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刊登》廈門大學發「台灣接管準備」預案妄言「統一時程恐往前」 陰謀論全揭露!
放言編輯部 王晨芝
2024年8月18日
儘管兩岸分治多年,中國仍不放棄併吞台灣的野心,不只是在國際上不斷宣揚「一個中國原則」,就連對中國內部更是「變本加厲」。中國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5日發表研究,呼籲北京儘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宣稱隨著川普上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統一台灣的時間表隨時可能提前,做好統一以後「全面接管台灣」的預案已經迫在眉睫。不過文章發表後,隨即遭下架。
以下為《台灣接管準備》 全文: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情勢瞬息萬變。隨著川普上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統一台灣的時間表隨時可能提前。香港過去幾年的動盪表明,政權移交如果沒有充分做好預案,會對未來社會秩序的平穩移交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由於台灣不存在「五十年不變」的問題,一旦大陸對台灣接管,其深度和廣度要遠遠大過1997年的香港,做好統一以後全面接管台灣的預案已經迫在眉睫。
為此,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提出兩項建議:
第一,盡快成立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
該機構的唯一目標,就是作為「影子政府」隨時入台接收對岸政權。只有明確而急迫的目標,才能確保組織運作的效能。中央台灣工委組織架構完全對標對岸政權和核心組織,分為綜合部門和專業部門。其中,綜合部門重點研究政權接管後的法律適用、貨幣轉換、陸島基礎設施對接、軍公教甄別、海關及國際旅行等政策;專業部門的任務是徹底了解島內對應部門的歷史、現狀、人員、運作規則等,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多種接收預案,包括人員、經費、資產等。台灣作為一個相對與大陸更發達的經濟體,所需處理的許多問題都是大陸很少、甚至沒有遇到的問題,這就需要這項工作越早開展越好。
成立這機構的角色:
第一,盡快熟悉台灣目前的體制、制度、法律。有針對性地展開情報蒐集,深入分析、了解、追蹤這些機構的現況和歷史沿革。在藉鏡日本殖民、國民黨戰後接受、香港回歸等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制度保留、制度改變、制度引進、制度新創,提前設計需要改變的制度,替代性的法律。和目前學術性的台灣研究不同,中央台灣工委各部門應該有具體而明確的任務導向,以實戰為前提,才能深入、高效消化台灣現有的制度。
第二,凝聚島內反台獨力量。近年來,島內統一力量式微,缺乏統一的真實預期和實際的制度載體。隨著國民黨反台獨立場的軟化甚至走向隱性台獨,支持統一的力量已經淪為無組織的個體行為。中央台灣工委會的建立,可以將這部分力量整合到國家行為,反台獨力量就會體系化、制度化,中共早期弱小時之所以能長期堅持,和當年共產國際的支持關係重大。中央台灣工委可以大幅改變島內預期,讓目前暫時被島內醜化、孤立的反台獨活動,成為祖國統一後的英雄行為。透過部門對口直接諮詢、委託研究,徵詢島內統一後的民意,可以將台灣回歸的真實感傳播到島上各階層。這次「環台軍演」之所以對台灣民心衝擊不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台灣民眾認為統一還非常遙遠。而只要開始實際政權接收準備,這個行動本身對島內民心就會產生重大影響。
第三,平滑政權轉換衝擊。隨著大陸軍力的成長,統一本身難度下降,而統一之後的有效管制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央台灣工委相關部門以個人諮詢、專案委託等方式,讓島內精英和機構盡可能參與台灣接收方案的設計,就有可能對未來的政權轉變衝擊準備好更多的預案,島內也會形成穩定的預期和心理準備。讓台灣社會覺得政權交接方案是他們參與設計的,會大幅減少未來真實治理的成本,形成社會主流共識。
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竟拉退休軍公教人員「下海」!
第二,盡快建立台灣治理試驗區。
香港最近的動盪表明,一國兩制,完全接受現有的製度的做法並不一定適合台灣,台灣一開始就要以徹底融入大陸為目標。為了提前試驗政策的效果,培訓接管政權的幹部,有必要設置一個高度模擬的實體環境,全面模擬島內統一後的管理模式。地點可選在與金門接壤的廈門翔安區、泉州南安市。這裡背山臨海,有港口,有機場,語言文化與台灣相近,台灣的主要地理要素和基礎設施都可以找到近似的對標。這是平潭所不具備的條件。特別是由於黃金廈來往密切,在此設實驗區最有利於複製、模仿台灣現在的行政體制。
第一,政策實驗。在實驗區內盡量模擬真實的台灣政權架構。政策和法律依照統一後台灣擬採用的實際政策,大到選舉制度的存廢,小到簡體、繁體字的去留;遠到貨幣如何過渡(包括土地在內的不動產制度的過渡),近到教材、教師如何交接(包括高考制度和學歷證)⋯然後讓各個社會主體,特別是台灣本地人,對交接的方案提出修改建議,在試驗區內實現政策快速迭代。
第二,培訓幹部。設置台灣治理試驗區的主要目的,就是模擬接管台灣後的真實治理模式,為實際接管儲 備製度、培養人才。台灣脫離大陸多年,在大陸駕輕就熟的幹部,在台灣可能要從「ABC」學起。無論是與居民的互動模式,或是和媒體溝通的方法,都是大陸幹部所不熟悉的。這就需要一個學習治理台灣的真實場景。試驗區可透過引進台灣退休的軍公教人員,協助制定接管的政策細節,縮短政權切換這一風險最大 的過渡期。
第三,執政示範。統一後台灣的治理樣本原本是香港的「一國兩制」。但先前的「搗亂」後,香港作為樣板模式已經對島內沒有太多說服力。這就需要樹立一個新的模範。解放戰爭共產黨短期大規模接收國統區,看似摧枯拉朽,其實在此之前共產黨已經在根據地有過大量政權建設的經驗。現在我黨雖然擁有政權治理的大量經驗,但接收並建立政權的那一代已經遠去,這就需要我們重新開始。統一只是開始,治理才是檢驗統一是否成功的標準。
註明:小標為放言編輯部增加
(圖片來源:中共新聞網、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
《全文刊登》廈門大學發「台灣接管準備」預案妄言「統一時程恐往前」 陰謀論全揭露! https://bit.ly/4dhcHiL
----------------------------------------------
廈門大學「台灣接管準備」的意涵是什麼?
今後十年,台灣和國際社會必須竭盡全力,阻止中國以非和平手段併吞台灣,才可能讓習近平蔣介石化。(美聯社檔案照)
星期專論》廈門大學「台灣接管準備」的意涵是什麼?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TBZD0e
2024/09/22 05:30
◎松田康博
二○二四年八月五日,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發表「台灣接管準備」一文,引發熱烈反應。雖然該文隨即被下架,但瀏覽網路上的「存檔」,可以發現該文倡議設立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台灣治理試驗區等,為統一台灣後的順利統治做準備。
想必有很多人看了這則新聞,都會產生習近平政府認真想追求統一的印象。這份文件的出現,到底具有什麼意義?
「接管準備」的歷史脈絡
近代以來,從外部兼併台灣的有日本和中華民國。日本兼併台灣的手段為武力,而且幾乎沒有任何治理的準備。結果引發台灣居民的激烈抵抗,台灣總督府的統治非常困難,許多人因為鎮壓而喪生。對台灣的主要調查研究,則是在佔領後才開始進行。
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則是在準備之後才進行。中國國民黨先於一九四○年設立台灣黨部,中華民國政府再於一九四四年設立台灣調查委員會。因為日本投降,接管台灣的過程很平和。但眾所周知,其後的統治失敗,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撕裂了台灣社會。國民黨的統治,不僅在台灣,包括(中國大陸)東北和沿海地區在內,所有「光復」的地區皆以失敗告終。
撤退到台灣的國民黨政府,甚至還研究了反攻大陸後的「大陸接管準備」。從佔領後的戰地政務,到臨時政府的設立、經濟和產業的重建、當地人民的安撫等,直到一九九○年代初,仍在制定詳細的計畫。只是,這些大量的「大陸接管準備」文獻,一直未被使用,塵封於檔案館或圖書館裡。
中國的「台灣接管準備」,應從高呼「解放台灣」的一九五○年代即已存在,而更新的時機終於到來。因為習近平提出「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呼籲台灣協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換句話說,這次的「台灣接管準備」,可能是依照習近平的意旨進行研究的一部分。
「習近平的蔣介石化」不是宿命
問題在於其中的內容。正如二○二四年四月七日拙稿「從香港『一城兩制』到台灣『一省兩制』」中指出的,習近平政府計畫在統一後,剝奪台灣的司法獨立,將終審法院設於北京,解散台灣的國軍,派遣解放軍駐台。也就是說,「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並沒有諸如「五十年不變」等維持現狀的構想。
當然,中國學者研究「台灣接管準備」,必須著眼於中央政府如何統治台灣,而非維持現狀。此次短暫曝光的「台灣接管準備」文件,恐怕只是冰山一角。這些研究需要投入大量資源,統一的路徑是採取和平或武力手段,會讓統一後的台灣統治方案迥然不同,包括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各領域的專家都會被動員。
即使習近平未來「蔣介石化」,統一台灣從嚴肅的政策轉變為單純的口號,中國應該仍會持續進行這些研究,而且還會不斷更新。因為台灣統一是誰也無法否定的中國國政方針,只要有國家資源的投入,研究者就會繼續被動員去調查研究。這與國民黨政府高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下的台灣如出一轍。
台海若得以維持現狀,中國的「台灣接管準備」將和台灣的「大陸接管準備」一樣,未來將被當成歷史文獻,長眠於檔案館或圖書館內。然而「習近平的蔣介石化」並不是現狀,也不是未來的宿命。習近平為了實現與台灣大多數民眾毫無關係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力圖在任內實現台灣統一,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今後十年,台灣和國際社會必須竭盡全力,阻止中國以非和平手段併吞台灣,才可能讓習近平蔣介石化。
這份文件是否會與台灣的「大陸接管準備」步上相同的命運,將在今後見分曉。
(作者松田康博為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駐日特派員林翠儀譯)
星期專論》廈門大學「台灣接管準備」的意涵是什麼?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TBZD0e
-------------------------------
廈門大學籲「準備接管台灣」 陸委會:跟盧沙野講「再教育」差不多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近日發表研究,呼籲北京當局儘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成立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以利入台接收政權。圖為陸委會發言人梁文傑。(記者陳鈺馥攝)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近日發表研究,呼籲北京當局儘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成立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以利入台接收政權。圖為陸委會發言人梁文傑。(記者陳鈺馥攝)
2024/08/22 17:22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近日發表研究,呼籲北京當局儘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成立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以利入台接收政權。陸委會發言人梁文傑今日表示,基本上這跟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稱統一後要「再教育」差不了多少,這些語言和想法對兩岸關係沒有幫助。
該研究提出兩項建議:第一,盡快成立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稱機構唯一目標是做為「影子政府」隨時入台接收政權。綜合部門重點研究政權接管後的法律適用、貨幣轉換、陸島基礎設施對接、軍公教甄別、海關及國際旅行等政策;專業部門的任務是徹底了解島內對應部門的歷史、現狀、人員、運作規則等,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多種接收預案,包括人員、經費、資產等。
研究認為,須盡快建立台灣治理試驗區,並指香港最近的動盪表明「一國兩制」,完全接受現有制度的做法並不一定適合台灣,台灣一開始就要以徹底融入大陸為目標。為了提前試驗政策的效果,培訓接管政權的幹部,有必要設置一個高度模擬的實體環境,全面模擬島內統一後的管理模式,地點可選在與金門接壤的廈門翔安區、泉州南安市。而設置台灣治理試驗區的主要目的,就是模擬接管台灣後的真實治理模式。
對此,梁文傑在陸委會記者會說,這份報告在CSIS出來時,我方第一個時間就注意到了,也有去查詢一下,到底這是什麼單位,後來發現報告基本上沒有署名,到底是不是這個單位所發表的文章也不清楚,後來又遭到刪除,所以這樣的報告,有點難以評論。
梁文傑指出,基本上,它的邏輯大概跟盧沙野所說統一後要「再教育」差不了多少,統一以後要怎麼控制台灣的民心,這些語言和想法對兩岸關係沒有幫助。
廈門大學籲「準備接管台灣」 陸委會:跟盧沙野講「再教育」差不多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deoezk
--------------------
中共接管預案曝光 律師:恐擴大培養台內奸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5日發表文章〈盡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隨即遭下架。而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已將該文保存,並翻譯成英文置於官網。(擷自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網頁)
人氣: 233【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24-08-19 9:54 PM 標籤: 廈門大學, 中共
【大紀元2024年08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台灣台北報導)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日前發文,呼籲中共儘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不過文章發表後,隨即遭下架。對此,律師陳怡凱表示,文章有6項要點值得注意,更顯示中共內部已經有人對在台代理人的工作效率感到不耐煩,打算自行披掛上陣,直接把台灣吞入口中。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5日發表題為「盡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的文章,內容宣稱,隨著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統一台灣時間表隨時可能提前。
研究所提出幾個建議,包括盡快成立中共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建立台灣治理試驗區、凝聚台灣反台獨力量等。文章說明,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的唯一目標,就是作為「影子政府」隨時入台接收對岸政權。首先要儘快熟悉台灣目前的體制、制度、法律。
文章還提到,「台灣作為一個相對與大陸更發達的經濟體,所需要處理的很多問題都是大陸很少、甚至沒有遇到的問題,這就需要這項工作越早開展越好。」
文章並建議「凝聚島內反台獨力量」,宣稱近年來,島內統一力量式微,缺乏統一的真實預期和實際的制度載體。中央台灣工委的建立,可以將這部分力量整合到國家行為,反台獨力量就會體系化、制度化。可以極大地改變島內預期,讓目前暫時被島內醜化、孤立的反台獨活動,成為「祖國統一後的英雄行為」。
文章還稱,中共之前「環台軍演」之所以對台灣民心衝擊不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台灣民眾認為統一還非常遙遠。而只要開始實際政權接收準備,這個行動本身對島內民心就會產生重大影響。
文章建議「平滑政權轉換衝擊」。中央台灣工委相關部門以個人諮詢、專案委託等方式,讓島內精英和機構盡可能多地參與台灣接收方案的設計,就有可能對未來的政權轉變衝擊準備好更多的預案,島內也會形成穩定的預期和心理準備。「讓台灣社會覺得政權交接方案是他們參與設計的,會極大地減少未來真實治理的成本,形成社會主流共識。」
稱要建立治理試驗區 吸收台退休軍公教為幹部
在「儘快建立台灣治理試驗區」方面,文章提到,香港最近的動盪表明,一國兩制、完全接受現有的制度的做法,並不一定適合台灣,台灣一開始就要以徹底融入大陸為目標。為了提前試驗政策的效果,培訓接管政權的幹部,有必要設置一個高度模擬的實體環境,全面類比島內統一後的管理模式。
文章建議,「台灣治理試驗區」地點可以選在與金門接壤的廈門翔安區、泉州南安市。特別是由於金廈來往密切,在此設實驗區最有利於複製、模仿台灣現在的行政體制。
文章提到,在實驗區內儘量模擬真實的台灣政權架構。政策和法律按照統一後台灣擬採用的實際政策,大到選舉制度的存廢,小到簡體、繁體字的去留;遠到貨幣如何過渡,近到教材、教師如何交接。然後讓各個社會主體,特別是台灣本地人,對交接的方案提出修改建議,在試驗區內實現政策快速反覆運算。
文章並建議培訓幹部,指台灣脫離大陸多年,在大陸駕輕就熟的幹部,在台灣可能要從ABC學起。無論是與居民的互動模式,還是和媒體溝通的方法,都是大陸幹部所不熟悉的。這就需要一個學習治理台灣的真實場景。試驗區可透過「引進台灣退休的軍公教人員」,協助制定接管的政策細節,縮短政權切換這一風險最大的過渡期。
文章還建議樹立「執政示範」,宣稱統一後台灣的治理樣本原本是香港的一國兩制。但之前的「搗亂」後,香港作為樣板模式已經對島內沒有多少說服力,這就需要樹立一個新的模範,文章最後稱,「統一只是開始,治理才是檢驗統一是否成功的標準」。
文章發表後,隨即遭下架。不過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已將該文保存,並翻譯成英文置於官網。目前,微信仍可搜尋到這篇敏感文章。
在台代理人辦事不力 律師:中共已不耐煩
對此,律師陳怡凱表示,雖然文章發表後沒多久就被下架,但有6點值得注意,第一是影子政府,原文呼籲北京成立所謂「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作為準備「接收」台灣的「影子政府」,隨時入台接收對岸政權。
陳怡凱說,第二是中共不滿藍營,並批評為「反台獨立場軟化」及「甚至走向隱性台獨」;第三是吸收內奸,呼籲直接由「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以個人諮詢、項目委託等方式讓台灣內部人士「參與台灣接收方案的設計」;第四是試驗區,呼籲在廈門翔安或泉州南安成立「試驗區」,模擬「接收」後的治理情境,以供「培訓統治台灣幹部」之用。
陳怡凱說,第五是退休軍公教再利用,引進台灣退休軍公教人士,協助制定政策細節;第六是一國一制,不會有一國兩制,台灣一開始就要以「徹底融入大陸」為目標,包括「土地在內的不動產制度」,而在中共法律,並不承認真正的私人土地所有權。
陳怡凱認為,從這篇文章可看出,中共或至少中共內部某些人,已經對於在台代理人的工作效率十分不耐,有心把「辦事不力」的代理人一腳踢開,自行披掛上陣,直接把台灣吞入口中。
他表示,為了配合這個目的,很可能準備投入更多資源在台灣培養更龐大的內奸群體。至於這篇文章公佈後又下架內情固然不得而知。不過,很有可能是因為說了太多不宜公開的真心話。
中共接管預案曝光 律師:恐擴大培養台內奸 | 廈門大學 | 大紀元 https://bit.ly/4dhcR9R
-----------------------------------------
廈門大學呼籲儘快準備「接管台灣」 文章遭下架
2024/8/17 18:35(8/17 19:11 更新)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5日發文,呼籲中國當局儘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文章發表後遭下架,不過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已將該文保存。(圖取自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網頁interpret.csis.org)
(中央社台北17日電)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5日發文,呼籲中國當局儘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宣稱隨著川普上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統一台灣的時間表隨時可能提前,做好統一以後「全面接管台灣」的預案已經迫在眉睫。不過文章發表後,隨即遭下架。
儘管如此,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已將該文保存,並翻譯成英文置於官網。目前,微信仍可搜尋到這篇敏感文章。
廈大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5日發表題為「儘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的文章稱,隨著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統一台灣的時間表隨時可能提前。香港過去幾年的動盪表明,政權移交如果沒有充分做好預案,會對未來社會秩序的平穩移交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
文章稱,由於台灣不存在「五十年不變」的問題,一旦大陸對台灣接管,其深度和廣度要遠遠大過1997年的香港,「做好統一以後全面接管台灣的預案已經迫在眉睫」。
廈大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在文中提出兩項建議:第一,儘快成立(中共)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第二,儘快建立台灣治理試驗區。
文章稱,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的唯一目標,就是作為「影子政府」隨時入台接收對岸政權。首先要儘快熟悉台灣目前的體制、制度、法律。「台灣作為一個相對與大陸更發達的經濟體,所需要處理的很多問題都是大陸很少、甚至沒有遇到的問題,這就需要這項工作越早開展越好。」
文章並建議「凝聚島內反台獨力量」,宣稱近年來,島內統一力量式微,缺乏統一的真實預期和實際的制度載體。中央台灣工委的建立,可以將這部分力量整合到國家行為,反台獨力量就會體系化、制度化。可以極大地改變島內預期,讓目前暫時被島內醜化、孤立的反台獨活動,成為「祖國統一後的英雄行為」。
文章還稱,中共之前「環台軍演」之所以對台灣民心衝擊不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台灣民眾認為統一還非常遙遠。而只要開始實際政權接收準備,這個行動本身對島內民心就會產生重大影響。
文章並建議,「平滑政權轉換衝擊」。中央台灣工委相關部門以個人諮詢、專案委託等方式,讓島內精英和機構盡可能多地參與台灣接收方案的設計,就有可能對未來的政權轉變衝擊準備好更多的預案,島內也會形成穩定的預期和心理準備。「讓台灣社會覺得政權交接方案是他們參與設計的,會極大地減少未來真實治理的成本,形成社會主流共識。」
在「儘快建立台灣治理試驗區」,文章稱,香港最近的動盪表明,一國兩制,完全接受現有的制度的做法並不一定適合台灣,台灣一開始就要以徹底融入大陸為目標。為了提前試驗政策的效果,培訓接管政權的幹部,有必要設置一個高度模擬的實體環境,全面類比島內統一後的管理模式。
文章建議,「台灣治理試驗區」地點可以選在與金門接壤的廈門翔安區、泉州南安市。特別是由於金廈來往密切,在此設實驗區最有利於複製、模仿台灣現在的行政體制。
文章建議,在實驗區內儘量模擬真實的台灣政權架構。政策和法律按照統一後台灣擬採用的實際政策,大到選舉制度的存廢,小到簡體、繁體字的去留;遠到貨幣如何過渡,近到教材、教師如何交接。然後讓各個社會主體,特別是台灣本地人,對交接的方案提出修改建議,在試驗區內實現政策快速反覆運算。
文章並建議培訓幹部,指台灣脫離大陸多年,在大陸駕輕就熟的幹部,在台灣可能要從ABC學起。無論是與居民的互動模式,還是和媒體溝通的方法,都是大陸幹部所不熟悉的。這就需要一個學習治理台灣的真實場景。試驗區可透過「引進台灣退休的軍公教人員」,協助制定接管的政策細節,縮短政權切換這一風險最大的過渡期。
文章還建議樹立「執政示範」,宣稱統一後台灣的治理樣本原本是香港的一國兩制。但之前的「搗亂」後,香港作為樣板模式已經對島內沒有多少說服力。這就需要樹立一個新的模範。
廈大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最後稱,「統一只是開始,治理才是檢驗統一是否成功的標準」
廈門大學呼籲儘快準備「接管台灣」 文章遭下架 | 兩岸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3MVAES0
----------------------------------------
陸民間建議「啟動台灣接管準備」 學者:未必代表官方
2024-08-18 09:45 聯合報/ 記者陳政錄/青島即時報導
廈門大學的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近月連續發布兩篇涉台文章,引發討論。中新社
陸民間建議「啟動台灣接管準備」 學者:未必代表官方 | 陸港經貿 | 兩岸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XQ0rRM
值520後兩岸多事之秋,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近月連續發布兩篇文章,分別是「關於台商撤離後工業用地的處置」 ,和呼籲大陸「盡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雖未在大陸輿論圈發酵,卻引起海外智庫關注。對此,大陸涉台學者受訪稱,相關文章僅反映大陸民間部分看法,未必代表官方對台政策走向。
正在青島出席「兩岸關係研討會」的 廈大台灣研究院教授唐永紅受訪表示,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系廈門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所屬的研究所,主要從事城市規劃相關研究工作,而非大陸對台研究體系中的一個單位。
因此,唐永紅說,大陸民間包括學術界意見多元,相關文章反映了大陸民間部分人士的看法,但未必代表大陸官方對台政策走向,也不會是所謂的「默許」發布。
但他坦言,由於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 「九二共識」,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勾連外部勢力;美國又頻繁地打「台灣牌」、「以台制華」,日嚴重地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包括阻礙大陸的發展,近年來,大陸民間確實在兩岸關係議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呼籲調整對台策略與政策包括採用非和平方式的聲音。
赴陸與會交流的政大國關中心兼任教授湯紹成認為,因為兩岸情勢緊繃,大陸有一部分輿論覺得現行對台政策可能效果不彰,產生不同想法,所以相關文章「可能就是其中之一」,至於這些想法是否符合大陸中央的對台政策,「就是另外一個問題。」
湯紹成說,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確實應該要提高警惕,面對陸方可能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處理台灣問題,「這個挑戰可能是越來越嚴峻的」,例如現在兩岸民間氛圍不友善,影響觀光開放,所以台灣可以做的是,盡量改善兩岸氛圍,消除彼此的敵意,活絡交流,以改善兩岸關係。
8月初,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在其微信公眾號發文,呼籲大陸「盡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表示隨川普上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統一台灣的時間表隨時可能提早,提出盡快成立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盡快建立台灣治理試驗區兩項建議。雖隨點閱數增加,該文章後來在其公眾號上被刪除,但全文仍在陸網流傳。
另,今年7月,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也曾以「關於台商撤離後工業用地的處置」 為題發文,表示隨國際營商環境變化,大量台商開始撤離大陸將企業遷往東南亞、印度,許多大陸地方政府用高價回購台商閒置的工業用地,結果造成台商用大陸政府回購土地的錢,支持其產業外遷至其他國家,這實際上是在「配合」美國將產業鏈遷出大陸的策略,嚴重點講,是變相的「資敵」。
公開資訊顯示,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成立於2009年,隸屬廈大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現任所長趙燕菁曾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廈門市規劃局局長、規劃委員會主任等職。
陸民間建議「啟動台灣接管準備」 學者:未必代表官方 | 陸港經貿 | 兩岸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XQ0rRM
-------------------------------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於 5 日發文,呼籲中國當局儘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宣稱隨著川普上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統一台灣的時間表隨時可能提前,做好統一以後「全面接管台灣」的預案已經迫在眉睫。
雖然文章發表後,隨即遭下架,但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已將該文保存,並翻譯成英文置於官網。
在這篇文章中,廈門大學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向北京提出了如何為台灣「統一」後治理做準備的建議,當中有兩個建議:首先,儘快成立(中共)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第二,儘快建立台灣治理試驗區。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於 5 日發文,呼籲中國當局儘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圖為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圖:新華社
▌針對台灣現狀進行情報收集 設計統一後的機構和替代法律
文章表示,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的唯一目標,就是作為「影子政府」,可以隨時進入台灣接管政權。首先,要儘快熟悉台灣目前的制度、機構和法律。
中央台灣工委將對台灣機構的現狀和歷史演變進行有針對性的情報收集,並深入分析、理解和跟蹤,從日本開始、到國民黨戰後接管、以及香港的經驗,提出相應的機構保留、變革、引入和創新措施,並提前設計需要變革的機構和替代法律。
與目前台灣的學術研究不同,中央台灣工委的各部門應該有具體和明確的以任務為導向的目標,並以實踐經驗為先決條件,以便能夠徹底有效地消化台灣的現有系統。
文章並建議「凝聚島內反台獨力量」,宣稱近年來,島內統一力量式微,缺乏統一的真實預期和實際的制度載體。中央台灣工委的建立,可以將這部分力量整合到國家行為,反台獨力量就會體系化、制度化,可以極大地改變島內預期,讓目前暫時被島內醜化、孤立的反台獨活動,成為「祖國統一後的英雄行為」。
文章認為,中共之前「環台軍演」之所以對台灣民心衝擊不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台灣民眾認為統一還非常遙遠。而只要開始實際政權接收準備,這個行動本身對島內民心就會產生重大影響。
文章還提到,中央台灣工委相關部門以個人諮詢、專案委託等方式,讓島內精英和機構盡可能多地參與台灣接收方案的設計,就有可能對未來的政權轉變衝擊準備好更多的預案,島內也會形成穩定的預期和心理準備,讓台灣社會覺得他們參與了政權移交計劃,這將大大降低未來實際治理的成本,並在社會中形成主流共識。
總統蔡英文剛結束為期 10 天的「民主夥伴共榮之旅」,中國隨即宣布進行東部戰區連續 3 天環台軍演 (圖/路透社)
文章認為,中共之前「環台軍演」之所以對台灣民心衝擊不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台灣民眾認為統一還非常遙遠。/圖:路透社
▌吸收台灣軍公教成為幹部 在廈門高度模擬統一後的管理模式
在「儘快建立台灣治理試驗區」的部分,文章稱,香港最近的動盪表明,一國兩制的方法和對現有制度不一定適合台灣,台灣一開始就要以徹底融入「大陸」為目標。為了提前試驗政策的效果,並培訓接管政權的幹部,有必要設置一個高度模擬的實體環境,全面類比島內統一後的管理模式。
而位置選擇可能是與金門接壤的廈門翔安區、泉州南安市,特別是由於金廈來往密切,在此設實驗區最有利於複製、模仿台灣目前的行政體制。
文章建議,在實驗區內儘量模擬真實的台灣政權架構。政策和法律應該基於統一後台灣擬採用的實際政策,大到選舉制度的存廢,小到簡體、繁體字的去留;遠到貨幣如何過渡,近到教材、教師如何交接。然後讓各個社會主體,特別是台灣本地人,對交接的方案提出修改建議,在試驗區內實現政策快速反覆運算。
此外,文章也建議要培訓幹部,指台灣脫離「大陸」多年,無論是與居民的互動模式,還是和媒體溝通的方法,都是「大陸」幹部所不熟悉的。這就需要一個學習治理台灣的真實場景。透過從台灣招募退役軍人、公務員和教師,實驗區將能夠幫助制定統一後政策的細節,縮短政權切換這一風險最大的過渡期。
文章還建議樹立「執政示範」,宣稱統一後台灣的治理樣本原本是香港的一國兩制。但之前的「搗亂」後,香港作為樣板模式已經對島內沒有多少說服力。這就需要樹立一個新的模範。廈大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最後稱,「統一只是開始,治理才是檢驗統一是否成功的標準」。
文章稱,香港最近的動盪表明,一國兩制的方法和對現有制度不一定適合台灣,台灣一開始就要以徹底融入「大陸」為目標
廈門大學呼籲盡快準備接管台灣 建議吸收台灣軍公教成為「管理幹部」 | pourquoi 報呱 https://bit.ly/3TEaw1s
------------------------
「啟動接管台灣準備」陸學者還提引進退休軍公教協助 陸網驚:喝多了吧
2024-08-18 16:07 聯合報/ 記者
謝守真
/即時報導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呼籲北京當局,「盡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但有網友質疑,這篇文章是在公開挑戰中共中央提出的「一國兩制」對台方針。(法新社)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呼籲北京當局,「盡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但有網友質疑,這篇文章是在公開挑戰中共中央提出的「一國兩制」對台方針。(法新社)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日前發布題為「盡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的文章指出,隨著川普上台可能性愈來愈高,統一台灣的時間表或將提前,因此做好統一後全面接管台灣的預案已迫在眉睫。文章並建議,盡快建立「台灣治理試驗區」,並通過引進台灣退休的軍公教人員,協助制定接管的政策細節。
「盡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文章雖已下架,但早被許多大陸網友和微信公眾號轉發,因此在網上仍可輕易搜索到。文章稱,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情勢瞬息萬變,隨川普上台的可能性愈來愈大,統一台灣的時間表隨時可能提前。
文章指出,台灣不存在「五十年不變」的問題,但接管台灣的深度和廣度要遠遠大過1997年的香港回歸,因此做好統一以後全面接管台灣的預案已迫在眉睫。
文章提出兩點建議,一是盡快成立「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二是盡快建立「台灣治理試驗區」。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的唯一目標,就是作為「影子政府」隨時入台接收政權。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提出,首先要盡快熟悉台灣目前體制、制度、法律,有針對性地展開情報蒐集,中央台灣工委各部門應有具體而明確的任務導向,以實戰為前提。同時,要「凝聚島內反台獨力量」。
此外,就盡快建立台灣治理試驗區的建議,文章表示,香港前期的動盪表明,「一國兩制」完全接受現有制度的做法並不一定適合台灣,台灣一開始就要以徹底融入大陸為目標。地點可選在近金門的廈門翔安區、泉州南安市,特別是由於金廈來往密切,在此設實驗區最有利於複製、模仿台灣現在行政體制。
文章對此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政策實驗;二是培訓幹部;三是執政示範。首先,要在實驗區內儘量模擬真實的台灣政權架構,大到選舉制度的存廢,小到簡繁體字的去留,並且遠到貨幣如何過渡,近到教材、教師如何交接都應擬好方案。
其次,文章稱,台灣脫離大陸多年,無論是與台灣居民的互動模式,還是和媒體溝通的方法,都是大陸幹部所不熟悉的,這就需要一個學習治理台灣的真實場景。試驗區可通過引進台灣退休的軍公教人員,協助制定接管的政策細節,以縮短政權切換這一風險最大的過渡期。
文章最後寫道,「統一只是開始,治理才是檢驗統一是否成功的標準」。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這篇文章引起不少大陸網友關注,但也有不少嘲諷的聲音。有人表示,「盡是紙上談兵」、「喝多了吧」「這是喝了多少」、「公開挑戰一國兩制?」、「我只是進來看留言的。值得高興的是,理性的人終究比專家多點」。「啟動接管台灣準備」陸學者還提引進退休軍公教協助 陸網驚:喝多了吧 | 兩岸要聞 | 兩岸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MVhCuK
-----------------------------------------------
中共持續對台文攻武嚇,不斷重複以威脅恐嚇為基調逼迫台灣接受中國併吞。中國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日前發文妄稱,中國政府「盡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但該文章發表沒多久就被下架,引發熱議。對此,律師陳怡凱表示,該篇文章要注意的地方有6點,從內容可以看出,中共內部已經有人對在台代理人的工作效率感到不耐煩。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5日發表題為「盡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的文章宣稱,隨著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統一台灣時間表隨時可能提前。為此研究所提出幾個建議,包括趕緊成立中共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建立台灣治理試驗區、凝聚台灣反台獨力量等。
文章指稱,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的唯一目標,就是作為「影子政府」隨時入台接收對岸政權,必須盡快熟悉台灣目前體制、制度、法律。另外,研究所認為中國先前實施「環台軍演」之所以對台灣民心衝擊不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台灣民眾認為統一還非常遙遠,只要開始有政權接受準備的實際動作,就能對台灣民心產生重大影響。
陳怡凱指出,雖然這篇文章發表後沒多久被下架,但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已將該文保存,並翻譯成英文置於官網。陳怡凱也Po文直指這篇文章有6點值得注意,第一是影子政府,原文呼籲北京成立所謂「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作為準備「接收」台灣的「影子政府」,隨時入台接收對岸政權。
陳怡凱續指,第二是不滿藍營,文章將國民黨斥為「反台獨立場軟化」及「甚至走向隱性台獨」;第三是吸收內奸,呼籲直接由「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以個人諮詢、項目委託等方式讓台灣內部人士「參與台灣接收方案的設計」。第四是試驗區,呼籲在廈門翔安或泉州南安成立「試驗區」,模擬「接收」後的治理情境,以供「培訓統治台灣幹部」之用。
陳怡凱接著提到,第五是退休軍公教再利用,引進台灣退休軍公教人士,協助制定政策細節;第六是一國一制,不會有一國兩制,台灣一開始就要以「徹底融入大陸」為目標,包括「土地在內的不動產制度」,而在中國法律,並不承認真正的私人土地所有權。
陳怡凱直言,從這篇文章可看出,中國或至少中國內部某些人已經對於在台代理人的工作效率十分不耐,有心把「辦事不力」的代理人一腳踢開,自行披掛上陣,直接把台灣吞入口中。為了配合這個目的,準備投入更多資源在台灣培養更龐大的內奸群體。至於這篇文章公佈後又下架內情固然不得而知。不過,很有可能是因為說了太多不宜公開的真心話
廈門大學刊文籲「準備接管台灣」律師:中共對在台代理人已不耐煩 | 新頭殼 | LINE TODAY https://bit.ly/3TCegR6
----------------------------------------
廈門大學發文「接管台灣」 學者:真正目的不在此
2024-08-19 18:56
作者:程寬仁
廈門大學發文「接管台灣」 學者:真正目的不在此
台灣安保協會副秘書長何澄輝。(央廣資料照)
中國廈門大學發表文章,呼籲中共當局儘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但文章一發出又隨即下架。台灣安保協會副秘書長何澄輝指出,此舉就在突顯中共對台灣的政治攻勢,不但不會停止,還會持續推進,而這次的目的不在推動接管台灣方案,是想繼續接洽台灣的親中人士,在台進行政治干擾活動。
廈大籲凝聚反台獨力量 啟動接管台灣方案
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日前發表「儘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的主題文章,內容提及,由於美國前總統川普再次當選總統的可能性愈來愈大,統一台灣的時間表隨時可能提前,而且從香港過去幾年的動盪可以發現,政權移交如果沒有充分做好預案,將對未來社會秩序的平穩移交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
廈大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在文中建議,中共當局要「凝聚島內反台獨力量」,儘快成立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以及儘快建立台灣治理試驗區,並強調統一只是開始,治理才是檢驗統一是否成功的標準。不過,這篇文章發出沒多久就被下架。
取得台灣 習近平的自信與不自信
台灣安保協會副秘書長、台灣黑熊學院執行長何澄輝表示,中共歷屆領導人對於取得台灣,向來有他們感到自信和不自信的地方,若以現在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說,他自認中國在他的領導下,國力已達頂峰,但對於國際形勢沒有信心,非常清楚中國已遭孤立。
何澄輝:『(原音)尤其在2018年美中貿易大戰開打之後,過去他可以利用融入國際體系藉以壯大自己,同時推進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但這件事情他愈來愈沒信心,特別是後面第三任期之後,他感受到被孤立,就是中國的形勢愈來愈孤立,再加上俄烏戰爭爆發之後,他看到像俄羅斯、北韓、伊朗面對國際間對他們的抵制,孤立的情形愈來愈明顯,川普總統如果再次上台,他們擔心這樣的態勢會更為加劇,同時過往模糊戰略對他們的潛在利益會消失,所以他們希望在所剩不多的時間窗口下,能夠加速推動對台灣的接管。』
何澄輝指出,在這樣的背景下,有智庫提出儘快啟動接管台灣的方案,其實是回應習近平對於歷史使命的焦慮。何澄輝:『(原音)這個歷史使命的焦慮,背後所體現的其實是他對於自己的統治能力日益低下,有可能會危及政權,甚至喪失政權的危機下,他必須要有一個可以轉移,在這樣的背景底下才有這樣的方案提出。』
台灣民眾留心 文章下架的多個可能
不過,何澄輝也談到,這篇文章絕對不是隨隨便便的上架和下架,中共相關機構對台工作的發言和行動,都不會無的放矢,無論是刊登或下架都經過高層授意,現在這篇文章被下架,也許是後來有高層覺得內容有問題,也有可能是刻意的招式。
何澄輝:『(原音)這樣一刊一下的動作中,其實已經完成一件事情,就是對台他發出一個訊號,就是對台的政治攻勢不會停止,同時可能會推進,那麼我們其實真正最應該擔心的,不是他直接推動這個方案,而是接下來他有可能在台灣藉由這種威嚇,讓心生疑慮的台灣人會有不安,這個時候再配合台灣一些試圖想要跟中國和解的政治人物,推動他與中國之間的政治議程,進而干擾台灣內部的政治活動與議程,這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不是要推這個方案,其實是可能接下來會跟一些親中的政治人物或政治團體,在台灣進行一些干擾活動。』
何澄輝說,這樣的突然下架,也可以製造話題,藉由掀起台灣輿論,進而了解可行性。何澄輝:『(原音)你會討論嘛,這時候可以「測風向」,這有點像「切香腸」戰術,我先放出一個訊號,而你的訊號如果是正面的,他就會再加碼,你的訊號如果是負面,他可能會退回,稍微退回半步,我們目前一直在遇到的包括灰色領域的衝突,或者是他們對我們的政治攻勢,其實這個邏輯是一樣的,他們現在都是極限壓力測試,故意拉高這個衝突的態勢,然後挑戰過去已有的默契,故意突破過去的默契線,但是不多,不是直接去改變,超過過去的默契線,看你的反應,如果你沒有反應或你應對的是驚惶失措,那麼他就會繼續加碼,如果你的應對得宜得當,對內部也是穩定的,那麼他可能會暫停,接下來會試圖尋求下一個突破口。』
面對這樣的情況,何澄輝提醒台灣民眾,對於中國政府和台灣之間,絕對不能心存幻想,唯有實力才能保障自己民主自由的價值體系,以及自身所熱愛的生活方式,所以要提升對相關資訊的理解和辨識的能力;另一方面,台灣政府單位對於中共所採取的非軍事衝突,不論在治理上或應對上的能力,都要全面提升,才能保衛台灣的民主體制
廈門大學發文「接管台灣」 學者:真正目的不在此 - RTI 洞察中國 https://bit.ly/3TDP9NV
---------------------------------------
禁文 從香港「一城兩制」到台灣「一省兩制」 pdf下載 - 禁聞網
禁文 從香港「一城兩制」到台灣「一省兩制」 pdf下載 - 禁聞網
從香港「一城兩制」到台灣「一省兩制」
星期專論》從香港「一城兩制」到台灣「一省兩制」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4df1NtC
2024/04/07 05:30◎松田康博
二○二四年三月,香港根據《基本法》第廿三條制定《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列舉叛國罪、分裂國家行為、煽動叛亂罪、顛覆國家罪及竊取國家機密等多項罪名。特別是對於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有人擔心即使連外國分析師也將無法再自由蒐集和分析情報,這將成為香港做為國際金融城市的致命傷。
二○一九年以來,香港的「一國兩制」迅速變質,對台灣造成巨大影響。另一方面,香港局勢也使中國的對台政策發生重大變化。讀者們是否有所察覺?
二○二四年三月,香港根據《基本法》第廿三條制定《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列舉叛國罪、分裂國家行為、煽動叛亂罪、顛覆國家罪及竊取國家機密等多項罪名。(法新社)
香港已變成「一城兩制」
二○一九年對「反送中」運動的鎮壓、二○二○年制定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等措施,有人認為「一國兩制」已遭破壞,甚至已經變成「一國一制」。但實際上,香港與中國大陸至今仍存在許多差異。
日本立教大學教授倉田徹指出,並不是中國放棄了大陸和香港的「一國兩制」,而是香港變成「一城兩制」。討論的重點在於,現在的香港已經變成中國式和英式/港式的混合制度。
二○一九年後,中國以中央政府的「全面管治權」為依據,一口氣在香港建立涉及國家安全的中國式制度。「高度自治」的關鍵字為「愛國者治港」。香港在回歸之前就有共產黨協力者的存在,而中國現在已完全排除民主派,以「愛國者」為代理人,推動香港統治。
儘管如此,香港的獨特性依舊存在,港幣至今仍與美元掛鉤。二○二○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港府努力避免採取中國式的「清零」政策。二○二一年,港府拒絕北京提出在香港適用《反外國制裁法》的要求。二○二三年,中國對日本水產品實施全面禁運,但香港僅實施部分禁運,因為若全部按照中國大陸的作法,香港將無法維持國際金融城市的地位。香港至今仍持續奮力抗拒。
一國兩制 自由和法治不存在
結果,香港變成「一城兩制」,形成一種新的平衡點。中國則將對港政策的「成功」,定位為習近平政府的「政績」。
那麼,中國對統一後的台灣有何構想?二○一九年以來,習近平以「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號召台灣人民與大陸進行「民主協商」,其內容正逐漸明朗。
習近平政府的對台政策「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納入二○二二年八月發表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中,相較於以往的白皮書,「一國兩制」的內容在「統一」後有很大的差異。
例如,一九九三年九月發表的《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白皮書中,「(台灣)擁有在台灣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黨、政、軍、經、財等事宜都自行管理」、「有自己的軍隊,大陸不派軍隊也不派行政人員駐台」等部分已經消失。也就是說,「統一」後,中國打算剝奪台灣的司法獨立,將終審法院設於北京,解散台灣國軍,並派遣解放軍駐台。
恐怕是因為中國認為,自由和法治的存在,是「一國兩制香港方案」失敗的原因。而且與以往的國軍不同的是,現在國軍的主要目的是保衛台灣,中國應該是基於這樣的理由,決定將已存在的軍隊等排除在外。
「統一」後的台灣可以繼續為中國大陸生產電子元件,也可以像香港一樣,如果是「愛國者」也能參選各項選舉。然而,這些都是以維護中國的國家安全為絕對條件。可以推斷,習近平「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內容,就是像這樣的「一省兩制」。
中共壯大台灣「偽愛國統一力量」
習近平在台灣總統選舉後發表文章,提到「發展壯大台灣愛國統一力量,反對『台獨』分裂行徑,推進祖國完全統一」。台灣幾乎不存在任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具有愛國心的勢力。這是習近平的「自圓其說」,但在習近平的指示下,中國官僚機構將千方百計發展壯大台灣的「偽愛國統一力量」,為「愛國者治台」做準備。
星期專論》從香港「一城兩制」到台灣「一省兩制」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4df1NtC
------------------------------
從香港“一城兩制”到台灣“一省兩制”
2024-04-07 21:00作者: 松田康博編譯: 林翠儀
二〇二、四年三月,香港依據《基本法》第廿三條制定《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列舉叛國罪、分裂國家行為、煽動叛亂罪、顛覆國家罪及竊取國家機密等多項罪名。特別是對於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有人擔心即使連外國分析師也將無法再自由蒐集和分析情報,這將成為香港做為國際金融城市的致命傷。
二〇一、九年以來,香港的「一國兩制」迅速變質,對台灣造成巨大影響。另一方面,香港局勢也使中國的對台政策有重大變化。讀者們是否有所察覺?
香港變成“一城兩制”
二〇一九年對“反送中”運動的鎮壓、二〇二〇年制定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等措施,有人認為“一國兩制”已遭破壞,甚至已經變成“一國一制” 。但實際上,香港與中國大陸至今仍存在許多差異。
日本立教大學教授倉田徹指出,並不是中國放棄了大陸和香港的“一國兩制”,而是香港變成“一城兩制”。討論的重點在於,現在的香港已經變成中國式和英式/港式的混合製度。
二〇一、九年後,中國以中央政府的「全面管治權」為依據,一口氣在香港建立涉及國家安全的中國式製度。 「高度自治」的關鍵字是「愛國者治港」。香港在回歸之前就有共產黨協力者的存在,而中國現在已完全排除民主派,以「愛國者」為代理人,推動香港統治。
儘管如此,香港的獨特性仍依舊存在,港幣至今仍與美元掛鉤。二〇二〇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港府努力避免採取中國式的「清零」政策。二〇二一年,港府拒絕北京提出在香港適用《反外國制裁法》的要求。二〇二三年,中國對日本水產品實施全面禁運,但香港僅實施部分禁運,因為若全部依照中國大陸的作法,香港將無法維持國際金融城市的地位。香港至今仍持續奮力抗拒。
一國兩制自由和法治不存在
結果,香港變成“一城兩制”,形成一種新的平衡點。中國則將對港政策的“成功”,定位為習近平政府的“政績”。
那麼,中國對統一後的台灣有何構想?二〇一九年以來,習近平以“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號召台灣人民與大陸進行“民主協商”,其內容正逐漸明朗。
習近平政府的對台政策“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納入二〇二二年八月發表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中,相較於以往的白皮書,“一國兩制」的內容在「統一」後有很大的差異。
例如,一九九三年九月發表的《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白皮書中,「(台灣)擁有在台灣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黨、政、軍、經、財等事宜都自行管理」、「有自己的軍隊,大陸不派軍隊也不派行政人員駐台」等部分已經消失。也就是說,「統一」後,中國打算剝奪台灣的司法獨立,將終審法院設於北京,解散台灣國軍,派遣解放軍駐台。
恐怕是因為中國認為,自由和法治的存在,是「一國兩製香港方案」失敗的原因。而且與以往的國軍不同的是,現在國軍的主要目的是保衛台灣,中國應該是基於這樣的理由,決定將已存在的軍隊等排除在外。
「統一」後的台灣可以繼續為中國大陸生產電子元件,也可以像香港一樣,如果是「愛國者」也能參選各項選舉。然而,這些都是以維護中國的國家安全為絕對條件。可以推斷,習近平「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內容,就是像這樣的「一省兩制」。
中共壯大台灣“偽愛國統一力量”
習近平在台灣總統選舉後發表文章,提到「發展壯大台灣愛國統一力量,反對'台獨'分裂行徑,推進祖國完全統一」。台灣幾乎不存在任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具有愛國心的勢力。這是習近平的“自圓其說”,但在習近平的指示下,中國官僚機構將千方百計發展壯大台灣的“偽愛國統一力量”,為“愛國者治台”做準備
從香港「一城兩制」到台灣「一省兩制」 | 博談網 https://bit.ly/3TD1TEl
-------------------------------------
一國兩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Zxr5zW
-------------------
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模式
香港回歸週年
黃連城
(香港《商報》副總編輯)
「一國兩制」不止一種模式
去年7月1日,香港以和平方式由英國移交給中國,並成立了特別行政區,開始正式實踐「一國兩制」。中共一向認為,香港問題的解決,對台灣問題的解決有「率先垂范」作用,故在香港回歸週年之際,對「一國兩制」作一番討論應是有意義的。
香港回歸以後,台灣方面對「一國兩制」的直接評論較以前為多。李登輝、連戰等國民黨人士多次申明,「一國兩制」不適用於台灣,反對中共把台灣問題「港澳化」。民進黨不承認台灣屬於「一個中國」,自然更加拒絕「一國兩制」。今年2月,新黨發表的兩岸關係立場新聞稿稱,「中共針對香港所提出的『一國兩制』,不符合台灣人民的基本福祉,我們不能接受」。但有趣的是,新黨同時提出了將「一個中國,多元體制」作為走向統一的「前提」,認為這是「值得兩岸人民共同省思的基本方向」。
根據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最新的民意調查,目前台灣85%的民眾主張維持現狀;對未來兩岸關係走向,傾向於統一的民眾超過傾向於獨立的民眾;對於中共提出的「一國兩制」主張,超過八成持反對態度,但也有不到一成的人表示贊成。問到假如用類似香港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則近八成的民眾表示無法接受。
綜合上述調查結果,我的看法是:一、台灣民眾普遍不接受香港的「一國兩制」模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二、在目前普遍將「一國兩制」等同於「香港模式」的情況下,也還有不到一成的台灣民眾表示贊成,可見用「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並非沒有前途。三、假如找到一種既能實現兩岸統一,又能滿足台灣民眾維持現狀要求的「一國兩制」新模式,台灣民眾未必不可以接受。
去年1月份,台灣中華青年交流協會和香港亞太21學會在香港舉辦了一個「台港大陸關係研討會」,主辦者邀請我擔當評論人,就台大三研所葛永光教授有關「一國兩制」問題的論文發表意見。葛教授從香港政制的演變、過渡期的發展,以及基本法對香港政治的規範,分析了香港「一國兩制」的政制特色,又和台灣進行了比較,認為台灣同香港在主權地位、政制特性、歷史成因和政體功能四方面存在很大不同,結論是,中共提出的「一國兩制」在台灣不一定適用。我同意葛教授的一些分析,但認為結論似可以商榷。
葛教授之所以得出「一國兩制」不適用台灣的結論,同目前大部分台灣民眾的看法一致,都是基於一種假設,即中共是想以香港的「一國兩制」模式作為兩岸統一的基礎。
台灣和香港當然不一樣
我在自己發表過的文章中一直持有這樣的觀點:「一國兩制」有相當廣闊的內涵,可以有各種模式,香港所實行的只是一種模式。澳門問題因為和香港基本相同,所以給人一種錯覺,即中共所說的「一國兩制」就是在香港實行的樣子。
中共的「一國兩制」構想是從解決台灣問題提出的。1981年的「葉九條」是最早系統闡釋「一國兩制」內涵的文件,其九條並沒有全部用於香港,例如第五條「台灣人士可擔任全國性政治機構的領導職務」「台灣可保留軍隊」,在香港就未採用。這說明中共自己也很清楚,現在的「一國兩制」香港模式和將來的「一國兩制」台灣模式應是有區別的。
我在去年那次發言中曾經指出,從中共公開發表的解決台灣問題的思路已可看出,中共並不認為解決台灣問題可以簡單套用香港模式,以下情況可以佐證:
中共不允許香港染指國家主權,台灣則可以。中共一向認為軍事、外交是「國家主權的象徵」,在解決香港問題一開始就確定,軍事、外交要由中央政府負責。而對於台灣,中共已表明允許保留軍隊,實際上等於承認台灣可擁有一定的主權地位。直到今天,中共也從未排除台灣可以享有外交權。他們現在堅決反對台灣搞「務實外交」,是因為涉及到搞「兩個中國」的問題,假如兩岸在「一個中國」問題上達成共識,相信台灣在外交上肯定會有足夠的自由度。
「江八條」說,兩岸「談判達成協議,在此基礎上,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義務和權利是連在一起的,共同承擔義務,潛台詞是共同享受權利。中共官方論述台灣問題的文章也有「共享主權」的提法,而這種提法對香港是從來不講的。
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一國」明確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決香港問題時並不觸及國體、國旗、國號等問題。對於台灣,中共強調堅持「一個中國」,但「一個中國」的涵義是什麼,中共認為雙方可以商量。這是同香港的「一國兩制」模式最重要的區別所在。
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
「江八條」有一句標準提法,是北京所有官方文章在引用時連標點符號都不敢錯的,這句話是:「雙方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按照「江八條」的表述,「一個中國」問題並不是兩岸進行談判的前提,而是為談判規定的議題。
假如以上分析可以成立,中共心目中的「一國兩制」台灣模式和「一國兩制」香港模式已經有相當大的區別了。
「江八條」代表了中共解決台灣問題的最新政策,核心是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但內容基本上還是重申「葉九條」。「葉九條」發表於1981年,那時大陸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無論是中共高層還是一般老百姓,當時的思想解放程度和現在都不能同日而語。15年後論述台灣問題,理應比15年前再邁出一大步,問題是在1996年,提出「一國兩制」的鄧小平還活著,江澤民不可能在「一國兩制」的詮釋上走得太遠。據台灣媒體引述新同盟會長許歷農報導,1997年11月,汪道涵對「一國」作出新解,說「一個中國」並不等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等於是中華民國,而是兩岸共同締造的中國。這番話至今未被中共官方否認,應該是可信的。由此分析,在鄧小平逝世以後,中共高層對「一國兩制」的台灣模式正進行新的思考。
兩岸實現和平統一,除了「一國兩制」,看不出有什麼別的辦法,問題在於設計出台灣民眾普遍能夠接受的模式。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一國」容易解決,問題是「兩制」;對於台灣,「兩制」容易解決,問題在於「一國」。如果在「一個中國」問題上找到海峽兩岸都能接受的辦法,「一國兩制」的台灣模式便呼之欲出了。
回歸週年的三點啟示
香港回歸已經整整一年,雖然不必將「一國兩制」的香港模式套用於台灣,但香港的經驗對用「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肯定傳遞了正面信息。國際社會和香港社會對香港回歸後的情況基本上是滿意的;北京沒有干預香港的高度自治;香港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沒有改變;香港的傳媒沒有出現所謂「自我審查」;遊行示威沒有受到不應有的限制;首屆立法會地區直選也是在公開、公平的條件下進行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至少有這樣三點啟示:
一、將中國因某種原因分離的部分按「一國兩制」方針統合起來,對其中的每個部分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尤其是在經濟層面;
二、在一個國家當中有不同制度的社會並存,各自按照那裡人民的意願發展,「井水不犯河水」,事實上是可以做到的;
三、開放是時代的主流。一個開放的社會,實際上也是受法律制約和國際監督的社會,彼此之間過份的猜忌和不信任,將越來越變得不很必要。
總括而言,既然中華民族統一是歷史必由之路,而兩岸又都不希望兵戎相見,雙方最需要的是誠意和智慧。北京方面不應把「一國兩制」方針的詮釋停留在香港模式上,台灣方面也不必對「一國兩制」採取非理性的排拒態度。台灣方面甚至可以主動提出一種模式,與北京方面討論。我建議在適當的時候,兩岸有識之士成立一個類似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那樣的班子,就「一國兩制」台灣模式設計出一部草案,供兩岸人民討論,也供兩岸決策者參考。
1998年6月17日於香港◆
《海峽評論》91期-1998年7月號 https://bit.ly/47zF7mE
---------------
參、「一國兩制」不能套用於台灣
針對港澳主權陸續轉移,「一國兩制」、「港澳模式」進入實踐階段。大陸當局利用港澳統一模式,刻意表達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急迫感」,即所謂「先港澳、後台灣」的統一時間表。然而無論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或「一國兩制」的港澳模式,都絕對無法適用於解決兩岸之統一,其理由如下:
一、「一國兩制」是一矛盾性、過渡性、壓制性的設計
「一國兩制」在邏輯上的矛盾性,表現在「一國」與「兩制」之間存有衝突及不調和;而它在時間上的過渡性,則顯示「一國兩制」終將趨向於一黨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而在實行上的壓制性,其目的就是把台灣、香港、澳門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才能享有所謂的「高度自治」。
二、台灣不是香港,兩岸統一沒有時間表
雖然大陸當局企圖將「一國兩制」的香港模式套用於我方,但香港原是殖民地,中華民國則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我們擁有香港所沒有的自主外交和自衛能力,我們國家的前途也是由人民所決定,而港人卻無法掌握自身的前途。香港移交問題在歷史裡早已決定,但兩岸統一問題並沒有時間表。
三、民主台灣的存在,有助港澳落實「兩制」
「一國兩制」原係大陸當局為處理兩岸關係而設計的。今大陸當局欲藉該制在港澳的實施而移植於台灣,以謀求以大陸為主體的兩岸統一。故此,大陸當局全力維護「一國兩制」在香港的順利實施,以期對我產生所謂示範作用的心態及意圖,昭然若揭。如無民主台灣的存在,港澳恐難落實「兩制」。這也凸顯出用「一國兩制」來解決中國統一問題,全中國人之自由、民主、繁榮,勢不可期。
------------------
台灣拒絕接受“一國兩制”,歸結為一點,就是對以“一國兩制”模式統一有恐懼,有擔憂,有懷疑;同時,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會堅定支持、保護台灣有幻想。
雖然台灣目前拒絕“一國兩制”,卻並不等於說“一國兩制”在台灣根本無實施的可能。為了讓台灣願意接受“一國兩制”,大陸除了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實力,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吸引力,增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可信度,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威信及影響力,增強港澳模式的說服力等,還要就台灣方面關心的種種問題解疑釋惑。
序 言
以“一國兩制”方式解決因內戰而遺留的台海兩岸分治問題,是中共領導人為解決台灣問題而提出的政治構想及主張,但機緣巧合首先應用在解決香港澳門回歸的實踐中。港澳回歸以來的治理情況表明,“一國兩制”實踐雖然不斷遇到這樣那樣的挑戰或問題,需要不斷發展完善,但總體上是運用成功的。通過港澳的實踐,人們對以“一國兩制”模式解決台灣問題增強了信心。
但毋庸諱言,迄今為止,“一國兩制”構想仍不為台灣主流民意(涵蓋泛藍和泛綠兩大陣營)所接受。其原因值得認真探討。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1.2講話”〔1〕中提出,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這是對從事對台工作者及學者提出的任務和要求。筆者作為長期從事對台暨兩岸關係研究的學者,想就此問題談點管窺之見,以促進相關討論的深入。
一、台灣不接受“一國兩制”的原由
“一國兩制”構想從提出至今,台灣方面從未認真思考其可行性並予以接受。蔣經國當政時曾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暨實行“一國良制”。李登輝主政初期制訂的“國家統一綱領”,基本延續蔣經國的大陸政策思路,主張“自由、民主、均富統一中國”。李登輝主政後期提出“階段性兩個中國”“特殊兩國論”,實即推動“分裂合法化”。陳水扁執政時期乾脆推行“一邊一國”“正名制憲去中國”“台灣前途由住民自決”的“台獨”路線。馬英九主政時期,雖然兩岸關係有了較大改善,但馬當局始終堅持“維持現狀”“不統不獨不武”的立場,拒絕接受“一國兩制”統一構想。蔡英文乾脆直接拒絕“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並把“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混為一談,〔2〕舉執政之力制訂“因應及反制‘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指導綱領”,以此“作為國安團隊與行政部門因應這項挑戰的行動準則”。〔3〕就連當下台灣最紅的藍營政治人物韓國瑜,也不諱言“大部分人無法接受港澳式的一國兩制”。〔4〕
綜合來看,台方反對“一國兩制”的理由,主要有“吞併說”、“矮化說”、“共產化說”和“變卦說”等。
“吞併說”認為,在“一國兩制”下,台灣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雖可享有“高度自治”,但不能違背大陸的憲法與中共的旨意,兩地“本質上仍是一種主從關係,一制代表中央,另一制代表地方”;〔5〕這是“落入北京的陷阱,遲早要向北京納稅、受它指使”;如同“把凱蒂貓推到獅子的籠子”,〔6〕台灣人衹能享有鳥籠裡的“民主自由”〔7〕。
“矮化說”認為,“一國兩制”把台灣等同於港澳,這是“無視‘中華民國’的存在”,無視台灣人民已經享有的一切自治權力,是對台灣的貶低。認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8〕擁有自已的土地和人口,有自己的“憲法”法律及“國家象徵”符號,有最高且排他的自我管轄權和對外關係權,選民可以直接選舉各級行政首長和民意代表,而港澳則是中國從英國和葡萄牙手中收回的殖民地,從未獨立擁有台灣所擁有的這一切。港澳實施“一國兩制”是獲得從未有過的“高度自治權”,台灣則不是。所以,台“斷不可能接受‘一國兩制’”。〔9〕台灣前途由“住民自決”已成為“全島共識”,兩岸衹有在“對等”的基礎上才可以談未來。〔10〕
“共產化說”認為,在“一國兩制”下,大陸社會主義制度是主體,台灣的資本主義制度衹能為輔,且衹能在過渡時期存在,而且權力安排“由上而下”,台灣人不可以當國家領導人,“缺乏民主性”,〔11〕大陸對兩制的內涵與時效擁有解釋權與最後決定權,台灣“終須被迫放棄民主自由制度,完全接受中共設定及安排的制度”;“一國兩制”的目的,“是要‘中華民國’向中共全面歸降,要台灣地區人民在一定時間後放棄民主自由制度”。〔12〕
“變卦說”認為,大陸實行集權體制,共產黨領導一切,人治大於法治,中共建政後政治運動不斷,法制權威不彰,人權得不到充分保障,有諸多說話不算話的先例,令人不敢相信中共領導人在統一前作出的種種承諾。易言之,一旦台灣接受統一,大陸完全可以依仗其執政優勢,在其認為必要、合適的時候,找藉口隨意更改諸如兩岸達成的統一法律,屆時台灣將毫無退路及“自衛”能力。
由上述說法可知,台灣對於實行“一國兩制”,一是恐懼,二是擔憂,三是不信任。之所以會產生這些看法,原因錯綜複雜,筆者試歸納出如下幾點。
其一,國共內戰後遺症。國共兩黨圍繞國家發展道路、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及執政權的鬥爭由來已久。近代史上,國民黨曾是中國的執政黨,國共兩黨曾兩次合作,但最終因分歧不可協調導致內戰爆發,國民黨戰敗被迫退踞台灣一隅,兩岸由此形成隔海對峙局面。這段歷史讓國民黨始終耿耿於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政權在探索發展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甚至犯過諸如反右、文革這樣的嚴重錯誤,這些更加深了國民黨的反共情結,並進而將國共恩怨轉化為台灣人民對大陸的敵視暨不信任。改革開放40年極大地改變了台灣同胞對大陸的觀感,國共兩黨也走上了和解的道路,但要去除兩黨將近百年來結下的心結,建立政治互信,實現兩岸整合暨統一,絕非易事。該黨對“一國兩制”的標準回應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即實行“一國良制”。
其二,國際冷戰格局影響。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社會分成兩大陣營: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兩大陣營尖銳對峙,兩岸自然分屬於兩端。美國把台灣當作“亞洲反共第一島鏈橋頭堡及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不遺餘力加以扶持,極大地阻撓了中國的統一大業。1990年代兩大陣營冷戰宣告結束,但因是以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集團解體為標誌,故非但不利於兩岸統一,還激勵了台灣在美國支持下繼續與大陸對抗。進入新世紀以來,雖然經濟全球化、國際關係多極化成為潮流,但冷戰餘緒仍在,美國仍在處心積慮地利用台灣來遏制和演變社會主義的中國,這顯然不利於台灣接受“一國兩制”。
其三,兩岸實力及發展不平衡。從兩岸綜合實力比較上看,台灣在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上領先於大陸,如人均GDP、人均分配所得、人均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擁有財富等,均比大陸強。但大陸人多地廣資源多,實行改革開放後,經濟社會國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均獲得全面快速發展。目前,大陸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七八個省份的經濟總產值已超過台灣。1990年代初台灣GDP總額佔大陸45%左右,到2018年衹佔4%了。〔13〕大陸政權獲得國際承認的數量,在國際社會的地位、發言權和影響力,更是台灣無法望其項背的。這樣的實力對比差距及其發展趨勢,造成台灣社會面對大陸時心態極其矛盾暨不平衡:一方面是羡慕嫉妒,甚至有些自卑,另一方面則是不服氣、不甘心、不相信。影響所及,台灣不少民眾對“一國兩制”構想充滿恐懼,擔心統一後台灣會成為大陸的盤中餐、囊中物,予取予求。
其四,台灣與港澳情況不同。港澳原是英國和葡萄牙治下的殖民地或租借地,中國政府是與英葡政府談判後,方使港澳回歸中國,“一國兩制”賦予港人和澳人從未有過的高度自治權。台灣則不同。台於1945年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回到中國懷抱,1949年雖因內戰原因與大陸隔海分治,但始終置於中國人自己管轄之下,本就有“高度自治權”;“一國兩制”在台灣不少民眾看來,並沒有賦予更多的權力,反而要剝奪所謂的“獨立主權”,這是對台的“歧視”、“矮化”和“吞併”,故打內心眼裡不願意接受。此外,港澳回歸後在“一國兩制”適應上多少存在一些問題,這也成為“台獨”勢力故意扭曲和詆毀“一國兩制”的口實。
其五,島內政治變遷的影響。大陸最初提出“一國兩制”構想時,寄望於在台長期掌權的國民黨與中共實行第三次合作。但將近40年過去,台灣的政治生態早已本土化、多元化和台灣化,國民黨已由獨大黨變成眾多競爭黨之一,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一躍成為台灣政壇主要政黨及國民黨的頭號競爭對手,“台灣前途自決”漸成為所謂的“台灣共識”。政黨政治暨選舉政治的實施,驅使台各政黨紛紛向民粹政治靠攏,以討好選民、爭取選票作為執政的主要途徑。在這種背景下,“台獨”大行其道,統派處境艱難,“一國兩制”被汙名化和妖魔化,就連推動兩岸交流都要冒很大的風險,弄不好就會被扣上“聯共賣台”的罪名,這使得“一國兩制”在台根本沒有理性探討的空間。此外,兩岸長期對立分治,極大地影響了台灣同胞對祖國的瞭解和認同,甚至出現了所謂的“天然獨”。
其六,國際社會公投風盛行的影響。冷戰結束後,國際社會再次出現了公投自決的風潮,先後有數十個國家內部出現了涉及獨立、自治或明確地位的公民投票,有的公投成功達到目的,有的則宣告失敗或不被承認。如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獨立、前南斯拉夫國家分裂、東帝汶脫離印尼、南蘇丹脫離蘇丹、厄立特里亞脫離埃塞俄比亞等獲得成功,而波多黎各申請成為美國第51州、魁北克脫離加拿大、蘇格蘭脫離英國、加泰羅尼亞脫離西班牙、百慕大脫離英國、庫爾德斯坦脫離伊拉克、托克勞擺脫新西蘭託管等則宣告失敗。還有些則處於爭議狀態,如克里米亞舉行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公投,獲97.47%票支持,俄羅斯宣佈承認並予以接納,但烏克蘭和聯合國大會投票予以否決。〔14〕這些公投很多已超出了二戰後殖民地謀求民族獨立的性質,例如魁北克、蘇格蘭和加泰羅尼亞等地的獨立公投,以及波多黎各想成為美國第51州的公投等,在某種意義上更像是民粹的宣示,而且有些成功了,有些則失敗了。但無論結果如何,蔚然成風的公投運動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台獨”分裂勢力推動公投自決是很大的鼓舞。
綜上所述可知,台灣拒絕接受“一國兩制”,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經濟社會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既有國際原因,也有兩岸的原因。無論何種原因,歸結為一點,就是對以“一國兩制”模式統一有恐懼,有擔憂,有懷疑,同時,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會堅定支持、保護台灣有幻想。
二、大陸為什麼主張“一國兩制”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回答為什麼要實現兩岸統一的問題。站在國家民族的立場上,兩岸完成統一符合包括兩岸人民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利益,關乎全體中華兒女的情感與尊嚴,是中國夢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
中國自秦始皇統一以來,始終以單一制大一統形態為主,2000多年雖歷經分分合合,但分裂總是暫時的,統一則是主流,是相對持久恒長的統治狀態。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認為,中國歷史的興衰治亂和國家分合之間關係密切,統一出盛世,分裂則必然造成社會動亂,故統一是關係中國存亡和長治久安的大問題,是“頭等大事”和“根本要圖”;以中國的土地、人民、物產等條件,一旦統一,將會形成對國家建設和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量,“將來定可為世界一等強國”。〔15〕世界歷史也證明,國家分合是國運興衰的關鍵要素。
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是中華民族最早發現、開發和經營了這塊土地。明朝統治時期,台灣先後遭到荷蘭、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但最終都被中國人所驅逐。清朝連續統治台灣長達212年之久。清末中國積貧積弱,日本趁機發動甲午戰爭,迫使清政策簽訂屈辱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但僅僅50年時間,中國便打敗了日本侵略者,重新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1949年後,台灣因國共內戰原因與大陸隔海對峙,但兩岸關係並非“國與國”關係,而是中國內戰的延續,統治台灣的仍是中國人,兩岸現行的根本大法均將兩岸領域界定為“國土”。中國大陸從未動搖過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解決台灣問題的意志和決心。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也普遍認同台灣屬於中國的“一中原則”。
從台灣生存發展的角度看,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兩岸一水之隔,同文同種,禍福相依,命運與共。台灣的島嶼環境和以外貿為主的淺碟子經濟特徵,決定了其發展離不開祖國大陸。1979年以來,兩岸經過近40年的經濟、社會和文化交流,已進入融合發展階段,大陸已成為台灣第一大投資對象、第一大交易夥伴和最大的順差來源;1997年之後,亞洲及國際社會連續爆發金融危機,若不是大陸的有力幫襯,台灣是決不可能安然度過的。從台灣安全的角度看,衹有以繁榮富強穩定的祖國大陸作靠山,打造一個和平發展、互利雙贏的兩岸關係,才是台灣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靠花錢買武器傍大款與祖國作對,不啻於請鬼開藥單走進死胡同,思路完全錯了,衹能給台灣人民帶來災難。
從大陸安全的角度看,台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是祖國大陸東南“七省之藩籬”“東南之鎖鑰”,對大陸對外開放、經略海洋和防範外來侵略等,意義重大。“衹要台灣不同大陸統一,台灣作為中國領土的地位是沒有保障的”。〔16〕歷史上台灣數度被列強覬覦強佔,不僅僅因為台灣具有西太平洋海上交通要道的價值,而是它與中國大陸聯結密切,控制台灣可以成為侵略中國的跳板,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控制中國東南出海口,控制中國向外發展。也因此,某些世界列強總是處心積慮在兩岸之間挑撥離間,玩弄“以台制華”的把戲,阻撓中國的統一大業。目前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唯有中國尚處於內戰分治狀態,這是華夏兒女心頭之痛,重新崛起的中華民族,決不可能允許這種現象永遠存在。
因此,在兩岸要不要統一的問題上,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中國人民絕不容許台灣再次從中國分裂出去,要討論的衹有如何統一與何時統一的問題。
在如何統一問題上,存在著兩種選擇方式:一是武力統一,二是和平統一。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統一大業多採武力方式達成,鮮少和平統一成功的案例。中國歷史上九次大一統,均以武力方式達成。但武統必然付出高昂的代價:不僅同室操戈、生靈塗炭、遺患無窮,而且會對國家資源和人民世代辛苦積攢的財富造成極大的損毀,重創民族的生機活力,甚至給外敵入侵造成可乘之機(日本在1930年代入侵中國,就是瞅準了中國內戰的機會)。因此,孫子兵法云: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乃上上策。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國人民千方百計地維護和平,防範戰爭再次發生。冷戰結束後,和平發展已然成為全世界的共同語言暨時代潮流。因此,除非萬不得已(例如傷害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中國共產黨決不會選擇武力方式統一。
究竟怎樣做才能達成和平統一的目標呢?筆者認為,和平統一至少要具備如下的條件:一是對立的兩造均有和平統一的願望;二是要滿足雙方最低限度的要求暨兼顧彼此的核心利益;三是開展平等協商談判,循序漸進。
如果對立的雙方或一方根本沒有統一的願望,就很難言及和平統一。但願望一定是建立在保障核心利益的基礎之上的。所謂核心利益,是指關乎存亡以致於難以進行交易或退讓的重大利益。當代中國的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國家安全、國家統一、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等。〔17〕台灣問題及兩岸關係定位均關乎到中國的核心利益所在。台灣也有自己所標榜的“核心利益”,如:生存安全、民主政治、自由經濟、依法治理、均富社會、保障人權、“前途自決”等。顯然,兩岸的核心利益存在著共同點,如對民主、自由、均富、法治、安全的保障與追求;也有不同點,如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生活方式;更有尖銳衝突點,如“國家認同”“前途自決”等。和平統一需要雙方在核心利益認知上予以整合,儘量尋找雙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暨平衡點。
細分析可知,兩岸對核心利益的認知並非截然對立,不可整合。例如對“民主”的認知,大陸實行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專政,將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相統一,主張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而台灣則實行體現權力制衡的政黨政治、選舉政治和議會政治,主張“一人一票、公平競爭”,兩造的本質都是要求人民當家做主。台灣主張“社會均富”,大陸則主張“共同富裕”,二者的目標實為一致。台灣主張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大陸也主張“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8〕二者在本質上亦無不同。大陸過去在法治方面存在不足,但現在“全面依法治國”已成為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根本遵循。最關鍵的是,兩岸同文同種,都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在價值觀上都打著中華文化的烙印;兩岸同胞命運與共,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
毋須諱言,兩岸最大的差異就是現行社會制度不同。大陸實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台灣則實行西方式的資本主義。由於長期對立分治並受冷戰格局影響,雙方的政治意識形態相對固化,整合起來不太容易。但如果雙方都能認識到,兩岸的核心利益並無本質對立,都必須以民生福祉為上,整合就不難;反之,則不容易。為了實現和平統一目標,兩岸必須尋求最大公約數,最大限度求同存異化異。為此,可以開展平等協商,就統一的步驟、方案等進行談判,乃至討價還價,最終達成共同接受的協議。習近平指出:“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19〕由於統一問題涉及到的內容和內外環境錯綜複雜,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必須要有耐心,循序漸進地向前推進。
客觀地說,以“一國兩制”方式來達成和平統一,兼顧了兩岸的實際情況,找到了雙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暨平衡點,是實事求是、合情合理的。
首先,“一國兩制”符合結束兩岸政治對立、實現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和治權整合的統一要求。按照公認的國際法,一個國家衹能有一個合法的中央政府在國際上代表它行使主權。目前兩岸均在國際社會聲稱自己是“主權獨立國家”,這是70年前國共內戰遺留下來的問題,是不正常的政治現象,必須予以整合。整合的主要路徑,應是重新制定一部為兩岸所共同認同並遵守的根本大法,應用範圍涵蓋包括台港澳在內的全中國領土,結束目前“兩部憲法”衝突並存的局面;應該有一個統治權涵蓋全中國且是對外唯一合法代表的中央政府,結束目前“兩個‘中央’政府”並存的局面;應該統一國防、外交等屬於統一國家的中央政府的權力,結束目前兩岸軍事對峙、外交競爭的局面等。
鄧小平曾針對“台灣完全自治”的說法指出:“問題的核心是祖國統一。”“我們不贊成台灣‘完全自治’的提法。自治不能沒有限度,既有限度就不能‘完全’。‘完全自治’就是‘兩個中國’,而不是一個中國。我們承認台灣地方政府在對內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台灣作為特別行政區,雖是地方政府,但同其他省、市以至自治區的地方政府不同,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區所沒有而為自己所獨有的某些權力,條件是不能損害統一的國家的利益。”〔20〕
其次,“一國兩制”體現了尊重、照顧、包容差異的務實精神。除了憲政、外交、國防等象徵國家統一的法律、機制和許可權應予以整合、協調外,其餘一概維持現狀。鄧小平曾設想,“祖國統一後,台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司法獨立,終審權不須到北京。台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衹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大陸不派人駐台,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台灣的黨、政、軍等系統,都由台灣自己來管。中央政府還要給台灣留出名額。”〔21〕習近平也表示:“一國兩制”的提出,本來就是為了照顧台灣現實情況,維護台灣同胞利益福祉。“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22〕顯然,“一國兩制”的台灣模式將較之港澳模式更加寬鬆,自治程度更高。
三、“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的失與得
蔣經國在世時,曾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作為對中共提出的“一國兩制”的回應。1991年台灣“國統會”發佈《國家統一綱領》,主張兩岸“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共識,共同重建一個統一的中國”。〔23〕馬英九也多次聲稱:“兩岸間不應該是政權之爭,不應該是統獨之爭,不應該是國際空間之爭,而應努力在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上,彼此激勵,相互提升。”〔24〕潛台詞均是:“一國良制”統一。這樣的說法值得商榷。
筆者認為,以“一國良制”統一確實很好,有利於中央政府進行治理,還可以避免很多後遺症。問題在於,這裡的“良制”究竟指的是大陸的制度?還是台灣的制度?顯然說者指的是後者。這就有問題了。且不說台灣制度本身就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就算台灣制度很完美,也未必適用於治理偌大的中國,充其量僅可作為一種模式提供大陸參考而已。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大陸人民自己的選擇,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
事實證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僅解決了13億多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而且一舉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和中華民族貧窮落後的面貌,為世界提供了中國發展經驗、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也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做出了貢獻,已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肯定乃至效仿。與此同時,兩岸綜合實力對比差距越拉越大,台灣今天恐怕已無底氣說“以台灣模式統一中國”了。
至於說到堅持“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大陸並無異議。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就包括了這些內容,雙方追求的價值理想內核並不矛盾。可能在台灣一些人看來,大陸模式不符合“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精神,而是相反,但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實踐,是兩岸絕大多數人民,不能由少數人主觀認定。
如果說以台灣模式統一中國不現實,那麼,以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來統一可能也不現實。因為兩岸自1949年後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在雙方各自的努力下都創造了發展的奇跡,都得到國際社會不同程度的好評,也都為兩岸各自人民所認同和適應。因此,實現和平統一最好的模式就是實行“一國兩制”。即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兩岸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充分保障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外國在台的合法權益等,在統一後不變。
不必諱言,統一必會對兩岸政治現實產生一定的衝擊,必會在某些方面做一些加減乘除暨揚棄調整。但總的來說,無論對大陸還是對台灣,統一都將是利大於弊、得大於失的選擇;衝擊是有限的、暫時的,和平發展、取長補短、互利共贏則是全面的、長遠的。
對於大陸來說,“一國兩制”把原則性與和平性、包容性、現實性相結合,為最終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統一大業找到了一個折衷方案,雖不盡完美,但比武力統一付出的代價要小,後患要少,更符合全民族的利益和願望,以及時代潮流和普世價值觀,符合中國共產黨追求和平統一的初衷。關於這方面的論述,中共領導人從鄧小平以降到習近平,都發表過大量的談話,本文在此不作贅述。
對於台灣來說,以“一國兩制”方式達成統一同樣是得大於失。長期以來,“一國兩制”在台灣內部被妖魔化和汙名化,成為“吞併”、“矮化”等的代名詞,這實在是莫大的誤解,是因兩岸長期敵對、不瞭解、不信任而產生的天然偏見。
就失而言,不能否認,兩岸統一後,衹能有一個中央政府、一部統一大法,這對台灣現行政治體制會造成衝擊,但同樣也會對大陸政體造成衝擊。例如修訂憲法,重組中央政府,修改國家稱謂、標誌、符號,整合國防、外交事務,明確大陸與台灣特區的關係、許可權等,台灣要作出讓步,大陸同樣要作出讓步,這並不能說成是一方吃掉另一方。
如果把統一後台灣變成中國一個特區看成是“矮化”的話,那是沒有看清楚台灣現在的國際處境,或者說仍對“台獨”抱有幻想。坦率地說,隨著中國大陸強勢崛起,台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國際地位已是鐵板釘釘的事,“台獨”沒有任何可能。所謂統一,就是要結束兩岸因內戰延續至今的敵對狀態,在一個中國的法律框架下重新理順關係,使兩岸關係合乎重新制定的新憲規範而已。台灣在統一後得到的將遠遠大於它失去的,或者說它得到的是更廣泛的、確定的、有保障的、有尊嚴的、大有為的大自由,失去的是小範圍、不和諧、不被承認、沒有前途、沒有保障的小自由。
具體而言,其一,國家統一可以結束兩岸政治對立,使台灣扭曲的政治體制得以正常化,化解島內的國家認同矛盾和族群隔閡,促使政黨良性競爭,確保台灣長治久安;同時,台胞作為中國人,可以堂堂正正地參與國家治理,共同推動民族復興暨國家的全面發展進步。其二,可以結束兩岸軍事對抗,大大節省軍費開支,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和防禦分工體系,共同維護國家的領土與領海安全,確保台海持久和平、人民安居樂業。其三,可以擴大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台灣的駐外機構至少可以擴大10倍,台灣代表可以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進駐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兩岸共享中國的大國地位和榮耀,共同參與國際事務治理,共同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展進步作出貢獻。其四,可以建立兩岸經濟共同體和共同市場,實現人、財、物的自由流動與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兩岸產業分工合作、良性競爭和共同發展,兩岸攜手賺世界的錢,共同承擔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讓中華民族經濟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台灣可以搭乘大陸快速發展的順風車,分享大陸發展帶來的機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破解台灣經濟發展的難題,促進台灣經濟向更高水平轉型升級。其五,有利於化解內戰在兩岸同胞情感上造成的隔閡,撫平歷史創傷,促進民族和解,促進同胞心靈契合,兩岸共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
換言之,兩岸統一後,除了中央政府(治權)整合再造,統一外交、國防事務外,台灣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不變,台灣同胞的生活方式不變,包括言論自由(包括可以批評大陸、監督政府),集會結社自由,經濟運作自由,選舉照舊“high”,而且政治體制理順,法制更完備,社會更和諧,生存更安全,對外活動空間更大,台灣同胞可以名正言順地參與國家治理和國際事務治理,心情更愉快。
綜上所述可知,如果兩岸統一是必然趨勢,目前實行“一國一制”不現實,對雙方都不利,衹有實行“一國兩制”,才是成本最小、代價最少、過程平和、包容雙贏、結果圓滿的上佳選擇。
有人以中共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來質疑大陸和統的誠意,這是一種誤解。設想一下,在島內“台獨”分裂思潮甚囂塵上的情況下,在某些國際勢力奉行“以台制華”戰略的大背景下,如果大陸宣佈放棄使用武力,兩岸還有可能統一嗎?國家統一事關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是兒戲,不能搞所謂棄武試驗,萬一不慎造成台灣從中國領土分割出去,其責任無人能夠承受。
正因為如此,大陸一再重申,為防止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但這不是針對台灣同胞。習近平不久前重申: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台灣同胞。〔25〕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規定;“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共十九大報告宣示: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小結:抓住機遇 平等協商 共議統一
兩岸因國共內戰導致隔海對峙以來,已長達70年之久。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也是影響國家強盛、民族復興、台灣長治久安、地區和平穩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為國家民族計,為台灣長遠發展計,為地區和平共處計,兩岸不應該把政治對立一代一代傳下去,而應儘早謀求開展政治談判,協商結束政治對立,早日完成國家統一,兩岸攜手共同前進,共創雙贏。
用“一國兩制”方案解決國共內戰遺留的台灣問題,即解決在一個存在著對立的政治實體的國家中的統一及整合問題,是中國共產黨的創新,目前已成功運用於回歸後的港澳地區,取得了寶貴的經驗。但這一模式尚未被台灣地區接受。“一國兩制”的台灣模式有待兩岸同胞共同參與,進言獻策,平等協商,達成共識。大陸一再強調,在堅持一中原則的基礎上,兩岸什麼問題都可以談,什麼都好商量,這為兩岸談判達成共識預留了空間。
毋庸諱言,古今中外歷史上鮮有和平統一成功的案例,即使是社會制度相同的朝代和地區之間也是如此,何況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存在很大差異的地方!當年國共內戰緣於此,美國南北戰爭之所以會爆發也緣於此,台灣至今仍堅拒“一國兩制”方案,這些都令筆者對以“一國兩制”方式達成兩岸統一,多少有些悲觀。但轉念一想,世界上許多事情的發生,最初都看似不可能,結果卻成為可能,人類歷史的長河就是由無數的不可能最後變成可能組成的,其中的關鍵因素離不開實力對比,民心向背,利害相關,文化背景,外部環境,技術革命,領袖作用,謀略運用,突發事件等。
中國共產黨認為,兩岸走向統一是歷史的必然,這是因為兩岸存在著天然的血緣、地緣、物緣、文緣及其歷史聯繫;台灣的發展離不開大陸,大陸的發展也離不開台灣,統一符合兩岸人民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全體華夏兒女的共同期盼。正如鄧小平所說:統一問題“首先是個民族問題,民族的感情問題。凡是中華民族子孫,都希望中國能統一,分裂狀況是違背民族意志的”。〔26〕“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27〕
中國夢包括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兩大內容,缺一不可。民族復興呼喚國家統一,國家統一必將有力助推民族復興。正如習近平所說:“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28〕這就是兩岸關係發展必須遵循的規律。
冷戰結束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普世價值,經濟全球化趨勢使得國家和地區之間相互依賴加深,誰也離不開誰。當今世界正面臨前所未有之大變局,信息革命網絡化使世界日益扁平化,經濟全球化無遠弗屆地將人們的命運連在一起,中國大陸的強勢崛起正在深刻改變地緣政治的面貌。海峽兩岸本就同文同種,禍福相依,命運與共,沒有理由逆潮流而動繼續鬥下去。面對日益強大的大陸,台灣既無本錢鬧獨立,也無可能獨立,想長期維持現狀亦不可能,因為現狀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當中,兩岸力量對比已越來越向大陸傾斜。台灣的前途在大陸,唯一的出路就是兩岸統一。
近年來,大陸對台政策越來越體現以民為本,體現“兩岸一家親”,越來越受到台灣同胞的歡迎。台胞對大陸的觀感正日漸改善,兩岸經濟、社會、文化越來越走向融合發展,台灣民心對統獨的想法正在悄然發生變化,〔29〕“台獨”行不通,遲早會“被統”,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到。這對“台獨”而言不利,對統一有利,對廣大台灣同胞謀求更多更大的發展而言,則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既然兩岸合則兩利,統一是大勢所趨,就應理性務實地探討以什麼方式統一的問題。“一國兩制”構想最具和平包容性,最有利於創造雙贏,付出代價最小,統一後遺症最少,因而也最合情合理可行。
台灣方面迄今為止所提出的各種解決方案,要麼是尋求將分裂合法化、永久化、國際化,要麼是維持現狀、拖延時間、拖以待變,其實質是拒絕統一,根本不可行。大陸並不想訴諸武力解決問題,在兩岸同胞的舊傷痕上增添新傷痕。但隨著兩岸力量對比差距越拉越大,大陸促統的籌碼越來越多,台灣抗拒統一的籌碼越來越少,拖延時間自然也越來越不可行,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趨勢背景下,台灣越早主動與大陸協商談判統一,越對自己有利,反之則不利。
以民進黨為代表的台灣一部分人仍幻想親美聯日抗中拒統,顯然是對當下的國際形勢、兩岸關係格局以及發展大勢認識不清,好比井底之蛙、盲人摸象,把局部當成整體,自欺欺人而已。
因此,雖然台灣目前拒絕“一國兩制”,卻並不等於說“一國兩制”在台灣根本無實施的可能。為了讓台灣願意接受“一國兩制”,大陸除了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實力,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吸引力,增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可信度,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威信及影響力,增強港澳模式的說服力等,還要就台灣方面關心的種種問題釋疑解惑。如果台灣同胞感受不到統一有什麼好處,甚至統一後失去的大於得到的,或者“一國兩制”承諾沒有任何可信度,兩岸談判統一就很難。
另一方面,台方也應本著對自己、對民族、對後世負責的態度,積極思考與大陸開展政治談判的問題,共同磋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凝聚智慧,發揮創意,聚同化異,爭取早日解決政治對立,實現台海持久和平,達成國家統一願景”,讓子孫後代在祥和、安寧、繁榮、尊嚴的共同家園中生活成長。〔30〕
當前,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與世界的關係已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大陸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大陸已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動權和主導權。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繼續抗拒、拖延統一的籌碼會越來越少,且越拖越被動,一旦被逼上談判桌,勢必會大大壓縮談判的空間。這是台灣的政治精英和有識之士們應該心中有數的。為避免被動,及早規劃“一國兩制”之台灣方案,為台灣同胞謀出路,實為上上策。
習近平在2019年1·2講話中空前聚焦統一話題,進一步描繪了實現兩岸統一的藍圖,體現出他對如何解決台灣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全面謀劃,對同步推進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大業充滿信心;表明大陸離最終解決台灣問題的目標越來越近,所傳遞出的重大信息值得台灣同胞深思。
總之,國家統一關乎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是中國夢的必然組成部分;和平統一符合各方的利益和願望,是上上策;以“一國兩制”方式統一是和平統一的最佳選擇,捨此別無他途。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https://bit.ly/47AjJxz
--------------
制台灣方案的多案構想
2022-04-12
AAA
5.jpg
閩南師範大學教授朱磊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3月號發表專文《“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多案構想》,作者認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一國兩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香港、澳門兩部基本法加以法制化、具體化,經港澳特別行政區的實踐與驗證,已經由理論構想進入全面實踐,但在台灣問題上的應用還在探討。作者提出,依據統一台灣的不同方式,“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會有不同內容,和平統一下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自治程度較高,非和平統一下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自治程度較低,這是由兩岸統一後面臨的具體形勢不同決定的,共同目標都是要實現台灣善治。因此,“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其實是多套方案,根據國家統一進程的形勢變化而選擇具體方案,並動態調整。文章內容如下:
一、“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既是和談方案,也是實施方案
“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根本目標,是要促進兩岸融合,實現台灣善治。融合是趨同化異的必經之路。兩岸統一前與統一後均要進行長期融合。“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各項方案和內容,應符合兩岸根本利益、有利於兩岸融合。
祇要有利於實現該目標,即使兩岸通過非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一國兩制”也可以在台灣實施,祇是不再需要得到台灣當局認可或認同。因此,如果兩岸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就是和談方案;如果兩岸以非和平方式統一,“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就是實施方案。
“一國兩制”是中國共產黨在解決國家統一問題上的偉大創舉,體現了中華文化“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理念。由於率先應用在香港和澳門回歸問題上,於是先有了“一國兩制”港澳方案。“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提出,主要是著眼於台灣問題與港澳問題的差異:⑴港澳問題是外國殖民者強行占領的產物,台灣問題是內戰遺留的產物;⑵港澳問題是中國政府與英國及葡萄牙政府通過外交談判解決,台灣問題需要中國人內部解決;⑶港澳問題的處理是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台灣問題的處理被要求對等談判;⑷港澳問題的解決沒有主權爭議,台灣問題的解決既有治權問題又有主權問題。以上差異決定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內容將與“一國兩制”港澳方案有顯著差異。
另一方面,“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和港澳方案具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均旨在設計出可以讓各方接受的國家統一實施方案。可是,如果國家統一的實現並不是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那將意味著國家統一實施方案無需考慮必須能讓雙方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就涉及到“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和談方案還是實施方案。
如果是和談方案,則目標重點落在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為了讓和平談判能夠產生實質結果,需要設計出能讓各方接受的可實現共同發展的國家統一方案。在這個方案中,為了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大陸可能需要在多領域調整法律法規架構,主動適應與配合“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但如果是實施方案,則目標重點在於兩岸統一後的台灣治理。即使統一台灣的方式不是完全和平方式,也可以在統一後實施“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關鍵是要設計出最符合實際需要的促進兩岸融合的國家統一方案,而這個方案不需要以各方均能接受為前提,方案設計的宗旨是要讓台灣與大陸在統一的國家中穩定繁榮發展。
在現實應用中,不同的綜合壓力情境下,“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定位會有變化。面對不同的現實情況,可根據綜合壓力等級選擇具體方案。此外,具體方案對台灣島內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區域會做出差異化的針對性處理。
二、“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既是靜態方案,又是動態方案
如果台海兩岸能夠馬上坐下來協商關於國家統一的和平談判,此時大陸方面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靜態方案,方案中所有的設計都是根據當前國際及兩岸形勢提出的解決辦法。但現實情況是,兩岸目前無法立即就國家統一進行官方協商,何時具備和平談判的條件也不確定,那麼此時研究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就祇能是動態方案,方案中的很多設計要根據形勢發展變化有不同預案。因此,“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既可能是靜態方案,更可能是動態方案。特點包括:
1.條件性。方案內容不是固定不變的僵化教條,而是依據不同形勢設計不同內容。台灣問題演化的現實條件存在多種情況,方案預案也有眾多子案。“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具體內容需要根據條件的變化而變化。40年前設計“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肯定與現在的內容不同;武力統一條件下設計“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肯定與和平統一條件下的內容有所不同。不同前提條件下存在不同的最佳方案。
2.辯證性。“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內容既有不變之處,也有可變部分。原則性的內容不可變動。不能背離“一國”原則和統一目標,始終牢牢把握“兩岸同屬一國”這一兩岸關係的根本屬性。但在“兩制”方面,如何理順兩岸政治定位、合理安排統一後的權力分配等問題的解決方案均是可變的、可談的。這些可變內容要依據形勢發展和國際環境而定,一旦定案,付諸實施,則相當長時期內基本成為了不可變內容。正確把握和處理“一國”與“兩制”的辯證關係,既是“一國兩制”的精髓,也是統一後台灣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3.反饋性。方案內容與現實形勢互相作用,具有不斷改進和豐富的發展特徵。在對統一後台灣的治理過程中,“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要發揮促進兩岸融合、增進兩岸繁榮的目標功能。由於形勢和具體情況均處於不斷發展過程中,一度有效的方案內容也許會隨著時間變遷而失效或不是最有效,此時應根據反饋效果改進方案內容。
這種具有反饋功能的動態方案設計不僅可以應用於“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還能體現在解決台灣問題的主要思路中。當雙方分歧較大、一時難以解決時,動態解決方式優於靜態解決方式。靜態解決是立即找出辦法消除分歧。可是有些分歧很棘手,如果強行消除,損失及後遺症過大,而延後解決,也不會產生太糟糕的影響,這時就可以採取動態解決的辦法,暫時擱置爭議,在形勢發展中尋找和培育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是分歧縮小了,也可能是手段增多了,還可能是強弱拉大了,解決分歧的機會也許就出現了。
三、“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將是兩套方案,或是多套方案
從現實角度出發,“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應該並不是一套方案,而是兩套方案或多套方案。這樣才能適應形勢變化的需要,並具備符合現實需要的設計。
1984年大陸正式提出“一國兩制”政策時,初衷是為瞭解決港澳台地區與大陸地區的制度差異問題,目標是既要實現國家統一,又要維護港澳台穩定繁榮。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大陸規模大,但經濟發展水平落後於港澳台地區;港澳台地區規模小,經濟起飛卻早於大陸地區。“一國兩制”構想可以解決這種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下實現國家統一的制度障礙。
然而,經過近40年的發展,大陸經濟發展水平極大躍升,經濟發展速度全球首屈一指,總量即將與美國比肩,經濟發展水平與港澳台地區相比毫不遜色,互有所長,不少內地省市經濟規模及水平超越了港澳台地區。大陸政治經濟等各種制度的優越性越來越充分體現。因此,大陸如果通過非和平方式統一台灣,以何種制度治理台灣最有利於實現台灣穩定繁榮,需要重新評估。如果通過和平方式統一台灣,“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也必然根據台灣當局的配合程度,要有鬆緊程度不同的兩套或多套方案供談判選擇。
無論是兩套方案還是多套方案,設計“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基本原則是不會改變的。這包括:
1.全局觀。服從國家總體戰略與長遠利益,並非單一目標和短期工具的方案。“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為解決台灣問題而生,但設計時卻不能僅僅著眼於台灣問題,而要從中國長遠發展與中華民族復興的角度來考慮方案內容。這就要求不能圖一時之利,不能為爭取台灣當局同意而損害國家長遠利益。
2.歷史觀。從兩岸人民根本利益出發,以有利於兩岸人民共同利益為出發點。參考世界上一切有用的相關理論,借鑒其他國家從分裂走向統一的有益經驗,在借鑒中創新,從宏大的歷史視角為兩岸人民根本利益設計和實施符合國情、適合需要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3.發展觀。堅持不斷完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制度建設,是動態實踐過程。在兩岸一國的基本前提下,不斷豐富和發展“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內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建立在祖國大陸對國家利益的深刻認識和對民族復興戰略全局深刻把握基礎上的對台大政方針。作為一個構想、理論、模式和方案,它是一個開放包容、需要兩岸共同豐富完善的鮮活思想,來源於實踐,也必將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
四、“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可能比港澳寬,或許比港澳嚴
如果台灣最終通過非和平方式回歸,“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設計的台灣自治程度可能高於民族自治地區而略低於港澳。這是因為港澳是通過和平談判回歸的,而台灣是通過非和平方式統一的,中央面對的統一後的治理形勢是不同的。而且,情理上講,非和平方式統一給予的待遇,絕不能高於和平方式統一時的待遇。此外,後回歸的地區也不應比先回歸的地區有更高待遇。但出於歷史原因和治理需要,中央賦予台灣當局的各項權力還是需要高於中國民族自治地區。
如果台灣最終通過非和平方式回歸,“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在處理兩岸權利與義務時會有顯著區別。在和平方案中,是中國大陸會向台灣投入大量財政支持,台灣財稅相對獨立,不需要向中央上繳。而非和平方案中,台灣需要立足於自己負擔各項公共管理支出,且在財稅上須對國家履行應盡義務。台灣境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其使用或開發的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支配。很可能原有島內公營企業需要收歸中央,改造為國有央企。
“一國兩制”剛提出時,大陸曾經承諾台灣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那是以兩岸和平統一為前提的,而且,迄今已經過去30多年,因此如果通過非和平方式統一實施“一國兩制”,大陸對台灣現行制度恐怕最多祇能承諾20年不變,因為兩岸實際情況在過去幾十年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當前形勢下以非和平方式統一台灣後,新台幣是否需要保留也要進一步討論。將新台幣全部用人民幣取代,廢止新台幣,是第一種選擇;整合兩種貨幣為新貨幣,如華元,是第二種選擇。如果採用第三種選擇,保留新台幣,則需要中國人民銀行對發行新台幣的銀行進行指導管理,且新台幣本身要重新設計版式,去除“台獨”符號。港澳回歸時保留了港元與澳元,有其時代背景,台灣回歸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重新評估統一後的貨幣制度。
統一後台灣實行高度自治,但政治權力由中央賦予並受中央直接領導。如果台灣最終通過非和平方式回歸,“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中的台灣當局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和終審權,都祇能是“相對獨立或自治”的安排。台灣行政長官既可在當地通過選舉產生,也可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對於台灣自行制定的法律提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否定或提出修改建議。當然,如果兩岸和平統一,台灣當局可能擁有除外事以外的幾乎所有政治權力,黨、政、軍、經、財等事宜都自行管理,中央不插手台灣具體事務的處理。
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統一後台灣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如果是非和平方式下的統一,大陸則需要派遣赴台幹部協助台灣進行社會治理。面對遭受震蕩的統一後島內局勢,大陸必須派遣提前培訓好的足夠數量的管理幹部,協助治理統一後的台灣。這些幹部在具體工作崗位上履行管理監督的職能,受中央管理,穩定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局勢,與台灣當地機關幹部共同治理好台灣。如果台灣是和平統一,大陸則不需要派遣幹部。
如果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中台灣仍然可以自行制定教育政策與文化政策。各類院校均可保留其自主性並享有學術自由,可以不強制宣傳馬克思主義主流價值觀,可以允許台灣媒體與書籍出版“台獨”議題以外的內容。
如果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中台灣有“一定的外事權力”,台灣可自行決定,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體育等領域以“中國台灣”的名義,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簽訂和履行有關協議,基本上對中央可能祇是備案而已。但如果是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中可能要求台灣,任何對外交往須報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明確規定台灣涉外交往權限,中央進行統一管理。
如果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中台灣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大陸不派軍隊入島。在中國版圖內,大陸軍隊與台灣軍隊協作國防事務,劃分防禦區域和防禦職責。台灣政府在必要時,可向中央請求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但如果是非和平方式統一下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台灣則不允許保留原有軍隊,原有軍隊需要重新改編,劃入解放軍序列,由中央軍委統一指揮。未經中央授權,任何組織或個人均不得擅自調動和指揮軍隊。另一種方案是台灣保留一定數量的改造後的軍隊,負責治安和某些防務,但主要防務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台灣需要負擔島內所有軍隊的大部分費用。這些設計既是針對非和平方式統一條件下的台灣內外安全考慮,也是著眼於國家海洋戰略與台灣長治久安的深遠布局。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中評智庫:兩制台灣方案的多案構想 - 思考香港 https://bit.ly/4grob5Q
---------------
「一城兩制」的由來
在作者研究新界原居民傳統文化的著作中,《被忽略的主角》一書得出了兩個結論:一是香港回歸是新界租約到期而引發的;二是新界自1898年至2047年實行的是「一城兩制」。
廖書蘭 作者: 廖書蘭 2022-07-14 書寫新界情懷
標籤: 一城兩制劉智鵬基本法安民告示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戴卓爾英國鄧小平
一直以來,新界原居民實行的是有別於港九的制度。(亞新社)
一直以來,新界原居民實行的是有別於港九的制度。(亞新社)
FacebookWhatsAppWeChatEmailLinkedInLineTwitterPrintFriendlyCopy Link
今年(2022)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香港社會各界都熱烈的慶祝這一個歷史上光輝的日子。
新界租約到期 引發香港回歸
話說25年前(1997)因為英國租借新界99年,租約到期,必須還給中國,故而觸發整個大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 一起歸還給中國,這是香港回歸的歷史事實。
新界是租借地,租約到期了!這件事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根本不知道,但對於新界原居民來講,是一件天大的大事。根據鄉議局檔案資料查到,在1976-1979年間,有新界元朗鄧姓原居民,在英倫三番四次向英國議會表達關於新界土地99年租約期滿以後,如何後續的憂慮。
話說1898年,英國向清朝的李鴻章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99年;簡單地說,中國是大業主(Landlord),英國是租客(Tenant),租約到期,面臨是否歸還?還是繼續租借?有關這方面的擔憂對港九市民來說,比較陌生,也無需關心,正所謂「事不關己,己不勞心」;而對新界原居民來講,這是自家切身的土地傳統權益。
如此經過3、5年光景,終於這把聲音傳到了唐寧街10號, 女首相戴卓爾夫人在日理萬機中,決定於1982年9月24日抽空前往北京一趟,與當時的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見面談一談。英國方面的主觀願望是繼續租借新界,但當戴卓爾夫人向鄧小平提出時,鄧小平立即表示,「這是國家的主權問題,沒得談!不只是新界,3個不平等條約通通都要收回來!」由於新界租約到期而牽動起整個大香港波瀾壯闊的回歸。
《基本法》第40條被視為是《安民告示》之延續。(鄉議局圖片)
《基本法》第40條被視為是《安民告示》之延續。(鄉議局圖片)
新界一直實踐一城兩制
1898年7月1日,英國正式租借廣東省寶安縣三分之二的土地,稱之為新界(New Territories),經過9個多月,於1899年4月港督卜力(Henry Arthur Blake)為安撫新界原居民憤恨的情緒,出示《安民告示》「示諭」各式居民「原有土地、財產、風俗、權益維持不變」。因此,原居民在這個保護傘下安然的生活了99年;繼而《基本法》 第40條列明「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受到特區政府保護」,被視為是《安民告示》之延續。
眾所皆知《基本法》、一國兩制50年不變,這也意味着《基本法》第40條的「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受到特區政府保護」維持50年不變。
1997年以前,新界原居民實行的是有別於港九的制度;1997年回歸以後,新界原居民在《基本法》第40條的保護下,實行的也是有別於港九的生活制度。因此在我研究新界原居民傳統文化,拙著《被忽略的主角》得出了兩個結論:一是香港回歸是新界租約到期而引發的,二是新界自1898年至2047年實行的是「一城兩制」。
書蘭於回歸15周年之際(2012年7月1日)在《亞洲週刊》第26期發表了〈從一國兩制到一城兩制〉。近年這兩個理論基礎,包括因新界租約到期而引發香港回歸和「一城兩制」這個專有名詞見多位學者贊同並引用,如劉智鵬教授,我感到十分欣慰!「一城兩制」的由來 | 廖書蘭 - 灼見名家 https://bit.ly/4edKoTm
從香港「一城兩制」到台灣「一省兩制」
松田康博
二○二四年三月,香港根據《基本法》第廿三條制定《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列舉叛國罪、
分裂國家行為、煽動叛亂罪、顛覆國家罪及竊取國家機密等多項罪名。特別是對於竊取國家
機密的行為,有人擔心即使連外國分析師也將無法再自由蒐集和分析情報,這將成為香港做
為國際金融城市的致命傷。
二○一九年以來,香港的「一國兩制」迅速變質,對台灣造成巨大影響。另一方面,香港局
勢也使中國的對台政策發生重大變化。讀者們是否有所察覺?
香港已變成「一城兩制」
二○一九年對「反送中」運動的鎮壓、二○二○年制定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等措施,有
人認為「一國兩制」已遭破壞,甚至已經變成「一國一制」。但實際上,香港與中國大陸至
今仍存在許多差異。
日本立教大學教授倉田徹指出,並不是中國放棄了大陸和香港的「一國兩制」,而是香港變
成「一城兩制」。討論的重點在於,現在的香港已經變成中國式和英式/港式的混合制度。
二○一九年後,中國以中央政府的「全面管治權」為依據,一口氣在香港建立涉及國家安全
的中國式制度。「高度自治」的關鍵字為「愛國者治港」。香港在回歸之前就有共產黨協力
者的存在,而中國現在已完全排除民主派,以「愛國者」為代理人,推動香港統治。
儘管如此,香港的獨特性依舊存在,港幣至今仍與美元掛鉤。二○二○年,新冠肺炎疫情爆
發之初,港府努力避免採取中國式的「清零」政策。二○二一年,港府拒絕北京提出在香港
適用《反外國制裁法》的要求。二○二三年,中國對日本水產品實施全面禁運,但香港僅實
施部分禁運,因為若全部按照中國大陸的作法,香港將無法維持國際金融城市的地位。香港
至今仍持續奮力抗拒。
一國兩制 自由和法治不存在
結果,香港變成「一城兩制」,形成一種新的平衡點。中國則將對港政策的「成功」,定位
為習近平政府的「政績」。
那麼,中國對統一後的台灣有何構想?二○一九年以來,習近平以「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號
召台灣人民與大陸進行「民主協商」,其內容正逐漸明朗。
習近平政府的對台政策「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納入二○二二年八月發表的
《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中,相較於以往的白皮書,「一國兩制」的內容
在「統一」後有很大的差異。
例如,一九九三年九月發表的《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白皮書中,「(台灣)擁有在台灣的
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黨、政、軍、經、財等事宜都自行管理」、
「有自己的軍隊,大陸不派軍隊也不派行政人員駐台」等部分已經消失。
也就是說,「統一」後,中國打算剝奪台灣的司法獨立,將終審法院設於北京,解散台灣國
軍,並派遣解放軍駐台。
恐怕是因為中國認為,自由和法治的存在,是「一國兩制香港方案」失敗的原因。
而且與以往的國軍不同的是,現在國軍的主要目的是保衛台灣,
中國應該是基於這樣的理由,決定將已存在的軍隊等排除在外。
「統一」後的台灣可以繼續為中國大陸生產電子元件,也可以像香港一樣,如果是「愛國者
」也能參選各項選舉。
然而,這些都是以維護中國的國家安全為絕對條件。
可以推斷,習近平「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內容,就是像這樣的「一省兩制」。
中共壯大台灣「偽愛國統一力量」
習近平在台灣總統選舉後發表文章,提到「發展壯大台灣愛國統一力量,反對『台獨』分裂
行徑,推進祖國完全統一」。
台灣幾乎不存在任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具有愛國心的勢力。
這是習近平的「自圓其說」,但在習近平的指示下,中國官僚機構將千方百計發展壯大台灣
的「偽愛國統一力量」,為「愛國者治台」做準備。
(作者松田康博為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駐日特派員林翠儀譯
[轉錄] 從香港「一城兩制」到台灣「一省兩制」 - PTT Hito https://bit.ly/3XCDrV7
-----------------------------
中港矛盾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7CDFzX
----------------------------------
港督卜力《安民告示榜》中文版,在作者著《被忽略的主角》第13頁。
黎巴嫩真主黨11死近3千傷!台灣製呼叫器爆炸 汐止36人小廠被波及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XKZkCS
《紐時》:真主黨訂購台灣製呼叫器 以色列在運送途中放入炸藥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TvKrBC
呼叫器爆炸案台灣應引以為戒 矢板明夫:慎防中國「木馬屠城」
呼叫器爆炸案台灣應引以為戒 矢板明夫:慎防中國「木馬屠城」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XTu3xm
2024/09/22 08:35黃邦平/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成員使用的呼叫器(BB call)、對講機等電子通信器材近日接連發生集體爆炸事件,造成數千人死傷,以色列被認為是幕後黑手。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昨日深夜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應對此事件引以為戒,防止中國以類似的低科技電子設備「木馬屠城」、進行滲透,造成社會秩序混亂。
矢板明夫提到,中國戰狼小粉紅最愛引用的一句古文,就是「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但他們的叫囂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矢板明夫強調,印尼、越南、俄羅斯等國近幾十年來都發生過大規模的排華事件,眾多華人華僑的生命被屠戮、財產被搶奪,卻從來沒見過中國政府或中國的愛國人士們「有所作為」。
矢板明夫指出,真正將「雖遠必誅」這個詞,演繹得淋漓盡致的是以色列,雖然會有人批評以色列的作法並不人道,但以色列是猶太人上千年的苦難歷史中走出來的國家,他們為了生存,「根本不會在乎旁觀者的批評指責」。
矢板明夫認為,以色列此次行動,將大量生產的電子用品變成了武器,如同「打開潘朵拉的盒子」。矢板明夫強調,台灣對此也需要注意,防止中國以低科技電子設備進行「木馬屠城式」的滲透,造成社會秩序混亂。
最後矢板明夫建議,大眾可能要考慮杜絕中國生產的手機和相關電池、充電器等,以及電動車、電動腳踏車等的進口,並迅速汰換已在使用的中國製設備。
呼叫器爆炸案台灣應引以為戒 矢板明夫:慎防中國「木馬屠城」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XTu3xm
「呼叫器」換成「對講機」 黎巴嫩再傳爆炸釀3死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黎巴嫩再遇襲!日製對講機也爆炸 外媒:以色列已滲透裝備供應鏈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黎巴嫩「停產日本製對講機」連環爆20死 廠商回應了 │TVBS新聞網
無線對講機連環爆 黎巴嫩增至20死逾450傷 - 新聞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