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鬥牆/空心牆/空斗牆和實心牆優缺點-省磚頭隔音保溫和隔熱性空鬥牆/空心牆/空斗牆和實心牆優缺點-省磚頭隔音保溫和隔熱性空鬥牆/空心牆/空斗牆和實心牆優缺點-省磚頭隔音保溫和隔熱性空鬥牆/空心牆/空斗牆和實心牆優缺點-省磚頭隔音保溫和隔熱性


空鬥牆和實心牆優缺點有哪些?空鬥牆和實心牆的差別
在建築領域,空鬥牆和實心牆各自都有其獨特的優點與限制,這兩種牆體結構廣泛應用於各種建築設計與施工之中。本文旨在深入探討空鬥牆與實心牆的優缺點,並為建築設計與施工選擇提供參考。
一、什麼是空鬥牆?
空鬥牆,又稱為空心牆,是在牆體內部設計有空腔的牆。這種牆體結構通常由兩層薄牆和中間的空隙組成,空隙可以是自然通風的,也可以填充保溫材料。
• 結構特性:空鬥牆由兩層或兩層以上的磚石牆體組成,在牆體的內部設置有一定間距的隔間(通常稱為「鬥」),形成空氣層或填充保溫材料的空間,以提高牆體的保溫、隔熱或隔聲性能。
二、空鬥牆的優缺點
優點:
•保溫隔熱性能佳:空鬥牆內部的空腔可有效降低熱傳導,進而提升牆體的保溫隔熱性能。
• 可減輕建築負荷:空心設計使得牆體重量較實心牆輕,有助於減輕整體建築結構的負擔。
• 良好的隔音效果:空洞結構可以吸收和隔離聲波,提升牆體的隔音性能。
• 明顯的節能環保:由於其良好的保溫性能,空心牆有助於減少建築物的能耗,符合現代建築的綠色環保要求。
缺點:
• 結構複雜:空心牆的施工相對於實心牆更為複雜,需要更高的技術要求和施工精度。
• 成本較高:從材料和施工過程來看,空心牆的成本普遍高於實心牆。
• 維護難度:一旦空心牆內部的空腔出現問題,修復會比較困難。
三、什麼是實心牆?
實心牆是由實心的建築材料(如磚、混凝土等)緊密堆砌而成的牆體,沒有中間的空腔。
• 結構特徵:實心牆是由實心的磚石材料(如實心磚、實心混凝土塊等)砌築而成的連續牆體,沒有空氣層或隔間,是傳統的牆體結構形式。
四、實心牆的優缺點
優點:
• 結構穩定性強:實心牆由於其實心的特性,具有很高的穩定性和承重能力。
• 施工技術簡單:相較於空心牆,實心牆的施工技術要求較低,施工過程也相對簡單。
• 成本相對較低:在大多數情況下,實心牆的材料和施工成本低於空心牆。
缺點:
• 保溫隔熱性差:實心牆缺乏空心牆的空腔結構,其保溫和隔熱性能相對較差。
• 基礎重量較重:實心牆的重量較大,對建築基礎的要求更高,有時可能需要加固基礎。
隔音效果一般:與空心牆相比,實心牆的隔音效果較為一般。
五、空鬥牆的建造方法
• 基礎準備:先進行地基處理,確保牆體的承載力。
• 砌築內外層牆體:依設計要求,分別砌築內外兩層牆體。這兩層牆體通常使用磚、混凝土塊或其他砌體材料。
• 設定隔間:在內外兩層牆體之間,根據需要設置間隔一定距離的隔間(鬥),這些可以是金屬件、磚或其他材料製成的構件。
• 填充材料:如果需要,可以在兩層牆體之間填充保溫或隔聲材料。
• 連接件設定:使用金屬或其他材料的連接件(如梁、柱等)固定兩層牆體,以增強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六、實心牆的建造方法
• 基礎準備:同樣,需要進行地基處理,確保牆體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
• 砌石牆體:使用實心磚石材料(通常是實心磚或實心混凝土塊)從一端到另一端連續砌築,直到達到設計高度。
• 接合處理:在砌石過程中,注意磚塊或砌塊之間的接縫處理,確保牆體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 抹灰:砌築完成後,通常會在牆體表面塗抹一層或多層灰漿,以保護牆體和提高美觀性。
總結:
空心牆和實心牆各有其特色和應用場景。空心牆以其優異的保溫隔熱性能和良好的隔音效果,在高層建築和需要良好隔熱隔音的建築物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而實心牆則以其穩定性強、施工簡單、成本相對較低的特點,在許多傳統和工業建築中佔據重要地位。
在實際的建築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具體的建築要求、地理環境、預算成本等因素,合理地選擇適用的牆體結構,以達到最佳的建築性能和經濟效益
空鬥牆和實心牆優缺點有哪些?空鬥牆和實心牆的差別- 知乎 | https://zhuanlan.zhihu.com/p/682105787


空鬥牆是指用磚側砌或平、側交替砌築成的空心牆體,是一種優良輕型牆體,與同厚度的普通實心牆相比,可節約磚材、砂漿和勞動力,同時由於牆內形成空氣隔間,提高了隔熱和保溫性能。空鬥牆可用於建築1~3樓的民用宿舍、住宅、食堂、辦公大樓等,亦可用於工業建築的圍護結構、振動較小的車間的外牆及倉庫等
空鬥牆是一種優良輕型牆體,與同厚度的普通實心牆相比,可節省磚材、砂漿和勞力,牆身重量減輕30%~40%。同時由於牆內形成空氣隔層,提高了隔熱和保溫性能。空鬥牆可用於建築1~3樓的民用宿舍、住宅、食堂、辦公大樓等,亦可用於工業建築的圍護結構、振動較小的車間的外牆及倉庫等。
空鬥牆的缺點是整體性不如實心牆,對地基沉陷的敏感度大,因此不宜用於偏心太大和受震動荷載的單層工業廠房和大中型公共建築的承重牆,以及地震強度為7度或7度以上的地區。
空鬥牆砌築形式
播報
編輯
空鬥牆是用普通黏土磚與水泥混合砂漿或石灰砂漿砌築而成,在牆中形成若干空鬥。空鬥牆的砌磚形式可採用以下幾種:
1.無眠空鬥
無眠空鬥是全部用鬥磚層砌成(如圖1中a)。
2. 一覺睡到天亮
一眠一斗是一皮眠磚層和一皮鬥磚層相隔砌成(如圖1中b)。
3.一眠二鬥
一眠二斗是一皮眠磚層與二皮鬥磚層相隔砌成(如圖1中c)。
4.一眠三鬥
一眠三鬥是一皮眠磚層與三皮鬥磚層相隔砌成(如圖1中d)。
無論哪種砌築形式,每隔一塊鬥磚必須砌1塊或2塊丁磚。牆面不應有豎向通縫。鬥磚是指平行於牆面的側砌磚;丁磚是指垂直於牆面的側砌磚;眠磚是指垂直於牆面的平砌磚。[1]
空鬥牆砌築要點
播報
編輯
1.空鬥牆砌磚宜採用滿刀灰法。
2.空鬥牆應用整磚砌築。砌築前應試擺,不夠整磚處,可加砌鬥磚,不得砍鑿鬥磚。
3.在有眠空鬥牆中,眠磚層與丁磚接觸處,除兩端外,其餘部分不應填塞砂漿。
4.空鬥牆的水平灰縫及垂直灰縫寬度一般為10mm,但不得小於7mm,也不得大於13mm。
5.空鬥牆中留置的洞口,必須在砌築時留出,嚴禁砌完後再行砍鑿。
6.在空鬥牆的下列部位應砌成實砌體(平砌或側砌):
(1)牆的轉角處和交接處;
(2)室內地坪以下的全部砌體;
(3)室內地坪及樓板面上3皮磚部分;
(4)三層房屋外牆底層窗台標高以下部分;
(5)樓板、圈樑、擱柵及檁條等支承面下2~4皮磚的通長部份。此部分砂漿的強度等級不應低於M2.5;
(6)樑和屋架支承處依設計要求的部分;
(7)壁柱和洞口的兩側240mm範圍內;
(8)屋簷和山牆壓頂下的2皮磚部分;
(9)樓梯間的牆、防火牆、挑簷、煙道和管道較多的牆;
(10)作填充牆時,與框架拉結筋的連接處;
(11)預埋件處。
7.空鬥牆中如填爐渣時,應隨砌隨填,填充時應注意不碰動鬥磚。
8.空鬥牆中不得留腳手眼。
9.空鬥牆的尺寸和位置的偏差,如超過規定的限值時,應拆除重砌或作補救處理,不應採用敲擊的方法矯正。[2]
構造要點編輯
播報
編輯
空鬥牆是一種非勻質砌體,堅固性較實砌牆差,因而牆體的重要部位須砌成實體,例如門窗洞口的兩側、縱橫牆交接處、室內地坪以下勒腳牆、樓板下面的3~4皮磚和承受集中荷載的部位(如屋架或樑下)。空鬥牆的過梁可用鋼筋混凝土梁、鋼筋磚過梁或磚砌平拱等。內部空間較大的建築物或2~3層的樓房,宜設整體交圈的鋼筋磚圈樑。
空鬥牆有構造上的局限性,下列情況不宜採用:土質不好可能引起牆體不均勻沉降的地方;門窗面積超過牆面面積50%時;7度以上的地震區;單層廠房和大中型公共建築的承重牆等
空鬥牆_百度百科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9%BA%E9%AC%A5%E7%89%86/1242642


空鬥牆是用磚側砌或平、側交替砌築成的空心牆體。具有用料省、自重輕和隔熱、隔聲性能好等優點,適用於1-3層民用建築的承重牆或框架建築的填充牆。空鬥牆在中國是一種傳統牆體,明代以來已大量用來建造民居和寺廟等,長江流域和西南地區應用較廣。[1]
砌築方式
空鬥牆的砌體方法分有眠空鬥牆和無眠空鬥牆兩種。側砌的磚稱鬥磚,平砌的磚稱眠磚。有眠空鬥牆是每隔1~3皮鬥磚砌一皮眠磚,分別稱為眠一鬥,一眠二鬥,一眠三鬥。無眠空鬥牆只砌鬥磚而無眠磚,所以又稱全斗牆。無論哪一種砌法,上下皮磚的豎縫都應錯開,以確保牆體的整體性。現代的空鬥牆用普通磚,砌成無眠空鬥牆和雙丁磚無眠空鬥牆,作為低層房屋的承重牆和圍護牆。空鬥牆對磚的品質要求較高,要求稜角完好,標號不低於75號。砂漿要有較好的和易性,使砌築後灰縫飽滿,常用標號不低於25號混合砂漿。
構造要點
空鬥牆是一種非勻質砌體,堅固性較實砌牆差,因而牆體的重要部位須砌成實體,例如門窗洞口的兩側、縱橫牆交接處、室內地坪以下勒腳牆、樓板下面的3-4皮磚和承受集中荷載的部位(如屋架或樑下)。空鬥牆的過梁可用鋼筋混凝土梁、鋼筋磚過梁或磚砌平拱等。內部空間較大的建築物或2~3層的樓房,宜設整體交圈的鋼筋磚梁。
空鬥牆有構造上的限制,下列情況不宜採用:土質不好可能引起牆體不均勻沉降的地方;門窗面積超過壙面面積50%時;7度以上的地震區;單層廠房和大中型公共建築的承重牆等。[1]
無眠空鬥牆範例
播報
編輯
「奕葉重光」牌坊位於新餘市渝水區觀巢鎮上沂村。連屋接甍的黃氏族人宅第位於它的身後,一條馬路像玉帶一樣在它前面環繞而去,隔著馬路往前不遠處又有一口池塘,整個建築環境非常不錯。
「奕葉重光」牌坊為清代六柱五間五樓式磚石牌坊,屬於非沖天式牌坊。從平面上看,它不是「一」字坊,而是「八」字形坊。它的當心間(即明間)與左、右次間雖然呈現出“一”字之形,但它的左、右梢間外撤呈“八”字形展開,與次間的邊柱斜線相接,並做成照壁牆的形式。該牌坊通高約6.45公尺,通面約14.6公尺。小心間面3.08米,其中長方形門洞寬1.54米;左、右次間無論是通高還是面闊都呈現出中軸對稱之勢,它們的通高皆為3.75米,面闊都是2.1米;左右梢間外撤展開,既呈中軸對稱之勢,又展相向而望而皆為
從立面上看,該牌坊的當心間、左右次間皆以三層鬥拱懸挑出簷,所飾鬥拱為青磚仿木鬥拱形式,採用“一斗二升”的做法,並以正疊澀的形式出。拱與拱相連既以鴛鴦交手的形式,又有點如意鬥拱的味道。該牌坊當心間的簷頂最高,左、右次間的簷頂雖然一樣高,但都以當心間為中心,低於當心間的簷頂。左右梢間則沒有鬥拱,其簷頂又低於左、右次間。所有頂皆覆蓋青瓦,做成仰瓦蓋瓦頂(即陰陽瓦相扣而成)的形式,其上長滿藤蔓和野草,並夾雜著少許的灌木,使得牌坊顯得古樸雅拙,透過簷頂上的草木似乎可以看得出簷頂為雙坡人字頂的形式。
該牌坊為磚石混合結構,縱向的六個立柱及當心間的門框,橫向的額枋、字牌皆是石頭,起著架構的作用。所有牆體皆由青磚所砌,以兩種砌法砌成。在當心間門洞門帽水平線以上的牆體,也就是額枋之間的牆體,採用的是「有眠空鬥牆」的砌置形式,平砌為眠,該形式是用平、立交替砌築,中空部分填以碎磚。其中左、右次間額枋之下還各有青磚做成了三塊凸起的花板。而在當心間門楣水平線之下的磚牆,採用的是「無眠空鬥牆」的做法,它全部用鬥(陡)磚錯縫砌置而成
無眠空鬥牆_百度百科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4%A1%E7%9C%A0%E7%A9%BA%E9%AC%A5%E7%89%86/22927236


斗子砌-磚砌法
斗子砌亦可稱為斗砌或空斗砌(一般古蹟修復工地用語多稱斗子砌),
其做法以薄型磚砌成盒狀,並在盒中填上石礫、泥土或磚瓦的做法。
其構造內部為空心狀,建築師傅會把建築留下的磚、土塊塞到裡面,
看起來較美觀,表面較好看,所以又俗稱金包銀。
因其中空特性,故具有相當程度的隔熱、隔濕效果;
不過耐震性能極差,因此當地震來臨,斗子砌牆通常是最先崩塌的構造。
聽聞以前的大戶人家也會把金銀財寶藏在裡面,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bUFCjcL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