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inyurl.com/26v3nvsd          5 守法街 - Google 地圖               59 迎薰路 - Google 地圖

竹南泉松醫院由方泉松出資興建-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竣工於1929竹南泉松醫院由方泉松出資興建-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竣工於1929竹南泉松醫院由方泉松出資興建-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竣工於1929

https://tinyurl.com/26v3nvsd                              5 守法街 - Google 地圖                              59 迎薰路 - Google 地圖

竹南泉松醫院   https://tinyurl.com/29a2knhm                 59 迎薰路 - Google 地圖
「竹南泉松醫院」位於竹南鎮迎薰路82號,由方泉松醫師所開設,建於昭和四年(1929年),為第二代泉松醫院院址,原院址位於中港郵便局旁,是竹南鎮中港老街最具代表性的醫院。 「竹南泉松醫院」為醫院與居家合一的建築類型,擁有庭院、大型植栽,仿巴洛克裝飾洋樓建築,為地方仕紳宅第。「醫院」部分,除診療室等一般性的設施外,設有八間病房、手術室,以及最為先進的X光檢驗室。方醫師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奉派臺南醫院實習一年,即返鄉懸壺濟世,以專治白喉聞名。方醫師每天在診療室、開刀房,忙碌不休,以救人活命為第一優先。當瘧疾發生,所有醫生不敢接觸病患時,方醫師卻從不在乎,一馬當先;風雨無人肯外出的夜診,也從不曾拒絕。而且,看病時還可以記帳,有錢再還,沒錢就算。方醫師常告訴家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必太計較』,所以活人無數,至今仍令人感懷樂道。方泉松醫師先後擔任過新竹州縣議員、竹南鎮第二任鎮長,並籌設竹南鎮衛生所,為第一任衛生所主任。 「竹南泉松醫院」於民國一百零九年(2020年)時,進行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預計將評估「竹南泉松醫院」與周圍舊時期街庄、傳統文化信仰、市街紋理與周邊文化資產群,使文化資源以連續性的方式進行串聯,並提出適切的保存及再利用構想方案
竹南泉松醫院|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46yYP3C            5 守法街 - Google 地圖
竹南泉松醫院於1929年竣工,是苗栗竹南當地知名醫師方泉松的醫院與宅邸,正面有五開間,樓高兩層,外觀具有豐富西洋歷史語彙,有西洋柱式和車寄,非常華麗,當時醫院還有x光檢驗室,是當時最先進的設備。現址為苗栗縣竹南鎮迎薰路82號,雖然已受登錄為縣定古蹟,不過內部目前仍呈現破敗狀態尚未修復            5 守法街 - Google 地圖
----------------------------------
苗栗縣竹南泉松醫院,曾是竹南鎮內最豪華的醫師樓,2019年經苗栗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縣府文化觀光局目前積極調查研究,盼望能修復再利用。(苗栗縣政府提供/李京昇苗栗傳真)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CJUyZ3e9c/
竹南泉松醫院 苗栗縣府爭取活化 - 地方新聞 - 中國時報 https://bit.ly/477R1WG
苗栗縣竹南泉松醫院興建於1929年,曾是竹南鎮內最豪華的醫師樓,承載當地居民祖父輩兒時回憶,是竹南鎮內少有早期和洋混和式建築,2019年經苗栗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但建築年久失修,苗栗縣府文化觀光局目前積極調查研究,並盼望能修復再利用。    5 守法街 - Google 地圖
根據文觀局史料記載,竹南泉松醫院為私人醫院,院長方泉松1915年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917年來到竹南中港開業,曾是民選鎮長之前的竹南第2任鎮長,後來地方籌設竹南鎮衛生所,也成為第1任主任
竹南泉松醫院是由方泉松出資興建,醫院與居家合一,前後2棟建築,為巴洛克裝飾洋樓風格,以鐵筋混凝土與編竹夾泥牆融合營造,不僅有庭院,還有大型植栽,並設有華麗的圍牆及鐘樓,符合當時地方仕紳宅第特色。
文觀局指出,泉松醫院結合不同建材與建築工法,是非常稀少的歷史建物難以重現,且醫院成立當年,竹南鎮醫療並不發達,鼠疫四起,方泉松在醫療協助有許多貢獻,見證竹南中港地區醫療體系歷史,經過有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這有百年歷史的醫院,公告登錄為縣定古蹟。
文觀局文化資產科長郭靜芳表示,泉松醫院因為早年植栽附著,部分編竹夾泥牆、木材建造處多有損壞,但整體保存尚可,未來修復時外觀不會大幅度修改,去年已經針對修復計畫在地方召開說明會,並委託專家學者前往調查研究。
她說,修復再利用計畫目前有譜,不過因為泉松醫院年代久遠,地主跟建物的所有權人不同,且人數眾多,因此有產權上的問題,都還在協調溝通中,會尊重所有權人的權益,以文資保存立場,希望能重現泉松醫院歷史風貌。竹南泉松醫院 苗栗縣府爭取活化 - 地方新聞 - 中國時報 https://bit.ly/477R1WG
---------------------
苗栗縣定古蹟:竹南泉松醫院
泉松醫院興建於1929年,院長方泉松為地方仕紳行醫多年,除了開設醫院之外,也曾籌設竹南鎮衛生所並擔任第一任主任。
有近百年歷史的泉松醫院,建築極具特色,前落為診所空間,後半部為家族居所,正面有明顯的巴洛克裝飾石雕石柱,兩層式洋樓,搭配諾大的歐風庭院,建築後半部裸露的外牆可見鐵筋混凝土與編竹夾泥牆混合建造。
在經歷多年無人居住建築崩落、植物入侵等破壞,如今主體樣貌丕變、結構脆弱,只能從狹縫中窺見當時的風華。所幸,在2019年經過苗栗縣有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公告登錄為縣定古蹟,可望進入修復程序。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CJUyZ3e9c/
------------------------
竹南泉松醫院 苗栗縣府爭取活化
李京昇/苗栗報導2022年4月12日竹南泉松醫院 苗栗縣府爭取活化 https://bit.ly/4lMbC7q5 守法街 - Google 地圖
苗栗縣竹南泉松醫院興建於1929年,曾是竹南鎮內最豪華的醫師樓,承載當地居民祖父輩兒時回憶,是竹南鎮內少有早期和洋混和式建築,2019年經苗栗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但建築年久失修,苗栗縣府文化觀光局目前積極調查研究,並盼望能修復再利用。
根據文觀局史料記載,竹南泉松醫院為私人醫院,院長方泉松1915年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917年來到竹南中港開業,曾是民選鎮長之前的竹南第2任鎮長,後來地方籌設竹南鎮衛生所,也成為第1任主任
竹南泉松醫院是由方泉松出資興建,醫院與居家合一,前後2棟建築,為巴洛克裝飾洋樓風格,以鐵筋混凝土與編竹夾泥牆融合營造,不僅有庭院,還有大型植栽,並設有華麗的圍牆及鐘樓,符合當時地方仕紳宅第特色。
文觀局指出,泉松醫院結合不同建材與建築工法,是非常稀少的歷史建物難以重現,且醫院成立當年,竹南鎮醫療並不發達,鼠疫四起,方泉松在醫療協助有許多貢獻,見證竹南中港地區醫療體系歷史,經過有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這有百年歷史的醫院,公告登錄為縣定古蹟。
文觀局文化資產科長郭靜芳表示,泉松醫院因為早年植栽附著,部分編竹夾泥牆、木材建造處多有損壞,但整體保存尚可,未來修復時外觀不會大幅度修改,去年已經針對修復計畫在地方召開說明會,並委託專家學者前往調查研究。
她說,修復再利用計畫目前有譜,不過因為泉松醫院年代久遠,地主跟建物的所有權人不同,且人數眾多,因此有產權上的問題,都還在協調溝通中,會尊重所有權人的權益,以文資保存立場,希望能重現泉松醫院歷史風貌。
--------------------
110年8月23日苗栗縣縣定古蹟竹南鎮泉松醫院 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說明會
承辦人:文化觀光局文化資產科劉好英
聯絡電話:037-352961轉712
上版日期:110-08-16 11:255 守法街 - Google 地圖
說明會海報
位於竹南鎮中港里的竹南泉松醫院,於民國108(2019)年12月4日公告為苗栗縣縣定古蹟,為守護珍貴歷史文化資產,苗栗縣政府委託朝陽科技大學辦理「苗栗縣縣定古蹟『竹南鎮泉松醫院』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並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4條第5項及「古蹟修復再利用辦法」第18條規定,於8月23日(一)於竹南中港三聖宮(苗栗縣竹南鎮迎薰路63號)辦理修復暨再利用計畫階段成果說明會,歡迎竹南鎮中港里民眾、各機關團體及學者一同參與。
本案「竹南泉松醫院」前棟醫療建築興建於昭和4(1929)年,由方泉松出資興建,原為二層樓和洋混合式風格建築,並設有華麗的圍牆及鐘樓,但鐘樓於昭和10(1935)年因中部大地震後損壞而拆除;前棟建築樓板使用鋼筋混凝土,其餘則使用磚造、部分編竹夾泥牆,以及木構共同組成;後棟建築則主要作為該家族的起居空間,整體來說可謂醫療和住宅混合的建築空間。本案建築物因早年植生附著、年久未有妥善保存,因此木材及部分編竹夾泥牆多有損壞情形,而前棟醫療建築則是因植栽附著而有多處損壞,但本案整體而言保存尚可,其外觀並無大幅度修改,且仍可見其大致原有樣貌。
---------------
竹南泉松醫院 苗栗縣府爭取活化5 守法街 - Google 地圖
李京昇/苗栗報導
2022年4月12日5 守法街 - Google 地圖
苗栗縣竹南泉松醫院興建於1929年,曾是竹南鎮內最豪華的醫師樓,承載當地居民祖父輩兒時回憶,是竹南鎮內少有早期和洋混和式建築,2019年經苗栗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但建築年久失修,苗栗縣府文化觀光局目前積極調查研究,並盼望能修復再利用。
根據文觀局史料記載,竹南泉松醫院為私人醫院,院長方泉松1915年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917年來到竹南中港開業,曾是民選鎮長之前的竹南第2任鎮長,後來地方籌設竹南鎮衛生所,也成為第1任主任。
竹南泉松醫院是由方泉松出資興建,醫院與居家合一,前後2棟建築,為巴洛克裝飾洋樓風格,以鐵筋混凝土與編竹夾泥牆融合營造,不僅有庭院,還有大型植栽,並設有華麗的圍牆及鐘樓,符合當時地方仕紳宅第特色。
文觀局指出,泉松醫院結合不同建材與建築工法,是非常稀少的歷史建物難以重現,且醫院成立當年,竹南鎮醫療並不發達,鼠疫四起,方泉松在醫療協助有許多貢獻,見證竹南中港地區醫療體系歷史,經過有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這有百年歷史的醫院,公告登錄為縣定古蹟。
文觀局文化資產科長郭靜芳表示,泉松醫院因為早年植栽附著,部分編竹夾泥牆、木材建造處多有損壞,但整體保存尚可,未來修復時外觀不會大幅度修改,去年已經針對修復計畫在地方召開說明會,並委託專家學者前往調查研究。
她說,修復再利用計畫目前有譜,不過因為泉松醫院年代久遠,地主跟建物的所有權人不同,且人數眾多,因此有產權上的問題,都還在協調溝通中,會尊重所有權人的權益,以文資保存立場,希望能重現泉松醫院歷史風貌。
「泉松醫院」興建者方泉松,於大正4(1915)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曾於臺南醫院值勤,於昭和6(1917)年回到中港開業。方泉松除身為醫師外,也曾任竹南庄防空委員、竹南庄協議會員、新竹州醫師會竹南郡支部支部長、州方面委員、新竹州醫師會特別議員、新竹州醫師會理事,於光復後曾任竹南鎮長等要職。
文化觀光局長林彥甫表示,文化資產的活化與再利用,除了需有專家學者的調查與建議外,同時也需要與地方管理及使用機關機關、居民進行溝通與協調,此次除希望藉由說明會進行古蹟日常管理維護方式說明,使管理單位可更了解管理流程與方式、持續有效地共同維護歷史建築的保存外,也希望透過說明會與管理單位及民眾進行再利用意見交流,並彙結民眾對於「竹南泉松醫院」的歷史記憶,並結合該調查研究案的文獻爬梳、圖說,詳實紀錄於調查研究計畫中,為該棟建築物與中港地區醫療體系留下見證,並於未來辦理修復工程時,更能詳實呈現該建築物之歷史風貌、使文化資產價值充分展現。
目前時值防疫期間,惠請與會者全程配戴口罩,並配合防疫實名制現場填寫資料,歡迎大家一同參與為苗栗縣文化資產保存盡一份心力。5 守法街 - Google 地圖


竹南泉松醫院
竹南全松醫院
這座新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竣工於1929年,曾是方泉松博士的住宅和辦公場所,他後來擔任竹南市長,聲名顯赫。鐘樓在1935年新竹台中大地震中嚴重受損,隨後被拆除。經過數十年的荒廢,這棟建築如今已破敗不堪,但已於2022年被指定為文物保護單位,或許還能進行修復。截至2024年,鐘樓尚未進行任何修繕,人們甚至很難瞥見它原本宏偉的外觀。
遺產地位
城市紀念碑
(縣(市)定古蹟)

竹南泉松醫院由方泉松出資興建-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竣工於1929竹南泉松醫院由方泉松出資興建-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竣工於1929竹南泉松醫院由方泉松出資興建-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竣工於1929竹南泉松醫院由方泉松出資興建-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竣工於1929竹南泉松醫院由方泉松出資興建-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竣工於1929竹南泉松醫院由方泉松出資興建-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竣工於1929竹南泉松醫院由方泉松出資興建-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竣工於1929竹南泉松醫院S_F93EC35C114EA080876BC1837AAEF5FB.19100904竹南泉松醫院由方泉松出資興建-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竣工於1929竹南泉松醫院由方泉松出資興建-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竣工於1929竹南泉松醫院由方泉松出資興建-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竣工於1929竹南泉松醫院由方泉松出資興建-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竣工於1929


竹南古蹟『泉松醫院』百年沉睡巨人,終於等來重建了嗎? – 勞鼠探世界 https://bit.ly/46RGTS3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