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龍潭第一街. 三坑老街. 黑白洗. 永福宮. 青錢第. 歷史街屋日常寧靜
◎桃園◎龍潭第一街. 三坑老街. 黑白洗. 永福宮. 青錢第. 歷史街屋日常寧靜 - Tang Tang生活札記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3CjzPA4
看見窗外灰濛逐漸散去,蔚藍從舖疊的綿絮雲層中透出,是適合出遊記錄的氣候,想著到鄰近的「三坑老街」走走。開車從龍潭中正路三坑段轉進永福路尋找停車位置,在停好車子後步行前往「三坑老街」,老街著名的景點都標示在路口格柵及紅磚牆面上。
「三坑」又名「三坑子」,「坑」在客家話是「河流、小溪」的意思。這個地區是河階地形,有「鴨母坑」、「火劫尾坑」、「蔗蔀坑」三條溪流經過此處,所以被稱為「三坑子」。
位於三坑老街入口的「黑白洗」,為昔日居民清洗衣物的場所,水源是來自泉水和石門大圳。
客家諺語,字句間展現前人的智慧與經驗的累積。
舊名為「三坑子老街」的「三坑老街」,是龍潭區開發較早的地區,有著「龍潭第一街」之稱,街道設計為外窄內寬,彎曲狹窄的通道是為了防禦外來盜賊的侵犯。
「三坑老街」保有清代時期步廊式(亭仔腳)街屋建築,是北臺灣保存較完整的傳統客家聚落。街屋的牆身以「土埆」構築而成,牆壁和鄰居共用,屋身的構造為「硬山擱檁」,屋頂木構架上的桁檁直接架在山牆上,是街屋常見的構架方式;步廊之間的石柱基座為簡樸的樣式。
由於是非假日,老街裡的店家大多未營業,只有在週末假期才有機會嘗到本地的客家特產,菜包、牛汶水、草仔粿等美食。
歷史建築「川盛信記商店」,現正進行整體建築修復工程。
從街屋外觀可以見到活動窗板或是開窗閣樓,除了能通風透氣之外,還有吊運物品與防盜的功能。以往商家在夜間關閉店門後,若聽到門外有人要購買物品,會先在二樓窗戶探看樓下狀況,見到熟識的人才會開門,若是不熟的人,則會將物品沿著窗戶運下,完成交易,以確保商家的安全。
「三坑子」曾經是河道上最熱鬧的碼頭之一,後來因為桃園大圳的修建,大漢溪的水位下降,影響河道船運的功能,使得原本因航運繁榮的三坑子老街聚落的商業功能漸漸的沒落。
興建於西元1744年(清朝乾隆9年)的「永福宮」是「三坑老街」聚落的核心所在,也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到訪當日,「永福宮」外部正在做局部整修工程,Tang繞著廟宇外圍記錄著屋脊剪黏藝術之美。
福祿壽喜、吉祥如意、水果花卉、祥龍鳳凰、人物動態,活靈活現的模樣皆讓Tang讚嘆。
走到廟宇後方,見到幾位先生在整理紅磚圓柱物,我們以為是一口水井,往裡頭一探才發現並不是所想的,在與他們小聊幾句後,才知道這是「龍穴」,中間蓋住的石頭不能夠踩踏到,Tang對於風水地理學並不熟悉,這回又多長了一些知識。
循著指標,我們往「青錢第」的方向前進。
轉進田中小徑,眼前出現傳統三合院建築「青錢第」(張氏古厝),「青錢第」古厝馬背有著不同的形式,左邊第一排為火形馬背、木形馬背,第二排為金形馬背及水形馬背。
(「馬背」:屋頂曲脊和垂脊的銜接處鼓起的部份,樣式像馬的背。)
「青錢第」為私人住宅,並未對外開放。
從「永福宮」旁的三坑老街街道往下走,見到前方的小坡上面有座小廟。
踏著階梯往上,忍不住先來捕捉屋頂燕尾上的七彩飛龍精緻作品。
客家話稱土地廟為「伯公」,位於三坑子鴨母坑水尾口的「開庄伯公廟(開庄福德正神)」,是三坑子地區最早的三坑伯公廟,原先是一石頭伯公。
現在看到的伯公廟是重新整修重建的,三坑村民將舊有的伯公廟保留在公廟的後方。
「開庄伯公廟」旁有棵大楓香樹,聽說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它立於此處見證了三坑子聚落的榮景風光與衰退沉寂。
行前提議到「三坑老街」時,家人就說著:「平日老街是靜悄悄的哦!」,在「三坑老街」聚落裡停留近一個多小時,除了整修工程的人員之外,只見到遊客二、三人,連眼前停留的貓咪也只是輕聲的喵喵幾句,似乎不想製造過大的聲響,影響了老街的日常寧靜。
(2023.10.23 Tang Tang在三坑老街)
黑白洗
地址:桃園市龍潭區三坑老街5號
三坑老街
地址:桃園市龍潭區三坑老街34號
龍潭永福宮
地址:桃園市龍潭區三坑老街66號
開放時間:週一~週日06:00—18:00
青錢第(張氏古厝)
地址:桃園市龍潭區三坑老街18號
開庄福德正神(三坑仔伯公)
地址:桃園市龍潭區三坑老街
◎桃園◎龍潭第一街. 三坑老街. 黑白洗. 永福宮. 青錢第. 歷史街屋日常寧靜 - Tang Tang生活札記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3CjzPA4
----------------
a0419 三坑老街與青錢第 – 王溢嘉的人文世界 https://bit.ly/3UxESmO
-----------------------------
█ 龍潭「青錢第」
319旅行事誌----青錢萬選--台中豐原萬選居.苗栗西湖青錢第.桃園龍潭青錢第 https://bit.ly/3ArPzAx
龍潭「青錢第」為於龍潭三坑仔,「坑」在客家話中止的是小溪澗或水渠,這裡從前有「火劫尾坑」、「蔗篰仔」、「鴨母坑」三條水渠流經於此,因此取名為「三坑仔」。三坑仔曾是龍潭水路轉運站,商旅絡繹不絕,老街上有客棧、酒館、點心舖,繁華一時,有「龍潭第一街」之稱。目前,在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努力下,老街仍可尋得昔日先民的遺跡。
「青錢第」為傳統多護龍三合院形制,方位坐北朝南,宅院座落在田園之中,背倚蒼鬱山丘,遠觀顯得寧靜幽雅。合院維繫卵石牆基、斗仔磚砌、白灰牆客家建築的元素,正廳門額上有「青錢第」匾額,左右對聯上蝙蝠泥塑,造型十分獨特。但內護龍雖有人居住,但缺乏管理維護,顯得凌亂破落。
據張家的說法,「青錢第」約建於光緒20年(1894),係因先祖經商致富,曾發行「青錢」賑災,災民可憑青錢至錢莊兌換銀兩,因而受到皇帝表彰,「青錢第」因而成為張氏堂號。這個傳說,雖沒有「青錢萬選」成語的典故,卻饒富趣味。
目前,龍潭「青錢第」由張良雄、張良松兩位老先生守護管理,但由於祖厝在三坑仔已經傳承七代(來台24世),子孫散居全省各地,意見紛雜。桃園縣政府雖有意將張家古厝列入「歷史建築」保護,並未獲張家同意。
「青錢第」在昔日的三坑仔應該算是豪宅,是土匪覬覦的目標,宅院內外圍牆、內院可見多處火槍防衛的銃孔,只是在921大地震後,土埆牆圍、內牆、天井、廁所坍塌,家族以外砌水泥磚牆內包覆土埆翻修牆體,但卻把銃孔用水泥塞滿,實在可惜。
雖然,張氏昆仲用心維護老宅的完整,但也無力凝聚共識加以整修,且又不願納入「歷史建築」,面對老宅每況愈下,加上風雨無情,惟恐幾年之後「青錢第」成為歷史名詞。
319旅行事誌----青錢萬選--台中豐原萬選居.苗栗西湖青錢第.桃園龍潭青錢第 https://bit.ly/3ArPzAx
-----------------------------------------------
青錢第古宅
發布單位:苗栗縣西湖鄉公所
「青錢第」位於西湖鄉五湖村茅仔埔(當時,此處茅草叢生,故得名),在「苗119」公路北側。青錢第創建於清代末葉,推算約有140年的歷史,是地方享有 名望的張家宅第,也是西湖鄉第九任鄉長張慶修先生老家。張家是西湖鄉茅仔埔的大戶,約300餘年前明鄭時期移民來台。在本省的古宅中,有功名的稱「進士 第」、「大夫第」、「光祿第」,而張家卻稱「青錢第」,以青錢為名,非常罕見。
青錢第的緣由有二,一出自「青錢萬選」,語出「新唐書一六一卷張薦傳」,形容唐朝張鷟文辭極佳,有如青錢般人人喜愛,萬選萬中;後人更以「青錢萬選」比喻文辭出眾。
而唐代張薦乃祖張鷟,著有「朝野僉載」一書傳於世,張鷟因其每次參加考試,文章皆入選前茅,當時員外郎員半千,稱其文辭有如青銅錢,人見人愛,時 號張鷟為「青錢學士」。而其後張氏始有以「青錢」、「萬選」作為興築宅第的堂號宅名。古代家族每遇天災或戰爭,為了逃難避荒,往往舉族遠走他鄉,或是君王 賜姓、封地也常舉家遷徙,甚至逃避迫害時改變姓氏,以防止抄家滅族的威脅,遷徙過程可能經過好幾代人,歷經許多地方,而因此出現一個姓氏有多個郡號的現 象。「郡號」(堂號)可能代表這個姓氏的發展脈絡,也反映這個姓氏的先人在歷史上遷徙過程。而台灣民居中的「堂號」,則有採「郡號」,也有採先人的事件 「典故」,但都代表著緬懷先人,承繼宗族威望與家風遺志的意向。
「張」姓在台灣的姓氏排名中一直名列前矛,是台灣五大姓氏之一。而其中以郡望「清河」為堂號居多,典故則有以「金鑑」、「青錢」、「萬選」為堂號 (宅名)。其中以「青錢」為堂號,則是以苗栗縣西湖鄉五湖村茅仔埔與桃園縣龍潭鄉三坑子的「青錢第」,兩處民居合院為代表,而以「萬選」為堂號的,則是以 台中縣豐原市翁子社的「萬選居」為著稱。
另一說為,據說張家(張朝登時期)農墾貿遷有道,終於財富聲譽一方,而在某一時期鑄發一種錢幣,因以青銅鑄成,故稱「青錢」。只要她們聲名所到之處皆可使用。後來皇帝知道認為張家旣有此法,便想出一個考題,賞賜給張府兩顆橘子,說明要如何讓全村人都吃到。
張朝登想了想,便叫人拿了個大水缸,將橘子搗碎拌和在開水中,邀請全村來喝皇上御賜的橘子水。皇帝據聞回奏,龍心大悅,對於其鑄錢行使不究,反頒「青錢第」三字給他們,據說這就是青錢第宅名的由來,其榮譽並不下於功名,現今其門口斗拱還畫有此圖。
曾經多次改建,最近一次重修在民國43年左右,外觀看起來,只是一棟寬敞的磚道三合院建築,不過,細加端詳,它的格局、樑柱、神龕,與一般傳統客家民宅相比,有它與眾不同的獨特風格。
目前從外貌看來仍具古風,整棟房子結構成「昌」字形,寓喻家族昌盛,分為兩個院落、正廳、左右廂房。共有四個院門,在防禦上頗有構思,依地理位置 配置,祖屋是「日」,外廳有大庭院是「曰」,正廳大門上方有「青錢第」三個大字,左右豎立二根石柱,刻著「青雲志操能容物,錢水文章不染塵」。屋樑雕刻花 紋均顯現古樸特色。「青錢第」格局堂皇,周圍翠林修竹環繞,意境幽雅,散發出莊稼稻鄉菜黃的寧靜悠然氣息。沐浴其間,易引發思古情懷,的確是值得保護的古 厝。
遷台始祖振龍公於清乾隆30年(1765)左右自海豐渡海來台,居住在通霄庄山頂,並以裁縫為業。他的子孫在清同治年間才建「青錢第」於現址。 「青錢第」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當中曾多次改建,最後一次修建在民國43年左右。「青錢第」從外觀上看來,只是一棟寬敞的磚造三合院建築,但若仔細端詳 其格局、樑柱、神龕,則與一般傳統客家民宅相比,有其與眾不同的獨特風格。整棟房子的結構呈「昌」字形,象徵家族的昌盛、昌隆,分正廳、左右廂房及兩個庭 院。正廳大門上方寫著「青錢第」三個大字,左右各豎一根古色古香的石柱,石柱上刻有聯句:「祥呈歧麥家聲遠,慶衍蓴鱸世澤長」。柱上的斗拱及橫樑,雕工細 緻,造型雋美、古色古香。正廳中央是設置列祖列宗神位的「龕座」,稱為「青合堂」,由粗厚的材料組成,樸素古雅又莊嚴大方,神桌、案桌則均為長遠歷史的古 物。全宅有四個院門,步上階梯,走進第一個院門,是為外院,內外院中間另有一院門,走入第二院門,是為內院。內院與左右廂房各有一面牆隔著,其中也有院 門,由此院門才得以進入廂房。「青錢第」格局堂皇、獨特,外有翠林修竹環繞,意境幽雅,使人沐浴其間,思古幽情由然而興,是一座值得保存的古厝。
「青錢第古宅」坐落於西湖鄉五湖村的茅仔埔,建於清朝同治年間,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曾經多次改建,雖然外觀看起來只是一棟寬廠的傳統三合院建築,不過仔細端看,青錢第古宅的格局、樑柱、神龕與一般傳統客家民宅相比較,仍有它與眾不同的獨特風格。
青錢第古宅格局堂皇,周圍青翠的竹林環繞,意境幽雅,沉浸其中,悠然自得,的確是個值得保存的人文古蹟。
「客家三合院 西湖文化財」祖先創建家廟祠堂之舉,在歷經數十年、數百年後不僅可以留給後代子孫憑弔,更可為當地歷史留下寶貴的見證,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醒人們不能忘本,要常懷愛鄉之情。
地址:苗栗縣西湖鄉五湖村16鄰223號 電話:037-911556
--------------------
青錢第
發布單位:秘書室
資料提供單位:桃園市龍潭區公所
三坑子的青錢第建於1895年甲午戰爭時,至今約有一百多年,青錢第曾有意被列入三級古蹟,可是屋主反對,一旦被列入三級古蹟,就無法自行修繕,損壞的地方就不能修復。
依據張氏族譜來說,最早可以推溯到舜--契--張揮公,從張揮公--十八郎--張九齡,所以張家都說自己是張九齡的後代。不僅僅是當時家族關念很重,到現在還是一樣。
當初張姓的祖先在做生意時,可以說是「童叟無欺」,大家都非常的同心,有一年家鄉發生飢荒,因此私自發行「青錢」做為脤災之用,就好像鏢局有發行自己的鏢單一樣,四處流通,因為「青錢」非常有信用,到哪裡都可以對換,因此皇帝嘉許他的善舉,賜與「青錢第」之封號。
其實張家真正的堂號「清河堂」,是因為祖先當時住在清河郡,因此張家後來就以住的地名,做為自己的堂號。後來又有位張姓的祖先倡導說要忍,所以就有所謂的「百忍傳家」,是「百忍堂」堂號的源起,所以「清河堂」又可以稱為「百忍堂」。青錢第 https://bit.ly/3Yy44uv
-------------------------------
頭屋鄉青錢第
點閱數91收藏分享列印問題回報
頭屋鄉青錢第創建於大正14(1925)年,為張氏家宅。「青錢第」之由來有兩說:其一據稱古時張氏經營生意有道,曾私鑄青銅幣,稱「青錢」,通用於張家名聲所及之處。皇帝聽聞甚不悅,賜兩個桔子考驗張氏,需與全村人分享,張氏叫人拿大水缸,將桔子搗碎與水拌和,請村人來嘗御賜桔子水。回奏後龍顏大悅,非僅不追究私鑄之罪,反賜「青錢第」於張家;其二是唐武皇帝掌權時期,張鷟赴京考試,考官讚其文「如青銅錢,萬選萬中」,張氏遂得其號。張家來臺祖清九公於乾隆初年渡台,子盛仁公始入墾頭屋,四傳至昌麒公經營炭、糖、米生意,富甲一方。後代子孫多投入茶園、茶業,為頭屋鄉製茶始祖。 青錢第坐東朝西南,有外埕奉天官賜福神位,正廳安置祖先牌位,南北為有閣樓之雅房,右橫屋一落,左橫屋三落,為一進三合院。正廳原為燕尾脊,昭和10(1935)年大地震後改建為馬背脊紅瓦屋,脊上鑲靈獸與花磚。門楣有磨石子鐫刻的「青錢第」,廳內有橫匾及對聯各兩副安於神龕上方左右,神龕與翹頭案供桌均有精緻的木雕裝飾,兩側牆上則有「萬壽無疆」及「八仙賀歲」彩繪瓷磚。正身後面的化胎,邊坡分為三段,首段為龍頭,二段為龍身,三段為龍尾,上種植花木,修剪後還有龍腳造型。各節日張家都有祭祖活動,唯農曆12月18日為祖厝奠基紀念日。每年祭祀活動由三大房子孫輪流準備,眾親族同聚一堂。頭屋鄉青錢第|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4fbY5D4
------------------------
西湖鄉茅仔埔青錢第
點閱數34收藏分享列印問題回報
西湖鄉茅仔埔青錢第創建於同治初年,曾多次改建,最近一次修建為民國80年代初期(1991至1993年),始為今貌。張家祖籍廣東省海豐縣平江山港內庄,乾隆30(1762)年張氏兄弟5人東渡來台,其中張振龍夫婦攜喪父之姪子張朝登,定居通霄庄,以裁縫為業。朝登公之玄孫賢義公於同治元(1862)年遷居茅仔埔,購地建宅,青錢第即是賢義派下之祖居。 茅仔埔青錢第坐東朝西偏南,為單進三合院,由院門、內外埕、正身與左右橫屋組成。外埕有一道院牆圍起,院牆開有兩扇八角形窗牖,與院門的鐵條門都有鐵條塑成「張」字的裝飾,是張宅的特色。正身為三開間,馬背脊屋頂覆紅瓦,後期修建改為烤漆鈑紅瓦,屋身則在原有的屏仔壁上釘木板,穩固牆身。屋簷採「出步起」作法,簷柱為圓形石柱,上刻對聯,簷廊斗栱及橫樑雕工精細。正廳神龕供奉張氏歷代祖先,左側奉觀音菩薩、媽祖、灶神及福德正神,右側祀關聖帝君神像,中樑有「太極八卦」彩繪,兩側廳牆則掛有10方匾額。橫屋為平頂式屋脊配灰瓦,屏仔壁牆身,縱深有7間,2間建於外埕,5間建在內埕,房屋配置如「昌」字形。西湖鄉茅仔埔青錢第|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40oMgEV
█ 西湖「青錢第」
西湖「青錢第」位於苗栗縣西湖鄉五湖村茅仔埔,在縣道119號公路的北側,為西湖鄉第九任鄉長(1980-1984)張慶修先生老家。「青錢第」為五開間一進多護龍格局,坐北朝南,宅第依地勢建構,步步高升,週邊翠竹環繞,意境幽雅,是一幢形制簡潔的傳統客家民居建築。
目前在外圍磚牆已非傳統砌牆,但仍保持傳統的格局配置,尤其「張」鐵製漏窗,引人注目。從外埕左側大門進入,即發現左右護龍另加設小門之圍牆,使正廳前埕形成內埕、左右護龍三個既獨立又可融合的彈性空間。而搭配寬闊外埕,圍牆形成一個類似「昌」字的配置格局,象徵家族「昌旺」、「昌盛」的氣勢。
正廳出挑簷廊,斗拱、拖木垂花雕飾精美,左右次間各立石柱,目前牆體已用木材披護,門楣上方有「青錢第」木雕匾額,古色古香。左護龍加蓋比右護龍多,仍依地勢建築,各護龍以過水廊作為往來的通道,目前左外護龍仍保有土埆厝、農舍,農具雜陳是傳統客家山居的縮影。
西湖「青錢第」目前為私人宅院,入院拜訪時請先取得首肯。
319旅行事誌----青錢萬選--台中豐原萬選居.苗栗西湖青錢第.桃園龍潭青錢第 https://bit.ly/4ebmWp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