國經濟要維持當前相當於美國64%的規模,每年就必須克服1.5%的人口變化效應,藉由更快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來彌補。若要在2100年達到與美國總體GDP相當的經濟規模,中國需要克服人口減少所帶來的不利因素,並且平均每年比美國成長快0.6%。這意味著在人均GDP上,中國必須平均每年比美國成長快約2.1%。
當然,中國人均GDP仍有追趕空間。目前中國人均GDP僅約美國的16%。若中國人均GDP每年以比美國快2.5%的速度成長,則可望逐步縮小差距。
因此,雖然估計中國到2100年時的人口仍將多於美國,但差距不會太大,意味著若要使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中國必須在此期間縮小大部分的人均GDP差距,大致相當於在人均GDP上達到美國的4分之3。
做為參照,目前英國和法國的人均GDP分別約為美國的62%和65%,因此若要在本世紀末超越美國,中國的人均GDP必須在相對於美國的水準上,比今天的英國和德國更為富裕。
當然,在這麼長的時間範圍內,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1925年若要預測2000年哪個經濟體會最大,很可能連前10名都無法準確預測。戰爭、流行病、經濟管理不善,以及技術變革,都可能帶來龐大的不可預測影響。然而,即使在1925至2000年間,最終的經濟排名也並未完全出人意料。長期來看,人口結構與相對經濟表現,往往帶有某種無可避免性。
利里科說,或許中國在未來幾十年會更加擁抱市場化與民主化,從而推動經濟成長。隨著人口減少,會出現一段時期,經濟反而因為能夠使用原本為更多人口而建設的基礎設施而受益,不必投入太多資源來維護。反過來說,美國或許會變得更加孤立與保護主義,不斷切斷自身與世界的聯繫,導致成長持續減緩。
文章最後說,最可能的結論是,中國指望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並因此創造軍事與外交層面的影響力,目前看來幾乎不可能實現。
《CEOWORLD》發布「2025年各國稅後平均月薪總額」(含本薪、獎金、按月給付等固定津貼的總薪資,扣除租稅後的淨收入)調查,全球稅後平均月薪最高的國家是瑞士,高達 8,218 美元(約台幣24.7萬元),其次是盧森堡 6,740 美元,美國則以 6,562 美元排在第三名。
稅後平均每月總薪資第四至第十名的國家,依序為冰島、挪威、丹麥、加拿大、愛爾蘭、荷蘭、新加坡。收入排行居前的國家,大多數是歐洲與北美國家,亞洲只有新加坡擠前進十名。排名墊底的經濟體是巴勒斯坦,只有 104 美元(約3,100台幣)。
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以 4,457 美元遙遙領先,第二名為香港 3,177 美元,第三是韓國的 2,287 美元,台灣只有 1,870 美元敬陪末座。台灣不僅大輸三小龍,甚至還不及澳門(2,221 美元),以及愛沙尼亞(1,879美元)、捷克(1,877美元)等國。
《CEOWORLD》這份調查涵蓋全球 197 個國家及地區,「台灣稅後平均月薪總額」位於第 41 名。雖然以名次來說並不算差,但台灣人均 GDP 約為 34,426 美元,稅後平均月薪總額只有 1,870 美元。反觀日本人均 GDP 約為 33,956 美元,比台灣稍低,可是稅後平均月薪總額卻有 2,583 美元,比台灣多出 713 美元(約2.1萬台幣)。
再看到韓國,韓國人均 GDP 約為 36,132 美元,稅後平均月薪總額卻有 2,287 美元,同樣比台灣高出一截。
總體來說,台灣租稅負擔率雖然比先進國家低,但稅前薪資所得並不算高。如何大幅提升全民薪資所得,真的需要政府好好努力!
全球前10大高薪國家依序為:
1.瑞士:8218美元(約新台幣24.6萬元)
2.盧森堡:6740美元(約新台幣20.2萬元)
3.美國:6562美元(約新台幣19.6萬元)
4.冰島:6548美元(約新台幣19.6萬元)
5.挪威:5772美元(約新台幣17.3萬元)
6.丹麥:5749美元(約新台幣17.2萬元)
7.加拿大:5188美元(約新台幣15.5萬元)
8.愛爾蘭:4729美元(約新台幣14.1萬元)
9.荷蘭:4688美元(約新台幣14萬元)
10.新加坡:4457美元(約新台幣13.3萬元)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EgTthPPus/
------------
瑞士:8,218 美元(約 24.6 萬台幣)
盧森堡:6,740 美元(約 20.2 萬台幣)
美國:6,562 美元(約 19.6 萬台幣)
冰島:6,548 美元(約 19.6 萬台幣)
挪威:5,772 美元(約 17.3 萬台幣)
丹麥:5,749 美元(約 17.2 萬台幣)
加拿大:5,188 美元(約 15.5 萬台幣)
愛爾蘭:4,729 美元(約 14.1 萬台幣)
荷蘭:4,688 美元(約 14.0 萬台幣)
新加坡:4,457 美元(約 13.3 萬台幣)
列支敦士登:4,428 美元(約新台幣13.3萬元)
澳洲:4,325 美元(約新台幣12.9萬元)
英國:4,286 美元(約新台幣12.8萬元)
芬蘭:4,197 美元(約新台幣12.6萬元)
德國:4,091 美元(約新台幣12.2萬元)
瑞典:4,084 美元(約新台幣12.2萬元)
阿聯酋:3,770 美元(約新台幣11.3萬元)
法國:3,762 美元(約新台幣11.2萬元)
以色列:3,715 美元(約新台幣11.1萬元)
聖馬利諾:3,344 美元(約新台幣10.0萬元)
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卡達:3,275 美元(約新台幣98,100 元)
香港:3,177 美元(約新台幣95,200 元)
紐西蘭:2,967 美元(約新台幣88,900 元)
義大利:2,870 美元(約新台幣86,000 元)
斯洛維尼亞:2,718 美元(約新台幣81,400 元)
西班牙:2,658 美元(約新台幣79,700 元)
日本:2,583 美元(約新台幣77,400 元)
比利時:2,461 美元(約新台幣73,800 元)
賽普勒斯:2,421 美元(約新台幣72,700 元)
韓國:2,287 美元(約新台幣68,600 元)
奧地利:2,282 美元(約新台幣68,400 元)
俄羅斯:2,266 美元(約新台幣67,900 元)
澳門:2,221 美元(約新台幣66,600 元)
沙烏地阿拉伯:1,995 美元(約新台幣59,800 元)
巴哈馬:1,971 美元(約新台幣59,000 元)
科威特:1,961 美元(約新台幣58,700 元)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1,954 美元(約新台幣58,500 元)
葡萄牙:1,888 美元(約新台幣56,600 元)
愛沙尼亞:1,879 美元(約新台幣56,300 元)
捷克:1,877 美元(約新台幣56,200 元)
台灣:1,870 美元(約新台幣56,000 元)
台灣平均月薪5.6萬!2025全球薪資排行榜公開,你到平均了嗎? https://bit.ly/4mu1jFu
-------------------------
2025全球薪資殘酷榜出爐!台灣僅41名 第一名是這個國家
三立新聞網2025年8月13日財經中心/李宜樺報導
全球薪資排行榜出爐,瑞士以8,218美元高居榜首,台灣僅排第41名。(圖/翻攝自CEOWORLD)
全球薪資排行榜出爐,2025年平均稅後月薪最高的國家由瑞士奪冠,高達8,218美元(約新台幣24.5萬元),盧森堡與美國分列二、三名。不過,榜單中也曝光殘酷現實——台灣僅以1,870美元(約新台幣5萬6千元)位居第41名,落後於香港、新加坡與南韓,與歐美高薪國家,而且差距巨大。
根據《CEOWORLD》雜誌調查,排名前十的高薪國家集中在歐洲與北美,除了瑞士、盧森堡、美國外,還有冰島、挪威、丹麥、加拿大、愛爾蘭、荷蘭與新加坡。這些國家薪資高企,關鍵原因包括成熟的金融體系、高附加價值產業聚集,以及對人才的全球競爭力。
全球薪資排行榜出爐,瑞士以8,218美元高居榜首,台灣僅排第41名。(圖/翻攝自CEOWORLD)
全球薪資榜震撼曝光 台灣僅排41名
反觀亞洲,除了新加坡與香港能擠進前二十名外,台灣、南韓、日本雖然是成熟經濟體,但薪資水準仍受產業結構與通膨影響。台灣的平均月薪比南韓低417美元,比新加坡少達2,587美元,換算購買力更顯吃緊。
專家指出,金融、保險、電力、礦業、資訊科技、零售與教育,是全球高薪職業的集中地帶;相對地,行政支援、餐飲觀光與建築業,則屬低薪重災區。疫情後的供應鏈中斷、地緣政治衝突與能源危機,也讓部分國家即便名義薪資高,實際購買力仍被通膨侵蝕。
2025年各國平均每月稅後淨薪資前20名(*台幣以29.9元計)
瑞士 8218元美金(245,118元台幣)
盧森堡 6740元美金(201,126元台幣)
美國 6562元美金(196,324元台幣)
冰島 6548元美金(195,905元台幣)
挪威 5772元美金(172,703元台幣)
丹麥 5749元美金(172,018元台幣)
加拿大 5188元美金(154,121元台幣)
愛爾蘭 4729元美金(141,397元台幣)
荷蘭 4688元美金(140,171元台幣)
新加坡 4457元美金(133,264元台幣)
列支敦士登 4428元美金(132,397元台幣)
澳洲 4325元美金(129,318元台幣)
英國 4286元美金(128,151元台幣)
芬蘭 4197元美金(125,500元台幣)
德國 4091元美金(122,321元台幣)
瑞典 4084元美金(122,112元台幣)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3770元美金(112,723元台幣)
法國 3762元美金(112,483元台幣)
以色列 3715元美金(111,079元台幣)
2025全球薪資殘酷榜出爐!台灣僅41名 第一名是這個國家 https://bit.ly/46ZZ3AZ
------------------------------------------
美國、英國都慘輸!全球薪資最高是這國家 台灣「薪情差」在亞洲四小龍中墊底
2025-08-13 17:25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美國、英國都慘輸!全球薪資最高是這國家 台灣「薪情差」在亞洲四小龍中墊底 | 全球財經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475uoCo
想轉換跑道,或對海外高薪機會躍躍欲試嗎?商業雜誌《CEOWORLD》公布了「2025年各國稅後平均月薪」調查,揭露全球薪資排行榜。冠軍不是美國、英國,而是這個位於歐洲的國家,台灣的排名也隨之曝光。
商業雜誌《CEOWORLD》針對全球197個國家及地區,統計扣除各項稅金與保費後實際可支配的「稅後平均薪資」,並根據該數字列出排名。調查顯示,「2025年各國稅後平均月薪」榜首依舊由瑞士奪下,平均月薪高達8218美元(約新台幣24.6萬元),遙遙領先其他國家;緊隨其後的盧森堡、美國與冰島,月薪皆超過新台幣19萬元。前十名幾乎由歐美國家壟斷,包括挪威、丹麥、加拿大、愛爾蘭與荷蘭,唯一擠進榜單的亞洲經濟體是新加坡,平均月薪4457美元(約新台幣13.3萬元)。
在亞洲地區,除了新加坡外,高收入國家還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3770美元,約新台幣11.31萬元)、以色列(3715美元,約新台幣11.15萬元)及卡達(3275美元,約新台幣9.83萬元)。台灣的表現相對低調,以1870美元(約新台幣5.6萬元)位居全球第41名,落後日本(第27名、約7.7萬元)、南韓(第30名、約6.8萬元)與香港(第22名、約9.5萬元),在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
報告指出,高薪職缺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電力、採礦、資安與科技等產業;反觀行政支援、餐旅及建築業,薪資則相對偏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國家的薪資數字雖然亮眼,但在通膨壓力下,實際購買力可能大打折扣。
美國、英國都慘輸!全球薪資最高是這國家 台灣「薪情差」在亞洲四小龍中墊底 | 全球財經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475uoCo
近年來,全球多數國家都面臨高通膨衝擊,源於疫情後的供應鏈中斷;地緣政治風險也推波助瀾,包括俄烏戰爭、川普的關稅政策、美中戰略對抗、中東局勢持續緊張、印中邊境摩擦,以及大陸經濟放緩,均加劇能源危機與供應延遲。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更可能進一步惡化全球經濟環境。
---------
新加坡是唯一上榜前10名的亞洲經濟體;香港排名第22,平均月薪約3177美元(約新台幣9.5萬元);台灣排名全球第41名,平均月薪1870美元(約新台幣5.6萬);南韓排名第30名,平均月薪約2287美元(約新台幣6.8萬元);日本排第27名,平均月薪2583美元(約新台幣7.7萬元);中國排名第60名,平均月薪為1229美元(約新台幣3.6萬元)。
報告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薪水最高的工作通常集中在金融、保險、電力、採礦、資訊科技、零售和教育領域。反之,行政、旅館和建築業則屬於薪資最低的行業。
文中提到,評估各國薪資競爭力時,通膨因素至關重要,近年許多國家都面臨高通貨膨脹率的情況,這顯著影響購買力,這波很大程度上是由疫情及其引發的供應鏈中斷造成。此外,俄烏戰爭、川普關稅、美中戰略競爭、中東緊張局勢等地緣政治風險都加劇這些問題,導致能源危機惡化並造成供應延遲。
另外根據台灣主計總處11日公布資料顯示,1至6月經常性薪資平均4萬7608元、年增2.99%,創25年同期最大增幅
台灣平均月薪5.6萬!全球平均薪資排名出爐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Jpaybi
-------------
外國商業雜誌《CEOWORLD》公佈「2025年各國稅後平均月薪」排名,涵蓋全球197個國家與地區。報告顯示,瑞士以8,218美元(約38,600令吉)蟬聯榜首,成為全球收入最高國家。其次是盧森堡6,740美元(約31,700令吉),以及美國6,562美元(約30,850令吉)。前十名幾乎由歐美國家包攬,唯一進入榜單的亞洲國家是新加坡,以4,457美元(約20,950令吉)排在第十。
榜單同時指出,香港以3,177美元(約14,930令吉)排名第22,日本與韓國則分別位居第27及第30,台灣排名第41位。相較之下,中國以1,229美元列第60。
至於馬來西亞,本次排名第70,稅後平均月薪僅444.98美元(約2,090令吉),與新加坡差距超過九倍。分析認為,高薪國家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能源及科技產業,而餐飲、建築等產業則普遍收入偏低。值得注意的是,高薪國家雖然數字亮眼,但通膨壓力也可能削弱實際購買力
https://www.instagram.com/p/DNe2U4rxp15/?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
《CEOWORLD》今天發布「2025年各國稅後平均月薪總額」(含本薪、獎金、按月給付之固定津貼)調查,全球稅後平均月薪最高的國家是瑞士,高達 8,218 美元(約台幣24.7萬元),其次是盧森堡 6,740 美元,美國則以 6,562 美元排在第三名。
稅後平均每月總薪資第四至第十名的國家,依序為冰島、挪威、丹麥、加拿大、愛爾蘭、荷蘭、新加坡。何世昌說,收入排行居前的國家,大多數是歐洲與北美國家,亞洲只有新加坡擠前進十名。排名墊底的經濟體是巴勒斯坦,只有 104 美元(約3,100台幣)。
何世昌說,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以 4,457 美元遙遙領先,第二名為香港 3,177 美元,第三是韓國的 2,287 美元(折合新台幣6.85萬元),台灣只有 1,870 美元(5.6萬元)敬陪末座。台灣不僅大輸三小龍,甚至還不及澳門(2,221 美元),以及愛沙尼亞(1,879美元)、捷克(1,877美元)等國。
《CEOWORLD》這份調查涵蓋全球 197 個國家及地區,「台灣稅後平均月薪總額」位於第 41 名。何世昌指出,雖然以名次來說並不算差,但台灣人均 GDP 約為 34,426 美元,稅後平均月薪總額只有 1,870 美元。反觀日本人均 GDP 約為 33,956 美元,比台灣稍低,可是稅後平均月薪總額卻有 2,583 美元,比台灣多出 713 美元(約2.1萬台幣)。
https://vocus.cc/article/689bd9dbfd8978000160cbd9
"2025年各國稅後平均月薪總額" https://vocus.cc/article/689bd9dbfd8978000160cbd9
〈財經主筆室〉台灣平均薪資居亞洲四小龍末位 | Taiwan News | Aug. 18, 2025 12:17 https://bit.ly/41eGMw8
中國前五大城市:主要經濟指標與可支配收入
城市排名(依 GDP per capita)
根據最新資料,中國 2024–2025 年度前五大城市(GDP per capita)為:
北京(約 USD 32,038)
上海(~ USD 30,486)
無錫(~ USD 30,448)
沈陽市(或 Ordos?;數據顯示 Ordos 約 USD 40 K,但不在傳統一線;依 GDP per capita前五:Ordos, Karamay, 北京、上海、無錫、蘇州、深圳等)
但若聚焦一線城市(具代表性),前三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蘇州、中高級城市為參考
根據全球人力資源網站Remote.com最新公布的「2025全球工作生活平衡指數」,台灣在全球6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30,於亞洲國家中位居第4。這份指數專注於衡量各國勞工的福祉狀況,涵蓋薪資待遇、平均工時、法定假期及職場安全等多項關鍵因素。雖然台灣在亞洲表現不俗,但與歐美國家相比,整體水準仍屬中段班。
全球工作生活平衡指數評估重點
此指數以100分為滿分,綜合考量各國的勞動保障與福利制度。報告指出,台灣約有1150萬名勞工受到《勞基法》保護,職場對年齡、性別、宗教信仰、性取向及種族等因素的歧視風險較低。然而,台灣在薪資水準與特休制度方面仍存在不足,整體評分為54.61分,影響了全球排名表現。
歐美國家領跑全球,亞洲國家排名差異大
前20名幾乎被歐美國家包辦,其中紐西蘭奪得第1名,澳洲則排名第8。愛爾蘭、比利時、德國、挪威及加拿大分別位居第2至第7名。亞洲國家中,新加坡以第25名表現最佳,馬來西亞位居第27,日本第29,而台灣則落在第30名。
台灣勞工福祉需持續改善
分析指出,雖然台灣在勞工保障及職場平等方面具一定優勢,但薪資及假期制度仍需強化,才能在全球工作生活平衡指數中取得更佳排名。專家建議,企業與政策制定者應著重改善工作條件,以提升勞工整體福祉與生活品質。
世界之最/薪資低假期少!台灣工作生活平衡排名曝光 遠遠落後歐美國家 | 國際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4mX8A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