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士·威爾遜·文森·「吉米」·薩維爾爵士 OBE KCSG(Sir James Wilson Vincent "Jimmy" Savile,1926年10月31日—2011年10月29日),英國第一代唱片騎師及英國廣播公司資深節目主持,薩維爾由1950年代至1980年代主持不少廣受歡迎的電台和電視流行音樂節目。
吉米·薩維爾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Jde6tS
他為慈善事業籌集了大約4000萬英鎊,並且在他的一生中,因其個人品質和籌款活動而受到廣泛讚譽。
在他去世後,數百起針對他的性侵害指控,導致警方得出結論薩維爾是一個性侵害者 - 可能是英國最嚴重案件之一。在他的一生中曾有過指控,但被他或他的友人駁斥,被指控者被忽視或不相信;薩維爾對一些指控者採取了法律行動。[3]2012年10月,也就是他去世將近一年後,一部獨立電視網紀錄片調查了薩維爾對性虐待的指控。
2013年1月,NSPCC(英國全國防止虐待兒童協會)和倫敦警察廳發表一份聯合聲明「給予受害者一個聲音」,其中有450人對薩維爾提出了投訴,涉嫌性侵害的時間從1955年到2009年,受害人的年齡也是幾乎相同的年齡。受害人從8人到47人不等。記錄了薩維爾214起刑事犯罪,28份警察報告中一共提起與他相關的34起性侵害案件。[4]在提出性虐待指控後,薩維爾的許多榮譽都被撤銷;當榮譽者逝世時,沒有任何程序可以奪去其榮譽身份。他主持的《Top of the Pops》劇集不再重播。
2014年6月,對Savile在28家國民保健署NHS醫院(包括利茲綜合醫院和Broadmoor精神病院)的活動進行的調查得出的結論是,他在數十年內對工作人員和5至75歲的患者進行了性侵犯。
早期生活
他是羅馬天主教家庭中七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他的兄姐是瑪麗、馬喬裡,文森特,約翰,瓊和克里斯蒂娜)。他的父母是文森特·約瑟夫·瑪麗·薩維爾(1886年至1953年),一個莊家的業務員和保險代理人,和他的妻子,楊詩曼·凱利(1886年至1972年)。他的祖母是蘇格蘭人。
1950年代,薩維爾原為煤礦工人,因工傷離職後轉而開舞廳。[5]
正是在伊爾福德開舞廳時,薩維爾被來自迪卡唱片的音樂主管發現他的能力。[6]
生平
事業
1960年代,薩維爾進入BBC的廣播、電視演播室,一舉成名,主持BBC名牌電視節目《流行樂排行榜》(Top of the Pop)、《吉米幫你搞定》(Jim'll Fix It)。薩維爾並投入慈善事業,一生籌得的善款達四千萬英鎊。蓋醫院、建學校,薩維爾的慈善項目許多都與幫助青少年有關。他的長頭白髮造型和反潮流衣著打扮的形象,更是深入民心。薩維爾因慈善工作關係,在1971年獲OBE勳銜,1990年再獲爵士勳銜[7]。
薩維爾推出了一系列促進道路安全的政府宣傳片,特別是「 Clunk Click Every Trip 」,它促進了安全帶的使用,咔嗒聲代表了門的聲音,並點擊了安全帶固定的聲音。[8]
Savile 於2006年1月14日至15日訪問了Celebrity Big Brother房屋(系列4),並「修復」了一些室友的願望。皮特·伯恩斯(Pete Burns)收到了男友邁克爾和前妻林恩(Lynn)的來信,而丹尼斯·羅德曼(Dennis Rodman)用 Savile的產品交換了供其他室友使用的香菸。在2007年,Savile憑藉《Jim'll Fix It Strikes》重返電視節目,再次展示了一些最受歡迎的修復程序,與同一個人一起重建它們,並使新夢想成真。
去世
2011年10月29日,薩維爾因病去世,享年84歲。約有4,000人參加葬禮。[9]葬禮於2011年11月9日在利茲主教座堂進行,[10]並埋葬在斯卡伯勒的伍德蘭茲公墓。[11][12]
性侵案件
在世時
薩維爾的性侵案件可以追溯到1963年對他進行零星的虐待兒童指控,但是去世後才被得知。[13]部分BBC員工是知道薩維爾的性侵行為,而這些人曾向上級舉報,但是未見處理。
去世後
在薩維爾去世大約一年後,2012年10月他被揭發曾性侵多名未成年女性(由獨立電視網播出),遭侵犯的受害者人數高達200人,而英國廣播公司於同年10月22日播出的調查訪問節目顯示,英國廣播公司高層可能知道事件,並且隱瞞此醜聞。[14][15][16]這個數字在幾天後上升至300人,甚至還有一部1975年播出節目的影片中,他還被拍到猥褻一名女性。該案件也是BBC自成立至今以來最嚴重危機之一。[17]
在2016年的一項報告中提到,BBC工作時遭到性侵者有72人,其中8人遭到性侵害,1人性侵未果,最小受害者年僅10歲。因為BBC的組織文化以及男性沙文主義,使他和另一位涉案人斯圖亞特·霍爾的行為未被發覺,基層工作人員知道後亦未舉發問題,或舉報後未被上層接受。 且前後至少五次可以阻止他們行為。[18]
後續
授權傳記,《那又如何呢?》由艾莉森·貝拉米(Alison Bellamy)於2012年6月出版。對他的指控發表後,提交人說,鑑於這些指控,她感到薩維爾「放手了,出賣了」。
在虐待兒童醜聞爆發的一個月內,許多以薩維爾命名或與薩維爾有關的地方和組織被重新命名或去除他的名字。薩維爾在斯卡伯勒的故居牆上的紀念牌於2012年10月初被塗鴉污損後被拆除。薩維爾在一個木製雕像Scotstoun休閒中心在格拉斯哥也大約在同一時間移除。[19]
這起性侵案件和羅瑟勒姆性侵案和其他地區等一連串在英國發生的性侵害案例,都是促成當時內政部長德蕾莎·梅伊於2014年7月宣布進行更廣泛的兒童性虐待獨立調查的主要因素。[20]
2014年6月26日,英國衛生部長傑里米·亨特在下議院向薩維爾性侵害醜聞的國家衛生服務部門患者公開道歉。他確認投訴是在2012年之前提出的,但被官僚機構忽略了。
薩維爾(Savile)是一個殘酷,機會主義,邪惡的掠食者,他們虐待並強奸了個人,其中許多是患者和年輕人,他們曾期望並有權期望獲得安全。從1960年代到2010年,他的行為跨越了五個十年。...作為當時的一個國家,我們將薩維爾(Savile)視為偏心的國寶,對慈善事業有著堅定的承諾。今天的報導表明,實際上他是一個令人作嘔且多產的性虐待者,於自己的邪惡目的反複利用國家的信任。
理察·哈里森,一個長期服務的精神科護士在布羅德莫醫院,在2012年說,薩維爾曾長期被視為工作人員為「具有嚴重的一個人人格障礙和兒童的喜好」。另一位護士鮑勃·艾倫(Bob Allen)同意對Savile做為精神病患者進行評估,並表示:「很多工作人員都說他應該入獄。」 艾倫還說,他曾經向薩維爾報告其上司對青少年的明顯不當行為,但沒有採取任何行動。[21]
榮譽
吉米·薩維爾生前獲得不少名譽,但是在性侵醜聞揭露以後,不少榮譽已被取消。[22][23]
在關於虐待性侵的指控之後,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在2012年10月建議,薩維爾的榮譽有可能被榮譽封號取消委員會撤銷。一個內閣辦公室發言人表示,沒有程序可以在這種情形下撤銷OBE或爵位,因為當一個人去世時,這些榮譽會自動失效,但委員會可能會根據薩維爾的案例考慮引入這項程序。[24]
許多榮譽被會隨者持有人的去世而自動失效,不再保有;薩維爾的一些榮譽被認為不再適用,並且不需要被撤銷。[25][26]但在其他情況下,榮譽被取消或從榮譽名單中除名:
在20世紀70年代,他被皇家海軍陸戰隊授予榮譽綠色貝雷帽,用於完成皇家海軍突擊隊速度遊行,距離達特穆爾30英里(48公里),載有30磅(14公斤)的成套工具。[27] 在關於虐待性侵兒童的指控之後,他的貝雷帽獎勵沒有被撤銷,因為該榮譽在去世時便會到期。但是,皇家海軍陸戰隊員下令立即取消授予薩維爾或在其記錄中提及薩維爾名字的任何證書。[28]
他於1986年被授予由英國利茲大學頒發名譽法學博士(LLD)[29] 2012年撤銷[30]
他於2009年被貝德福德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並於2012年10月被撤銷。[31]
他於2005年成為斯卡伯勒自治市的自由人。[32] 而此榮譽於2012年11月被取消。[33]
為薩維爾的榮譽而設置的街道標誌被移除,並且他的墳墓上的墓碑被他的家人要求拆除而拆除。[33]
吉米·薩維爾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Jde6tS
---------------------------------
精神病態、連續兒童性侵犯與BBC國寶級藝人——令人毛骨悚然的吉米.薩維爾
作者 李若雯2024-04-09精神病態、連續兒童性侵犯與BBC國寶級藝人——令人毛骨悚然的吉米.薩維爾 | 李若雯 / 李若雯專欄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PXZv9D
薩維爾長年來持續侵害多名未成年及成年女性,數目多達300人以上。被他侵害的女性年齡從5歲到75歲都有,地點多在BBC大樓、醫院與兒童之家內。
精神病態、連續兒童性侵犯與BBC國寶級藝人——令人毛骨悚然的吉米.薩維爾 | 李若雯 / 李若雯專欄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PXZv9D
因最近的討論,我看完了網飛上的《吉米・薩維爾:英倫夢魘》,一部關於英國惡名昭彰的性侵犯吉米・薩維爾(Jimmy Savile)的紀錄片。
英國家喻戶曉的國寶級大好人
吉米何許人也?我認為有點像是胡瓜+豬哥亮+孫越叔叔的三合一綜合體。他在英國BBC最著名的節目《吉米幫你搞定》(Jim’ll fix it)、《流行樂排行榜》(Top of the Pop)分別播出長達19年和32年,在英國家喻戶曉。
其中《吉米幫你搞定》是他的招牌作品。節目主題是邀請全英國的小朋友寫信給薩維爾,讓薩維爾來實現小朋友的願望,從想請自己的老師吃頓豪華料理,到去《芝麻街》見到大鳥本人都有。在高峰期,節目一年可以收到25萬封來自孩子們的信件。
而他更以廣泛的慈善募款行為著名:他長年參加倫敦馬拉松募款、更籌資建造醫院,據統計,他一生募得的款項高達4千萬英鎊。此外,他本人更長期擔任醫院志工,協助救護車運載病患,在他捐助的醫院,還設有供他居住的獨立套房。他的善行獲得社會大眾肯定,查爾斯王子、黛安娜王妃乃至柴契爾夫人都與他交好,1990年他獲頒爵士勳銜,在英國這是無上的榮譽。
2011年,薩維爾過世,他終身未婚,享壽84歲。他的葬禮來了4,000人觀禮,而他的老東家BBC更為他製作許多紀念專題。
薩維爾以廣泛的慈善募款行為著名,就在他過世不久,他的惡行開始被揭發。
醜惡真相:從5歲到75歲都不放過
然而,就在他過世不久,他的惡行開始被揭發。原來,薩維爾長年來持續侵害多名未成年及成年女性,數目多達300人以上。被他侵害的女性年齡從5歲到75歲都有,地點多在BBC大樓、醫院與兒童之家內。
事實上,早在1963年,便傳出薩維爾虐待兒童的傳聞,而一直到21世紀,都有零星的受害者向警方投訴。但這些控訴都宛如石沈大海。不僅BBC、警員都以「無實際證據」等理由消極面對,薩維爾亦會聘請王牌律師,讓對方知難而退。此外,或有意或無意的,警方並未讓這些控訴者知道,她們並非唯一向薩維爾控訴的人,使受害者們誤以為自己是孤軍奮戰。
薩維爾長年出入女子教養院(類似少觀所),許多被他侵害的未成年女性都是社會認為的「壞女孩」。她們也知道,自己說出來的話恐怕沒人會相信。
更令人髮指的是,海量的受害者來自薩維爾資助且擔任志工的醫院,僅在其中一間醫院,警方便發現有64名受害者。這些受害者都是最弱勢的病人,或有精神疾病,或有重大殘疾,更喪心病狂的是,甚至連安寧病房內生命僅剩幾週的垂死病人,都是薩維爾侵害的對象。一名護理師更聲稱,薩維爾擁有醫院太平間的鑰匙,而這其實是不應被允許的。但或許基於薩維爾為醫院帶來大筆款項,大多數醫院當年只採取消極手段,對薩維爾的厭惡,只廣泛在護理人員間流傳。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紀錄片片段,是記者去採訪在醫院中幫忙的薩維爾,畫面中只有薩維爾與另一名癱瘓的女孩,女孩出示自己為薩維爾畫的畫像,只見畫像中薩維爾一頭金髮,長滿了尖牙,宛如怪物一般。薩維爾看到也只笑笑:「我對妳做了什麼,讓妳把我畫成這樣?」女孩只虛弱地回答:「一切。」
究竟是什麼促使薩維爾這麼做?是跟家庭背景有關嗎?還是只是天生的邪惡?
從家庭糾葛看見惡魔的生成
我好奇的點是,究竟是什麼促使他這麼做?是跟家庭背景有關嗎?還是只是天生的邪惡?
出生於1926年的薩維爾,來自英國北方的工業城鎮里茲,一個純正的天主教家庭。他的父親在彩券業工作,薩維爾是家中7個孩子中最小的。他的家境並不富裕,中學畢業後便在煤礦做工,後因受傷轉行。他先是在舞廳當DJ,爾後逐漸在廣播業嶄露頭角。至1960年代,他每週有6個節目,其中最受歡迎的節目擁有多達600萬聽眾。至電視興起時,他也無縫接軌的進入電視時代。
而如同許多罪犯一般,薩維爾與母親艾格尼絲的關係似乎不太正常。據薩維爾個人的描述,年幼時母親常會毆打他。然而,他又無比迷戀著母親,稱呼母親為「公爵夫人」,並將母親接到家裡同住。1972年,艾格尼絲過世,薩維爾悲痛不已,他身邊的人後來回憶,那是他們唯一見過薩維爾流露真情的時刻。
據悉,薩維爾在母親過世後,整整在母親身旁待了5天,當被問到此事是否為真時,薩維爾的回答是,那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5天」,因為「從前,我不得不與其他人分享她。我們度過了美好的時光。當她死後,她就完全屬於我了。」
而母親去世後,薩維爾將她的臥室完整保存,鋪上防塵塑膠墊,每一年他都會請清潔工乾洗母親留下的衣物,他認為擁有這些衣服,比看著母親的照片更有用。
而關於他的原生家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薩維爾的兄長強尼常打著弟弟的名號在外逞勢,最後亦因性侵醫院裡的病人被捕;而薩維爾的姪孫女卡洛琳則指稱自己12歲時曾遭叔公猥褻,但長輩因長期受到薩維爾名聲的好處而選擇忽視。
對自己問心無愧的精神病態者
回到當初的問題,到底像薩維爾這種人,他對世界的想像是什麼?為什麼他可以毫無悔意的做惡?
首先,我發現他對「人」的想像就不正常。從他的言論中可以觀察出,他好像把「人」視為可以擁有的「物」,至於「物」是否感到痛苦,對他來說並非關心範圍。
從這個角度切入,他可能是精神病態者(psychopath)。這類人最大的特性,便是極度自私、對他人的痛苦毫無同理心,可將他們視為「感情上的殘疾」,一如聽障者聽不見聲音,精神病態者則是對他人的苦難毫不關心。許多冷血罪犯後來都被證實為精神病態者,但並非所有精神病態者都會犯下恐怖罪行。不少諮商師曾在著作中提到,診間最常出現的絕不是精神病態者本人(因他們對自己造成的痛苦毫無悔意),而是被精神病態者殘害身心的人們。
精神病態者的心靈狀態是空洞的,他們的眼神往往也是空洞的,因為除了生理性的刺激外,他們缺乏深層的情緒。多數精神病態者也能正常社交、工作,表現得宜,但他們表現出的情緒,更多是理性學習而得。比如他們知道面對悲劇要表現哀痛,但那個「哀痛」,只是一場模擬的演出,他們內心深處毫無波瀾,宛如鸚鵡學舌。
而據薩維爾的助理回憶,沒有任何感情生活的薩維爾,曾向她吐露「我是一部機器」。這大概是他最貼近內心的話語了。
在民間,薩維爾是與皇室交好的慈善家、國寶級演藝人員,沒有組織會希望得罪他,甚至跟他一枯俱枯,一榮俱榮。
有一個大膽的假設:或許薩維爾能與皇室往來,有一部分也是基於他的變態人格,使他對皇室沒有庶民會出現的敬畏之心,因此還真讓皇室誤以為他是個咖。根據資料,查爾斯王子甚至請教他如何公關應對。而在薩維爾內心,或許他只是理性算計:與皇室建立關係,可以擴大他的權力,再去殘害更多人。
但薩維爾還有另外一點值得注意。作為純正的教徒,天堂與地獄的概念深植他心中,甚至連他過世時都被發現雙手手指交叉,做出十字聖號。薩維爾相信死後必有審判,但做過各種惡的他也有一套應對方法。根據他本人的訪問,他相信上帝有一本帳簿,只要他做了足夠的好事(蓋醫院學校、募款),就能抵銷他做過的壞事(侵犯數百人,摧毀無數無辜者的一生),順利登上天堂
我想這體現了許多犯罪者的自戀傾向,他們內心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並深信不疑。他們相信,只要按照這套價值觀,自己所有的惡行就能被合理化,因此他們「問心無愧」
而薩維爾之所以可以逍遙法外這麼久,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因為他的精於算計。他鎖定的,都是最弱勢、最沒有權力的少年犯、重病患者、基層工作人員。而在每一個場域,他都與組織成為互利結構──在電視台,他是當家主持人;在醫院,他是最大宗的募款有力人士;而在民間,他則是與皇室交好的慈善家、國寶級演藝人員,沒有組織會希望得罪他,甚至跟他一枯俱枯,一榮俱榮。
除了掌握根本的利益結構,他也使用各種手段鞏固自己的惡行。在里茲時,他每週五都會邀請資深警官來家裡用餐,藉以獲取警方情報。當有人舉發時,他則請來最知名的大律師,讓對方心生恐懼而放棄。
薩維爾的故事,是最赤裸的弱肉強食
在薩維爾案被揭發後不久,為避免遭憤怒民眾破壞,他的墓碑被悄悄移除,原本那塊墓碑上寫著他預先想好的墓誌銘:及時行樂(It was good while it lasted)──多麼讓人毛骨悚然的一句話。
薩維爾的故事,是最赤裸的弱肉強食。人們在面對強權、名人時,或為利益或單純因怕惹麻煩,選擇了忽視與縱容,讓弱小者只能在暗夜哭泣。在英國,這樣的忽視長達近50年。希望薩維爾的故事,能給在台灣的我們一些省思,當每個人都選擇沈默、選擇認為一切不甘己事,結果就是讓惡如黴菌般滋生,最終腐蝕這個世界
精神病態、連續兒童性侵犯與BBC國寶級藝人——令人毛骨悚然的吉米.薩維爾 | 李若雯 / 李若雯專欄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PXZv9D
-----------------
呂秋遠表示,It was good while it lasted.(人生美好,可惜太短。)這是英國兒童性侵害犯吉米薩維爾(Jimmy Savile)在他墓碑上的最後遺言。他生於1926年,死於2011年。如果,他在死前就被發現,他是惡魔,或許可以稍微讓他有一點點現世報,但可惜沒有。
知名慈善家性侵摔落雲端 呂秋遠:「想」就是煉成魔鬼的最好方法 | 政治快訊 | 要聞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49qkM2A
呂秋遠說,吉米薩維爾從1950年開始,在電台主持節目,每週6個,最受歡迎的節目甚至有600萬聽眾,可見當時已經大受歡迎。電視時代開始,他轉行主持電視節目:《流行樂排行榜》(Top of the Pop),以及《吉米幫你搞定》(Jim’ll fix it)。前者讓他變成怪怪有人愛的流行音樂教主,但是後者才是關鍵,這個節目讓他成為兒童心目中的神,也讓他跟「慈善」兩個字幾乎合為一體。
《吉米幫你搞定》主打幫小朋友實現願望。小孩子可以寫信給他許願,他會盡力幫小朋友的願望完成。例如,有小孩想去柴契爾首相的官邸當警衛,他就運用他的人脈,讓小朋友當一日警衛;或者是有小孩希望他養的鵝會飛,他就帶著孩子跟鵝一起坐飛機;或者是小孩想要請國小老師吃飯,但是沒有錢,他就安排他們在最好的餐廳共進晚餐。總之,他是耶誕老人的象徵,也是好人好事代表。透過這個節目,他與BBC名利雙收,也取得更多的資源與信任。透過一連串的馬拉松跑步募款、興建醫院等公益活動,他幫社會募集到4000萬英鎊以上的金額。與當時的柴契爾首相、查爾斯王子(後來的國王)、黛安娜王妃都是好朋友,也拿到英國貴族勳章。
呂秋遠指出,這一切,讓他看起來就是英國近代史上最好的慈善家,直到他過世,2011年,他在84歲時壽終正寢,死時備極哀榮,幾千人夾道送葬,電視台幫他製作紀念專輯。然而,這時候也開始有「雜音」出現,越來越多人指控他曾經性侵害與性騷擾,警方終於開始介入調查,經過確認後,至少有500位的受害者,年紀從5歲到75歲都有,非常多的受害者是未成年,這些人,幾乎都是弱勢,有教養院裡的少女、精神耗弱的病人、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這些人,有些從1960年代就已經微弱的反抗,但是警方忽視、政府不管,認為這些人根本就是神經病。
呂秋遠說,他現在已經入土,所有的榮譽都被取消,而且成為被大多數英國人唾棄的對象。但是對於受害人而言,這是永遠都等不到的公道。英國人是怎麼煉成這個魔鬼的?為什麼這麼多人受害,現在還在暗夜裡哭泣、無法面對自己的罪惡感,他卻可以一路順遂、最後安享晚年?因為縱容。
呂秋遠解釋,他是個有權有勢的人。指控他,就會被社會認為是因為想勒索他金錢。他會威脅那些揭發他的人,他要提告,要他們付出高額賠償代價,但是警方卻不會跟被害人說,他們並不孤單,他們會以為,自己是孤軍奮鬥。他自己在有意無意間,都會說自己不是什麼好人,下周四就要開庭了,但是大家都以為他說笑。大家會覺得,他只是怪,並不壞,還做了這麼多善事,不是嗎?
呂秋遠最後表示,唯一別讓這種事在台灣發生的方法,就是不要縱容那些人。有些人說,挺誰是言論自由,「想」著要對未成年下手也是,畢竟又沒有真的怎樣。但是在他看來,那是煉成魔鬼的最好方法。
知名慈善家性侵摔落雲端 呂秋遠:「想」就是煉成魔鬼的最好方法 | 政治快訊 | 要聞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49qkM2A
----------------------------------
Netflix《吉米·薩維爾:英倫夢魘》看了差點氣瘋的紀錄片|方格子 vocus https://bit.ly/4aNK63D
我喜歡看犯罪類紀錄片,這是因為我一直對於人類行為的背後驅力感到好奇。是什麼樣的原因,會驅使人類做出不合理的殘忍行為?我喜歡看抽絲剝繭的查案經過、看他們從童年開始剖析犯人。這過程中當然會有很多情緒,噁心、難受、同情,可是也讓我對人性有更多思考,我說不上這些情緒在我心裡發酵的過程是什麼,但通常這些紀錄片讓我懂得同情弱勢者、有能力善待他人。(也學會晚上睡前關緊門窗就是了)
不過今天要講的這部紀錄片,我真希望自己沒看過,我甚至希望不要再有人看過。但這個故事所有令人不快的細節,仍然有需要被知道的價值。所以我在這裡把故事內容大致講一講,大家在這裡讀完了,八成也不會想再去看這部片了。
親切的國民叔叔
吉米・薩維爾(Sir James Wilson Vincent "Jimmy" Savile)是英國上世紀有名的資深主持人。根據影片描述,感覺他的地位就像是英國的吳宗憲+趙自強(對不起了兩位)。他的兒童節目《吉米幫你搞定》(Jim'll Fix It)陪伴無數英國人童年;主持《流行樂排行榜》(Top of the Pop)走在流行音樂最前線;他與政商名流往來密切,柴契爾夫人和查爾斯王子都曾稱他為友;他為英國各大慈善機構募款,一年就募得一千萬英鎊,教會、醫院、教養院都有他行善的蹤跡;每個禮拜他都留了一天待在醫院做義工,幫忙把救護車上的病人抬去診治、他出書、拍廣告、為兒童保護手冊寫引言⋯⋯這樣一張留著醒目白髮的臉孔,五十多年來是如此被英國人所熟悉。
吉米・薩維爾以健走為慈善單位募款,2004年。圖片出處: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37517619
可是在八卦小道裡,他的戀童癖風聲一直不絕。他常在節目或訪問中講些危險笑話「等我老了要去女校當警衛。」「我不要一個妻子,我要一千個。」「我的案子下禮拜四開庭囉。」也常對女性來賓或觀眾手來腳去或開黃腔,惹得觀眾大笑。有女記者在文字訪問中直接問出:「你是戀童癖嗎?」引起觀眾強烈不滿:「你居然敢問出這種問題!」大家都覺得螢幕上那些事只是幽默的玩笑,行善、募款、陪伴病人,那才是真正的吉米。
因為慈善募款的義舉,吉米薩維爾在1990年被封為爵士,成為國寶級的藝人。他一直保持了有點怪怪但討人喜歡的主持人形象,一直到退休。
直到2009年,他才第一次因為性侵相關案件而受到調查,節目裡出示了他與警方對話的錄音,他矢口否認侵害他人,最後因證據不足而被釋放。
這就是正義最後的機會了。
英雄之死
其實在這個時期,已有記者私下對他展開調查。邁入網路時代後,一些網路平台的誕生,讓當年的受害人找到了聚集之處。無數的證詞開始浮現,可信的目擊者和受害人開始站出來說話,這些牽連慎廣的資料都被記者們秘密彙整起來,準備讓吉米・薩維爾,這個也許是上世紀最受喜愛的英國人,接受法律的制裁。
可惜這個結局從未實現。2011年十月,85歲的吉米.薩維爾被發現死於住家。他的葬禮無比風光,成千上萬英國人夾道相送,電視台滾動式播放他的紀念專題。長眠的墓碑上寫著「及時行樂」。
看在他的受害者眼中,一切就像惡魔的玩笑。
直到十個月後,這份調查才公諸於世。霎時間,除了調查中所涉及的案件,無數受害人如滾雪球般站了出來。他工作的BBC電視台、服務過的醫院、贊助過的兒童之家、精神病院甚至教堂,原來都是逞慾的場所。整件事情細思極恐,警察單位不得不開始調查,大家終於知道這位樂善好施的好好先生、幽默機智的主持人有著如硬幣般截然不同的另一面:性犯罪者。而且可能是英國有史以來最惡劣的性掠奪者。英國警方最後收到400多則關於吉米・薩維爾的性犯罪指控,受害者男男女女,從5歲到75歲不等,最早的一則發生於1955年。(也就是說吉米的犯罪行為進行了近半世紀)到底是因為他主持了這些節目與慈善,得以接近孩童才有機會犯罪?還是一開始就是為了接近孩童才選擇這些節目與慈善?再也沒有人能分得明白了。
不堪偶像形象破滅的打擊,許多人憤怒地回應薩維爾的性犯罪新聞:「他已經死了,你們竟然這樣說他!」亦有人在談話性節目上直言:「為什麼她們要等到他死後?」「是那些追星族自己投懷送抱。」明示受害者別有用心。片中唯一一位出面的受害女性,敘述自己十一歲時在教堂受到薩維爾侵害「如今我已是五十四歲的婦人,我還是相信這件事我也有錯,為什麼我不呼救?為什麼我不逃走?」但是,一個十一歲的小孩能做錯什麼,錯到活該被侵犯?難道是和罪犯上同一間教堂?或是不小心從他身旁走過?
吉米・薩維爾於1977年與孩童合影,現在看來令人心驚不已。圖片出處:https://allthatsinteresting.com/jimmy-savile
真相揭曉,那又如何呢?
這個故事最憤怒無力之處在於:「一切都太遲了。」事件揭露時,罪犯本人已去世。他未曾承認過自己的犯行,未曾辯駁、未曾接受任何審判,而是過完了精彩的一生後安然離世,像是什麼也沒發生。無數受害人只能帶著傷痕慢慢老去,等待永不來臨的痊癒。這太過分了,真的,太噁心了。回頭想想他在節目中對女性露骨的性騷擾,還有那些「有點過頭」的玩笑,竟然都是真的。人們帶著憤怒與不安思考起這個問題:會不會其實真相一直都在眼前,只是我們選擇視而不見?
確實有這種可能。
事後的調查報告顯示,電視台內部多年來一直有人知曉薩維爾的所作所為,只是這些指控從未上達高層,也許是良好的政商關係起了作用,高層若不是因知情而包庇他,就是看在他的名氣而草率地忽略了。親愛的吉米好像睡了年輕的女孩?噢!那只是無聊的傳聞吧!他這個人就是這樣怪里怪氣的!人們對於男性名人的脫序行為是多麼寬容啊!露骨的玩笑,對女性明目張膽的騷擾行為,什麼都可以一笑而過。而且「在流行音樂圈,確實有這樣的事情啊。」
同樣在事發後備受打擊的,還有薩維爾的生前友人:「我的世界被顛覆了,我看到他做好事啊!」「我們確實有過一段友誼,一段實在的友誼⋯⋯我無法把我認識的薩維爾和性侵犯聯想在一起。」
總能看到這樣的故事,一個人有著相去甚遠的兩個面向:平時害羞內向的學生犯下槍擊案,總是熱心助人的父親在家虐待家人⋯⋯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且有能力整合認知和事實的差異。就算這些人在薩維爾生前就聽到受害人的自白,一定也會選擇「挺朋友」傾向去指責受害人「血口噴人」「別有用心」這就是那四百多個受害人所經受的壓力,他們面對的不是普通的加害人,而是一名廣受全國喜愛、形象良好的名人;更是一名狡猾、計劃縝密的罪犯。就像全英國人用掌聲養出了這個惡魔,讓他能在各種場合合理的接近受害人(甚至有目擊者指出薩維爾在擔任志工的醫院性侵腦損傷的小女孩),而他又巧手造就一種情境,把自己的真面目隱藏在幽默、張狂、有些浮誇的表演風格之下,讓整個社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他的共犯。
舊事已過,我們能做什麼呢
觀賞影片的途中,噁心不安的情緒一直繚繞不去,並且在吉米過世、罪行爆發的那一刻達到最高點。一想到這個人做了如此多傷天害理的事,最後竟然壽終正寢了,我就氣得想飛去英國鞭他的屍。影片最後,英國人移走了他的墳墓,把他從各種紀念物中除名,褫奪他生前得到的榮譽。可是這一切,又能彌補什麼呢?
我必須很悲觀地認為,就算事已至此,這世界也不會有太多改變。近年來的伊藤詩織案、雞排妹與翁立友事件、N號房⋯⋯等案件中,我們可以看到性犯罪總有不斷重複的元素,加害人也一再被寬容「只是潛規則啦!」「只是節目笑果啦!」「是受害人的錯啦!」我也相信就算在吉米・薩維爾的罪行已經板上釘釘的現在,在英國也仍能找到支持他的人,緬懷著他的娛樂生涯,就算那生涯有一半是犯罪。
「任何和性有關的暴力,都是整個社會一起完成的。」
如果,有人相信第一個說自己受害的小孩說的話。
如果有人曾指責薩維爾在節目上的表現令人作嘔。
如果性不是一件需要自我責怪的事。
如果有任何高層曾經正視薩維爾和年輕女孩的「不正當關係」
⋯⋯人們曾有無數機會可以阻止這場噩夢,卻有更多無以名狀的藉口給拖延了。這社會是否有座無形的天秤,掂量著數百個受害者的遭遇,都沒有名主持人薩維爾一人重要?一方面來說,我不希望有任何人看過這部紀錄片,經歷和我一樣的噁心感,另一方面我也認為社會大眾需要牢牢記憶住這種噁心感:世界上有的是衣冠楚楚的壞人,有的是不只是玩笑的玩笑。真正的邪惡經常不是惡魔的面孔,而是以令你深信不已的樣貌出現,稍一不注意,就會永遠失去阻止他的機會。
總體而言,這是一部節奏四平八穩,資料豐富的紀錄片。如果你自認身心狀態良好,三觀正,那也許可以挑戰一下。但如果光是讀完此文就已經震撼了你,那可以上網搜索吉米・薩維爾的相關新聞即可。但無論如何,從此把這個故事牢牢記在心中,記得有一個惡魔就這樣騙過人們五十年;記得從此留意任何微小的呼救,我們真的不能再有一絲輕忽了。Netflix《吉米·薩維爾:英倫夢魘》看了差點氣瘋的紀錄片|方格子 vocus https://bit.ly/4aNK63D

吉米薩維爾(Jimmy Savile)為慈善事業籌集了大約4吉米薩維爾(Jimmy Savile)為慈善事業籌集了大約4吉米薩維爾(Jimmy Savile)為慈善事業籌集了大約4


黃子佼縮了!遭上萬網友出征灌爆 不敵輿論「急關臉書」
2024/04/15 06:42  
黃子佼不敵輿論壓力,目前已將臉書粉專關閉。(本報資料照)
〔記者邱奕欽/台北報導〕51歲黃子佼去年捲入MeToo風波,又被檢警查獲購買7部未成年少女不雅片,再被爆料性侵一名17歲企業家二代K小姐,受害者持續增加。風波越演越烈,黃子佼遭到網友群起出征,如今他已悄悄關閉臉書粉絲專頁,目前已經搜尋不到。
黃子佼掀起輿論公憤,連署兒少修法發起人之一的網紅「德州媽媽」透露,已經有幾名受害者組成群組,且已找到律師代為發聲討回公道,立法委員范雲也承諾提供協助,日前更曝光一段錄音檔,顯示「黃子佼如何勸說少女全裸拍攝」,錄下黃子佼與少女模特兒的對話。
面對受害者持續增加,即使黃子佼4日發文道歉,不過網友們仍不買單,近2萬名網友群起灌爆他的臉書粉專,在該則貼文底下瘋狂洗版、批評,要求他出面向受害者道歉,沒想到如今黃子佼卻悄悄關閉臉書粉專,目前已經完全搜尋不到。黃子佼縮了!遭上萬網友出征灌爆 不敵輿論「急關臉書」 - 自由娛樂 https://bit.ly/49ARUVw


2024/04/11 09:59  
〔記者王定傳/台北報導〕男星黃子佼被爆持有7部未成年性影片後,吹哨網紅Zofia日前發文揭露一位K小姐未成年時曾遭黃子佼性侵得逞,K小姐事後亦表示已針對此事報警,未來將由司法裁決惡人;台北地檢署昨已簽分他字案調查。
黃子佼近來捲入下載未成年少女性裸露影像等爭議,台北地檢署查出,黃子佼是偷拍論壇的高級會員,其被查扣的4TB容量隨身硬碟中,有7段是未成年人的兒少性影像,考量黃已認罪悔悟,依涉犯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予以緩起訴2年,須支付公庫120萬元及書立悔過書1份。
藝人黃子佼。(資料照)
針對緩起訴部分,北檢昨依職權送交高檢署再議,高檢署將審酌北檢調查是否完備,再決議發回續查或駁回,倘若駁回再議,黃的緩起訴案即確定。
此外,黃子佼被爆持有7部未成年性影片後,又有受害者K小姐指控當年性侵,風波越演越烈,針對此案,北檢已簽分他字案進行調查。K小姐控遭黃子佼性侵 北檢簽他字案調查 - 自由娛樂 https://bit.ly/3UdbH8P


黃子佼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aP4FNa
犯罪事件
性犯罪指控
參見:黃子佼性騷擾醜聞
2023年6月19日,旅居法國的網紅Zofia在臉書上指控某男主持人在她17歲時強吻、拍攝未成年少女私密照片,文中線索指向黃子佼[2]。文章發表後,Zofia收到多名受害者聯絡,協助公開其他6名同被黃子佼侵犯的受害者的經歷[3]。黃子佼下午拍攝影片承認犯案[5]。
同日,黃子佼酒後錄影直播並加碼爆料,引發社會討論[10]。在不久後黃子佼傳出自殘,被轉送到林口長庚醫院急救,無生命危險,其妻孟耿如出面表示「會一起面對,一起彌補曾經犯過的錯誤」[1]。
同日,黃子佼原代言司法院拍攝「國民法官」多支影片,司法院回應取消所有與黃子佼的合作關係[11],現已改為陳淑芳來合作完成。另外,台北市電影委員會也發出聲明,正式取消黃子佼的代言[12]。以及,新北市勞工局也發表因黃子佼醜聞造成公益形象全毀,決定終止黃子佼該年度「新北視障按摩小棧」代言人的合作[13]。而由TVBS歡樂台播出的《未來少女》女子團體選秀節目2023年6月20日發表聲明,節目組收到黃子佼經紀人回復確認,由於黃子佼身心狀況因素緣故,確定不再參與並請辭該節目錄製主持工作。根據三立新聞報導,黃子佼損失了平均每月400萬元的收入[14]。2023年6月21日黃子佼所代言的「寶島眼鏡」,眼鏡行直接將有他面部的廣告布條「全臉挖除」動作,官網與臉書粉專則下架黃子佼的代言照片與影片等廣告宣傳[15]。2023年6月29日《大老闆聯盟》節目組發出聲明,因娛樂圈發生MeToo運動事件,節目也在6月中旬暫停錄影,節目架構進行調整後,同時宣布2023年7月6日重新進棚錄影時改請王仁甫擔任主持人[16]。2023年7月8日,黃子佼於偷拍論壇「創意私房」購買一部未成年少女私密影像。[17]2023年7月12日台北地檢署表示,已經接獲民眾告發,將黃子佼列為他字案被告人,並交由檢察官進行偵辦[18]。2023年8月4日黃子佼遭檢調搜索住家和工作室,到台北地檢署接受複訊後諭令35萬元交保,限制出境出海和禁止接觸被害人;而黃子佼先前開直播指控使用毒品事件,另以「證人身分」針對毒品部分訊問,後續也將一併偵辦調查[19][20]。經檢察官偵辦後,因當事人未提告以及和解撤告,獲得不起訴處分。[6]
持有未成年的兒少偷拍性影像
在檢警調查黃子佼涉嫌性侵案期間,他們在被扣押的個人硬碟中發現了上百部女性裸體、性交的影像,其中有7片的女主角尚未成年。黃子佼坦承影像是過去6年來,從有台版N號房之稱[21]的偷拍論壇「創意私房」購得。台北地檢署依無故持有少年性影像罪,給予緩起訴處分,並要求其繳納新台幣120萬元,並寫具悔罪書[6]。
藝人隋棠發文表示,未來不再參與黃子佼相關的演藝工作,並指出任何一位偷拍論壇會員在網站上的任何消費,都等同在支持兒童色情以及邪惡的交易[22]。
衛生福利部表示黃子佼的行為就是性犯罪的共犯,未來不會再有任何合作,過去合作的影片也會全部下架。[23]
2024年4月8日,世新大學將黃子佼從「第5屆傑出校友」名單移除[24]。
黃子佼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aP4FNa

吉米薩維爾(Jimmy Savile)為慈善事業籌集了大約4吉米薩維爾(Jimmy Savile)為慈善事業籌集了大約4


「張小燕不無辜!」資深媒體人爆料黃子佼被袒護內幕
蕭雅文「張小燕不無辜!」資深媒體人爆料黃子佼被袒護內幕 https://bit.ly/3Ufi2AQ
更新時間: 2024年4月12日 週五 上午10:39
「張小燕不無辜!」資深媒體人爆料黃子佼被袒護內幕 https://bit.ly/3Ufi2AQ
藝人黃子佼陸續爆出性醜聞後,已遭多位名人譴責並連署提出修法,連黃子佼的老闆張小燕都被牽連,臉書遭大量網友洗版。今(11日)資深媒體人莎莉夫人發文,指出眾多藝人在連署中不敢點名黃子佼,是因為害怕他背後的靠山,因此莎莉夫人認為張小燕被炎上並不無辜。
莎莉夫人在文中寫道,女演員林美秀受訪時被問到黃子佼事件,緊張地說都冒汗;而連署發起人之一的岳啟儒,承認聲明不完美,眾多藝人沒指名黃子佼是有壓力,「就像職場上要大家反抗老闆或主管很難,還是要顧飯碗。」
莎莉夫人認同一人做事一人當,不該去炎上張小燕,「但前提是必須是真無辜!」莎莉夫人說陳文茜、賈永婕等名人都不敢指名道姓罵黃子佼,不是因為害怕對方,「而是黃子佼的靠山,令藝人害怕;他的靠山能影響台灣演藝圈!」
莎莉夫人說張小燕是黃子佼的經紀人和老闆,看到旗下的藝人犯罪時,公司不但沒切割,還把揚言告媒體的聲明稿置頂於官網,袒護黃子佼的立場非常明顯,因此莎莉夫人表示:「張小燕,不無辜!」
莎莉夫人說張小燕袒護黃子佼非常明顯。(中時資料照)
「黃子佼是惡;袒護惡,也是惡。既是惡,被批評,就是應該的。」莎莉夫人向罵她獵巫、無限上綱的人喊話:「公司員工觸法犯罪,公司就算事先不知情,但在知情後,能不處理嗎?你還認為張小燕是無辜的嗎?」文章曝光後,截稿前已有5千人按讚、300多位網友留言,幾乎都是力挺莎莉夫人的觀點,「我覺得你說的很對」、「單純只是前輩,張小燕確實無辜;但牠是她旗下的藝人,她是牠的老闆。牠病態不是一日之寒,她不可能不知道,沒什麼好無辜的。」


Metoo:大法官救過去,立委們救未來
2024/04/10 09:57◎蔡尚謙自由開講》Metoo:大法官救過去,立委們救未來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4cTnj8y
上周藝人黃子佼因去年MeToo事件後遭緩起訴消息公開後,引發社會議論,陸續又有其餘涉犯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之消息傳出,目前演藝圈串連發聲,連署訴求修法加重刑責與對犯罪者建檔及強制輔導治療。
演藝圈跨出一步,正視兒少性剝削問題,然而單純對加害者方面加重嚴刑峻罰是否有效,恐仍需法制面的仔細評估。從另一角度而言,MeToo被害人的權益方面,比如對於追訴權時效的適度延長,亦應是在相關倡議修法的聲援討論中,應該被提及與重視之處。
黃子佼遭爆是偷拍論壇高級會員,擁有更高權限,瀏覽更多影片,消息曝光,已有不少藝人、網紅發聲撻伐。(資料照)
在去年MeToo風波前,社會上即有類如未成年兒少遭妨害性自主犯罪,卻因年幼不知該行為嚴重侵害身體自主權,導致成長過程因受教育過程而驚覺受害,卻長年無法將受害遭遇說出口,直到最終鼓起勇氣提告時卻已超過追訴期。這些年社會上顯著案例如高雄體操女選手案及台中資優班女學生遭性侵案,皆是如此。
以上所述之追訴期與被害人,皆是發生在民國94年刑法修正以前,當時的對於妨害性自主犯罪的最長追訴期僅有20年,然而依據學者研究及外國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多數性犯罪被害人需要數十年(平均20多至30多年以上)才能正視傷害、向相信的人訴說、最終敢於提告。
然而,我國在民國94年前,性犯罪最長追訴期僅有20年,這使得許多被害人經過長年內心折磨、終於勇敢向司法尋求救濟,卻因為受限於當年刑法追訴期規定,而始終抱憾,不得其門而入。
對此問題,大法官於今年3月25日公布一件受理案於憲法法庭網站,該案即為發生在民國94年前適用於20年追訴時效的妨害性自主案件,一路經地檢署不起訴、法院駁回交付審判後,當事人聲請「釋憲」(即現制下聲請法規範及裁判憲法審查。),獲憲法法庭受理此案,接下來將會進行審理。大法官開了一扇可能的救濟之窗,接下來還需要社會更多的討論聲音,盼此案能有好的結果。
大法官針對的是民國94年以前,刑事追訴期只有20年的問題進行「釋憲」,他們所救的是「過去」的被害人。而現今刑事追訴期最長是30年,是否足夠,亦有討論空間。況且妨害性自主被害人,除了刑事追訴期,亦有民事求償的問題,民事時效更短,在受害人「知道後二年」,「事發後十年」,這對於性犯罪這種特殊犯罪類型、受害者需多年才有可能說出來的情況,民事時效顯然更應該修法作適度合理延長。因此,立委們的修法,面向的是「未來」的受害者,讓眾多的兒少、被害人們,能夠獲得保護。
現今隨著當下議題密集討論,各種倡議修法加重刑責等聲音湧現。唯在「重罰加害人」之外,對於被害人的「追訴權時效」問題,亦應同等重視。如上所述,大法官救過去,立委們救未來,二者並行不悖,且皆應受到社會上更多討論與關注,方能讓這波MeToo討論熱度,正向切題討論,並對被害人的權益,有更實質的協助與救濟。
(作者為執業律師,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法案評鑑委員)自由開講》Metoo:大法官救過去,立委們救未來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4cTnj8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