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祿故居文資再審 壓倒性票數否決
2025-08-26 00:00 聯合報/ 記者
"陳奇祿故居文資再審 壓倒性票數否決 | 綜合 | 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8962589
北市溫州街52巷內首任文建會(今文化部)主委陳奇祿故居,文資審議大會昨審查決議不具文資價值。記者潘俊宏/攝影
台大附近溫州街52巷有許多日治時期官舍,近年推都更,因催生文資法的首任文建會主委陳奇祿曾住7號長達18年,文資團體再提5、7號兩建築文資新事證,暫逃拆除命運。但昨大會再審後,投票決議不具文資價值,將交由台灣大學校方處置。
台大昨發聲明表示尊重審議結果,將規畫整理陳奇祿及其他對人類學有貢獻的學者資料,保存於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及台大百歲紀念館中,表彰陳奇祿及其他學者對人類學相關研究的付出與成就。台大並擬在原址設置戶外展示牆或紀念碑。
"陳奇祿故居文資再審 壓倒性票數否決 | 綜合 | 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8962589
台灣首任文建會主委陳奇祿(圖)曾在溫州街故居內,與眾人討論完成文資法等重大文化政策。圖/陳國儀提供
溫州街52巷內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因未列文資已拆,文化局文資會昨再審5、7號,這兩處在2022年文資委員就曾會勘、審議,認定不具文化資產潛力,解除列冊。去年有文資團體再提新事證及照片,昨送大會審議。
所有權人台大代表認為,5、7號在建築結構、材質、空間形式都有改建,已和最初日式宿舍有一定程度差異,7號更歷經過火災,經改建、擴建後,路口玄關、廚房等已有不同。
地方居民也提到,附近住戶20多年前就有意推都更,由於建物狹長,希望能有更完整街廓,2022年解除列冊後,附近住戶已百分之百同意都更,沒想到去年又有人提新事證,再次進入審議程序,都更因此打住。尤其陳只住約18年,就換另一位教授搬來,且住了30多年,加上陳畢生貢獻都捐贈史博館等,這樣符合紀念建築嗎?
「陳奇祿在此催生文資法,這18年見證台灣的文化建設,可謂『文資起家厝』。」支持列文資身分的台灣故鄉文史協會理事長黃智慧說,保存與開發能並存,自地自建即可不用破壞建築完整性,也留下故居;另一名發言代表也說,陳畢生推文資法立法,若這棟房子遭忽視,是格外諷刺。
昨天文資大會,溫州街52巷5號、7號分兩案投票,16位出席委員投票,兩案皆不同意大於同意,決議不具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文資價值。
"陳奇祿故居文資再審 壓倒性票數否決 | 綜合 | 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8962589





陳奇祿故居再送審文資 壓倒性票數結果出爐
2025-08-25 13:26 聯合報/ 記者
"陳奇祿故居再送審文資 壓倒性票數結果出爐 | 綜合 | 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8961410
台灣故鄉文史協會理事長黃智慧會中表示,陳院士是在此建築物催生出文資法,這18年見證了台灣的文化建設,可謂「文資起家厝」。記者邱書昱/攝影
台北市文化局今召開文資會,案件中以行政院文建會首任主委陳奇祿院士,曾居住過的溫州街52巷5號、7號的日本官舍審議受關注。經過所有權人台大及正反意見陳述後,經出席的16位委員投票,古蹟、歷史建築或紀念建築皆不同意大於同意再度否決。
溫州街52巷5號、7號的日本官舍,文化局曾在111年邀集文資委員會勘,經過審議後,不具有文化資產潛力,解除列冊。但去年文資團體再提新事證及照片,因此今再度召開審議。
會中,先由所有權人台灣大學代表發言,說明不管是5號、7號在建築結構、材質、空間形式都有改建,已和最初的日式宿舍有程度差異,7號也歷經過火災,經改建擴建後,路口玄關、廚房等已有不同。
台大說,日式官舍也多由台大委管,包含鐵路局員工宿舍、林務局、總督府等,全校有707棟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40多萬坪,每年修繕經費則約8千萬,換算各個建物每坪修繕費一年只有199.5元,期盼在有限資源之下維運。
台大說,由於5號、7號建築保留,對在地社區會有窒礙之處,校方也會盼能以口述歷史、人文紀念等方式將陳老師以更具高度的方式紀念,而非單純保留空間。
不同意列為文資的代表,多為在地居民,他們提到,附近住戶在20多年前就曾有意推動都更,由於建物狹長,希望能有更完整的街廓,到了111年台大宿舍解除列冊,且附近住戶百分之百同意都更,沒想到113年又再度因為提出新事證而打住。
居民說,但是陳奇祿住在5號、7號早已是事實,不解為什麼又能夠再次重審,而且陳只有居住約18年的時間,就換了另一位教授搬來,且住了30多年;加上陳的畢生貢獻也都捐贈給史博館等,這樣符合所謂的紀念建築嗎?認為紀年方式很多,可以在公園設立紀念碑或VR、AR方式。
贊成列為文資方、台灣故鄉文史協會理事長黃智慧認為,陳院士是在此建築物催生出文資法,這18年見證了台灣的文化建設,可謂「文資起家厝」,她認為,居民在保存與開發能夠併存,自地自建即可不用破壞到建築完整性,也留下故居。
贊成方也說,陳老師畢生推動文資法立法及保存,若這棟房子遭忽視,是格外的諷刺,即便利用其他方式保存,也會和文資保存有所落差。
結束陳述之後,文資委員劉宗德詢問所有權人,是否有異地保留的規畫?台大回覆,目前沒有規畫,但是可以朝這方面來考慮。
隨後,溫州街5號、7號以兩案方式投票,總計16位委員出席,5號部分,列為古蹟有2人同意、14人不同意。歷史建築有6人同意、10人不同意。紀念建築為3人同意、13人不同意。
7號部分則是,列為古蹟有3人同意、13人不同意。歷史建築為6人同意、10不同意。紀念建築為6人同意、10人不同意。兩案皆為不同意大於同意,因此不具文資身份。
台大附近溫州街52巷日治時期官舍近年面臨都更威脅,其中首任文建會(今文化部)主委陳奇祿故居則因家屬及文資人士持續提出新事證,再送文資審議大會審查,但是與陳宅同棟的另一戶(圖)若沒文資身分則可能不保留。記者潘俊宏/攝影
"陳奇祿故居再送審文資 壓倒性票數結果出爐 | 綜合 | 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8961410
台灣首任文建會主委陳奇祿(圖)就是在溫州街故居內,與眾人討論完成文資法等重大文化政策。圖/陳國儀提供
北市溫州街52巷內首任文建會(今文化部)主委陳奇祿故居,文資審議大會昨審查決議不具文資價值。記者潘俊宏/攝影
台大附近溫州街52巷有許多日治時期官舍,近年推都更,因催生文資法的首任文建會主委陳奇祿曾住7號長達18年,文資團體再提5、7號兩建築文資新事證,暫逃拆除命運。但昨大會再審後,投票決議不具文資價值,將交由台灣大學校方處置。
台大昨發聲明表示尊重審議結果,將規畫整理陳奇祿及其他對人類學有貢獻的學者資料,保存於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及台大百歲紀念館中,表彰陳奇祿及其他學者對人類學相關研究的付出與成就。台大並擬在原址設置戶外展示牆或紀念碑。陳奇祿故居文資再審 壓倒性票數否決 | 綜合 | 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4fSOx0V
曹永和、人類學家陳奇祿於溫州街52巷故居面臨都更危機,逾3000人連署爭取登錄文資,今(27)日上午北市府進行文資價值審議,認定不具文資身分
台大部分宿舍未被指定為古蹟 台大:尊重歷史及文化資產
台北市政府古蹟審議會今日開會,未將台灣大學的部分日式宿舍指定為古蹟等,台大發聲明表示尊重,強調台大對於歷史及文化資產的尊重。圖為2017年藝文界人士曾搶救的一間台大日式宿舍。(資料照)
台大部分宿舍未被指定為古蹟 台大:尊重歷史及文化資產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VgFUEy
2024/05/27 19:45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古蹟審議會今日開會,未將國立台灣大學的部分日式宿舍指定為古蹟等,台大今晚發聲明表示尊重,強調台大對於歷史及文化資產的尊重,提出「意象保存」的概念,期望將有價值的文史人物及脈絡,納入台大未來學術教育活動中。
台大聲明表示,「台北市政府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及文化景觀審議會議」第171次會議結果,未將台大所管大安區溫州街52巷2、4、6、8號日式宿舍指定為古蹟、歷史建築或紀念建築,台大表示尊重。
台大說明,台大在審議會議中已表達,台大對於歷史及文化資產的尊重,同時提出「意象保存」的概念,期望將有價值的文史人物及脈絡,納入台大未來學術教育活動中。
台大聲明也指出,對於中研院院士曹永和的勤勉自學精神及卓越學術貢獻,台大深感敬佩,未來除了在曹永和長期工作的台大圖書館及博物館群舉辦策展及相關活動外,也期待與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合作,延續曹永和對東亞海洋史及台灣島史的學術研究,並進行相關教育活動,促進文化傳承
台大部分宿舍未被指定為古蹟 台大:尊重歷史及文化資產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VgFUEy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認定非文資 基金會遺憾研議爭取再審
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危機,超過3000人連署爭取該故居登錄文資。(文化局提供)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認定非文資 基金會遺憾研議爭取再審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i0gXF
2024/05/27 21:13
〔記者詹湘淇/台北報導〕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危機,多名學界人士爭取登錄歷史建築文資,累積超過3000人連署支持,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詩人向陽也參與響應,北市府文化局今(27)召開文資審議會,認定故居不具文資價值。曹永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玉茹表示,對於文資審議結果感到遺憾,將與董事會研議爭取再審機會。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位於溫州街52巷內僅存的首批台大宿舍群,百年來見證溫羅汀、城南發展歷史,日前民眾將其自行劃定為都市更新單元,可能面臨拆除命運。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台灣大眾史學協會與台灣歷史學會等團體共同發起連署,盼能爭取曹永和、陳奇祿故居登錄歷史建築文化資產,超過3000人連署支持。
對此,部份文資審查專案小組委員認為,該宿舍內部格局經多次增、改建,原貌保留甚少,雖有曹永和居住事實,但其貢獻與建築物無直接關聯,認為不具文資價值。北市府文化局今召開文資審議會,12名審議委員中有6票同意、16票不同意,最終認定該故居不具文資價值。
曹永和過去專攻台灣荷西時期歷史,曾提出「台灣島史觀」,在民間積極推動台灣史和海洋史學術研究,並榮獲荷蘭、日本以及國內最高勳獎,曹永和同時也是變裝皇后妮妃雅的伯公。
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科長邱稚亘指出,曹永和故居一案從去年7月就進入專案審查程序,歷經五5次專案會議、兩屆文資委員討論與5次會勘,正反方皆有一定民意基礎,文化局在法定程序中已確保各方能充分表達意見、陳述資料,文資審議會經雙方抽籤協調發言並投票表決,最終委員決議該故居不具文資價值,因此不予保存。
林玉茹表示,非常感謝連署者與學界人士的支持,不過文資審議結果仍然無視社會大眾的聲援,基金會對此非常遺憾,將與董事會研議爭取再審機會。林玉茹說,曹永和不僅是一般的名人,而是台灣史研究最早的先驅,也是出版荷蘭時期台灣史、熱蘭遮城日誌的重要推手,具有高度歷史代表性,其故居與都市發展其實可以共存共榮,甚至提升該區域的文化意義。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認定非文資 基金會遺憾研議爭取再審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i0gXF


曹永和故居未被指定為古蹟 台大表示尊重
2024.05.27 19:31 中時即時 林志成
曹永和故居未被指定為古蹟 台大表示尊重 - 生活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4dWL0gn
針對「台北市政府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及文化景觀審議會議」27日未將台大所管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曹永和故居在內的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52巷安區溫州街52巷2、4、6、8號日式宿舍指定為古蹟、歷史建築或紀念建築,台大表示尊重。
台大表示,他們已在審議會議中表達對於歷史及文化資產的尊重,同時提出「意象保存」的概念,期望將有價值的文史人物及脈絡納入本校未來學術教育活動中。
台大對於曹永和的勤勉自學精神及卓越學術貢獻深感敬佩,未來除了在他長期工作的台大圖書館及博物館群舉辦策展及相關活動外,也期待與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合作,延續他對東亞海洋史及台灣島史的學術研究,並進行相關教育活動,促進文化傳承曹永和故居未被指定為古蹟 台大表示尊重 - 生活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4dWL0gn





------------------
逾3000人連署搶救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能否保留將揭曉
逾3000人連署搶救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能否保留將揭曉 | 寶島大小事 | 台灣 | 世界新聞網 https://bit.ly/3WYDP1w
2024-05-26 21:21 記者何定照/即時報導
位於台灣大學周邊台北市溫州街的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危機,包括台大教授在內的學界人士日前發起連署爭取該故居登錄文資,至今逾3000人連署,身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的詩人向陽等人也參與。北市府於當地時間27日早上將啟動文資審議大會,決定包括該故居在內的兩棟宿舍是否有文資價值。
這份由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台灣大眾史學協會等十餘個文化團體發起的連署指出,包括曹永和故居等溫州街52巷宿舍群,是前身為台北帝國大學的台大創校時興建的第一批宿舍,建於1930年。連署群認為,該宿舍群見證了溫羅汀、城南、大學立足發展的歷史,一旦失去,獨立書店林立的大學城溫羅町將失去歷史深度,大學里社區頓失文化亮點。
連署指出,最不可承受的是,台灣將失去紀念「台灣研究」先驅曹永和最重要的場域。曹永和倡議「台灣島史」,對台灣史研究貢獻卓著,以高中學歷榮獲荷蘭、日本以及國內最高勳獎。1998年曹永和獲選中研院院士後,為回饋社會,捐出畢生積蓄成立「曹永和文教基金會」,持續在民間社會奮力推動台灣史和海洋史學術研究,在相關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連署表示,但北市文資審議一直忽略曹永和在台大宿舍居住過40年的事實,這正是曹永和從默默耕耘到名揚國際的最重要時光。發起人之一曹永和基金會董事長林玉茹表示,希望北市文資審議能支持保存曹永和故居,一方面向台灣史研究先驅致敬,另一方面,保留溫州街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學官舍、日式建築聚落,將是台大和台灣社會最好的教育場域。
位於台大周邊溫州街的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危機,北市府27日早上將啟動...
位於台大周邊溫州街的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危機,北市府27日早上將啟動文資審議大會,決定該故居是否具文資身分。(記者何定照/攝影)
北市文資審議大會27日早上舉行,預計將做出曹永和故居是否登錄文資等決議。
逾3000人連署搶救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能否保留將揭曉 | 寶島大小事 | 台灣 | 世界新聞網 https://bit.ly/3WYDP1w
逾3000人連署搶救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能否保留今揭曉
2024-05-27 07:11 聯合報/ 記者
何定照即時報導
位於台大周邊溫州街的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危機,北市府今天早上將啟動文資審議大會,決定該故居是否具文資身分。記者何定照/攝影
逾3000人連署搶救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能否保留今揭曉 | 綜合 | 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4dZnwY4
位於台大周邊溫州街的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危機,包括台大教授在內的學界人士日前發起連署爭取該故居登錄文資,至今逾3000人連署,身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的詩人向陽等人也參與。北市府今天早上將啟動文資審議大會,決定包括該故居在內的2棟宿舍是否有文資價值。
這份由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台灣大眾史學協會等十餘個文化團體發起的連署指出,包括曹永和故居等溫州街52巷宿舍群,是前身為台北帝國大學的台大創校時興建的第一批宿舍,建於1930年。連署群認為,該宿舍群見證了溫羅汀、城南、大學立足發展的歷史,一旦失去,獨立書店林立的大學城溫羅町將失去歷史深度,大學里社區頓失文化亮點。
連署指出,最不可承受的是,台灣將失去紀念「台灣研究」先驅曹永和最重要的場域。曹永和倡議「台灣島史」,對台灣史研究貢獻卓著,以高中學歷榮獲荷蘭、日本以及國內最高勳獎。1998年曹永和獲選中研院院士後,為回饋社會,捐出畢生積蓄成立「曹永和文教基金會」,持續在民間社會奮力推動台灣史和海洋史學術研究,在相關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連署表示,但北市文資審議一直忽略曹永和在台大宿舍居住過40年的事實,這正是曹永和從默默耕耘到名揚國際的最重要時光。發起人之一曹永和基金會董事長林玉茹表示,希望北市文資審議能支持保存曹永和故居,一方面向台灣史研究先驅致敬,另一方面,保留溫州街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學官舍、日式建築聚落,將是台大和台灣社會最好的教育場域。
北市文資審議大會今早舉行,預計將做出曹永和故居是否登錄文資等決議。
逾3000人連署搶救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能否保留今揭曉 | 綜合 | 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4dZnwY4
逾3000人連署搶救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能否保留今揭曉 | 綜合 | 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4dZnwY4




台大日式官舍面臨都更危機!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何去何從?
台大日式官舍面臨都更危機!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何去何從? | 遠見雜誌 https://bit.ly/3yBETy4
2024-05-13
台大日式官舍面臨都更危機!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何去何從? | 遠見雜誌 https://bit.ly/3yBETy4
台大附近溫州街52巷原矗立四棟共八戶日治時期官舍,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人類學家陳奇祿等學者生前都曾長住此巷,為台灣文史開創重大貢獻。去年底官舍所有權人台大拆除其中一棟變停車場,另三棟也面臨都更危機,文史學者與文資團體正積極搶救,盼留住台灣重要文化場景。
北市文化局表示,去年起因該巷旁邊住戶有都更需求,希望與台大合作,依文資法先請文化局了解這些官舍有無文資價值,當時文資委員現勘後認為無價值,台大才先拆1號、3號雙拼棟。經文資人士提出新事證後,巷內雙號側官舍今明將重新會勘,單號側5、7號這棟新事證在認定程序中。
台北帝大首批建造校舍
這些官舍是台大前身「台北帝國大學」1930年建造的首批校舍,在甲乙丙丁分級屬乙種官舍,種類和近年也曾險遭拆的高等官舍俞大維故居、屬私宅的臺靜農故居不同。
關注大安區文史的台灣故鄉文史協會表示,他們早在2018年就提報此區為「聚落建築群」,一直遭北市文化局冷處理。去年底赫然發現已有官舍遭拆,緊急聯合其他單位提出曹永和等人曾居此處等新事證,希望搶救這片僅存的帝大官舍聚落群。
溫州街22巷4號,戰後臺大外文系教授俞大綵、前國防部長俞大維、農學院許文富教授等曾先後在此居住。取自臺北市大安區公所
自學起家,深受國際注目
該巷中6號官舍,是曹永和從27歲起在此住42年之處。曹永和文教基金會指出,這正是曹永和在時任台大歷史系教授楊雲萍等人引薦下,進入台大圖書館工作的奮鬥時光起點。他以僅台北第二中學校畢業的學歷,自學發表眾多台灣史論文,深受國際注目,開創以台灣島為主體研究的「台灣島史」概念。
「他在30年前就提出這種宏觀看法,改變整個對台灣歷史的觀點與學習角度,非常了不起。」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鍾淑敏表示,早期研究台灣歷史都是從台灣當做中國邊區的角度,曹永和則從台灣地理區位、海洋航路重新看待,深刻影響之後台灣史研究。
曹永和基金會董事長、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林玉茹則說,曹永和還是荷據時期台灣史研究先驅,在自己不斷研究學習外,也鼓勵學生發表作品,眾多教導、指導學生都已是台灣史重要人物。
林玉茹說,曹永和可說是自學的角色典範,從沒有大學文憑,一路贏得國際史學界肯定,獲聘台大兼任教授、中研院兼任研究員,乃至獲選中研院士,一路生命史就像凸顯台灣史從被壓抑到百花齊放的過程。她認為,台大應思考如何透過曹永和故居等價值,發揮效應來回饋社會。
台大表示,2、4、6、8號,北市府文化局還在文資審議中,台大會經文化局審查結果確認不具文資價值後,才會進一步做綜合評估。
---------------------
逾3千人連署保存曹永和、陳奇祿故居 北市府審議不具文資身分 | 公視新聞網 PNN https://bit.ly/3R2qBwV
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人類學家陳奇祿於溫州街52巷故居面臨都更危機,逾3000人連署爭取登錄文資,今(27)日上午北市府進行文資價值審議,認定不具文資身分。相關文資團體表示不排除尋求新事證,爭取再審機會。
鄰近台灣大學的台北市溫州街52巷內,留存著3棟台灣大學(時台北帝國大學)於1930年創校時期興建的第1批宿舍,這幾棟老宿舍除了記錄下溫羅汀、城南、大學的發展歷史,也是台灣研究巨擘曹永和、人類學家陳奇祿的故居。
由於該處面臨都更,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台灣大眾史學協會等十餘個相關文化團體發起連署爭取登錄文資,逾3000人響應,但今(27)日上午北市府文資審議大會決議後認定不具文資身分。
生於1920年的曹永和為台灣史研究巨擘,專精於台灣荷西統治時期歷史、曾參考法國年鑑學派觀點,提出「台灣島史觀」,綜合歷史、地理、社會等面向以台灣為主體來了解台灣歷史。
曹永和雖僅有高中學歷且從未出國留學,但仍靠自學在學術領域開創天地,並獲得荷蘭女王授勳、日本「旭日中綬章」及國內最高勳獎肯定,更是中研院唯一一位無大學文憑的院士。
陳奇祿同為中研院院士,是國內人類學、民俗學、博物館及原民藝術大師,更曾出任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部前身)第1任主委、催生《文化資產保存法》,奠定了文資政策基石,影響深遠。
相關文資團體指出,2位院士分別曾此地居住40年、20年以上,若溫州街建築群消失將會失去紀念曹永和與陳奇祿2位院士的重要場域,不排除尋求新事證,爭取再審機會。
逾3千人連署保存曹永和、陳奇祿故居 北市府審議不具文資身分 | 公視新聞網 PNN https://bit.ly/3R2qBwV
-------------------------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未被認定為古蹟 台大表尊重
2024-05-27 20:56 聯合報/ 記者李芯/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故居位於台北市溫州街52巷台大日式官舍,面臨都更危機。記者余承翰/攝影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未被認定為古蹟 台大表尊重 | 文教新訊 | 文教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4bUuKuu
台北市政府召開文資審議大會,認定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曾居住的溫州街52巷2、4、6、8號日式宿舍群,並非古蹟、歷史建築或紀念建築。對此,台大校方表示尊重,並期望將有價值的文史人物及脈絡,納入學校未來學術教育活動中。
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52巷共有4棟、8戶日式宿舍,台灣史巨擘、中研院院士曹永和曾居住其中6號宿舍,去年台大拆除1號、3號的一棟宿舍,文史學者與文資團體則積極搶救其餘建築。日前文化團體就發起連署,認為該宿舍群見證了溫羅汀、城南、大學立足發展的歷史,大學城溫羅町恐將失去歷史深度,台灣也將失去紀念台灣研究先驅曹永和最重要的場域。
台大今發布聲明指出,「台北市政府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及文化景觀審議會議」第171次會議,未將台大所管、大安區溫州街52巷2、4、6、8號日式宿舍指定為古蹟、歷史建築或紀念建築。台大校方說明,在審議會議中已表達對於歷史及文化資產的尊重,同時提出「意象保存」的概念,期望將有價值的文史人物及脈絡,納入學校未來學術教育活動中。
台大表示,對於曹永和院士的勤勉自學精神及卓越學術貢獻深感敬佩,未來除了在曹永和長期工作的台大圖書館及博物館群舉辦策展及相關活動外,也期待與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合作,延續曹永和對東亞海洋史及台灣島史的學術研究,並進行相關教育活動,促進文化傳承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未被認定為古蹟 台大表尊重 | 文教新訊 | 文教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4bUuKuu
-------------------
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的台北市溫州街故居面臨都更危機。學界發起連署,爭取將故居登錄文資,獲得超過3千人連署。不過台北市政府今(27)日啟動文資審議大會,但是投票後決議不具文資身分。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將開始討論,不排除尋求新事證,爭取再審機會。
保存良好的荷蘭最高勳獎,是已故的台灣史研究巨擘,中研院院士曹永和生前獲得的榮耀之一,他一身倡議台灣島史,對台灣史研究貢獻卓著。過世後,將藏書、自編的索書卡等,全都捐給中研院,做為後代研究之用。不過他過去居住的溫州街台大宿舍,卻面臨都更危機。
當地居民說:「對於都更的案子,我是非常支持,為什麼呢?住了4、50年了,我家裡幾乎是水電都壞掉了。」
曹永和生前居住的宿舍,是台大前身台北帝國大學的乙種官舍,當地居民認為屋舍老舊、維修不易,希望都更。學界則發起連署,爭取登錄文資,獲得超過3千人連署,北市府27日啟動文資審議大會。
台北市文資委員張崑振表示,「很多委員用同類型,那個回到建築史,我必須講,他們是不同類型,就是原型的,這個部分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
台北市文資委員詹添全說道,「6日進去,你有感覺他本體的構造後面增建的面積,大概跟原有的面積都快要差不多大了。」
經過熱烈討論,最後投票結果出爐,決議不具文資身分。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將開會討論,不排除尋求新事證,爭取再審機會。
曹永和基金會董事長/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林玉茹表示,「我們董事會也要再開會來討論,那如果有可能,當然我們會儘量朝這方向來走。這個還要看整個文資審議,它到底方式是怎麼樣。」
台北市文化局文資科長邱稚亘強調,「那這個新事證的東西,如果委員認為說,這個東西這一些之前沒有檢視過才會重啟審議。」
北市文化局強調,如果有新事證提供,為求審慎,就會邀請委員再來開會討論,決定是否再開審議,一切依規定辦理。
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 審議大會:不具文資身分 | 公視新聞網 PNN https://bit.ly/4bXKs8t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認定非文資 基金會遺憾研議爭取再審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認定非文資 基金會遺憾研議爭取再審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4XLBKM
台灣史研究巨擘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危機,超過3000人連署爭取該故居登錄文資。(文化局提供)
2024/05/27 21:13
〔記者詹湘淇/台北報導〕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面臨都更危機,多名學界人士爭取登錄歷史建築文資,累積超過3000人連署支持,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詩人向陽也參與響應,北市府文化局今(27)召開文資審議會,認定故居不具文資價值。曹永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玉茹表示,對於文資審議結果感到遺憾,將與董事會研議爭取再審機會。
台灣史巨擘曹永和位於溫州街52巷內僅存的首批台大宿舍群,百年來見證溫羅汀、城南發展歷史,日前民眾將其自行劃定為都市更新單元,可能面臨拆除命運。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台灣大眾史學協會與台灣歷史學會等團體共同發起連署,盼能爭取曹永和、陳奇祿故居登錄歷史建築文化資產,超過3000人連署支持。
對此,部份文資審查專案小組委員認為,該宿舍內部格局經多次增、改建,原貌保留甚少,雖有曹永和居住事實,但其貢獻與建築物無直接關聯,認為不具文資價值。北市府文化局今召開文資審議會,12名審議委員中有6票同意、16票不同意,最終認定該故居不具文資價值。
曹永和過去專攻台灣荷西時期歷史,曾提出「台灣島史觀」,在民間積極推動台灣史和海洋史學術研究,並榮獲荷蘭、日本以及國內最高勳獎,曹永和同時也是變裝皇后妮妃雅的伯公。
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科長邱稚亘指出,曹永和故居一案從去年7月就進入專案審查程序,歷經五5次專案會議、兩屆文資委員討論與5次會勘,正反方皆有一定民意基礎,文化局在法定程序中已確保各方能充分表達意見、陳述資料,文資審議會經雙方抽籤協調發言並投票表決,最終委員決議該故居不具文資價值,因此不予保存。
林玉茹表示,非常感謝連署者與學界人士的支持,不過文資審議結果仍然無視社會大眾的聲援,基金會對此非常遺憾,將與董事會研議爭取再審機會。林玉茹說,曹永和不僅是一般的名人,而是台灣史研究最早的先驅,也是出版荷蘭時期台灣史、熱蘭遮城日誌的重要推手,具有高度歷史代表性,其故居與都市發展其實可以共存共榮,甚至提升該區域的文化意義。台灣史巨擘曹永和故居認定非文資 基金會遺憾研議爭取再審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4XLBKM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