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欲望不高的人是快樂的! 日本徘句文豪松尾芭蕉說: 夏日午物質欲望不高的人是快樂的! 日本徘句文豪松尾芭蕉說: 夏日午物質欲望不高的人是快樂的! 日本徘句文豪松尾芭蕉說: 夏日午物質欲望不高的人是快樂的! 日本徘句文豪松尾芭蕉說: 夏日午物質欲望不高的人是快樂的! 日本徘句文豪松尾芭蕉說: 夏日午

松尾芭蕉[註 1] (日語:松尾 芭蕉/まつお ばしょう Matsuo Bashō,1644年—1694年11月28日),是日本江戶時代前期的一位俳諧師的署名。他公認的功績是把俳句形式推向頂峰,但是在他生活的時代,芭蕉以作為俳諧連歌(由一組詩人創作的半喜劇連結詩)詩人而著稱,被譽為日本「俳聖」。[1][註 2]松尾芭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7DPp5u
松尾芭蕉在年輕時就開始寫詩,在進入江戶後很快的成為全日本的知名人物。他曾以教書維生,但後來捨棄了在文學圈中的社交及都會生活,開始在日本各地漫遊。為了獲得靈感,甚至徒步前往當時尚未開發的東北地區荒野。他的作品也受到他第一手的生活經驗所影響,多半藉由一些簡單的事物來表達其感受。
名字
松尾芭蕉出生於寬永21年(西元1644年),幼名金作,後又以宗房(むねふさ,寬文7年(西元1667年))為名。[1]在他一生曾用了許多筆名,如早期取的俳號桃青(延寶3年(西元1675年)),用以表示尊崇唐朝詩仙李白,「桃青」與「李白」是對偶,前者指的是未成熟的桃子或青色桃子,而後者則為白色李子。
松尾芭蕉的弟子李下於延寶9年(1681年)送了一株芭蕉樹給他,並種在他當時隱居的庭園內(後來因此命名為芭蕉庵)。不久後,他在天和2年(西元1682年)開始使用芭蕉為俳號。意指氣候太冷以致無法生出果實,此外他有意使用這個筆名喚回詩作無用的想法,或企圖影響詩無用論。松尾芭蕉的許多筆名很少以羅馬拼音翻譯,除了日本式拼音Matuo Basyou外,還有以羅馬拼音對應的Matuwo Baseu拼法用來作英文生平介紹時使用。[來源請求]
生平
俳聖殿
他出生於伊賀國的上野(今三重縣伊賀市),靠近京都。他是低級武士的兒子,一開始是當地領主藤堂良忠的侍童,藤堂良忠只比他大兩歲。他們都喜歡寫俳句,松尾芭蕉第一次出名是在1662年。在1664年在京都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俳諧詩集。大約在這段時間,他起了武士的名「宗房」。在1666年,他的主人良忠逝世,松尾芭蕉選擇離開這個家而不是留下來服侍新的主人。[1]他的父親於1656年逝世。
傳統上認為在接下來的6年中,他至少有一部分時間生活在京都;在這段時間他出版了幾部詩選。1672年他遷往江戶(現在的東京)。他繼續寫作,到1676年他被公認為俳句大師,出版自己的文學小冊子並且給詩歌比賽做裁判。他接受了一批追隨的弟子,這些弟子在1680年為他建了第一間芭蕉庵。
芭蕉發現他的成功是不能令人滿意的,而轉向了禪宗(沉思)以求慰藉。1682年的冬天芭蕉庵被焚毀,他的母親於1683年早些時候去世。1683年的冬天他的弟子為他建了第二間芭蕉庵,但是他還是不滿意。1684年的秋天他開始他後來稱之為《曠野紀行》或《飽經風霜的骷髏之紀錄》()的旅行;在這次旅行結束時他創作了《散文之旅》和一些詩歌。這次旅途他從江戶到富士山,到伊勢,上野和京都,1685年夏天回到江戶。
由於松尾芭蕉在旅程中展現的快速步伐,有些人認為他可能當過忍者。而他的長程旅途同時也讓他得以觀察列國的狀況和得知最新的消息,包括獲得德川幕府的相關情報。當時的德川幕府本身也派遣許多忍者進行查探消息的工作。松尾芭蕉的出生地就在伊賀國的上野,而伊賀就是眾多忍者的故里。早期他也可能曾作過藤堂良忠的隨從侍衛。然而,少數的文學領域的學者卻嚴正暗示松尾芭蕉其實是德川幕府的間諜。
位於松尾芭蕉徒步旅行的「奧之細道」終點站——大垣市的芭蕉像
旅程中看似成功消除了他心中的惡性,在接下來幾年的寫作也描述出松尾芭蕉對友好與自然的平靜愛好。他曾在貞亨4年(1687年)仲秋為了欣賞中秋滿月特地到鹿島神宮(位於鹿嶋市一遊。也因此寫了篇遊記提作《鹿島紀行》;原作見[1])。
同年10月在舉行如同達官顯要般的餞別宴會後,松尾芭蕉開始向另一階段的長途旅程出發。 旅程經過了上野、大坂、須磨、明石、京都、名古屋、日本中部地方山區。此外並前往更科里欣賞姨捨山(今長野縣千曲市的冠著山)的中秋滿月。這段從上野到明石的旅程詳細敍述在《笈之小文》或《笈中小札》(原作見[2])中。而在這部作品中他表現出以俳諧作為主要作品型式的信念。
另一部作品《更科紀行》(原作見[3])則描敍了賞月的另一段行程。
在1689年的春末,他開始了一段更具有挑戰性的本州島北部之旅。這次的行程包括日光東照宮、宮城縣的松島、象瀉和石川縣的金澤,最後路過佐渡島。且他做出了一本旅遊日誌——《奧之細道》或《奧州小道》,內容主要以寂為思想概念以及人對自然的歸屬感[2]。另外兩本書也給了他靈感,分別是《七日事記》或《七天的紀錄》(記紀がき 七日ぐさ)和 《山中經》[3]。
自1689年的秋天,芭蕉以兩年的時間拜訪朋友及到京都和琵琶湖做短暫旅行。在這段時間,他完成了由他的幾位學生編輯完成的俳諧集《猿蓑》(原作見[4]),表現了他在北方之旅達成的美學觀點。
元祿4年(1691年)冬,松尾芭蕉返回江戶並搬進第三間弟子為其搭建的芭蕉庵中。然而他卻不再維持獨居,而與兩個健康狀況不佳的人同住,一個是外甥桃印([5]),另一個是至愛壽貞尼([6])。同時期來訪者絡繹不絕讓芭蕉庵門庭若市。松尾芭蕉曾在一封信中抱怨這個光景害他心無寧日。
元祿6年(1693年)秋,曾有長達一個月之久的時間松尾芭蕉拒絕接見任何人,如此閉關清心後才恢復心平氣和。沒有物慾毫無羈絆的生活信條讓他得以過著超越痛苦的隱居生活。
元祿7年(1694年)夏,松尾芭蕉最後一次離開京都,在到大坂前曾在上野和京都停留一段時間。最後因腹疾死於大坂,享年51歲,臨終前留下了最後一句俳句:
旅途罹病,荒原馳騁夢魂縈(旅に病で、夢は枯野をかけ廻る)[註 3] [1]
事業
芭蕉像,與謝蕪村畫
松尾芭蕉將一般輕鬆詼諧的喜劇詩句提昇為正式形式的詩體──俳句,並在詩作中灌輸了禪的意境。事實上他多數俳句的前三行為長連歌(一些評論家認為此為其最佳創作)組成而不是各別單獨的作品。但這些詩句本身曾被多次選集並出版,而且他的詩作往往也是後期詩人如小林一茶和正岡子規等的最佳靈感來源。最有名的俳句之一要算松尾芭蕉在後江戶時期的作品──《たわらぼ》中的詠嘆詩句「松島啊,松島呀松島」(原文為「松島やああ松島や松島や」)頌揚松島灣的無語之美。(但近代論者普遍以為此句並非芭蕉所寫,實為後世的狂歌師田原坊所作)此外,松尾芭蕉尤偏好在農曆十月十二以季語「時雨」(意指秋之寒雨)來寫作。
1686年,創作了蛙的發句,即著名的古池蛙躍濺水聲:
古池ふるいけや蛙飛かはづとびこむ水みずの音おと
—  《蛙合》
松尾芭蕉一生遊遍了相當廣大的地區,而這些遊歷也充分反映在他的作品上。像他在元祿7年(西元1694年)完成的最佳傑作——《奧之細道》或《奧州小道》(原作見[7]),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部作品集中,松尾芭蕉以他最聞名的俳句為所經過的景色留下了引人入勝的翩翩詩采。
學生
松尾芭蕉的學生中,有十位稱為蕉門十哲,分別是 寶井其角[4]、 服部嵐雪[4]、 森川許六[5]、 向井去來[6]、 各務支考[5]、 內藤丈草[5]、 杉山杉風[4]、 立花北枝、 志太野坡[5]和 越智越人[7]。
另一種蕉門十哲的版本是將最後四位的杉風、北枝、野坡及越人改為河合曾良[7]、應瀨惟然[5]、服部土芳[8]和天野桃隣。
松尾芭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7DPp5u


物質欲望不高的人是快樂的! 日本徘句文豪松尾芭蕉說: 夏日午後時雨,堂後午睡乍醒,雨過天青,鄰人贈魚一條,甚爽!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p3Wo6tNbc9DpvZ6a/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ZepriiqgzHoDiWaM/

人人都期盼看見晴日富士,不過芭蕉卻為霧中富士寫俳句,妙哉!另外他又寫:
雲霧合工──
瞬息間
百景盡出……
譯註說明此作乃寫雲霧之中富士山景色的變化莫測。這讓我想起了多年前登上山東泰山或長城,雖然雲霧繚繞,卻別有美感。加之山嵐、落風,那麼瞬間忽晴忽雨也是有可能的。金光穿雲而出,我想那一瞬間,真正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變化。如此美妙景色,唯能:
把富士山之風
收於我扇中,當作
江戶土產!
又有一首頗有趣:
命也──僅餘
斗笠下
一小塊陰涼。
寫其於炎熱天要越過佐夜中山,但卻不由得讓我想起臺灣道路一景:成排機車於樹蔭下等紅綠燈。想來當時芭蕉一定也熱得只能依賴斗笠下的陰影越過佐夜中山吧!
今宵明月──
只要清澄,
住下就是京城。
這一首頗有蘇軾「此心安處是吾鄉」、白居易「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何獨在長安」,一樣的悠遊自在,隨遇而安。
芭蕉甚愛京都:
即使在京都,
聽見杜鵑啼叫,
我想念京都。
已在京都,還想念京都,杜鵑的啼叫暗示了春天,不知是不是因為京都的春天太美?
此外,也有對生命之思,如:
旋將死去,
卻全然無此跡象,
──蟬鳴響亮。
此作在說無常迅速,雖說無跡象,卻又以蟬鳴為喻。蟬的一生都在黑暗的土壤中成長,終齡若蟲會爬出土壤,進行蛻皮羽化,成功之後,就是牠生命倒數之時。無常看似無兆,但一切都有安排。
下面這一首,大概很符合喜愛旅行的人:
旅人驛動的
心──無法固定於
一處的被爐
於是旅人和芭蕉,都不停地行走在旅途之中,體驗人生、體悟人生。
松尾芭蕉的俳句還有不同面相,值得大家進入他的文字世界,一窺日本經典文學中不可錯過的精鍊俳句。有了陳黎、張芬齡兩位老師精妙有趣的譯文,這本書的譯註也對讀者有很大幫助,畢竟俳句之精鍊,若非十分瞭解作者與其時代,讀起來便少了一層韻味。書末附錄了陳黎所寫〈俳聖〉一詩,是古代與現代詩人,透過文字,於時空中交會的光。不管是松尾芭蕉或是陳黎,對於文字運用之嫻熟,巧妙成為時空對話──
……………你說:「啊春來了
大哉春,大哉大哉春」,我們
於是知道人生很窄,春天很短
寒冬一旦過了,就要盡情地
不管是在京都或花蓮,四季、如一。
讀詩,不管是哪一種語言,總讓我再次讚嘆,文字藝術之妙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ZepriiqgzHoDiWaM/


物質欲望不高的人是快樂的! 日本徘句文豪松尾芭蕉說: 夏日午物質欲望不高的人是快樂的! 日本徘句文豪松尾芭蕉說: 夏日午


日本知名的俳句詩人松尾芭蕉,出生於西元一六四四年,是江戶時代前期伊賀國人。在他的文學生涯達到高峰時,一度轉向禪宗尋求更高的意境,期間並跟隨鹿島的佛頂禪師參禪學道。
有一天清晨,天剛下過雨,空氣清新宜人,佛頂禪師便外出散步經行。走著、走著,來到了松尾芭蕉的住處。佛頂禪師看到松尾芭蕉滿臉欣喜地從屋裡出來相迎,就問他:「看你這麼歡喜,最近有什麼好事嗎?」
松尾芭蕉愉悅地指著庭院裡的青苔,回答說:「您看,雨過青苔濕,多麼美好啊!」
佛頂禪師見機不可失,立刻問他:「你說,青苔未生之時,它的本來面目是什麼?」
這時,剛好有一隻青蛙跳入水池中,「撲通」一聲,松尾芭蕉心有所觸動,馬上回答:「寂寂古池旁,青蛙跳入水,撲通一聲響。」
佛頂禪師聽了,忍不住擊掌喝聲:「好呀,好呀!就是它了。」
說完,就將手中的如意送給松尾芭蕉,並且為他印可。松尾芭蕉的這首俳句也因此成了一首名詩,至今仍為人傳頌不已。
養心法語
歷史上許多的學者、文士,在他的學問到達某個階段的時候,總覺得思想沒有出路,所以有不少學者,如王維、白居易、蘇東坡等,都到佛門裡面來找尋他們的思想管道。日本這位俳句詩人松尾芭蕉也是如此,好在他在禪門裡得到了消息,所以這一首詩在日本才成為絕唱了。
二○一一年七月四日刊於《人間福報》星雲大師全集 https://bit.ly/4gK1gD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