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7-15 08:53 更新時間:2019-07-15 11:38 (2) Facebook
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 台南文化資產 | 公視新聞網 PNN https://bit.ly/420kGhQ
「牛犁陣」是早期台灣農村生活的歌舞小戲,已經納入台南市政府無形文化資產,來看看台南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他們如何傳承這個早年的台灣農村文化。
座落於台南市西港區東竹林的保安宮,伴隨三年一科西港刈香,組織牛犁歌陣,成立逾百年。也是西港刈香的陣頭中,少見的文陣。
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領隊王萬益說:「西港三年一科刈香,我們就要組陣頭,就開始先把小朋友找來入館,教完開館,開館之後才能去各廟宇。刈香結束,我們這個館就謝館收起來。」
陣頭團員平時皆有其他正職工作,即使缺人缺錢,每逢香科廟方仍堅持出陣。而今東竹林僅剩下18戶的居民,後場請鄰近的南管團體支援演奏,前場演員便與當地學校合作,尋找適合的孩童出演。
台南市立松林國小校長張志全表示:「目前我們讓他們去跳牛犁歌的這幾個孩子,也是有經過我們家長的同意,所以讓孩子去接觸、產生興趣我覺得是比較重要的。」
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教練王家皇表示:「如果說沒有這個陣頭,我們東竹林如果沒有這個陣頭其實什麼都沒有了。」
2015年,「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已納入為台南市政府無形文化資產。而近年來在地方耆老與文化志士的努力下,廟方著手編輯成歌譜,將口述歌謠文字化。
王萬益表示:「市政府對這個文化有要保留,謝武昌老師很樂意幫忙我們,因為他對我們的牛犁歌也很了解,去整理我們的歌譜,這些譜如果再失傳就差不多都沒有了。」
時代演變,農村社會的傳統文化漸漸地消逝,現今,東竹林透過各種方式的演出與保存,使得傳統藝陣得以有不同面向的呈現,繼續流傳百年的藝術精華
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 台南文化資產 | 公視新聞網 PNN https://bit.ly/420kGhQ


台南西港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成立240年 出書紀錄 (2) Facebook
台南西港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成立240年 出書紀錄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gtorkq
2024/12/29 21:56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台南西港區東竹林保安宮的牛犁歌陣,傳承至今有240年歷史,在有「台灣第一香」稱譽的「西港香」中占有一席之地,廟方發表《鬥陣來唱牛犁歌》一書,記錄保安宮牛犁歌陣文史,新書近期出版。
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是國定民俗「西港香」的香陣之一,屬於文陣,西元2016年,保安宮牛犁歌陣獲列入台南市定無形文化資產保存
西港香源起西港八份姑媽宮,東竹林保安宮就組成牛犁歌陣參加1784年的西港香首科遶境,1823年西港香第14科改由西港慶安宮舉辦,保安宮牛犁歌陣依例參加西港香延續至今。西港香唯二的牛犁歌陣,另一陣是七股竹橋慶善宮,表演形式為載歌載舞,是集民間文學、音樂、舞蹈三項藝術的陣頭。
保安宮的牛犁歌陣在前棚戲演中有角、旦、牛頭和犁尾組成,其中2名女旦由小男童裝扮,和男角打情罵俏,肢體扭動生姿,逗趣可愛,是遶境中受到注目的陣頭,牛犁歌陣在入館開訓時,也會供奉「黃牛祖師」,少為外人知;保安宮牛犁歌陣的歷史、訓練、陣頭文化和團員心聲都收錄在《鬥陣來唱牛犁歌》一書中。
台南市文資處處長林喬彬見證保安宮發表《鬥陣來唱牛犁歌》,肯定東竹林聚落目前不到百人,在少子化下,仍極力傳承保存牛犁歌陣。
保安宮主委王萬益說,因人口外移,東竹林只剩十多戶,團員約有25人,如要在西港香出陣就得到鄰庄找外援學牛犁歌陣,將全力一代傳一代下去。
台南西港區東竹林保安宮的牛犁歌陣,傳承至今240年歷史,發表《鬥陣來唱牛犁歌》一書。(記者楊金城攝)
台南西港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成立240年 出書紀錄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gtorkq
台南西港區東竹林保安宮的《鬥陣來唱牛犁歌》一書,記錄陣頭文化,小學生先睹為快。(記者楊金城攝) (2) Facebook

台南西港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供奉「黃牛祖師」是國定民俗「西台南西港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供奉「黃牛祖師」是國定民俗「西


牛犁陣-內門紫竹寺 https://bit.ly/3ZXk0Hp
「牛犁陣」的起源,據說是鄭元和赴京趕考途中,因盤纏用盡,正愁無法成行之際,得乞丐傳授「牛犁陣」而賴以維生,最後還加以發揚流傳,所以它便被尊稱為「牛犁陣」的祖師爺。
「牛犁陣」除頭旗外,基本角色有八:
一、「田頭家」,留鬍、持煙桿。
二、「犁兄」,即農夫,牽牛上場。
三、「舞牛」,弄牛頭。
四、「犁妹」,即農婦,也叫「攪牛婆」,老三八造形,在牛尾推牛。
五、「推犁」,如同耕田。
六、「犁田歌仔丑」。
七、「犁田歌仔旦」,手持扇或絲巾,各兩名。
八、「挑夫」,肩挑雙擔。
成員包括一對老公婆、三個生扮演農夫、三個互扮演村姑、假牛以人撐牛頭及駛犁仔兄,演出的場地不拘,可定點表演,亦可邊走邊演,牛也是要角之一,穿梭歌舞中,作拖犁耕田狀。
完整一陣約有十至十二人。「牛犁陣」除了表演耕田之外,也做一些男女私情、插科打詼的小戲,或犁兄犁妹、或犁兄牛頭、或牛頭推犁、或田頭家與犁妹、或丑角與旦角、多做配對演出。至於伴奉,則是常見的南管樂器。
本區的牛犁陣有二陣:金馬竂牛犁陣、烏山坑牛犁陣。
心仔寮牛犁陣
「敲場詩」:演奏每一首曲子及唱曲起頭的前奏,其特色是聲音高亢、節奏轉鼓明快,象徵好的開始。然後進入吹、彈、合普通鼓,鑼鼓、鼓吹、弦樂(敲、吹、彈)合為「三部合」。中埔北管前身是歌仔戲的後棚,所演奏的曲子主要是戲班扮仙的樂曲,專為祝壽的戲場(故中埔北管奉祀「西秦王爺」)。遶境進入「敬」時所演奏者較為簡單,僅「吹場」熱鬧一番而已。
心仔寮牛犁陣演弄
心仔寮牛犁陣演弄
心仔寮牛犁陣演弄有三種場合,〈牛犁歌〉在於傳達農村耕作時男女打情罵俏的有趣情景。
心仔寮牛犁陣隸屬於南化區心仔寮天后宮,傳係日治時期由歌仔戲班團員所教授轉化成陣而來,日昭和 16年(1941),庄人李春財整理其資料並兼任傳授技藝,曾有40人之規模,現今精簡為9人:大佃農夫婦、藝旦2人、駛犁者、持牛頭者、看牛者、執旗者2人等;表演時分前後場:前場是演弄,後場為伴奏。
演弄分為三種:以〈走路譜〉演奏進場,接〈採譜〉敬神,續接〈牛犁歌〉演弄,再接〈採譜〉敬神,最後離場以〈路譜〉演奏;以〈路譜〉進場,接〈採譜〉敬神,最後離場以〈路譜〉演奏;演弄全場則以〈路譜〉進場,接演〈踅案腳〉,續接〈採譜〉敬神,再接〈牛犁歌〉的表演,再接〈採譜〉敬神,最後離場以〈路譜〉(行路曲)演奏。〈牛犁歌〉演弄間,傳達農村耕作時男女打情罵俏的有趣情景。
後場主要樂器有殼仔弦、大廣弦、月琴、笛子等,樂師可以增減,自古以「工尺譜」口頭伴唱方式傳習,並無歌本、歌譜等教材,近代庄人鄂松泉將「工尺譜」轉譯為簡譜,並聘烏山頭七里響陣藝師蔡萬財前來指導,演出品質大為提升。
烏山坑牛犁陣
烏山坑牛犁陣約成立於清同治 9年(1870),原組青鑼鼓陣及大旗(一般轎前鑼),後因當時佛祖遶境需要有「牛犁陣」以祈求本地農作豐收,所以才改組牛犁陣,初聘旗山中寮腳的師傅前來教授,其後代代相傳。此為內門全區唯一的牛犁陣,成員以烏山坑、鴨母寮庄民為主,以蕭姓家族(蕭西)所祀聖女娘為祭祀主神。
坑牛犁陣表演
坑牛犁陣表演
烏山坑牛犁陣有許多即興式表演,結束前必講吉祥好話,並將隊伍調頭,取其「有頭有尾」之意。
烏山坑牛犁陣約成立於清同治 9年(1870),原組青鑼鼓陣及大旗(一般轎前鑼),後因當時佛祖遶境需要有「牛犁陣」以祈求本地農作豐收,所以才改組牛犁陣,初聘旗山中寮腳的師傅前來教授,其後代代相傳。此為內門全區唯一的牛犁陣,成員以烏山坑、鴨母寮庄民為主,以蕭姓家族(蕭西)所祀聖女娘為祭祀主神。
烏山坑牛犁陣分前後場,前場:一位掌牛尾,一位掌牛頭,雙旦、雙生(公婆),2位左右掌旗。表演內容為:〈十條手巾歌〉(歌詞類似勸世歌)、〈行路譜〉(遶境時邊走邊唱)、〈十勸歌〉(勸導女子所要遵從的道理)、〈龍角賜譜〉(燒金時唱,然後結束)、〈譜唸咒〉(嗩吶譜)等。所唱曲調有三:〈採茶調〉、〈過山調〉、〈駛犁調〉(本調),並有許多即興式的「相褒」表演,裝扮頭家夫婦者兩人一對一答,互逞犀利之叫罵,傳達農村社會歡樂、活潑風趣的一面;耕牛則常扮演挨打、挨罵的角色,任勞任怨的一路說唱;表演結束前,必講吉祥好話,同時隊伍調頭反向,取其「有頭有尾」之意。後場樂器則有橫笛、月琴、弦仔、大廣弦等。
牛犁陣-內門紫竹寺 https://bit.ly/3ZXk0Hp

台南西港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供奉「黃牛祖師」是國定民俗「西台南西港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供奉「黃牛祖師」是國定民俗「西台南西港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供奉「黃牛祖師」是國定民俗「西台南西港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供奉「黃牛祖師」是國定民俗「西台南西港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供奉「黃牛祖師」是國定民俗「西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CRmdHvUXG/



「牛犁陣」為早期台灣農村生活的歌舞小戲,以「牛犁歌」打頭陣,兼容融合其它民間小調,題材多元,唱詞、曲調無限制,前場大人吟唱,男童串小生擔綱演出,後場南音伴奏,反映農村社會的生活與藝術趣味。
 座落於台南市西港區東竹林的保安宮,伴隨西港刈香組織牛犁歌陣,成立逾百年,平時團員皆有其他正職工作,缺人缺錢仍堅持出陣。而今東竹林庄頭僅剩下18戶,人口外流,前場演員便與當地學校合作,尋找適合的孩童出演,後場亦請鄰近地區的南管團體支援演奏。
 即便邀演機會雖多,但基於宗教熱忱成立的東竹林牛犁歌陣,幾乎不接受聘演。2015年,「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已納入為台南市政府無形文化資產,配合在地公所、文化局或是鄰近廟宇、學校的活動演出,而近年來在地方耆老與文化志士的努力下,編輯「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譜」,將民謠文字化。東竹林透過各種方式的演出與保存,使得傳統藝陣得以有不同面向的呈現,保存流傳百年的藝術精華。公共電視 搬戲人生 https://bit.ly/3VYet2k


(576) 竹橋牛犁歌陣答謝 - YouTube

謹以此影片,追悼六塊寮牛犁歌的王信雄老師。
六塊寮牛犁歌,在民國六、七零年代,是台南極富盛名的傳統藝陣,王信雄老師便是當時的團長。王老師二十多歲起習藝,天賦過人,能演奏多種樂器,特別擅長三弦與月琴,更自製多把樂器。這首牛犁歌,便是我們依據王老師的版本翻唱的。
本週三(5/22)凌晨,王老師告別他的音樂人生。老師留下珍貴的音樂,我們會努力傳唱下去。

https://fb.watch/wN65InBq4V/


(576) 臺南市傳統牛犁歌陣 - YouTube

台南西港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供奉「黃牛祖師」是國定民俗「西

(576) 臺南市傳統牛犁歌陣 - YouTub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