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無邊」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宋朝朱熹的〈六先生画像贊·濂溪先生〉裡:「風月無邊,庭草交翠。」原意是讚美大自然:清風、明月,無盡無涯,用來形容風景極其優美
其具體含義可以分為兩點:
極言風景之佳勝:用來讚美自然美景、風光無限。如「西湖風月無邊景,都在詩翁杖屨間」
。也可作「無邊風月」、「風月無涯」
引申為人格或胸懷開闊:後人也用它來形容人的品格高潔、胸襟開闊、不受拘限
此外,「風月」一詞本義是「清風明月」,後來泛指美好景色,而在古語裡也有暗示男女之間情愛風流的涵義
。但「風月無邊」這個成語,在正式用法上,主要是形容美景或高雅品德。
📚 用法示例
描寫美景:「春夜踏青,湖畔風月無邊,令人心曠神怡。」
讚揚人品:「他的胸襟猶如風月無邊,不受俗世拘束。」
寫著「虫二」的石碑,立於明池山莊附近時,眼眸為之一亮,樸實聚落裡遇見如此風雅趣事,昔日的傳說似乎也隨著山風撲面而緩緩盪過耳際,讓我想起了中國文字的浪漫。
「虫二」即「風月無邊」之意,風月兩字去掉邊框,正是虫二。關於虫二之傳說,較為著名的是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夜遊湖心亭,被美景吸引而隨手題下二字,但後世的學者認為這個傳言可信度不高。
位於宜蘭縣大同鄉明池森林遊樂區,這塊石碑上鮮紅的「虫二」兩字,讓不明就裡的人一頭霧水,不知所以然,獲知是「風月無邊」時,即使是識字不多的老人,嘴角也不自覺露出笑容。
明池位處北橫公路最高點,群山環繞,一九九○年,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正式設立明池與棲蘭兩座森林遊樂區;一九九三年十月,明池森林遊樂區正式營運。近年來,明池的知名度逐漸傳揚開來,已逐漸成為北台灣民眾之祕密花園。路過時,別忘了瞧瞧這塊「風月無邊」的石碑。【寰宇采風】 虫二 https://bit.ly/4kitzcg
典故「風月無邊」。是學生時代暑假作業上的一片小故事:上世紀50年代末期,郭沫若陪同日本學者來中國登泰山,沿途的風景令他們流連忘返,讚歎不已。穿紅門,過萬仙樓,北行一段,自然風光絕佳,盤路西側的石壁上鎘刻有“蟲二”兩字,引起日本學者的很大興趣,他們向陪同的中國學者詢問,這兩個古怪的字意思是什麼?還真把在場的人都難住了。這時郭沫若看了這兩個字,沉思片刻,提筆在「蟲二」兩個字外邊各加兩筆,「蟲二」變成了「風月」。郭沫若笑道:「這兩個字要讀作'風月無邊',不過是古代名士的文字遊戲罷了。
再遇「風月」就是高中讀的一篇白話小說《賣油郎獨佔花魁》的開頭:
年少爭誇風月,場中波浪偏多。有錢無貌意難和,有貌無錢不可。
就是有錢有貌,還須著意揣摩。知情識趣俏哥哥,此道誰人賽我。
開篇便說「這首字名為《西江月》,是風月機關中撮要之論」。依稀記得是窮小子終於泡到妞的感情故事。放晚自習後回到宿舍,熄燈之前我捧起那本書又重溫了一下,剛開始晦澀難,後來越發不可收拾。當讀到“夜深酒闌,二人相挽就寢。雲雨之事其美滿更不必言”,霎時心猿意馬,眺望對面女寢,倩影在簾,若隱若現,更是興奮難眠。我的臨舖兄弟發現了以為我是在讀《續金瓶梅詞話》或《新婚燕爾別集》之類的書籍呢,給我說:「你是不是又在思春?又暗戀班上哪個了?」我答出一個名字,臨舖立馬回復道:「癩蛤蟆花山蟄會花嵐嵐娓娓娔樊!不及賣油人,我輩屌絲不是沒有機會,你不懂的風月。我的腦海裡,與思春有關,與男女之事有關,要想有風月,得有潘安貌,得有範蠡錢,沒錢沒勢的賣油郎那是癩蛤蟆吃上天鵝肉,不是真風月。
風月是啥?看客莫急,人生不必千百度,頭條亦能撥雲霧。聽我繼續道來。
第三次聽到「風月」二字,便是今年日本捐贈給中國的醫療物資上面的句子「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一開始疑惑,風月不是《紅樓夢》裡讓人一命嗚呼的鏡子「風月寶鑑」的風月嗎?細探之下,方知這風月不是風花雪月,而是清風明月,是美好的景色,是美好的事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風月可以與佛子有關,亦可與道士扯上關係。魚玄機的“自嘆多情是足愁,況當風月滿庭秋”,寫的是風景,這個女道士在纈上接著寫“洞房偏與更聲近,夜夜燈前欲白頭”,前後合著分析,感覺前邊的風月更像是風情、哀慟、埋了,詩人被丈夫抱怨
甲骨文中「風」字由「凡」和「一隻大鳥」組成,先人認為公雞煽動翅膀圍繞母雞打轉產生了氣流為風。設想一下,先人造字咋不形容公雞圍繞木棍打轉,先人又有語,放也,犛白相誘謂之風”,公的和母的牛馬,在一起互相引誘,叫做“風”,細品一下不無道理。有個成語“風馬牛不相及”中的“風”就是這個意思,也有宋末元初的俞琰在《席上腐談》卷上載:“牛順物,乘風而行則順;馬健物,逆風而行則健”,所以牛和馬走不到一起.。筆者認為俞琰說的不可取,不可能奢望一個整天研究《易經》的老道給出公牛發情散發氣味誘因母牛上鉤的解注,魚玄機這樣的徐娘半老的的女道士有可能會這樣解釋。再者,那時候還沒發現甲骨文,甲骨文的「風」字老道沒見著。
再看“月”,古字“月”與“夕”,非常相似,字出同源,“夕”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與“月”字形義相同。我們設想一下,夕陽落下,人們勞累了一天,男人地裡的活乾完了,女人家裡的活也乾完了,這時候天地短暫的漆黑一片,月亮便出來。古人造“月”,特地在月牙上多了個點,表示有光,男女在月光下又可以說說悄悄話,此時微風拂過,朦朧,鶯聲細雨,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呀,這便是談論風月,可謂風月的本意。風月只有風,不能產生風月,只有月也不能稱為風月。查慎行《舟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孤單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微風沒有月,便是漫漫長夜,孤單一點。沒有風的月亮也是略顯孤單,“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杜工部寫過風,寫過月,唯獨不談風月,他的詩多如這首《月圓》那樣,以為會發生點風月之事,卻多是憂國憂民、思鄉詠懷之詞。
古時有個叫劉俊的皇帝作了一首賦《傷宣貴妃擬漢武帝李夫人賦》有兩句“徙倚雲日,裴回風月”,後人都把這叫做風月的由來。竊以為古人造字「風月」本意為男女不可描述之事,後來被一個正經的皇帝,寫了個正經的詩,風月也正經起來了,可引申為清風明月。
今人談論風月正如本文開始所說,人們談論政治是往往為了獲得一種滿足感,譬如我談論中印問題,有一種指點江山的感覺。文人墨客筆下的風月與屌絲口中的風月都是一樣的,都有個共同的特點--窮,得不到風月,才談風月,慰藉自己空虛的內心罷了。
風月無邊:風月由何而來? _百科TA說 https://bit.ly/4ljcsbO
泰山刻石有“蟲二”,是登山路旁的一塊摩崖刻石,位於萬仙樓北側盤路之西,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曆下才子劉廷桂題鐫的。
蘇州蘇堤之東的湖心亭南園中,亦有“蟲二”碑石一塊。清人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四:“越人好讕語,如雲徐天池遊西湖,題某匾曰:‘蟲二’。詰之,曰:‘風月無邊也。’”江南三大名樓之嶽陽樓,有李白的“水天一色,風月無邊”、還有據說是呂洞賓的仙筆天書“蟲二”。
還有呢!相傳圓明園共有一百零八景,其中有一景叫“方壺勝境”,有“風”、“月”二樓,提的也是“蟲二”。反正是現在見不著。
明末清初人張岱著《快園道古》雲:“‘蟲二’兩字,徐文長贈一妓為齋名,取義‘無邊風月’。”《堅瓠集》記唐伯虎以“風月無邊”為謎來打“蟲二”。
......過去的繁體字,“風”字,去掉裡邊的一撇和四周的邊兒,就剩個“蟲”字啦;“月”字去掉四周的邊兒就剩個“二”字啦。所以,“蟲二”代表四個字——“風月無邊”。原來這是繁體“風月”二字的字心,去了字的外框,寄寓“風月無邊”之意。
蟲二兄弟別生氣,還有一個字呢:在繁體字中,虱比風(風)只少一撇。也就是說,蝨子也是風月無邊的象徵,是風流灑脫的別名。
我見過有一篇小文說到六朝名士"捫虱而談"的佳話:“因為蝨子是座談會上的自備零食,誰要是身上沒幾個蝨子,就不配參加學術討論會。狂士們寬袍博帶,可以在任何場合旁若無人地把手伸到身體的任何部分捉蝨子。一旦手到擒來,立刻丟進嘴裡,還要像嗑瓜子那樣咯巴一下咬出聲音來。理由是蝨子吃他的血,他就要以牙還牙。這樣充滿血腥的座談,雖然被標榜為清淡,卻也難免被認為血口噴人,於是就可能虱從口入,禍從口出。由於有這個弊端,因此後人開"止談風月"的茶話會時,就改咬蝨子為嗑瓜子,因為這樣比較安全。其實照劉伶的說法,人就是鑽在天地的褲襠裡的蝨子”。
有過“只談風月,莫論國事”的時代,有過“關心國家大事,莫談風花雪月”的時代。關心國家大事老是和“風月”聯起來:一生關心國家大事的孔子,平生唯一一次與弟子暢談理想,討論“關心國家大事”的最終目的是什麼,結論是“風乎舞雩,詠而歸”。關心國家大事的儒家祖師孔子,其最高和最後的政治理想,就是無邊風月。
“小槽壓就西涼酒,風月無邊是醉”——說著玩兒:蟲二兄弟,你好灑脫喲!
後記:
小文是2001年4月某日,與老三屆知名網友蟲二的調侃之作。其實,不知道蟲二兄弟算不算文藝人,反正導演過好幾個口碑極好的電視劇,是我心中最為佩服的人之一。
注:本文中之圖片均來自網路,非本人作品。
又:南懷瑾先生《論語別裁》,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孔子和其他三位同學討論的時候,曾點在旁邊悠閒地鼓瑟。孔子聽了子路他們三人的報告以後,轉過頭來問正在鼓瑟的曾點說,曾點,你怎麼樣呢?說說看。曾點聽到老師在問他,瑟音漸稀,接著,彈瑟的手指在弦上一攏,瑟弦發出鏗然的響聲,然後曾點離開了彈瑟的位置,站起來對孔子說,老師你問我啊!我和他們三個人剛才所講的不同,我的思想和他們是兩樣的。
這裡就看到曾點高雅清華的風度,孔子聽了他的話,態度也不同,他說這有什麼關係,並不會矛盾、衝突的,只不過是關起門來,表達各人自己的思想而已,你儘管說好了。於是曾點說,我只是想,當春天來了,冬衣一換,穿上舒適的衣服,農忙也過去了,和成人五六人,十幾歲的少年六七人,到沂水裡去游泳,然後唱唱歌,跳跳舞,大家悠哉遊哉高興的玩,盡興之後,快快活活唱著歌回家去。這個境界看起來多渺小!雖然渺小,可是孔子聽了以後,大聲地感歎說,我就希望和你一樣。
孔子這個話是什麼意思?孔子就這麼孩子氣!所以說這段書很難懂。我們經歷這幾年的離亂人生——國家、社會、天下事,經過那麼大的變亂——才瞭解國家社會安定了,天下太平了,才有個人真正的精神享受。不安定的社會、不安定的國家,實在是做不到的。時代的劇變一來,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劇,遍地皆是。所以古人說“甯為太平雞犬,莫作亂世人民。”而曾點所講的這個境界,就是社會安定、國家自主、經濟穩定、天下太平,每個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這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不是西方的,也不是美國的,而是我們大同世界的那個理想。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真正享受了生命,正如清人的詩“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我們年輕時候,家裡有書房讀書的生活,的確經歷過這種境界,覺得一天的日子太長了,哪裡像現在,每分鐘都覺得緊張。如果我們有一天退休,能悠閒地在家種種菜,看看有多舒服!
這裡孔子問這四個學生的話,其中孔子與曾點的一段話,可以說進入了最高潮,師生之間,說出了完美人生的憧憬。政治的目的,不過在求富強康樂,所以這一段可以說是大同世界中,安詳、自得的生活素描
“風月無邊” https://bit.ly/3GpiK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