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是彰化縣福興鄉、埔鹽鄉的重要宗教活動。  Facebook
起源: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WPL4Ik
   同安寮名稱起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的先民,大量移入開墾並以茅草搭寮為居,飲水思源將落腳的地方繼續使用原鄉名稱,而地理位置於福興鄉與埔鹽鄉境內開枝散葉,形成十二庄之聯庄分布。
 後來因用水問題造成庄內械鬥,經同安寮族長迎請媽祖聖駕設壇祈雨解決旱災,各村庄同意往後延續迎請媽祖,「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民俗活動成為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十二庄的大總理採世襲制度由同安庄族長陳慶安的後代擔任,至今已是第六代具歷史性。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遶境活動由十二庄十五間宮廟輪值辦理,每一年主持繞境活動的宮廟被稱作「大公館」,也是媽祖神像自天后宮被迎請遶境後,第一日晚間駐駕的宮廟。大公館任務重大,必須妥善規劃遶境路線、掌握陣頭隊伍行動、負責接待來自各庄宮廟人員及進香團鄉親,並舉行團拜儀式。
 媽祖駐蹕典禮舉行前,廣場民俗藝陣及傳統陣頭表演輪番上陣,廣場上布袋戲及歌仔戲表演精彩絕倫,進香信眾絡繹不絕,備香案、素果敬獻。第二日遶境隊伍再啟程完成遶境路線,並恭送進香媽回鑾、十二庄各宮廟神尊鑾轎返回各宮廟,即圓滿完成傳承將近2百年的遶境活動。
輪值由來:
遶境天數總共2天,其中第一天會駐駕在行臺大公館也就是舉辦迎媽祖活動的主辦庄頭。以前行臺大公館是每年農曆年初一前,也就是農曆除夕夜子時,由搶先貼香條方式決定大公館,為了避免有些庄頭宮廟沒出任大公館一職而導致難堪且避免同一庄頭連續舉辦導致花費巨甚,因此於民國八十三年後改用輪值方式來決定的。鹿港天后宮公佈欄貼在第一位,就是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今年的大公館。[1]在民國一百零三年時,同安寮十二庄迎媽祖活動正式列為「彰化縣無形民俗文化資產」。[2],並於民國一百一十年正名為「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因此未來同安寮十二庄以八大堅持作為活動特色
同安寮十二庄的八大堅持:
1、堅持繞境古道。
2、堅持以古禮、古制請媽祖。
3、堅持請固定神尊:鹿港天后宮的古大媽或進香媽;鹿港新祖宮的同安媽。
4、堅持世襲大總理制度。
5、堅持十二庄十五個角頭為範圍。
6、堅持「十二庄會」共議制。
7、堅持輪值行臺大公館制;同安寮福安宮永為「副駕」;社尾慈安宮、盧厝普安宮永為「小公館」。
8、堅持傳統藝陣;謝絕八家將、鋼管舞、電子琴。 [3]
2020年因COVID-19嚴峻,所以召開會議,最終結果停辦。大公館順延一年,2021年大公館還是由新興庄仁興宮主辦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WPL4Ik
-----------------------
公告資料
類別民俗 級別民俗 種類儀式、祭典、節慶
清代時先民從唐山渡海來臺,濱海的福興、埔鹽兩鄉因位處風頭水尾,載拓荒的艱辛歲月,水利設施不善,到春耕時期,各庄農民常為了爭奪灌溉水源,發生械鬥事件。在鹿港郊區的北方、東方、南方有三個聯庄的組織,分別為頂十二庄(今海埔厝、洋仔厝等村莊)、中十二庄(即許厝埔一帶)及廈十二庄(今埔鹽、福興鄉一帶)。早年,此三個聯庄組織均至鹿港天后宮恭請媽祖,迎接媽祖到村莊內繞境祈福,目前「廈十二庄」每年仍至天后宮迎媽祖。
道光11年(西元1831年),「廈十二庄」久旱不雨,地方父母官擔心再度爆發衝突,乃召集各部落族長協商,同安參族長陳慶安提議到鹿港天后宮迎媽祖神像,回來註駕設壇祈雨,後來果真傾盆大雨,旱象得以紓解,從此十二庄按每年媽祖誕辰日前,聯合動員信眾、陣頭到天后宮迎請媽祖,進行兩天一夜的遶境,接受村民恭宴、膜拜。
「廈十二庄」原先所恭請的媽祖,稱為「古大媽」、「大聖媽」,地方人士又因祈雨而稱此尊媽祖為「好收媽」;然因民國86年(西元1997年)時,同安寮12庄認為「古大媽」並非原先所請的「大聖媽」,而在與鹿港天后宮的協調下,以擲筊方式決定往後將固定請哪一尊媽祖回12庄遶境,最後決定以連續6次聖筊的「進香媽」為往後所請之媽祖神尊至今。於民國56年(西元1967年)起,同安寮12庄也請「鹿港新祖宮」媽祖一同回12庄遶境,早期並無固定所請之媽祖神尊,直至民國73年(西元1984年)才因應同安寮12庄請求,才特別雕刻一尊媽祖供同安寮請回,因此這尊媽祖又被稱為「同安媽」。「廈十二庄」分別為同安村、盧厝、新興村、大有村、湖村、番同埔、牛埔、雅腳、浮景村、番社村、社尾村、西勢庄等十二個聚落,由於居民多為同安人,故又稱「同安寮十二庄」。為感念陳慶安的恩德,因此十二庄請媽祖大總理採世襲制度。
公告
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14-03-06府授文演字第1030062309A號登錄同安寮十二庄迎媽祖為本縣民俗變更/修正2020-05-12府受文戲字第1090156892A號變更登錄名稱
公告公文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1090512.pdf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1030306.pdf
評定基準1.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
2.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
3.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
4.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
5.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登錄理由1.同安寮十二庄迎媽祖,是漢人在台發展最常見的輪祀組織,參與民眾年年遵循古昔生活傳承延續至今,未因時代變遷而改變或式微,深具傳統性。
2.同安寮十二庄迎媽祖由福興鄉及埔鹽鄉12庄15角頭自發性形成信仰活動,極具地方性。
3.同安寮十二庄迎媽祖源於清道光11年(西元1831年),因十二庄久旱不雨,地方官召集各庄族長提議到鹿港天后宮迎媽祖神像設壇祈雨,旱象得以紓解,從此十二庄每年媽祖誕辰日前到天后宮迎請媽祖進行兩天一夜的遶境活動。另十二庄的大總理採世襲制度由同安庄族長陳慶安的後代擔任,至今已是第六代具歷史性。
4.同安寮十二庄迎媽祖為地方甚具鄉土特色之民俗活動,凝聚地方團結之向心力,具特殊生活文化價值。
5.此民俗活動迄今仍保持原始鄉土風貌及純樸人情味具典範性。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第1項及<<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2款第1目至第5目及第6條
所屬主管機關彰化縣政府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彰化縣政府
聯絡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聯絡電話:04-7510709
聯絡地址:彰化縣彰化市平和七街66號
保存者個人/團體保存者聯絡人姓名藝生
團體福安宮管理委員會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LVwbhz
----------------------------

Facebook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1831年-是彰化縣福興鄉、埔鹽鄉的重要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1831年-是彰化縣福興鄉、埔鹽鄉的重要同安寮十二庄迎媽祖03媽祖遶境賜福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1831年-是彰化縣福興鄉、埔鹽鄉的重要

Facebook


【福興番王-潘邦治】
之前講同安寮十二庄時,有提到其中一個庄頭名叫番社,從名字就知道這曾是熟番馬芝遴人的居住地
19世紀初,大部份馬芝遴人搬到埔里。根據《巴布薩族馬芝遴社平埔族人現況調查報告》留在番社且父系能追溯馬芝遴祖先的家族,主要剩下潘家、馬家和示家
潘家在19世紀末,透過招贅和嫁人的方式與番社地區其他家族結成聯姻,成為當地最有勢力的家族
在日本時代能成為庄長的人,除了有名望財勢的豪族以外,另一類是擁有功名之人。來自番社潘家的潘邦治(1863-1939)算是兩者皆有
他在19世紀末考取了秀才,在彰化官署當過小公務員,到了日本時代後成為番社地區庄長和區長
1920年地方改制時,番社與周邊地區合併為福興庄,也是由潘邦治擔任福興庄庄長和福興信用組合組合長。他從三十幾歲開始擔任地方領袖到過世為止,一路做了超過40年
改制後的福興庄的範圍,也延續到現在彰化縣福興鄉
戰國福摩薩 - 【福興番王-潘邦治】 之前講同安寮十二庄時,有提到其中一個庄頭名叫番社,從名字就知道這曾是熟番馬芝遴人的居住地... | Facebook https://bit.ly/3SDrJYB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1831年-是彰化縣福興鄉、埔鹽鄉的重要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