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方女力占比升至16.9% 1中將3少將軍階漸高
發佈日期: 2024-06-11
近三年國軍女性比率 製表/程嘉文
國軍現有多少女性官兵?
國防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初比率為16.9%,代表現有女性軍人總數,約為2萬8000人。其中女性比率最高的空軍,已突破兩成。上校以上高階幹部,約有160人。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軍官與士官的比率持續上升,女性士兵卻由14.5%降到13%,少了約700人。從招募狀況也可看出,前幾年軍方經常利用超額招收女兵,填補男兵招募不足的缺口,如今這種現象已經不再。
男女兵招募情形 製表/程嘉文
從近三年志願役士兵招募狀況也可看出端倪:2021年原計畫招募919位女性士兵,最後招了1829人,幾乎加倍,也彌補男兵招募不足的缺額,總募得人數因此比預計數字還多了688人。然而「超收女兵補男兵」的情況,近兩年明顯減少:前年度女兵計畫招募1161人,實際募得1374人,超收18%;去年度女兵計畫招募1232人,實際募得1263人,僅超收2.5%。
婦女服務資訊平台>最新消息>台軍方女力占比升至16.9% 1中將3少將軍階漸高 https://bit.ly/3UrjjnX
超正政戰士1天竄紅!網驚為天人:現在軍人都這麼美嗎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金門民防組織從民國42年設立「金門縣民防指揮所」開始,經過46年的「民防總隊部」、59年「民防指揮部」、60年民防總隊」、62年「民眾自衛總隊」,直到81年11月7日戰地政務終止才裁撤,走入歷史。金門於民國42年設立「金門縣民防指揮所」,後來金門實施戰地政務,全民皆兵,不分男女老少皆納入民防隊任務編組,尤其47年「八二三戰役」期間,金門民防隊負責協助當時海岸巡防,並投入灘頭搶運、後勤補給等任務,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戰地政務長期軍事管制之下,依照民防隊組織條例的規定,凡設籍於金馬地區的國民,男子年滿16歲至55歲者,經體格檢查合格者得編為乙種國民兵,為民防隊隊員而應接受組訓並執行支援作戰任務;女子年滿16歲後,亦得編為婦女隊,從事救護醫療、支援作戰的任務,服役年齡至年滿50歲。而自民國62年9月,自衛隊挑選了三百名隊員參加國軍「九三」軍人節大會操槍表演,及民國64年10月復遴選男女隊員四百名,首度參加該年度國慶閱兵慶祝大典
(中央社網站)1985年(民國74年)9月28日:金門民防自衛隊代表接受戰地司令官校閱,準備赴台參加雙十國慶閱兵。
在海峽兩岸對峙年代,台灣及離島全面實施戒嚴,位於前線的金門戰地不僅全民皆兵,女性也要編入自衛隊接受軍事訓練,當時規定所有自衛隊女性隊員的服役年齡,是到年滿50歲為止。
從民國64年起,金門自衛隊每年遴選16歲至35歲的男、女隊員約400人,嚴格集訓,女隊員不僅要像阿兵哥一樣跑太湖,也要比照男隊員,每晚輪流站衛兵,曾任國慶閱兵自衛隊促進會理事長的洪燕玉回憶,當時不僅辛苦,而且壓力很大,有些隊員會忍不住在暗夜哭泣。
不過訓練成果在國慶典禮上受到好評,金門自衛隊閱兵隊伍陣容浩大,以整齊的步伐通過閱兵台前,展現戰地兒女雄赳赳、氣昂昂的威武英姿。且女性自衛隊員頭戴貝雷帽,白手套、馬靴、綠制服,S腰帶、刺槍,在所有閱兵隊伍中最吸睛。
直至民國81年11月7日金門戰地政務解除,自衛隊正式走入歷史。
【大成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雖然「金門縣民眾自衛總隊」已經成為歷史名詞,正式走入歷史,但是,確是金門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歷史扉頁;金門女兵豆豆在「金門縣國慶閱兵金門自衛隊促進會」Line群中,看到小編報導 「612凱道閱兵」黃埔老兵踢正步相關報導「有感而發!豆豆表示:「因看到新聞,想到我在金門30幾年前的國慶閱兵事蹟,故而寫下「追憶參加國慶閱兵那一段日子」。
豆豆表示,看到本追憶文,尚未加入「金門縣國慶閱兵金門自衛隊促進會」之人員,非常歡迎你們加入,本協會訂於每年的10月10日聚餐,經過30幾年的我們,現在年級最小的亦有50歲以上,還有幾個雙十日的相聚,歡迎各位返回這個大家庭,訴說別後離情,可好!
回顧歷史,民國38年國軍轉戰金門,進入國共軍事對峙緊張年代,後來金門實施戰地政務,在兩岸烽火連天的那個年代,大前線金門,全民皆兵,不分男女老少,都納入民防隊任務編組,一旦戰爭發生,每個村莊都具有獨立作戰的能力,名為「戰鬥村」,這是很特殊的歷史現象;也就是金門不分男女,都得隨時準備上戰場,尤其女子只要年滿16歲至35歲、未婚的,亦得編為「婦女隊」,加入「金門民防隊」,接受民防訓練,每個女兵都十八般武藝,包括醫護、射擊、野生訓練、政戰等,都要學習。
金門自衛隊總隊前身是民防隊總隊,自戰地政務終止後,金門自衛隊總隊被裁撤,併在金門縣政府民政處(兵役科);根據金門縣志資料顯示,金門的自衛團隊,早期有保安隊以防禦盜匪、維護地方治安為主,在38年兩岸隔海分治之後,則是成立民防自衛團隊以支援國軍作戰、保家保鄉為主要任務。..金門民防組織從民國42年設立「金門縣民防指揮所」開始,經過46年的「民防總隊部」、59年「民防指揮部」、60年民防總隊」、62年「民眾自衛總隊」,直到81年11月7日戰地政務終止才裁撤,走入歷史。
「金門縣民眾自衛總隊」雖已成為歷史名詞,但是,這一群前金門自衛隊員,各有家庭和事業生活,在洪燕玉、李文理、許玉華、許孟涵、洪秀鳳等人的熱心奔走下,成立「金門縣國慶閱兵自衛隊促進會」,期望未來作為聯絡分散各地自衛隊員的窗口,並期盼能爭取建置戰地政務時期,金門自衛隊國慶閱兵隊史館,徵集相關自衛部隊年訓、 演習、搶灘、閱兵之歷史史料、照片、影像編纂、自衛部隊建置裝備設施等,呈現觀光客眼前,讓全世界關注金門,曾經過砲戰洗禮,戰地兒女堅忍不拔,再次發揮 金門戰地兒女精神,創造出另一個新里程碑。
金門縣國慶閱兵金門自衛隊促進會理事長暨金門縣烈嶼鄉民代表會副主席洪燕玉指出,因為曾經為國家、為金門的金門自衛隊隊員,單從女性而言,至少在民防隊受訓的過程之中,她們吃了許多後方女性沒有吃過的苦,而金門民防隊長期以來,為支援軍事作戰、執行戰鬥任務所受的苦,豈是外人所能了解的?也因為金馬民眾長期的付出,使臺灣能在40年安定生活,當年號稱「十萬大軍」金門國軍,讓金門百姓在地開店賺錢,很多因為參加國慶閱兵被徵召,而放棄當時事業或工作,犧牲奉獻,可圈可點。
小編業經原創作豆豆授權相關文字與照片,期盼分享海內外更多讀者,同時,表達對過去為金門奉獻犧牲的金門女兵,致上敬意與感恩!
◆追憶參加國慶閱兵那一段日子◆
作者:豆豆
肚子很餓,後學還跑到底艙,向該艦伙夫要食物供應餓人所需,船到了高雄,很多隊員因暈吐身虛,一上岸便坐倒地下,一直到碼頭餐廳招待餐飲後,隊員才稍稍恢復體力,拿起厚重的背包上火車(是普通車),慢行至第2天早晨七點到達「臺北後火車站(華山火車站)」,金門自衛總隊的先遣人員和閱兵指揮部所派的軍用卡車隊伍,已在那邊等候,載我們到分配給住宿的學校。
記得參訓的7年中,第1年住是宏道國中5樓教室,以後6年都住「臺北女師專」,睡的是軍用行軍床(其實以往每年的雙十國慶都舉辦類似慶典,總統府附近的學校,都會提早放春假,讓三軍官校學生,以及遠到而來的參閱部隊進駐),住在女師專還好,有現成的衛浴設備可用,非常安全,想起在宏道國中那年沐浴場所,是用帆布臨時塔成,每晚輪到本隊使用時,我們這些隊職幹部都得充當防止偷窺哨兵,部隊都是集體行動,就連沐浴也是整區隊同進同出,還限定沐浴時間,因為後面還有其他部隊要使用,真是名副其實的「戰鬥澡」。
部隊到臺北安頓好住宿後,接著領取槍枝並擦拭後,準備第2天的整隊演練,在臺北所有住在附近參閱部隊平常演練,都在中正紀念堂四周的空地出操預習,所以,部隊不管在行進間及任何動作,務求整齊畫一,行進間要特別注意聽值星區隊長的口令,答數、唱軍歌,過著正規軍人的生活;記得有位張姓教官教我們一首特別答數:「看我們的隊伍雄壯威武,聽我們的歌聲響徹雲霄,用我們的力量戰勝敵人,以我們的毅力喚起國魂」,我們的部隊在臺北街頭行走,手托著槍雄糾糾答數、唱軍歌!每每都引起路人圍觀的掌聲叫好,充分表現出戰地兒女之戰鬥精神。
從10月3日以後的每個凌晨二、三點,各參閱部隊都要配合大會預演,每個參閱部隊都要依序正步通過閱兵台(向右、前看),以及聽訓隊形的端槍跑步演練,總要預演個四、五凌晨,每個凌晨演練,都有不同層次的長官驗收,同時參觀的民眾多得不亞於10月10日當天校閱的參觀人數,因民眾只有在部隊預演時,能真實看到部隊實地校閱,正式校閱當天在參觀的都是中外來賓及歸國華僑,10月7日至9日白天,所有隊員都會分批外出修剪頭髮。
國慶日的早晨,我都要起的很早,清晨五、六點總隊部的鄭組長夫人,就會帶來一批化妝師蒞校為隊員們化濃妝,個個濃妝艷抹,還真漂亮,全隊都亮了起來,當我們通過閱兵的那一剎那,全場的來賓的不絕以耳的掌聲!身在隊伍中的我們,總會自覺我金馬自衛隊是最亮麗的!時過多年,每每想起,都還會與有榮焉的感覺。
10日上午閱兵任務完成,首先繳交武器,中午會餐(有很多長官蒞臨),餐後住校的其他部隊會先歸建,返回原單位,只有我們還會住一晚,當晚每個隊員都會先將簡單行李整理好,因為11日早上起床梳洗後,要將教室課桌椅恢復排好,並將個人的背包集中於大操場,並派員看守,用完早餐後,所有隊員分乘巴士齊赴慈湖閱靈,以表達我前線軍民同胞對蔣公之追思及擁戴。
下午返回臺北,各個隊員領著行李放假自由活動,隊員中多數有親友者,都會來接回去團聚,無親友者可隨值勤隊職幹部移往公館的外島服務處暫住(這樣的自由活動10天至2週,但有時要配合船期),72年以後,有747飛機可坐,更方便舒服許多。
在參閱的7年裡,最令人難忘的幾則事:
1.民國70年,閱兵任務完成後,有明玉、彩芬、雅人、後學等4人被派去臺北遠東百貨公司擔任「金門美展」解說員,一星期的展覽,每天都有不計其數蒞臨參觀的來賓,以及住台的金門鄉親,可見當時的後方民眾(臺灣)對我戰地(金門),有相當高的向心力。
2.是民國71年,閱兵任務完成後,隊員自由活動(休假)2週後,再整隊應邀移軍至臺南,參加該年臺南主辦之臺灣區運動會開幕大典,受到臺南親鄉熱情招待,至今記憶猶新!典禮那晚康樂節目,曾由本促進會洪燕玉理事長指揮20個隊員合唱,臨時急編的「快來呀、快來呀、金門的好朋友」,以及兩首軍歌,獲得全場熱烈的掌聲!
3.72年在校閱的當天,部隊在即將通過閱兵台的前10分鐘,鄭中隊長把後學從隊伍中叫出,要後學接受知名記者李艷秋小姐訪問,這則新聞經電視播出,許多後學之前在莒光樓認識的長官、住台的親友,都打電及蒞臨外島處探視我,最難得是,在我國中時期所結拜的幾個義兄弟,一起都從很遠的地方來看我,從58年至72年失聯14個年頭,確屬難得,該次受訪後部隊返金至機場,迎接我們的長官很多,縣府石主任秘書告訴後學說:「豆豆,妳受訪時答的非常好,不慌不忙把我們整個金門精神都表現出來了」;其後,又有一位稅捐處吳姓長官拿一張後學受訪時電視畫面的照片送給後學,是他兒子用照像機拍的,至今30多年,後學一直珍藏到現在。
雖有令人難忘的幾則事蹟,亦有幾則令人難過驚慌失措的事:
1.記得民國67年,在國慶閱兵任務完成後,各個隊員帶著歡欣鼓舞分散各處,去休假的第3天,有電話緊急通知值勤幹部:「謂一洪姓女隊員在外出逛街,被計程車撞了,大腿骨折,已送往台大醫院」,當時後學值勤,在這之前約1小時,鄭中隊長才背著行李到高雄姑媽家休假去了,在不知所措之下,只好請排面班的倪姐相陪後學,並請服務處的車帶我去台大醫院,該員的大腿醫治相當日子才痊癒。
2.民國70年,在休假期間,亦有位蔡姓的女隊員外出休假數日後,回到服務處,當晚高燒不退,嚇壞了我們這些隊職人員,還好在點名時就發現,立即送往三軍總醫院,住院期間,我們幾個隊職人員,白天輪流著值勤、晚間亦要結伴去醫院照顧她(時至中秋過後,幾個隊職人員都因秋涼身累而感冒),直到回到金門,金門衛生院的救護車亦候在碼頭載她住院。
3.71年部隊在女師專操場集合待命時,(因有某高級長官要蒞臨驗閱本隊),閱畢有位隊員身虛倒地,不巧刺刀刺中前排的隊員吳瑞雪的大腿,深度約10多公分,血噴如柱,嚇壞在場所有的人,還好當年我們有個孔武有力的隨隊女教官,一把抱起,送往三總醫治。
每年的閱兵部隊返金門時,不管是碼頭,還是機場,地區最高首長都會帶領各單位首長蒞臨迎接部隊,是日中午都會在士校舉行慶功宴,場面相當熱鬧,餐畢個個隊員帶著濃厚2個月的情誼,依依不捨!珍重告別回到可愛的家。
地區在軍管時期,為了展現我們前線民防自衛隊的實力及軍容,籌訓了10多年的男、女自衛隊閱兵隊伍,前去首都(臺北)參加國慶大典,現在地區各處有不少參訓之男、女隊員締結良緣,成為許多美滿佳偶:「如謝金土及周麗月、林天德及吳仙桃、陳存仁及洪正芬、王美源及楊美姿、陳金國及周能惠、陳文要及呂玉珍、陳文生及蔡宜芬等大哥、姐們,都已兒孫滿堂弘」;千萬不要氣後學把你們的名字列出,其實,應該還有很多後學記不了的,能把各位大哥、大姐列出,這代表後學時時記得你們這些好朋友,說不定以上這些美滿姻緣,是由參訓時所牽結的,後學借此向您們問候及祝福。
如今金門已於解嚴後,回歸地方自治縣政,加上開放觀光,又因交通便捷,形成天涯若比鄰,近年來,蒞金門參訪的人有外國人、台、陸客增多,再也沒有軍管時期的各種限制,我們自衛部隊已成過往名詞,然其在當時為地區貢獻之價值猶存!在金門史上也應有一定之位子,更希望「金門縣國慶閱兵自衛隊促進會」成立,讓我們這些曾經為此受過艱辛的人,亦有更寬廣伸展空間,要記得我們曾是30幾年前民防英雄。
金門女兵追憶參加國慶閱兵那一段日子(下) | 蕃新聞 https://bit.ly/4gI7Ytb
民國68年8月出版的《勝利之光》296期,以金門女自衛隊員為封面人物,展現軍民一家,全民共同保家衛國之精神。
金門於民國42年設立「金門縣民防指揮所」,後來金門實施戰地政務,全民皆兵,不分男女老少皆納入民防隊任務編組,尤其47年「八二三戰役」期間,金門民防隊負責協助當時海岸巡防,並投入灘頭搶運、後勤補給等任務,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青報70封面故事】金門民防隊 展現軍民一家精神 | 軍聞 - 【青報70封面故事】金門民防隊 展現軍民一家精神 - 青年日報 https://bit.ly/4eeIYbn
相關史料顯示,在戰地政務長期軍事管制之下,依照民防隊組織條例的規定,凡設籍於金馬地區的國民,男子年滿16歲至55歲者,經體格檢查合格者得編為乙種國民兵,為民防隊隊員而應接受組訓並執行支援作戰任務;女子年滿16歲後,亦得編為婦女隊,從事救護醫療、支援作戰的任務,服役年齡至年滿50歲。
而自民國62年9月,自衛隊挑選了三百名隊員參加國軍「九三」軍人節大會操槍表演,及民國64年10月復遴選男女隊員四百名,首度參加該年度國慶閱兵慶祝大典,兩者均深獲中外來賓讚許。自此至民國76年止,每年選拔男女隊員256員再經嚴格訓練後,於當年國慶大典或閱兵典禮上展現成果,每每亦成為中外人士目光的焦點。
在金馬戰地成長的兒女較之於後方的男女青年,總會多了幾分剛毅與吃苦耐勞的習性。單從女性而言,至少在民防隊受訓的過程之中,她們吃了許多後方女性沒有吃過的苦,這些從64至76年歷次的國慶閱兵大典中,就可以看得出一些端倪。在此,謹以本週拙文預祝曾在全民皆兵的戰地政務時期,金門地區歷經百般磨礪的廣大婦女同胞們│婦女節快樂!
金門日報全球資訊網 -婦女節將至談談國慶閱兵自衛隊女隊員的夙昔典型 https://bit.ly/3XISr3z
金門自衛隊「老兵召集令」 洪燕玉:重現金門人精神
勁報(386) 金門自衛隊「老兵召集令」洪燕玉:重現金門人精神 - YouTube https://bit.ly/3XO5UqQ
更新於 2020年11月11日03:24 • 發布於 2020年11月11日03:00
【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雖然「金門縣民眾自衛總隊」已經成為歷史名詞,正式走入歷史,但是,確是金門發展史上非常重要歷史扉頁;巾幗不讓鬚眉,曾走過戒嚴時期國慶閱兵歲月的金門自衛隊員於11月7日,齊聚在金門縣金湖鎮新市里廣場高唱「軍歌」,重溫往日閱兵舊夢,喚醒民眾愛國情操;儘管事隔將近40年,曾參與國慶閱兵隊員們,對當年基本操演動作,仍依然熟悉每個環節,隊員穿著國軍戎裝,雄糾糾遊行市區,動作整齊畫一,劃破天空,引來民眾與遊客注目;據了解,當時還有老兵要安排操演踢正步、刺槍術等上場,看到這群自衛隊員操演,臨時喊卡擇期再安排呢!也許這群國慶閱兵隊員震撼他們,也震撼金門浯島。
洪燕玉表示,感謝金湖鎮鎮長陳文顧邀請,國慶閱兵自衛隊歷經三、四十年未曾再排練過,年紀長了、身材寬了,大多已多進入阿公阿嬤級;短短的集訓幾小時,要練隊形、練軍歌,雖然還無法達到當年集訓的整齊,但是卻展現了自衛隊凝聚力與團結精神;特別的是,還有2位隊員特地從臺灣回來參加,請給我們一些掌聲與加油聲。
由金門縣政府主辦「2020金門老兵召集令」9月30日起跑,持續至12月15日;老兵返金除了回味當年環境,更是回憶軍旅生活酸甜苦辣;包括烈嶼638營7老兵、金西師50人團老兵返金,近期還有海龍、金東師、南雄師等單位組團參加;成千曾在金門服役老兵帶著家人回到英雄浯島,重溫走過那個枕戈待旦、艱辛歲月;輸人不輸陣,金湖鎮公所亦響應「老兵召集令」活動,向金門縣國慶閱兵自衛隊促進會發出召集令,號召隊員參與遊行,重現金門人精神。
在金門縣國慶閱兵自衛隊促進會理事長暨烈嶼鄉代會前副主席洪燕玉號召下,總幹事洪國泰、副總幹事許孟涵等會員以行動響應,旅居臺灣許美玉、陳鴻玉專程回金歸隊,4班50多位隊員「成軍」,暫拋下工作、家庭,接受3天幾小時密集操演訓練。
為呈現壯盛軍容,該會除向金防部商借國軍草綠服、鋼盔、S腰帶等裝備外,隊員自費在軍服繡上以往參加雙十國慶閱兵代表隊榮譽背章、購買白手套,同時自行準備黑色運動鞋,全副武裝參與11月7日在金門縣金湖鎮新市里遊行活動。
根據由金門縣文化局出版溫仕忠所著《胡璉將軍與金門》資料指出,胡璉於1949年11月上任首任金防部司令後,即開始以「人人納入組織,個個都能戰鬥」為口號,把金門的成年男女都編入「金門民眾任務隊」,是為乙種國民兵,這些民兵除了沒有正式的軍人身份也因此不能領取津貼外,其他方面都和軍人無甚區別,不但要參加定期的操練,還時常要接受修工事、搬運物資、運送傷員等種種軍事任務;1951年,「金門民眾任務隊」易名為「金門民眾反共自衛總隊」;1957年,又易名為「金門縣民防總隊」;1973年,又改名為「金門縣自衛總隊」;雖然這個名字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更換,但是「金門民防隊」一直是金門民眾習慣的稱呼;凡年滿16歲(男至55歲,女至35歲)的金門人,都要加入金門民防隊,只有「殘障痼疾者」,方可免除參加任務隊及義務勞役之派遣。
立法院官網資料指出「民國38年國軍進駐金門、馬祖(以下簡稱金馬)即實施軍管制度,於45年6月23日行政院頒布施行「金門、馬祖地區戰地政務實驗辦法」,直至 81年11月7日戰地政務解除,自衛總隊正式走進歷史;位於戰鬥第一線的軍民,把成年男女皆編入自衛隊,其不具軍人身分也不能領取津貼,然其他方面都和軍人無甚區別,如參加定期操練,還要接受修工事、搬運物資…等種種軍事任務;政府為感念其保家衛國之精神,90年時已將參加823戰役之金馬自衛隊員視同退除役官兵。..」
從72年開始,洪燕玉已晉升為操持指揮刀金門自衛隊隊長,「敬禮的手臂要打直,如果沒符合標準,教官會直接用棍子敲手肘…」,提起當年參加國慶閱兵記憶猶新。洪燕玉說,金門女性,只要是16歲到35歲且未婚,都得加入自衛隊,接受民防訓練;每年國慶閱兵前訓練,鐵的紀律讓人難以忘懷;金門縣民防自衛隊第1次參加國慶閱兵大典,是在民國64年,此後持續至民國76年;當年遴選16歲至35歲男、女隊員300多名,陣容壯大,在當時可是大家爭睹焦點之一,深獲中外來賓讚許。
洪燕玉提到受訓期間辛苦點滴指出:譬如第二士校經常缺水,大卡車從校外載回來的水,不僅是黃色的,水裡面還都游動著蛆蟲,且女生逢生理期來時仍是只能洗冷水澡;不少教官都坦言閱兵隊伍於受訓期間所受的教育訓練,比起一般義務役阿兵哥2年的基本訓練時數還要多。
洪燕玉回憶說,除了閱兵時展現正步或小碎步操練外,每天一早她們得跑太湖1圈磨練體能,白天則得靜止不動練習站姿1小時,晚上再利用夜間籃球場加緊訓練,作為隊長的她每每就寢巡房時,偶會聽到新進女隊員在暗夜哭泣聲音..71、72那2年囿於經費有限,都是坐船到高雄後,再搭平快車上臺北,每個人除了手握一桿槍外,還要揹上軍毯和內裝日常用品的大背包,「坐到華山車站時骨頭都快散掉了!」然後,男隊員住進弘道國中,女隊員則住臺北師專,而且一律都在教室裡睡行軍床。
洪燕玉帶領隊員練習軍歌、重複操演齊一步伐與精神答數,希望能呈現當年榮景。隊員表示,當年「魔鬼訓練」,每天練習踢正步,要操到晚上9點多,晚上還要輪流站衛兵,所有作息都像在當兵,連跑步也要跟著唱軍歌、精神答數,訓練的辛苦不輸國軍,那段艱苦回憶,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辛苦;不過能在雙十國慶大典,將金門人英姿呈現在國人面前,是無比榮耀與驕傲,一切的辛苦值得了。
在指揮官洪燕玉的軍令下,隊伍在新市里廣場進行操演,每位隊員精神抖擻高唱《我愛中華》、《梅花》、《夜襲》等軍歌,響亮歌聲,鼓舞民心士氣;齊一步伐,激昂精神答數「看我們的隊伍,雄壯威武;聽我們的歌聲,響徹雲霄;讓我們發揚金門精神,讓我們一起團結奮鬥..」,吸睛指數破表,除引來民眾及遊客圍觀,更博得觀眾的掌聲。
洪燕玉帶領隊伍挺進新市市區,整齊劃一的軍容,宛如當年參加國慶閱兵大典列陣,隊員一股榮譽感湧上心頭,回味甘苦的歲月。洪燕玉感謝夥伴們的支持,完美的演出,為活動畫下圓滿句點。她說,當年訓練留的是汗水,現在留的是感動的淚水。
洪燕玉指出,該會有限的經費,這一次活動的演出,還得靠金防部提供軍服和裝備,希望縣府相關單位配合每一年辦理的老兵召集令活動,補助該會添購軍服和裝備,讓演出更真實感。洪燕玉說,只要縣府和相關單位、地方上有需要,熱情的夥伴們會立即歸隊成軍,讓大家看到團隊的凝聚力和情感。
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理事長、地方文史工作者楊再平曾在臉書公開建議:當年參加國慶閱兵金門民防自衛隊指揮官洪燕玉倡議成立自衛隊隊史館,讓大家重新憶起這段光榮的歷史和人物;他建議應將金門這段「民防自衛隊」發展歷史和相關檔案文件,列為「金門記憶庫」和「金門非物質文化世界遺產」,甚至申請登錄「聯合國世界記憶名錄」中加以銘刻保存;特別是金門女兵的戰地巾幗故事,相當動人,建議金門縣政府、文化局、觀光處等公部門能重視善用,加以創意行銷,甚至讓遊客能到金門親身體驗這個獨特「民防自衛隊戰鬥生活」及「閱兵選訓」文化主題。..其實「金門民防自衛隊」是世界冷戰時期重要見證,具有國際旅遊吸引力;因為「你無我有」才具備旅遊目的地的差異性,若能重新「復刻」當年情境,好好包裝運用,一定可以成為吸引遊客到金門觀光旅遊獨特亮點。
洪燕玉分享在自己臉書,粉絲回應「好久好久..30幾年沒聽過的我愛中華、還有答數 ,看我們的隊伍,雄壯威武,聽我們的歌聲,響徹雲霄..令人感動懷念啊!」、「以前…國慶日,來自金馬的自衛隊的閱兵隊伍,是最觸目的民防隊伍,今天..再度重現眼前,讓人無比懷念和感動,回憶無限、精神永在」、「你們只短短訓練3天,不容易,你們真棒,加油!」..
洪燕玉表示:「雖然3天,但是時間都很短,有的要趕回去煮飯,有的要趕回去帶孫子..還要扣掉試制服與貼臂章時間,所以加起來也沒多少小時,有這規模很棒了!」
參與此次前金門自衛隊員蔡馥娜說:「是練9個小時3次成效展現,是隊長洪燕玉、總幹事洪國泰、副總幹事許孟涵等幹部領導有方,加上大家的向心力,真的感覺很棒!」
洪燕玉表示,自衛總隊裁撤後,相關資料全遭銷毀,她期盼能成立隊史館,讓失散在各地曾參加過閱兵自衛隊隊員,手上還有留下來珍貴資料,如自衛部隊年訓、 演習、搶灘、閱兵之歷史史料、照片、影像編纂、自衛部隊建置裝備設施等;期盼將相關資料等能完整保留下來,豐富戰地特有文化;該會成立多年,迄今還在努力爭取訓練場地,希望在縣府協助下,讓遊客能到金門親身體驗獨特民防自衛隊戰鬥生活及閱兵選訓的文化主題。(照片由金門縣國慶閱兵自衛隊促進會提供)
金門自衛隊「老兵召集令」洪燕玉:重現金門人精神
https://youtu.be/q3dFiwPSFDw
戰地政務時期,金門是全民皆兵,男子年滿十八歲、女子年滿十六歲,即統統納入民防自衛隊編組,因此,今天很多金門的媽媽或阿嬤,都曾經當過女自衛隊,穿過迷彩服拿槍「執干戈以衛社稷」,實際參與村落自衛戰鬥,或到過總統府前參加國慶閱兵大典,讓「金門女兵」名揚中外!除此,也曾經拍攝成電影,轟動一時。
然而,女兵並非始於金門,「蘆溝橋」事件後國軍正式對日抗戰,當時,「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大專院校學生紛紛投筆從戎,連女生亦是「巾幗不讓鬚眉」,謝冰瑩就是中國人第一批女兵,投筆從戎對日抗戰。因而著有「從軍日記」和「女兵自傳」等數十本書,是知名的世紀女兵作家,三年前逝世於美國,享年九十三歲。
民國五十年二月二日,謝冰瑩與台灣作家協會成員一行抵金參訪,圖為到馬山前哨眺望大陸之後,並與播音站「女兵」閒話家常,英雌惺惺相惜,留下歷史性的畫面。
自一九四九年國軍進駐金門後,即在地區實施軍管制度,並且從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九二年期間,於金門實施戰地政務。金門民眾在砲戰威脅,軍事管制生活不便,經濟無法自由發展,教育資源不足及職務調動等等因素下,人口大量外移遷徙到台灣....相關史料顯示,在戰地政務長期軍事管制之下,依照民防隊組織條例的規定,凡設籍於金馬地區的國民,男子年滿16歲至55歲者,經體格檢查合格者得編為乙種國民兵,為民防隊隊員而應接受組訓並執行支援作戰任務;女子年滿16歲後,亦得編為婦女隊,從事救護醫療、支援作戰的任務,服役年齡至年滿50歲。
胡璉於1949年11月上任首任"金防部司令"後,即開始以"人人納入組織,個個都能戰鬥"為口號,把金門的成年男女都編入"金門民眾任務隊",是為"乙種國民兵",這些民兵除了沒有正式的軍人身份也因此不能領取津貼外,其他方面都和軍人無甚區別,不但要參加定期的操練,還時常要接受修工事、搬運物資、運送傷員等種種軍事任務。(溫仕忠,《胡璉將軍與金門》,金門縣"文化局"出版)
1951年,"金門民眾任務隊"易名為"金門民眾反共自衛總隊";1957年,又易名為"金門縣民防總隊";1973年,又改名為"金門縣自衛總隊"。雖然這個名字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更換,但是"金門民防隊"一直是金門民眾習慣的稱呼。凡年滿16歲(男至55歲,女至35歲)的金門人,都要加入"金門民防隊",只有"殘障痼疾者",方可"免除參加任務隊及義務勞役之派遣。
在以上過程中,"金門民防隊"的組織體係也變得越來越嚴密。1957年,"金防部"遵從蔣介石"時時戰備,日日求新"的訓示,在金門建立了"戰斗村"組織,把全縣155個自然村,依照戰術需要,按人口、地形、面積等情況,拼編為73個"戰斗村",使軍政警民合一的一元體制在村一級的基層得到徹底執行,"以加強民眾組織,使人人成為戰鬥員,村村都是戰鬥堡,構成全面製敵的戰爭面,以發揮統合戰力,支援軍隊作戰。"(《金門縣志·兵事志、華僑志》)
閱兵憶往點滴在心頭
(金門日報 2014/10/11)金門自衛隊第一次參加十月十日國慶閱兵是在民國六十四年。參加過第一次閱兵的林梨娟表示,當時有一些正規軍看到金門女自衛隊時曾脫口而出:金門的女生都「歐首熟」(黑漆漆)?驚死人!林梨娟還保有當時刊在報紙上的彩色閱兵照片。
金門縣國慶閱兵自衛隊促進會昨天(一○三年國慶日)在金湖鎮召開會員大會,曾經於六十四年參加國慶閱兵的許績永、董群省、林梨娟、林壬華、陳天生、王德象等,都參加了聚會。
回首當年,許績永當時是以金城鎮長的身分擔任金馬自衛隊國慶閱兵的大隊長,他只需坐在「吉甫車」上「甩刀」,因此不太被操到;但是,訓練期間,每天都有女生曬到昏倒。
回想當時,董群省還記得訓練兩週之後,總隊長開始吃不下飯了,因為看到金門自衛隊的進展,擔心國慶日當天會很難看。不過,也有人很佩服,很羨慕金馬自衛隊,因為正規軍練了一整年不一定能上陣,自衛隊卻只練了二、三個月就能走過總統府。
訓練很辛苦,難免有人萌生退意,長官就會以他們是四十一取一的菁英,不能丟金門人的臉云云來鼓勵他們,然後又用軍法來嚇唬他們。
曾經於民國六十七年、六十八年、七十年、七十一年參加過四次國慶閱兵的鄭淑燕至今仍保有許多自衛隊時代的舊照片;她表示,受訓就像當兵一樣,要全裸洗群 體戰鬥澡,她第一次根本不敢,但又不能不洗;晚上站崗則會覺得很恐怖,有一次看到有人抽煙還以為是見到鬼;白天訓練時,也曾被蛇嚇過。她曾與陳秀卿同梯, 陳秀卿對往事的記憶已經模糊,她覺得操練真的是很辛苦,但也有快樂的一面。
金城鎮前鎮長鄭慶利曾經於民國七十一年擔任金馬自衛隊國慶閱兵的大隊長。閱兵結束後,他們搭軍船由高雄返金,卻遇上颱風,因船艙的櫃子傾倒擋住,連飯都 吃不到;上岸之後,雖然妻子因為暈船加上疲憊癱倒,他只能託軍方送她回家,自己仍領著大隊完成最後的里程,然後去向司令官報告:我們把金門精神帶到台灣, 把榮譽帶回金門!
參加過六次閱兵的鄭鳳仙表示,那是段很辛苦的日子,但也很值得懷念;印象最深的,就是皮膚個個都曬得很黑;她說:這能不能申請國賠啊?
金門民防自衛隊-金魚不是魚|痞客邦 https://bit.ly/3N7xtXk
金門女兵追憶參加國慶閱兵那一段日子(上)
【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金門女兵豆豆在「金門縣國慶閱兵金門自衛隊促進會」Line群中,看到小編報導 「612凱道閱兵」黃埔老兵踢正步相關報導「有感而發!豆豆表示:「因看到新聞,想到我在金門30幾年前的國慶閱兵事蹟,故而寫下「追憶參加國慶閱兵那一段日子」。
6月12日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上重現「黃埔老兵踢正步」英姿,其氣勢磅礡、精神抖擻,展開「向國旗致敬、向全民致敬」閱兵分列式,以熱血的行動,喚起國人重視國防,更喚起金門女兵豆豆30年前參加國慶閱兵種種回憶。豆豆指出,參與國慶閱兵每年的大隊長,其實她也記不了每年的大隊長為何人?只記得7年參訓中,大隊長都是當時各鄉鎮長輪流擔任,包括當時金城鎮長鄭慶利、金湖鎮長陳永財、金沙鎮長張春傳、金寕鄉長翁克文等4人。
小編業經原創作豆豆授權相關文字與照片,期盼分享海內外更多讀者,同時,表達對過去為金門奉獻犧牲的金門女兵,致上敬意與感恩!
◆追憶參加國慶閱兵那一段日子◆
作者:豆豆
前些日子看到「612」那些己經退休許多年的老兵,為了愛國心的驅使,自費整裝集合於首都(臺北)踢正步的過程(他們都己是年過了50,精神抖擻、英姿不減當年),畫面由促進會會員賴來,有感而發!使後學想起30幾年前,我們地區也曾連續多年,由男女自衛隊員所組之閱兵隊伍,參與首都(臺北)總統府前的10月10日國慶閱兵活動。
記得民國61年及62年,僅由各鄉鎮派少數男女自衛隊員代表遊行(62年金門縣府曾派周、洪、蘇、陳4大美女參加,手持國旗的畫面真美,該照還成為當年金門季刊的封面,非常美麗;40多年了,該畫面總存後學腦海裡);到了民國63年的九三軍人節,地區光是女自衛隊員,就400多人參加操槍表演,場面非常壯觀,贏得全場中外來賓、僑胞熱烈掌聲,自始我金門閱兵隊伍揚名中外。
64年雙十國慶,地區組男、女各乙中隊參加校閱,該年的女中隊長是陳美金女士,因為那年我沒得參與,又因年久,記不起男中隊長是否呂贊生大哥;65年女中隊長是當時任職於育幼院的蔡玉品女士,是我的好朋友,已失聯多年,令人懷念!66年至72年的女中隊長是現在仍任職於縣府民政處的鄭雪明女士,她參與是項慶典活動應該有10年以上,真是非常佩服她,一直做到該項活動的副大隊長,功勞苦勞不少呀!我輩應向她致敬,73年的中隊長是洪燕玉理事長,後學參訓的7年裡,記得男中隊長有呂贊生大哥、許燕欽大哥(己往生,令人懷念)、蔡福祿大哥等,老了記不太清楚。
民國61年至67年2月前,後學都任職莒光樓,擔任1樓的地圖綜合簡報,因蒞金參訪來賓多(尤其每年的10月國慶前後,來金參訪之中、外來賓非常多,故均無暇參與這項令人羡慕的活動,直至67年3月歸建縣府文教科,是年的7月中旬,因送呈公文之時,好奇看到服務台前一堆同仁在丈量身高,向前觀看時,被當時的行政室林以植主任叫住「林家小妹過來量一下身高」,就這一量!自始後學連續參加了7年的國慶閱兵;第1年按後學在中隊為輔導員、第2年是輔導長、第3至第7年都是中隊的副中隊長(哈哈……,後學身高不夠,無法當中隊長),參加其間的甘苦談,事隔多年,很少會有人去回想過往、探知及體會,藉「老兵的踢正步」之引發,將我們以往參加國慶閱兵受訓過程,逐一提出細述。
後學自67年至73年止,共參加7年的國慶閱兵,當中雖身為公職人員,但每年都會接到是項活動徵召公文,而每年都是8月23日上午報到:「由自衛總隊派卡車到各鄉鎮將徵選合格男、女隊員,載到金門第三士校報到,是日上午報到完畢後,所有隊員集合,(由士校派中校主任教官1人、上尉連長2人、中少尉排長6人、教育班長20人、共29人分別負責男、女中隊員訓練出操課程)」。隊員集合後,先按個子高矮秩序一字排開,14人一班,排在班首者就是該班班長(平時負責該班秩序等班務),每班有個教育班長負責帶領出操,三、四班一個區隊(學員每區隊自選一區隊長,負責該區隊隊務、平日口號及值星、安全軍官輪值等任務,隊員們每個夜晚亦要輪流站衛兵,還和正規軍一樣,每天晚都有不同的口令),三區一中隊10班。
我們參加國慶閱兵名稱是「金馬自衛隊」,所以馬祖自衛隊員亦會派一班來配合,那金門的隊員就可以挪出一班當預備班人員(這班人員通常都是各班各種動作較為不準確,且經屢次指點而法改正者,平日照常出操,等部隊到達臺北,部隊出操時,或是預演時作為留守隊部或公差,他們雖然沒上場,但勤務工作亦相當辛苦,地區每年組這個國慶閱兵隊伍,男、女隊員、教官、行政工作人員大約在350人左右,這個隊伍在當年軍管時期來說,是相當大的活動,也是地區民間每年一項重要的軍事行動,在金門史上應有相當的定位,其價值應該保存成地區一筆重要事蹟。
接著述說隊員受訓的整個過程:
1、報到的第2天,所有隊員便開始接受訓練,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接著個人盥洗時間、六點半集合晨操或晨跑(晨跑是小太湖一周),七點吃早餐,七點半開始著裝出操,第1週的訓練主題:「著重在單兵基礎訓練,每班班兵都由教育班長帶開,班與班的距離10公尺左右,兵與兵的距離一大步」,訓練其單兵的各基本動作:「如個人之持久站、立正站姿勢、稍息姿勢、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持槍、端槍、托槍、上下刺刀等」,以上每一動作都是隊員接受是項出操最基本的動作,(此時正值艷夏、在酷熱烈陽下出操,每個人的汗水都是由頭流到腳,衣服都是由乾到濕、由濕到乾,幾乎每天都有人中暑掛病號,隨隊醫生有得忙了),所以這一週要重複的練習,直到熟能生巧為止,這時區隊排長就要輪流巡視所負區四班操情形及指導;而男、女兩隊的中隊長、旗兵、兩位護旗兵,均由該隊教育連長負責訓練以上基本動作,以及帶隊行進間一切口號(在第1週裡,除了按所排定課程出操外,也曾利用下課時間輪流所有隊員套量制服、鞋子,並將男、女隊員的頭髮修剪一致),這周六中午用完中餐後放假,讓所有隊員回家,周日下午再回士校集合報到清點人數。
2、第2周出操主題班兵訓練,這一周將部隊集合帶到操場,各班教育班長亦將所負責班兵帶開到上週班上課地點,首先反覆練習上週所教授給隊員的各項基本動作後,再配合以全班練習及班的橫向前進,偶爾也會練習全班小跑步(因為這動作在閱兵完成後,要成聽訓隊形時重要動作,動作力求整齊畫一的去配合其他隊伍才得完成)。
3、第3週是區隊訓練,三、四班併一個區隊訓練,由各區隊教育排長負責授課,其他每班之教育班長充當助教,立於每班隊員旁,隨時指正動作稍差隊員,這一週每天上課亦要先將前2週所教課程重複練習後,最主要的訓練是整區的行進演練,務必力求行進間班與班距相等,兵與兵間隔一樣,托槍、擺手的定點要到位一致,要求各種動作整齊畫一。
4、第4週是整個中隊(三區合併訓練),男、女中隊長各別領軍,所有隊員聽中隊長口令,首先複習前3週所各種動作,再由中隊長帶領作行進間重複演練,直至達各項動作整齊畫一後,再配合閱兵音樂作行進間重複演練。
5、第5週之訓練進入緊鑼密鼓之中隊行進間及通閱兵向右看演練,又因第三士校操場較小,閱兵隊伍行進間演練須較寬長,場地作重複演練,所以自衛總隊部只得向金防部洽借用尚義機場作為訓練場地,那時來金的飛機都調在上午,下午就借作訓練場,所以這一週所有隊員每天上午在士校操場演練,中午吃完中餐後,稍作午休,下午1點半便用大卡車將所有隊員載到機場,作中隊行進間並配合閱兵音樂操練,其主要作為通過閱兵台之「向右看、向前看及聽訓隊形(端槍小動作)」,重複預習演練,通過地區的最高首長在9月底的驗收後,全隊就預備整裝赴台。
在金門受訓期間,所有隊員(包括隊職幹部在內),白天頂著酷熱炎陽出操,晚間要擦拭本身所用的武器、軍歌教唱,當然偶爾也會有電影欣賞,充分過著密集訓練之團體生活(與正規軍的訓練無異),沒有個人行動,尤其是我們幾個隊職幹部,白天同樣出操,和所有隊員們同樣作息又要兼顧小部分行政工作,夜晚還要多次起身查舖為隊員蓋被,比單純的隊員我們要多加一些心理負擔,若是遇到有白天中暑體力不支者,晚間還要特別加以照顧。
9月底整裝赴台前,地區各界首長在最高長官帶領下歡送我們,記得67年至71年赴台的交通工具是軍艦(其中有5台輪、太武輪等軍艦),67年碰到9級以上季風,船身搖晃十分利害,大部分的隊員暈船不敢起身,亦有暈船嘔吐得很利害隊員,連黃膽都吐出,(有人說後學不暈船是腦子少根筋),當後學巡看時,竟有多人向後學說暈船不敢起身
中華鱻傳媒: 金門女兵追憶參加國慶閱兵那一段日子(上) https://bit.ly/4gH3OSn
女兵踢正步/女兵短裙長槍女儀隊+在袖口加繡金色圖案,腰帶改成金色或紅色,以長統馬靴代替軍靴等,女性隊員穿短裙。-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台灣女兵/女官裕容齡+裕德齡,與慈禧太后,1903年-姜朝鳳宗族|痞客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