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
角板山公園內的復興亭,原本是「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所在位置。曾任台灣總督9年的佐久間左馬太,以強硬軍事手段討伐原住民,由於角板山是「理蕃事業」開始之地,因此日人在此立碑以歌頌其功績。昭和5年(1930)11月,位於角板山公園的「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落成,材質為花崗岩,有著圓形底座,渦卷式的階梯收頭與石砌矮牆。紀念碑本體在光復後被拆除,只保留原基座,後改建為復興亭。復興亭旁的草地上,還留有一小塊紀念碑的構件。
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臺基,是位於臺灣桃園市復興區角板山公園復興亭的歷史建築,原為1931年佐久間財團為紀念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而建,1953年遭拆除碑體,次年在臺基建立涼亭。
歷史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臺基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YgVH8f
依說明,紀念碑為佐久間財團建立,昭和六年(1931年)9月19日揭幕。
在警察局大溪分局復興分駐所前方的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是為紀念佐久間左馬太在總督任內發動枕頭山戰役而立[1]。昔日週圍是復興村老街、角板山貴賓樓、專賣局招待所[2]。依昔日照片圖案研判,碑體圓頂雕飾成泰雅族圖騰,下方的圓柱石刻佐久間左馬太理蕃政策[3]。臺基則是1910到1920年代盛行於臺灣的番仔砥砌法,模仿歐洲復古的建築,以洗石子作裝飾[1]。
早於1950年,總統蔣中正就以角板山貴賓館作為蔣公行館[4]。1953年,佐久間紀念碑碑體遭拆除,盤體丟至一旁,頂層移到霞雲坪[5]。1954年10月初,居民計畫耗資新台幣二萬五千元建立一座鋼筋水泥築成、上蓋琉璃瓦的八角亭,以在總統六十八歲10月31日生日前完成[6]。當時計畫該年當日,角板鄉改名「復興鄉」[7]。於是相關單位重整紀念碑基座、水泥梁柱外牆,在上面興建一座以「復興」為名的涼亭[8]。日後,復興亭由救國團復興山莊人員會維護[3]。
2004年2月17日,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課長楊和穎、承辦人管慧雯帶學者來此勘察復興亭與林務局工作站時,審查委員認為復興亭基座整體保持良好,贊同登錄歷史建築[9]。4月5日,復興鄉公所秘書曾志湘表示會為基座蒐集舊照片來作陳列[8]。2006年11月,文史工作者王閩雄在地方人士余明德引導下,分別於9日、13日找到紀念碑盤體、頂層[5]。2007年1月22日,文化資產課劉美君、中原大學副教授黃俊銘等會勘復興亭[3]。
座標:24°48′49″N 121°21′04″E
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臺基
復興亭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
桃園市復興區澤仁里角板山公園
建成時間 1931年
中華民國文化資產
類型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碑碣陵墓
評定時間 2004年8月30日
詳細登錄資料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臺基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YgVH8f
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臺基,是位於臺灣桃園市復興區角板山公園復興亭的歷史建築,原為1931年佐久間財團為紀念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而建,1953年遭拆除碑體,次年在臺基建立涼亭。
歷史
依說明,紀念碑為佐久間財團建立,昭和六年(1931年)9月19日揭幕。
在警察局大溪分局復興分駐所前方的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是為紀念佐久間左馬太在總督任內發動枕頭山戰役而立[1]。昔日週圍是復興村老街、角板山貴賓樓、專賣局招待所[2]。依昔日照片圖案研判,碑體圓頂雕飾成泰雅族圖騰,下方的圓柱石刻佐久間左馬太理蕃政策[3]。臺基則是1910到1920年代盛行於臺灣的番仔砥砌法,模仿歐洲復古的建築,以洗石子作裝飾[1]。
早於1950年,總統蔣中正就以角板山貴賓館作為蔣公行館[4]。1953年,佐久間紀念碑碑體遭拆除,盤體丟至一旁,頂層移到霞雲坪[5]。1954年10月初,居民計畫耗資新台幣二萬五千元建立一座鋼筋水泥築成、上蓋琉璃瓦的八角亭,以在總統六十八歲10月31日生日前完成[6]。當時計畫該年當日,角板鄉改名「復興鄉」[7]。於是相關單位重整紀念碑基座、水泥梁柱外牆,在上面興建一座以「復興」為名的涼亭[8]。日後,復興亭由救國團復興山莊人員會維護[3]。
2004年2月17日,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課長楊和穎、承辦人管慧雯帶學者來此勘察復興亭與林務局工作站時,審查委員認為復興亭基座整體保持良好,贊同登錄歷史建築[9]。4月5日,復興鄉公所秘書曾志湘表示會為基座蒐集舊照片來作陳列[8]。2006年11月,文史工作者王閩雄在地方人士余明德引導下,分別於9日、13日找到紀念碑盤體、頂層[5]。2007年1月22日,文化資產課劉美君、中原大學副教授黃俊銘等會勘復興亭[3]。
由日本傳入來自西洋的「蕃仔砥」或俗稱「番仔堵」的砌石法。這種砌石法是以長方形或正方形石塊疊砌而成,所有的灰縫成垂直與水平相交,長短不一,構成不規則的分割。這種砌石法在草山共浴場引進後,遂大為流行 https://bit.ly/4fh5zov
番仔堵或謂番仔砥及「番仔抵」,與亂石砌最不一樣的部份,在於番仔砥是經過敲打,成為方矩形的石塊,藉此拼組成牢靠的且色彩繽紛的牆堵 https://bit.ly/3Lx67Jc
番仔砥砌石法為1910~1920年代盛行於台灣的作法。施工手法精美,樣式獨特。當時建築式樣表現西方圓柱與圓頂風格,模仿歐洲文藝復古的建築特色,以厚重石材、洗石子等圓柱石材,傳遞西方建築與構圖之美。 https://bit.ly/3LxON72
碑體類似砲彈造型,不僅暗示佐久間的軍人出身,更強烈象徵當年以強勢武力鎮壓泰雅原住民的殖民歷史。此外,使用方整的長方體或立方體花崗岩,水平或垂直交錯疊成圓弧矮牆,乍看不規則,實際隱藏秩序,此工法被稱為「番仔砥堵砌石法」,是1910~1920年代(約大正年間)盛行於臺灣的作法,臺基花崗石材為日本石,手法精美、樣式獨特
(1) 行動一人郵遞 - 【番仔砥砌】 北部常可以看到用方整的石塊以水平或垂直交錯砌起結構,看似隨意其實有一定的章法。… | Facebook
番仔砥 構圖砌法 (1) 臺灣草山砌石 - 一樣的 番仔砥 構圖砌法 | Facebook
由日本傳入來自西洋的「蕃仔砥」或俗稱「番仔堵」的砌石法。這種砌石法是以長方形或正方形石塊疊砌而成,所有的灰縫成垂直與水平相交,長短不一,構成不規則的分割。這種砌石法在草山共浴場引進後,遂大為流行 https://bit.ly/4fh5zov
-------------------------------------------------
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台基|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4dtKIgj
公告資料
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其他設施
昭和 5 年(1930)11月位於角板山公園內的「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落成,紀念碑碑體於國民政府時期拆除,並在原址建「復興亭」一座,原來的臺基、矮牆、階梯與排水溝則被保留。
曾擔任臺灣總督長達 9 年的日本陸軍大將佐久間左馬太,是當時以強硬軍事手段「討伐」原住民的政策執行者。由於角板山是「理蕃事業」開始之地,是「蕃地櫥窗」,故選擇將紀念碑設立於角板山。
紀念碑由花崗岩製成,圓形底座、渦捲式階梯收頭與石砌矮牆,嚴整而細緻的工法顯示營造的用心,最引人注目的是碑體類似砲彈造型,不僅暗示佐久間的軍人出身,更強烈象徵當年以強勢武力鎮壓泰雅原住民的殖民歷史。此外,使用方整的長方體或立方體花崗岩,水平或垂直交錯疊成圓弧矮牆,乍看不規則,實際隱藏秩序,此工法被稱為「番仔砥堵砌石法」,是1910~1920年代(約大正年間)盛行於臺灣的作法,臺基花崗石材為日本石,手法精美、樣式獨特,臺灣部分現存古宅仍可見此工藝。
公告
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04-08-30府文資字第0930534388號變更/修正2006-07-14府文資字第0951061072號更正地號變更/修正2015-01-13府文資字第10303236382號行政改制
公告公文府文資字第0951061072號.pdf
府文資字第0930534388號.pdf
府文資字第10303236382號.pdf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登錄理由為日據時期之建築,施工樣式精美獨特,具有歷史文化意義。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七條之一、歷史建築登錄補助辦法第七條,暨桃園縣政府九十三年二月十七日歷史建築登錄審查會議決議辦理。
所屬主管機關桃園市政府
現況地址
縣市行政區地址
桃園市
復興區
角板山公園內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聯絡單位: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03-3322592#8617
聯絡地址: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21號
地籍資料地籍資料.pdf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地籍所有權屬使用分區分區類型
桃園市 - 復興區 - 角板段 - 826公有都市區其他使用區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復興區角板段826地號(現坐落土地為澤仁段 1049 地號),登錄面積60.8平方公尺
所有權屬
身分公私有
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公有
桃園市政府
管理人/使用人
身分
姓名/名稱
使用人
桃園市風景區管理所
管理人
桃園市復興區公所
外觀特徵臺基為番仔砥砌石法,該砌法為1910~1920年代盛行於台灣的作法。台基上則有戰後新建RC涼亭,外附磨石子面層與地坪,現況大多完整。
使用情形台基,上有新建涼亭
現 狀日據時代及光復後二代文物結合,現況完整,維護良好。
是否開放是
參觀類型完全開放參觀
是否收費否
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台基|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4dtKIgj
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
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坐落角板山公園內,現今的復興亭即為原本紀念碑的所在位置。由於擔任臺灣總督長達9年的佐久間左馬太,以強硬軍事手段討伐原住民族,加上角板山是日治時期理蕃事業的開始之地,於是設立石碑以歌頌功績,因此,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落成於1930年,材質為花崗岩,有著圓形底座、渦卷式階梯與石砌矮牆。直到戰後時期,國民政府拆除紀念碑本體,改建為復興亭,現今復興亭旁還留有紀念碑的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