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沒有理解川普關稅戰的關鍵,没有提出台灣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減少順差,從而說服美國降低關稅,反而提出來的主要應對措施就是補貼再補貼,完全沒有處理台美貿易失衡的根本問題。 「政府補貼」會讓川普更惱怒?汪浩籲搶先和美談判:有很多辦法減少順差 https://bit.ly/4cjyLtY
金融時報:吳釗燮、林佳龍率團抵美和川普政府展開「秘密對話」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重磅快訊】美國對等關稅來了!一文看懂川普關稅政策與影響|豐雲學堂 2025 年 04 月
【重磅快訊】美國對等關稅來了!一文看懂川普關稅政策與影響|豐雲學堂 2025 年 04 月
反制美國對等關稅 中國管制7類中重稀土出口 | 兩岸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43B0uEj
反制對等關稅 中國對美國產品加徵34%關稅 - 國際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42uzLbo
中國報復美國對等關稅 川普火大開轟中國做錯了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hZo94H
中國偏要報復!對美反擊34%關稅 「這11間公司」被列不可靠清單…原因與台灣有關! https://bit.ly/44g20fh
貿易戰升級!中國對美國商品加徵34%關稅 美股期貨大跳水 | Anue鉅亨 - 國際政經 https://bit.ly/43Ht1YO
《各報要聞》中方對美回敬34%額外關稅 https://bit.ly/42jUZrk
大陸加徵關稅報復美國 川普嘲諷「大陸慌了」:他們承擔不起 | 川普關稅襲全球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FShKv3
《各報要聞》中方對美回敬34%額外關稅 https://bit.ly/42jUZrk
中國報復川普新關稅 巴西可能從中受益 | 國際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43C9Gs5
國民黨,又提出了離島建設條例,包括建立離島自由貿易區、醫療特區,開放未持有台灣醫師、藥師、護理師等執照的醫事人員至離島執業。為什麼要讓中國醫生更容易來台灣執業呢?修法最大目的會是:開啟引進中港澳醫師的大門,並且讓金門更容易成為中國洗產地的破口,好幫中國大幅省關稅。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NtdSXHVqH/?mibextid=wwXIfr
儘管這只是暫停 90 天,還留了個 10% 尾巴 https://bit.ly/4jrXn6h
很多廠商都會把中國製造,變成台灣製造,甚至是變成越南製造、變成柬埔寨製造,藉此來欺騙美國。中國被課「125%關稅」台廠崩潰? https://bit.ly/4loIp2A
川普政策大轉彎!對等關稅暫降至10%為期90天 唯有中國商品升至125% https://bit.ly/42vpqef 川普宣布新關稅措施暫緩90天…美股強彈 道瓊狂飆逾2,000點 | 川普關稅襲全球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RFP76K 關稅暫緩90天!美股爆射、台指期亮燈漲停 專家曝投資警訊:真的沒看過 https://bit.ly/4cr485R 90天暫停關稅!美財長「沒報復就有獎勵」嗆:不排除將中國撤出美證交所 https://bit.ly/3RI9tMB 全球股市突然暴漲!川普宣布暫停徵收關稅90天,台指期夜盤狂飆千點漲逾9%-風傳媒 https://bit.ly/3Ej4PBH 快訊/美對中關稅「提升至125%」!川普:75國暫停徵收關稅90天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43I9iIw
批藍白凍刪「國外旅費、扶持產業預算」 張惇涵列資料:怎麼去美國談判? - 華視新聞網 https://bit.ly/42eHYPy
川普徵104%關稅創新高 謝金河示警「他可能讓中國再偉大」吳妍2025年4月9日 週三 下午9:42
關稅到底打擊誰?謝金河直言中國狠拋美債,美股一天蒸發3兆美元 ,殖利率狂飆,反讓美國壓力山大。(本刊資料照)
川普徵104%關稅創新高 謝金河示警「他可能讓中國再偉大」 https://bit.ly/3GdFrhb
美中貿易戰全面升級!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對等關稅」新措施正式開徵,對中國祭出高達104%的全球最高關稅稅率,掀起全球經濟震盪。中國強硬回應:「奉陪到底!」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直言,川普雖然劍指中國,卻先重傷美國盟友,甚至可能讓「中國再偉大,不是美國」。
謝金河指出,川普寄望對中國加稅可一年進帳6,000億美元,但現實卻是美股重挫,光是一天市值就蒸發3兆美元。他分析,美國人過半資產都在股市,一旦股市崩盤,對民眾信心打擊更大;反觀中國人資產多集中在房地產,即便面對史上最高關稅,股市仍能逆勢上揚,顯示中國短期內撐得住。
近期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飆升至4.51%,30年期更突破5%。謝金河指出,這波衝擊源自中國大幅拋售美債,從高點1.31兆美元降到目前的7,608億美元。中國領頭棄債,連帶引發其他國家效仿,未來美債到期潮恐成川普的最大惡夢。
謝金河也示警,長期以來美國透過全球貿易逆差與金融帳順差建立美元霸權,外國央行拿貿易順差買美債,形成正向循環。但川普如今嚴打貿易逆差,各國美元流入驟減,恐加速其他貨幣崛起,動搖美元地位。
除了關稅,謝金河指出,中國對美國服務業出口的打擊同樣嚴重。美國影視、IP授權、蘋果APP商業模式原本是金融帳順差來源,如今中國全面封殺美國電影、Nike、Apple等品牌,將對美國經濟產生直接衝擊。
最令謝金河憂心的是,川普雖以中國為敵,但對盟友也毫不留情,「像是這兩天對台積電的強硬態度,就讓很多台灣人心寒」。若這種敵我不分的作法持續,恐將逼使供應鏈重回中國懷抱,「中國可能撐得更久,美國盟友可能一個個倒下」。川普徵104%關稅創新高 謝金河示警「他可能讓中國再偉大」 https://bit.ly/3GdFrhb
-----------------------
貿易戰迅速升溫。4月8日,在川普發出新一輪威脅幾小時後,中國官員誓言將「奉陪到底」。川普一開始喊出對中國商品加徵34%的關稅,現在則揚言若中國不取消其報復性關稅(同樣為34%),將再加碼提高50%的關稅。根據高盛銀行的估算,若這些措施如期在4月9日生效,美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稅率將升至110%。隔日,中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則將達約70%。
幾乎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全球兩大經濟體「脫鉤」。雖然川普發動這場當代史上最大規模貿易衝突的真實用意尚不明朗,但他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無意與中國達成協議。川普透過社群媒體平台宣佈最新措施時表示,只要中國執行34%的關稅,美方將中止所有談判。中國官員直言這是「錯上加錯」。雖然尚未排除談判的可能,但中方強硬的回應大概已經關上了協議之門。
在這波衝突升溫前,中國對川普關稅戰的回應雖然迅速但相對克制。中國官員一方面積極展現不會被動挨打的態度,但另一方面出手審慎,以降低自損並避免局勢升級。當時的盤算是保留未來談判的空間,但這項策略現在似乎已被捨棄。
中國的「奉陪到底」,可能不用撐太久?
中國態度轉變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國領導層認為他們有辦法贏得這場貿易戰。
川普想從中國獲得的東西不少,包括要切斷合成芬太尼的化學原料流出,並協助結束俄烏戰爭。美國總統也曾表示不願因為關閉 TikTok揹上政治責任。此外,特斯拉這家由川普顧問馬斯克擁有的電動車公司,有約五分之一的營收來自中國市場,極易成為報復對象。
中國官員可能也認定,美國難以承受關稅帶來的通膨與民怨。與其說要「奉陪到底」,他們或許只需撐到美國消費者物價開始上漲或就業情況惡化。
高層顧問、政府研究人員與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這是讓川普重新回到談判桌的最佳方式。有些人甚至談到進一步加劇局勢的手段,像是讓人民幣升值。但這樣的賭注風險極高。因為等到美國通膨明顯上升時,中國的產業與供應鏈已元氣大傷。
貿易戰升級意味著習近平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來支撐中國經濟。這場潛在衝擊已被拿來與2007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相比,當時中國推出了4兆人民幣的刺激方案。習近平的副手李強今年三月表示,中國正為「超出預期的外部衝擊」做準備,並願意採取政策措施以確保經濟穩定。中國的具體做法仍未明朗。不過《人民日報》在4月6日報導中指出,利率與銀行存款準備率可能隨時下調。該報還提到,地方政府將協助陷入困境的出口商,在國內與非美國市場尋找新的需求來源。中國券商東吳證券也建議,中國可以降低對其他國家的關稅,同時增加出口補貼。
中國國營事業護盤中
隨著全球市場劇烈動盪,中國迅速加強市場干預。4月7日、8日,中國國營企業進場買入股票。藉著這股力量支持,滬深300指數於4月8日上漲了1.7%。經濟學家擔憂,真正能刺激實體經濟的政策可能還要好一陣子才會推出,而且僅是零星、被動的干預措施,要等經濟明顯放緩後效果才會浮現。
澳盛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Larry Hu)認為,在情勢變好之前,可能會先變得更糟。
習近平還需要思考,他是否願意讓中國經濟與美國完全脫鉤。雖然中國持續推動科技自主,但過去基本上反對「脫鉤」的想法,認為這是西方試圖懲罰中國的手段。然而,如今中國國內支持脫鉤的聲音正日益壯大。4月8日,多位具影響力的評論家在網路上發布了一份可能的應對措施清單,顯示中國正考慮全面中止與美國在芬太尼問題上的合作。另一個構想是禁止進口美國家禽與其他農產品(如:黃豆與高粱)。這些商品大多來自共和黨執政的州。
中國也可能對美國的服務業設下限制,而這正是美國目前對中國仍有順差的領域。限制措施可能針對在中國經營的美國顧問公司與律師事務所,也可能對美國企業擁有的智慧財產權展開調查。一位具影響力的部落客指出,這些智慧財產可能構成壟斷並使美國企業從中獲取暴利。他還以中國動畫電影《哪吒2》與美國電影《白雪公主》為例,認為前者的成功對照後者的失敗證明中國大可減少甚至全面禁止美國電影輸入。如果「戰鬥到底」意味著針對美國新增的每一項關稅提出對等報復,那麼習近平勢必要咬下這顆名為「脫鉤」的毒蘋果。
中國「奉陪到底」,習近平打贏貿易戰的自信從何而來?|天下雜誌 https://bit.ly/44mdg9Z
美媒:白宮關稅戰 核心是台灣
編譯盧思綸/綜合報導2025年4月9日 週三 上午6:17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八日以「川普關稅的核心是台灣」為題,引用駐台北的美國科技分析師湯普森觀點,指全球經濟高度依賴台積電晶片,一旦中國武力犯台將重創關鍵科技供應鏈、震盪金融體系,認為川普透過高關稅降低對大陸製造依賴雖粗糙且具破壞性,但卻是避開更劇烈崩潰風險的次佳選項。
湯普森認為,與其等待體系在戰爭中瓦解,不如現在就面對重組所需的痛苦與代價。商業內幕認為,湯普森的論述引人關注:戰爭可能摧毀現有體系,但戰爭是重啟這套體系的唯一方式嗎?
湯普森談到,中國武力入侵台灣不光是軍事衝突,更將撕裂全球經濟秩序的根基;中國最終會在軍事上取得優勢,但關鍵並非誰控制台灣,而在於全球最關鍵的供應鏈一旦崩潰、全球晶片重鎮台積電停擺,現代科技生態系將瓦解。
湯普森主張,無論誰在軍事上取勝,經濟結果都相同:世界工廠中國將中斷供應、台灣晶片產能消失、全球貿易陷入停滯、通膨飆升、市場崩盤。他解釋,二戰後建立的經濟秩序,在中國加入全球市場後加速推動,美國以工業能力為代價,換取廉價商品與日益膨脹的財政赤字,製造業工作流失、供應鏈拉長、經濟韌性被掏空。
中國是否會動武或者世界距離那一步有多近?湯普森稱,一種較審慎的選擇或許是讓中國更深融入經濟互賴體系,希望共享繁榮能延緩衝突,但如果這場賭注失敗,後果不光是經濟損失,還會面臨數十年的不穩定、產業破壞及一個戰火重塑的全球經濟秩序。
報導說,盡管川普關稅政策笨拙、具政治爭議,且經濟代價沉重,可能仍比等著戰爭發生被迫改革來得可取,正如湯普森所言,這個體系若要修復,必須承擔痛苦的取捨。
美媒:白宮關稅戰 核心是台灣 https://bit.ly/42CNNrA
美媒:白宮關稅戰 核心是台灣 | 川普關稅襲全球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G02VXf
「台灣汽車、保健品關稅一定要降!」施俊吉:別再提採購美國軍火石油...這不是川普要的 https://bit.ly/4ibEJ1v
冷眼看川普的關稅戰
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
多位臉友敲碗,要我評論美國政府剛宣布的對等關稅,台灣的稅率是32%。對川普上任後開啟的關稅戰,我的態度相對淡定,甚至可以冷眼旁觀。
為何我的態度可以如此淡定呢?因為川普的關稅戰是典型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最佳的對策就是讓子彈飛一下。以下是我的分析:
川普上任後,最早對加拿大與墨西哥發動關稅戰,理由是兩國放任非法移民與毒品進入美國。問題是,用關稅解決邊境問題等同頭痛醫腳,既無邏輯,也無說服力。
根據經濟學的教科書,關稅是最常見的貿易障礙,目的在保護國內廠商免受進口產品的競爭。問題是,扶植國內產業不能解釋川普的對等關稅。
美國進口的許多產品並無國內競爭,例如成衣、鞋類、家電、運動器材、資訊產品⋯⋯等。事實上,這些都是美國企業放棄的產業,根本不需要靠關稅扶植。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高階晶片,但川普的對等關稅卻豁免了台灣輸美的晶片。
對進口產品課徵關稅也可平衡貿易逆差,這也是川普祭出對等關稅的理由。然而平衡貿易逆差的主要工具是匯率,關稅只是次要手段。詭異的是,川普對貿易夥伴的匯率操縱卻不置一詞。
川普宣稱全世界都在利用美國,低價傾銷產品到美國市場。長期以來,美國都有鉅額貿易逆差,而且數字逐年擴大。以過去十年為例,美國的貿易逆差年年增加,從五千億美元膨脹到九千多億。
自從1975以後,美國就未曾有過貿易順差。對多數國家而言,連續五十年的貿易逆差,國家早就破產了。那為何美國仍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呢?
理由很簡單:貿易統計數字大有文章!貿易數字的統計依賴海關,只要沒經過海關的國際經貿往來就可能被漏列。
美國是經濟高度開發的國家,服務業佔GDP的七成以上,製造業卻不到一成。這樣的經濟結構讓美國在貨品貿易有鉅額逆差,但在服務貿易卻有高額順差。
美國享有的服貿順差來源眾多,例如星巴克在全球各地收取的加盟金、臉書在全世界各地收取的廣告費、美國職棒在全球各地收取的轉播費⋯⋯等。然而服貿收入都不必經過海關,因此未必計入出口數字。
產業外移是美國製造業空洞化的主因。基於生產成本的考慮,許多美國企業選擇移地生產,包括直接投資與委託代工。移地生產可為美國企業創造可觀的利潤。
以蘋果的手機為例,裝配生產在中國,產品銷售在全球各地,但都不計入美國的出口。反過來說,在美國銷售的蘋果手機卻計入進口。美國的手機貿易有鉅額逆差,但蘋果電腦卻賺得爽歪歪。
美國企業在全球各地的營運,包括蘋果電腦在中國代工的手機、通用在中國裝配的汽車、好市多在台灣的量販店等,利潤皆未經過美國的海關,因此也未計入貿易統計。
美國的財政沒破產,另一個理由就是外國人對美元資產的喜愛。有錢的外國人喜歡投資美國股票,購買美國基金,甚至擁有美國不動產。
以李彥秀為例,她在加州購置豪宅,匯進美國的資金可被用來進口數十萬輛的台製腳踏車。台灣出口的腳踏車要經過美國海關,但李彥秀在美國購置豪宅卻不用經過美國海關。
我可以繼續舉例,而且全都指向一個結論:美國的貿易成績不像統計數字看起來那麼糟。
簡單講,美國的貿易逆差被嚴重高估,甚至還有被隱藏的貿易順差。如果這個推論正確,那川普的對等關稅不就是「得了便宜又賣乖」嗎?
究竟川普的貿易戰所為何來?如果對等關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政策,那川普要的是什麼呢?先讓我賣個關子,等候下回分解。
基於以上的理解,我可以冷眼看川普的關稅戰。我也要提醒國內的民眾與官員,不要被對等關稅的名稱蒙蔽。唯有深入了解川普的政策目標,我們才能妥善因應。
川普沒想要讓製造業回流
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icEeJa4k/
川普宣布對全球90個國家課徵對等關稅,比例從基本的10%到最高的50%。經過三天,美國的股票蒸發了6.6兆美元的市值,平均每個美國人要承擔兩萬美元的損失。
川普對國際經濟下了這劑猛藥,到底所為何來?最常被提到的理由就是川普希望製造業回流美國,以降低美國對進口產品的依賴,讓美國再次偉大。
根據我的分析,川普對進口產品課徵對等關稅,無關製造業回流美國。根據各種環境因素的考量,製造業回流美國根本不可能發生。
工業革命後,以農業為主的美國經濟開始出現製造業。在二十世紀初期,製造業在美國GDP的佔比持續增加,在1920年代達到最高,一度接近30%。
二戰後,製造業佔美國GDP的比例逐年下降,在九零年代跌破20%,在去年跌破10%。換句話說,美國經濟每百元的產出,只有不到十元來自製造業。
美國的製造業已萎縮到GDP的10%以下,但這個比例仍被嚴重高估。蘋果電腦、耐吉球鞋、崔克腳踏車、李維牛仔褲等公司早就放棄了製造,但仍被美國商務部歸類為製造業。
少部分堅守製造本業的美國公司,也都大量採購外部零件。例如波音的產值大約有30%來自外國供應商;福特汽車的外國零組件約佔產值的40%。
不論川普對進口產品課徵多高的關稅,這些產品的製造不可能回流美國。更精確的說,美國企業早就放棄了這些產品的製造,例如:
~蘋果電腦在2004關閉所有美國工廠,2013曾試圖重啟製造,但六年後又放棄了。
~耐吉在1984年在美國製造最後一雙運動鞋。
~美國的最後一間大型腳踏車裝配廠在1991關閉。
~李維牛仔褲在2004關閉在美國的最後兩個工廠。
製造業空洞化釋出的人力,就轉入服務業,包括低技能的零售與餐飲服務、中技能的運輸服務、高技能的醫療服務,到專業的軟體設計。
美國經濟從製造到服務的轉型非常徹底。根據最近的統計數字,美國的服務業約僱用一億六千八百萬員工,但製造業只不到一千六百萬。兩者相差約十一倍。
根據環境因素分析,製造業不可能大量回流美國,原因如下:
#勞工短缺
目前美國的失業率略高於百分之四,已接近經濟學定義的完全就業。失業人口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想或不能工作。大量製造業回流會立刻出現缺工。
#大材小用
缺工問題可透過人力重新配置獲得解決:服務業可釋出人力投入製造業。這是經濟走回頭路,將出現大材小用的情況,例如程式設計師改行牛仔褲縫車工。
#廠房需求
製造業回流需要大量廠房,隨著會出現土地、供水、供電等問題。就算廠房可順利運作,接著的廢氣與廢水排放也會造成環境的污染。
#零件原料
多數產品的製造需要整個產業生態,特別是原物料與零組件的供應鏈。一家製造工廠回流美國,代表數十家零組件供應商的跟隨。
#我的結論
製造業費工、耗能、污染、產值又低,是美國企業早就放棄的行業,而且是一去不復返的行業。就算川普的對等關稅如期開徵,製造業也不可能回流美國。
有人會問,晶片製造回流美國難道不是川普所要?當然是,但川普豁免了進口晶片關稅。落後國家才會把關稅當成扶植製造業的手段,但美國不是落後國家!
川普的對等關稅才推出三天,美國股票就蒸發了六兆多的市值。川普不是傻瓜,推出如此昂貴的政策只是要讓美國人進工廠當黑手。
若川普的關稅政策不是為了讓製造業回流,那賴政府擴大台商投資美國的承諾就沒有搔到川普的癢處。究竟川普要的是什麼,讓我再賣一次關子,等候下回分解。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icEeJa4k/
川普的葫蘆賣什麼藥?
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
川普上任三個月,對九十個國家祭出對等關稅,讓各國政府跳腳,也讓全球股市震盪。川普下這劑猛藥的目的何在,外界仍然莫衷一是。
在這篇分析,我要透視川普的葫蘆賣什麼藥。在揭露川普的政策目標之前,我要先指出幾項扭曲關稅功能的經濟現實。
#跨國企業的興起
關稅是對進口產品課徵的稅捐,因此常被認為是國際經貿工具。美國對中國製造的產品課徵關稅,代表美中兩國的經貿對抗。
這個解讀的前提是企業的營運不超越國界,亦即中國產品就由中國公司製造,進入美國市場後就要與美國公司的產品競爭。
跨國公司興起後,上述的前提已經不存在了。以汽車為例,福特汽車在加拿大設廠,本田汽車在美國設廠。川普針對加拿大的汽車課徵25%的關稅,反而對本田汽車有利。
原本關稅是為了保護國內廠商免受外國廠商的競爭,川普對加拿大汽車課徵的關稅,反而保護本田汽車免受福特汽車的競爭。關稅反成為「自傷」的政策。
光是美加兩國的汽車關稅,就很難分出雙方得失,甚至還會牽扯到第三國的企業。川普對九十個國家的產品課徵10%到50%的關稅,其利弊得失更難釐清。
#國際供應鏈的出現
跨國企業的興起扭曲了關稅的功能,但政策扭曲仍可追蹤。國際供應鏈的出現讓關稅的功能更加模糊,而且幾乎無從追蹤。
當中國對美國出口一支報價500美元的蘋果手機時,這500美元計入中美貿易金額。問題是,蘋果手機有上千個零組件,構成一條複雜的國際供應鏈。
蘋果手機的晶片由台積電製造,再運到中國裝配。台積電的晶片製造需要美國的設計、荷蘭的光刻機、日本的化學原料⋯⋯等。
除了台積電製造的晶片,中國輸美的蘋果手機還用了康寧的玻璃面板、三星的記憶體、大立光電的鏡頭、新力的影像感應器⋯⋯等。
蘋果的手機在中國組裝,在地產值包括人工、外殼、螺絲、電線、電池、充電器⋯⋯等。根據我的分析,中國成分佔蘋果手機的總值不到兩成。
外銷報價500美元的蘋果手機,中國成分還不到100美元,其他400美元的產值來自國際供應鏈,還包括回銷美國的產值。換言之,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被嚴重高估。
當川普針對中國輸美的蘋果手機課徵關稅時,受影響的國家不只中國,整條國際供應鏈都跟著受影響。更關鍵的問是,這些額外的關稅應該由誰支付?
#羊毛出在狗身上
川普對九十個國家課徵關稅,理論上應由美國的進口商支付。如果進口商夠強勢,部分關稅可轉嫁給國內消費者或國外的供應商。
跨國企業的興起與國際供應鏈的出現,讓關稅的課徵更加複雜。川普課徵中國產品54%的關稅,一支500元美元的蘋果手機就要支付270美元。
這筆關稅不可能全部轉嫁給消費者,轉嫁給代工廠也不合理,要轉嫁給零組件供應商更困難。最後,蘋果電腦只好自己吞下去。
川普的關稅原要懲罰中國,結果羊毛出在狗身上,反而懲罰到自己國家的蘋果電腦。
對中國而言,美國政府課徵的關稅只剩6%的懲罰效果(0.2 x 0.3),因為中國產值只佔蘋果手機的兩成,且中國組裝的蘋果手機只有三成回銷美國,七成銷售到其他國家。
#川普的葫蘆賣什麼藥
對跨國企業的興起與國際供應鏈的出現,川普政府不可能一無所知。既然如此,為何川普政府還祭出傷己七分的關稅呢?
故事要從川普的第一任期開始⋯⋯
川普當選第一任後,對中國產品課徵20%的關稅。從2018年到現在,美國政府從中國產品課徵了約三千億美元的關稅。這些關稅收入主要來自美國企業。
對中國產品課徵的20%關稅,轉嫁給美國消費者的部份約3%,其餘17%則由美國企業吸收。照理說,美國企業應該反對川普的關稅政策。
在去年的大選,多數美國企業反而支持川普。原因何在呢?
在川普的第一任期內,他推動大規模的企業減稅,將公司所得稅從35%減到21%。從2018到現在,美國企業享受的減稅超過七千億美元,遠大於中國產品的額外關稅(約三千億美元)。
川普的減稅法案通過後,蘋果電腦將部分的海外利潤匯回美國,節稅金額高達380億美元。去年蘋果電腦的淨利接近1000億美元,減稅額達140億美元。
川普讓蘋果電腦支付額外的關稅,但也讓蘋果電腦享受了減稅優惠,而且後者的金額高於前者。如果沒有額外的關稅收入,美國政府就沒有足夠的減稅財源。
川普對九十個國家的產品課徵額外的關稅,為的是籌措財源減免公司所得稅。這才是川普葫蘆裡賣的藥!
#大家都想太多了
川普上任後,用盡各種理由課徵進口產品關稅,包括解決邊防問題,減少貿易赤字,懲罰不公平貿易手段,撤除貿易壁壘,避免其他國家佔美國的便宜等。
這一系列說詞只是障眼法!
川普要的是全球統一的10%關稅,充當減免公司所得稅的財源。只要全球股市能挺過初期的震盪,川普在明年就會提出他的減稅計劃。
對於低收入國家的進口(例如越南與中國),10%的關稅主要來自美國公司。對於開發國家的進口(例如歐盟與日本),10%的關稅則完全來自外國公司。
至於外界各種猜測,例如吸引製造業回流、建立非紅供應鏈、懲罰中國等,頂多只是次要目標,甚至不在川普的考慮。大家想太多了!
#結論
跨國企業的興起與國際供應鏈的存在,已造就一個全球市場。關稅不再是國際經貿的對抗手段,反變成個別市場的「銷售稅」。
課徵進口產品10%的銷售稅,充當減稅的財源,這才是川普葫蘆裏賣的藥。
川普可以得逞嗎?我並不樂觀!只要股災的成本高於減稅利益,美國企業會出來踩剎車。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kckDYtN5/
川普的目標是顛覆以中國大陸為核心的全球貿易體系,挑戰過去「自由貿易有益全球」的舊共識。(圖/美聯社)
川普為何劍指陸? BBC 曝他終極目標:非單純報復 - 國際 - 中時新聞網 https://bit.ly/4jeMGV6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的關稅政策9日無預警喊卡,轉而對加碼對中關稅至125%。然而,BBC分析文指出,川普這次大動作不單純是對北京報復,更企圖實現其第一任內的未竟之志,就是顛覆以中國大陸為世界工廠核心的既有全球貿易體系,同時打破「貿易越多越好」的長期主流信念。
BBC報導,川普的貿易戰策略正變得愈加明確,從原本與全球多國對峙,逐步聚焦為他熟悉的主戰場——美國對上中國大陸。雖然川普宣布對多數國家的報復性關稅暫緩90天,但對陸出口商品則祭出高達125%的懲罰性關稅。川普稱此舉是回應北京對美國商品加徵84%關稅,認為這是對美方「缺乏尊重」。
對川普而言,這不只是報復,更是完成他第一任期未竟之業。他的目標是顛覆以中國大陸為核心的全球貿易體系,挑戰過去「自由貿易有益全球」的舊共識。他說:「我們當時沒時間做正確的事,而我們現在正在做。」
回顧歷史,2012年中國被視為全球經濟成長的引擎。無論是跨國企業、經濟學家還是各國政府,幾乎一致認為與陸擴大貿易是一種「毫無疑問的選擇」。這不僅為全球提供廉價商品,也推動北京成為供應鏈樞紐,並創造中產階級消費市場。
然而,當時兩項關於中國大陸的期待卻未實現。一是中國人民並未隨著富裕而追求民主改革,反而政權更加集權;二是北京未如預期加速轉型為內需導向經濟,反而計劃鞏固出口主導地位,並在2015年推出《中國製造2025》政策,意圖主導航太、電動車等關鍵製造領域。
也是在那一年,川普以反中經濟論述崛起。他聲稱陸掏空美國經濟,讓藍領階級喪失生計與尊嚴,鐵鏽地帶逐漸衰敗。他的貿易戰打破過去共識,繼任者拜登雖保留多項關稅,但中國大陸的經濟模式依然未改。如今陸已掌握全球60%電動車產量與80%電池產能。
川普重返政壇後再次升級關稅戰,被視為對現有全球貿易體系的重大衝擊。未來的發展取決於兩個關鍵:一是陸是否願意談判,二是北京是否願意大幅讓步,包括改變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制。
然而,局勢已進入未知領域,外界對北京反應的預測應持謹慎態度。大陸的出口與市場保護政策早已與「民族復興」和一黨統治正當性綁定,其對資訊與市場的高度控管,也使其不太可能開放美國科技企業進入。
此外,還有第三個問題是美國自身必須回答的:美國是否仍相信自由貿易?川普經常將關稅視為目標本身,主張透過保護主義促進本土投資、遷回供應鏈、提升稅收。
如果北京判斷,美國根本無意談判,只是用關稅強化自身保護主義,那麼中方可能會拒絕進入談判桌。屆時,全球兩大經濟體恐將捨棄合作,轉而進入一場「贏家全拿」的經濟霸權之爭。若真如此,那不僅代表舊有共識的徹底破裂,也預示著一個截然不同、甚至極為危險的未來。川普為何劍指陸? BBC 曝他終極目標:非單純報復 - 國際 - 中時新聞網 https://bit.ly/4jeMGV6
川普爆擊台灣!一圖看10次股災「房股連動」 政府4次出手扭轉乾坤 | FuHouse.SETN富房網 https://bit.ly/4jfklxg
川普爆擊台灣!一圖看10次股災「房股連動」 政府4次出手扭轉乾坤 | FuHouse.SETN富房網 https://bit.ly/4jfklxg
【更新】各國和商界對川普關稅做出反應 | 對等關稅 | 關稅措施 |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