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reel/722115563961529














二戰美軍“中緬印戰區”臂章的來源
二战美军“中缅印战区”臂章的来源 - 研究论文资料 - 抗日战争纪念网 | https://www.krzzjn.com/show-1232-49970.html
——中緬印戰區肩章臂章
左邊的這個盾牌徽章,帶着紅色、白色和藍色的星和色條,這是美國非官方的标志。多年以前,它已經成爲了美國象征的基本設計,包括許多官方的圖章。1942年,它又成爲了二戰遙遠的戰區的美國士兵标志的靈感來源。
抗戰期間,在昆明,重慶許多美國軍人都佩戴着一個臂章。這個臂章是中國(青天白日),印度和美國的國旗标志,非常醒目好看。現在在華盛頓獨立紀念塔和阿林頓墓地也能買到,在淘寶網我想搞不好也能買的,當然這些都是紀念版。
這個臂章是怎麽來的?請看:
在建立中緬印戰區不久。提供給這個戰區的美國士兵的物資供應常常不足,其中夏季服裝也不夠。戰區司令官史迪威将軍認可購買一些本地的涼爽服裝,實際上就是一些英國佬的短褲和輕便的叢林襯衣。
圖片說明:弗蘭克·多恩(Lank Dorn)(中)。
在卡拉奇(Karachi),美國士兵和英國士兵混穿一樣的服裝。這樣麻煩出現了,當憲兵要這些在城市閑逛的士兵他們回基地時,卻辨認不出他們到底是美國兵還是英國兵。根據史迪威司令部參謀,外号叫做“粉紅”的福蘭克·多恩(Frank Dorn)上校的回憶,“當美國憲兵來平息打架和争吵時,結果發現英國士兵用柳條棍打傷了英國士兵的頭,反之亦然。”也就是說,美國人也打傷了自己人。
這樣,每一邊多加深了對對方的抱怨。在卡拉奇的英國司令官要求史迪威将軍搞一些标記或者是徽章來把美國人和英國兵區分開來。“然後老頭子(指史迪威)對我說,‘多恩,你來辦這個事情。”
圖片說明:弗蘭克.多恩在滇西前線。他全程參加了滇西的怒江反攻。
一開始就想到代表美國的這個紅白蘭盾牌,聰明的多恩上校提出了一個設計方案來代表中緬印戰區。他去掉了盾牌,代替的是美國的星,中國的有12個角的太陽(國民黨的青天白日徽号的白日),和印度的一顆大星。當人們問到爲什麽沒有符号來代表緬甸時,多恩回答到:“緬甸的象征是孔雀,現在那裏是地獄(so to hell with that)!!再說我們已經丢失了這個惡心的地方。”
當然多恩上校說丢失的緬甸這個孔雀是地獄是個開玩笑。他跟随史迪威将軍曆經艱難走出緬甸,後來又參加了奪回緬甸的戰役才提升爲準将的。
他拿着一些他設計的圖案的樣品來到印度的軍裝商店,制作了一個後就縫在了他的夾克軍裝的左袖子上。第二天,他穿着這個夾克和史迪威将軍共進晚餐。“你身上的那個是什麽鬼東西?”史迪威突然叫了起來。“噢,将軍,這是你的新戰區的臂章,如果美國人再和英國兵夜間鬥毆時,這是一個很好的保護神。”
(圖片,隻是我收藏的臂章,隻是“真家夥”。是一個美國朋友在美國跳蚤市場買來的。然後夾在信封就寄來了。後來我給了北京的黎曉唯。據說在印度跳蚤市場也可以買到。)
他拿出另外一個樣品給史迪威将軍,告訴他新德裏的被服商店可以制作成他們想要的樣子。“你幹的漂亮,多恩。”史迪威說,“這個看起來很不錯!”他告訴多恩,下達司令部的命令首先制作2萬個。後來的三年中,成千上萬的這樣的标記就出現在中緬印戰區了。
本地的藝術家也創造了許多有意思的或者是獨特的變化的這樣的臂章标志,用于不同的制服或者是不同的布料,甚至出現了一些有色彩的皮革臂章。這些不同的變化的臂章後來被軍事收藏家保存直到今天。設計的基本顔色和式樣成爲了二戰所有戰區和單位的所有臂章中最漂亮的一個。
關于弗蘭克·多恩(Flank Dorn)。1980年代,我剛剛涉足這個領域,第一次和美國佬接觸,就知道這位先生了,後來才知道,他說鼎鼎大名的。他原來是史迪威的副官,後來升仍爲美國駐紮昆明的戰鬥司令部的參謀長,中國人也可以理解爲爲中國遠征軍美軍顧問團團長。地址駐紮在昆明西站的所謂美軍第一招待所,也就是昆明人說的“飛虎隊總部”。弗蘭克·多恩是一位中國通,在北京駐紮了很長時間,在那些胡同和京油子混熟的。他說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當年就手畫繪制了一副别開生面的“老北京足遊圖”,把北京所有古老的,有曆史意義的,值得遊覽的地方精心制作出來。就是現在也不失爲手繪精品。一些北京朋友知道。
二战美军“中缅印战区”臂章的来源 - 研究论文资料 - 抗日战争纪念网 | https://www.krzzjn.com/show-1232-49970.html
中緬印戰區臂章
登錄號
T2018.001.8368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中緬印戰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7%BC%85%E5%8D%B0%E6%88%98%E5%8C%BA
中緬印戰區(英語:China Burma India Theater,縮寫:CBI),是二戰期間,美國陸軍對其在中國、緬甸、印度駐軍的稱謂。總司令為史迪威。1944年10月劃分為美軍中國戰區和美軍印緬戰區。在這一戰區知名的部隊包括中國遠征軍、飛虎隊、駝峰航線上的運輸和轟炸部隊、建造中印公路的工程兵部隊,以及麥瑞爾突擊隊。
中緬印戰區的形成[編輯]
1942年初日軍進攻緬甸,滇緬公路受到直接威脅。仰光是滇緬公路的入口,日軍占領仰光就等於切斷了中國唯一與外界相連的國際運輸通道。美國不希望看到中國因為滇緬公路被切斷而退出戰爭,更不希望日本人攻下緬甸後揮師進攻印度與德軍會師。然而當時英軍在緬甸的兵力僅僅有3個師之多,這些部隊顯然不足以抵擋日軍的進攻。所以,美國政府希望中國能出兵與英美軍隊一起保衛緬甸。但是英國人並不想邀請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來緬甸。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一旦邀請國民革命軍入緬參戰,美國肯定會逐步武裝這支軍隊。[來源請求]
1942年元月底日軍出人意料地以18,000人打敗了30,000裝備精良的英軍,迅速攻下緬甸的第2大港口城市毛淡棉。在緬甸南部防守的英軍潰不成軍。這時,英國政府緊急派員求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最高統帥蔣中正,請求中國趕快出兵緬甸。蔣中正派出了中國唯一的機械化軍第5軍。隨同第5軍出征的還有第6軍和66軍,組成了抗戰歷史上著名的「中國遠征軍」。
空襲香港[編輯]
同古阻擊戰[編輯]
1942年3月中國軍隊沿著滇緬公路開進了緬甸,200師率先到達緬甸北部城市臘戍。正當200師登上火車出發時,前方傳來戰報:仰光陷落了,英國軍隊已毫無鬥志,正向北部撤來。這是英國政府猶猶豫豫、貽誤戰機的結果[來源請求]。仰光港的大批中國物資[來源請求]全部落入敵手。
一邊是野心勃勃[來源請求]的日本軍隊在北上,一邊是志在必勝[來源請求]的中國軍隊在南下,1942年3月29日這兩支軍隊在仰光以北260公里的同古相會了。 由於英軍在連續幾次敗給日軍之後,已毫無鬥志[來源請求],一與日軍交火就潰不成軍。3月中旬英軍在不打一聲招呼[來源請求]的情況下倉皇撤退,一下把中國軍的右翼暴露給敵人,接著日軍乘勢占領了遠征軍背後的機場,把退路也斷了。
200師的退路被切斷以後,仍繼續頑強作戰。戴安瀾立下遺囑準備與同古城共存亡[來源請求],經過20多天的激戰,200師與日軍第55師團都已精疲力盡,日本第56師團趕來,攻破了200師的防線,並形成分割包圍之勢。鑑於這種情況,第5軍軍長杜聿明將軍命令新22師火速趕往同古救出200師。經過奮勇奮戰,新22師終於幫200師殺出一條血路,突圍而出。但此時這支最精銳的中國部隊已經傷亡過半,元氣大傷。
仁安羌戰役[編輯]
200師撤出同古,並沒有影響曼德勒會戰計劃。根據這個計劃中國軍隊的第5軍將布防在曼德勒以南的正面方向,第6軍布防在第5軍以東,英軍布防在第5軍以西,當時中美英聯軍的總兵力近200,000,日本3個師團的總兵力是100,000,如果盟軍齊心協力共同對敵的話,曼德勒會戰就有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但是在這時,西線的英軍又出了問題。 4月中旬日軍第33師團出人意料地迅速包圍了西線仁安羌的英軍,英國軍隊一被包圍,馬上就亂成一團[來源請求],這支部隊由亞力山大將軍率領。亞力山大在兩年前的敦克爾刻大撤退中統帥英軍,他匆匆組織了多次突圍,但毫無效果,軍心大亂的英軍在敵人強大的火力下一觸即潰[來源請求],眼看數萬英軍幾個月前在新加坡向日本投降的一幕就要在仁安羌重演。
4月16日中國軍隊新編第38師趕到仁安羌,這支部隊的一個團在坦克的掩護下向日軍陣地發起猛攻,半天以後,包圍圈被撕開,救出了被圍多日的英軍。中國軍隊又在他們身後堅守了3天,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和新聞記者500多人。
仁安羌戰役是中國軍隊入緬參戰後的第一個勝仗,把英軍救出來的新38師師長是孫立人,孫立人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後來赴美國維吉尼亞軍校攻讀軍事,並以優異的成績從這所著名的軍校畢業。1932年淞滬會戰(一·二八事變)中,孫立人就因為戰功突出而屢受嘉獎,但是真正使他展露頭角的還是這次仁安羌戰役。
反攻[編輯]
經過在印度蘭伽的休整訓練並更換美國裝備,1943年3月新38師的114團即先行開進野人山區,掩護中美部隊修築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區的中印公路。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師和新38師主力乘車到達胡康河谷邊緣,駐印軍緬北反攻戰正式開始。經過血戰之後,新38師於12月29日攻克於邦。隨後在新38師的配合下,新22師於1944年3月5日攻克孟關。後來兩師合作攻下瓦魯班。1944年4月份新22師、新38師、第30師、第50師與美軍聯合圍攻下了密支那。1944年12月15日新一軍(新一軍下轄新30師和新38師,軍長孫立人)攻克了八莫。
1945年1月15日新一軍攻克南坎,並繼續前進,於1月27日畹町附近的芒友與雲南西進的中國遠征軍會師。1月28日中印公路通車典禮在畹町城舉行。會師後新一軍與第50師南下,新一軍先後拿下了新維、臘戍,第50師先後攻克了南渡、西保、南燕、皎麥等市鎮。3月30日中國遠征軍攻克喬梅,與英軍勝利會師。第二次入緬作戰,中國遠征軍傷亡18,000餘人,殲滅日軍48,000餘人,解放緬甸土地約130,000平方公里。
參戰空軍[編輯]
美國第十航空隊的P-47戰鬥機
中島一式戰隼是日軍在中緬印戰區的主力戰鬥機
在中緬印戰區的盟軍空中武力主要由美國陸軍航空隊的第十四航空隊(初期)和第十航空隊、英國皇家空軍和未獨立的英屬印度空軍組成的第3戰術航空軍,中國只派出地面部隊(中國遠征軍)而並無派中國空軍參戰。
日本方面是日本陸軍航空隊的第50戰隊和第64戰隊中緬印戰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7%BC%85%E5%8D%B0%E6%88%98%E5%8C%BA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