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生物揭密!北緯31度的奇蹟 神農架野人半人半獸傳奇
搜奇/神祕生物揭密!北緯31度的奇蹟 神農架野人半人半獸傳奇 | 國際 | CTWANT https://bit.ly/3z2QLK1
神秘的「神農架野人」多年來一直吸引各界關注,位在中國大陸湖北省西北部神農架林區,因神農氏在此搭架採藥而得名,加上神農架位於北緯31度,緯度與全球最高的聖母峰、世界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相同,因此被稱為「北緯31度的奇蹟」。
神農架神農壇。(圖/翻攝自新華社)
神農架神農壇。(圖/翻攝自新華社)
神農架林區與同緯度的其他地區不同的是,此處保留豐富的原始森林,全區面積3253平方公里,其中有91被森林覆蓋,當地除了豐富的森林資源,神出鬼沒的野人也是遊客到此探秘的原因之一。
神農架野人也被稱為雪人、大腳怪,相傳1950年代以來,當地陸續有人目睹野人的蹤跡,神農架過去有大量關於野人的目擊記錄與史料,據不完全統計,從上世紀初至今日,神農架已經有近400多人見過野人活體,特別是最近的1999年到2003年、2005年和2007年。都有人在神農架目擊到野人,目擊者中有公務員、學生、遊客和農民。
相傳1950年代以來,神農架地區陸續有人目睹野人的蹤跡。(圖/翻攝自微博)
相傳1950年代以來,神農架地區陸續有人目睹野人的蹤跡。(圖/翻攝自微博)
例如1974年5月,神農架地區的村民報告,他碰到了一個滿身長毛,兩腳走路的動物。而這種動物還曾伸出兩隻手走近村民,這也是第一次有人在神農架目擊到野人。無獨有偶,1976年,神農架林區6名幹部職工乘坐吉普車回林區的時候,他們在路上遇到了長毛直立動物。
這些目擊者對野人的描述也大致相同,身材高大魁梧,面目似人似猴,全身棕紅或灰色毛髮,習慣直立行走,動作靈活,行為機警,和史書中記載的山鬼非常相似。
多起目擊野人的報告也曾引起大陸學者關注,但未能直接證明野人存在。(圖/翻攝自微博)
多起目擊野人的報告也曾引起大陸學者關注,但未能直接證明野人存在。(圖/翻攝自微博)
多起目擊野人的報告也曾引起大陸學者關注,大陸中科院1974年起先後3次組織大規模科學考察,並取得疑似野人的毛髮、腳印、糞便和睡窩等間接證據,但未能直接證明野人的真實存在。
然而這些目擊者遇見的是不是真的野人,因為沒有影像資料作為佐證,所以還不能確認有野人的存在。另一方面,一般人對於野生動物知識有限,可能會把神農架中存在的野生動物錯看成是野人。所以關於有沒有野人這一點目前還是存在爭議,或許是當地為發展旅遊業所做的炒作。
神農架以野人之謎聞名世界,但它的神祕之處不僅於此,自1950年代以來,曾陸續發現白熊、白蛇、白猴、白獐、白喜鵲、白烏鴉、白黃鼠狼等奇異動物。在同一地區發現如此多的白化動物,是全球少見的奇景搜奇/神祕生物揭密!北緯31度的奇蹟 神農架野人半人半獸傳奇 | 國際 | CTWANT https://bit.ly/3z2QLK1
-----------------------
神農架林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KN3NO2
神農架林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的省直轄縣級行政區[8],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唯一作為縣級行政區的林區[9]。神農架位於湖北省西北方與重慶市[註 1]的交界,鄰近十堰市[註 2][7]:21。神農架林區全區面積3232.77平方公里[4]:46,2017年共有人口78908人[4]:47, 60。神農架林區原為國家級貧困縣,於2018年8月7日正式脫離國家級貧困縣序列[10]。
神農架以神農氏嘗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穡而得名[2]:概述:2,現下轄6個鎮、2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4]:61),共8個鄉級行政區[4]:46[11]。神農架在遠古時期本為汪洋大海,經燕山與喜馬拉雅山運動方逐漸抬升為多級台地[2]:概述:1,並在近代方始有開發[2]:概述:2, 3與獨立行政區建置[1][7]:19。
神農架林區在2016年7月17日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50項世界遺產及湖北省第4項世界遺產,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個同時獲得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及世界遺產三大保護制度共同錄入的保護區、地質遺蹟和遺產地[12]。境內的湖北神農架國家公園則於2016年5月14日正式由自然保護區升格[13]。神農架林區內的經濟偏重第三產業,佔生產總值構成的55.5%[4]:55,而其在2017年接待的旅客人數達1321.5萬人次[4]:125。
歷史
遠古時期,神農架為汪洋大海,經燕山與喜馬拉雅山運動逐漸抬升為多級台地。神農架一帶千百年來群峰相鎖、亙古洪荒、原始封閉、人跡罕至,因此留下了不少自然之謎,並流傳了「野人」、「怪獸」之說[2]:概述:1。神農架谷深林密,多雄關險隘,一直是兵家屯兵踞守之處,而清朝初年的劉體純、李來亨軍隊、乾隆、嘉慶年間的白蓮教軍隊、同治年間的太平天國軍隊、光緒年間的紅帶會抗清組織都曾在神農架駐扎。第一次國共內戰時,中國共產黨開闢了巴興歸和鄂西北革命根據地,並建立了紅花、古水兩區及23個鄉的蘇維埃政府。中國抗日戰爭時,神農架人民為同盟國陣營修馬路、背軍糧、運彈藥。1949年2月,神農架正式由中國共產黨控制[2]:概述:2。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神農架在南山地區自皇界以北屬鄖陽地區房縣轄地。在皇界以南,包括新華、老君山至木魚坪、紅花一帶屬宜昌地區興山縣轄地,其中新華屬於興山縣古夫區。自皇界以西,自巴東垃、猴子石以南的下谷坪鄉屬恩施地區巴東縣轄地[7]:19。湖北省林業廳木材公司在1956年組成了勘測隊,對神農架進行了勘測,而中國林業部在兩年後也對神農架進行了空中航測。1959年,湖北省林業廳組織人員進行地面驗證,並制定《神農架林區開發總方案》及《神農架林區初步開發方案》。1960年6月15日,組建了開發神農架巴東、房縣兩個森林工業局,1961年3月4日由於國家經濟困難而下馬,保留陽日灣林業所。[2]:概述:21962年3月29日,省委鄂發(62)069號文同意成立森工局,開發工作重新上馬。1962年11月2日,省委鄂發(62)290號文決定設立湖北省開發神農架林區興山、房縣指揮部,調集6000餘人築路[2]:概述:2, 3。1962年11月16日,宜昌專署決定成立「開發神農架林區興山指揮部」。1963年3月5日,鄖陽行署決定成立「開發神農架林區房縣指揮部」。1966年10月,全長198公里的主幹綫路貫通,部分築路隊和基建隊成建制轉入伐木[2]:概述:3。
1969年2月8日,湖北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興房兩部統一領導小組」。1969年6月30日,湖北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神農架林區革命委員會[14]。197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下達《國務院關於湖北神農架林區行政區劃問題的批覆》([70]國發47號),同意將神農架林區劃定為相當縣一級行政區[1]。總人口59062人。1970年8月12日,湖北省革命委員會《關於神農架林區行政區劃的通知》(鄂革(70)117號)明確神農架林區暫屬省革委會領導[15],實行政企合一體制。神農架林區當時實行「以林為主,林農牧相結合、綜合利用、全面發展」的方針[7]:22。1971年1月30日,湖北省革命委員會決定神農架林區從當年2月1日起隸屬宜昌地區革委會領導。1972年3月29日,中共湖北省委決定神農架林區由宜昌地區領導改為省直接領導,同意成立「中共神農架林區委員會」。1973年2月,神農架林區人民法院正式成立。1976年5月14日,中共湖北省委批准神農架林區黨政關係由省直接領導改屬鄖陽地委、地區革委會領導[14]。1978年9月25日,省革委會以鄂革文(1978)98號文批覆,同意建立神農架自然保護區,設立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因經費等問題未落實。1978年,總人口70986人,國內生產總值3187萬元。
1980年11月1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政文〔1980〕110號批覆,成立神農架林區人民政府,撤銷神農架林區革命委員會[16]。1980年底,總人口71266人,國內生產總值2646萬元。1981年6月30日止,第三次人口普查,神農架林區共有13564戶,71071人。1982年3月5日,中共湖北省委與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政發(82)22號文批准以神農頂主峰為中心,劃出一定範圍設立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湖北省神農架林區自然保護區」,設立管理處[2]:概述:3。1982年5月14日,省委以鄂發(1982)31號文決定神農架林區管理體制實行政企分開:設立神農架林區管理局(編制100企+200事),為相當縣級企業單位,下設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神農架林區仍為相當縣級的行政區(533編制357行+176事企)。林區管理局由省林業局領導,黨的關係歸鄖陽地委管理;林區黨委由鄖陽地委領導,林區政府由鄖陽行署領導。1982年11月30日,省林業局黨組以鄂林黨字(82)第049號文決定:林區黨委書記(馬仁學)兼任林區管理局黨委書記,林區區長(徐少傑)兼任林區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局長。此後,林區黨政主要領導兼任林區管理局黨政主要領導。1983年2月22日,林區黨委發文(神發(1983)5號)決定:保留「神農架林區林業局」。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下達《國務院關於湖北省地市行政體制改革方案的批覆》([83]國函字164號),同意原屬鄖陽地區的神農架林區改由省直接領導[8]。1983年10月20日,省委、省政府發出通知,神農架林區收歸省直管,要求在1985年2月以前向省有關部門辦理移交手續。1984年11月6日,林區黨委發文(神發(1984)106號):根據國務院(1983)國函發164號文件精神,神農架林區由鄖陽地區代管改為省直接領導。1985年1月11日,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改變神農架林區行政領導管理體制的通知》,決定:神農架林區人民政府從1985年2月1日起,由鄖陽地區行署代管改為省人民政府直接領導。
1986年7月9日,國務院批准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為「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設立管理局(縣級)。1986年12月5日,省委以鄂發(1986)94號文通知:神農架林區管理局為副縣級單位,由神農架林區黨委政府領導;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為副縣級,由省林業廳領導和管理,依靠林區政府具體做好自然資源保護工作。1988年8月31日,省委召開書記辦公會議討論神農架問題。9月3日發出《關於神農架林區保護、開發和建設的討論紀要》(第2號):「理順林區體制。撤銷林區管理局,併入林區政府林業局,機構級別定為副縣級,由林區政府統一管理,統一領導。省委、省政府委託神農架林區黨委、政府對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實行代管。」1990年7月1日,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77294人。1990年底人口77548人,國內生產總值4805萬元。1990年12月17日,自然保護區獲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2]:概述:3。1992年8月1日,林區黨委以神發[1992]21號文決定建立神農架木魚坪旅遊開發區。1996年2月15日,省編委以鄂機編[1996]005號文,批准神農架林區林業管理局為省中型一類企業,享受縣(處)級待遇;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縣(處)級事業機構。1999年,總人口78661人,國內生產總值30267萬元。2005年9月28日,省編委《關於神農架林區林業管理局機構性質和領導職數的批覆》(鄂編函[2005]34號),將林業管理局由中型一類企業改為林區黨委、政府直屬的相當於縣(處)級事業機構。2006年4月25日,省編委以鄂編函[2006]16號文批覆成立湖北神農架木魚省級旅遊度假區,設立副縣級管委會機構。 2007年3月15日,省編委以鄂編發[2007]26號文,批准成立湖北神農架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相當於縣(處)級事業機構。2008年,全區總人口80350人,地區生產總值79681萬元。
2016年5月14日,自然保護區正式升格為湖北神農架國家公園,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公園之一[13]。同年7月17日,神農架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50項世界遺產及湖北省第4項世界遺產,也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個同時獲得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世界地質公園網絡、世界遺產三大保護制度共同錄入的保護區、地質遺蹟和遺產地[12]。2018年8月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發佈《省人民政府關於批准紅安縣等3縣(林區)退出貧困縣的通知》,宣佈神農架林區已經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達到貧困縣退出條件,並批准其退出國家級貧困縣[10]。
現神農架林區人民法院的上訴法院為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神農架林區人民武裝部隸屬於十堰軍分區。[17]
神農架林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KN3NO2
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 Sep 03 Tue 2024 11:24
湖北省西北部神農架林區,因神農氏在此搭架採藥而得被稱為「北緯31度的奇蹟」神農架林區在2016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是第50項世界遺產及湖北省第4項世界遺產-世界遺產三大保護制度共同錄入的保護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